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行为管理技巧

儿童行为管理技巧
儿童行为管理技巧

儿童行为管理的基本技巧

一、怎样表扬:

父母们总是很容易发现孩子的缺点,对孩子的优点往往却视而不见。经常使用批评指责,却很少使用赞赏与表扬。如果按照以下的原则去做,表扬会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教育手段。

1、表扬行为,而不是表扬人格

人的行为是可以改变的,人的个性则不易改变。如“刚才对爷爷讲话很有礼貌”,而不要说孩子“太倔、懒惰、自私”、“做个好孩子”等。

2、表扬要具体

表扬越具体,孩子对哪些是好的行为就越清楚,遵守这些行为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如对孩子收拾玩具、起床穿衣等具体表扬,而不要说“宝贝,你今天好乖哦”、什么乖啊?父母准备一个日记本,把孩子的每一点好的表现都记录下来,每天睡觉前和孩子一起看看笔记本。

3、表扬每一微小进步

开始时要把期望值定得低一些,慢慢逐步增加要求。如收拾了一件玩具也要表扬,哪怕地上还有很多玩具。好行为巩固以后,就不必再经常表扬了,偶尔的表扬足以让孩子保持他的行为,但是决不能停止表扬。

4、表扬方式要恰当。

只有适合于孩子的表扬方式才能收到好的效果。不同年龄的孩子需要不同的表扬方式,必须根据孩子对表扬作出的反应来判断表扬是否恰当。好话说得太好了就会使人生厌,在表扬之外,还可以加上奖励。小孩子喜欢搂抱、亲亲或抚摸,大孩子则喜欢单独表扬。表扬要有新意:写个表扬条,当朋友面夸奖等。

5、表扬要及时。

及时的表扬对孩子尤其是小孩子能起很大的作用。如有必要,可以采用一些方法作为对孩子进行表扬的桥梁,如“表扬日记”、“计分卡”等。

6、充满无条件爱的表扬。

二、怎样置之不理

用故意置之不理来对待不喜欢的行为,用表扬对待喜欢的行为,这两种教育孩子的艺术必须同时使用。以下是实施置之不理技巧的原则:

1、划分行为

是否能够、是否应该以及是否愿意对孩子的某个行为不予理睬?这样做是否安全?

2、不动声色。

对孩子令人讨厌的表现不要做出任何反应,即不说话也不看他或把他抱起来哄。

3、坏行为改正以前的“最后一拼”。

对孩子的行为所持的态度,越能保持一贯性,越是完全不予理睬,这种行为消失得就越快。

4、强化好行为。

可以用表扬和奖励好行为的方法来加快纠正孩子坏习惯的速度,还可以用夸奖别人的办法来鼓励孩子的好行为。如孩子不好好吃饭,不要去理他,当他拿起勺子开始吃饭时,要马上有所表示,告诉他你很喜欢他吃豆角的样子。

三、怎样“以不变应万变”。

如果你拒绝了孩子的要求,可他不停的纠缠你,这时最好不要没完没了的说服他,而是明确的对他解释你不同意的理由---就讲一遍。

不要对孩子发脾气,这样做只会事后感到内疚。“饭前不能吃点心”。如果这时能表现得无动于衷,继续做自己手头的事情,无论孩子想出什么新招,都平平淡淡的用这句话应对他。

四、怎样进行奖励

1、了解情况。

选择一种合适的奖励方法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做些调查才能发现孩子喜欢什么。由于孩子的兴趣变化很快,每隔一段时间就要重复了解一次。

奖励项目的调查:

如果你希望得到三样东西,你期望它们是什么?

A

B

C

如果你可以单独和爸爸进行一项活动,你想做什么?

你想得到什么样的额外优待(多看一会电视,晚点上床睡觉等)

通过调查就可以找到适当的奖励项目。然后把这些项目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用于奖励孩子每天的进步,另一部分用于奖励孩子每周或每月的进步。

每日奖品每周奖品每月奖品

粘贴画漫画书洋娃娃

点心电影看比赛

2、交替使用各种奖励办法

有些策略可以使奖励更有效,变换奖励办法可以保持它们对孩子的吸引力。

3、及时奖励

对孩子尤其是小孩子,一定要及时给与奖励,答应了孩子而不兑现或推迟时间都是不守信用的做法。

4、改变不好的行为需要时间

以下原则有助于成功的运用奖励办法:

1、明确你究竟希望孩子多做哪些事情。要求要尽可能具体并定出得分的标准,不要对孩子说“你应该更有责任心”,而应说“早上请你把自己的床收拾干净”。

2、使用及时奖励、每日奖励和长期奖励的办法。用星号或记号把孩子的得分记在本上或在一些形象图上涂上颜色。孩子年龄越小,就越需要用直观的图形。

3、逐渐提高对孩子的要求。如收拾玩具,从1件到2、3件,随着孩子的进步,可逐渐提高对孩子的要求,但不能太快。

4、一旦定出新的标准,就不能再退回去。如果由于提高了要求而孩子这一天没有得到奖品,可以告诉他很遗憾,但他第二天有机会得奖,然后让他赶快把忘记收拾的玩具收拾好。

5、逐渐取消每日的奖励。

6、逐渐延长大奖品的间隔时间。

7、用其他的鼓励方式和表扬代替奖励。

五、怎样利用图表

图表必须设计得简单,容易看明白才有用。太复杂的流程图和多重行为的坐标图,只有工程师才能看得懂。最好能让孩子亲自参加图表的制作,可以把图表

设计成孩子喜欢的一件东西,孩子愿意贴在那里就贴在哪里。运用图表应遵循以下准则:

1、每次只纠正一种行为(或一组行为)。不能一下子改变所有行为,对问题要逐一解决,逐步增加。例如,早上睡懒觉,起床不叠被子,拖拖拉拉连早餐都来不及吃。首先解决不按时起床的问题。

2、表格要容易使用和一目了然。如果要解决的是孩子每天一次的活动,可以把图表设计成日历的形式。如想解决大孩子发生在早晨、中午、晚上的问题,可以用孩子想得到的东西画成表格。

3、严格按表格上的要求去做。

六、怎样惩罚

惩罚完全是从反面教育孩子,它告诉孩子不能做什么,却不能告诉他应该做什么。惩罚是为了消除不良行为,奖励是为了巩固好的行为。因此,在建立孩子新的行为模式时,应该奖惩并用。“什么情况下可以使用惩罚以及怎样运用惩罚”应注意以下几点:

1、选择有效的惩罚方式。惩罚能够使孩子的不良行为减少时才是有效的。如打人后将其隔离,反而使他能自由的玩,这就是无效的惩罚。

2、慎用惩罚。经常使用惩罚,孩子就会不把它当回事。

3、奖惩并用。惩罚本身并不能告诉孩子应该怎样做,要想让孩子知道这点,必须详细告诉孩子应该怎样做并给与奖励。如惩罚孩子在街道上乱跑行为时,也要教他学会过马路时该怎样看红绿灯。如果做到了就要给与表扬。

4、即时惩罚。任何一种惩罚都会因延时而失去效力,而且孩子可能会搞不清惩罚和他曾做过的错事之间的关系。

5、讲清后果。孩子必须知道你不允许他做哪些事情,以及如果他继续做你将怎样惩罚他。把要求和后果讲清楚。

6、始终如一。惩罚不仅要及时,而且孩子事先要能够预料到,这样才能有效。比如已经告诉孩子不许乱扔积木,他再乱扔,就不许他玩积木。

7、不能“干打雷不下雨”。只说不做的空洞威胁只能使孩子的坏毛病更加巩固。不要只用惩罚吓唬孩子,而不真正去做。

8、给孩子提供改正错误的机会。人们往往忽略在教孩子学会好行为方面的作用,孩子必须有机会表现他所学到的东西。

9、体罚时间要短,要有节制。不要在生气的时候使用体罚。

七、怎样排除在外

“排除”的真正意思是把孩子排除于奖励之外,在实践的意义上说,是指把一个孩子排除在一项活动或场合之外,他不能成为活动中的一分子或者不能得到表扬。可以按以下步骤制定你的计划:

1、仔细选择“排除”的地方。把孩子“排除”后让他呆在一个令人生厌的地方---不是粗野、漆黑或可怕的地方,而仅仅是让人感到厌烦。任何一个枯燥乏味但很安全的地方都可以,如房间一角、床上等。让孩子呆在哪里并不重要,关键是要让孩子为错过的活动而遗憾。为使“排除”有效,孩子必须感到他被排除在外的活动比他自己呆着时的经历要好得多。

2、对孩子解释“排除”的规则。惩罚之前,认真同孩子谈谈,告诉他这样做能帮他改掉缺点。每次只能对一种不良行为给与“排除”惩罚。

3、根据孩子的年龄决定“排除”时间的长短。短时间的“排除”,效果往往很好,这只需几分钟的时间。可以按一岁一分钟的原则去做。

4、孩子不合作就增加处罚的时间。闹一次就增加一分钟“排除”惩罚。

5、对过分不合作的孩子要加重处罚。如果孩子太不服管教,要对他说如果他不接受“排除”处罚,他在几天之内将不能做他最喜欢的活动和玩最喜欢的玩具,而且说完照办。

6、利用计时器。如果时间到了孩子还在哭闹,不要让他出来,等他安静下来才能离开。

7、不要让孩子借排除的机会逃避责任。禁闭一结束,就让孩子完成禁闭前让他做的事。如果他能合作,就要热情的表扬他。

8、对大孩子使用排除处罚时要有些变化。如排除的时间、次数等。

八、怎样过度纠正

过度纠正是利用处罚的手段在纠正坏习惯的同时教会孩子好的行为。“过度纠正”的技巧对于纠正一般的坏习惯,以及严重的神经性习惯和攻击性、伤害性的行为也很有效。

在运用“过度纠正”这一技巧时,必须让孩子尝到自作自受的苦头,让他按照你的要求多次重复一个动作,直到他再也不想这样做了为止。这样做时不要怕他反抗、哭喊和大发脾气,你一定要坚持到底。例如,如果你的孩子不听劝告总在墙上乱画,告诉他因为把墙弄脏了,所以他必须把墙擦干净。给他一个工具,然后在旁边看着他擦墙。等他擦完之后,再对他说,由于擦过的地方颜色变浅了,看上去不好看,他必须再把其它地方也擦一下(当然,要求不能太过分)。如果孩子不肯干,要严肃的告诉他,不理会他的反抗与抱怨。做完后,让孩子指给你看他应该在什么地方写字画画。有时这一技术对孩子的偏执习惯会有相当好的效果。如对一个喜欢不停的开关、拔插座的孩子,反复让他检查开灯情况,几天以后,孩子就厌烦了。

“过度纠正”的具体运用方法如下:

1、让孩子挽回损失。如清擦墙壁、收拾玩具等。

2、让孩子练习正确的做法。如果喊他过来他总不过来,那么就拿一个好玩的玩具或好吃的食物,当他过来后让他再回去,听见喊他时再过来。

3、监督孩子的练习过程。

4、必要时手把手地教。如果孩子不肯练习,就握住他的手强制他去做,不容置疑的帮助孩子做完整个过程,直到他自己去做。如果他不肯捡起玩具,就像操纵一个机器人一样握住他的手把玩具捡起来放回原处,不理会他的反抗、哭闹。

5、表扬与奖励。当孩子表现得好一些时,就减少重复的次数,多次表扬他并给他一件小奖品。

6、不要代替孩子做事。必须始终坚持对孩子的要求。

九、怎样对孩子讲话及怎样听孩子讲话

同孩子谈话要注意以下几点:

A、谈话并不能解决一切问题。

B、根据孩子的年龄和成熟程度决定使用什么样的谈话方式。父母常常犯的一个重要错误,就是他们说的太多。最好对年龄小的孩子侧重管教,对大孩子则多交谈。如果把这两种方法的次序颠倒了,后果是很严重的。

1、怎样使孩子愿意同你谈心

(1)“倾听”孩子的动作。

(2)教孩子讲出自己的感受。鼓励并帮助孩子讲出自己的情绪,或者帮助孩子在纸上画一棵“感情树”---在一张大纸上画一棵有许多枝杈的树,你和孩子一起选出表示情绪的词,在每一根树杈上画上不同表情的小人头,并在旁边注上它所代表的情绪的词。

(3)找出时间听孩子讲话。父母必须允许孩子和他们讨论各种事情和感受,让他们自由自在的把详细过程讲给你听。以下是父母与孩子进行充分交谈的方法:

A、保证经常谈话。

B、约定谈话时间。要让孩子意识到你很重视他要对你讲的事情。

C、认真倾听。

D、你来启动谈话。如果孩子比较内向或不知道怎么讲,就要多引导他一会。

E、使谈话能够顺利进行。一定要记住你的任务仅仅是听。重复孩子说的话,可以促使孩子告诉你更多的东西。

F、告诉孩子你感谢他对你的信任。

2、如何对孩子讲话

孩子对你说的话是不是经常当作耳旁风?这不是因为他的听力有问题,而是因为他习惯了不把你说的话当回事,直到你像打雷一样大喊大叫,孩子才意识到你的话是当真的。纠正这种毛病必须做到两点:说到做到和不能做到就不说。对孩子讲话要谨慎选择词汇,然后公正、一贯的履行你讲过的话。用以下几种方法培养孩子注意倾听的习惯:

(1)目光接触。

(2)平静、严肃的对孩子讲话。

(3)避免提问。当你想好要让孩子做什么事情时,就用不容置疑的口气说,并且讲清楚要他做什么、什么时候做以及如何做。如果你对孩子说:“把你的衣服收拾起来好吗?”,他回答说“不”就不奇怪了。如果你用商量的口吻说:“让我们现在洗盘子吧?”,他可能顺势说呢“等会再洗吧。”

(4)用词要简单。不要用孩子不理解的词,讲话要简洁明了,不要说的太多。(5)告诉孩子你的感觉。把你对孩子行为的感觉告诉他,避免直接批评。如果你用“我”而不是“你”来开始讲话,就可以避免对孩子的批评、指责或攻击,同时也能很有效的表达出你的不满情绪。

