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算盘教案1

认识算盘教学设计

高县第二黄天容

一、教学目标:

1、认识算盘的根本构造,会在算盘上准确地记数,并能正确读取在算盘上表示的数。

2、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教材第10页例6、例7;教材第11页课堂活动第3、4题;教材第13页第7、8、9、10题。

三、教学重难点:认识算盘的根本构造,掌握在算盘上记数的方法。

四、课前准备:算盘,课件,练习本。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

1、师:孩子们,喜欢猜谜语吗?生:喜欢。〔课件出示第2张〕师:我们一起来看看谁最聪明?四四方方一座城,里头住着许多兵,打起仗来毕啵响,从来不见兵出城〔打一物〕。孩子们猜到是什么了吗?是的,它就是算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算盘。

二、新课教学

1、了解算盘历史

算盘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创造之一,我们的祖先在600多年前就已经创造了算盘,开始用算盘数数和计数。你知道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计数方法和工具有哪些吗?〔课件出示第3张〕是的,最早的人们是用石子和结绳的方式来进行计数的;后来用竹签和木棍进行计数,就是算筹;再往后用摆珠子的方式进行计数;慢慢的就演变成了用算盘进行计数。

2、〔课件出示第4张〕用算盘计数和数数很方便,它各局部的名称是什么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课件出示第5张〕算盘的四周叫做框;算盘中间的横条叫做梁。算盘从上边贯穿横梁至下边的小棒叫做档;在梁上方的算珠叫上珠,在梁下方的算珠叫做下珠。一个下珠表示1,一个上珠表示5。

3、在算盘上如何拨数呢?我们可以在算盘上任选一档记个记号,定为个位,向左数第2档是十位,第3档是百位,第4档是千位……

〔课件出示第6张〕算盘上计数时要拨珠靠梁。1个下珠表示1,1个上珠表示5,空挡表示0。在个位上拨1颗下珠,表示1。在个位上拨2颗下珠表示2。

在个位上拨1颗上珠表示5;在个位上拨1颗上珠,拨4颗下珠,表示9。〔课件出示第7张〕10该怎样拨呢?10是两位数,个位上是0,十位上是1.所以先在十位上拨1颗下珠,表示1个十,个位上是0不拨算珠。

4、课件出示第8张〕接下来我们在算盘上拨出一个较大的数563来实际感受一下。在算盘上拨数,先定位,再拨珠。我们以算盘最右边的档为个位,那么向左数,第二档是十位,第三档是百位。

拨数要从高位起。563百位上是5,就在百位拨一颗上珠表示5个百。十位上是6,就在十位上拨一颗上珠和一颗下珠,表示6个十.个位上是3,就在个位上拨3颗下珠表示3个一。拨好后来观察,靠在梁上的珠子,就表示563。孩子们,你们学会了吗?

5、〔课件出示第9张〕接下来,我们练习用算盘记数,在算盘上分别表示:71、509、6800。在算盘上用红点表示个位。

观察,靠在梁上的珠子,就表示71。

观察,靠在梁上的珠子,就表示509。

6800千位上是6,在千位上拨一颗上珠和一颗下珠表示6个千。百位上是8,在百位上拨一颗上珠和3颗下珠表示8个百。十位和个位上是0,因此,十位和个位不拨珠。拨好后观察,靠在梁上的珠子,就表示6800。通过练习我们知道拨数要从高位起。

6、〔课件出示第10张〕孩子们,我们不仅要会拨数,还要会写数。写数也要从高位起。你会写出算盘上表示的数吗?我们一起来看看,最高位是百位,百位上是一颗上珠表示5个百。十位上是一颗上珠和一颗下珠,表示6个十。个位上是3颗下珠表示3个一。这个数是由5个百、6个十、3个一组成的,它是563.孩子们,你们会写了吗?我们一起来练习一下吧

〔课件出示第11张〕算盘上红点表示个位。从个位起依次往左数,第二档是十位,第三档是百位。第一幅图百位上是3颗下珠表示3个百。十位上没有珠子用0占位。个位上是一颗上珠和4颗下珠,表示9个一。这个数是309。第二幅图,最高位是百位,百位上有4颗下珠表示4个百。十位上没有珠子用0占位。个位上也没有珠子,用0占位。这个数是400

第三幅图,最高位为千位,千位上是一颗上珠和3颗下珠,表示8个千。百位上没有珠子,用零占位。十位上是一颗上珠,表示5个十。个位上没有珠子,用零占位。这个数是8050.

通过刚刚的学习,你会在算盘上拨数、读数,写数了吗?让黄老师来考考大家吧。你能读出算盘上表示的数吗?

