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系统精讲-消化系统-第六节 小儿腹泻的护理

1.小儿腹泻的发病年龄多见于

A.7岁以上

B.6~7岁

C.3~5岁

D.2岁以下

E.6月以内

【答案】:D

【解析】:考察小儿腹泻的好发年龄。小儿腹泻或称腹泻病多发生在2岁以下小儿。

2.小儿,8个月。近3天来腹泻每天达10多次,为黄绿色稀水样大便,且伴呕吐就诊。医生诊断除腹泻外,尚有酸碱失衡,需住院治疗。婴儿腹泻时,常见的酸碱平衡失调是

A.代谢性碱中毒

B.代谢性酸中毒

C.呼吸性酸中毒

D.呼吸性碱中毒

E.混合性酸中毒

【答案】:B

【解析】:考察小儿腹泻的临床表现。其中代谢性酸中毒是较为常见。

3.小儿,8个月。近2天来腹泻每天7~8次黄色稀水样大便,家人带其就医,诊为轻型腹泻。对轻型婴儿腹泻患儿的首要护理

A.管理好粪便及呕吐物

B.加强口腔护理

C.详细记录出入量

D.加强臀部护理

E.调整与限制饮食

【答案】:E

【解析】:考察轻型腹泻的临床表现。根据其临床表现可推出护理措施。

4.1岁的小儿,因腹泻引起脱水需静脉补液,每250ml葡萄糖溶液中加10%氯化钾溶液最多不得超过的量是

A.6ml

B.6.5ml

C.7ml

D.7.5ml

E.8ml

【答案】:D

【解析】:考察补钾原则。氯化钾要稀释成0.15%~0.3%的浓度才能使用,最高浓度是0.3%。那么250ml中含氯化钾最多是0.75ml,10%氯化钾溶液7.5ml才能达到0.75ml。

5.9个月的小儿,腹泻2天,每天3~4次,大便呈黄绿色、稀糊状,内有奶瓣及泡沫,闻之有腐臭味。为防止患儿发生脱水应采取的方法是

A.少量多次喂温开水

B.少量多次喂米汤水

C.少量多次喂服ORS液

D.静脉补充5%葡萄糖溶液

E.静脉补充0.9%氯化钠溶液

【答案】:C

【解析】:考察小儿腹泻的治疗原则。口服ORS液适用于轻、中度脱水而无严重呕吐者。一般每1~2分钟喂5ml(约1小勺),稍大的患儿可以用杯子少量多次饮用。若呕吐,可停10分钟再喂,每2~3分钟喂5ml。

6.高渗性脱水的临床特点错误的是

A.烦躁,面色潮红

B.血清钠>150mmol/L

C.惊厥

D.口渴极明显

E.血压明显下降

【答案】:E

【解析】:考察高渗性脱水的临床表现。高渗性脱水血钠>150mmol/L,口渴极明显,血压尚可正常或稍低,神志惊厥。

7.敏敏,女,9个月。于11月份发生腹泻,大便呈水样,伴发热、呕吐。大便镜检见脂肪滴,白细胞0~2/HP。该患儿的腹泻是

A.秋季腹泻

B.生理性腹泻

C.肺炎

D.中毒性痢疾

E.上呼吸道感染

【答案】:A

【解析】:考察小儿腹泻的临床特点,轮状病毒是秋冬季小儿腹泻最常见病原,呈散发或小流行。秋季腹泻多见于6~12个月的婴幼儿,潜伏期36~48小时。起病急,常伴有发热,少数体温可达39℃以上,出现流涕、咽部充血等上呼吸道感染征象。患儿病初即发生呕吐,且常先吐后泻。腹泻呈水样便,量多,无腥臭味,常出现脱水、代谢性酸中毒。粪便镜检一般不含红细胞或白细胞。

8.平平,男,日龄20天。生后即有腹泻,为黄绿色稀便,3~4次/日,无黏液,无臭味。患儿身长及体重增长正常。该患儿最可能的诊断是

A.生理性腹泻

B.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炎

C.致病性大肠杆菌

D.病毒性肠炎

E.鼠伤寒性肠炎

【答案】:A

【解析】:考察小儿腹泻的临床特点。小儿生理性腹泻多见于6个月以下的婴儿,外观虚胖,常有湿疹,生后不久即腹泻,除大便次数增多外,精神、食欲及体重增长正常,不影响生长发育。添加辅食后,大便即恢复正常。

9.小儿,1岁。曾患腹泻伴发热及脱水、酸中毒,经治疗全身症状消失,但黄色稀水样便仍持续存在。医生诊断该小儿的腹泻为迁延性。迁延性腹泻的病程为

A.2个月以上

B.2周~2个月

C.2周以上

D.1周~2周

E.1周以内

【答案】:B

【解析】:考察小儿腹泻的临床特点。根据病程分为急性腹泻(病程<2周)、迁延性腹泻(病程在2周~2个月)和慢性腹泻(病程>2个月)

10.小儿,8个月。因稀水样大便3天,每天10余次且伴呕吐、食欲差以腹泻,重度脱水收入院治疗。小儿腹泻的护理措施中错误的是

A.严格消毒、隔离

B.暂停辅食

C.继续母乳喂养

D.禁食24小时

E.详细记录大便的量及性状

【答案】:D

【解析】:考察小儿腹泻的护理措施。腹泻时进食和吸收减少,而营养需要量增加,强调继续饮食,满足生理需要,补充疾病消耗,以缩短腹泻后的康复时间。

11.某小儿近2天来腹泻黄色稀水样大便,次数较多。就诊医生检查后,予口服补液盐治疗。口服补液适用于哪种腹泻

A.重度腹泻

B.腹胀明显

C.新生儿腹泻

D.轻、中度腹泻

E.呕吐频繁

【答案】:D

【解析】:考察小儿腹泻的治疗原则。口服ORS液适用于轻、中度脱水而无严重呕吐者。一般每1~2分钟喂5ml(约1小勺),稍大的患儿可以用杯子少量多次饮用。若呕吐,可停10分钟再喂,每2~3分钟喂5ml。

12.6个月的婴幼儿,腹泻3天,每天8次,眼眶明显凹陷,尿量明显减少,其脱水程度为

A.极轻度脱水

B.轻度脱水

C.中度脱水

D.重度脱水

E.极重度脱水

【答案】:C

【解析】:考察不同程度脱水的临床表现。患儿眼眶明显凹陷,尿量明显减少符合中度脱水的表现。

13.小儿,9个月。因稀水样大便3天、发热2天就医。医生诊断为腹泻,重度脱水,收入院治疗。下列中符合重度脱水表现的一项是

A.皮肤弹性下降

B.眼窝凹陷极明显

C.烦躁或萎靡

D.尿量减少

E.精神无明显改变

【答案】:B

【解析】:考察不同程度脱水的临床表现。轻度、中度、重度、失水占体重百分比分别为3%~5%、5%~10%、>10%。

14.小儿,9个月。昨日一天腹泻10余次黄色稀水样便,且食欲差。家长带其就诊,向医生介绍小儿的生活环境以及为小儿准备奶、饭的操作步骤等,以了解导致该小儿腹泻的原因。医生指出,婴儿腹泻的病因中,错误的一项是

A.肠道内感染

B.喂养不当

C.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

D.血液中IgG偏低

E.肠道外感染

【答案】:D

【解析】:考察小儿腹泻的病因。肠道内感染,喂养不当,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肠道外感染等均可造成婴儿腹泻,与胃肠道抗感染有关的免疫球蛋白是SIgA,婴儿的SIgA均较低,而血液中IgG偏低可造成婴儿的抵抗力下降,并不是腹泻的病因。