儿童问题行为论文

儿童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及矫正方法 西方语言学院小教班那金玲2009062024 摘要:儿童问题行为是国内外心理学和教育工作者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其发生率仍在逐年上升。儿童问题行为不仅影响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而且影响我国素质教育的进程,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只有对儿童的各种行为表现做出合理的评佑,才能够有针时性地实施教育计划。 关键词:儿童;问题行为;对策 一、儿童“问题行为”的概述 “问题行为”又叫做行为问题,研究者们从不同的研究角度提出了众多概念,涉及到心理、教育、社会、医学等多个学科领域。但可以概述为:是后天形成的、影响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给家庭。、学校、社会带来麻烦的行为。较有代表性的是左其沛先生的分类,他将问题行为分为四种类型:过失型(如迟到、拖欠作业等);品德不良型(如撒谎、偷窃、拦路抢劫、流氓性等);攻击型(如顶撞师长、故意扰乱课堂、发泄、迁怒等)和压抑型(如胆小、孤僻、逃避、消极、自暴自弃等),问题行为的表现形式是复杂多样的,有些具体的行为表现很难严格归人某一个类别中去,也就是说任何分类都难以涵盖所有具体的问题行为。 二、儿童“问题行为”的对策 (一)行为矫正法 对于儿童的问题行为,一般比较注重运用行为矫正的方法,在教育过程中最常见的矫正方法有: 1. 正强化法 通俗地说就是奖励,在儿童表现出某一良好行为以后,加以奖励,强化所期望的行为,增加以后这种行为发生的可能性。正强化的方法是教师经常运用的方法,它可以用于解决儿童的各种行为问题,但在运用中教师应该注意:(1)选择和分析需要强化的具体行为,确定哪些行为需要奖励,如何避免强化不适当的行为。如,儿童为了得到表扬将家里的钱交给老师;(2)根据儿童的兴趣。、特点和教育的情境来决定,恰当地选择和运用强化物,它可以是一种儿童喜欢拥有的东西,可以是儿童喜欢做的活动,也可以是一种具有社会意义的口头称赞、注意和鼓励等;(3)在时间上,强化应该紧跟在行为表现之后;(4)当期望的行为建立和巩固后,应该逐渐淡化和降低外部的奖励和强化,促进行为的自主性和自控性,弓}导外部他人强化向内部的自我强化转化,这往往是教师容易忽视的。 2.负强化法 负强化是指当个体表现出所期望的良好行为时,减少或消除他不喜欢的刺激或情境,以促进该个体以后此种良好行为的出现。例如,对于回家后不认真完成作业的儿童,家长可以先剥夺儿童观看他所喜欢的电视节目的权利,一旦儿童能够认真做作业了,就允许他观看有关电视节目。 3. 惩罚 惩罚是当个体发生不良行为时,通过给予厌恶刺激,或者减少、消除正强化的方法来减少或终止该行为。为了有效地运用惩罚,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惩罚的时间,惩罚的连贯性和一致性,惩罚者同儿童的关系,惩罚和正强化的结合 4. 示范法 根据社会学习理论,儿童的许多行为可以不直接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强化或惩罚来建立或消除,而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及其后果来学习。教师最好能够根据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利用电视或多媒体技术,用现场示范、参与示范或角色扮演的方法,给学生提供一个学习的榜

《特殊儿童教育》试卷及答案

高等师范院校《特殊儿童教育》试卷 高校级县(市区)层次专业姓名得分 ___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面有关特殊儿童的陈述中符合新的儿童发展观的是( ) A.特殊儿童是身心“不正常”的儿童 B.特殊儿童是身心“异常”的儿童 C.特殊儿童是身体不健康的儿童 D.每一儿童都可能出现发展性的特殊需要 2.能够充分激励和促进特殊儿童潜能发展的最佳环境被称为( ) A.发展性不利环境 B.补偿性发展环境 C.回归主流环境 D.支持性教育环境 3.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规定,低视力的标准是双眼中优势眼的最佳校正视力为( ) A.0.05-0.3之间 B.0.05以上 C.0.3以上 D.0.05之下 4.家长对听障儿童早期干预的不正确 ...态度是( ) A.努力寻找治疗的“秘方” B.积极解决孩子在交流等方面的问题 C.正视孩子耳聋的现实 D.制定家庭教育计划 5.对脑瘫幼儿护理的正确方法是( ) A.让脑瘫儿童远离危险的地方 B.让脑瘫幼儿帮助倒开水 C.让脑瘫幼儿独自起床 D.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远离脑瘫儿童 6.智力落后儿童的思维所处的阶段主要是( ) A.抽象思维阶段 B.形式运算阶段 C.直观和具体思维阶段 D.发散思维阶段 7.现在比较有代表性的智力落后儿童的早期教育方案不包括 ...( ) A.波特奇早期教育指导方案 B.家长辅导方案 C.小太阳方案 D.多曼早期教育法 8.发音时出现首音难发、语音连续重复和拖长语音等现象,这是指( ) A.构音异常 B.语言发展迟缓 C.发声异常 D.口吃 9.传统的语言障碍研究中,言语障碍不包括 ...( ) A.发声异常 B.流畅度异常 C.语义障碍 D.音质障碍 10.常见的声音嘶哑、刺耳或者声音夹杂着沉重的气息声,这是指( ) A.音量异常 B.整体性语音不清 C.音质异常 D.共鸣异常 11.下列哪一项不是 ..孤独症的特征?( ) A.言语发展迟缓 B.仪式性行为 C.记忆力低下 D.极度退缩 12.最有效的矫正多动症儿童不良行为的技术是( )

第一章特殊儿童教育分析

第一章特殊儿童教育 定义: 1美国:(特殊教育专家柯克和加拉斯) 强调:特殊儿童在生理、心理和行为方面有偏离常态特征。 2台湾:特殊教育专家郭为藩: 主张:从教育的角度来界定特殊儿童,生理缺陷不能构成特殊儿童充分条件。 中国大陆特殊教育专家朴永馨 广义:把正常发展的普通儿童之外的各类儿童 狭义:专指生理或心理发展上有缺陷的残疾儿童 我们采用北师大教育学院韦小满定义; 在生理和心理发展的某一方面或多个方面明显的偏离普通儿童的发展水平,有特别的学习和 讨论 问题:有明显差异就是特殊儿童吗?比如矮小、肥胖? 如何获得最大限度发展? 你如何判断哪些是特殊儿童,哪些是普通儿童? 第二章 与普通儿童的共性和差异 共性远大于差异,这是国内外学者的共识。 (1)共性 1遵循生理发育的自然规律。同样经历乳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儿童期、少年期、青年期等 2遵循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 (2)差异 1大部分特殊儿童有生理和心理缺陷,这些缺陷妨碍了他们以正常的方式或速度学习与发展。(例如盲童、弱智儿童) 2特殊儿童的个体间差异和个体内差异明显大于普通儿童。 个体间——天才儿童与弱智儿童有巨大差异,盲童接受外界信息的方式明显不同于聋哑儿童。即使同一类型的弱智,造成异常的原因不同。 启发:在实施教育教学之前,对他们要进行鉴别和分类。 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群体间的差异性 由于特殊儿童独特的身心特点,造成其与普通儿童群体间的巨大差异,群体间的差异在广度上表现在认知、情感、意志与个性心理倾向与特征等各个方面,在深度上表现为其某一或某

些心理或生理属性处于正态分布的两个极端(残障或资优儿童)。 特殊儿童在心理和学习能力上的发展差异 感知机能上的发展差异 感知机能是“感觉、知觉及肌肉动作的能力”,儿童透过协调控制机体活动去接收、组织及阐释外界的信息,以便学习。 大机能机能→感知感知→机能感知感知概念概念 认知上的发展差异 认知上的发展差异:儿童在认知发展上出现问题时会有智能障碍、学习障碍、阅读困难、注意力不足及记忆力不足等多方面的现象 注意力:是指儿童的集中专注能力。据研究显示,人的神经系统中具有一些短暂而临时的记忆以储存来自各方面的刺激,经选取分析后,才能成为有用的讯息,而其他没用的讯息很快便被洗去。 3特殊儿童难以接受常规教学,需要特殊教育。 内容对天才儿童过易,对特殊儿童过难 方法口头讲述不适合聋童,普通课本不适合盲童。 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显然会导致学习和适应问题。需要个别教学计划。 作业:你如何看待特殊儿童的共性与差异性? 第二节