〔课件出示第12张〕仔细观察,算盘最右边是个位,最高位是百位,百位上是一颗上珠和两颗下珠表示7个百。十位上没有珠子,用零占位。个位上是一颗上珠和一颗下珠,表示6个一。这个数是706。〔课件出示第13张〕这个数你会读吗?试一试吧〔停顿2到3秒〕我们来看看正确答案是960,你读对了吗?那这个数呢。〔停顿2到3秒〕正确答案是527.孩子们,是不是很简单啊。

〔课件出示第15张〕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玩儿闯关游戏吧。第一关:请孩子们在算盘上拨出下面的数,这一关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玩哦,比比谁拨得又对又快,我们可以用一张纸和一支笔,把这些数先记录下来哦。恭喜孩子们闯过第一关.〔课件出示第16张〕

〔课件出示第17张〕马上进入第二关:我是小法官。火舞:

读出算盘上的数,把正确答案勾出来。开始吧〔停顿2到3秒〕小法官,找出正确的数了吗,我们一起来看看,第一幅图表示127,第二幅图表示802,小法官,你判断出来了吗?呀,你们真是太棒了〔课件出示第18张〕第三关,老师可要增加难度了哦。写出算盘上表示的数。〔课件出示第19张〕孩子们可以先用手中的铅笔在练习本上写一写哦。〔停顿2到3秒〕我们来看看正确答案,第一幅图表示720,第二幅图表示359,看看你的答案写对了吗?

孩子们继续加油哦。〔课件出示第20张〕亮眼睛,仔细瞧,你能用最快的速度写出这三个数吗?〔停顿2到3秒〕,来检查一下看看你写对了吗?,第一幅图表示126,第二幅图表示460,,第三幅图表示800.三个数,你全写对了吗?

孩子们太聪明了,看来前面三关都难不倒你们。我们一起来看看〔课件出示第21张〕第四关,我会写,我会读。满满的文字练习题,看起来是不是头晕眼花呢?不过没关系哦,只要孩子们仔细一点,一个字一个字地把题读仔细,认真思考,相信大家一定会闯关成功的。〔停顿2到3秒〕好了,孩子们,来看看你的答案是否正确呢?〔1〕7个千、4个百和3个一组成的数写作〔 7403 〕。〔2〕千位上和十位上是5,其余两位上是0的数写作〔 5050 〕。

〔3〕一个四位数最高位和最低位上是4,其余两位上是0,这个数写作( 4004 〕。用2个0,1个5,1个3写数

〔1〕1个零都不读的四位数有〔 5300 3500 〕。

〔2〕只读一个零的四位数有〔5003 3005 5030 3050 〕。

通过努力,我们顺利通过全部关卡。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总结一下今天所学内容。首先,我们认识了算盘各局部的名称:框、梁、档,上珠、下珠。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一个下珠表示1,一个上珠表示,5。我们还知道要拨珠、先定位。拨数、写数和读数都从高位起。你学会了吗?好啦,这节课就上到这里,感谢大家,再见。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3课时《认识算盘》教案

第三课时认识算盘 一、学习目标 (一)学习内容 本节课是学生在学习了1000以内数的认识和会用计数器表示数的基础上开展学习的,教材从认识算盘的结构开始,介绍一颗珠子表示多少,并借助在计数器上拨珠的经验,迁移类推到在算盘上拨数,从而渗透数位和位置值思想。 (二)核心能力 对算盘这一计数工具的认识,是对我国古代文化的传承,借此活动来渗透位置值思想,同时培养数感。 (三)学习目标 1.直观认识算盘,知道算盘各部分的名称,学会用算盘记数和数数。 2.经历用算盘表示数、数数的操作过程,掌握用算盘记数的方法,初步渗透位值思想。 3.了解算盘的历史,知道算盘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对算盘的热爱。 (四)学习重点 认识算盘,会用算盘表示数。 (五)学习难点 带有上珠的数的读、写。 二、学习设计 (一)课堂设计 1.唤醒旧知 (课件出示)下面每幅图代表的数分别是多少?说说它的组成,并在计数器上表示出来。 师:362中的2和207中的2表示的意思一样吗?为什么? 小结:数位很重要,不同数位上的数表示的意思是不同的。 师:计数器上的一颗珠子表示几? 生:不同数位上的一颗珠子表示的含义不同,个位上的一颗珠子表示1个一,

