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示意图

冠状动脉示意图

第1章冠状动脉解剖概要

冠状动脉示意图冠状动脉图冠状动脉解剖图

心肌由冠状动脉供血,然后由冠状静脉回流至右心房。本章主要叙述冠状动脉的解剖概要。

冠状动脉起自升主动脉,位于主动脉瓣环上约7mm,相当于主动脉瓣游离缘水平发出。冠状动脉开口可呈圆形、卵圆形或狭小裂缝。左冠状动脉开口直接约5~7mm,右冠状动脉开口约1.5~3mm。有时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和回旋支可分别开口于主动脉,右冠状动脉开口可能阙如,或开口于左冠窦内。

1.一、左冠状动脉

起自主动脉的左冠状动脉窦,主干甚短,长约5~20mm,表面有少量脂肪组织覆盖,

走行于主肺动脉后方和左心耳之间, 不易显露。主干到达主肺动脉左侧时分成两个主支:沿室间沟向下者称前降支;沿左房室沟到达左室后壁者称回旋支。

1.(一)前降支

前降支为左冠状动脉的直接延续,沿前室间沟下行至心尖部,多数经心尖切迹绕至膈面,达后室间沟下1/3。沿途发出多条主要分支。

1.对角支:可为1支或数支。在前降支和回旋支的分叉部(或主干远端)常发出1个较大的分支,称第1对角支,占42.3%,可认为是左冠状动脉的主要分支之一。

2.右室前支:分布到右心室前壁。

3.左室前支:分布到左心室前壁。

4.前室间隔支:前室间隔支血液供应室间隔前部,包括右束支和一部分左束支。

前降支供血范围包括室间沟两旁的右心室前壁、左心室前壁、心尖部、膈面下1/3,以及室间隔的前2/3区、右心室的前乳头肌和希氏束。前降支有些段落可埋藏入心迹内。

(二)回旋支

回旋支起自左主干,开始沿左心耳内侧,然后沿左房室沟向左,绕至心脏后面的左室隔面。约10%的成人回旋支到达后室间沟形成后降支,称为“左优势型”冠状动脉分布。回旋支被心大静脉所覆盖,在施行主动脉-回旋支旁路手术时不易游离回旋支,有时甚至需结扎心大静脉以显露动脉。同时,二尖瓣手术时要特别注意避免损伤回旋支,缝针不宜过深,否则会造成左心严重供血不足。回旋支的主要分支有:

1.窦房结支:约45%的回旋支发出窦房结支,走行于左心房顶,绕至上腔静脉的右侧供应窦房结。

2.左心房支:供应左心房。

3.左心室前支:分布于左心室前壁的心底部分。

4.钝缘支:可有数支,分布于左心室侧缘。

5.左心室后支:分布于左心室后壁近侧缘。

1.二、右冠状动脉

起自主动脉右冠状动脉窦,起始段常被右心耳遮盖,走行于右房室沟内,其前半段位

于右心室前方,手术便于显露,其后端绕至心脏右后方达后室间沟,在心脏十字交叉处成90°转向下,形

成后降支并发出室间隔后动脉,供应室间隔后部血运。在右冠状动脉走行过程中还发出窦房结支,右心室圆锥支、右房支、右心室支,边缘支,房室结支等。

1.1

结支:供应窦房结。

2.2.右圆锥支:分布于右室漏斗部,并常与来自前降支的分支互相吻合成

环,称为 Vieussen环。

1.3.右心房支:分布到右心房。

2.4.左心房支:分布到左心房后部。

3.5.右心室前支:分布到右心室前部。

4.6.锐缘支:分布于右心室侧缘。

5.7.右心室后支:分布于右心室后部。

6.8.左心室后支:分布于左心室后部。

7.9.后室间隔支:分布于室间隔后部。

8.10.房室结支:从十字交叉处发出,供应房室结、希氏束血运(图4-1-1)。

1.三、冠状动脉分布类型

左、右冠状动脉分布的范围有些差异,根据冠状动脉后降支的来源,可分为3种冠状动脉类型。来源于右冠状动脉者称为“右优势型”,中国人约占65.7%。来源于回旋支者称为左优势型”,中国人约占5.6%。左、右冠状动脉均有后降支者称为“中间型”或“均衡型”,中国人约占28.7%(图4-1-2)。