儿童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及矫正方法

儿童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及矫正方法

摘要:儿童问题行为是国内外心理学和教育工作者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其发生率仍在逐年上升。儿童问题行为不仅影响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而且影响我国素质教育的进程,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只有对儿童的各种行为表现做出合理的评佑,才能够有针时性地实施教育计划。 关键词:儿童;问题行为;对策 一、儿童“问题行为”的概述 “问题行为”又叫做行为问题,研究者们从不同的研究角度提出了众多概念,涉及到心理、教育、社会、医学等多个学科领域。但可以概述为:是后天形成的、影响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给家庭。、学校、社会带来麻烦的行为。较有代表性的是左其沛先生的分类,他将问题行为分为四种类型:过失型(如迟到、拖欠作业等);品德不良型(如撒谎、偷窃、拦路抢劫、流氓性等);攻击型(如顶撞师长、故意扰乱课堂、发泄、迁怒等)和压抑型(如胆小、孤僻、逃避、消极、自暴自弃等),问题行为的表现形式是复杂多样的,有些具体的行为表现很难严格归人某一个类别中去,也就是说任何分类都难以涵盖所有具体的问题行为。 二、儿童“问题行为”的对策 (一)行为矫正法 对于儿童的问题行为,一般比较注重运用行为矫正的方法,在教育过程中最常见的矫正方法有: 1. 正强化法 通俗地说就是奖励,在儿童表现出某一良好行为以后,加以奖励,强化所期望的行为,增加以后这种行为发生的可能性。正强化的方法是教师经常运用的方法,它可以用于解决儿童的各种行为问题,但在运用中教师应该注意:(1)选择和分析需要强化的具体行为,确定哪些行为需要奖励,如何避免强化不适当的行为。如,儿童为了得到表扬将家里的钱交给老师;(2)根据儿童的兴趣。、特点和教育的情境来决定,恰当地选择和运用强化物,它可以是一种儿童喜欢拥有的东西,可以是儿童喜欢做的活动,也可以是一种具有社会意义的口头称赞、注意和鼓励等;(3)在时间上,强化应该紧跟在行为表现之后;(4)当期望的行为建立和巩固后,应该逐渐淡化和降低外部的奖励和强化,促进行为的自主性和自控性,弓}导外部他人强化向内部的自我强化转化,这往往是教师容易忽视的。 2.负强化法 负强化是指当个体表现出所期望的良好行为时,减少或消除他不喜欢的刺激或情境,以促进该个体以后此种良好行为的出现。例如,对于回家后不认真完成作业的儿童,家长可以先剥夺儿童观看他所喜欢的电视节目的权利,一旦儿童能够认真做作业了,就允许他观看有关电视节目。 3. 惩罚 惩罚是当个体发生不良行为时,通过给予厌恶刺激,或者减少、消除正强化的方法来减少或终止该行为。为了有效地运用惩罚,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惩罚的时间,惩罚的连贯性和一致性,惩罚者同儿童的关系,惩罚和正强化的结合 4. 示范法 根据社会学习理论,儿童的许多行为可以不直接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强化或惩罚来建立或消除,而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及其后果来学习。教师最好能够根据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利用电视或多媒体技术,用现场示范、参与示范或角色扮演的方法,给学生提供一个学习的榜样或参考,让学生亲眼看一下在某种情境下不同的行为方法及其不同的效果。如有些学生在交往时因为不知道如何行动而出现退缩行为,就可以用示范或角色扮演的方法来进行辅导。 5. 认知行为矫正法 认知行为矫正法就是通过矫正间题发生者的思想、信念、态度和认知风格等来改变个体

如何对待班级中的特殊儿童

如何对待班级中的特殊儿童 正文 如何对待班级中的特殊儿童 一、特殊家庭儿童的特殊性 所谓特殊家庭儿童就是指那些家庭比较残缺,父母不在孩子身边,造成有一定行为问题的学生。这样的家庭出来的孩子都有其特殊性,工作中,我发现特殊儿童主要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父母双双在外地打工,留下孩子由爷爷奶奶照顾的。这种情况的比例最多,教育管理相对容易一些,毕竟父母常打电话问候孩子的情况,爷爷奶奶在管理上也比较容易。 2、父母一方在外地打工,另一方在家中照顾孩子和老人。 3、父母离异,留下爷爷奶奶监护孩子。爷爷奶奶为儿女的家庭本已操碎了心,现在又要承担孙子的教育责任,更显得力不从心。 4、父母离异后,监护孩子的一方把孩子托管在亲戚家中。这类孩子在教育上最困难。 面对这些有着复杂家庭环境的留守儿童,教育孩子的责任基本上推到了学校身上。作为为全民服务的学校如果不承担起全面呵护留守儿童的责任,孩子的将来必将为社会带来不利的影响。因此,教师便成了培养这些特殊儿童健康成长的主力军。 因为有了这些特殊性,因此,在班级管理中,经常会遇到如下的困惑:

困惑一:学生思想上出现问题,教师单枪匹马的和学生进行思想上的沟通,收效甚微。请家长,父母全在外地;爷爷奶奶根本无法和老师孩子沟通。 困惑二:学生长期不完成作业,在不能打、思想上无法激励孩子的情况下,孩子的学习越走越远。 困惑三:学生厌学情绪重,反正父母管不着我,老师也管不了我,爷爷奶奶娇惯着我,我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再加上受社会不良风气以及网络游戏的干扰,进一步挫伤了孩子对学习的积极性。 困惑四:花钱大方,哥们义气重,把父母辛苦在外挣钱不当一回事,认为父母挣钱就该自己花。 二、针对特殊儿童采取的特殊对策 那么,班主任应该怎样加强特殊儿童的教育管理呢?我从如下几个方面做了努力。 (一)用爱心,耐心、细心、包容心来疏导,使他们健康成长。 对品德不良的儿童教育转化非常困难,有些家长有的文化素质差,本身的道德水平不高,不是庇护自己的孩子,就是觉得管不了,或是干脆不管了。不能较好地配合学校班级做工作。好不容易有点成效,放几天假就前功尽弃了。我首先在学习上降低对他们的要求,取得好成绩难,但是成绩有一点点的进步是有可能的。有进步的时候就要给予表扬。有时候表扬比批评有作用,因为他们受表扬的时候太少了。 其次,在班级工作中,我觉得跟这种类型的学生做教育转化工作,要斗智斗勇,十八般武艺都要使出来,有时用非一般传统的方法会出奇效。比如与这种学生的谈话,如果在办公室,有许多的老师,学生站着,老师坐着,这种场合、方

问题行为儿童的方案

问题行为:首先是可以被观察到的,被公认的,在一定的情景当中的发生的,是有一个过程,结果是这个行为是控制不了的。 一:自我刺激行为,重复性的语言和身体的一些反应 二:逃跑和躲避,逃跑出原来的环境,逃避是指拖拉,或者把自己和别人隔开。 三:自伤行为,用武力和物品伤害自己的身体。孤独症孩子的感觉比较迟钝,对疼痛感觉和正常儿童不一样。抓,咬,扣 四:破坏性行为,摔东西,破骂 五:攻击性行为,打人之类的 问题行为的预防是容易的,那么问题行为如何预防? 五个小窍门:1、不管是管:不能事事都管,事事都管的恶果----有人替我想,我不必劳神,主动做变成被动做,因问题而管理易产生问题行为(因为管而没管好,反而让问题扩大化),被管理者逃避或躲避管理者(暴力变成暴力反控制,孩子用暴力反馈) 不管是管基于如下理由:1、他律弱化,自律强化(事事都管,事事都管不好,没有效率,没有权威)2、不管是管,保持管理效率 通过三不管,循序渐进采纳不管是管的策略 1、一不管,管不了的事情不要管,恶性循环管不了的事情,让孩子自己管,别的有权威的人来管,管理者有了新的策略再来管 2、管不过来的事情不要管,咬指甲,扣鼻子,人来疯。 3、可缓行的缓缓再管 二:主动满足,主动满足为什么可以预防问题行为,如何主动满足四个标准,主动满足会不会惯坏儿童。1、主动满足的心理标准,一定是孩子喜欢的,需要的,不能低于75%2、即时满足3、排除条件(什么样的条件不能满足,出现问题的时候是不能满足的,增加问题的严重性,下次还要哭闹就可以了得到自己想要的)4、喜欢 三、有令即行 要求性指令的四个等级 注意:等级越高越可以多发;等级越低越要慎发;甚至禁发 1、一等指令:令出即行,甚至不令而行 2、二等指令:虽不确信能执行,可以通过辅助执行 3、三等指令:一旦不执行,可以通过辅助转换为二等指令 4、发了也不能执行 四:如何预防问题行为的发生 做到有令执行,就是令发出以后从低到高的辅助方法帮助其完成指令的要求(自然情景下从低到高的辅助法,师范----半躯体辅助----全躯体辅助)不重复,等待三秒 五:建议常规 1、始于少,进而多,最后又少 2、以协商一致为基础 3、以重复坚持为保障(坚持最少三个月) 4、以罚时出局等手段作为纠正破坏常规行为(一般不鼓励,不对破坏行为作处理,就会强化问题行为) 罚时出局------1、打断强化性活动2、从强化环境中隔离(破坏性行为影响别的孩子,带离活动环境)3、旁观但不参与强化性活动(6岁的孩子等待的时间是6分钟,跟年龄一样)六:提供选择:A、B、C、D让孩子学会在选择的过程中谦让,等待和分享,让老师进行引导。