十位上的一颗珠子表示1个十,百位上、千位上的一颗珠子分别表示1个百或1个千。 【设计意图: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经验基础上。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建构新知,实质上是一种广义的知识迁移。用算盘表示数是学生第一次要学习的新知识,之前没有相应的经验,但是学生对用计数器怎样表示数具有较丰富的经验。因此从计数器入手,让学生意识到数位和相应数位上的数珠在表示数的时候很重要,为接下来用算盘表示数的学习做好铺垫。】2.迁移经验 师:用计数器表示数大家都很熟悉,掌握的很好,今天我们要用计数器表示数的经验来学习一种我国传统的计数工具来表示数,这种工具是谁呢?请大家先来猜猜看:一座城,四面墙,一群珠宝里面藏。如用小手拨一拔,噼里啪啦连声响。 随着学生的猜的结果,相应板书课题:认识算盘 ①自主提问题 师:看到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预设:算盘什么样?怎样在算盘上表示数?它和计数器哪儿不一样?…… 教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梳理:大家的问题综合起来有三个大问题:什么是算盘?算盘上的数位在哪里?怎么用它表示数。 ②认识算盘的结构 师:算盘什么样?你见过吗?下面我们先来认识算盘。 小结:算盘四周叫做框,根根小棒叫做档,一根横梁分上下;梁的上面是上珠,梁的下面是下珠。 【设计意图:算盘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不常见了,然而有了计数器表示数的认知经验,再来看算盘,学生对于这样的一个新的工具有着无限的联想,课程标准要求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因此让学生自己来提问题,接下来研究学生提出的问题,更能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落实以生为本的课改理念。】

认识算盘教案

认识算盘教案 教案标题:认识算盘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算盘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 2. 培养学生的手眼协调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3. 帮助学生认识算盘在数学运算中的作用,并能在一定程度上进行简单计算。 教学重点: 1. 算盘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 2. 算盘的数值表示规则。 教学难点: 1. 算盘的进位和退位。 2. 算盘的应用。 教学准备: 1. 算盘模型或实物。 2. 认识算盘的PPT或教学工具。 教学过程: 步骤一:导入(5分钟)

1. 准备一组算盘模型或实物,展示给学生。 2. 引导学生观察算盘的外观和构造,并提出问题:“你知道这是什么工具吗?你了解它的作用吗?” 步骤二:讲解算盘的基本构造(10分钟) 1. 利用PPT或教学工具,详细讲解算盘的基本构造,包括算盘的框架、珠子和位置等。 2. 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算盘模型或实物,让他们感受珠子的滑动和位置的变化。 步骤三:教授算盘的数值表示规则(10分钟) 1. 通过PPT或教学工具,示范珠子的上下位置表示不同的数字,并解释数值表示规则。例如,在一个算盘上,最上面的珠子代表5,下面的珠子代表1。 2. 让学生模仿示范,尝试表示一些简单的数字。 步骤四:练习算盘的进位和退位(15分钟) 1. 给学生一些涉及进位和退位的题目,要求他们计算并在算盘上操作出结果。例如:“计算22+35=?” 2. 引导学生观察珠子位置的变化,体会进位和退位的过程。 步骤五:应用算盘进行简单计算(15分钟)

1. 提供一些简单的加减法练习题给学生,要求他们利用算盘进行计算。例如:“计算47-18=?” 2. 引导学生依照数值表示规则,通过操作算盘完成计算过程。 步骤六:巩固与拓展(5分钟) 1. 让学生互相出题,利用算盘进行计算,并进行答题展示。 2. 鼓励学生设计一些其他应用算盘的情境,展示算盘的多样化使用方法。 步骤七:总结(5分钟) 1. 回顾本节课学习到的内容,概括算盘的基本构造、数值表示规则以及进位和退位的操作方法。 2. 强调算盘在数学运算中的作用和意义。 教学延伸: 1. 学生可以自行准备一台算盘,继续进行算盘的实际操作,加深对算盘的认识和掌握。 评估方法: 1. 教师观察学生在操作算盘过程中的表现,包括手眼协调能力和对进位、退位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通过学生完成的练习题和设计情境题的答题情况,评估他们对算盘的掌握程度。

《认识算盘》教案

《认识算盘》 余启荣 (2018.6)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直观认识算盘,知道算盘各部分的名称,学会用算盘计数和数数 过程与方法:经历用算盘表示数、数数的操作过程,掌握用算盘记数的方法,初步渗透 位值思想。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知道算盘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是中华民族 对人类文化的一大贡献,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认识算盘,学会读写算盘上的数,并会用算盘表示数。 教学难点:带有上珠的数的读写。 教学准备:课件、算盘 教学过程: 一、 介绍算盘的历史和现在 1、引入 现在老师请同学们猜一个谜语:一座城,四面墙,一群珠宝里面藏。如用小手拨一拨,噼里啪啦连声响。 学生猜一猜后,教师出示算盘图,揭示谜底:算盘。 2、介绍算盘的历史(配合课件) 在很久很久以前,人们开始用石子计数,后来用木棍或者竹签计数(就是算筹),再后来人们用摆珠子的方式计数,它是用小棍子把珠子串起来,用上面蓝色的珠子表示5,下面黄色的珠子表示1,再合起来表示数。像这样就表示563. 后来这种计数和计算的工 石子 5

