⑤熊出没_的_媒介暴力_实证分析_张健

⑤熊出没_的_媒介暴力_实证分析_张健
⑤熊出没_的_媒介暴力_实证分析_张健

暴力”实证分析

问题和假设

阐明研究问题、确定研究目标是研究设计取得成功需要研究者对问题要有清晰的界定和深入的思同时要对前人的研究进行回顾与总结。尤为重要的前人的研究能激发灵感,为研究者提供研究方并形成清晰的设计思路。

曾经有学者对动画片与儿童发展之间的关系进主要集中在对儿童的“健康发展”、“认知和“社会性发展”三个方面。从积极方面看,动发展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同时能为儿童提供可模仿的行为规范,促进儿童对但是,激烈竞争下的动漫产业带有相当暴力镜头,明显不利于儿童的发展。美国国对于小于7岁的儿童,卡通(high-risk portrayals of )。

根据《熊出没》“被点名”事件,本文目的在于突破

043

理审视 Theorization and Perspectives

/ 2014 NO.04

单纯的情绪性表述,力图通过内容分析法,以数字方式客观而清楚地说明《熊出没》中具有“高风险性”的暴力内容。本文假设:电视动画节目《熊出没》中的暴力内容符合“高风险暴力”的基本特征,分别为:“施暴者被描绘成有魅力的偶像或英雄”、“暴力看起来很公正”、“暴力行为没有受到惩罚”、“暴力行为对受害者造成的后果是无害的”和“暴力十分真实,并不遥远”这五个基本特征。

二、抽取样本

“检验假设或回答研究问题需要多少数据?”对于考察特定的事件或者系列事件,普查往往是最有意义的。鉴于《熊出没》剧集较长,如果普查,需要分析截止2014年5月份的260集,这是一个比较漫长、精细而又费力的工作。由于精力和时间的限制,本文以系统抽样为主。所谓系统抽样,是指从一个抽样框中每隔n个单位抽取一个。

《熊出没》开播以来,主要有系列动画和贺岁片两种类型。贺岁片实为电影,在院线上映,并非本文关注对象。系列动画有三部,第一部《熊出没》和第二部《熊出没之环球大冒险》均已完结,分别为104集,第三部《熊出没之丛林总动员》尚未连载完成(截止本文写作的2014年5月底)。考虑到该片集数较长,每集的故事情节、动画要素、结构均强这一特征,决定采取小样本抽样分析方案。样本选取了第一部的《熊出没》共104集中的10集动画,分别为第10集《美好幻觉》、20集《丛林保卫战》、30集《光头强的工装裤》、40集《伐木空降大作战》、50集《冠军熊》、60集《伐木场失窃记》、70集《功夫熊》、80集《大雨下不停》、90集《一块硬币》、100集《魔力磁石》。节目资源来自风行网下载的动画视频剧集,视频格式统一采用rmvb。

样本界定范围:只选择有明显暴力倾向的暴力内容作为数据分析,那种类似于口头禅的暴力言语均不计入,作另外统计。

基本单位:所有暴力内容均以“次”为单位。基本上以人物角色为标准划分“次数”。

确定编码类目与进行编码。所谓“类目”,即根据研

究假设的需要,把资料内容进行分类的项目。

本文的研究类目由笔者根据假设自行设计而成,具体分为:“暴力行为出现次数”、“施暴主体”、“暴力性质”、“暴力行为

是否动用武器”、“暴力行为是否得到惩罚”等方面,

以及“暴力时长”共6个方面。但是其中暴力时长不作为本文研究的具体指标,而合并进施暴主体及暴力行为出现次数这两个指标一起分析,即共分为四大类。

编码是内容分析法实现量化的一个主要步骤,要求研究者在进行编码时按照预先制定的类目表格,按分析单元

的顺序,客观、系统地记录各类目出现的事实和频数。

本次研究中,暴力场面的编码按“部”+“集”+“编码”排序,例如“第一部第10集第7个”暴力场面就写作“110007”。时间计“小时:分钟:秒”。暴力内容分为5个大类4项。详细的编码参见表1。

三、定量处理与数据分析

一是施暴主体及暴力行为出现次数分析。关于施暴主体及暴力行为出现的次数主要是对每一集按照动画角色对每个施暴主体实施暴力次数做的累加。每一集《熊出没》时长固定为13分钟,除去片头片尾各1分30秒,整个动画情节内容均为每集10分钟。

笔者经过统计得出如下数据:在总片长100分钟(不包括片头片尾)的动画片中,共出现暴力场面90次,每集平均出现9次;施暴主体方面,光头强排第一位,次数为34次,占总体的38%;熊大的暴力行为次数位居第二,共计27次,占总体的30%,熊二则为24次,占26%;其他角色只有5次,仅占6%(参见图1)。其中,光头强的暴力行为持续的时间一般比较长,普遍长于熊大、熊二及其他角色的暴力行为。但是在第40集《伐木空降大作战》中,熊大为了制止光头强空中伐木,用吸尘器与热气球上的光头强作战,从熊大用吸尘器进行攻击时到光头强被打飞整个持续了95s,是样本中时间最长的一次暴力行为。

笔者将暴力时长划分为7个区间,在编码表中有写出来。于是,在对该片进行暴力内容的数据统计时也对每次暴力行为的时长进行了统计。结果显示,时长在1~10s以内的有50次,占总体的56%;

在11~20s以内的有

图1 施暴主体及暴力行为出现次数(单位:次)

表1 电视动画节目《熊出没》暴力内容编码表

占总体的21%;21~60s以内共计16次,而60s以上的

仅占总体的4%(参见图2)。我们可以看出该

一半的

但是如果把10s当做分界线,那么

足够对儿童的身心产

二是暴力性质分析。在上一小节中,笔者分析了系

这些数据主要是指动画片中能清晰判断出来

因此也可能漏掉一些模棱两可的

但误差不大,可放心作为分析的依据。这节中,笔

笔者

拟将暴力性质分为三种:正义的、邪

表1已经对三种性质做了简单的介绍,在此就不再

根据以上划分,笔者统计出如下数据:“正义暴

在样本中共出现25次,占总体的28%;“邪恶暴力”

占总体的31%;“其他暴力”共出现37次,占

(参见图3)。从正邪两方面的暴力性质来说,

正义暴力虽然只比邪恶暴

3次,但我们需要意识到的是很多时候都是熊大、

因此,如果把熊大、熊二作为个体来看,

笔者在编码表

“一切恶作剧、幽默性质的暴力行

森林内部其他角色之间(包括熊大、熊二与其他角色

非正非邪的暴力行为和言语。”

可见,在第一部动画片中,这种非正非邪的暴力几

主要矛盾的始终。这些恶作剧、

“幽默暴力”和其他不带敌对色彩的暴力行

为往往也更容易成为儿童模仿、学习的源头。

三是暴力手段分析。首先来看一则新闻,2014年3

月20日下午,宿迁一个两岁半的男孩,模仿光头强,用斧

头将自己的两根手指砍伤⑻。网友“大叔控新一号”说,

“我小外甥看熊出没,现在真成了一个熊孩子,光是跺

下脚就能把大他一岁的孩子吓哭,不管是谁他都敢打,

幼儿园的老师都无奈。”⑼上海媒体曾报道过一则新闻,

市民丁女士说,她儿子还没上幼儿园,但《熊出没》是儿

子的最爱,口中经常念叨“熊大”、“熊二”这两个动画

片主人公,成天叫嚣着“怪兽”,还在商场里要求买下片

中人物“光头强”的枪、毛衣等道具。⑽也有家长反映儿

子总是学动画片中熊二的说话口音,满嘴不知哪里的方

言,走路一摇一摆,吹胡子瞪眼,也明显在模仿光头强的

样子。

上述案例说明,儿童们的确正在受到《熊出没》中

暴力内容潜移默化的影响,尤其受到片中实施暴力行为

的手段影响。表1将暴力手段分为“肢体暴力”、“武器暴

力”和“言辞暴力”三种。

其中,“肢体暴力”和“言辞暴力”行为出现频率较

低,分别为31次和18次,各占总体的34%和20%。肢体暴

力主要为熊大、熊二实施的手段,光头强则主要通过各

种道具、武器等。其中,光头强实施的肢体暴力仅为2

次。样本中最高的是使用武器的暴力行为,共41次,占总

体的46%(参见图4)。而光头强一人实施的“武器暴力”

就高达19次,熊大为8次,熊二为10次,其他角色为4次。

根据片中情节,“肢体暴力”主要表现为呐喊恐吓、

殴打、踢飞腿、在衣服里放老鼠、关押、拳击等行为;

“言辞暴力”主要表现为“可恶”、“大笨蛋”、“臭狗

熊”(臭东西)以及“受死吧”、“看我怎么收拾你”之类

威胁性的词语。而片中所使用的武器主要有:电锯、棍

棒、各种枪械、石子、火把以及用车撞等等。这些武器大

多在生活中非常常见,石子、棍棒之类触手可及,相对

于片中各种新发明新武器更具有逼真效果。另一方面,

从暴力真实度来讲,“肢体暴力”和“言辞暴力”相对于

“武器暴力”更为真实,易学易懂。

虽然图3显示“言辞暴力”仅为18次,但是前文强

调,这些只是有明显意图的暴力行为。哲学上说过“文

图4 暴力手段(单位:次)

045

理审视 Theorization and Perspectives

/ 2014 NO.04

化是潜移默化的”,笔者还做了一个统计,类似于 “大笨蛋”(或“笨蛋”)、“臭狗熊”、“臭光头”等低俗词语在10集样本中共出现118次,平均每集就要出现将近12次。这些台词可能本身不具有暴力性质,只是一些口头禅或者人称的代号(笔者也未将这些归为言辞暴力的范畴),比如光头强的口头禅就是“惹我光头强,揍你没商量”。但是如果第二、三部也是这样的频率,那儿童怎么可能还讲文明?

