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行为管理技巧

儿童行为管理技巧
儿童行为管理技巧

儿童行为管理的基本技巧

一、怎样表扬:

父母们总是很容易发现孩子的缺点,对孩子的优点往往却视而不见。经常使用批评指责,却很少使用赞赏与表扬。如果按照以下的原则去做,表扬会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教育手段。

1、表扬行为,而不是表扬人格

人的行为是可以改变的,人的个性则不易改变。如“刚才对爷爷讲话很有礼貌”,而不要说孩子“太倔、懒惰、自私”、“做个好孩子”等。

2、表扬要具体

表扬越具体,孩子对哪些是好的行为就越清楚,遵守这些行为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如对孩子收拾玩具、起床穿衣等具体表扬,而不要说“宝贝,你今天好乖哦”、什么乖啊?父母准备一个日记本,把孩子的每一点好的表现都记录下来,每天睡觉前和孩子一起看看笔记本。

3、表扬每一微小进步

开始时要把期望值定得低一些,慢慢逐步增加要求。如收拾了一件玩具也要表扬,哪怕地上还有很多玩具。好行为巩固以后,就不必再经常表扬了,偶尔的表扬足以让孩子保持他的行为,但是决不能停止表扬。

4、表扬方式要恰当。

只有适合于孩子的表扬方式才能收到好的效果。不同年龄的孩子需要不同的表扬方式,必须根据孩子对表扬作出的反应来判断表扬是否恰当。好话说得太好了就会使人生厌,在表扬之外,还可以加上奖励。小孩子喜欢搂抱、亲亲或抚摸,大孩子则喜欢单独表扬。表扬要有新意:写个表扬条,当朋友面夸奖等。

5、表扬要及时。

及时的表扬对孩子尤其是小孩子能起很大的作用。如有必要,可以采用一些方法作为对孩子进行表扬的桥梁,如“表扬日记”、“计分卡”等。

6、充满无条件爱的表扬。

二、怎样置之不理

用故意置之不理来对待不喜欢的行为,用表扬对待喜欢的行为,这两种教育孩子的艺术必须同时使用。以下是实施置之不理技巧的原则:

1、划分行为

是否能够、是否应该以及是否愿意对孩子的某个行为不予理睬?这样做是否安全?

2、不动声色。

对孩子令人讨厌的表现不要做出任何反应,即不说话也不看他或把他抱起来哄。

3、坏行为改正以前的“最后一拼”。

对孩子的行为所持的态度,越能保持一贯性,越是完全不予理睬,这种行为消失得就越快。

4、强化好行为。

可以用表扬和奖励好行为的方法来加快纠正孩子坏习惯的速度,还可以用夸奖别人的办法来鼓励孩子的好行为。如孩子不好好吃饭,不要去理他,当他拿起勺子开始吃饭时,要马上有所表示,告诉他你很喜欢他吃豆角的样子。

三、怎样“以不变应万变”。

如果你拒绝了孩子的要求,可他不停的纠缠你,这时最好不要没完没了的说服他,而是明确的对他解释你不同意的理由---就讲一遍。

不要对孩子发脾气,这样做只会事后感到疚。“饭前不能吃点心”。如果这时能表现得无动于衷,继续做自己手头的事情,无论孩子想出什么新招,都平平淡淡的用这句话应对他。

四、怎样进行奖励

1、了解情况。

选择一种合适的奖励方法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做些调查才能发现孩子喜欢什么。由于孩子的兴趣变化很快,每隔一段时间就要重复了解一次。

奖励项目的调查:

如果你希望得到三样东西,你期望它们是什么?

A

B

C

如果你可以单独和爸爸进行一项活动,你想做什么?

你想得到什么样的额外优待(多看一会电视,晚点上床睡觉等)

通过调查就可以找到适当的奖励项目。然后把这些项目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用于奖励孩子每天的进步,另一部分用于奖励孩子每周或每月的进步。

每日奖品每周奖品每月奖品

粘贴画漫画书洋娃娃

点心电影看比赛

2、交替使用各种奖励办法

有些策略可以使奖励更有效,变换奖励办法可以保持它们对孩子的吸引力。

3、及时奖励

对孩子尤其是小孩子,一定要及时给与奖励,答应了孩子而不兑现或推迟时间都是不守信用的做法。

4、改变不好的行为需要时间

以下原则有助于成功的运用奖励办法:

1、明确你究竟希望孩子多做哪些事情。要求要尽可能具体并定出得分的标准,不要对孩子说“你应该更有责任心”,而应说“早上请你把自己的床收拾干净”。

2、使用及时奖励、每日奖励和长期奖励的办法。用星号或记号把孩子的得分记在本上或在一些形象图上涂上颜色。孩子年龄越小,就越需要用直观的图形。

3、逐渐提高对孩子的要求。如收拾玩具,从1件到2、3件,随着孩子的进步,可逐渐提高对孩子的要求,但不能太快。

4、一旦定出新的标准,就不能再退回去。如果由于提高了要求而孩子这一天没有得到奖品,可以告诉他很遗憾,但他第二天有机会得奖,然后让他赶快把忘记收拾的玩具收拾好。

5、逐渐取消每日的奖励。

6、逐渐延长大奖品的间隔时间。

7、用其他的鼓励方式和表扬代替奖励。

五、怎样利用图表

图表必须设计得简单,容易看明白才有用。太复杂的流程图和多重行为的坐标图,只有工程师才能看得懂。最好能让孩子亲自参加图表的制作,可以把图表设计成孩子喜欢的一件东西,孩子愿意贴在那里就贴在哪里。运用图表应遵循以下准则:

1、每次只纠正一种行为(或一组行为)。不能一下子改变所有行为,对问题要逐一解决,逐步增加。例如,早上睡懒觉,起床不叠被子,拖拖拉拉连早餐都来不及吃。首先解决不按时起床的问题。

2、表格要容易使用和一目了然。如果要解决的是孩子每天一次的活动,可以把图表设计成日历的形式。如想解决大孩子发生在早晨、中午、晚上的问题,可以用孩子想得到的东西画成表格。

3、严格按表格上的要求去做。

六、怎样惩罚

惩罚完全是从反面教育孩子,它告诉孩子不能做什么,却不能告诉他应该做什么。惩罚是为了消除不良行为,奖励是为了巩固好的行为。因此,在建立孩子新的行为模式时,应该奖惩并用。“什么情况下可以使用惩罚以及怎样运用惩罚”应注意以下几点:

1、选择有效的惩罚方式。惩罚能够使孩子的不良行为减少时才是有效的。如打人后将其隔离,反而使他能自由的玩,这就是无效的惩罚。

2、慎用惩罚。经常使用惩罚,孩子就会不把它当回事。

3、奖惩并用。惩罚本身并不能告诉孩子应该怎样做,要想让孩子知道这点,必须详细告诉孩子应该怎样做并给与奖励。如惩罚孩子在街道上乱跑行为时,也要教他学会过马路时该怎样看红绿灯。如果做到了就要给与表扬。

4、即时惩罚。任何一种惩罚都会因延时而失去效力,而且孩子可能会搞不清惩罚和他曾做过的错事之间的关系。

5、讲清后果。孩子必须知道你不允许他做哪些事情,以及如果他继续做你将怎样惩罚他。把要求和后果讲清楚。

6、始终如一。惩罚不仅要及时,而且孩子事先要能够预料到,这样才能有效。比如已经告诉孩子不许乱扔积木,他再乱扔,就不许他玩积木。

7、不能“干打雷不下雨”。只说不做的空洞威胁只能使孩子的坏毛病更加巩固。不要只用惩罚吓唬孩子,而不真正去做。

8、给孩子提供改正错误的机会。人们往往忽略在教孩子学会好行为方面的作用,孩子必须有机会表现他所学到的东西。

9、体罚时间要短,要有节制。不要在生气的时候使用体罚。

七、怎样排除在外

“排除”的真正意思是把孩子排除于奖励之外,在实践的意义上说,是指把一个孩子排除在一项活动或场合之外,他不能成为活动中的一分子或者不能得到表扬。可以按以下步骤制定你的计划:

1、仔细选择“排除”的地方。把孩子“排除”后让他呆在一个令人生厌的地方---不是粗野、漆黑或可怕的地方,而仅仅是让人感到厌烦。任何一个枯燥乏味但很安全的地方都可以,如房间一角、床上等。让孩子呆在哪里并不重要,关键是要让孩子为错过的活动而遗憾。为使“排除”有效,孩子必须感到他被排除在外的活动比他自己呆着时的经历要好得多。

2、对孩子解释“排除”的规则。惩罚之前,认真同孩子谈谈,告诉他这样做能帮他改掉缺点。每次只能对一种不良行为给与“排除”惩罚。

3、根据孩子的年龄决定“排除”时间的长短。短时间的“排除”,效果往往很好,这只需几分钟的时间。可以按一岁一分钟的原则去做。

4、孩子不合作就增加处罚的时间。闹一次就增加一分钟“排除”惩罚。

5、对过分不合作的孩子要加重处罚。如果孩子太不服管教,要对他说如果他不接受“排除”处罚,他在几天之将不能做他最喜欢的活动和玩最喜欢的玩具,而且说完照办。

6、利用计时器。如果时间到了孩子还在哭闹,不要让他出来,等他安静下来才能离开。

7、不要让孩子借排除的机会逃避责任。禁闭一结束,就让孩子完成禁闭前让他做的事。如果他能合作,就要热情的表扬他。

8、对大孩子使用排除处罚时要有些变化。如排除的时间、次数等。

八、怎样过度纠正

过度纠正是利用处罚的手段在纠正坏习惯的同时教会孩子好的行为。“过度纠正”的技巧对于纠正一般的坏习惯,以及严重的神经性习惯和攻击性、伤害性的行为也很有效。

在运用“过度纠正”这一技巧时,必须让孩子尝到自作自受的苦头,让他按照你的要求多次重复一个动作,直到他再也不想这样做了为止。这样做时不要怕他反抗、哭喊和大发脾气,你一定要坚持到底。例如,如果你的孩子不听劝告总在墙上乱画,告诉他因为把墙弄脏了,所以他必须把墙擦干净。给他一个工具,然后在旁边看着他擦墙。等他擦完之后,再对他说,由于擦过的地方颜色变浅了,看上去不好看,他必须再把其它地方也擦一下(当然,要求不能太过分)。如果孩子不肯干,要严肃的告诉他,不理会他的反抗与抱怨。做完后,让孩子指给你看他应该在什么地方写字画画。有时这一技术对孩子的偏执习惯会有相当好的效果。如对一个喜欢不停的开关、拔插座的孩子,反复让他检查开灯情况,几天以后,孩子就厌烦了。

“过度纠正”的具体运用方法如下:

1、让孩子挽回损失。如清擦墙壁、收拾玩具等。

2、让孩子练习正确的做法。如果喊他过来他总不过来,那么就拿一个好玩的玩具或好吃的食物,当他过来后让他再回去,听见喊他时再过来。

3、监督孩子的练习过程。

4、必要时手把手地教。如果孩子不肯练习,就握住他的手强制他去做,不容置疑的帮助孩子做完整个过程,直到他自己去做。如果他不肯捡起玩具,就像操纵一个机器人一样握住他的手把玩具捡起来放回原处,不理会他的反抗、哭闹。

5、表扬与奖励。当孩子表现得好一些时,就减少重复的次数,多次表扬他并给他一件小奖品。

6、不要代替孩子做事。必须始终坚持对孩子的要求。

九、怎样对孩子讲话及怎样听孩子讲话

同孩子谈话要注意以下几点:

A、谈话并不能解决一切问题。

B、根据孩子的年龄和成熟程度决定使用什么样的谈话方式。父母常常犯的一个重要错误,就是他们说的太多。最好对年龄小的孩子侧重管教,对大孩子则多交谈。如果把这两种方法的次序颠倒了,后果是很严重的。

1、怎样使孩子愿意同你谈心

(1)“倾听”孩子的动作。

(2)教孩子讲出自己的感受。鼓励并帮助孩子讲出自己的情绪,或者帮助孩子在纸上画一棵“感情树”---在一大纸上画一棵有许多枝杈的树,你和孩子一起选

儿童问题行为论文

儿童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及矫正方法 西方语言学院小教班那金玲2009062024 摘要:儿童问题行为是国内外心理学和教育工作者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其发生率仍在逐年上升。儿童问题行为不仅影响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而且影响我国素质教育的进程,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只有对儿童的各种行为表现做出合理的评佑,才能够有针时性地实施教育计划。 关键词:儿童;问题行为;对策 一、儿童“问题行为”的概述 “问题行为”又叫做行为问题,研究者们从不同的研究角度提出了众多概念,涉及到心理、教育、社会、医学等多个学科领域。但可以概述为:是后天形成的、影响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给家庭。、学校、社会带来麻烦的行为。较有代表性的是左其沛先生的分类,他将问题行为分为四种类型:过失型(如迟到、拖欠作业等);品德不良型(如撒谎、偷窃、拦路抢劫、流氓性等);攻击型(如顶撞师长、故意扰乱课堂、发泄、迁怒等)和压抑型(如胆小、孤僻、逃避、消极、自暴自弃等),问题行为的表现形式是复杂多样的,有些具体的行为表现很难严格归人某一个类别中去,也就是说任何分类都难以涵盖所有具体的问题行为。 二、儿童“问题行为”的对策 (一)行为矫正法 对于儿童的问题行为,一般比较注重运用行为矫正的方法,在教育过程中最常见的矫正方法有: 1. 正强化法 通俗地说就是奖励,在儿童表现出某一良好行为以后,加以奖励,强化所期望的行为,增加以后这种行为发生的可能性。正强化的方法是教师经常运用的方法,它可以用于解决儿童的各种行为问题,但在运用中教师应该注意:(1)选择和分析需要强化的具体行为,确定哪些行为需要奖励,如何避免强化不适当的行为。如,儿童为了得到表扬将家里的钱交给老师;(2)根据儿童的兴趣。、特点和教育的情境来决定,恰当地选择和运用强化物,它可以是一种儿童喜欢拥有的东西,可以是儿童喜欢做的活动,也可以是一种具有社会意义的口头称赞、注意和鼓励等;(3)在时间上,强化应该紧跟在行为表现之后;(4)当期望的行为建立和巩固后,应该逐渐淡化和降低外部的奖励和强化,促进行为的自主性和自控性,弓}导外部他人强化向内部的自我强化转化,这往往是教师容易忽视的。 2.负强化法 负强化是指当个体表现出所期望的良好行为时,减少或消除他不喜欢的刺激或情境,以促进该个体以后此种良好行为的出现。例如,对于回家后不认真完成作业的儿童,家长可以先剥夺儿童观看他所喜欢的电视节目的权利,一旦儿童能够认真做作业了,就允许他观看有关电视节目。 3. 惩罚 惩罚是当个体发生不良行为时,通过给予厌恶刺激,或者减少、消除正强化的方法来减少或终止该行为。为了有效地运用惩罚,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惩罚的时间,惩罚的连贯性和一致性,惩罚者同儿童的关系,惩罚和正强化的结合 4. 示范法 根据社会学习理论,儿童的许多行为可以不直接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强化或惩罚来建立或消除,而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及其后果来学习。教师最好能够根据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利用电视或多媒体技术,用现场示范、参与示范或角色扮演的方法,给学生提供一个学习的榜