具,就慢慢地改进成了现在用的算盘。 算盘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我们的祖先在600多年前就已经发明了算盘,开始用算盘进行计算,一直留传到现在。所以算盘的我国的优秀文化遗产。算盘还传到日本、朝鲜、美国、东南亚、欧洲等许多国家和地区。 二、认识算盘 1、了解算盘各部分的名称 谈话:同学们小小的算盘背后蕴藏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既然它这么有魅力,我们一起来认识它吧。 (1)仔细观察算盘,你知道它是有哪些部分构成的吗? 教师出示算盘,引导认识框、梁、档、算珠 (2)通过游戏巩固 出示大算盘:看来大家都认识了算盘,下面我们玩一个看谁说得快的游戏,我指算盘上的某个部分,请你快速说出它的名称。 同桌玩一玩。 (3)认识上珠和下珠,并介绍上下珠分别表示多少? 问:梁上面的算珠叫什么?一颗上珠表示多少?梁下面的算珠叫什么?一颗下珠表示多少? 《算盘歌》一把小算盘,四周围满框,横卧一根档,竖着许多梁,梁上是上珠,梁下是下珠。一颗上珠表示5,一颗下珠表示1。 同住两人一组,先一人随便拨一颗算珠,另一人说出这个算珠表示几。然后两人互换。 2、在算盘上表示1-10 (1)师:算盘的个位在哪啊? 和学生一起探讨定数位的方法。(必须从左往右依次定位) 问:把最右边的一档作为个位有什么好处? 框 梁 下珠 上珠

认识算盘教案1

认识算盘教学设计 高县第二黄天容 一、教学目标: 1、认识算盘的根本构造,会在算盘上准确地记数,并能正确读取在算盘上表示的数。 2、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教材第10页例6、例7;教材第11页课堂活动第3、4题;教材第13页第7、8、9、10题。 三、教学重难点:认识算盘的根本构造,掌握在算盘上记数的方法。 四、课前准备:算盘,课件,练习本。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 1、师:孩子们,喜欢猜谜语吗?生:喜欢。〔课件出示第2张〕师:我们一起来看看谁最聪明?四四方方一座城,里头住着许多兵,打起仗来毕啵响,从来不见兵出城〔打一物〕。孩子们猜到是什么了吗?是的,它就是算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算盘。 二、新课教学 1、了解算盘历史 算盘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创造之一,我们的祖先在600多年前就已经创造了算盘,开始用算盘数数和计数。你知道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计数方法和工具有哪些吗?〔课件出示第3张〕是的,最早的人们是用石子和结绳的方式来进行计数的;后来用竹签和木棍进行计数,就是算筹;再往后用摆珠子的方式进行计数;慢慢的就演变成了用算盘进行计数。 2、〔课件出示第4张〕用算盘计数和数数很方便,它各局部的名称是什么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课件出示第5张〕算盘的四周叫做框;算盘中间的横条叫做梁。算盘从上边贯穿横梁至下边的小棒叫做档;在梁上方的算珠叫上珠,在梁下方的算珠叫做下珠。一个下珠表示1,一个上珠表示5。 3、在算盘上如何拨数呢?我们可以在算盘上任选一档记个记号,定为个位,向左数第2档是十位,第3档是百位,第4档是千位…… 〔课件出示第6张〕算盘上计数时要拨珠靠梁。1个下珠表示1,1个上珠表示5,空挡表示0。在个位上拨1颗下珠,表示1。在个位上拨2颗下珠表示2。

认识算盘教案

认识算盘教案 认识算盘教案 算盘是一种古老而重要的计算工具,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中国。在 当今数字化的时代,算盘或许已经被电子计算器和计算机所取代,但它仍然具 有一定的教育和学习的价值。本文将探讨算盘在教学中的应用,并提出一份简 单而实用的算盘教案。 一、算盘的教学意义 1. 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算盘的使用需要学生进行手指的运算和思维的转换,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 思维能力。通过使用算盘,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运算的本质,提高他们的 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2. 增强注意力和专注力 在使用算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专注于每一个数字和运算符号的位置,这有助 于提高他们的注意力和专注力。同时,算盘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摆脱对电子设备 的依赖,培养他们的集中注意力。 3. 培养空间感知能力 算盘是一种物理工具,学生需要在珠子和横档之间进行移动和操作。这种操作 可以帮助学生培养空间感知能力,提高他们的手眼协调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二、算盘教学的步骤 1. 介绍算盘的基本知识 在开始算盘教学之前,教师应该向学生介绍算盘的基本知识,包括算盘的结构、珠子的表示方法和运算规则等。通过图示和示范,让学生对算盘有一个直观的