四是暴力行为是否得到惩罚分析。《熊出没》和《喜羊羊和灰太狼》在故事的结局上其实有异曲同工之妙,也可以说是正义价值观的体现,反派角色永远不会得逞。最终结局必定都是森林保护者“熊大”、“熊二”战胜采伐原木并占领土地开发创业实验田的光头强。因此,光头强的暴力行为至少会有10次得到惩罚。但是具体对决期间,具体的施暴者是否得到惩罚还要具体分析。

此次分析比较简单,只是“是”和“否”两种答案。片中暴力行为“得到惩罚”和“没有得到惩罚”分别为15次和75次,各占总体的17%和83%(参见图5)。图中没有显示的是,光头强的暴力行为中有14次得到惩罚,20次没有得到惩罚。熊大的暴力行为中有0次得到惩罚,27次没有得到惩罚,熊二则1次受到惩罚,23次没有受到惩罚。

该数据和动画片中的角色定位还是比较符合的。光头强奸诈狡猾,除去结果,斗争过程中还是比较有优势的,相比于熊大、熊二而言,新发明、新武器比较多。但是“惩罚”本身就指“惩戒”、“责罚”、“处罚”之意,因此面对的对象必是带有不良意图的人。该片中也只有光头强邪恶的行为能够“被惩罚”,熊大、熊二更多的是进行正义的反抗。熊二唯一一次受到惩罚是在第30集《光头强的工装裤》中,熊二不听熊大的劝诫,执意用火把烧光头强欲让其脱下工装裤,被熊大狠狠地揍了一顿,并被警告“玩火很危险!”

四、对《熊出没》暴力内容的相关总结

电视暴力内容会对儿童的发展产生影响,但是其中“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都需要进一步深化研究。本文旨在说明“是什么”的问题,即分析《熊出没》中含有对儿童具有高风险性的暴力内容,并在上文中依照笔者

自己设定的四个指标进行了相应的数据统计及数据分析。数据表明,《熊出没》远不仅仅是央视《新闻联播》之所谓的“暴力失度、语言粗俗”等问题:

一是暴力内容过多、时间过长。从施暴主体及暴力行为出现次数看,

该片存在暴力内容过多、时间过长的问题。同时,施暴者很有魅力,符合“高风险暴力”的第一个基本特征。数据显示在样本片长共100分钟(不包括片头片尾)的动画片中,暴力行为就出现90次,每集平均会出现9次。在这90次暴力行为中,超过10s的将近占到总体的一半,时长过长,最长的一次更是长达95s。施暴主体方面,光头强排第一位,次数为34次,熊大、熊二分别为27和24次,其他角色只有5次。作为该动画片的主人公,光头强“走路一摇一拐,吹胡子瞪眼”显得非常有魅力,而熊大、熊二的卡通形象则很“萌”也非常受到儿童的喜爱。可以说,儿童极易去模仿自己所崇拜的“偶像”,极易受到它们的熏陶。

二是暴力内容“娱乐化”。从暴力性质来看,该片存在暴力内容过于

“娱乐化”,“环保”主题淡化的问题。同时,暴力看起来很公正,符合“高风险暴力”的第二个基本特征。数据显示在样本共90次的暴力行为中,代表幽默搞笑和其他非正非邪的“其他暴力”行为共出现37次,正义暴力和邪恶暴力分别为25次和28次。可见,暴力看起来很公正的,正、邪相对来说还是对等的。但是,该动画的主题是“保卫森林之战”,正邪之争的主基调却被带有“娱乐”、“幽默”色彩的暴力行为所代替,原本该宣扬的“环保”意识在该片中亦无法得到最大效果的传播。

三是暴力失度、语言粗俗。从暴力手段看,该片存在暴力失度、暴力道具逼真度高、语言粗俗的问题。以至于动画所呈现出来的暴力十分真实,并不遥远,符合“高风险暴力”的第三个基本特征。数据显示在样本共90次暴力行为中,武器暴力高达41次,肢体暴力和言辞暴力分别为31次和18次。本片中出现较多的攻击性武器比如电锯、棍棒、各种枪械、石子等等,大多在生活中很常见,相对于片中各种新发明新武器更具有逼真效果。另外统计的数据显示,在样本共10集动画片中,类似于 “大笨蛋”、“臭狗熊”、“臭光头”等低俗词语共出现118次(笔者并未将这些归为言辞暴力的范畴),平均每集要出现12次,多以口头禅形式出现,易对儿童文明用于造成极大的危害。有这么一个例子:上海媒体曾报道过一则新闻,市民丁女士说,她儿子还没上幼儿园,但《熊出没》是儿子的最爱,口中经常念叨“熊大”、“熊二”这两个动画片主人公,成天叫嚣着“怪兽”。

四是教育功能弱化。从暴力行为是否得到惩罚看,该片存在教育功能弱化的问题。

同时,暴力行为对受害者造成的后果是无害的、暴力行为并未受到惩罚,

符合

图5 暴力行为是否得到惩罚(单位:%)

的第四个和第五个基本特征。数据显示

仅有15次得到了惩罚,75次光头强作为施暴主体每集最后都注定惨无法对熊大、熊二造成伤害;而熊大、熊二作为施暴起警告意味,并未对光头强造成严在光头强实施的34次暴力行为中,仅有14次得这和从小教育孩子“坏人有坏报”的价值观背儿童将无法通过电视受到正确的教育,该片也关于本文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本文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主要集中在内容分析法实施表现为三个方面:暴力内容选取偏向主观、样一是在本文的电视动画节目暴力内容研究中,所选并不能覆盖全部的暴比如,笔者并没有将口头禅性质的低俗语言归但是事实上这些言语很大程度上也另外,在确定编码类目方面也笔者主观以“高风险暴力”的5项基本特征作易影响本次研究的效度。

二是本文所抽取的样本是第一部《熊出没》中的10,所得出的研究结论只能代表第一部。第二部、道具上可能都会有更新,因此本次研究三是信度方面的不足。《内容分析法——媒介信息“不同编码员对

的确,在内容分析法的操作过程中,如果对类目的定义不够明确、被认可,那么研究者的偏见就很有可能以未知的、无法控制的方式影响着编码的工作。因此,作为一种科学性的研究方法,信度的检验是关键。但是本文在研究过程中,只有笔者一个研究者,亦是编码员,没有其他研究者参与。因此,无法保证内容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和客观性,是本文的另一不足,信度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注释:

⑴何益、张勇庭、吴寅:《<熊出没>现象与启示》,《群众》2013年第10

期。

⑵《<熊出没>暴力粗口引争议 动画片何时“分级”》,https://www.360docs.net/doc/fb15352031.html,/zgjx/2013-09/07/c_132700121.htm.