图? 4-1-2冠状动脉的优势型

a 右冠状动脉优势型

b 左冠状动脉优势型

c 左、右冠状动脉均衡型

1.右冠状动脉后降支? 2. 左回旋支后降支? 3. 左、右冠状动脉后降支

1.四、冠状动脉的侧支循环和血液回路

1.(一)冠状动脉侧支循环

左、右冠状动脉之间的吻合有4种:①肺动脉圆锥支的吻合。②右冠状动脉与回旋支的心房支吻合。

③回旋支心房支与右冠状动脉心房支吻合。④前后室间隔支吻合。

(二)冠状动脉血液回路

1.冠状动脉小动脉毛细血管小静脉冠状静脉窦右心房

2.冠状动脉小动脉毛细血管 thebessian静脉小静脉静脉窦

右心房

3.冠状动脉小动脉肌窦心腔

4.冠状动脉小动脉动脉腔管心腔

[冠状动脉解剖学]

冠状动脉是供应心肌血、氧的血管,它的解剖形态颇多变异。在正常情况下冠状动脉有左、右两支,分别开口于升主动脉的左、右冠状动脉瓣窦,有时从主动脉发出另一支较小

的副冠状动脉。

左冠状动脉主干约径4~5mm,长度约0.5~2cm,从升主动脉发出后,在肺动脉总干后方向左下方行走,在肺动脉总干和左心耳之间沿左侧房室沟向前向下分为前降支和回

旋支。

前降支为左冠状动脉主干的延续,沿前室间沟下行,再绕过心尖切迹到达心脏后壁,在后室间沟下1/3处与右冠状动脉的后降支相吻合。前降支发出左圆锥支、斜角支、左室前支、右室前支和室间隔前支等分支,供血区域有主动脉和肺动脉总干根部,部分左心房壁,左心室前壁,部分右心室前壁,大部分心室间隔(上部和前部),心尖区和前乳头肌等。

回旋支从左冠状动脉主干发出后,沿左房室沟前方紧贴左心耳底部,向左向后行走,再经心脏左缘下行到达膈面。回旋支发出的分支颇多变异,主要分支有数支左缘支,左室后侧支和沿左房室沟的房室支。房室支有时(约占10%)较长,并从其末端发出后降支和房室结动脉。30%的人体回旋支尚发出窦房结动脉。回旋支的供血区域有左心室侧壁和后壁,左心房,有时还供血到心室膈面、前乳头肌、后乳头肌,部分心室间隔,房室结、房室束和

窦房结。

右冠状动脉自右冠状动脉瓣窦发出后贴近右心耳底部,沿右房室沟向外向下行。到达房室沟的心室、心房及心房间隔与心室间隔后方交接处,分成两支,右后降支在后心室间沟走向心尖区,另一支较小的房室结动脉转向上方。右冠状动脉的主要分支有右圆锥支、右房支、窦房结支、右室前支、右室后侧支、后心室间隔支、后降支和房室结动脉等。右冠状动脉供血区域包括右心房、窦房结、右心室流出道、肺动脉圆锥、右心室前壁、右心室后壁、心室间隔下1/3和房室结。右冠状动脉占优势的病人尚供血到部分左心室和心尖部。左右冠状动脉在心肌膈面分布区域颇多变异,供血范围较大的冠状动脉分支发生狭窄病变时,心肌缺血损伤的区域就较广,病情更为严重(如图)。

(1)前面观(2)后面观

[ 相关贴图]

(3)右前斜位(4)左前斜位

冠状动脉解剖学

[分型]

根据心脏十字区亦即心脏后壁两侧心室、心房及房室间隔交接处的血供来源,左、右冠状动脉分布情况可分为三种主要类型:

1)右冠状动脉优势型此型最多见,约占80%。右冠状动脉粗而长,供应血液到右心

室后壁并越过心脏十字区由后降支供血到部分左心室后壁和心室间隔后部(图一)。

2)左冠状动脉优势型右冠状动脉较小,左冠状动脉回旋支发出后降支供血到左、右心室后壁及心室间隔(图二)。

3)左、右冠状动脉均势型左、右冠状动脉各自发出一支后降支供血到左、右心室后壁(图三)。

(图一)右冠状动脉优势型

(图二)左冠状动脉优势型

(图三)左、右冠状动脉均势型

左、右冠状动脉分布类型

冠状动脉造影入门图解

冠状动脉造影 R AO——右前斜位LAO—左前斜位CRA——头位CAU——足位AP—后前位

冠状动脉造影投照体位 冠状动脉造影体位的选择以充分暴露病变为原则,由于冠脉造影的局限性,即便是冠脉造影正常的患者也宜多角度投射。常用冠脉造影投照体位(图8及表4)。 图8冠脉造影投照角度示意图 黑色箭头代表X线的方向;A .前位、侧位、左前斜、右前斜; B.头位和足位的区分主要以图像增强器的位置而定,当图像增强器斜向患者的头端时,称为头位(cranial );当图像增强器斜向患者的足端时称为足位(caudal )。C.右前斜30°(RAO 30 )和左前斜40°; D.头位30°和足位20° 冠状动脉造影投照体位[2 ]

RCA LCX LAD (1)近段RCA (4)近段LCX (7)近段LAD 30° LAO^30° CAU 30° LAO^30° CAU 30° LAO^30° CRA 30° LAO^30° CAU 60° LAO^30° CAU 30° LAO^30° CAU 90° LAO^30° CAU 60° LAO^30° CAU 45° LAO (2)中段RCA (5)钝缘支(8)中段LAD 45° LAO 30° LAO^30° CAU 60° LAO^30° CRA 30° LAO 60° LAO^30° CAU 30° LAO^30° CRA 90° LAO 90° LAO 60° LAO^30° CAU (3)远段RCA (6)远段LCX (9)远端LAD 30° LAO^30° CRA 30° LAO^30° CAU 30° LAO^30° CAU 90° LAO 60° LAO^30° CRA 45° LAO 60° LAO^30° CRA

冠状动脉示意图

冠状动脉示意图 第1章冠状动脉解剖概要 冠状动脉示意图冠状动脉图冠状动脉解剖图 心肌由冠状动脉供血,然后由冠状静脉回流至右心房、本章主要叙述冠状动脉得解剖概要。?冠状动脉起自升主动脉,位于主动脉瓣环上约7mm,相当于主动脉瓣游离缘水平发出。冠状动脉开口可呈圆形、卵圆形或狭小裂缝、左冠状动脉开口直接约5~7mm,右冠状动脉开口约1、5~3mm。有时左冠状动脉前降支与回旋支可分别开口于主动脉,右冠状动脉开口可能阙如,或开口于左冠窦内。 1.一、左冠状动脉 起自主动脉得左冠状动脉窦,主干甚短,长约5~20mm,表面有少量脂肪组织覆盖,?走行于主肺动脉后方与左心耳之间, 不易显露。主干到达主肺动脉左侧时分成两个主支:沿室间沟向下者称前降支;沿左房室沟到达左室后壁者称回旋支。 1.(一) 前降支 前降支为左冠状动脉得直接延续,沿前室间沟下行至心尖部,多数经心尖切迹绕至膈面,达后室间沟下 1/3。沿途发出多条主要分支。?1、对角支:可为1支或数支、在前降支与回旋支得分叉部(或主干远端)常发出1个较大得分支,称第1对角支,占42.3%,可认为就是左冠状动脉得主要分支之一。 2.右室前支:分布到右心室前壁。 3.左室前支:分布到左心室前壁。 4.前室间隔支:前室间隔支血液供应室间隔前部,包括右束支与一部分左束支。 前降支供血范围包括室间沟两旁得右心室前壁、左心室前壁、心尖部、膈面下1/3,以及室间隔得前2/3区、右心室得前乳头肌与希氏束、前降支有些段落可埋藏入心迹内。?(二)回旋支?回旋支起自左主干,开始沿左心耳内侧,然后沿左房室沟向左,绕至心脏后面得左室隔面、约10%得成人回旋支到达后室间沟形成后降支,称为“左优势型”冠状动脉分布。回旋支被心大静脉所覆盖,在施行主动脉-回旋支旁路手术时不易游离回旋支,有时甚至需结扎心大静脉以显露动脉。同时,二尖瓣手术时要特别注意避免损伤回旋支,缝针不宜过深,否则会造成左心严重供血不足、回旋支得主要分支有:?1.窦房结支:约45%得回旋支发出窦房结支,走行于左心房顶,绕至上腔静脉得右侧供应窦房结。 2。左心房支:供应左心房。 3.左心室前支:分布于左心室前壁得心底部分。 4.钝缘支:可有数支,分布于左心室侧缘。?5.左心室后支:分布于左心室后壁近侧缘。 1.二、右冠状动脉 起自主动脉右冠状动脉窦,起始段常被右心耳遮盖,走行于右房室沟内,其前半段位 于右心室前方,手术便于显露,其后端绕至心脏右后方达后室间沟,在心脏十字交叉处成90°转向下,形成后降支并发出室间隔后动脉,供应室间隔后部血运、在右冠状动脉走行过程中还发出窦房结支,右心室圆锥支、右房支、右心室支,边缘支,房室结支等。