2. 演示算盘的基本运算 教师可以通过演示算盘的基本运算,如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等,向学生展 示算盘的实际应用。在演示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解释每一步的操作和思维过程,帮助学生理解运算的逻辑。 3. 练习算盘的基本运算 在学生掌握了算盘的基本知识和运算规则后,教师可以组织练习活动,让学生 进行算盘的基本运算。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练习题,逐渐增加难度,以帮助学 生巩固所学内容。 4. 拓展算盘的应用 除了基本运算,算盘还可以应用于其他数学概念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 与分数、百分数、小数和代数等相关的活动,让学生通过算盘进行计算和探索,加深对这些概念的理解。 5. 总结和评价 在算盘教学结束后,教师应该与学生一起总结所学内容,并对算盘教学的效果 进行评价。可以让学生分享他们的学习经验和感受,以及对算盘教学的看法和 建议。 三、算盘教学的优势和挑战 1. 优势 算盘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注意力和专注力,以及空间感知能力。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和运算规则,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

认识算盘课堂游戏教案设计

认识算盘课堂游戏教案设计 教案标题:认识算盘课堂游戏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 了解算盘的基本结构和使用方法。 2. 掌握算盘上的数字和计算方法。 3.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4. 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参与度。 教学重点: 1. 算盘的结构和使用方法。 2. 数字的表示和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1. 算盘(每位学生一副)。 2. 白板、黑板或投影仪。 3. 游戏道具(如卡片、骰子等)。 4. 打印好的游戏规则和题目。 教学过程: 引入活动: 1. 向学生介绍算盘的基本概念和用途,引发学生对算盘的兴趣。 2. 展示算盘的结构和使用方法,让学生了解算盘的基本操作。 游戏规则说明: 1.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一名队长,其他队员均持有一副算盘。 2. 为每个小组发放游戏道具和题目卡片。

3. 解释游戏规则:每组队长翻开一张题目卡片,其他队员利用算盘进行计算,首先计算出正确答案的队伍获得分数。 4. 提醒学生在计算过程中注意速度和准确性。 游戏进行: 1. 让队长翻开第一张题目卡片,其他队员开始使用算盘进行计算。 2. 观察每个小组的计算过程,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3. 当有队伍计算出正确答案时,停止游戏并宣布得分。 讨论和总结: 1.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在游戏中的体验和感受。 2. 引导学生讨论算盘的优缺点,以及它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 总结算盘的基本知识和使用技巧,并与学生一起回顾所学内容。 拓展活动: 1. 给学生布置算盘练习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2. 鼓励学生通过互相竞赛或小组合作的方式继续使用算盘进行计算练习。 评估方式: 1. 观察学生在游戏中的参与度和计算准确性。 2. 收集学生完成的练习作业,评估他们对算盘的掌握程度。 教学延伸: 1. 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其他计算工具的使用方法和优势。 2. 鼓励学生设计自己的数学游戏,以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和合作能力。 教学反思: 1. 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参与?

二年级数学教案——《算盘的认识》教案1

二年级数学教案——《算盘的认识》教案1 教学目标: 1.了解算盘是一种计算工具,并能正确使用算盘。 2.能够通过算盘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3.培养学生对数字的敏感性和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如何正确使用算盘进行加减运算。 2.如何培养学生对数字的敏感性和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一些演示用的算盘。 2.每位学生准备一台算盘。 3.准备一些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知 1.教师出示算盘,让学生观察它的外观和结构。引导学生发现算盘的特点。 2.引导学生思考算盘是什么,有什么功能。 3.引导学生讨论算盘的使用场景,例如超市收银台、银行柜台等。 二、新知讲解

1.教师讲解算盘的使用方法,介绍算盘上的珠子代表的含义。 2.引导学生学习如何通过算盘进行加法和减法运算。 三、示范与实践 1.教师示范如何进行加法运算,如2+3=5,引导学生跟随示范操作算 盘完成相同的运算。 2.让学生互相配对,使用算盘进行加法运算练习。 3.随机抽取学生上台演示算盘的加法运算过程,并进行点评。 四、巩固与提高 1.引导学生思考并观察算盘上的珠子,了解算盘上每一根棍代表的数字。 2.准备一些数字卡片,每个数字卡片上写一个数字。让学生手持数字 卡片,用算盘配对完成相应的运算。 3.引导学生分别使用算盘进行减法运算,如5-2=3,并进行小组练习。 五、拓展延伸 1.引导学生思考算盘的优点和缺点,并结合现代计算器讨论两者的差异。 2.鼓励学生尝试进行更复杂的加减运算,如两位数加减一位数。 3.引导学生设计一些有趣的数学游戏,如比赛谁能用算盘更快地完成 一些运算。 六、小结与评价