⑶张凌飞:《央视新闻联播点名批评:动画<喜羊羊><熊出没>暴力粗俗》,《扬子晚报》2013年10月14日A4版。

⑷王渭玲:《媒介暴力的研究和展望》,《西北大学学报(哲社版)》,2012年第1期。

⑸支庭荣、张蕾:《传播学研究方法》,暨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61页。

⑹方明豪:《从媒介暴力看电视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当代电影》2011年第10期。

⑺支庭荣、张蕾:《传播学研究方法》,暨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62页。

⑻孙旭晖:《宿迁两岁半男孩模仿光头强,玩斧头砍伤手指》,《现代快报》2014年3月22日。

⑼《央视批<喜洋洋>粗俗,专家:应建动画分级制》,http://w w https://www.360docs.net/doc/fb15352031.html,/2013-10/14/c_117699863_2.htm。

⑽同上。⑾丹尼尔?里夫,(美)斯蒂夫?赖斯,弗雷德里克?G.菲克:《内容分析法——媒介信息量化研究技巧》,嵇美云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125页。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凤凰传媒学院责任编辑:韦聚彬

042

054

092

047

张健 夏林晨:《〈熊出没〉的“媒介暴力”实证分析》

从暴力性质来看,该片存在暴力内容过于“娱乐化”,“环保”主题淡化的问题。同时,暴力看起来很公正,符合“高风险暴力”的第二个基本特征。该动画的主题是“保卫森林之战”,正邪之争的主基调却被带有“娱乐”、“幽默”色彩的暴力行为所代替,原本该宣扬的“环保”意识在该片中亦无法得到最大效果的传播。同时,暴力行为对受害者造成的后果是无害的、暴力行为并未受到惩罚,符合“高风险暴力”的第四个和第五个基本特征。这和从小教育孩子“坏人有坏报”的价值观背道而驰,儿童将无法通过电视受到正确的教育,该片也无法传递一个正确的教育理念。

张步中 张振宇 胡辉:《珠三角电视媒体里的外来务工人员》

珠三角地区外来务工人员所在城市的电视媒体在有关他们的报道中,缺乏报道立场和态度,仅仅是“记录式”和“呈现式”的,或者说是即便有态度和立场但是不够明确。此外,基于商业化运作对利润的追求,媒体会对其所传播的信息内容经过一定的筛选、删减,在这个过程中,一些本应该传播给受众的信息,可能由于不具备某些吸引受众注意的要求而被忽略;另外,珠三角地区外来务工人员对自身群体的认知相对于所在城市来说,表现出“外来者”和“过客”心态,他们对自身形象和媒介权益的维护缺少自觉的和强烈的诉求感,或者说他们的媒介素养以及他们所掌握的媒介资源还不足以让他们通过自身努力来表达和提高自身对媒体的影响力。

朱剑飞 李赫斐:《城市电视的生存困境与发展路径 》

应按照现代企业的制度要求来管理城市电视台,基于传媒改革必须尊重意识形态的“四不变原则”,须形成并培育以国有资本控股、领导干部组织配置的特殊公司化的市场生产经营主体,打破传统束缚,放开禁锢手脚。媒体内部可大力推行“节目竞优、创收竞标、干部竞聘、员工竞岗”的“四竞”和“定编、定岗、定责、定酬”的“四定”运行机制,推行“以综合评估为核心的节目质量评估考核体系、以岗位工作效能为核心的员工绩效评估考核体系、以成本控制和利润最大化为核心的经济效益评估考核体系”等三大考核体系,实现“干部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节目能生能死,收入能高能低”,面向市场,抓节目创新、工作创优以及经营创收。

包涵 沈国芳:《重塑价值观的男人戏

——评〈春天的绞刑架〉》

影视作品的幼稚病,最常出现在青春偶像剧中。这其中包括了人物形象,人物关系

的设定,故事套路与走向的模式化与雷同。对于《春天的绞刑架》而言,在人物形象及人物关系的设定上,已经在有意识地朝着脱离幼稚病的方向发展。然而,创作者所做出的努力,相比起海外的优秀电视剧,却还是有着差距。每一个小的细节上的差距,组合到一起就是时代与文明的差距。创作者们极力改进并避免的幼稚病,就像旧电脑里的冗余数据一般,总是无法被完全清零。例如一味迎合中国观众心理的大团圆结局,表现手法的单薄与平面化等等,这是整个中国影视业都无法回避的幼稚病,让我们有些无可奈何。

熊出没之奇幻空间电影观后感

熊出没之奇幻空间电影观后感 熊出没之奇幻空间电影观后感和往年一样,在春节期间我和家人观看了为小朋友们准备的贺岁片熊出没系列电影。 影片内容是这样的:有一个坏蛋,为了破坏动画世界组织了一个小分队去偷动画主角的东西。这次,他们的目标是——金鹿角。同时,熊大熊二光头强和Coco也准备上路。在半路上,他们遇到了纳雅,便和她一同前进。因为纳雅的爷爷曾经救了熊大熊二,所以他们俩很感谢纳雅。不仅如此,纳雅还告诉他们哪些果子可以食用,哪些不能吃。 到了冰川里,他们发现有一些冰川上面都刻着奇怪的符号,中间一块冰山里有一张地图,那是通往金鹿角的地图。但这时坏人来了,光头强和熊大熊二他们拼死保护地图,最终却没能保住地图。但是,他们靠着纳雅找到了金鹿角。可是对方太强了,三下两下就把他们打倒在地。坏人拿了金鹿角刚要回去,可是虫洞失灵了,他们回不去了。原来,光头强吹响了海螺,金鹿角变成了金鹿,直穿坏人心灵,抹去了他们不好的记忆。金鹿所到之处绿色泛滥,动画世界又恢复了平静。 看了《熊出没之奇幻空间》之后,我觉得熊大一行人保护金鹿角的毅力值得我们学习。为了不让坏人得到金鹿角,他们不惜踏平千山万水,克服了各种困苦想尽各种办法保护金鹿角。面对重重阻挠,他们的脚步没有减慢,他们勇往直

前不停歇。当他们取到地图坏人来抢的时候,我的心一直突突跳,生怕地图抢不回去,但是Coco靠毅力将海螺交给了光头强,光头强吹响海螺,他们依靠坚强的毅力过人的智慧打败了坏人,最终保护了动画世界不被破坏。动画世界又恢复了,电影院里响起了小朋友们的欢呼声。 熊大一行人的执着、有毅力、坚强、不肯屈服之心值得我们学习。我一定会永远记得住的。在学习道路上,我们也要如此——不畏艰难困苦,为实现美好的目标勇往直前! 熊出没之奇幻空间电影观后感在这个寻宝的过程当中凸显出了大家的一个价值观一个正义感和现实社会当中大家对物质生活的一个利益追求,最大的一个体会就是反派四人当中的老板,其实他的成长环境是没有童真的,他从小都被父母的按部就班给绑架,他没有一个良好的成长过程它只有父母给他的一些安排,尤其是在一个人问到他你小的时候不看动画片吗?其实这个时候他有些逃避,他没有足够心理的力量去承认自己没有这些东西,在他面前存在的都是父母家庭的强势的利益的价值观,而这个利益其实是他这个年龄不该有的,他父母用强势取代了他该有的童年的快乐,天真的美好那些想象。 而小时候陪伴他的就只有那只猫咪而他进入奇幻空间的时候看到那只猫咪,一下子就触动了他的心扉仿佛就看到

媒介暴力的社会影响

论媒介暴力的社会影响 摘要:媒介暴力(media violence)指“电影、电视、电子游戏、报刊等媒体含有或刊载暴力内容,并对人们正常生活造成某种不良影响的暴力现象”。媒介暴力包括真实暴力和虚拟暴力两种形式,媒介对社会暴力的现象报道属于真实暴力,虚拟暴力则是指文艺节目中包含的暴力现象,如警匪剧、武侠剧、电子游戏中的暴力行为。 关键词:媒介暴力、影响、媒介行为暴力 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促进了近年来中国传媒业迅速发展,大多数媒体在产业化、市场化的浪潮中,出于经济利益与竞争激烈的考虑,大众媒体在商业动机刺激下日益普及一种“低水平的满足”现象,同时由于人们的媒介素养不乐观以及生活的压力,导致媒介暴力现象愈演愈烈。媒介的暴力文化现象在媒体中的普及率越来越高,意味着人们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媒介暴力。而媒介暴力社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人的影响上。具体表现为:观察模仿、暗示激发、虚拟参与等现象。 一、媒介暴力的影响方式 1、观察模仿 一项调查发现,在因暴力入狱的男性犯人中,有1/4到1/3的人承认他们在犯罪时有意识地模仿电视中的暴力犯罪手段,这些由现实暴力主体提供的说法也许更令人信服。这也说明了诸如侦探或者警匪影视作品中的暴力因素会提供给人们一些犯罪的手段或者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对社会的稳定带来影响。 2、暗示激发 一些研究者认为,媒体暴力激起或暗示了人们的进攻性思想感表,进而促成了暴力行为的实施,个体想要出击的愿望被媒体画面证明是正当的,因为在画