儿童行为矫正技巧(超级保姆版)

儿童行为矫正技巧(超级保姆版) 把《SUPER NANNY(超级保姆,又名BB保你大)》中矫正儿童行为的技巧总结了一下,和大家分享。 超级保姆Jo Frost光顾的家庭都有着令人头疼的小恶霸掌握家里的大局,使得父母似乎无法挽回当家做主的地位。这些小恶霸,在我看到的案例中,最小的一两岁,最大的约十岁。Jo的训练为期三周,前两天自然观察家里的情况,不做干涉;观察以后与父母谈话,并制订时间表和规则表;Jo会亲自指导父母一段时间,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之后Jo会离开几日,通过录像监控家中情况;最后,Jo返回家中再进行一周的指导,指出监控时所发现的问题。 Jo的宗旨是惩恶扬善。惩罚不良行为,赞扬好的行为。惩罚的时候,声调要低沉,使用有威严的语调。而赞扬的时候,声调要提高,可以拍掌,“乖孩子!”“做得好!” 一、思过室技巧(Naughty zone technique): 思过室是一个单独用来惩罚孩子不良行为的房间,房间内布置简单,没有电器和玩具。也可以使用房间的一个角落、一块垫子、家中的楼梯,因此类似的技巧还有“顽皮墙角”(Naughty corner)、“顽皮垫子”(Naughty mat)、“顽皮楼梯”(Naughty step)。步骤如下: 1、之前要预先给孩子警告。 2、如果孩子知道警告还是表现出不良行为,就把他/她带到思过室(或者顽皮墙角等)。 3、蹲下来到孩子的高度,有目光接触,用有威严的声调,解释带他/她到这里是因为他/她的哪些坏的行为。 4、惩罚的分钟数等于孩子的年龄数。如2岁惩罚2分钟,4岁惩罚4分钟。期间忽略孩子试图引起父母注意的行为。 5、时间到时,再次解释孩子的行为,要求孩子道歉。不道歉就继续惩罚。道歉则拥抱,并且要赞扬。这很重要。 二、没收玩具技巧(Toy confiscation technique): 惩罚坏的行为,鼓励好的行为,同时教孩子学会珍惜。 1、告诉孩子只能留下十个玩具,装在自己的小箱子里。 2、设置一个大箱子用于存放没收的玩具。每表现出一次坏的行为,就没收

理解儿童的行为

理解儿童的行为 理解儿童的行为 原着:Jillian Rodd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一章指导儿童的行为:对成人的挑战 霍夫曼,把家长和早期儿童教育工作者常用的一些行为管理方式作了归纳。 第一种:权力独断型。家长或有支配权的同伴有着绝对的威信。 第二种:取消关爱型。成人通过取消关爱的方式来传达出对某个特殊行为的反对意见。 格拉瑟,建议成人提高与儿童相处环境的质量。教师应民为“引导型教师”,引导型教师和孩子们建立起友好的关系,会积极地鼓励并帮助他们。“引导”儿童进行学习时需要考虑以下的基本需要: 1.归属感(在团体中能感到安全、舒适并拥有正当的地位) 2.有能力(对自身的重要度和价值有良好的感觉) 3.快乐(能理智和充满感情地感受自身的快乐) 4.自由(有选择的权利,能自控和自我负责) 与儿童相处的一些基本事实 1.所有的孩子在有些时候有可能会有不当和错误的行为。 2.所有孩子都需要管理或积极的纪律约束。 3.在没有一套有效的行为管理哲学和程序的前提下,早期儿童教育工作者不可能提供出一套有效的行为管理课程与方案。 4.使用一些通常让人感到熟悉的行为管理策略对儿童来说可能是无效的,甚至可能是有害的。(暂停:是一个使用非常普遍的行为管理策略,但在应对儿童的不当行为方面其实是无效的,有时甚至是有害的P7) 5.所有的早期儿童教育工作者都能学会如何有效地管理儿童的行为。 第二章什么是正常的行为,儿童的发展阶段 发展的主要区域包括生理、语言、智力、社会、情感和道德发展。 第三章:成为好的并感受到良好:培养儿童的自尊心 早期儿童教育工作者有责任以一种加强儿童的自我概念和自尊的方式来与儿童进行互动。 为了帮助儿童发展积极的自我观念,马歇尔为早期儿童教育工作提供了多种策略:

行为矫正的一些方法

行为治疗专家经过实验与临床经验,创立了许多治疗方法,现介绍十种儿童常用的行为治疗方法。 (一)系统脱敏法 系统脱敏法(systematic desensitization)是一种逐步去除不良条件性情绪反应的技术。Wolpe 1958年根据条件反射学说,通过动物实验研究,发展了这套完整的行为治疗方法。Wolpe认为恐惧或焦虑不可能与松弛同时并存。它们相互抑制或排斥,而克制焦虑(或恐惧)最有效的反应是肌肉松弛,故以逐步肌肉松弛作为阳性刺激,用于对抗焦虑(恐惧)情绪,建立系统脱敏技术。 适应证:儿童焦虑症、恐怖症、神经性厌食等。 操作方法: 分三个步骤。 1.肌肉松弛训练。 2.设计一个供想象的焦虑(恐惧)层次。 3.将松弛训练与想象层次结合。即首先教病儿学会由头部、颈肩、上肢、躯干至下肢的全身肌肉松弛法,同时根据病儿焦虑(恐惧)程度设计一个等级层次。病儿经过1~2周放松训练,达到几分钟内全身自我放松之后,便可进入系统脱敏程序。治疗开始,让病儿躺在一张睡椅上放松肌肉,并想象第一个最小焦虑(恐惧)情境(物),如体验到焦虑(恐惧),即刻举起一手指作为信号,若无焦虑(恐惧)产生,约7~1O秒钟后,让其放松,并停止想象此情境(物)。每一焦虑(恐惧)层次经过两个程序的想象,不产生焦虑(恐惧),便可进人下一层次。如此,使病儿逐渐经历最小焦虑(恐惧)到最大焦虑(恐惧)的各个层次,基本上能对实际的恐惧情境(物)不再产生焦虑。 (二)实践脱敏性 年幼儿童无法学会自我松弛,也不可能对焦虑(恐惧)情境(物)进行想象,便可采用实践脱敏法(Invivo desensltlzatlon)。适应证:儿童焦虑症、恐惧症。操作方法:将病儿不良情绪分为若干层级,让其逐级暴露于引起焦虑(恐惧)的实际情境或实物前,并在暴露同时,给予阳性刺激(如给吃喜爱的食物),使二者产生桔抗而逐步脱敏。例如,某幼儿怕狗,治疗开始,让他吃糖果的同时,看狗的照片,谈狗的趣事,之后看远处关在笼子里的狗,然后再分次逐渐走近狗笼(或将狗笼移近),直至消除害怕狗的情感反应。