15.患儿,女性,9个月,混合喂养,辅食添加过程中出现腹泻2d前来就诊。护理评估:神志清楚,精神好,口唇略干,皮肤弹性稍差,前囟轻度凹陷。下列对家长进行健康教育的措施不必要的是

A.教会口服补液盐的配制方法

B.讲解饮食调整的目的和方法

C.讲述脱水补液的方法

D.讲解保护臀部皮肤的方法

E.讲述预防腹泻的知识和辅食添加的方法

【答案】:C

【解析】:考察小儿腹泻的类型及其护理措施。目前患儿轻度脱水状态,没必要向患儿家长讲述脱水补液的方法。

16.患儿,7个月,以小儿腹泻,中度脱水收入院。经及时补液治疗后脱水得到纠正,2d后突然出现惊厥,首先应考虑的原因是

A.脑水肿

B.低血钾

C.低钠血症

D.低镁血症

E.低钙血症

【答案】:E

【解析】:考察低钙血症的原因和临床表现。腹泻患儿当脱水、酸中毒纠正后易出现低钙症状(手足搐搦和惊厥)。

17.患儿,1岁。呕吐、腹泻3日,经补液,脱水基本纠正,现查体发现心音低钝,腹胀,膝腱反射减弱。可能发生了

A.低钠血症

B.低镁血症

C.低钾血症

D.低钙血症

E.低血糖症

【答案】:C

【解析】:考察低钾血症的临床表现。低钾血症主要表现有神经、肌肉兴奋性降低,精神萎靡,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腹胀,肠鸣音减弱甚至肠麻痹,心音低钝,心律失常等。心电图示T波改变,ST段下降,T波低平,出现u波。

18.患儿,3岁,因腹泻1天入院。经6小时补液后出现明显眼睑浮肿,可能的原因是

A.酸中毒未纠正

B.碱中毒未纠正

C.补液量不足

D.输入葡萄糖溶液过多

E.输入电解质溶液过多

【答案】:E

【解析】:考察小儿腹泻的补液原则。若补液后患儿出现眼睑水肿,可能是电解质溶液比例过高,应及时通知医生调整补液。

19.患儿,10个月,呕吐,腹泻3天,口腔黏膜干燥,皮肤弹性差,尿量明显减少,血清钠140mmol/L,考虑为

A.轻度低渗性脱水

B.轻度等渗性脱水

C.中度低渗性脱水

D.中度等渗性脱水

E.重度等渗性脱水

【答案】:D

【解析】:考察不同程度和性质脱水的临床表现。血清钠为140mmol/L,在130~150mmol之间,应考虑为等渗性透水。患儿弹性差,口腔黏膜干燥,符合中度脱水的表现。因此,该患儿为中度等渗性脱水。

20.患儿男,1岁。腹泻、呕吐4~5天,12小时无尿。体检:神志模糊,面色苍白,口唇樱桃红,呼吸深快,前囟、眼窝深凹,无泪,皮肤弹性差,四肢冷,脉搏细弱。护士应协助医生给予的紧急治疗是

A.1∶1含钠液20ml/kg,静脉推注

B.3∶2∶1含钠液180ml/kg,静脉滴注

C.3∶1含钠液150ml/kg,静脉滴注

D.2∶1等张含钠液20ml/kg,静脉推注

E.4%NaHCO350ml/kg,静脉推注

【答案】:D

【解析】:考察小儿腹泻的治疗原则。患儿腹泻后出现前囟、眼窝深凹,无泪,皮肤弹性差,四肢冷,脉搏细弱,应考虑为重度脱水。对重度脱水或有周围循环衰竭者应首先静脉推注或快速滴入2∶1 等张含钠液20ml/kg,总量不超过

300ml,于30~60分钟内静脉输入。

44系统精讲-消化系统-第六节 小儿腹泻的护理

1.小儿腹泻的发病年龄多见于 A.7岁以上 B.6~7岁 C.3~5岁 D.2岁以下 E.6月以内 【答案】:D 【解析】:考察小儿腹泻的好发年龄。小儿腹泻或称腹泻病多发生在2岁以下小儿。 2.小儿,8个月。近3天来腹泻每天达10多次,为黄绿色稀水样大便,且伴呕吐就诊。医生诊断除腹泻外,尚有酸碱失衡,需住院治疗。婴儿腹泻时,常见的酸碱平衡失调是 A.代谢性碱中毒 B.代谢性酸中毒 C.呼吸性酸中毒 D.呼吸性碱中毒 E.混合性酸中毒 【答案】:B 【解析】:考察小儿腹泻的临床表现。其中代谢性酸中毒是较为常见。 3.小儿,8个月。近2天来腹泻每天7~8次黄色稀水样大便,家人带其就医,诊为轻型腹泻。对轻型婴儿腹泻患儿的首要护理 A.管理好粪便及呕吐物 B.加强口腔护理 C.详细记录出入量 D.加强臀部护理 E.调整与限制饮食 【答案】:E 【解析】:考察轻型腹泻的临床表现。根据其临床表现可推出护理措施。

4.1岁的小儿,因腹泻引起脱水需静脉补液,每250ml葡萄糖溶液中加10%氯化钾溶液最多不得超过的量是 A.6ml B.6.5ml C.7ml D.7.5ml E.8ml 【答案】:D 【解析】:考察补钾原则。氯化钾要稀释成0.15%~0.3%的浓度才能使用,最高浓度是0.3%。那么250ml中含氯化钾最多是0.75ml,10%氯化钾溶液7.5ml才能达到0.75ml。 5.9个月的小儿,腹泻2天,每天3~4次,大便呈黄绿色、稀糊状,内有奶瓣及泡沫,闻之有腐臭味。为防止患儿发生脱水应采取的方法是 A.少量多次喂温开水 B.少量多次喂米汤水 C.少量多次喂服ORS液 D.静脉补充5%葡萄糖溶液 E.静脉补充0.9%氯化钠溶液 【答案】:C 【解析】:考察小儿腹泻的治疗原则。口服ORS液适用于轻、中度脱水而无严重呕吐者。一般每1~2分钟喂5ml(约1小勺),稍大的患儿可以用杯子少量多次饮用。若呕吐,可停10分钟再喂,每2~3分钟喂5ml。 6.高渗性脱水的临床特点错误的是 A.烦躁,面色潮红 B.血清钠>150mmol/L C.惊厥 D.口渴极明显 E.血压明显下降 【答案】:E

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试题第三章第六节 小儿腹泻的护理

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试题第三章第六节小儿腹泻的护理 1.患儿,1岁,因腹泻脱水入院。经补液,脱水基本纠正,但患儿精神萎靡、四肢无力、心音低钝、腹胀、腱反射减弱。应考虑为 A.低血糖B.低钙血症 C.低镁血症D.低钾血症 E.酸中毒 2.患儿,8个月,呕吐,腹泻3天,大便15次 / 天。皮肤弹性极差,无尿,血清钠140mmoL / L,患儿脱水的程度是 A.轻度脱水B.中度脱水 C.低渗性脱水D.重度脱水 E.高渗性脱水 3.小儿秋季腹泻的常见病原体为 A.痢疾杆菌B.轮状病毒 C.大肠埃希菌D.埃可病毒 E.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4.关于腹泻患儿的饮食护理正确的是 A.禁食1天B.迅速静脉补充营养 C.继续添加辅食D.继续母乳喂养 E.呕吐明显者鼻饲喂养 5.小儿腹泻伴严重脱水的主要表现是 A.发热B.水样便 C.频繁呕吐D.大便次数明显增多