幼儿园认识算盘教案

幼儿园认识算盘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认识算盘,并知道如何使用算盘; 2.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3.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所学的算盘知识。 二、教学内容 1.算盘的概念和结构; 2.熟悉算盘的基本计数方法; 3.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4.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三、教学步骤 步骤一:引入 1.用生动的语言引入算盘的概念,让孩子们了解算盘是一种古老而神奇的计算工具; 2.引导孩子们观察算盘的外形和结构,让他们自行探究算盘的组成和使用方法。 步骤二:理解和熟悉算盘 1.分组让孩子们识别算盘上的小珠子和珠子排列的规律; 2.让孩子们轮流操作算盘进行简单的计数,加深对算盘的印象和认识; 3.指导孩子们自己制作算盘模型,让他们熟悉算盘的结构和组成。 步骤三:加法的实际运用 1.用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让孩子了解加法的实际用途; 2.让孩子们通过算盘进行简单的加法计算,如2+3、5+1等; 3.引导孩子们自己编一些加法题,让他们用算盘计算。 步骤四:减法的实际运用 1.用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让孩子了解减法的实际用途; 2.让孩子们通过算盘进行简单的减法计算,如4-2、3-1等; 3.引导孩子们自己编一些减法题,让他们用算盘计算。 步骤五:应用实例 1.教授孩子们如何应用算盘,如算购物时的总价、比较物品的价格等;

2.让孩子们自己动手使用算盘,如算购物时的总价、比较物品的价格等。 四、教学方法 1.引导和自主探究相结合; 2.分组合作、交流互动; 3.通过日常实例创设情境,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接受。 五、教学评估 1.观察孩子们对算盘的认识和使用情况; 2.观察孩子们的计算策略和思维过程。 六、教学反思 1.根据孩子们的实际情况,课前预备材料的准备要充分; 2.考虑孩子们的年龄和认知能力,授课内容的难易度要适当; 3.教学方法要因材施教,指导和引领孩子们自主探究。

幼儿园认识算盘教案

幼儿园认识算盘教案 教案标题:认识算盘 教学目标: 1. 让幼儿了解算盘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 2. 培养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和数学概念的初步理解。 教学准备: 1. 算盘模型或实物算盘。 2. 数字卡片。 3. 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源。 教学过程: 引入活动: 1. 引导幼儿观察算盘的外观和构造,让幼儿自己尝试操作算盘珠子,感受珠子的滑动和计数的过程。 探究活动: 2. 展示算盘图片或视频,向幼儿介绍算盘的作用和使用方法。解释算盘上的珠子代表数字的概念。 3. 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算盘,尝试用算盘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例如,教师出示数字卡片,让幼儿按照数字卡片上的要求在算盘上移动珠子,完成相应的计算。 拓展活动: 4. 制作数字卡片,让幼儿自己选择数字卡片上的数字,然后用算盘进行相应的

计算。例如,数字卡片上写着“3 + 2 =”,幼儿选择数字卡片上的数字,然后用算盘进行计算,并回答出结果。 5. 创设情境,让幼儿在游戏中运用算盘进行计算。例如,设置一个小商店角色扮演活动,幼儿可以扮演顾客和店主,使用算盘计算购买商品的总价和找零金额。 总结活动: 6. 与幼儿一起回顾算盘的使用方法和数学概念。鼓励幼儿分享他们在活动中的学习体会和感受。 评估活动: 7. 通过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回答问题的能力,评估幼儿对算盘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教学延伸: 8. 鼓励家长和幼儿一起使用算盘进行数学游戏,加深对数字和计算的理解。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引入、探究、拓展、总结和评估等环节,使幼儿在实际操作中认识算盘,培养了他们的手眼协调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同时也加深了对数字和数学概念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进度,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确保每个幼儿都能够参与到活动中,并取得相应的学习效果。

《算盘》教案(3篇)

《算盘》教案(3篇) 《算盘》教案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算盘的结构,认识算盘各部分的名称。 2.能力目标:认识算筹、算盘。 3.情感目标:知道计算工具的发展简史,感受数学在*的发展源远流长,成就辉煌。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使之觉得作为一个*人,是多么的自豪和骄傲。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算盘、计算器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简单介绍古今计算工具的发展简史。 二、认识算筹 1. 认识算筹。 师:在我们*用来帮助计算的工具,从古至今有很多。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从三千多年前的古代去看一看!三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开始使用小棒帮助计算了。他们用小棒表示数字。我们来看。媒体演示:介绍用小棒表示数字的方法——横式和纵式。 2. 认识用算筹表示的数。 师:古代用小棒帮助计算,我们把小棒这个工具就作——算