儿童行为管理读后感 [《理解儿童的行为》读后感(精选多篇)]

儿童行为管理读后感[《理解儿童的行为》读后感(精选多 篇)] 第一篇:《理解儿童的行为》读后感 这是一本幼儿园教师必读丛书,是早期儿童教育工作者指南,它的内容涉及从出生到5岁左右儿童行为有效管理的问题,所以它同样适合于年轻的父母们阅读。 儿童出到到5岁之间具有怎样的能力发展和局限呢?儿童在自我发展中如何形成自我和自信心呢?儿童自己如何理解行为的对与错呢?儿童的自我控制和自的律能力如何发展呢?对于儿童,我们应该有什么样的期望和目标呢? 通过阅读本书,让我清晰的认识到要理解儿童的行为,更重要的是理解引起儿童不适宜行为的原因。我们不能只对儿童的不适宜行为作出反应,我们更不能以简单粗暴的手段来对待儿童。我们有责任去管理儿童的行为,与儿童沟通,发展儿童的道德和自信心,形成积极的训练策略和发展目标。 真正要做到有效管理儿童的行为对于早教工作者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此,我们要实际地评估自己的能力、了解自己的局限之处和在哪些方面学识还不够。其实,在还没阅读此书之间,我一直为班上孩子们形形色色的行为问题所困拢着,有时会深深感受到无耐、脆弱与失败,《理解儿童的行为》让我能静下心来,回忆片段,审视自己的教育行为,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去发现自己的局限与不足,帮助我更好地去理解早期儿童的行为管理。相信通过阅读、训练、与他人交流和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评价和反省,定可以在管理儿童行为的过程中获

得新的东西,在应对那些个别儿童和特别事件时,可以有更多的办法和更多的自信。 当我们介入行为管理事件中时,来自菲尔德曼的一些关于该做什么和不该什么的建议也许对我们是有帮助的,摘录下来与大家一同分享: 努力要避免的事情是: 大声地喊叫和尖叫; 体罚儿童; 权力威吓; 期待完美; 在公众面前羞辱儿童或使其难堪; 威胁或许下空头诺言; 把儿童和其他儿童相对比; 争吵; 把问题往后推。 努力要做到的事情是:

矫正儿童行为的技巧

矫正儿童行为的技巧 把《SUPER NANNY(超级保姆,又名BB保你大)》中矫正儿童行为的技巧总结了一下,和大家分享。 超级保姆Jo Frost光顾的家庭都有着令人头疼的小恶霸掌握家里的大局,使得父母似乎无法挽回当家做主的地位。这些小恶霸,在我看到的案例中,最小的一两岁,最大的约十岁。Jo的训练为期三周,前两天自然观察家里的情况,不做干涉;观察以后与父母谈话,并制订时间表和规则表;Jo会亲自指导父母一段时间,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之后Jo会离开几日,通过录像监控家中情况;最后,Jo返回家中再进行一周的指导,指出监控时所发现的问题。 Jo的宗旨是惩恶扬善。惩罚不良行为,赞扬好的行为。惩罚的时候,声调要低沉,使用有威严的语调。而赞扬的时候,声调要提高,可以拍掌,“乖孩子!”“做得好!” 思过室技巧(Naughty zone technique): 思过室是一个单独用来惩罚孩子不良行为的房间,房间内布置简单,没有电器和玩具。也可以使用房间的一个角落、一块垫子、家中的楼梯,因此类似的技巧还有“顽皮墙角”(Naughty corner)、“顽皮垫子”(Naughty mat)、“顽皮楼梯”(Naughty step)。步骤如下: 1、之前要预先给孩子警告。 2、如果孩子知道警告还是表现出不良行为,就把他/她带到思过室(或者顽皮墙角等)。

3、蹲下来到孩子的高度,有目光接触,用有威严的声调,解释带他/她到这里是因为他/她的哪些坏的行为。 4、惩罚的分钟数等于孩子的年龄数。如2岁惩罚2分钟,4岁惩罚4分钟。期间忽略孩子试图引起父母注意的行为。 5、时间到时,再次解释孩子的行为,要求孩子道歉。不道歉就继续惩罚。道歉则拥抱,并且要赞扬。这很重要。 没收玩具技巧(Toy confiscation technique): 惩罚坏的行为,鼓励好的行为,同时教孩子学会珍惜。 1、告诉孩子只能留下十个玩具,装在自己的小箱子里。 2、设置一个大箱子用于存放没收的玩具。每表现出一次坏的行为,就没收一个玩具。 3、每表现出一次好的行为,就归还一个玩具。 以上两个是Jo的惩罚技巧。这两个技巧实际上是要在家庭中建立规则,教会家长掌握家中的大局,也使孩子明白,不好的行为是不被允许的,做错事情不会再得到纵容,这已是无法挽回的事实。 睡觉分离技巧(Sleep separation technique): 用于矫正那些无法与父母分睡的孩子的问题。 1、亲亲孩子,说晚安,把孩子送到床上就寝 2、坐在床边,但不能有目光接触,不能说话 3、如果孩子哭闹,跑下床,把孩子放回床上,但不能有目光接触,不能讲话 4、一直重复,等到孩子入睡 当孩子发现哭闹或者是任何行为都无法改变自己要单独睡觉这个事实的时候,

儿童行为管理技巧

儿童行为管理的基本技巧 一、怎样表扬: 父母们总是很容易发现孩子的缺点,对孩子的优点往往却视而不见。经常使用批评指责,却很少使用赞赏与表扬。如果按照以下的原则去做,表扬会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教育手段。 1、表扬行为,而不是表扬人格 人的行为是可以改变的,人的个性则不易改变。如“刚才对爷爷讲话很有礼貌”,而不要说孩子“太倔、懒惰、自私”、“做个好孩子”等。 2、表扬要具体 表扬越具体,孩子对哪些是好的行为就越清楚,遵守这些行为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如对孩子收拾玩具、起床穿衣等具体表扬,而不要说“宝贝,你今天好乖哦”、什么乖啊?父母准备一个日记本,把孩子的每一点好的表现都记录下来,每天睡觉前和孩子一起看看笔记本。 3、表扬每一微小进步 开始时要把期望值定得低一些,慢慢逐步增加要求。如收拾了一件玩具也要表扬,哪怕地上还有很多玩具。好行为巩固以后,就不必再经常表扬了,偶尔的表扬足以让孩子保持他的行为,但是决不能停止表扬。 4、表扬方式要恰当。 只有适合于孩子的表扬方式才能收到好的效果。不同年龄的孩子需要不同的表扬方式,必须根据孩子对表扬作出的反应来判断表扬是否恰当。好话说得太好了就会使人生厌,在表扬之外,还可以加上奖励。小孩子喜欢搂抱、亲亲或抚摸,大孩子则喜欢单独表扬。表扬要有新意:写个表扬条,当朋友面夸奖等。 5、表扬要及时。 及时的表扬对孩子尤其是小孩子能起很大的作用。如有必要,可以采用一些方法作为对孩子进行表扬的桥梁,如“表扬日记”、“计分卡”等。 6、充满无条件爱的表扬。 二、怎样置之不理 用故意置之不理来对待不喜欢的行为,用表扬对待喜欢的行为,这两种教育孩子的艺术必须同时使用。以下是实施置之不理技巧的原则:

幼儿园特殊儿童管理制度

幼儿教育:________ 幼儿园特殊儿童管理制度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第1 页共4 页