E.水、电解质紊乱 6.2 : 1等张含钠液是指 A.2份生理盐水,1份1.4%碳酸氢钠B.2份生理盐水,1份5%葡萄 糖 C.2份11.2%乳酸钠,1份生理盐水D.2份5%碳酸氢钠,1份10%葡萄糖 E.2份生理盐水,1份10%葡萄糖 7.等渗性脱水的患儿,应首先给下列哪种液体 A.2∶1等张含钠液B.1/ 2张含钠液 C.1/ 3张含钠液D.1/ 4张含钠液 E.1/ 5张含钠液 8.2份生理盐水、3份10%葡萄糖、1份1.4%碳酸氢钠所组成的溶液的张力是 A.1/ 4张B.1/ 3张 C.1/ 2张D.2/ 3张 E.等张 9.脱水输液,累积丢失量应于多少小时内补完 A.0.5~1小时B.4~6小时 C.6~8小时D.8~12小时 E.16~24小时 10.患儿,男,6个月,诊断为秋季腹泻,己排蛋花样便3天,每日6 ~ 7次,遵医嘱口服补液盐(ORS),ORS液传统配方的张力是 A. 1/ 2张B. 1/ 3张

小儿腹泻

小儿腹泻 一、概述 小儿腹泻,是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腹泻为主的一组疾病。主要特点为大便次数增多和性状改变,可伴有发热、呕吐、腹痛等症状及不同程度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病原可由病毒(主要为人类轮状病毒及其他肠道病毒)、细菌(致病性大肠杆菌、产毒性大肠杆菌、出血性大肠杆菌、侵袭性大肠杆菌以及鼠伤寒沙门氏菌、空肠弯曲菌、耶氏菌、金葡菌等)、寄生虫、真菌等引起。肠道外感染、滥用抗生素所致的肠道菌群紊乱、过敏、喂养不当及气候因素也可致病。是2岁以下婴幼儿的常见病。 二、病因 1、小儿腹泻易感因素: (1)婴幼儿消化系统发育尚未成熟,胃酸和消化酶分泌较少,对食物的耐受力差。 (2)生长发育快,所需营养物质相对较多,消化道负担较重,因此易于发生消化功能紊乱。 (3)机体防御功能较差:①胃内酸度低,而且婴儿胃排空较快,对进入胃内的细菌杀灭能力减弱;②血液中免疫球蛋白和胃肠道SIgA均较低。 (4)肠道菌群易失调:正常肠道菌群对入侵的致病微生物有拮抗作用,新生儿生后尚未建立正常肠道菌群时或由于使用抗生素等引起肠道菌群失调时,均易患肠道感染。 (5)人工喂养:母乳中含有大量体液因子(SIgA、乳铁蛋白等)、巨噬细胞和粒细胞等有很强的抗肠道感染作用。家畜乳中虽有上述某些成分,但在加热过程中被破坏,而且人工喂养的食物和食具极易污染,故人工喂养儿肠道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母乳喂养儿。 2.感染因素

(1)肠道内感染 可由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引起,以前两者多见,尤其是病毒。 1)病毒感染寒冷季节的小儿腹泻80%由病毒感染引起。病毒性肠炎主要病原为轮状病毒,其次有诺如病毒、星状病毒、科萨奇病毒、埃可病毒、冠状病毒等。 2)细菌感染①致腹泻大肠杆菌包括:致病性大肠杆菌,产毒性大肠杆菌,侵袭性大肠杆菌,出血性大肠杆菌及粘附-聚集性大肠杆菌。②弯曲菌与肠炎有关的弯曲菌属有空肠型、结肠型和胎儿型3种,95%~99%弯曲菌肠炎是由胎儿弯曲菌及空肠弯曲菌引起的。③其他包括耶尔森菌,沙门菌(主要为鼠伤寒和其他非伤寒、副伤寒沙门菌)、嗜水气单胞菌、难辨梭状芽胞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等。 3)真菌致腹泻的真菌有念珠菌、曲菌、毛霉菌等。婴儿以白色念珠菌多见。 4)寄生虫常见为蓝氏贾第鞭毛虫、阿米巴原虫和隐孢子虫等。 (2)肠道外感染 有时引起消化功能紊乱,亦可产生腹泻症状,即症状性腹泻。年龄越小越多见。腹泻不严重,大便性状改变轻微,为稀糊便,含少许黏液,无大量水分及脓血,大便次数略增多,常见于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肺炎、中耳炎等,随着原发病的好转腹泻症状渐消失。 使用抗生素引起的腹泻:常表现为慢性、迁延性腹泻。由于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一方面使肠道有害菌,耐药金葡菌、难辨梭状芽胞杆菌、绿脓杆菌等大量繁殖,另一方面使双歧杆菌等有益菌减少,微生态失衡而出现腹泻,大便的性状与细菌侵袭的部位有关,病情可轻可重。 3.非感染因素 (1)饮食护理不当多见于人工喂养儿。喂养不定时、不适当或以淀粉类食品为主食,或饮食中脂肪过多以及断奶后突然改变食物品种,均能引起轻~中度腹泻(消化不良)。气候突然变化,腹部受凉使肠蠕动增加;天气过热,消化液分泌减少;由于口渴,吸乳过多,增加消化道负担,均易诱发腹泻。大便为稀薄或蛋花汤样,无脓血和酸臭味,如不及时控制,易并发肠道感染。

小儿腹泻的治疗与护理

小儿腹泻 一、定义 腹泻病是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腹泻、呕吐为主要症状,并造成水和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的临床综合征。6个月~2岁婴幼儿的发病率较高,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及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腹泻病可分为感染性及非感染性两大类。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1.病因 (1)感染因素分肠道内和肠道外感染。 ①肠道内感染:常见的有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志贺菌、沙门菌等。细菌感染以大肠埃希菌为主,能引起腹泻的大肠埃希菌分为四型:致病性大肠埃希菌、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及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空肠弯曲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产气荚膜杆菌、耶尔森菌等均可引起感染性腹泻。病毒感染主要有轮状病毒,是婴幼儿秋季腹泻的主要病因;其次有肠道病毒,如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腺病毒、小圆形病毒中的诺瓦克病毒、冠状病毒、星状及杆状病毒等。 ②肠道外感染:婴幼儿在消化道外感染(如中耳炎、咽炎、肺炎)时也可并发腹泻。过去认为是肠外感染引起的腹泻,现在很多情况下发现肠道内也有该病原感染的存在。

(2)饮食因素如饮食过量、加辅食过快、突然改变食物的性质等。 (3)其他因素如牛奶过敏引起的过敏性腹泻、由于双糖酶缺乏引起的糖原性腹泻、药物过敏引起的腹泻及气候突变不适应所致的腹泻等。 2.发病机制 (1)细菌及病毒的致病作用 ①细菌黏附在肠黏膜上繁殖,如大肠埃希菌有含丝状膜蛋白的 纤毛,可附着在肠黏膜上,并可通过其运动穿透覆盖在肠黏膜上的黏液胶层,而损伤肠黏膜的微绒毛,影响其吸收功能。 ②某些细菌如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可产生耐热及不耐热的毒素,分别激活腺苷酸及鸟苷酸环化酶,通过一系列作用兴奋细胞膜上的蛋白激酶,而促进Cl-分泌,抑制Na+吸收。另一些细胞毒素则可直接 损伤肠黏膜细胞,影响其功能。 ③微生物的侵袭性:轮状病毒、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可侵袭肠 黏膜,引起其结构破坏、功能不全。 (2)婴幼儿胃肠道抵抗力差,代谢旺盛,消化系统负荷重,而 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消化酶活力差,神经体液调节功能较差。 三、临床表现 ①轻型腹泻:表现为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大便次数增多及