最新幼儿园伤害预防制度

2016年幼儿园伤害预防制度 一、预防烫伤 1、保温桶、热饭、热菜、热汤要放在幼儿摸不到的地方。 2、不允许幼儿进厨房、配餐室、锅炉房、配电室等危险区域,进出时须随手关门防止孩子私自溜入、误入或跟随教职工混入其中。 3、幼儿尿湿衣裤须换衣、冲洗时,在盥洗前,一定要调试好水温(用手背试水温适宜为佳)。 4、幼儿进餐、饮水或喂药时,温度要适宜,手摸杯子不烫手为宜。 5、班级保温桶盖要上锁,防止幼儿因好奇,打开保温桶盖造成烫伤事件的发生。 二、预防外伤 1、清除园内房屋、场地、教玩具等设施、设备和物品、物件所存在的一切不安全因素。 2、墙体的拐角、柱子的棱角、器械边角等要做好软化包装处理和安全防护措施保持安全圆滑,不留隐患。 3、大型玩具每天检查一次,发现隐患立即排除,隐患存在或未排除前要停止使用。

4、发现设施设备破损和损坏时要及时组织人员修复。 6、组织户外活动时,教师要随时观察每个孩子,及时清点人数,规范孩子的违规违纪行为。 7、外出活动时,范围不要太分散,要在教师的视线及可控范围内。 8、进行户外活动时要避免因过于疲劳或保护不力、措施不到位,保护方法不当所造成的意外事故发生。 9、小班的户外活动时间和地点要与中、大班分开。 10、幼儿使用的设备要稳固。 11、桌椅、板凳、教、玩具等要没有毛刺,饮水桶、毛巾架等要固定好。 12、剪刀、刀子、针等锐利物品要放在成人专用材料柜、储藏室内,要放在幼儿够不着、摸不到的地方。 13、通过开展游戏活动的形式,在游戏活动中经常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增强孩子的安全意识,提高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三、严防异物导入耳、鼻、喉、口、气管等处所造成的伤害(简称异物伤害) 1、给幼儿投入的玩具要较大,防止幼儿误把小玩具当食物吃进肚子或含在口中。

儿童行为的塑造与矫正

儿童行为的塑造与矫正(一)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对其一生来说非常之重要已成为共识,不需多言。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现在越来越关注幼儿园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开展,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关于加快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等重要政策文件中都有明确要求。株洲市教育局在2011年开始启动以研发“我有好习惯”幼儿园养成教育课程为抓手的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重点项目。我园作为两个研发基地园之一正在认真开展课题研究工作。要想科学高效的开展课题研究工作,必须加强学习对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方面的理论学习与实践研究,本次讲座就是围绕这个主题进行的理论学习之一。 作为幼儿教师,每天都和孩子们朝夕相处,老师都有切身体会,幼儿行为良好与否与班级常规直接相关。经常会有老师说:“某某小朋友习惯好,要是小朋友都像他就轻松了。某某小朋友怎么说都不听,油盐不进…”为什么有的孩子行为良好,有的孩子行为偏差,怎样塑造孩子良好行为,矫正孩子的偏差行为呢?我以台南师范学院林正文教授撰写的《儿童行为的塑造与矫正》为蓝本,向大家介绍一些辅导儿童通俗行为改变技术的内容与方法。 今天我主要讲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儿童行为塑造的基本理论,二是儿童行为塑造与矫正的最基本方法——正增强、消弱、增强物。 一、儿童行为塑造的基本理论 ㈠个体行为 1、个体——单一的有机体。

2、有机体——具有生命且自身能够有系统地维持其生理与心理功能者,通常指人与动物。 3、行为——包括内在的、外显的和潜意识的一切活动。 4、个体行为——被人观察到或是能用仪器测得到的个体活动。(狭义)除直接能观察及测量的外显活动外,尚包括间接推知的内在心理历程—意识及潜意识历程。(广义) ㈡行为改变。个体行为并非固定不变,而是因身心发展及客观情境影响,随时在变化。主要来自三个方面的因素: 1、成熟——即人类由遗传、生理成熟及老化而产生的行为改变。(这一类行为的改变大多属于本能反应,如吃、性、参与活动等。 2、有机体的暂时状态——指由疾病、疲倦、情绪紧张或药物所导致的行为变化。 3、学习——除上述两种以外所有行为变化都来自于学习。学习是指经由练习而产生的较持久性行为改变的历程。 ㈢行为塑造 1、行为塑造有两种状态,一种是从没有改变为有。一种是从不良改变为良好或从偏差改变为正常。 2、人类与生俱来和自然成熟的行为太少、太简单,不能适应复杂的环境,如不依赖后天学习产生行为改变,会适应不良而不能生存或被淘汰。 3、行为塑造的方法:正增强、消弱、行为塑造、继续增强、区别增强、后向连锁反应、间歇增强、隔离、惩罚、制约增强(代币制)、

《特殊儿童教育》试卷及答案

高等师范院校《特殊儿童教育》试卷 高校级县(市区)层次专业姓名得分 ___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面有关特殊儿童的陈述中符合新的儿童发展观的是( ) A.特殊儿童是身心“不正常”的儿童 B.特殊儿童是身心“异常”的儿童 C.特殊儿童是身体不健康的儿童 D.每一儿童都可能出现发展性的特殊需要 2.能够充分激励和促进特殊儿童潜能发展的最佳环境被称为( ) A.发展性不利环境 B.补偿性发展环境 C.回归主流环境 D.支持性教育环境 3.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规定,低视力的标准是双眼中优势眼的最佳校正视力为( ) A.0.05-0.3之间 B.0.05以上 C.0.3以上 D.0.05之下 4.家长对听障儿童早期干预的不正确 ...态度是( ) A.努力寻找治疗的“秘方” B.积极解决孩子在交流等方面的问题 C.正视孩子耳聋的现实 D.制定家庭教育计划 5.对脑瘫幼儿护理的正确方法是( ) A.让脑瘫儿童远离危险的地方 B.让脑瘫幼儿帮助倒开水 C.让脑瘫幼儿独自起床 D.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远离脑瘫儿童 6.智力落后儿童的思维所处的阶段主要是( ) A.抽象思维阶段 B.形式运算阶段 C.直观和具体思维阶段 D.发散思维阶段 7.现在比较有代表性的智力落后儿童的早期教育方案不包括 ...( ) A.波特奇早期教育指导方案 B.家长辅导方案 C.小太阳方案 D.多曼早期教育法 8.发音时出现首音难发、语音连续重复和拖长语音等现象,这是指( ) A.构音异常 B.语言发展迟缓 C.发声异常 D.口吃 9.传统的语言障碍研究中,言语障碍不包括 ...( ) A.发声异常 B.流畅度异常 C.语义障碍 D.音质障碍 10.常见的声音嘶哑、刺耳或者声音夹杂着沉重的气息声,这是指( ) A.音量异常 B.整体性语音不清 C.音质异常 D.共鸣异常 11.下列哪一项不是 ..孤独症的特征?( ) A.言语发展迟缓 B.仪式性行为 C.记忆力低下 D.极度退缩 12.最有效的矫正多动症儿童不良行为的技术是( )