幼儿园特殊儿童管理制度 为了准确了解特殊儿童的身体状况、家庭背景、生活习惯等,我园专门制定了对特殊儿童的管理制度,对其跟踪随访,措施得力,实施到位。 一、班主任要备有每位特殊儿童家长的电话号码,随时清楚地掌握幼儿身体的基本状况,保证手机等通讯工具的畅通。 二、教师在进行各种活动时,必须重点关注该类幼儿,并做好全日观察,及时记录有关幼儿的各种表现。 三、教师不仅要注意满足该类幼儿生理的需要,更要满足其心理的需要,正面的、正确的方式方法引导、鼓励他们,促进特殊儿童的健康成长。 四、教师与特殊儿童的家长要多多进行交流,及时进行家访,进一步了解幼儿的生活背景及各种行为习惯,让家长及时了解幼儿的特点,努力做到家园共同合作,促使特殊儿童得到正面的教育。 幼儿园特殊群体幼儿管理制度 为了给特殊幼儿群体创设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促进每名幼儿健康和谐发展,全面提高育人质量,推进和谐校园建设,特制订如下制度: 1、特殊幼儿主要是指家庭贫困幼儿、学习困难幼儿、单亲及父母双亡家庭幼儿、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留守幼儿、随班就读残疾儿童、身体和心理异质幼儿等。 第 2 页共 4 页

2、逐个建立完善特殊幼儿档案,建立严格的档案管理制度,设定档案借阅权限,保护幼儿个人隐私。 3、为每名特殊幼儿配备成长导师。针对不同幼儿群体的状况,学校安排品德高尚、责任心强、幼儿信任的教师做”成长导师”,通过开展”师生共成长”等活动,鼓励导师结合自己的优势,帮助被辅导的幼儿健康成长。 4、定期研究分析各班级需要被特别关爱幼儿的成长状况。将幼儿成长导师的工作情况单独计算工作量,纳入对教师的年度考核。对指导幼儿成长成绩突出的指导教师,在评优树先、职称聘任等方面优先予以倾斜。同时把关注特殊群体幼儿工作作为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内容。 5、严格各级救助资金管理,设立专用帐户,专人负责,专款专用,定期公布,接受社会监督,提高了救助工作的信誉度。 6、建立走访反馈制度。学校定期走访幼儿家庭,了解特殊幼儿的思想状况,生活学习情况,注重做好的信息收集、情况反馈及协调服务工作,根据情况及时进行调整,确保特殊群体应助尽助。与父母沟通、交流,指导家长作好对孩子的正确教育工作。同时,积极倡导幼儿家长进行校访,设置专门房间,接待幼儿家长,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强化交流合作,在教育转化不良幼儿上形成一个和谐的氛围。 第 3 页共 4 页

2-3岁儿童行为准则

当孩子到了可以和你辩论的年龄时,你应告诉他什么是行为准则。他长大后应该意识到行为准则是建立在彼此的责任和义务的基础上。不要指望孩子会盲目地顺从,其实,辩论和规劝好于强迫;不要强迫一个2岁的孩子,那只会导致一场意志和情绪的对抗。 然而,如果你能耐心地和孩子讨论为什么这么做是错的,而那么做又是对的,那么,你会发现孩子对这些问题很感兴趣,会更愿意做那些你要求他人做的事,因为他明白你让他那么做的原因。 然而,你不要每件事都插手,不要命令孩子该去做什么。例如,不要过分地给孩子施加压力,让他对自己的行为或安全负责任,因为,他还没成熟到那个年龄。当你认为时机成熟时,除非在你认为孩子难以管束时,才可以强行对他发号施令,否则的话,委婉一点的方式也许效果更好。 良好的行为准则应该给孩子以选择的自由,成长的过程也是学会把握机会和自由选择的过程,孩子必须像学习其他事情那样学习这种技能。当你给孩子选择的机会时,你应该认真地选择:要让孩子感到它很简单,怎样决定都无关紧要。然而,当你的决定已经做出时,千万不要愚弄孩子让他去做徒劳的选择,你不能欺骗他。 何时按行为准则要求孩子 按行为准则要求孩子的时机可分成几种类型: 口当孩子的安全或他人的安全遭到威胁时,这包括作危险的运动,玩危险的玩具,或在家附近发现包括火、电和利器之类的危险用具。你必须定下规则,例如何时可以玩烟花爆竹,何时可以在外面点篝火或野餐。 口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已经学会尊重他人的愿望和让他人感到愉快。严格要求孩子无论何时何地对任何人都要体贴周到,乐善好施,大公无私,彬彬有礼。 口关于诚实的问题几乎没有丝毫的选择余地。对自己的孩子,要严厉地对待他们的撒谎和偷窃行为。从不惩罚他们,而是向孩子讲清:无论情况多糟,无论这错误看来多可怕,说出事实总比撒谎更好、更容易,对撒谎行为的惩罚总比对讲出犯错误事实的惩罚更严厉,因为我想让孩子知道,我更欣赏讲真话的勇气,做人要有勇气对所做事情负责。

2021年儿童攻击性行为的矫正策略

儿童攻击性行为的矫正策略 欧阳光明(2021.03.07) 摘要:儿童的攻击性行为是儿童在同伴交往中比较常见的社会性行为,也是个体社会性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它阻碍了儿童的社会性、个性以及认知的发展,严重影响儿童心理的健康发展,同时它还影响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儿童攻击行为的产生受个体自身以及外部环境两个方面的影响,本研究立足于攻击行为的影响因素,提出矫正策略,从而促进儿童社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攻击性行为;影响成因;矫正策略 一、问题提出 一些心理学工作者在大量的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将攻击性行为分为外部攻击和关系攻击。外部攻击是指在挑衅者和受欺者之间用身体攻击和言语攻击进行公开、直接的对峙。如:同伴之间的冲突和物品抢夺而引起打、骂。关系攻击是指故意操纵和破坏他人的同伴关系从而伤害他人的行为。如散布谣言、排斥同伴、中止友谊关系等。儿童的攻击性行为是儿童在同伴交往中比较常见的社会性行为,也是个体社会性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它阻碍了儿童的社会性、个性以及认知的发展,严重影响儿童心理的健康发展,同时它还影响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本文在对儿童的观察、调查以及参考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

上,分析儿童攻击性行为的表现特征及影响因素,总结出在家庭、学校、社会对儿童攻击性行为进行矫正的策略,为有效的矫正和防止儿童的攻击性行为提供建议,从而促进儿童社会的健康发展。 二、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影响因素 一)、社会学习因素 不论行为适当与否,都是儿童对其周围环境及人的反应而习得;儿童在与伙伴及成人互动时,学会在社会情境中反应、表现方式,也得知他人会如何反应或应对我们的行为。儿童的攻击行为是由于其过去习惯或社会经验受限的无知所造成的。 二)、可改变的因素 1、物的环境 环境会助长或抑制攻击行为视为发生。空旷的教室没有间隔易使儿童相互追逐,室内走道穿越经活动区易造成破坏行为、攻击行为。空间安排也很重要:围坐适合讲故事,排队适合上厕所。若挤在一起会有推挤、攻击等行为。环境中的器材不够会造成争执和攻击,要根据儿童的发展经常评估环境对儿童的影响。需要改变的常常不是儿童,而是物的环境。 2、对刺激过于敏感 学前阶段教学常是紧凑的、规律的、活动的、多姿多彩的,大多儿童适与此环境的刺激;但另一些儿童(如:自闭症儿童)可能因过度的颜色、噪音、活动量、运动量等刺激负荷不了而有攻