面中无论是英雄还是坏蛋都使用暴力复仇,并且常常没有对错和结果。在丹泽尔华盛顿主演的电影《迫在眉睫》之中,一个父亲为了拯救患有心脏病的儿子不得不通过绑架威胁医院的人这种暴力手段来达到目的。虽然我们可以说他的出发点是伟大的,他获得的结果的也是符合他的目的,但是影片鼓励人们运用暴力方式对待生活中的麻烦。这种暗示激发是媒介中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媒介对暴力的“美化” 在信息时代,人们每天都会有意无意地从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接受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对人们形成新的价值观念、学习社会规范、掌握生存技能都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而媒介暴力就是利用了这种潜移默化的作用来描绘和美化暴力。 媒介的暴力是潜移默化的暴力。媒介通过不同的方式来“美化”暴力,使得暴力变的更容易被受众接受,不仅仅是接受,受众还会认为这种暴力是美好的,是英雄的。有另一种说法称这种暴力为隐性暴力。隐性二字很好的诠释了美化的意义。这种暴力更容易得到受众的赞同,也更容易忽略,它所带来的是一种看不见的暴力伤害,对受众行为的影响则是长期的,潜移默化的。 而真实暴力,与虚拟暴力相比,对广大受众的心里和行动上的渲染程度要弱很多。真实暴力,一般出现在新闻报道中,那些报道的杀人放火,抢劫,强奸等等,虽然这个事实很暴力,但因为新闻报道过程中,会考虑到新闻对受众的影响,在画面的选择上会有所保留。其次,新闻报道出来的这些暴力犯罪,都会倾向于解释他们不利于社会的一面,持批评的倾向态度。因此,大部分受众在接收这类信息都会在主观上持反对态度。 所以可以说媒介暴力的“美化”主要体现在虚拟暴力上,也就是带有商业气息的文艺节目。这些被“美化”的媒介暴力主要通过描绘运用暴力解决问题的正义英雄或者一些正面偶像,将运用暴力解决问题的价值观融入其中。比如说日剧《joker》其中就是通过运用暴力去解决那些逃脱法律漏洞的罪人,表面上来看,它是遵循着那条“杀人偿命”的正确价值观去制作,实际上它确实在正确价值观掩盖之下的暴力,在这种面具下悄无声息的宣扬着用暴力解决问题的思想。而那些光鲜亮丽的偶像则成为引领这种风尚的风向标。而受众的反应必然是倾向光鲜

《熊出没之变形记》观后感

《熊出没之变形记》观后感 熊出没是我从小就喜欢看的动漫。并且每年的电影贺岁片我都会看,而熊出没电影里最把我感动的就是(熊出没)变形记。 今天我就讲一讲它的大概故事: “麻哈鱼,跃龙门,来年风调雨又顺。”每年春天他们都会这样说。光头强小时候非常的幸福,和爸爸妈妈快乐的生活在一起。但是后来爸爸变得越来越忙,没有时间陪伴和关心光头强。后来,光头强变得越来越伤心、失落,学习更是一落千丈,但是爸爸不知道他学习退步的真正原因,所以爸爸狠狠的批评了他,他也一气之下搬走了。 他一直待在他的小木屋里,渐渐地长大了。有一天,妈妈打电话说:“爸爸来看他了”。这次爸爸来之前已列好了一列清单,当爸爸回家时必须完成清单上的全部内容。 第一天早上光头强爸爸做了光头强最喜欢吃的饭菜(清单里的),并陪他一起放风筝踢足球等等(也是清单里的),就这样一天天过去了,光头强厌倦了现在的生活,因为这样妨碍了他的工程——放大器。放大器顾名思义,就是把小东西变成大东西的一种仪器。(最后也没有研制成功)。 有一天爸爸想一探究竟,看看他在研究什么,于是就进入了他的实验室,由于误操作结果仪器爆炸了。光头强对着爸爸大吼大叫并把他手中的手电筒扔了,在爸爸走的时候他想整理房间,并检查了机器,在往后退的那一刻,他滑倒了。 灵光一闪,想起了手电筒缩小器,然后他就带着缩小器去伐木了。熊大熊二听到了他伐木的声音,并赶过来阻止他。这是光头强向他们讲解了手电筒缩小器的厉害,由于误操作手电筒被打开了,面朝他们,于是他们就变小了。 后来他们为了寻找到手电筒,发生了很多离奇的故事,也出现了很多英雄,如蛋壳侠等。当发现手电筒在爸爸手里的时候,又发生了一些意外,爸爸也变小了,手电筒就掉到了污水沟里。在各位英雄和人类的帮助下他们最终找到了手电筒,并变回了原样。然后他们一起清理河道,并迅速回到了河边去迎接麻哈鱼的到来。 最后就没了,给我的感想是以后长大要好好照顾孩子的童年。 建业小哈佛三五班王子轩

媒介暴力现象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fb15352031.html, 媒介暴力现象分析 作者:康登慧 来源:《新媒体研究》2017年第24期 摘要在现实社会中,媒介行为的暴力带来的“人肉搜索”“大众逼视”等不良影响不仅对被 报道者的隐私权造成了侵害,对其身心也产生了严重的影响。而在报道媒介暴力事件时,大众传媒报道时不避讳使用过激的语言和血腥的图片,在吸引大众注意力的同时也造成了一系列不良的后果。文章用采样分析的方式,揭示媒介暴力对受众以及对社会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媒介暴力;Gunter;反抑制;模仿;涵化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7)24-0037-02 1 绪论 Gunter在1994年提出媒介暴力7种影响的分析,分别是宣泄净化作用、唤起作用、反抑制作用、模仿作用、脱敏作用、培养涵化作用和恐惧作用。在认识这7种影响之前,先来解释一下什么叫媒介暴力。 学界对媒介暴力的解释不一,一种将媒介暴力划分为“真实暴力”和“幻想中的暴力”两种。真实暴力是指媒介对现实中的暴力事件做出的报道;幻想中的暴力是指一些娱乐节目和电视电影中出现的暴力场景。 更为普遍的解释,是将媒介暴力分为“显性暴力”和“隐性暴力”两种。 显性暴力多为媒体定义为不正当的、非法的暴力行为,可能是新闻节目中报道的家庭暴力、校园暴力等真实的暴力事件,也可能是电视剧、电影等节目中的反映出的暴力情节和场景。这两种媒介暴力现象最终的结果往往是受害者遭受身心的伤害,而施暴者受到严惩。这种报道强调的是暴力事件后果的严重性,受众在观看节目的时候会对暴力事件产生一定的抵触和反面的情绪,而只要报道的表达方式恰当,就会使受众对暴力事件产生宣泄净化作用甚至是一定的抑制作用。 隐性暴力是指暴力卡通、暴力游戏、暴力图片和影视等媒体中被合理化的暴力行为,给受众带来的是一种看不见的暴力伤害,对受众行为的影响则是长期的、潜移默化的。人们往往以宣泄情感为由而漠视它的影响,这种隐形的暴力也更易得到受众的赞同。 可以看出,在媒介暴力事件中,媒介扮演的是主导作用,媒介报道暴力事件的形式和手段直接影响到暴力事件对受众的影响。在Gunter提出的7种影响中,我认为反抑制作用、模仿 作用和涵化作用的效果最为突出和明显。

熊出没奇幻空间观后感

熊出没奇幻空间观后感 导语:这次的《熊出没4》,则向奇幻世界探索,力图延续古老文明。对于系列电影而言,最可怕的便是老调重弹,毫无新意,《熊出没》在保留其经典人设的同时,力图让故事更加新颖,更加丰富,更加奇妙,其用心值得赞赏。以下是本人整理的熊出没奇幻空间观后感,欢迎阅读参考。 熊出没奇幻空间观后感今天去电影院试看了新片《熊出没之熊心归来》。作为《熊出没》系列电影的第三部较前两部更为成熟,观影过程中不断听到孩子的尖叫和家长的欢笑,足以说明这部电影老少皆宜。还记得XX年初,《熊出没》大电影的第一部《夺宝熊兵》以亿元的票房创造了当时国产动画电影新的票房纪录,令人刮目相看;事隔一年,其第二部《熊出没之雪岭熊风》重装上阵,续写上一部的票房神话。如今,第三部《熊出没之熊心归来》更是来势汹汹,精良的动画制作,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成为国产3D动画电影的标杆之作志在必得。 熊出没奇幻空间观后感1月29日我跟妈妈去看了《熊出没之奇幻空间》,这是由方特动漫出品的新年贺岁大片。影片讲的是科技怪人用自己发明的时间虫洞去盗取动画世界里的奇珍异宝。考古学家让机器人COCO带着金鹿角的资料逃走时遇到熊大熊二和光头强,他们组成队伍去寻找原始森

林中失落的金鹿角的故事。我和妈妈刚进电影院,就见影片中出现一个非常先进的类似作战基地一样的地方。 科技怪人利用自己发明的时空虫洞,指挥手下去抢夺动画世界里的宝贝。其中“金鹿角”最为珍贵。由于熊大熊二和光头强的加入,他们行动失败了。科技怪人决定自己亲自去拿回“金鹿角”。在熊大熊二和光头强争斗中,因光头强想改变自身贫困的现状,突然盗走地图准备独吞宝藏。“金鹿角”的争夺陷入了三角战。当他们同时找到“金鹿角”时,“金鹿角”用它剩余的能量使科技怪人改变了他痛苦的童年记忆,也使光头强恢复了理智. 我很喜欢看这部电影,我喜欢熊大的勇敢、熊二的憨厚,光头强的智慧和纳雅的善良。我希望老师和家长们,不要给我们施加太多额外的压力,让我们能有一个美好的童年,能够快乐的成长,拥有健康的性格。 熊出没奇幻空间观后感近些年的国产动画,影响最大的当数《喜羊羊与灰太狼》和《熊出没》了。不过,和众多国内动画一般,他们的大电影并非一路坦途,《喜羊羊与灰太狼》遭遇“七部之痒”,在XX年的第七部票房低迷之后,近两年不见踪迹。还好,《熊出没》尽管起步较晚,但从XX年到XX年,每年一部,今年的第四部,《熊出没4:奇幻空间》又如期而至,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国产动画为迎合低龄观众而刻意表现出的低龄化屡屡