冠状动脉解剖学

冠状动脉解剖学 左冠状动脉 1.左主干:起源于主动脉根部左冠窦上部的中央,向左或后伸展,长度5~40毫米,然后分为左前降支和左回旋支,有时尚发出第三支血管,即中间支。 冠状动脉解剖学 左冠状动脉 2. 左前降支:沿肺动脉前行至前间沟,下行至心尖或绕过心尖。其主要分支包括: (1)间隔支动脉 室间隔穿支:几乎成直角发出,第一室间隔穿支较粗大,越接近心尖部越细小,且与前降支成角越锐利。 (2)对角支:成锐角发出,位于左心室表面,一般有2-6支,相互平行,自近端至心尖,逐渐变细小。偶然一支粗大的角支可以与前降支相似或更粗大。 右室前支左圆锥支 冠状动脉解剖学 左冠状动脉 3.左回旋支:绕向后于左心耳下到达左房室沟。其分支包括: 1)钝缘支: 1-4支,绝大多数情况下第一钝缘支较粗大,其分支后的左回旋支明显变细。 约10%的回旋支到达后室间沟,下行至心尖,称为后降支。 回旋支尚发出分支供应房室结,50%的窦房结动脉分支来源于左回旋支,还可发出左心房支提供大多数心房血供。左室前支左室后支 冠状动脉解剖学 右冠状动脉 起源于主动脉根部右冠窦中部,也可发自近主动脉瓣或右冠窦-主动脉交接处。下行至右房室沟,绝大多数以一支传导血管至后室间沟。其分支包括: 圆锥支:为第一分支,约半数发自于右冠状动脉开口前方1-2cm处,沿右心室圆锥部到达肺动脉瓣。 窦房结动脉:约50%的心脏窦房结动脉 起源于右冠状动脉近端右上方, 与圆锥支径路相反。 以后分支常成直角发出, 供应右心室前侧壁或右心房。 锐缘支:较粗大,行向心尖,供应室间隔。 远端分为2支: (1)后降支:于室间沟内下行至心尖; (2)左室后支:进入心肌呈U型,然后下行至心尖时发出 1~2·分支供应左心室后部。 冠状动脉血管树解剖示意图注释: Ao(Aorta主动脉) MT(main Trunk左主干) Rc(Right coronary右冠状动脉) LAD(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branch左前降支) LCx( Left Circumflex artery左回旋支) Diag.(Diagnoal branch对角支) LMB(Left Marginal Branch左钝缘支) Spyder View(“蜘蛛位”) PLA(Posterior Left ventricle artery左室后支) PDA( Posterior descending artery后降支) 四、关于冠心病的基本知识: 1、斑块形成分四个阶段:脂质沉积;纤维斑块;粥样斑块;复合性斑块。 2、梗塞分心内膜下梗塞和透壁性梗塞,VCT表现为肌壁变薄,密度降低。 3、梗塞的并发症:室壁瘤、室间隔穿孔、左室乳头肌梗塞等。 4、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不稳定型心绞痛、ST段抬高的心梗和ST段无抬高的心梗)是导致冠心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它是以冠状动脉斑块破裂或糜烂而继发血栓形成所致,其取决于斑块的稳定性,而非冠脉狭窄程度。冠脉狭窄程度

右冠状动脉的解剖学(分支组成)