小儿腹泻及其护理

小儿腹泻及其护理 小儿腹泻(infantlediarrhea)或称腹泻病,是由多种病原5!起的以腹泻和电解质紊乱为主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发病年龄以2岁以下为主,其中1岁以下者约占50%。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夏秋季发病率最高。 一、病因: (一)易感因素 1.消化系统特点小儿消化系统发育不良,胃酸和消化酶分泌不足及对营养物质的需求相对较多,因此,在受到不良因素影响时,易引起消化道功能紊乱。 2.机体防御功能较差血液中免疫球蛋白、胃肠道5以人及胃内酸度均较低,对感染的防御能力差。 3.人工喂养者由于不能从母乳中得到SIgA等某些成分,加上食物、食具易被污染等因素,其发病率明显高于母乳喂养者。 (二)感染因素 1.肠道内感染可由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引起。尤其以病毒、细菌为多见。病毒感染以轮状病毒引起的秋冬季小儿腹泻最为常见,其次是埃可病毒和柯萨奇病毒等。细菌感染(不包括法定传染病)以致病性大肠埃希菌(致病性大肠杆菌)为主,其次是产毒性大肠埃希菌(产毒性大肠杆菌)和弯曲菌等。真菌和寄生虫也可引起急慢性肠炎。 2.肠道外感染由于发热及病原体毒素作用使消化功能紊乱,故当患中耳炎、肺炎、上呼吸道、泌尿道、皮肤感染或急性传染病等,可伴有腹泻。肠道外感染的病原体(主要是病毒)有时可同时感染肠道。

(三)非感染因素当喂养的时间、食物的性质、量及气候突然改变等因素均可引起腹泻。 二、发病机制: (一)感染性腹泻 大多数病原微生物通过食入污染的水、食物或通过污染的手传播而进入消化道。当机体的防御功能下降、大量的微生物侵袭并产生毒力时可引起腹泻。如轮状病毒侵入肠道后,使小肠绒毛细胞受损,小肠粘膜回收水、电解质能力下降引起腹泻;同时,继发的双糖酶分泌不足,使肠腔内的糖类消化不完全并被肠道内细菌分解,使肠液的渗透压增高,进一步造成水和电解质的丧失,加重腹泻。细菌感染所致腹泻包括肠毒性肠炎、侵袭性肠炎。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不产生肠毒素及侵袭力,发病机制尚不清楚。 (二)非感染性腹泻 主要是由饮食不当引起,以人工喂养的患儿为主。当摄入食物的量、质突然改变超过消化道的承受能力时,食物不能被充分消化吸收而堆积于小肠上部,使局部酸度减低,肠道下部细菌上移和繁殖,造成内源性感染和消化功能紊乱,肠蠕动增加,引起腹泻及水电解质紊乱。 三、临床表现: 不同病因引起的腹泻常具有相似的临床表现,但各有其特点。 (一)腹泻相似的临床表现 1.轻型腹泻多为饮食因素或肠道外感染引起。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腹泻,偶有恶心或呕吐。一般无全身症状。一天大便可达十次左右,每次大便量少、呈黄色或黄绿色,粪质不多,水分略多时大便呈“蛋花汤”样。大

小儿腹泻的护理

小儿腹泻的护理 小儿腹泻或称腹泻病,是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严重者可伴有脱水、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是婴幼儿时期的常见病,多发生在2岁以下小儿,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夏秋季发病率最高。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一)病因 1.感染性腹泻 病原体产生毒素,使小肠液分泌增加,超过结肠的吸收能力导致腹泻。 2.非感染性腹泻 主要由饮食不当引起。当摄入食物的量过多——消化不了——食物腐败发酵——腹泻 二、临床表现 根据病因:分为感染性腹泻和非感染性腹泻; 根据病程: 分为急性腹泻(病程<2周) 迁延性腹泻(病程在2周~2个月) 慢性腹泻(病程>2个月) 1.脱水 (1)由于吐、泻丢失体液和摄入量不足,使体液总量减少,导致不同程度的脱水

(2)由于水和电解质丢失的比例不同而导致不同性质的脱水,以等渗性、低渗性脱水多见 3.低钾血症: ①神经肌肉兴奋性降低:精神不振、无力、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腹胀、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②心脏损害:心音低钝,心律失常,心电图出现U波等。 4.低钙和低镁血症: 腹泻患儿进食少,吸收不良,从大便丢失钙、镁 出现低钙症状,表现为抽搐或惊厥。 (三)不同病因所致腹泻的临床特点 三、辅助检查 1.粪便检查 2.血液生化检查:

血钠测定:可提示脱水性质 血钾测定:可反映体内缺钾的程度 血气分析:可了解酸碱失衡性质和程度 四、治疗原则 (一)调整饮食:继续饮食,满足生理需要,补充消耗 (二)预防和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1.口服补液盐(ORS)溶液: 氯化钠2.6g,枸橼酸钠2.9g、氯化钾1.5g、葡萄糖13.5g加水到1000ml配成总渗透压245mOsm/L(如不计葡萄糖渗透压为1/2张)。 一般用于轻、中度脱水无明显呕吐者,新生儿和有明显呕吐、腹胀、心肾功能不全等患儿不宜采用。 2.静脉补液:适用中度以上脱水、呕吐或腹胀明显的患儿。 (1)常用液体种类、成分及配制 1)非电解质溶液:常用5%或10%葡萄糖溶液,主要供给水分和供应部分能量 2)电解质溶液:主要用于补充损失的体液、电解质和纠正酸碱失衡。含钾溶液不能静脉推注,注入速度过快可发生心肌抑制而死亡。 (2)补液原则:第一天的补液总量包括累计损失量、继续损失量和生理需要量三方面。 1)补充累计损失量: 确定补液种类:滴速——每小时8~10ml/kg 2)补充继续损失量:继续损失量是补液开始后继续丢失的液体量。补充继续损失量一般用1/2~1/3张含钠液。 3)供给生理需要量: 供给基础代谢需要的水60~80ml/kg,用1/5~1/4张含钠液补充。 继续损失量和生理需要量在后12~16小时内输入。滴速约为5ml/(kg·h)。 3.药物治疗 五、护理问题

2020护士资格考试练习及答案解析第六节 小儿腹泻的护理

2020第六节小儿腹泻的护理 一、A1 1、正常人每日无形失水量为 A、200ml B、400ml C、850ml D、1000ml E、1200ml 2、小儿喂养中,若供给糖的比例过少,机体会氧化脂肪产能。此时,机体最可能出现的病理生理改变是 A、脱水 B、水中毒 C、酸中毒 D、碱中毒 E、氨质血症 3、关于小儿腹泻的治疗措施,应除外 A、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B、严重脱水应及时补液 C、及时使用止泻药 D、给予助消化药 E、要注意补钾 4、脱水患儿经补液后血容量已恢复的主要临床表现是 A、皮肤弹性恢复 B、血压恢复正常 C、眼眶凹陷恢复 D、口舌湿润,无口渴 E、尿量增加 5、当补液纠正脱水和酸中毒时,患儿突然发生惊厥,可能是 A、低血钾 B、低血钠 C、低血钙 D、低血镁 E、低血糖 6、低渗性脱水患儿补液一般先选择 A、2/3张~等张含钠液 B、1/2~2/3张含钠液 C、1/3~1/4张含钠液 D、1/5张含钠液 E、5%葡萄糖 7、不属于轮状病毒肠炎特点的是 A、多见于6个月~2岁小儿