浅析媒体暴力对青少年的影响

Yibin University 论文 题目浅析媒体暴力对青少年的影响系别政府管理学院 专业思想政治教育 学生姓名涂利 学号 110801044 年级 2011 级指导教师黄璐职称硕士 2012 年 12 月

目录 摘要 (2) ABSTRACT (3) 一、媒体暴力的含义及分类 (4) (一)真实暴力 (4) (二)幻想中的暴力 (4) 二、媒体暴力对青少年的影响 (4) (一)影响青少年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4) (二)引发青少年真实暴力 (5) (三)诱导青少年违法犯罪 (5) 三、媒体暴力的应对策略 (6) (一)加强国家和政府的干预 (6) 1、完善立法,制定实施细则. (6) 2、强化监督管理力度 (6) 3、实行内容分级 .................................................... .7 (二)增强媒体的自律功能 .. (7) (三)提升“媒介素养” (7) 1、家庭“角色示范” (7) 2、学校推进媒介素养教育 (8) 3、提高公众的媒介道德素养 (8) 参考文献 (9) 致谢 (10)

随着信息获取的多元化发展,连篇累牍的媒体暴力充斥着我们的眼球,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中国人,尤其是青少年受到暴力文化的影响越来越大。大量的媒体暴力会影响青少年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引发青少年真实暴力,甚至诱导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少年强则国强”,在媒体暴力对青少年的不良影响面前,需要将国家和政府的干预,媒体的自律和提升“媒介素养”同时并举,唯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减轻媒体暴力对青少年的不良影响。 关键词:媒体暴力青少年媒介素养

熊出没大电影观后感550字

熊出没大电影观后感550字 同学们,珍惜纸张,就是保护森林和环境,所以,请大家不要随意扔掉纸张,合理使用纸、节约用纸,浪费纸就等于砍伐森林。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为了我们的地球母亲永远山清水秀、青春常在,从我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保护森林,爱护动物吧!下面是为你们整理的文章,希望你们能够喜欢 熊出没大电影观后感550字1 我喜欢看动画片,正好,这个暑假,电视上播出了《熊出没》这个动画片,主要讲的是熊大和熊二组织一个叫光头强的伐木工伐木,来保护森林的故事,很有意义。 光头强为了达到伐木的目的,绞尽脑汁想尽一切坏主意,最后还是一次又一次的败在熊大、熊二的手里。就比如说:迷宫乐园这一集,光头强弄好迷宫,设好陷阱,把蜂蜜放在陷阱上。然后又假惺惺的请熊大、熊二到他的迷宫乐园里游玩,好让它们兄弟俩掉进陷阱里,光头强就可以偷着去伐木。可是,熊大、熊二凭着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倒让光头强掉进了自己设计好的陷阱里,熊大、熊二又一次保护了森林。 保护森林,熊熊有责这是它们的口头禅,我想熊大、熊二都知道要保护森林,那我们人类呢?在历史上,我们国家曾经是森林覆盖率最多的国家,可现在呢?我们国家的森林遭到严重的破坏,这都是人为不合理生产和浪费造成的。就拿生产纸张这一项,每年至少要毁掉

几十万立方米的木材,现在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不到14%.森林减少了,生态环境破坏了,各种各样的灾害就会对人类造成各种各样的灾难。 同学们,珍惜纸张,就是保护森林和环境,所以,请大家不要随意扔掉纸张,合理使用纸、节约用纸,浪费纸就等于砍伐森林。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为了我们的地球母亲永远山清水秀、青春常在,从我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保护森林,爱护动物吧! 熊出没大电影观后感550字2 熊出没是一部儿童动漫,主要讲了森林中的动物为了保护森林,防止伐木工破坏树木的故事。 我们应该像小森林里的小动物一样,保护森林,不让祖国在失去一片绿色,不让大地因为人们的贪婪行为再失去一份生机。墨绿、翠绿,各种各样的绿色浑在一起,略微显得有些神秘,虽不及彩虹五光十色的美,但也有自己美的风韵,这就是森林。森林中的微风,森林中的野灌丛,还有那来回奔波,忙着采摘松果的小松鼠,无一不显出了森林的生机勃勃。 然而这些,就像冰块,慢慢消融在人类手中。 你所使用的每一本书,每一张纸,说不定都蕴藏着一棵树的灵魂。你所使用的每一双一次性筷子,就仿佛一把利剑,插入一座美丽森林的心脏,使这座森林毁灭其间。你一举一动的浪费,就像亲手将一座森林毁于手中。 贪婪的人类,为了一点点的利益,不顾后果的猎杀着金钱豹,东北虎,甚至在天空中飞翔的`鸟儿,使这些动物渐渐灭绝,生物链遭

媒体“去理性化”现象探析

媒体“去理性化”现象探析 摘要:媒介的“去理性化”行为是相对于媒介的理性行为而言。媒介正常的行为即理性行为。媒介行为可以界定为对信息的采集、制作以及传播。正常或者说理性媒介行为正确、真实、公正地对信息进行采集、制作以及传播。而相对理性行为,“去理性化”行为是指:大众媒介在其运作中有意识、无意识地采用夸张、曲解、捏造等手段,对信息片面性的采集、制作、传播,形成有悖于公正、真实等原则的媒介行为。 标签:“去理性化”;媒体;探析 一、媒体“去理性化”的现实表现 大众媒介的非理性行为总的来说是因为在信息采集、制作过程中,有意或无意地进行诸多手段造成的信息片面、不真实、低俗等行为,具体表现有以下几种: (一)对传播的信息进行肆意捏造 大众媒介的使命是为受众传播信息。信息的真实与否直接关乎着大众媒介的生命。尤其是作为社会良知守望的新闻媒介更是如此。新闻媒介传播的信息被称做新闻,其定义便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和新闻是新近事实变动的信息。”作为信息的一种,新闻更具有真实的特性。也就是说只有真实的信息才是新闻,只有真实的新闻才具备信息本身的价值。但是显然大众媒介传播的并不都是真实的信息。特别是当激烈的竞争出现于传媒市场上后,虚假信息更是层出不穷。 (二)以盈利、获利为目的的信息传播 这种以盈利、获利为目的的信息传播不同于我们熟知的广告等,它是指在信息的传播过程中,一些组织或个人希望获得大众媒介宣传,或者不希望大众媒介对不利于其自身的有关信息进行传播,因而向媒介从业人员提供金钱或实物,以获得事实上的宣传或不报道的行为。 这种信息传播的典型就是通常所说的“有偿新闻”。它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本质都是利用新闻报道的权利来进行金钱交易,是一种典型的“权利寻租”行为,极大地破坏了社会的公正,损害了大众媒介的声誉。 (三)对信息的片面收集、制作、传播 大众媒介所传播的信息是对真实世界的再现,受众也是通过大众媒介提供的信息来认识我们的世界。当代的大众媒介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我们的世界观。基于此,当大众媒介传播的信息全面时,我们也可以全面真实地认知,但是当大众媒介片面地传输信息时,我们则必然会产生认知上的混淆。

五年级作文 观《熊出没之奇幻空间》有感

五年级作文观《熊出没之奇幻空间》有 感 现在的孩子都报的有课外辅导班,有的班多,有的班少。我还好,我妈妈也给我报了班,我大概还能安排好自己的时间,有学有玩,劳逸结合。不像电影里的主人公boss,他就没有那么幸运了,他妈妈从来不允许他看动画片,跟小朋友玩之类的孩子童年本应该拥有的乐趣,虽然他长大后成了一名天才,可他一点儿都不快乐。他自己当老板,研发出了虫洞,还发现了动画世界是另一个平行宇宙,他的虫洞可以在这些地方自由穿梭,由此引发了一系列事件。 动画世界被报道出很多丢失宝贝的事件。孙悟空的金箍棒、钢铁侠的拳套、美国队长的盾牌都不明原因地被盗了,一点儿线索都没有留下,而这正是boss的杰作,他利用虫洞把人传送过去把动画世界的宝贝偷了回来,他们把宝贝带回来之后,动画世界的人物再厉害也没地儿追。 这一天,他们盯上了《熊出没》里的金鹿角,他派了三个人去偷。跟考古队教授的机器人 coco,展开了激烈的