筹。表示一个多位数用竖式和横式交替表示。如452就可以这样表示。452 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一定要横式和竖式交替使用吗?那752可以怎样表示?1845又可以怎样表示呢? 3. 认识用算筹计算的过程。 师:那我们怎样利用算筹计算呢?我们来看一看。452+752= 媒体演示。 三、介绍算盘 1. 认识算盘的组成部分 ⑴师:到了大约一千四百年前,我国由算筹发明了算盘,算盘可以帮助人们更方便地计算。我们就来认识一下算盘。 出示:算盘 师:这就是古代人民的一个伟大的发明——算盘。你看到的算盘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呢?你知道它的名称可以说出来,说不出名称的可以指出来。 在同学的汇报中介绍:筐、梁、档、上珠(顶珠)、下珠(底珠)、定位点各部分的名称。 2. 在算盘怎样表示数 ⑴师:用算盘记数时,拨珠都要往梁上靠,一个下珠表示1,一个上珠表示5,空档表示0确定某一档为个位后,从它向左各档依次表示十位、百位、千位。 ⑵练*(49页的练*)下面算盘上表示的数各是多少?全班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算盘》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算盘》精选讲课设计 一、讲课目的 1.让学生认识算盘,认识算盘的构造,学会读写算盘上的数,会利用算盘上的珠子表示千之内的数。 2.让学生知道算盘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化的一大贡献,进而加强民族骄傲感。 二、讲课要点 认识算盘,学会读写算盘上的数,会利用算盘上的珠子表示千之内的数。 三、讲课难点 理解1个上珠表示5。 四、讲课具准备 课件、算盘 五、讲课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在计数器上指出个位、十位、百位、千位。 2.读出计数器上表示的数:308、1000、256、760 3.介绍算盘的历史: 教师:在生活中还有一种计算工具——算盘,算盘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我们的先人在600多年前就已经发了然算盘,开始用算盘进行计算,向来留传到此刻。因此算盘的我国的优异文化遗产。算盘还传到日本、朝鲜、美国、东 南亚、欧洲等很多国家和地域。今日我们一同来认识算盘。 出示课题:算盘的认识 (二)研究新知 1.认识算盘的组成: ①教师介绍算盘各部分名称,学生记忆。

②教师手指算盘的各部位,学生说有名称。 ③介绍算盘珠子的作用: 教师:算盘能够用来帮助我们数数和计数,下边的一个珠子表示1,上边的 一个珠子表示5。 2.讲课用算盘计数的方法。 ①确立数位。 教师:用算盘表示数的时候,第一要选择一个档作为个位。 发问:请你看看这两个小朋友把哪个档作为个位?十位、百位在哪?请你指一指。 ②在算盘上表示一位数。 活动:请你在算盘上拨出1、5、6、9。 发问:如何在算盘上拨出5?如何拨出9? ③在算盘上表示两位数。 活动:请你在算盘上拨出10。 发问:你是如何表示的?个位上为何不拨珠子? 教师:个位是0,在算盘的个位上就不拨珠子。 活动:请你在算盘上拨出27、30、65、99。 发问:你是如何拨的? ④在算盘上表示三位数。 活动:请你在算盘上拨出100。 发问:如何表示? 活动:请你拨出254、180、309、600。

幼儿园古代算盘教案

幼儿园古代算盘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古代算术的发展历史。 2.掌握算盘的使用方法和原理。 3.学习使用算盘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教学内容 知识点1:古代算术的发展历史 在开始学习算盘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下古代算术的发展历史。古代算术起 源于两河流域和埃及地区的古代文明,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发展成为了一个独立的学科。在古代,人们使用各种不同的算术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比如使用手指进行计数、用石头或豆子来进行计算等。 知识点2:算盘的使用方法和原理 算盘是一种古老的计算工具,它是由珠和棒组成的。珠子可以在棒上来回滑动,通过珠子的位置来表示数字。算盘的使用方法比较简单,只需要将要计算的数码输入算盘中即可。 算盘的原理也很容易理解,每一行珠子代表一个数字位。当某个珠子上的珠子 数量达到一定数量时,就需要将其向前进一位,表示增加更高位上的数值。 知识点3:使用算盘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算盘主要用于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在进行加法运算时,只需要将两个数码输 入算盘并滑动珠子即可。在进行减法运算时,需要使用补数的方法。具体操作可在下节课进行详细讲解。 教学步骤 步骤1:介绍古代算术的发展历史 通过图片和简短的文字介绍古代算术的起源和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古代算术 是如何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的。 步骤2:介绍算盘的使用方法和原理 通过实物或图片介绍算盘的构造和使用方法,并简单讲解算盘的原理。