B、多见于秋季 C、常伴有上呼吸道感染 D、全身中毒症状不明显 E、大便有腥臭味 8、下列符合口服补液的适应证为 A、休克 B、轻度脱水,无呕吐者 C、肾功能不全 D、心功能不全 E、明显腹胀 9、静脉补钾的浓度一般不超过 A、0.3‰ B、0.3% C、3% D、2‰ E、2% 10、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性肠炎患儿的大便性状是 A、黏液便 B、果酱样便 C、脓血便 D、柏油便 E、蛋花汤样便 11、小儿腹泻导致中度脱水,第1天的补液总量为 A、60~90ml/kg B、90~120ml/kg C、120~150ml/kg D、150~180ml/kg E、180~210ml/kg 12、小儿迁延性腹泻的病程是 A、1~4周 B、2~4周 C、1~8周 D、2~8周 E、3~12周 13、属于等张液体的是 A、5%碳酸氢钠溶液 B、0.9%氯化钠溶液 C、1:1液 D、10%葡萄糖溶液 E、口服补液盐(ORS)溶液

小儿消化系统护理

小儿消化系统护理 小儿消化系统是儿童生长发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常生活中需要进行相应的 护理,以保证儿童的正常健康发展。本文将分别对小儿消化系统的护理进行介绍。 小儿腹泻护理 小儿腹泻是由于食物或水引起的消化系统疾病。腹泻症状表现为排便次数增多 或稀便。因为小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肠胃功能尚未完善,所以一旦患上腹泻,需要密切关注,进行相应的护理。 消化道清洁 小儿腹泻后,应当及时清洁消化道。将小儿放置在干净柔软的垫子上,用温水 清洁股沟和臀部区域。同时,还可以使用小儿专用的湿巾,进行更彻底的清洁。 补充水分和营养 小儿腹泻后,需要及时补充水分和营养,以避免引起脱水等问题。普通水、葡 萄糖盐水、牛奶等都是不错的选择。同时,还可以多吃清淡饮食,避免过度进食,以免加重腹泻症状。 建立规律的饮食习惯 小儿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有规律的饮食习惯。应该合理安排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养成良好的进食习惯,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则,同时注意进行日常消化系统的护理。 小儿便秘护理 小儿便秘是指排便困难或排便减少频率。小儿便秘常常是由于饮食不良、水分 摄入不足、缺乏运动等生活习惯不良引起的。因此,适当进行一些护理可以有效改善小儿便秘症状。 适度锻炼身体 适度锻炼身体是小儿便秘护理的重要方法之一。可以进行些简单的体育运动, 如慢跑、游泳、踢足球等。这些运动可以促进肠胃蠕动,缓解便秘,同时也能增强孩子的身体素质。 保证充足水分 充足的水分摄入可以有效预防小儿便秘,因为水分可以增加粪便质量,缓解便 秘症状。建议每日喝足够量的清水,有条件的话还可以饮用一些蔬菜汁、果汁等。

合理饮食 小儿饮食宜清淡,避免摄入过多油腻、高热量食品。多摄入一些纤维素食物,如蔬菜、水果、谷物等,可以增加粪便量,缓解便秘。 小儿消化系统的护理十分重要,而腹泻和便秘又是常见消化系统问题。如果孩子出现了这些问题,家长应当及时对症处理,进行相应的护理。,构建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足够的水分和合理饮食,是小儿消化系统护理的关键。

小儿腹泻的健康教育

小儿腹泻的健康教育 腹泻是指儿童排便次数增多,大便稀薄、水样或呈现黄色、绿色等异常情况。 腹泻是儿童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对儿童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有一定的影响。为了帮助家长正确了解和处理小儿腹泻,以下是关于小儿腹泻的健康教育内容。 1. 小儿腹泻的病因和分类 小儿腹泻的病因多样,常见的包括病毒感染、细菌感染、寄生虫感染、食物过敏、肠道功能紊乱等。根据腹泻的持续时间,可将其分为急性腹泻和慢性腹泻两种类型。急性腹泻通常持续不超过两周,而慢性腹泻则持续超过四周。 2. 小儿腹泻的症状和体征 小儿腹泻的典型症状包括大便次数增多、大便稀薄、呈水样或黄绿色,有时伴 有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此外,儿童可能出现发热、食欲不振、体重下降等症状。 3. 小儿腹泻的预防措施 预防小儿腹泻的关键在于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家长应教育孩子勤洗手,特别 是在进食前、上厕所后。食物安全也至关重要,避免给孩子食用未煮熟的食物或生冷食物。此外,家长还应确保孩子接种必要的疫苗,如轮状病毒疫苗等。 4. 小儿腹泻的饮食调理 在小儿腹泻期间,饮食调理是非常重要的。家长应给孩子提供易消化、低脂、 低纤维的食物,如米粥、面条、煮熟的蔬菜等。同时,要确保孩子充足的水分摄入,以防脱水。避免给孩子食用刺激性食物和含有咖啡因的饮料。 5. 小儿腹泻的治疗方法

对于急性腹泻,家长应及时就医,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治疗方法包括补充水分和电解质、控制病因感染、使用抗生素等。对于慢性腹泻,需要找出潜在的原因进行治疗,如食物过敏、肠道功能紊乱等。 6. 小儿腹泻的并发症和预后 腹泻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能会引起一些并发症,如脱水、电解质紊乱、营养不良等。因此,家长应密切关注孩子的病情变化,如出现严重的腹痛、高热、持续呕吐等情况,应及时就医。大多数情况下,小儿腹泻会在数天到两周内自行缓解,但对于慢性腹泻,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治疗和管理。 7. 小儿腹泻的家庭护理 家庭护理对于小儿腹泻的康复至关重要。家长应注意孩子的饮食和生活习惯,避免给孩子食用油炸、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避免交叉感染等。此外,家长还应定期带孩子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和处理相关问题。 总之,小儿腹泻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疾病,家长应了解腹泻的病因、分类、症状和体征,掌握预防措施、饮食调理、治疗方法以及家庭护理等知识。在孩子出现腹泻症状时,家长应及时就医,并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通过正确的健康教育和有效的管理,可以帮助孩子尽快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小儿腹泻护理措施

小儿腹泻 小儿腹泻是指一组由多病因、多因素引起的以排便次数增多(与平时排便次数相比)和/或粪便的性状改变(不消化稀便、水样便、黏液便或脓血便等)为特点的临床综合征。以6个月到2岁发病率高. 病因:自身因素:1、婴幼儿消化系统发育尚未成熟,胃酸和消化酶分泌少,酶活力偏低,不能适应食物质和量的较大变化,易发生消化道功能紊乱。 2、婴幼儿水代谢旺盛,对水的耐受力差,易发生体液紊乱. 3、婴儿时期神经、内分泌、循环系统、肝、肾功能发育不成熟,易发生消化道功能紊乱。 感染因素:1.肠道内感染,可有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引起,以前二者多见,尤其是病毒,最主要病原为轮状病毒。 2.肠道外感染. 3.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非感染因素:1. 饮食因素:人工喂养,喂养不当,过敏性腹泻,原发性或继发性双糖酶缺乏或活性丧失. 2.气候因素 临床表现(1)胃肠道症状:轻型腹泻患儿有食欲不振,偶有呕吐,大便每日达数次或10余次,呈黄色或黄绿色,稀薄或带水,有酸臭味,可有奶瓣或混有少量黏液;中、重型腹泻患儿常有呕吐,严重者可吐出咖啡渣样液体,每天大便可达10余次以上,每次量多,呈蛋花汤或水样,可有少量黏液。 ﹙2﹚全身中毒症状:轻型腹泻患儿偶有低热,中、重型腹泻患儿有发热,精神萎靡或烦燥不安、意识朦胧甚至昏迷等。 2.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表现 (1)脱水:主要为口渴、眼窝及前囟凹陷、 眼泪及尿量减少、黏膜及皮肤干燥、皮 肤弹性减弱、烦躁、嗜睡甚至昏迷休克 等。 主要护理诊断1.腹泻与喂养不当,感染导致肠道功能紊乱有关 • 2.体液不足与腹泻,呕吐丢失过多和摄入量不足有关 • 3.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腹泻,呕吐丢失过多有关。 • 4 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大便次数增多刺激臀部皮肤有关。 6焦虑与陌生环境及家长担心患儿病情有关 7知识缺乏家长缺乏喂养,饮食卫生及腹泻患儿相关护理知识 护理-措施一、腹泻:与喂养不当、感染致胃肠紊乱有关 1评估可能引起腹泻的因素。 2观察记录大便次数,性状及量,并收集送检 3做好消毒隔离,防止交叉感染。 4加强臀部护理,预防臀红。 二、体液不足:与丢失过多和摄入量不足有关