追逐,遇见了熊大熊二和光头强,他们一起帮coco保护金鹿角的线索,想在坏人找到金鹿角之前找到并保护它,一路上他们产生了深厚的友谊,还遇到了鹿族人纳雅,一个可爱善良的女孩儿,他们为了金鹿角,为了森林,为了不让坏人得逞,一路跌跌撞撞,在奇幻的森林里找到金鹿角的地图,正当他们满怀希望一路向前时,却发现光头强偷走了地图,当他们找到光头强的时候,却发现他是为了下半辈子的衣食无忧,想卖了金鹿角换钱,友谊的小船翻了,熊大熊二和纳雅只好继续上路,最终却因为boss的虫洞实在厉害,让他先拿到了金鹿角,奇幻森林却因为金鹿角被人拿走而瞬间死去,到处都是枯木死花,没有了一点儿生机,山崩地裂,而boss他们也因为地理磁场的强烈改变无法从虫洞返回,Coco 也在和boss的战斗中失利,掉在了悬崖边缘,生死关头,光头强出现了,他后悔自私的对待同伴,在coco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了援助之手,他吹响了海螺,唤醒了大鹿。神奇的事情发生了,只要是大鹿们跑过的地方,奇迹般地复原了,大地又恢复了生机。大鹿们又从boss的身体穿了过去,很奇妙的净化了他的心灵,好像改变了他的回忆,他的记忆里妈妈让他看动画片,不给他报那么多的班,让他有时间和

媒介暴力_类型_效应及控制

去年以来,网络舆论监督力量兴起,但由此出现的“人肉搜索”、“网络谩骂”引起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再度引发了人们对于“媒介暴力”问题的极大关注,特别是对新兴网络媒体环境下媒介暴力出现的新的特点、效应、社会控制等问题,展开广泛而激烈的讨论。本文即针对这几个方面的问题发表我们的一些浅见。 一、“媒介暴力”的概念辨析 对“媒介暴力”的概念到底如何界定,学界一直看法各异,归纳起来,主要的有以下几种说法: 第一类观点,以中国社会科学院的陈宪奎为代表,认为“媒介暴力”由“真实暴力”与“幻想中的暴力”两种形式构成。“真实暴力”指大众传媒对社会生活中真实发生的暴力事件、暴力场面的报道;幻想中的暴力,则主要是指在一些娱乐性节目、电视剧中出现的暴力场景。①还有学者作出了这样的定义:“媒介暴力一般被认为是包括电影、电视、电子游戏、报刊等在内的媒体含有或刊登暴力内容,并对人们正常生活造成某种不良影响的暴力现象。”②以上这两种观点都是将媒介暴力看作是大众传媒中所承载的暴力内容,没有提及传媒自身作为“施暴方”所实施的暴力行为。 另有一类观点则认为:“媒介暴力即大众媒介传播对受众造成显性的或者是隐性的,身体上或者心理上伤害的行为。”③这一观点是将媒介暴力定义为一种伤害行为,将传媒看作是“施暴方”,倾向于强调其负面影响。 由于媒介暴力概念本身所具有的复杂性和歧义性,也有人不是简单地为其下定义,而是根据媒介暴力对现实行为产生影响的可能性,将其划分为两种类型:一是显性暴力。“显性暴力是指在媒体中被描述为不正当的、非法的暴力行为。这种显性暴力可能是家庭暴力、校园暴力等真实暴力在新闻节目中的报道,也可能是这些暴力在电视剧、电影等娱乐节目中的反映,但其共同特征是表明暴力的结果是施暴者受到严惩,受害者则遭受身体上的痛苦和折磨。”二是隐性暴力。“隐性暴力是指在媒体中被合理化的暴力行为。这种暴力更多地出现在娱乐节目中。人们往往因习以为常或以宣泄情感为由而漠视它的影响。其主要形式有体育暴力、卡通暴力、游戏暴力、图像暴力等。……这种隐性的暴力更易得到受众的赞同,也更易被忽略,它所带来的是一种看不见的暴力伤害,对受众行为的影响则是长期的、潜移默化的。”④ 经过以上的归纳不难发现,“媒介暴力”并不像字面意思那样单纯和固定,由于大众传媒特殊的身份与职能,人们对“媒介暴力”的理解呈现出了各种观点互相交织甚至是完全对立的局面,并随着现代社会媒介手段和形式的发展变得愈加复杂。 实际上,“媒介暴力”问题作为现实社会当中的一个实践性很强的问题,能不能单纯地从理论上为其下一个精确的定义并不是十分重要。最关键的还是在其具体内涵上能够统一认识,从而能够使得我们对于社会控制的研究更有针对性。所以在这里不想把问题的讨论更多纠缠在定义问题上,而是直接通过划分“媒介暴力”的类型来认识“媒 媒介暴力:类型、效应及控制□郝 雨 王 祎

熊出没观后感800字

熊出没观后感800字 熊出没观后感800字电影的开头,大家都在修水坝。因为雨季快来临了,但是只有熊大累死累活的干,其他人却心不在焉。全都忙着及时行乐!于是干活的人很愤怒,结果手下人还敢顶嘴,这个火呀,简直要把一个人吞没。终于来了一场洪水!事实证明熊大领导无方,于是熊大引咎辞职另谋高就。很快凭借着出色的表现,就成了马戏团的名角。这就引起了马戏团另外一个猩猩的不满。因为熊大来之前,这里最红的是猩猩。现实就是残酷的,即使你曾经获得小丑嘉年华的大奖,但那已经是过去了。中国有5000年的文明,却被200多年历史的美国甩到了后面去。 比较务实一点的态度就是只看现在。过去的荣耀最后只会成为累赘和负担,未来还是一片未知的恐惧。只有现在谁是老大,谁就牛逼。因此熊大逐渐挑战替代了猩猩的位置。猩猩因为嫉妒接受了团长的条件,但是猩猩却不知道自己也被团长算计了。团长不只是是要抓老虎熊猫那些保护动物,团长还要把马戏团的这些动物全部卖掉。出卖我的爱,把我来伤害,知道真相的我眼泪掉下来。猩猩决定和团长划清界限,加入了熊大的阵营。动物们造反了,并且还报警抓了马戏团的团长。于是动物们自由了。这样熊大也可以回到森林里了。就觉得熊大作为一只熊来说,太伟大了。 我要保护森林,还要保护你。记得上一部大电影里熊大

这么说过。仅凭一己之力就要妄图保护森林,这个责任担子太重太重了。听说在非洲为了保护当地的动物,经常会有人牺牲。因为盗猎太严重了,只要有足够的利益,贪婪的人类有什么事不敢干的? 熊出没观后感800字我喜欢看动画片,正好,这个暑假,电视上播出了《熊出没》这个动画片,主要讲的是熊大和熊二组织一个叫光头强的伐木工伐木,来保护森林的故事,很有意义。 光头强为了达到伐木的目的,绞尽脑汁想尽一切坏主意,最后还是一次又一次的败在熊大、熊二的手里。就比如说:迷宫乐园这一集,光头强弄好迷宫,设好陷阱,把蜂蜜放在陷阱上。然后又假惺惺的请熊大、熊二到他的迷宫乐园里游玩,好让它们兄弟俩掉进陷阱里,光头强就可以偷着去伐木。可是,熊大、熊二凭着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倒让光头强掉进了自己设计好的陷阱里,熊大、熊二又一次保护了森林。 保护森林,熊熊有责这是它们的口头禅,我想熊大、熊二都知道要保护森林,那我们人类呢?在历史上,我们国家曾经是森林覆盖率最多的国家,可现在呢?我们国家的森林遭到严重的破坏,这都是人为不合理生产和浪费造成的。就拿生产纸张这一项,每年至少要毁掉几十万立方米的木材,现在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不到14%.森林减少了,生态环境破坏了,各种各样的灾害就会对人类造成各种各样的灾难。

新闻娱乐化现象探析

毕 业 论 文(设 计) 中文题目 : 新闻娱乐化现象探析 英文题目 : Probing into the Phenomenon of News Entertainment 姓 名 柳 佛 保 学 号 04012607 专业班级 广播电视新闻学04级(6)班 指导教师 杨凯毅 提交日期 2008-4-18 教务处制 惠州学院 HUIZHOU UNIVERSITY

新闻娱乐化现象探析 柳佛保广播电视新闻学 04级(6)班指导教师:杨凯毅讲师 摘要 随着新闻媒体市场的的发展,新闻娱乐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本文将着重探讨新闻娱乐化的定义、特点、现状以及产生的成因,进而批判分析新闻娱乐化的积极意义和现存的问题,从而总结新闻媒体在娱乐化道路上遵守的原则,以利于新闻娱乐化更好地为受众服务。 关键词 新闻娱乐化定义特点现状成因利弊原则