详解自闭症儿童行为管理

详解自闭症儿童行为管理 毫无疑问,许多人会对患有自闭症谱系障碍 (ASD)的儿童的行为认识上提出问题。本篇文章将协助你进一步了解“ABC” (译者:Antecedent 行为前环境; Behaviour 行为;Consequence 行为后环境)。面临自闭症患者行为上的挑战, 看护者常常会感受到巨大的压力. 许多自闭症患者会表现出异常或者极端的行为。不过, 尝试着去了解这些行为将在很大的程度上协助你明白自闭症谱系障碍。 并不是只有专家才能管理这些成问题的行为,你需要的是一些基本应对策略,对自闭症一定程度上的了解,一颗坚定的心和巨大的耐心. 你可以尝试着列出一系列你觉得成问题的行为,然后有选择性地优先处理其中的一两样。试图在同一时间处理多种问题行为,极大可能会导致反效果,也可能会降低你管理问题行为的一致性。 1. 着手处理问题行为的第一步:找出导致该行为的前因。行为学里称此原因为“行为前环境”。同时, 了解该行为所导致的后果,也是非常重要的。例如,某问题行为发生后,什么事情会紧接着发生。通常来说,这些后果便是这些问题行为为什么会持续发生的原由。 2. 下一步便是找出某一问题行为,对患者来说,具备了哪些功能。一般情况下,自闭者患者之所以会表现出某种行为,是因为他们想传达某种讯息。而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了解他们所想要表达的事情。以下列出了几种常见用意: ?沟通-我累了,我疑惑了,我不喜欢这个,求救! ?吸引注意或者寻求其他正面奖励 ?降低挫折感或者压力

?逃避要求 ?缺乏理解 ?感官刺激 ?失控 3. 当你知道某一问题行为所具有的功能时,那么你便可以去寻找另一个可以提供相同功能,而合乎常理的替代品。举例来说,如果某一问题行为提供的是感官上的刺激,那么你可以选择性地利用另一种可以提供类似刺激, 比较适当的替代物或者行为取代. 4. 通过把你选择的替代行为分解成几个简单步骤,加上视觉上的辅助教学,你可以协助患者学会如何合理运用替代行为,从而取代原本存在的问题行为。 5. 巧妙地运用强化(奖赏)系统,孩子会更有动力学习和合理运用新学的技能。所谓的强化物指的是孩子极其渴望得到的东西。该强化物必须只在某特定情况下才能给出:在孩子尝试适当行为时,当适当的行为成功出现时和当问题行为不再出现时。 具体要如何运用这些步骤呢?我们来看看一个常见的例子:某个孩子每次去到超市里都会咬自己的手: 你分析出该行为的发生是由于感官上的过度刺激(前因):超市让他感到焦虑。 每当孩子咬自己的手时(行为),你就会尽快地把他带离超市(后果)。这个后果实际上是一个鼓励该问题行为(咬自己的手)的强化物,因此孩子就明白了一个事实:当他咬自己的手时,你就会带他离开不舒服的环境。 所以,根据以上提出的建议: 咬手可能诠释着两种功能:降低压力和口感刺激(行为的功能)。你可以选择教导这个孩子如何运用另一种比较适当的放松方式,比如说深呼吸,搓搓自己的小手或者想象自己最喜欢的事物,从而降低他的压力感。你也可以教导他咬另一样比较适当的物

儿童行为矫正的主要方法

儿童行为矫正的主要方法2010 03班姓名:于童 行为矫正主要是依据学习原理来处理行为问题,从而引起行为改编的一种客观而系统的有效方法,它既是一种理论,也是一种方法。 有效应用行为矫正的原则: 1.防止滥用,也就是说不要把不属于行为矫正的一些方法带入到行为矫正中来,如电击痉挛法等。 2.避免误用,行为治疗方法的正确使用。 3.注意不要损害儿童的身心健康 4.注意遵循道德准则 主要方法: 1.正强化 正强化是指当一操作性行为在某种情景或刺激下出现后,及时得到一种正强化物,如果这种正强化物能满足行为者的需要,则以后在那种情景或刺激下,这一特定的操作性行为的出现几率会升高。也相当于奖励。 例略 2.负强化,是指在一辨别性刺激或情况下,行为者发出一种行为,结果可引起厌恶刺激的移去或消失,则以后在同样的情况下,该行为的出现率会提高。 例如:1,一个爱咬指甲的孩子,可以在其指甲上涂上胡椒粉,这样孩子就不会再咬了。

2,对于在监狱里的犯人,如果其表现好,减少他的劳改时间,那他的良好态度有可能会增加。 负强化与惩罚不同之处: 惩罚的后果是不愉快的、痛苦的,而负强化的效果是愉快的。 3、消退 消退是指在以确定情境中,行为者产生了以前被强化的反应,若此时这个反应之后并不跟随着通常的强化,那么当她下一次遇到相同情境时,该行为的发生率就会降低。比如说,因受惩罚而减少的行为发生率有可能由于惩罚停止而增加;受嘉奖而增加的行为发生率也可能因为嘉奖的减少或停止而减少 例如:A平时小孩以哭的方式得到想要的东西,但是,如果以后孩子再哭的时候不予理睬,孩子知道哭并不能满足愿望,以后也就不会由着性子乱哭了。 B某弱智儿童有不停用手抓头发的怪癖,抓到头皮发痛时才感到舒服。父母用了很多办法都不见效。然后就把他的头发给剃了,开始,小孩又哭又闹,但一个月后,他的这种哭闹行为少了,而当两个月后头发再长起来时,他也没有再去抓头发了。 注意:A重要的一点就是,在实施消退期间确保各种各样强化物在不良行为发生之后不呈现,做不到这一点,消退程序大多要失败。比如,一个小女孩有呜咽行为,每次需要什么就长时间呜咽,母亲为了消退她的这种行为,当她再呜咽时就不理睬,而当她一段时间不呜咽时就给予奖励,这种程序进行到晚上都很好。晚上,小女孩为要爆米花有

儿童行为管理师教你如何应对孩子逃避、抗拒等行为!

儿童行为管理师教你如何应对孩子逃避、抗拒等行为! 有时候我们的孩子会出现逃避任务、不听指令、不守规则、行为失控等情况出现。面对这些情况是家长老师都会感到很棘手。今天我们来分享一下如何运用前瞻性的策略来处理孩子的这些行为: 1明确来源,在行为爆发前后,做详细的记录。记录涉及相关的人、发生的时间当时进行的活动、环境的设置、感官问题、食物。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找出抗拒的行为的触发因素,这样就可以避免、减少或处理这种行为。 2用肯定的语气提出要求。例:如果你想让孩子进屋之前脱下鞋子。“你把地板弄脏了”这样说,孩子并不能理解你语言中包含的要求行为。“进屋前把鞋 主要承担协会的职业培训工作欢迎您的咨询!

子脱掉”用肯定句清楚简洁的说出要求,可能孩子的配合度高很多。如果孩子明白了他应该怎么去做,就会避免孩子无所适从的猜字游戏 3 让孩子明白他需要做什么任务,如果任务难度太大,可以辅助孩子完成。比如需要孩子练习拍球,给孩子明确的目标“拍小球10个”孩子刚开始可能不知道如何去完成。大人可以进行辅助,并且任务达到后明确“10个拍好了。坚持让孩子重复练习。 4确定孩子知道规则。孩子是否理解你所设立的规则?他打破某一规则是否是原因的。例:孩子在作业过程中突然跑开, (1)注意孩子是否知道在作业过程中不能随意跑开。 (2)了解原因,是不是孩子太久没上厕所了,需要去小便。 5保持你对孩子合理的期望。比如电影院、餐厅、会议等要求孩子长时间坐在位置上的事情与孩子的天性不符。尽量简化或避免这些事件。 6建立视觉计划表。当孩子情绪要爆发的时候,用视觉信息图片告诉他应该怎么做。我们的孩子有一些是视觉学习者,当他有压力时听觉系统是关闭的,视觉信息对他更有作用。 7在孩子做任务前更孩子一个缓冲期。比如一个孩子喜欢玩小车但不想看故事书。在看故事书前,先给他一个2分钟的缓冲期玩小车。时间到了开始完成任务。对于孩子逃避任务,闹情绪等情况都需要先找到原因“对症下药”。 几种常见的仿说的功能: 1沟通方式: 主要承担协会的职业培训工作欢迎您的咨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