小儿腹泻的治疗与护理方法

小儿腹泻的治疗与护理方法 小儿腹泻经常让家长误认为是肠炎。其实这个是不一样的。那么小儿腹泻怎么治疗?小儿腹泻要如何护理呢?下面就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小儿腹泻的治疗与护理方法,希望对你有用! 治疗小儿腹泻的十个妙招 1、卫生清洁,家庭隔离至关重要 崔主任说,轮状病毒具有高度传染性,一年四季都会发生,秋冬季是感染高峰期,所以叫“秋季腹泻”简称“秋泻”。这种疾病在我国各地均有流行。孩子得了秋季腹泻,一定要注意卫生。父母喂孩子前认真洗手;孩子的用具、玩具、餐具经常清洗消毒,奶瓶每次使用清洗后,最好高温烧煮消毒20分钟;病孩应家庭隔离,粪便妥善处理,便器、尿布彻底消毒;孩子的用具与大人分开,患病孩子应有专用消毒盛器和消毒锅。 2、认清秋季腹泻的肇事者 本病的病原体主要是轮状病毒。轮状病毒跟其它病毒一样,是不怕抗生素的。抗生素消灭了肠道正常细菌,容易继发菌群失调症、二重感染、刺激细菌释放毒素、影响肠道的吸收功能等。另外,应用抗生素对于饮食不当、气候突变等原因引起的非感染性小儿腹泻也是没有任何效果的。国内调查结果显示,秋季腹泻病治疗中抗菌药物使用率高达50-80%,可见滥用抗菌药物现象较为普遍。事实上,中国腹泻病治疗方案中指出,70%的急性水样便腹泻多为轮状病毒或产毒素细菌引起,可以不用抗菌药物,只要做好液体疗法,选用微生态调节剂和粘膜保护剂,大多数患儿可以治愈;大约30%拉脓血便患儿多为侵袭细菌如痢疾杆菌、侵袭性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引起,仍主张使用敏感抗菌药物。通常使用一种当地有效的抗菌药物。如用药48小时,病情未见好转,再考虑更换一种抗菌药物。滥用抗菌药物会造成细菌耐药菌株不断增多,同时还可继发肠道菌群失调、霉菌性肠炎等,使腹泻病迁延或加重。 3、补充水分、预防脱水

小儿腹泻护理的临床新进展

小儿腹泻护理的临床新进展 摘要:小儿腹泻在临床上十分常见,为发病率较高的消化系统疾病,也是导致儿童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该病病发后的主要临床特点为大便次数增多、大便性状改变。病发后积极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大都预后良好,为保证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更显,治疗期间的护理干预也十分重要,若护理不当可导致脱水、电解质失衡等严重后果。本文就小儿腹泻护理的临床进展进行如下阐述。 关键词:小儿腹泻;护理;临床进展 1. 小儿腹泻的病因 小儿腹泻病因复杂,可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原因两种,其中感染性因素主要有细菌、病毒、真菌等病菌感染,非感染性因素主要要腹部受凉、气候变化、饮食不当等。除此之外,消化道功能紊乱、胃肠道负担过重、肠道菌群失调等都可能诱发小儿腹泻的发生[1]。 1. 护理干预措施 2.1加强环境护理 做好清洁消毒工作,定期开窗通风,确保室内空气流通,调整好室内的温湿度,确保温度维持在18~25℃,湿度维持在60%~70%,注意室内卫生,注意保持病房的整洁,增加室内绿植,为患儿营造一个舒适洁净的住院环境。患儿接触的衣服和物品都要进行分类消毒处理,被污染的物品需要及时进行清洁消毒。叮嘱家属注意患儿卫生,饭前便后都要洗手,以防病从口入[2]。 2.2做好隔离消毒,避免出现交叉感染

做好新入院患儿的肠道隔离保护工作,在两次大便培养均显示为阴性后,才 可解除患儿的消化道隔离。医护人员在接触患儿后需严格手卫生,开展护理工作 时需穿一次性隔离衣触,以防交叉感染[3]。对于患儿的衣物和用具需要采取煮沸、暴晒等方式进行消毒,尽量避免感染或者交叉感染等不良情况的出现[4]。 2.3 加强病情观察 密切监测患儿的体温、呼吸、脉搏等体征变化,并做好记录,包括患儿每天 排便的次数和性质,若粪便性状出现了变化,如有腥臭味、脓血、粘液等,应立 即告知医生,并取样进行规培检测[5]。若患儿体温过高,需要给予物理降温处理,如减少衣物、使用降温贴等。注意观察患者的其他体征,若出现了腹痛、呕吐、 脱水等情况,都需要及时告知医生[6-7]。 2.4 加强饮食指导 评估入院患儿的健康状况,结合患儿的体重和病情,指导家属合理安排患儿 的饮食。对于母乳喂养的患儿,鼓励母亲继续采用母乳喂养,鼓励患儿多进食, 母乳中含有多种消化酶和抗体,有助于患儿腹泻的好转;对于人工喂养的患儿, 年龄低于6个月,需要注意不要添加新食物,尽量给孩子平常习惯的饮食,比如 面条、米糊等,尽量避免不易消化的食物;若患儿腹泻严重,需要适当禁食,但 是要及时补充身体水分,除此之外,还应该注意饮食卫生,少量多餐,以免增加 肠胃负担[8-9]。 2.5 加强静脉治疗的护理和用药指导 护理人员需要严格遵照医嘱配伍药液,输液时需要遵循浓到淡、盐到糖以及 快到慢的原则,输液过程中调控好输注速度,加强巡视,查看患儿穿刺部位是否 有渗液和肿胀情况出现,同时注意患儿输液过程中有无不良反应出现,如皮疹、 潮红等,一旦出现及时通知医生处理[10]。 详细向患儿家属介绍每种药物的具体作用,以及使用方法和剂量,强调遵医 用药的重要性,叮嘱患儿家属做好监督和引导,确保患儿按时按量服用药物[11-12]。 2.6 加强臀部护理

小儿腹泻的治疗与护理体会

小儿腹泻的治疗与护理体会 腹泻病是一组由多种原因,多种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综合征,是我国婴幼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6个月至2岁婴幼儿发病率高,1岁以内约占半数,是造成儿童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甚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小孩腹泻的原因 婴幼儿容易患腹泻,主要与下列易感因素有关 (1)消化系统发育未成熟,胃酸和消化酶分泌少,不能适应食物质和量的变化。自己调节的能力还是比较差的,孩子的免疫能力也不是很成熟,所以就很容易会有腹泻的现象。两岁以下的孩子一般都是病毒性的腹泻,而两岁以上的孩子是细菌感染形成的腹泻;生长发育快,所需营养物质相对较多,胃肠道负担重;机体防御功能差;肠道菌群失调;人工喂养等。 (2)小孩子的腹泻一般是可以分成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种。感染性的因素一般是因为细菌的感染然后形成的腹泻,比如说大肠埃希菌.沙门菌、空肠弯曲菌等等。病毒也是可以引起了腹泻的,比如说轮状病毒.甲肝病毒、诺如病毒等等的病毒。还有寄生虫或者是真菌也会让孩子出现腹泻的现象。 非感染性腹泻,大部分都是因为喂养不当,多为人工喂养儿,喂养不定时,量不当,突然改变食物品种,过早给大量淀粉或脂肪类食品,过早添加辅食等。也有对牛奶蛋白,大豆蛋白等过敏而引起。 (3)气温、季节的突然变化,孩子感冒或者是肚子受凉也是很容易有腹泻的现象出现,人们经常说的秋天腹泻就是和季节有很大的关系[1]。 二、腹泻的危害 (1)会有肠套叠出现 肠套叠是小孩子非常常见的一种急性消化道疾病,一般急性的肠套叠是在四到十个月的婴儿身上最常见。随着孩子的慢慢长大,发病的概率也在慢慢的减少。一般情况下,婴儿身上的肠套叠都是原发性的,根据调查显示,只有百分之二到百分之八的可能是继发性。腹泻和引起腹泻的病毒都是让肠套叠发生的原因,所以应该特别的重视。 (2)造成脱水和电解质的紊乱 孩子在腹泻的时候,身体不能够很好的吸收食物中的水分和电解质,还会使水分和电解质更快的流失。所以在腹泻的时候,要让孩子及时的补充水分和电解