右冠状动脉的解剖学(分支组成) 右冠状动脉(Right Coronary Artery)绝大部分(约94%)自升动脉右前方的右冠窦内发出,约90%开口于右冠窦中1/3部分,其中65.2%开口距窦底的距离在12-16mm之间。右冠状动脉开口直径多在0.41-0.50cm之间,发出后行走于右房室沟内,在肺动脉的始部与右心耳之间沿冠状沟向右下行,绕过心右缘至心脏隔面,继续沿冠状沟向左行走,多数(约占88.12%)在后室间沟与房室沟的交叉点(后十字交叉)附近分为左室后支和后降支,少数右冠状动脉(约占7.24%)只达到后十字交叉,左房和左室后壁由左回旋支供血。极少数右冠状动脉终止于右室隔面(2.85%)或锐缘部(2.07%)而不达到后十字交叉。右冠状动脉在房室交点处往往突向深方,形成“U”形弯曲,并分为终支、后降支和左室后支。右冠状动脉一般分布于右房、右室前壁大部分、右室侧壁和后壁的全部、左室后壁部分和室间隔后1/3,包括左束支的后半及房室结(93%)和窦房结(60%)。[1][2](图1-1)(图1-2)

图1-1 右冠状动脉及其分支造影所见

图1-2 右冠状动脉及其分支CT所见 右冠状动脉的主要分支如下: (一)右圆锥支(Right Conus Branch,CA) 为右冠状动脉向右室发出的第一个分支,分布于右室肺动脉圆锥部前方,多为单支,且分布较恒定。此支如直接起于主动脉右窦,则称副冠状动脉(Accessory Coronary Artery)或第三冠状动脉。在动脉圆锥的前上方,相当于肺动脉瓣高度,有时可见左,右冠状动脉的圆锥支形成动脉环(Vieussen 氏环),为两个冠状动脉间的重要侧枝循环路径;圆锥支恰位于进入右心室的外科切口处,手术切口时应该避免损伤。 (二)右房支(Right atrial artery) 右冠状动脉向后发出分布至右房壁,可分为右房前支(Right Arterior Atrial Branch)、右房中间支(Right Intermedia Atrial Branch)和右房后支(Right Posterior Artrial Branch)。右房前支是右房支中较恒定的一支,是右冠状动脉的第二分支(第一分支是圆锥支),自 右冠状动脉近侧段发出分支供应右房前壁和右心耳,此支很大,有时

右冠状动脉的解剖学(分支组成)

右冠状动脉的解剖学(分支组成) 右冠状动脉(Right Coronary Artery)绝大部分(约94%)自升动脉右前方的右冠窦内发出,约90%开口于右冠窦中1/3 部分,其中65.2% 开口距窦底的距离在12-16mm 之间。右冠状动脉开口直径多在0.41-0.50cm 之间,发出后行走于右房室沟内,在肺动脉的始部与右心耳之间沿冠状沟向右下行,绕过心右缘至心脏隔面,继续沿冠状沟向左行走,多数(约占88.12%)在后室间沟与房室沟的交叉点(后十字交叉)附近分为左室后支和后降支,少数右冠状动脉(约占7.24%)只达到后十字交叉,左房和左室后壁由左回旋支供血。极少数右冠状动脉终止于右室隔面(2.85%)或锐缘部(2.07%)而不达到后十字交叉。右冠状动脉在房室交点处往往突向深方,形成“U” 形弯曲,并分为终支、后降支和左室后支。右冠状动脉一般分布于右房、右室前壁大部分、右室侧壁和后壁的全部、左室后壁部分和室间隔后1/3,包括左束支的后半及房室结(93%)和窦房结(60%)。[1][2] (图1-1)(图1-2)

图1-1 右冠状动脉及其分支造影所见

图1-2 右冠状动脉及其分支CT 所见 右冠状动脉的主要分支如下: (一)右圆锥支(Right Conus Branch,CA) 为右冠状动脉向右室发出的第一个分支,分布于右室肺动脉圆锥部前方,多为单支,且分布较恒定。此支如直接起于主动脉右窦,则称副冠状动脉(Accessory Coronary Artery)或第三冠状动脉。在动脉圆锥的前上方,相当于肺动脉瓣高度,有时可见左,右冠状动脉的圆锥支形成动脉环(Vieussen 氏环),为两个冠状动脉间的重要侧枝循环路径;圆锥支恰位于进入右心室的外科切口处,手术切口时应该避免损伤。 (二)右房支(Right atrial artery) 右冠状动脉向后发出分布至右房壁,可分为右房前支( Right Arterior Atrial Branch)、右房中间支(Right Intermedia Atrial Branch) 和右房后支(Right Posterior Artrial Branch)。右房前支是右房支中较恒定的一支,是右冠状动脉的第二分支(第一分支是圆锥支),自右冠状动脉近侧段发出分支供应右房前壁和右心耳,此支很大,有时延伸或并发出一支沿右心房前壁上行达上腔静脉口附近供应窦房结或形成动脉