专题八 青少年行为塑造与矫正

专题八青少年行为塑造与矫正/专题作业 (必做)思考并回答(任选一题回答) 一、行为主义代表人物华生曾说:“请给我一打健康而没有缺陷的婴儿,把他们方在我自己的特殊世界中教养,那么我可以担保,在这十几个婴儿中,随便拿出一个,都可以训练他成为任何专家——无论他的能力、嗜好、趋向、才能、职业及种族是怎样,我都能够任意训练他成为一个医生、或一个律师,过一个艺术家,或一个商界首领,或可以训练他成为一个乞丐或窃贼。”请结合行为矫正原理谈谈对此观点的认识。 答:这段话充分反映了行为主义对行为可塑性的认识。 个体的大多数行为都是在教育和环境影响下,通过学习获得的。因此行为具有可塑造性,可以发生改变。研究者对一对同卵双胞胎进行的追踪研究,验证了环境因素比遗传的影响更大。有一对同卵双胞胎姐妹,在一岁大时,抚养环境发生变化,姐姐由一个农民家庭抚养,而妹妹则被送到一个城市中的医生家庭生活。到六、七岁时,姐妹俩的行为方式开始分化,妹妹变得粗犷、泼辣、大胆;而姐姐则表现出娇弱、文静、害羞等特点。由于同卵双胞胎具有完全一样的遗传基因,因此,姐妹俩的行为差异,不是由遗传因素造成的,而是她们后天的生活环境的变化,以及所接受的教育不同而塑造出来的。 二、举例说明正强化物的个体差异性? 答:对正强化物的选择有着年龄、性别和个体的差异。例如,对于儿童来说,通常最有效的社会性强化物包括:社会奖励、微笑、拥抱、拍肩、关注、抚摸、鼓掌、眨眼、表扬、“干得好!”、“很好!”等。但家长或老师轻轻地拍孩子的头作为强化物可能对低年龄、低年级的学生比较有效,而随着个体年龄的增长,出现了自主倾向,学生就不会特别愿意别人拍他的头了。性别差异也显而易见,女孩子很小就对芭比娃娃、贴纸、化妆、过家家等玩具或游戏感兴趣,而男孩子则更喜欢玩具汽车、玩具飞机、恐龙模型、枪支玩具等。不同个体的兴趣也有很大的差异,如对于糖果、甜食,有人很喜欢而有的人则不太喜欢;对于辣的食物,有的人当作美食,有的人则避而远之;同样,对于肉食的喜爱,也是有差异的。此外还会有一些个体出现异食的情况,即对不能食用的、对人体也无益处的物质当作食物吞食。 三、简述惩罚的副作用。 答:1、强烈的惩罚可引起不良的情绪反应 强烈的惩罚会使惩罚者和被惩罚者都感受到强烈的情绪波动,引起他们的情绪反应,对

第一章特殊儿童教育分析

第一章特殊儿童教育 定义: 1美国:(特殊教育专家柯克和加拉斯) 强调:特殊儿童在生理、心理和行为方面有偏离常态特征。 2台湾:特殊教育专家郭为藩: 主张:从教育的角度来界定特殊儿童,生理缺陷不能构成特殊儿童充分条件。 中国大陆特殊教育专家朴永馨 广义:把正常发展的普通儿童之外的各类儿童 狭义:专指生理或心理发展上有缺陷的残疾儿童 我们采用北师大教育学院韦小满定义; 在生理和心理发展的某一方面或多个方面明显的偏离普通儿童的发展水平,有特别的学习和 讨论 问题:有明显差异就是特殊儿童吗?比如矮小、肥胖? 如何获得最大限度发展? 你如何判断哪些是特殊儿童,哪些是普通儿童? 第二章 与普通儿童的共性和差异 共性远大于差异,这是国内外学者的共识。 (1)共性 1遵循生理发育的自然规律。同样经历乳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儿童期、少年期、青年期等 2遵循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 (2)差异 1大部分特殊儿童有生理和心理缺陷,这些缺陷妨碍了他们以正常的方式或速度学习与发展。(例如盲童、弱智儿童) 2特殊儿童的个体间差异和个体内差异明显大于普通儿童。 个体间——天才儿童与弱智儿童有巨大差异,盲童接受外界信息的方式明显不同于聋哑儿童。即使同一类型的弱智,造成异常的原因不同。 启发:在实施教育教学之前,对他们要进行鉴别和分类。 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群体间的差异性 由于特殊儿童独特的身心特点,造成其与普通儿童群体间的巨大差异,群体间的差异在广度上表现在认知、情感、意志与个性心理倾向与特征等各个方面,在深度上表现为其某一或某

些心理或生理属性处于正态分布的两个极端(残障或资优儿童)。 特殊儿童在心理和学习能力上的发展差异 感知机能上的发展差异 感知机能是“感觉、知觉及肌肉动作的能力”,儿童透过协调控制机体活动去接收、组织及阐释外界的信息,以便学习。 大机能机能→感知感知→机能感知感知概念概念 认知上的发展差异 认知上的发展差异:儿童在认知发展上出现问题时会有智能障碍、学习障碍、阅读困难、注意力不足及记忆力不足等多方面的现象 注意力:是指儿童的集中专注能力。据研究显示,人的神经系统中具有一些短暂而临时的记忆以储存来自各方面的刺激,经选取分析后,才能成为有用的讯息,而其他没用的讯息很快便被洗去。 3特殊儿童难以接受常规教学,需要特殊教育。 内容对天才儿童过易,对特殊儿童过难 方法口头讲述不适合聋童,普通课本不适合盲童。 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显然会导致学习和适应问题。需要个别教学计划。 作业:你如何看待特殊儿童的共性与差异性? 第二节

儿童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及矫正方法

儿童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及矫正方法

摘要:儿童问题行为是国内外心理学和教育工作者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其发生率仍在逐年上升。儿童问题行为不仅影响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而且影响我国素质教育的进程,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只有对儿童的各种行为表现做出合理的评佑,才能够有针时性地实施教育计划。 关键词:儿童;问题行为;对策 一、儿童“问题行为”的概述 “问题行为”又叫做行为问题,研究者们从不同的研究角度提出了众多概念,涉及到心理、教育、社会、医学等多个学科领域。但可以概述为:是后天形成的、影响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给家庭。、学校、社会带来麻烦的行为。较有代表性的是左其沛先生的分类,他将问题行为分为四种类型:过失型(如迟到、拖欠作业等);品德不良型(如撒谎、偷窃、拦路抢劫、流氓性等);攻击型(如顶撞师长、故意扰乱课堂、发泄、迁怒等)和压抑型(如胆小、孤僻、逃避、消极、自暴自弃等),问题行为的表现形式是复杂多样的,有些具体的行为表现很难严格归人某一个类别中去,也就是说任何分类都难以涵盖所有具体的问题行为。 二、儿童“问题行为”的对策 (一)行为矫正法 对于儿童的问题行为,一般比较注重运用行为矫正的方法,在教育过程中最常见的矫正方法有: 1. 正强化法 通俗地说就是奖励,在儿童表现出某一良好行为以后,加以奖励,强化所期望的行为,增加以后这种行为发生的可能性。正强化的方法是教师经常运用的方法,它可以用于解决儿童的各种行为问题,但在运用中教师应该注意:(1)选择和分析需要强化的具体行为,确定哪些行为需要奖励,如何避免强化不适当的行为。如,儿童为了得到表扬将家里的钱交给老师;(2)根据儿童的兴趣。、特点和教育的情境来决定,恰当地选择和运用强化物,它可以是一种儿童喜欢拥有的东西,可以是儿童喜欢做的活动,也可以是一种具有社会意义的口头称赞、注意和鼓励等;(3)在时间上,强化应该紧跟在行为表现之后;(4)当期望的行为建立和巩固后,应该逐渐淡化和降低外部的奖励和强化,促进行为的自主性和自控性,弓}导外部他人强化向内部的自我强化转化,这往往是教师容易忽视的。 2.负强化法 负强化是指当个体表现出所期望的良好行为时,减少或消除他不喜欢的刺激或情境,以促进该个体以后此种良好行为的出现。例如,对于回家后不认真完成作业的儿童,家长可以先剥夺儿童观看他所喜欢的电视节目的权利,一旦儿童能够认真做作业了,就允许他观看有关电视节目。 3. 惩罚 惩罚是当个体发生不良行为时,通过给予厌恶刺激,或者减少、消除正强化的方法来减少或终止该行为。为了有效地运用惩罚,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惩罚的时间,惩罚的连贯性和一致性,惩罚者同儿童的关系,惩罚和正强化的结合 4. 示范法 根据社会学习理论,儿童的许多行为可以不直接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强化或惩罚来建立或消除,而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及其后果来学习。教师最好能够根据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利用电视或多媒体技术,用现场示范、参与示范或角色扮演的方法,给学生提供一个学习的榜样或参考,让学生亲眼看一下在某种情境下不同的行为方法及其不同的效果。如有些学生在交往时因为不知道如何行动而出现退缩行为,就可以用示范或角色扮演的方法来进行辅导。 5. 认知行为矫正法 认知行为矫正法就是通过矫正间题发生者的思想、信念、态度和认知风格等来改变个体