小儿腹泻的护理

小儿腹泻的护理 小儿腹泻,或称腹泻病,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消化道疾病,临床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本病一年内均可发生,夏秋季节尤其易于发病, 不同季节发生的腹泻,临床特点有所不同.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因 1.易感因素:婴幼儿易患腹泻与以下因素有关. (1)消化系统发育不良:消化酶和胃酸分泌少,消化酶活性低,对食物的耐受力差. (2)生长发育快:对营养物质的需求量相对较多,消化道负担重. (3)机体防御功能差:胃酸酸度低,杀菌力弱,同时血中免疫球蛋白和胃肠道分泌型免疫球蛋白缺乏,易患肠道感染. 2.感染因素:可由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引起. (1)病毒感染:人类轮状病毒是引起秋冬小儿腹泻最为常见的病原.其他有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腺病毒、冠状病毒、诺沃克病毒等. (2)细菌感染:大肠埃希菌是细菌感染中的主要病原,包括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肠致病性埃希菌、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其他有空肠弯曲菌、耶尔森菌、鼠伤寒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3)真菌和寄生虫:小儿以白色念珠菌多见,梨形鞭毛虫、结肠 小袋虫及蠕虫感染也可引起肠炎. 3.非感染因素

(1)饮食不当:当喂养不定时、不定量或不适宜,以及忽然改变辅食种类等,同时由于食物或食具被污染亦可引起肠炎.(2)疾病引起:患肺炎、上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或急性传染病可伴有腹泻. (3)其他:个别婴儿对牛奶或某些食物成分过敏,以及气候忽然改变等因素均可引起腹泻. (二)发病机制 1.感染性腹泻:大多数病原微生物随污染的水或饮食进入消化道,亦可通过污染的日用品、手、玩具或带菌者传播.病原微生物能否引起肠道感染,决定于宿主防御功能的强弱,感染剂量的大小和微生物的毒力(黏附力、产毒力、侵袭力、细菌毒性等).其中以黏附力最为重要. (1)病毒性肠炎:病毒侵入肠道后,侵袭小肠绒毛上成熟的上皮细胞,小肠黏膜回收水、电解质水平下降,肠液在肠腔内大量积累而引起腹泻.同时继发的双糖酶分泌缺乏,使食物中的糖类消化不完全而积滞在肠腔内,并破坏肠道内细菌分解,使肠液的渗透压增高,进一步造成水和电解质的丧失,加重腹泻. (2)细菌性肠炎:肠毒素性肠炎,主要是产生肠毒素的细菌侵入肠道后黏附于小肠黏膜上皮细胞上,进行繁殖和产生肠毒素,使小肠液总量增多,超过结肠吸收的限度而产生腹泻,排出大量无 脓血的水样便;侵袭性肠炎,主要是侵袭性细菌侵入肠黏膜组织,引起充血、水肿、炎细胞浸润、溃疡和渗出等病变,排出含有大量白细胞和红细胞的菌痢样粪便.

小儿腹泻的护理要点

小儿腹泻的护理要点 小儿腹泻的常见病因是人类轮状病毒。由于婴幼儿胃肠功能及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健全,胃液及消化液分泌相对不足,胃肠道抵抗力较差,故婴幼儿极易发生腹泻。小儿腹泻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若治疗不及时,极易发生脱水、肺炎和中毒性心肌炎等严重并发症而危及患儿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因此,小儿秋季腹泻的护理工作非常重要。 Abstract:A common cause of diarrhea in children is the human rotavirus. Because the infant gastrointestinal func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mmune system is not yet perfect, and the relative lack of gastric juice secretion of digestive juice, gastrointestinal poor resistance, so very easy to diarrhea in infants and young children. Infantile diarrhea can cause malnutrition in children, growth and developmental disorders, if not promptly treated, extremely serious complications of dehydration, pneumonia and toxic myocarditis and endanger the children’s safety and health, therefore, nursing of infantile autumn diarrhea is very important. Key words:Infantile diarrhea;Nursing小儿腹泻是由多种病因及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性状改变为特征的一组消化道综合征,是儿科临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发病年龄以0.5~2岁的婴幼儿居多,<1岁的患儿约占50%[1,2]。笔者在儿科工作13年中,严密观察腹泻患儿病情变化,给予常规护理与护理干预相结合的综合性护理措施,有效缩短了患儿退热、止泻及住院的时间,使患儿痊愈出院,同时提高了儿科护理质量及其患儿家长对儿科护理工作的满意度[3]。 1小儿腹泻的诊断及主要临床表现 我院儿科收治腹泻的患儿,均符合小儿腹泻的诊断标准,治疗前均经详细的病史调查、常规体检及实验室相关项目的检查后确诊,排除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及其他全身系统疾病的患儿。小儿腹泻的临床表现为起病急,初期常伴有发热和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无明显感染中毒症状,病初1~2d常发生呕吐,随后出现腹泻,大便次数多,10次/d左右,量多,呈黄色水样或蛋花汤样便并带少量黏液,无腥臭味,几乎所有的患儿表现不同程度的食欲不振、呕吐、腹泻和精神萎靡等症状,病情严重时,可发生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等临床表现,可见精神萎靡、嗜睡、高热、烦躁不安等症状。 2 护理要点 2.1 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对年龄较小的腹泻患儿,指导患儿家属积极配合相关检查及治疗措施,达到较满意的治疗效果;若患儿年龄较大,在对患儿家属进行上述护理措施外,可对患儿自身进行心理疏导,如使用鼓励性语言及肢体语言等,以增强患儿自信心,使其主动配合治疗,达到更为有效的治疗目的。向患儿及家属宣传正确的生活惯,合理的膳食,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4]。

腹泻病患儿的护理-范本模板

腹泻病患儿的护理 一、概述 小儿腹泻又称腹泄病,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呕吐、腹泻为主要症状的消化道综合征,严重者伴有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发病年龄:6个月—2岁婴幼儿发病率高. 发病时间:夏秋季发病率最高。 1、易感因素 (1)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 胃酸和消化酶分泌不足,消化酶活性低,对食物的耐受力差;婴幼儿生长发育速度快,所需营养物质相对较多,消化道负担重,易发生消化功能紊乱。 (2)机体防御功能差 婴儿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胃肠道SIgA及胃内酸度均较低,新生儿生后正常肠道菌群尚未建立或因使用广谱抗生素等引起肠道菌群失调,均易患肠道感染。 (3)人工喂养因素 人工喂养儿没有母乳中的SIgA、乳铁蛋白、巨噬细胞等,加上食物、食具易被污染,肠道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母乳喂养儿。 2、感染因素 (1)肠内感染 可由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引起.婴幼儿腹泻80%由病毒感染引