全身主要动脉分布及解剖图片

全身主要动脉 升主动脉 左、右冠状动脉 右颈总动脉 头臂干 右锁骨下动脉 颈内动脉:在颈部无分支 咽升动脉 甲状软骨上缘处甲状腺上动脉左颈总动脉舌动脉 面动脉 主动脉弓颈外动脉枕动脉 耳后动脉 上颌动脉 颞浅动脉 椎动脉:在颈部无分支 肌膈动脉 左锁骨下动脉胸廓内动脉腹壁上动脉 肋间前动脉 第甲状腺下动脉 1 甲状颈干肩胛上动脉 肋肋颈干 外 侧胸上动脉 缘胸肩峰动脉 处胸外侧动脉 腋动脉肩胛下动脉胸背动脉 旋肩胛动脉 旋肱后动脉 旋肱前动脉 肱深动脉 尺侧上副动脉 肱动脉尺侧下副动脉 肌支 滋养动脉 尺动脉、桡动脉 壁支:肋间后动脉9对、肋下动脉1对、膈下动脉1对胸主动脉 脏支:支气管支、食管支、心包支

膈下动脉 肾上腺上动脉 壁支 腰动脉 4对 骶正中动脉 胃左动脉 肝左支 肝固有动脉 肝右支 胆囊动脉 腹腔干 肝总动脉 胃十二指肠动脉 胃网膜右动脉 腹主动脉 胰十二指肠上动脉 胃短动脉 脾动脉 胃后动脉 胃网膜左动脉 胰支 脾支 胰十二指肠下动脉 脏支 空肠动脉、回肠动脉 肠系膜上动脉 回结肠动脉 阑尾动脉 右结肠动脉 中结肠动脉 左结肠动脉 肠系膜下动脉 乙状结肠动脉 直肠上动脉 肾上腺中动脉 肾动脉 肾上腺下动脉 成对 睾丸动脉/卵巢动脉 髂腰动脉 骶外侧动脉 壁支 臀上、下动脉 闭孔动脉 髂内动脉 脐动脉 膀胱上动脉 膀胱下动脉 输精管动脉/子宫动脉 脏支 直肠下动脉 髂总动脉 肛动脉 阴部内动脉 会阴动脉 阴茎背动脉/阴蒂背动脉 腹壁下动脉 髂外动脉 旋髂深动脉 腹壁浅动脉 旋髂浅动脉 股动脉 阴部外动脉 股深动脉 旋股内侧动脉 腘动脉 胫前动脉、胫后动脉

图文解析冠状动脉CT解剖及变异

图文解析冠状动脉CT解剖及变异 “ 冠脉CTA 是一种无创、方便的检查方法,与冠脉造影诊断的符合率较高,是临床上筛查冠心病患者的一种有效手段。本次我们以图文形式来介绍冠状动脉 CT 解剖及变异。 ” 冠脉 CTA 动脉名称 冠状动脉 CT 解剖部分 图 1 冠状动脉示意图▲

下面依次介绍重要结构:主动脉瓣有三个瓣叶,形成三个主动脉窦(左冠窦 L、右冠窦 R、无名窦 N),左冠状动脉主干 LM 起自左冠状窦。 图 2 CT 显示三个主动脉窦,左冠窦 L、右冠窦 R、无名窦N▲ 图 3 显示左冠状动脉主干 LM,为左前降支 LAD 和左回旋支 LCX (OM 钝缘支,D 对角支)▲

图 4 人群约 15%可见 LAD 和 LCX 中间的中间支,一般与 LCX 血供区域相同▲ 图 5 左前降支 LAD:LAD 走形在室间沟内,至心尖。主要发出室间隔支 S 供应室间隔,发出对角支 D 供应左心室▲

图 6 左回旋支 LCX 走行于左房左室间,发出钝缘支 OM 供应左室侧壁。10%的患者为左侧优势型冠脉,即 LCX 发出后降支PDA▲ 图 7 右冠状动脉 RCA 发自右冠状窦,穿过右房室沟至室间隔下部。发出较大的分支锐缘支AM,走行于右室边缘。65%的人群为右侧优势型,即 RCA 延续为后降支 PDA,供应左室下壁及室间隔下部▲ 图 8 侧位和正位示意图,可见重要三支血管 LAD、LCX、RCA▲