(0557)儿童问题行为的诊断与矫治复习思考题

(0557)《儿童问题行为的诊断与矫治》复习思考题 一、填空题 1、行为是有机体在各种影响下产生的反应,包括内在的生理和心理变化。 2、行为可以由别人或者行为人自己进行观察、描述和。 3、儿童问题行为的一般特征:行为不足、、行为不恰当。 4、目标行为是一种训练前所拟订的预期达到的。 5、投射测验是给被试看一些模棱两可的刺激物,要求被试作出反应,根据反应来说明个人的需要和知觉发展水平,如罗夏墨迹测验、等。 6、儿童问题行为的一般特征:行为不足、行为过度、。 7、正强化物一般分为两大类,即原发性强化物和强化物。 8、与惩罚法有相似之处,但较惩罚法优越的是,它不会产生肉体上的不适,因而较少引起被矫治者的反感,能较好地合作。 9、行为塑造法是根据斯金纳的研究结果而设计的培育和养成新反应或行为型式的一种方法。 10、模仿疗法也称,是由班杜拉1967年创立的。 11、贝克的强调儿童对自己行为的认识,注重通过直接干预和重建等手段来改变儿童的认知,从而改变儿童的行为。 12、对于治疗适应环境困难,如有交往障碍、退缩等问题的儿童效果最为明显。 13、多动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行为问题,其突出表现为、以多动为主的行为问题及冲动性等。 14、儿童孤独症是一种起病于婴幼儿时期的严重的障碍。 15、是儿童进食问题中发生最多、最常见的一种,多发生在幼儿期和青春期。 16、是指发作性地、不能自控地在短时间内大量进食。 17、一般认为,体重超过标准体重的即可称肥胖;若超过50%则成为重度肥胖症。 18、孩子睡觉要拿东西是他们对的一种转移。 19、咬指甲与吮吸手指有区别:一般是不慌不忙,从容不迫,而则动作较快,显得有些神

如何对待班级中的特殊儿童

如何对待班级中的特殊儿童 正文 如何对待班级中的特殊儿童 一、特殊家庭儿童的特殊性 所谓特殊家庭儿童就是指那些家庭比较残缺,父母不在孩子身边,造成有一定行为问题的学生。这样的家庭出来的孩子都有其特殊性,工作中,我发现特殊儿童主要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父母双双在外地打工,留下孩子由爷爷奶奶照顾的。这种情况的比例最多,教育管理相对容易一些,毕竟父母常打电话问候孩子的情况,爷爷奶奶在管理上也比较容易。 2、父母一方在外地打工,另一方在家中照顾孩子和老人。 3、父母离异,留下爷爷奶奶监护孩子。爷爷奶奶为儿女的家庭本已操碎了心,现在又要承担孙子的教育责任,更显得力不从心。 4、父母离异后,监护孩子的一方把孩子托管在亲戚家中。这类孩子在教育上最困难。 面对这些有着复杂家庭环境的留守儿童,教育孩子的责任基本上推到了学校身上。作为为全民服务的学校如果不承担起全面呵护留守儿童的责任,孩子的将来必将为社会带来不利的影响。因此,教师便成了培养这些特殊儿童健康成长的主力军。 因为有了这些特殊性,因此,在班级管理中,经常会遇到如下的困惑:

困惑一:学生思想上出现问题,教师单枪匹马的和学生进行思想上的沟通,收效甚微。请家长,父母全在外地;爷爷奶奶根本无法和老师孩子沟通。 困惑二:学生长期不完成作业,在不能打、思想上无法激励孩子的情况下,孩子的学习越走越远。 困惑三:学生厌学情绪重,反正父母管不着我,老师也管不了我,爷爷奶奶娇惯着我,我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再加上受社会不良风气以及网络游戏的干扰,进一步挫伤了孩子对学习的积极性。 困惑四:花钱大方,哥们义气重,把父母辛苦在外挣钱不当一回事,认为父母挣钱就该自己花。 二、针对特殊儿童采取的特殊对策 那么,班主任应该怎样加强特殊儿童的教育管理呢?我从如下几个方面做了努力。 (一)用爱心,耐心、细心、包容心来疏导,使他们健康成长。 对品德不良的儿童教育转化非常困难,有些家长有的文化素质差,本身的道德水平不高,不是庇护自己的孩子,就是觉得管不了,或是干脆不管了。不能较好地配合学校班级做工作。好不容易有点成效,放几天假就前功尽弃了。我首先在学习上降低对他们的要求,取得好成绩难,但是成绩有一点点的进步是有可能的。有进步的时候就要给予表扬。有时候表扬比批评有作用,因为他们受表扬的时候太少了。 其次,在班级工作中,我觉得跟这种类型的学生做教育转化工作,要斗智斗勇,十八般武艺都要使出来,有时用非一般传统的方法会出奇效。比如与这种学生的谈话,如果在办公室,有许多的老师,学生站着,老师坐着,这种场合、方

幼儿园安全预防制度(伤害预防)