起,其中以轮状病毒引起的冬季腹泻最常见;细菌感染以致腹泻大肠埃希菌最常见;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或糖皮质激素可诱发白色念珠菌性腹泻。 (2)肠外感染 小儿患中耳炎、上呼吸道感染、肺炎、败血症等感染性疾病时,由于发热及病原体毒素作用使消化功能紊乱,出现腹泻。 3、非感染因素 (1)饮食因素 喂养不当可引起腹泻,多见于人工喂养儿。 (2)过敏因素 对牛乳、豆浆或某些食物成分过敏或不耐受可引起腹泻。 (3)气候因素 天气突然变冷,腹部受凉使肠蠕动增加;天气过热消化液分泌减少,口渴饮乳过多等可能诱发消化功能紊乱而引起腹泻. 二、临床表现 1、轻型腹泻:多由饮食因素或肠道外感染引起,以胃肠道症状为主,常无脱水及全身中毒症状。主要表现为食欲减退,偶有恶心、呕吐或溢乳,大便每日多在10次以下,呈黄绿色,稀糊状或蛋花样,可见白色或黄色奶瓣和泡沫,混有少量黏液.排便前常因腹痛而哭闹不安,便后恢复安静. 2、重型腹泻:多由肠道内感染所致或由轻型腹泻发展而来。 (1)严重胃肠道症状:腹泻频繁,大便每日在10次以上,多者可达

小儿腹泻的治疗与护理

小儿腹泻的治疗与护理 夏季天气炎热,细菌病毒活跃,也是小儿腹泻高发的时节。在小孩发生腹泻的时候,该怎么样处理。预防小孩腹泻最主要的方法还是什么。以下是店铺分享给大家的关于小儿腹泻护理措施,一起来看看吧! 小儿腹泻护理措施 1.腹泻的护理 (1)评估相关因素,去除病因。腹泻常见原因是饮食不当及肠内感染,应停止食用可能被污染的食物以及可能引起消化不良及过敏的食物。感染引起的腹泻可按医嘱用抗感染的药物。 (2)观察并记录排便次数、性状及腹泻量,收集粪便送检。 (3)做好消毒隔离,与其他患儿分室居住。食具、衣物、尿布应专用,护理患儿前后要洗手,对腹泻患儿的粪便,被污染的衣、被进行消毒处理,防止交叉感染。 2.体液不足的护理 (1)防止体液继续丢失通过调整饮食和按医嘱用药控制感染;呕吐重者可按医嘱应用止吐药。 (2)按医嘱补充液体纠正脱水 1)口服0RS液:适用于轻、中度脱水而无严重呕吐者。累积损失量按轻度脱水50m1/kg、中度脱水80~100m1/kg喂服,于4~6h 喂完;继续损失量根据排便次数和量而定。一般每1~2min喂5ml(约l 小勺),稍大的患儿可以用杯子少量多次饮用。若呕吐,可停10min再喂,每2~3min喂5ml.注意事项:①服用0RS液期间应让患儿照常饮水,防止高钠血症的发生;②如患儿眼睑出现水肿,应停止服用ORS 液,改用白开水;③新生儿或心、肾功能不全,休克及明显腹胀者不宜应用0RS液。 2)静脉补液:适用于中度以上脱水的患儿。 ①定量:补液总量包括三部分,即累积损失量、继续损失量及每日生理需要量。以上三部分合计液量,在禁食情况下,入院第一天应

供给液体总量为:中度脱水120~150m1/kg;重度脱水150~180m1/kg.上述补液量适用于婴幼儿。 ②定性(输液种类):根据脱水性质而定。低渗性脱水用2/3张溶液;等渗性脱水用1/2张溶液;高渗性脱水用1/3或1/5张溶液。上述混合液的配制方法参见第五节小儿液体疗法的护理。 ③定速(输液速度):要根据脱水的程度和性质确定。重度脱水伴有周围循环衰竭时,应首先迅速滴入或直接静脉推注等张含钠液,以迅速扩充血容量,纠正休克,然后再继续输入液体。低渗性脱水时输液速度应稍快,高渗性脱水时速度宜稍慢。一般累积损失量(约为补液总量的1/2)应于8~12h补足,滴速约为每小时8~10m1/kg.继续损失量、生理需要量则在补充累积损失量以后的12~16h内均匀滴入,滴速为每小时5m1/kg.在补液过程中还要随时根据患儿病情的变化调节输液速度。 ④注意事项: a.输液速度过快易发生心力衰竭及肺水肿,速度过慢脱水不能及时纠正。 b.补液中应密切观察患儿前囟、皮肤弹性、眼窝凹陷情况及尿量,若补液合理,3~4h应排尿,表明血容量恢复。若24h患儿皮肤弹性及眼窝凹陷恢复,说明脱水已纠正。若尿量多而脱水未纠正,表明输入的液体中葡萄糖液比例过高;若输液后出现眼睑水肿,说明电解质溶液比例过高。 c.及时观察静脉输液是否通畅,局部有无渗液、红肿。 d.准确记录第一次排尿时间、24h出入量,根据患儿基本情况,调整液体入量及速度。 3.营养不足的护理对轻型腹泻患儿可继续进食日常饮食,暂停添加辅食;重型腹泻按医嘱暂时禁食,待症状减轻尽早恢复喂养。母乳喂养者继续哺喂母乳,暂停辅食;人工喂养者可停喂牛奶和辅食,4~6h 后逐渐恢复进食,但要注意由少量逐渐增多、少量多餐,可等量米汤、水稀释牛奶、米粥或面条。病毒性肠炎患儿有双糖酶缺乏,改为豆制代乳品或发酵乳。腹泻停止后继续给予营养丰富的饮食,每天加餐一

腹泻患儿的护理(精)

模块三消化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任务6 小儿腹泻病人的护理 【复习提问】 1.鹅口疮的致病病原菌是什么? 白色念珠菌 2.鹅口疮患儿清洗口腔用什么溶液? 2%碳酸氢钠溶液 【案例】 小儿,男6个月。11月中旬发病。一天前突然发热、咳嗽,随后呕吐3次,大便稀,每天10余次,呈黄色水样,粘液少,无腥臭味。体检:体温39℃,精神萎靡,皮肤弹性差,前囟及眼窝凹陷明显,哭泪少,咽稍充血,心肺检查无异常。大便有少量脂肪球。 临床诊断为:轮状病毒性肠炎 思考: 1.请估计患儿脱水程度。 2. 若患儿体重为7.5kg,则其入院第一天补液总量应是多少? 【职业综合能力培养目标】 1.专业职业能力:具备为腹泻患儿补液的能力;具备为臀红患儿进行皮肤护理的能力;具备正确处理低钾血症等并发症的能力。 2.专业理论知识:掌握腹泻的主要病因及临床表现并掌握治疗原则、静脉补液原则、方法以及常见护理诊断和主要护理措施。 3.职业核心能力:具备对腹泻患儿病情评估的能力;具备综合分析、判断能力及临床护理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表达的能力及合作竞争意识;具备为患儿制定健康指导方案的能力。 【新课讲解】 一、定义 小儿腹泻或称腹泻病,是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征的儿科常见病。有生理性腹泻、胃肠道功能紊乱导致的腹泻、感染性腹泻等。腹泻病多见于婴幼儿,2岁以下小儿约占75%。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在夏季(6、7、8月)及秋季(10、11、12月)有2个发病高峰。 分类(小先生) 根据病程小儿腹泻可分为急性腹泻(病程在2周以内)、迁延性腹泻(病程在2周~2个月)和慢性腹泻(病程在2个月以上)。根据病情可分为轻型(无脱水及中毒症状)、中型(轻、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