图 9 冠脉 CTA 轴位图像▲ 冠状动脉变异部分:冠状动脉变异的发生率约1%,早期发现和评价冠脉变异很重要,因部分变异与患者心肌缺血及猝死相关。冠脉变异可分为起源异常、走行异常、终点异常。 图 10 冠脉变异:A 图,左冠状动脉起自右冠窦,走行于主动脉与肺动脉之间,患者因左冠脉主干受压产生心肌缺血。B 图、C 图的变异不影响血流动力学。D 图左冠状动脉发自肺动脉。▲

冠状动脉示意图

冠状动脉示意图 第1章冠状动脉解剖概要 冠状动脉示意图冠状动脉图冠状动脉解剖图 心肌由冠状动脉供血,然后由冠状静脉回流至右心房。本章主要叙述冠状动脉的解剖概要。 冠状动脉起自升主动脉,位于主动脉瓣环上约7mm,相当于主动脉瓣游离缘水平发出。冠状动脉开口可呈圆形、卵圆形或狭小裂缝。左冠状动脉开口直接约5~7mm,右冠状动脉开口约1.5~3mm。有时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和回旋支可分别开口于主动脉,右冠状动脉开口可能阙如,或开口于左冠窦内。 1.一、左冠状动脉 起自主动脉的左冠状动脉窦,主干甚短,长约5~20mm,表面有少量脂肪组织覆盖, 走行于主肺动脉后方和左心耳之间, 不易显露。主干到达主肺动脉左侧时分成两个主支:沿室间沟向下者称前降支;沿左房室沟到达左室后壁者称回旋支。 1.(一)前降支 前降支为左冠状动脉的直接延续,沿前室间沟下行至心尖部,多数经心尖切迹绕至膈面,达后室间沟下1/3。沿途发出多条主要分支。 1.对角支:可为1支或数支。在前降支和回旋支的分叉部(或主干远端)常发出1个较大的分支,称第1对角支,占42.3%,可认为是左冠状动脉的主要分支之一。 2.右室前支:分布到右心室前壁。 3.左室前支:分布到左心室前壁。 4.前室间隔支:前室间隔支血液供应室间隔前部,包括右束支和一部分左束支。 前降支供血范围包括室间沟两旁的右心室前壁、左心室前壁、心尖部、膈面下1/3,以及室间隔的前2/3区、右心室的前乳头肌和希氏束。前降支有些段落可埋藏入心迹内。 (二)回旋支 回旋支起自左主干,开始沿左心耳内侧,然后沿左房室沟向左,绕至心脏后面的左室隔面。约10%的成人回旋支到达后室间沟形成后降支,称为“左优势型”冠状动脉分布。回旋支被心大静脉所覆盖,在施行主动脉-回旋支旁路手术时不易游离回旋支,有时甚至需结扎心大静脉以显露动脉。同时,二尖瓣手术时要特别注意避免损伤回旋支,缝针不宜过深,否则会造成左心严重供血不足。回旋支的主要分支有: 1.窦房结支:约45%的回旋支发出窦房结支,走行于左心房顶,绕至上腔静脉的右侧供应窦房结。 2.左心房支:供应左心房。 3.左心室前支:分布于左心室前壁的心底部分。 4.钝缘支:可有数支,分布于左心室侧缘。 5.左心室后支:分布于左心室后壁近侧缘。 1.二、右冠状动脉 起自主动脉右冠状动脉窦,起始段常被右心耳遮盖,走行于右房室沟内,其前半段位 于右心室前方,手术便于显露,其后端绕至心脏右后方达后室间沟,在心脏十字交叉处成90°转向下,形

读懂冠脉CTA,这篇一定要收藏

读懂冠脉CTA,这篇一定要收藏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大神级总结,全面实用。 冠脉造影被认为是诊断冠脉疾病的“金标准”,而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冠脉CTA)作为另一种常用的检查手段,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冠脉造影检查的不足,在临床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一起来看看吧~ 冠脉CTA适应证与禁忌证 图1 冠脉CTA阅片要点 •冠状动脉的起源、分支、走行情况。 •冠状动脉的分布。 •冠状动脉各主支的分支、斑块、狭窄情况。