幼儿园安全预防制度 一、预防烫伤 1、暖水瓶、开水壶、热饭、热菜、热汤要放在幼儿摸不到的地方。 2、不允许幼儿进厨房、营养室、配餐室、保育员室、教职工餐厅、锅炉房、配电室等危险区域,进出时须随手关门防止孩子私自溜入、误入或跟随教职工混入其中。 3、幼儿尿湿衣裤须换衣、冲洗时,在盥洗前,一定要调试好水温(用手背试水温适宜为佳)。 4、幼儿进餐、饮水或喂药时,温度要适宜,手摸杯子不烫手为宜。 5、冬季取暖期时,要保证热水袋和取暖设备的安全。 6、洗澡间冲凉室的水箱须上锁,并保持水温适宜,原则上夏天不高于45°,冬天不高于50°。 7、禁止热源进班,热源须置于厨房或其他特定的可控的安全区域。 8、开水和汤菜等须在指定位置和区域冷却降温后才能入班分发。 二、预防外伤 1、清除园内房屋、场地、教玩具等设施、设备和物品、物件所存在的一切不安全因素。 2、墙体的拐角、柱子的棱角、器械边角等要做好软化包装处理和安全防护措施保持安全圆滑,不留隐患。 3、墙面要做软处理。 4、大型玩具每天检查一次,发现隐患立即排除,隐患存在或未排除前要停止使用。 5、发现设施设备破损和损坏时要及时组织人员修复。 6、组织户外活动时,教师要随时观察每个孩子,及时清点人数,规范孩子的违规违纪行为。 7、外出活动时,范围不要太分散,要在教师的视线及可控范围内。 8、进行户外活动时要避免因过于疲劳或保护不力、措施不到位,保护方法不当所造成的意外事故发生。 9、小班的户外活动时间和地点要与中、大班分开。 10、幼儿使用的设备要稳固。 11、桌椅、板凳、教、玩具等要没有毛刺,饮水桶、毛巾架等要固定好。 12、剪刀、刀子、针等锐利物品要放在成人专用材料柜、储藏室内,要放在幼儿够不着、摸不到的地方。 13、通过开展游戏活动的形式,在游戏活动中经常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增强孩子的安全意识,提高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三、严防异物导入耳、鼻、喉、口、气管等处所造成的伤害(简称异物伤害) 1、给幼儿投入的玩具要较大,防止幼儿误把小玩具当食物吃进肚子或含在口中。 2、进行户外活动时要注意幼儿是否捡了石子、小棍等物品,如发现要及时清除,防止幼儿把异物塞进耳、鼻、喉、口中。

问题行为儿童的方案

问题行为:首先是可以被观察到的,被公认的,在一定的情景当中的发生的,是有一个过程,结果是这个行为是控制不了的。 一:自我刺激行为,重复性的语言和身体的一些反应 二:逃跑和躲避,逃跑出原来的环境,逃避是指拖拉,或者把自己和别人隔开。 三:自伤行为,用武力和物品伤害自己的身体。孤独症孩子的感觉比较迟钝,对疼痛感觉和正常儿童不一样。抓,咬,扣 四:破坏性行为,摔东西,破骂 五:攻击性行为,打人之类的 问题行为的预防是容易的,那么问题行为如何预防? 五个小窍门:1、不管是管:不能事事都管,事事都管的恶果----有人替我想,我不必劳神,主动做变成被动做,因问题而管理易产生问题行为(因为管而没管好,反而让问题扩大化),被管理者逃避或躲避管理者(暴力变成暴力反控制,孩子用暴力反馈) 不管是管基于如下理由:1、他律弱化,自律强化(事事都管,事事都管不好,没有效率,没有权威)2、不管是管,保持管理效率 通过三不管,循序渐进采纳不管是管的策略 1、一不管,管不了的事情不要管,恶性循环管不了的事情,让孩子自己管,别的有权威的人来管,管理者有了新的策略再来管 2、管不过来的事情不要管,咬指甲,扣鼻子,人来疯。 3、可缓行的缓缓再管 二:主动满足,主动满足为什么可以预防问题行为,如何主动满足四个标准,主动满足会不会惯坏儿童。1、主动满足的心理标准,一定是孩子喜欢的,需要的,不能低于75%2、即时满足3、排除条件(什么样的条件不能满足,出现问题的时候是不能满足的,增加问题的严重性,下次还要哭闹就可以了得到自己想要的)4、喜欢 三、有令即行 要求性指令的四个等级 注意:等级越高越可以多发;等级越低越要慎发;甚至禁发 1、一等指令:令出即行,甚至不令而行 2、二等指令:虽不确信能执行,可以通过辅助执行 3、三等指令:一旦不执行,可以通过辅助转换为二等指令 4、发了也不能执行 四:如何预防问题行为的发生 做到有令执行,就是令发出以后从低到高的辅助方法帮助其完成指令的要求(自然情景下从低到高的辅助法,师范----半躯体辅助----全躯体辅助)不重复,等待三秒 五:建议常规 1、始于少,进而多,最后又少 2、以协商一致为基础 3、以重复坚持为保障(坚持最少三个月) 4、以罚时出局等手段作为纠正破坏常规行为(一般不鼓励,不对破坏行为作处理,就会强化问题行为) 罚时出局------1、打断强化性活动2、从强化环境中隔离(破坏性行为影响别的孩子,带离活动环境)3、旁观但不参与强化性活动(6岁的孩子等待的时间是6分钟,跟年龄一样)六:提供选择:A、B、C、D让孩子学会在选择的过程中谦让,等待和分享,让老师进行引导。

儿童行为矫正技巧(超级保姆版)

儿童行为矫正技巧(超级保姆版) 把《SUPER NANNY(超级保姆,又名BB保你大)》中矫正儿童行为的技巧总结了一下,和大家分享。 超级保姆Jo Frost光顾的家庭都有着令人头疼的小恶霸掌握家里的大局,使得父母似乎无法挽回当家做主的地位。这些小恶霸,在我看到的案例中,最小的一两岁,最大的约十岁。Jo的训练为期三周,前两天自然观察家里的情况,不做干涉;观察以后与父母谈话,并制订时间表和规则表;Jo会亲自指导父母一段时间,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之后Jo会离开几日,通过录像监控家中情况;最后,Jo返回家中再进行一周的指导,指出监控时所发现的问题。 Jo的宗旨是惩恶扬善。惩罚不良行为,赞扬好的行为。惩罚的时候,声调要低沉,使用有威严的语调。而赞扬的时候,声调要提高,可以拍掌,“乖孩子!”“做得好!” 一、思过室技巧(Naughty zone technique): 思过室是一个单独用来惩罚孩子不良行为的房间,房间内布置简单,没有电器和玩具。也可以使用房间的一个角落、一块垫子、家中的楼梯,因此类似的技巧还有“顽皮墙角”(Naughty corner)、“顽皮垫子”(Naughty mat)、“顽皮楼梯”(Naughty step)。步骤如下: 1、之前要预先给孩子警告。 2、如果孩子知道警告还是表现出不良行为,就把他/她带到思过室(或者顽皮墙角等)。 3、蹲下来到孩子的高度,有目光接触,用有威严的声调,解释带他/她到这里是因为他/她的哪些坏的行为。 4、惩罚的分钟数等于孩子的年龄数。如2岁惩罚2分钟,4岁惩罚4分钟。期间忽略孩子试图引起父母注意的行为。 5、时间到时,再次解释孩子的行为,要求孩子道歉。不道歉就继续惩罚。道歉则拥抱,并且要赞扬。这很重要。 二、没收玩具技巧(Toy confiscation technique): 惩罚坏的行为,鼓励好的行为,同时教孩子学会珍惜。 1、告诉孩子只能留下十个玩具,装在自己的小箱子里。 2、设置一个大箱子用于存放没收的玩具。每表现出一次坏的行为,就没收