Probing into the Phenomenon of News Entertainment Liu Fobao Class 6,Grade 2004 Broadcasting, TV and Journalism specialty Tutor : Yang Kaiyi Title:Lecturer Abstract With developing of the market of the news media,the News Entertainment trends more and more obviously.Probing into the definition, features, status and genesis,this paper will critically analyz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Phenomenon of News Entertainment,and then summarize the principle be observed the media for the practice of News Entertainment,for the News Entertainment serve better for the audience. Key Words news entertainment definition features status genesis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principle

熊出没之奇幻空间的观后感怎么写

熊出没之奇幻空间的观后感怎么写 导语:让我们走进熊出没的世界吧,这里的角色有光头强,熊大,熊二,coco是个机器人,女猎人和四个强盗,其中一个是他们的老板,他们的老板非常聪明,可以制造虫洞穿越到童话世界里,抢童话世界里的宝物。以下是品才网小编整理的熊出没之奇幻空间的观后感怎么写,欢迎阅读参考。熊出没之奇幻空间的观后感怎么写今年的《熊出没之奇幻空间》首先是熊大熊二添加了毛发,柔软轻盈,第一次让我觉得质感不错,不再是之前的贴图效果,熊大熊二的造型也有了改变,比以前的更加讨人喜欢,其次是电影里环境漂亮了很多,可能是因为走出了狗熊岭吧,这次电影里的森林,森林植被都很漂亮,连石头上的青苔都很逼真,森林里的光影打在花草灌木上,竟然有种绰约神秘的感觉,这是以前没有感受到的。到了电影的后半段,更是如此,各种奇幻动植物,应接不暇,出现在眼前,和前几部相比,这次电影里增添了很多有意思的东西,想象力很丰富,而且镜头十分流畅自然,有很多印象深刻的镜头,这也很难得。 其中一个印象深刻的镜头,是主角们划一叶扁舟,从荷叶水草中拂过,特效做得很棒,场景很美。一方面美在逼真,清澈见底的河水,和水底游动的水草,丝毫没有国产动画的违和感和假;另一方面美在镜头设计,有种中国国画的意蕴。

虽然技术在进步,但我还是要吐槽一下那个真人部分,现在所谓的小鲜肉,演技真是太浮夸了。 总之,这部电影还是很适合一家人去看的,从技术发面是目前为止国内动画电影质量最高的,每一部都见证着熊出没的成长和改变,中国需要一部衡量动画标准的作品,不能说《奇幻空间》可以胜任,但我相信这部作品绝对是目前为止最接近的。 熊出没之奇幻空间的观后感怎么写作为今年春节贺岁档中唯一一部国产动画,甫一上映便取得万众归心的好口碑,在春节档同期开画的几部大片中卓然而立,并未因其强势的票房冲击而黯然失色、偃旗息鼓,国产动画能达到这等佳绩,已是出乎意料的奇迹,众所周知国产动画普遍弱不禁风,不是剧情苍白低幼天雷滚滚,就是模仿翻拍抄袭成风,要么就是营销宣传不给力被电影狂潮无情淹没,上映一两天就销声匿迹无影无踪还没露面就成了炮灰,而近两年来能留在观众心目中被称道的国产动画佳作实在是屈指可数,这固然是国产动画产业本身应三省吾身的诟病,但究其原因仍何尝不是出在原创剧本的打磨心浮气躁、静不下心所致?一味追求速度和量产让国产动画沾染了太多的商业晦气,就像雾霾进入身体让五脏六腑受到了伤害,要减少伤害就得减少吸收“唯商业化”的雾霾,要将动画核心——故事蓝本放在首位,故

2020电影《熊出没·狂野大陆》观后感范文5篇

2020电影《熊出没·狂野大陆》观后感范文5篇《熊出没·狂野大陆》是《熊出没》第7部动画电影,讲述为了守护基因变身技术所承载的美好初衷,光头强与乐天冒险闯入总部,却再次发现在老板汤姆背后隐藏着真正的幕后黑手,他们是否能够获取最终的胜利?神秘人乐天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故事…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2020电影《熊出没·狂野大陆》观后感,欢迎大家阅读! 点映场的影厅里,一半是熊大人,一半是熊孩子。 已经数不清这是第几部《熊出没》大电影了,它对于《喜羊羊与灰太狼》的贺岁档接棒早已完成,每年一部的规定动作全是来捡钱的。 虽说这样捡钱很容易,但终归还是要对得起观众,《熊出没》的主创们一年一度大开脑洞必须开出更大的花样才行。 这一次的《狂野大陆》已经开出国际水平的脑洞了,我们可以从中看到许多撒了国产孜然的好莱坞烤脑花。 1、《西部世界》 不知道方特科幻公园是不是受了美剧《西部世界》的启发与诱惑,开始谋划下一代体感融入式情景主题公园了。 片中的《狂野大陆》就是这样一款未来范儿乐园产品,人们可以在公园中变化为各种动物,在森林、草原、沙漠、海洋等各种自然环境下体验动物生存,并在其中展开夺宝、冒险等各种故事线。 没错,这看上去就是《西部世界》的动物体验版。但这只是形似,神似的还在后面: 它们都有两位创始人,其中一位因为儿(女)患有绝症而萌发了创造乐园的灵感与源动力;不约而同的,两位创始人因为理念不同最终分道扬镳,走上了相互对立的道路…… 2、《饥饿游戏》 荒野生存是残酷而野蛮的,为了体现人性的闪亮与兽性的狂野,必须引入组队对抗模式。这便是《饥饿游戏》的游戏规则。 《狂野大陆》很识时务的“拿来”了这一规则,这便有了光头强、熊二与神秘人乐天的不靠谱组合。

网络热词传播原因及效应探析

网络热词传播原因及效应探析 【摘要】:网络热词是网络语言的一种,它形式简洁精练,包涵信息丰富,往往只言片语便能反应出一个热点、一种现象、甚至一个时代。近几年,网络热词更是呈现出了一种快速发展的趋势,其原因正是网络热词内容能够反应民生,是民众向社会传达声音的“麦克风”,也是民意上传下达的“传声筒”。同时,网络热词话语犀利又不失幽默诙谐的风格,将社会阴暗现象一针见血地指出,切中要害,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洞穿力。因此,网络热词不但获得受众的喜爱,也受到各大传统媒体的青睐。与传统媒体相比,网络热词传播的速度和范围都遥遥领先,它存在于网络的各个角落,譬如微博、博客、论坛、社区等。网络热词一定程度上折射出社会情绪,成为全新的舆情收集方式,它能向受众传达信息,也能侧面反应受众对事件关注度及意见倾向,网络热词正用它独特的方式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在结构上,笔者将文章分为五个部分进行阐述。引言包括研究背景与意义、研究综述、研究方法、研究框架;第一章网络热词概述,包括网络热词的概念、网络热词的分类、网络热词的特征、网络热词的现状;第二章网络热词生成环境及传播原因分析,生成环境包括技术环境、政治环境、文化环境,传播原因分为新闻价值、受众诉求、传播形式;第三章探析网络热词传播产生的正面效应与负面效应;第四章提出网络热词使用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通过对网络热词生成原因与传播效应的研究,笔者认为,在使用网络热词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两点:第一,提高网民自身素养,包括网民使用媒介

的素养和网民的公民素养,只有这样才能从源头上有效减少网络暴力现象,净化网络空间。其次,网络热词引发的全民舆论狂欢是病态的现象,它麻木受众沉迷于网络意见表达,缺乏理性思考,对现实社会充满敌意。因此,传统主流媒体要发挥自身中流砥柱的作用,加强对网络舆论的引导,营造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共同发力的媒介环境。【关键词】:网络热词传播原因效应网民素养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206 【目录】:中文摘要8-9ABSTRACT9-11引言11-16第一章网络热词概述16-241.1网络热词概念16-171.2网络热词的分类17-211.2.1针砭时弊类19-201.2.2娱乐消遣类201.2.3表达情感类201.2.4传递信息类20-211.3网络热词的特征21-221.3.1形式简洁精练,创意创新21-221.3.2内容关注现实,反应民意221.3.3风格幽默犀利,一语传神221.4网络热词的发展历程22-24第二章网络热词生成环境及传播原因分析24-282.1网络热词生成环境24-252.1.1技术环境242.1.2政治环境24-252.1.3文化环境252.2网络热词传播原因25-282.2.1新闻价值——传播的外部驱动25-262.2.2受众诉求——传播的内部动力