•冠状动脉钙化积分。 1冠状动脉及主动脉局部解剖 冠状动脉血管示意图: 左回旋支(LCX)及右冠状动脉都是在左右房室沟间走行。 左前降支(LAD)在前室间沟走行。 后降支在后室间沟走行。 左前降支的远端:60%终止于后室间沟下1/3,30%终止于前室间沟心尖部,10%终止于后室间沟中1/3——非常巨大,一旦近端闭塞,导致后壁下壁心肌梗死。 局部解剖:

图3 左右冠状动脉分布类型: 图4 图5 桥血管示意图: 图6

▌ 冠状动脉起源异常右冠高位起源: 图7 牧羊鞭样冠脉: 图8 右冠起源于前降支:

图9 LCX起源右窦: 图10 LAD起源右窦: 图11 单一的冠脉:

图12 常用扫描后图像的处理: 冠脉CTA利用外周静脉注入含碘对比剂,在冠脉血管对比剂浓度达到高峰时,利用多层或双源CT进行连续容积数据采集,再经二维、三维后处理技术重建冠脉血管的解剖图像。 总的来讲,图像后处理有三种成像模式,分别是表面成像、曲面重建、冠脉探针模式。 1、表面成像 看冠脉的起源与分布,只能观察冠脉的起源、走行等大轮廓,不能看狭窄。 图13 2、曲面重建 看血管狭窄与肌桥。曲面重建是将弯曲走形的冠状动脉通过后处理软件在同一个二维平面上显示同一根血管,一般显示2-3个图像(像做冠脉造影一样,对于同一根血管会做多个体位评估血管情况)。

冠状动脉CT图像解读和报告指南:2014年SCCT指南

1. 第一部分:冠状动脉CT图像的解读 1。1 序 64排CT应用5年后,国际心血管CT协会(SCCT)于2009年发布了冠状动脉CT造影(CCTA)解读和报告指南。那以后,CT扫描仪不断更新,CCTA也有了更为广泛的临床应用,新技术的发展也使生理学评估成为可能.因此,有必要及时更新指南以顺应CCTA的发展及临床应用。本次指南基于大量的研究结果和数据,致力于提高CCTA的实践标准,是提高诊断水平的工具文件. 2。简介 2。1 CCTA和有创冠状动脉造影(ICA)对比 CCTA和ICA有重要的相似也有不同。CCTA沿用ICA一直应用的冠状动脉分段及狭窄程度分类标准。但CCTA 可提供ICA无法观察的斑块及斑块成分的信息,还可显示除冠状动脉外的心血管和心外结构,包括心肌、心包、瓣膜形态和功能、主动脉和肺动脉等。全面解读CCTA报告,需观察所有解剖结构。 2.2 本指南的局限性 心血管CT不仅用于冠状动脉的评价,还广泛应用于先心病、心肌病、心包和瓣膜性心脏病,胸部疾病及外周动静脉疾病,但一个指南很难涉及这么大范围。因此,本指南主要阐述CCTA,也包括扫描范围内的心脏及心外结构,以便全面系统地解读CCTA. 2。3 报告医生的资质 可靠解读CCTA报告需具备以下知识:(1)正常冠状动脉及心脏解剖;(2)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其它异常的病理生理;(3)冠状动脉平扫、CCTA和心脏的特征性表现;(4)CT技术及其局限性;(5)心脏三维软件的应用;(6)识别和克服图像伪影的能力。具备上述技能需要临床经验和相应的培训指导.在美国,获得CCTA报告医师上岗资质必须通过SCCT组织的考试。 3. 解读CCTA的根本原则 3。1 三维数据和工作站 CCTA图像采集应是各向同性的亚毫秒三维门控数据,利于不同形式的三维重建。由于冠状动脉结构复杂,运动和钙化易形成伪影,病变形态微小,解读CCTA图像必须采用心脏特异性软件,经二维和三维重建图像全面观察,包括横轴位,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建(C MPR)和容积再现技术(VRT)。CCTA 采集模式有回顾性心电门控螺旋扫描或前瞻性心电门控序列扫描(步进模式)。通过重建更合适期相可减少心率相关伪影。因此,正确解读CCTA须熟悉采集和重建过程,消除可校正的伪影。 3。2解读CCTA的图像形式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