挑食和偏食儿童行为矫正的案例分析

实 践 与 探 索 260 INTELLIGENCE 挑食和偏食儿童行为矫正的案例分析 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10级研究生 王冰竹 王 颖 摘 要:本文通过对1例正常儿童挑食和偏食行为的个案研究,分析造成其挑食和偏食行为的原因,探索父母在培养儿童良好的饮食习惯中所处的地位,探讨对此类儿童挑食偏食行为进行矫正的具体方法和过程,并为实际工作者提出可供借鉴的建议。 关键词:儿童 挑食 偏食 行为矫正 行为矫正是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之一,在许多领域被广泛使用,尤其在儿童的行为塑造和改变上,作用更为显著。本研究通过对1名10岁挑食和偏食的儿童实施行为矫正,来探讨对此类儿童的辅导方法及辅导的有效性,为相关研究和教育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帮助。 一、研究对象基本情况该研究对象为小茜(化名),独生女,小学三年级,10岁。出生于普通家庭,家里的经济条件一般,家长的文化水平一般。母亲在当地的一家美容院工作,每天工作时间达11个小时,几乎没有时间照顾和管理她的日常生活。父亲是民警,十分宠爱她,对日常生活中她提出的要求都尽力满足。小茜不吃苹果、青菜、煮鸡蛋的蛋黄等常见食物,只喜欢吃西瓜、草莓、薯片、巧克力和冰淇淋等食品。小茜现在体重偏重,母亲对此非常担忧,希望能想办法帮助她改掉挑食和偏食的习惯。 二、研究过程 1、寻找原因及确定矫正方法 通过与小茜及家长的访谈,了解到小茜挑食和偏食的原因是:(1)小茜只吃喜欢的食物,不吃不喜欢的食物,认为对健康没有影响。(2)小茜的父亲没有形成正确的饮食观念,认为女儿爱吃什么就是缺什么食物的营养,致小茜养成挑食和偏食的习惯。 通过了解个案挑食和偏食的原因发现:(1)个案觉得“只吃喜欢的食物,不吃不喜欢的食物,对健康没有影响”,说明个案对挑食和偏食的危害没有正确的认知,缺少合理膳食的动机。所以本研究还采用认知行为矫正方法,向个案传授合理膳食的知识,改变其错误的认知。(2)对个案的父亲的错误饮食观念采用认知疗法给予纠正。(3)个案没有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有关,欢喜吃零食。所以本研究决定采用代币制的方法来帮助个案养成正确的饮食习惯。 2、确定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AB 研究设计,先进行1周的观察,此为基线期;然后进行1个月的行为矫正,此为治疗期。通过基线期和治疗期挑食和偏食的次数比较及追踪期的访谈,探讨治疗对个案的有效性。 3、实施矫正过程 第一步:改变个案错误认知。研究者对个案进行了合理膳食知识的传授,让个案了解哪些食物多吃了对身体有害,而哪些食物对身体有益,懂得科学进食。同时让其了解合理膳食能有效增强自身免疫力,避免体重过重。 第二步:改变个案父亲的错误认知。首先,研究者让父亲了解人体需要哪些营养素,这些营养主要从什么食物中获取,所以在饮食中要注意膳食平衡,保证各种营养素的摄入。同时还应注意烹调方法,尽量少作油炸食物,以减少营养的损失。其次,让父亲认识到孩子应少吃或不吃易发胖的高脂肪食物,如巧克力、冰淇淋等。最后,教会父亲在日常生活中养成个案合理饮食的方法,如在日常生活中向孩子灌输一些营养知识,并且经常带个案到户外活动。 第三步:营造愉快的就餐环境。研究者与个案的家长达 成一致,父母要纠正孩子挑食和偏食的习惯,在孩子吃完东西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全家人在一起,努力为孩子创造一个愉快的就餐环境。 第四步:使用代币制。研究者与个案及其家长一起协商如何使用代币制来帮助孩子逐步养成饭前不吃零食的习惯。家长严格规定餐次和吃饭时间,并让孩子到户外活动,让她产生饥饿感。第1周兑换代币的时间由个案自己决定,可以每天1次,也可以积累足够的代币后向妈妈兑换。从第2周开始,兑换代币的时间为1周1次,规定在每周日09:00向妈妈兑换。 4、结果与评估 个案在观察期间挑食和偏食行为严重,母亲命令她不要挑食和偏食也无济于事。在治疗期,个案的挑食和偏食行为有所减少,不吃的食物的数量也有所减少,其原因是个案能够减少饭前吃零食的次数,养成每天到户外活动的习惯,并且可以通过不挑食得到奖励,及时强化比延迟处罚更为有效。在追踪期,个案的不挑食和偏食的行为基本保持稳定,但在结束治疗后的第1周偏食行为有明显的提高,可能是个案对失去奖励的一种对抗行为,也可能是习惯的养成需要更多的时间。结果证明,结合使用改变认知和代币制2种方法矫正个案挑食和偏食行为是有效果的。 5、结论与建议 通过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治疗中,家长的协助和支持至关重要,家长不仅承担着观察者的角色,而且还是监督者、指导者和鼓励者。家长对儿童的言语赞扬、亲切拥抱都是很好的强化物。(2)在家庭中,家长的每一个个体的行为和观念都时刻影响着孩子的行为和观念。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孩子的问题行为不仅包括该问题行为,还包括家长对这种行为作出的反应。因此,家长可以通过改变自己来影响问题行为。(3)选择合适的强化物是治疗的关键。在本研究中,选择个案喜欢却又不能经常得到的画册作为强化物,可以很大程度地强化目标行为。 本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借此对未来研究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使用代币制进,除要选择合适的强化物之外,还要注意停止使用代币可能出现的问题。建议实施代币制进,一开始使用连续强化,当目标行为有规律地出现时,可以加入间歇强化来维持目标行为,如固定比率程序或可变比率程序。(2)本研究思路可以运用到其他不良行为习惯的治疗上,如不按时上床、睡懒觉等。 参考文献: [1] [美]Raymond https://www.360docs.net/doc/fd14317670.html,tenberger 著,石林等译:《行为矫正——原理与方法》,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7。 [2] 张美兰:《利用代币强化物对幼儿进行行为矫正》,《山东教育》,2002,1:106—107。 [3] 林正文:《儿童行为的塑造与矫正》,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15—37。 [4] 尹弘飚、张莉:《生态系统理论下的儿童行为矫正观》,《教育导刊》,2002,6(2):10—12。

理解儿童的行为

理解儿童的行为 理解儿童的行为 原着:Jillian Rodd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一章指导儿童的行为:对成人的挑战 霍夫曼,把家长和早期儿童教育工作者常用的一些行为管理方式作了归纳。 第一种:权力独断型。家长或有支配权的同伴有着绝对的威信。 第二种:取消关爱型。成人通过取消关爱的方式来传达出对某个特殊行为的反对意见。 格拉瑟,建议成人提高与儿童相处环境的质量。教师应民为“引导型教师”,引导型教师和孩子们建立起友好的关系,会积极地鼓励并帮助他们。“引导”儿童进行学习时需要考虑以下的基本需要: 1.归属感(在团体中能感到安全、舒适并拥有正当的地位) 2.有能力(对自身的重要度和价值有良好的感觉) 3.快乐(能理智和充满感情地感受自身的快乐) 4.自由(有选择的权利,能自控和自我负责) 与儿童相处的一些基本事实 1.所有的孩子在有些时候有可能会有不当和错误的行为。 2.所有孩子都需要管理或积极的纪律约束。 3.在没有一套有效的行为管理哲学和程序的前提下,早期儿童教育工作者不可能提供出一套有效的行为管理课程与方案。 4.使用一些通常让人感到熟悉的行为管理策略对儿童来说可能是无效的,甚至可能是有害的。(暂停:是一个使用非常普遍的行为管理策略,但在应对儿童的不当行为方面其实是无效的,有时甚至是有害的P7) 5.所有的早期儿童教育工作者都能学会如何有效地管理儿童的行为。 第二章什么是正常的行为,儿童的发展阶段 发展的主要区域包括生理、语言、智力、社会、情感和道德发展。 第三章:成为好的并感受到良好:培养儿童的自尊心 早期儿童教育工作者有责任以一种加强儿童的自我概念和自尊的方式来与儿童进行互动。 为了帮助儿童发展积极的自我观念,马歇尔为早期儿童教育工作提供了多种策略:

行为矫正的一些方法

行为治疗专家经过实验与临床经验,创立了许多治疗方法,现介绍十种儿童常用的行为治疗方法。 (一)系统脱敏法 系统脱敏法(systematic desensitization)是一种逐步去除不良条件性情绪反应的技术。Wolpe 1958年根据条件反射学说,通过动物实验研究,发展了这套完整的行为治疗方法。Wolpe认为恐惧或焦虑不可能与松弛同时并存。它们相互抑制或排斥,而克制焦虑(或恐惧)最有效的反应是肌肉松弛,故以逐步肌肉松弛作为阳性刺激,用于对抗焦虑(恐惧)情绪,建立系统脱敏技术。 适应证:儿童焦虑症、恐怖症、神经性厌食等。 操作方法: 分三个步骤。 1.肌肉松弛训练。 2.设计一个供想象的焦虑(恐惧)层次。 3.将松弛训练与想象层次结合。即首先教病儿学会由头部、颈肩、上肢、躯干至下肢的全身肌肉松弛法,同时根据病儿焦虑(恐惧)程度设计一个等级层次。病儿经过1~2周放松训练,达到几分钟内全身自我放松之后,便可进入系统脱敏程序。治疗开始,让病儿躺在一张睡椅上放松肌肉,并想象第一个最小焦虑(恐惧)情境(物),如体验到焦虑(恐惧),即刻举起一手指作为信号,若无焦虑(恐惧)产生,约7~1O秒钟后,让其放松,并停止想象此情境(物)。每一焦虑(恐惧)层次经过两个程序的想象,不产生焦虑(恐惧),便可进人下一层次。如此,使病儿逐渐经历最小焦虑(恐惧)到最大焦虑(恐惧)的各个层次,基本上能对实际的恐惧情境(物)不再产生焦虑。 (二)实践脱敏性 年幼儿童无法学会自我松弛,也不可能对焦虑(恐惧)情境(物)进行想象,便可采用实践脱敏法(Invivo desensltlzatlon)。适应证:儿童焦虑症、恐惧症。操作方法:将病儿不良情绪分为若干层级,让其逐级暴露于引起焦虑(恐惧)的实际情境或实物前,并在暴露同时,给予阳性刺激(如给吃喜爱的食物),使二者产生桔抗而逐步脱敏。例如,某幼儿怕狗,治疗开始,让他吃糖果的同时,看狗的照片,谈狗的趣事,之后看远处关在笼子里的狗,然后再分次逐渐走近狗笼(或将狗笼移近),直至消除害怕狗的情感反应。

儿童行为管理读后感 [《理解儿童的行为》读后感(精选多篇)]

儿童行为管理读后感[《理解儿童的行为》读后感(精选多 篇)] 第一篇:《理解儿童的行为》读后感 这是一本幼儿园教师必读丛书,是早期儿童教育工作者指南,它的内容涉及从出生到5岁左右儿童行为有效管理的问题,所以它同样适合于年轻的父母们阅读。 儿童出到到5岁之间具有怎样的能力发展和局限呢?儿童在自我发展中如何形成自我和自信心呢?儿童自己如何理解行为的对与错呢?儿童的自我控制和自的律能力如何发展呢?对于儿童,我们应该有什么样的期望和目标呢? 通过阅读本书,让我清晰的认识到要理解儿童的行为,更重要的是理解引起儿童不适宜行为的原因。我们不能只对儿童的不适宜行为作出反应,我们更不能以简单粗暴的手段来对待儿童。我们有责任去管理儿童的行为,与儿童沟通,发展儿童的道德和自信心,形成积极的训练策略和发展目标。 真正要做到有效管理儿童的行为对于早教工作者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此,我们要实际地评估自己的能力、了解自己的局限之处和在哪些方面学识还不够。其实,在还没阅读此书之间,我一直为班上孩子们形形色色的行为问题所困拢着,有时会深深感受到无耐、脆弱与失败,《理解儿童的行为》让我能静下心来,回忆片段,审视自己的教育行为,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去发现自己的局限与不足,帮助我更好地去理解早期儿童的行为管理。相信通过阅读、训练、与他人交流和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评价和反省,定可以在管理儿童行为的过程中获

得新的东西,在应对那些个别儿童和特别事件时,可以有更多的办法和更多的自信。 当我们介入行为管理事件中时,来自菲尔德曼的一些关于该做什么和不该什么的建议也许对我们是有帮助的,摘录下来与大家一同分享: 努力要避免的事情是: 大声地喊叫和尖叫; 体罚儿童; 权力威吓; 期待完美; 在公众面前羞辱儿童或使其难堪; 威胁或许下空头诺言; 把儿童和其他儿童相对比; 争吵; 把问题往后推。 努力要做到的事情是:

矫正儿童行为的技巧

矫正儿童行为的技巧 把《SUPER NANNY(超级保姆,又名BB保你大)》中矫正儿童行为的技巧总结了一下,和大家分享。 超级保姆Jo Frost光顾的家庭都有着令人头疼的小恶霸掌握家里的大局,使得父母似乎无法挽回当家做主的地位。这些小恶霸,在我看到的案例中,最小的一两岁,最大的约十岁。Jo的训练为期三周,前两天自然观察家里的情况,不做干涉;观察以后与父母谈话,并制订时间表和规则表;Jo会亲自指导父母一段时间,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之后Jo会离开几日,通过录像监控家中情况;最后,Jo返回家中再进行一周的指导,指出监控时所发现的问题。 Jo的宗旨是惩恶扬善。惩罚不良行为,赞扬好的行为。惩罚的时候,声调要低沉,使用有威严的语调。而赞扬的时候,声调要提高,可以拍掌,“乖孩子!”“做得好!” 思过室技巧(Naughty zone technique): 思过室是一个单独用来惩罚孩子不良行为的房间,房间内布置简单,没有电器和玩具。也可以使用房间的一个角落、一块垫子、家中的楼梯,因此类似的技巧还有“顽皮墙角”(Naughty corner)、“顽皮垫子”(Naughty mat)、“顽皮楼梯”(Naughty step)。步骤如下: 1、之前要预先给孩子警告。 2、如果孩子知道警告还是表现出不良行为,就把他/她带到思过室(或者顽皮墙角等)。

3、蹲下来到孩子的高度,有目光接触,用有威严的声调,解释带他/她到这里是因为他/她的哪些坏的行为。 4、惩罚的分钟数等于孩子的年龄数。如2岁惩罚2分钟,4岁惩罚4分钟。期间忽略孩子试图引起父母注意的行为。 5、时间到时,再次解释孩子的行为,要求孩子道歉。不道歉就继续惩罚。道歉则拥抱,并且要赞扬。这很重要。 没收玩具技巧(Toy confiscation technique): 惩罚坏的行为,鼓励好的行为,同时教孩子学会珍惜。 1、告诉孩子只能留下十个玩具,装在自己的小箱子里。 2、设置一个大箱子用于存放没收的玩具。每表现出一次坏的行为,就没收一个玩具。 3、每表现出一次好的行为,就归还一个玩具。 以上两个是Jo的惩罚技巧。这两个技巧实际上是要在家庭中建立规则,教会家长掌握家中的大局,也使孩子明白,不好的行为是不被允许的,做错事情不会再得到纵容,这已是无法挽回的事实。 睡觉分离技巧(Sleep separation technique): 用于矫正那些无法与父母分睡的孩子的问题。 1、亲亲孩子,说晚安,把孩子送到床上就寝 2、坐在床边,但不能有目光接触,不能说话 3、如果孩子哭闹,跑下床,把孩子放回床上,但不能有目光接触,不能讲话 4、一直重复,等到孩子入睡 当孩子发现哭闹或者是任何行为都无法改变自己要单独睡觉这个事实的时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