试论媒体暴力对青少年的影响

大众传播媒介是本世纪20年代广播电台出现后才有的一个名词,指的是在传播途径上由用以复制和传播信息符号的设备和由编辑人员的报刊、电台之类的传播组织居间的传播渠道。通过这个渠道所传递的暴力信息我们称之为媒体暴力,即大众传播媒介上显示的暴力内容。 影视、录像、电脑、报刊、书籍等大众传播媒介广泛普及,并以其丰富多彩、声情并茂、鲜活刺激、生动直观等特点,迅速地传递着大千世界无限多样的信息。大众传播媒介把现代人推到了一个信息纷呈、光怪陆离的信息世界面前。所以,大众媒介中的暴力信息也不可避免地要介入青少年的社会化过程,并对青少年的社会化产生不良影响。 一、媒体暴力对青少年的主要影响 媒体暴力究竟对青少年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许多专家对此作了研究。研究结果,绝大多数的专家学者认为观众的暴力行为与媒体暴力有一定的关系,这种关系在青少年中表现得尤为突出。1993年,权威的美国心理学协会发表总结性的报告,明确指出,频繁地接触电视暴力毫无疑义地会导致观众对媒体暴力持接受态度,从而对暴力行为持接受态度。①这个协会抽查了从1955年到1991年间发表的1000份报告和研究,得出结论:“收看暴力和攻击性行为有正面联系。就是说,看得多的人比看得少的人更具攻击性。”②据我国有关部门抽样调查显示,65%以上的工读学生,50%以上青少年犯罪,其违法犯罪行为均直接接触并受过各种不良信息的影响,主要媒介是录像、书刊、电影、电视、音带、广告、游戏机和多媒体等。③显然,媒体暴力对青少年的影响是无可否认的,概括起来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媒体暴力对青少年具有进行教唆犯罪的社会化作用。 大众传媒与青少年暴力行为之间的关系,早在1890年电报首次出现之时,法国社会学家塔德就曾意识到。他通过大量研究表明,犯罪行为会随着新型的信息传播方式扩散,以至影响整个社会的犯罪率。他认为,犯罪行为是随着电报线路传播的,向公众展示暴力会使部分人重复暴力行为,使犯罪行为向着更广泛的层面蔓延。因为青少年时期是个体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殊时期,在这一时期,一方面,由于他们对外部世界充满好奇,迫切希望获得新知识,了解新信息,因而必然成为诸多大众媒体最大的受众群体,充当所有媒体最热心的读者、听众和观众。媒体所传播的信息无疑对他们产生了极大影响,成为引导其思想和行为的一股无形力量。然而,另一方面,由于青少年人生经历太浅,是非观念比较模糊,加之缺乏必要的自我控制能力,因而极易受到媒体传播的负面信息———暴力信息的影响,并错误地将暴力视为可接受的行为方式,刻意模仿,从而使其成为解决现实问题的重要途径,最后陷入违法犯罪的泥潭。 据河北省委政策研究室在石家庄监狱、河北省少管所对100名青少年犯进行的调查,80%的人热衷于电视剧中的暴力镜头,推崇黑社会里的“老大”和“江湖侠客”,把讲“哥们义气”视为做人的根本标准,并受片中情节的启发谋划作案。④由此可见,媒体暴力与青少年犯罪的关系。 (二)媒体暴力传递的错误价值观念,导致了部分青少年的价值取向严重偏离正确方向 大众传播媒介的普及,为社会传播和推行占主导地位的人生观、价值观提供了有效的手段。对大 试论媒体暴力对青少年的影响 ◎张千山 ?9?

媒介化现象探析

媒介化现象探析 摘要通过对社会媒介化行为、家庭意义的变迁、媒介与人际传播的互动、科技与媒介化4个角度媒介化的深入描述,笔者试图阐述行为主体参与结构化的互动但服从的是互动现象本身这一问题,使媒介研究重新重视自觉在媒介影响力中的重要作用。在众多案例分析研究中发现,媒介化的行为方式、社会关系的来源于媒介但不完全受制与媒介本身;人类驯化科技的力量;媒介的发展越来越接近人际传播的形态并且媒介改变、模拟并延伸人际传播;科技对于媒介的意义更重要的是促成功能上的进化,包括基本功能的进化和新功能的发展,媒介化最终回归于社会赋予自己的身份的自我认知。 关键词媒介化;驯化;人际传播;媒介进化论 报纸在17世纪出现时,人们开始担心“公众也许会对上层社会的行为和意见过于熟悉”;19世纪,戏院被视为导致青少年犯罪率上升的重要因素,之后是广播和电影;20世纪60年代,电视成为主要的被指责的对象,为大部分青少年犯罪背负了责任[1]。而今,人们还未从网络带来的惊慌失措中走出来就必须得面对新媒介的崛起和媒介融合的生态激变。每次都要站在不可预知的背景中理解媒介的进化,因陌生而紧张。作为媒介理论的研习者,我们所紧张的并不是新媒介的神秘色彩,而恰恰是全面进入现代化生活后的媒介化生存现状。自然化、社会化、媒介化的行为为我们构建出现代化的基本生存空间,而媒介化则为现代化提供了一个回返至自身,并将自身表示出来的出口。同一条信息,通过电视和电影传播后就会变成两条不同的信息,通过书信和邮件两个不同的媒介传播后就会产生两种传播行为,这些媒介化行为在脱离自然的社会后期待被给予诠释和凝练。笔者尝试通过对媒介化社会行为、家庭意义的变迁、媒介与人际传播的互动、科技与媒介化4个方面给媒介化做以描述,而描述本身足以说明媒介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力。 1 媒介化行为 需要和远方的家人联络,我们可以采取网上聊天、发邮件、打电话、传真、或者从邮局快递一封信,这些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愿望和需求而自觉采取媒介化活动的简单的行为,它们和媒体有关并构成了媒体的互动,因此使用媒介是最基本的媒介化行为方式。媒介影响力取决赋予行为的最终意义,它是通过自觉的行为选择来实现的,而这正是媒介化的根本。但是值得思考的是人与媒介的互动在行为模式中发生了什么变化,使得行为在发生时能够自觉形成或者产生了另外的选择,从而进入媒介化社会空间中。 为了便于分析,我们暂且把和家人联系的愿望转接到已完成的媒介化行为——这封信件上,信可以被收藏也可以被阅读,收藏是媒介化相对静止状态,阅读无论主动还是被动都需要参与某种动态的传递(知识、经验、媒介本身)。人们通过阅读了解信息或者对信息解读,但是阅读行为本身却隐匿了媒介对人的影响——是什么引发的自觉媒介化行为。阅读本身作为接触媒介后的“条件反射”

⑤基于底层抗争的想象性报复_社会怨恨视角下的媒介暴力研究_冯莉

第2期2015年4月 阅江学刊 Yuejiang Academic Journal No.2 Apr.2015 ·新闻与出版· 基于底层抗争的想象性报复: 社会怨恨视角下的媒介暴力研究 冯莉 (南京晓庄学院,南京210017) 摘要: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社会分层的加剧与矛盾冲突的升级使得社会怨恨情绪成为一种民间话语表达的显著特征。这种表象在网络媒体中尤为明显。大众传播媒介是当前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信息载体,它应该发挥沟通信息、传承文化和促进群体和谐的作用。新闻工作者要承担把关人的责任,避免不实不当信息和言论的负面影响。在当前社会环境下,我国大众传播媒介在吸引受众、抢夺关注的大战中往往会热衷炒作或跟风报道,体现为谣言、污名化、歧视、感官刺激等报道特征的媒介暴力,加剧了信息传播的不对称,造成群体之间的偏见与误解。造成此种媒介暴力现象的直接原因是“眼球经济效益”的膨胀,深层动因还在于媒介契合底层受众在转型社会中的怨恨情绪以及由此延展的想象性报复,这也正是大众传媒不断吸引受众关注的根本原因。 关键词:社会怨恨;媒介暴力;“眼球经济效益”;想象性报复 中图分类号:G206.3文献标识码:A文章分类号:1674-7089(2015)02-0103-05 收稿日期:2014-12-25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青年项目“抗争性网络集群行为研究”(12YJC860006) 作者简介:冯莉,女,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博士研究生,南京晓庄学院新闻传播学院讲师。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要特征的社会转型大潮蔚为壮观。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政治体制的完善以及文化观念的重塑都在转型变革的舞台上大放光彩。而在这场剧目中,永恒的主角是作为社会底层群体的普通百姓。底层群体包括“基本不占有组织、经济、文化三种资源的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阶层,以及拥有很少量资源的农业劳动者阶层、产业工人阶层和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①近年来,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和其他大量城市低收入者的数量在不断增长,他们在经济地位、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方面均不具备优势。随着贫富分化的加剧,他们和其他群体在职业结构和社会分层等方面越来越具有差异性。底层群体之间以及与其他群体之间的矛盾冲突也出现了相应加剧的趋势。当底层群体在社会转型时期产生巨大的“相对剥夺感”,当他们对自 301 ①罗峰,文军:《转型期中国的底层群体研究》,社会科学研究,2014年第2期,第101-102页。 DOI:10.13878/https://www.360docs.net/doc/fb15352031.html,ki.yjxk.2015.02.0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