步骤3:演示如何使用算盘进行加法运算 将两个数码输入算盘中并滑动珠子进行加法运算,让学生通过观察算盘的变化了解加法的计算过程。 步骤4:演示如何使用补数和算盘进行减法运算 通过实物或图片演示使用补数和算盘进行减法运算的方法,并引导学生通过珠子的位置和变化来理解减法的计算过程。 步骤5:让学生使用算盘进行加减运算练习 为学生准备一些简单的加减法运算题目,让他们使用算盘进行计算,巩固所学内容。 教学评价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课堂的表现和练习的成绩来评价他们对古代算术和算盘的掌握程度。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具体的评价方式。

小学数学二年级(北京版)-认识算盘-1教案

第四单元第5课时:认识算盘 年级:二年级教材版本:北京版 一、教学背景简述 本节课是教材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新增加的内容,教材引进算盘表示数,一方面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另一方面给师生多提供一个教具、学具,多呈现一种直观表示数的方法。本节课的重点是认识算盘,学会读写算盘上的数,并会用算盘表示数。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对于数的概念已有了简单的了解。能够用计数器表示万以内的数,对于数位有了简单了解,会读数、写数。同时对于万以内数的“位值制”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本节课将带领学生认识算盘,了解算盘各部分的名称,与计数器联系起来,在动手拨珠的过程中,掌握用算盘记数的方法。 二、学习目标 1认识算盘,知道算盘各部分的名称,学会用算盘表示万以内的数。 2经历拨珠数数的过程,体会计数工具和数的表示方法的多样性,发展数感,体会位值。 3了解算盘的广泛应用,感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增加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导入新课 1提示学生进行课前准备:学习单、计数器和算盘。 2导入新课 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和计数的好帮手——计数器一起认识了万以内的数。今天,我们要再来认识一位新的计数朋友——算盘。

(二)认识算盘,了解算盘记数的方法 算盘是我国劳动人民创造的一种计算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数数和记数。 1认识算盘的结构和各部分名称 你在哪里见过算盘呢?认识算盘的结构,出示儿歌: 请同学们对照自己的算盘再指一指、说一说它的各部分名称。 导语:认识了算盘的结构和各部分名称,我们来学习用算盘数数和记数。 2确定数位,了解算盘记数和数数的方法 (1)确定数位 要想在算盘上表示数,首先需要在算盘上先确定一个档是个位。 如果我们把右起第三档、带有标记的这一档确定为个位,它的左边依次是十位、百位、千位等。当然,个位档的确定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变换。 请同学们在自己的算盘上确定好个位。确定了数位,我们就可以拨珠记数了。 (2)自主探究,尝试拨珠记数 像这样,当所有的上珠、下珠都贴着框,就是空档。记数时,要拨珠靠梁。 现在请你也在算盘上表示“1”这个数。我们就在个位上拨入1个下珠。1个下珠表示1。聪明的同学们一定联想到了,我们在计数器上拨数的时候,也是拨入1个珠子表示1。 学生自主尝试。

二年级数学(人教版)-认识算盘-1教案

第七单元第3课时:认识算盘 年级:二年级教材版本:人教版 授课教师单位及姓名: 指导教师单位及姓名: 一、教学背景简述 本节课是教材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新增加的内容,教材引进认识算盘、算盘表示数的例题,一方面传承我国传统的数学文化,另一方面又为学生认识数位、体会“位值制”提供一个良好的工具和途径。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认识算盘,体会其直观形象、体现数位特征的特点,会用算盘表示数,深化学生对万以内数的认识。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对于数的概念已有了简单的了解。能够用计数器表示数,对于数位有了简单了解,会读、写1000以内的数。同时对于千以内数的“十进位值制”也有了初步的感受。本节课将带领学生认识算盘,了解算盘各部分的名称,与计数器联系起来,在动手拨珠的过程中,掌握用算盘数数和记数的方法。 二、学习目标 1.认识算盘,知道算盘各部分的名称,学会用算盘数数和记数。 2.经历拨珠数数的操作过程,体会计数工具和数的表示方法的多样性,发展数感,体会位值。 3.了解算盘的历史,知道算盘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了解中国传统的数学文化,增加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导入新课 1.提示学生进行课前准备:学习单、计数器和算盘 2.导入新课

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和计数的好帮手——计数器一起认识了万以内的数。今天,我们要再来认识一位新的计数朋友——算盘。 (二)认识算盘,了解算盘记数的方法 算盘是我国劳动人民创造的一种计算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数数和记数。 1.认识算盘的结构和各部分名称 你在哪里见过算盘呢?认识算盘的结构,出示儿歌: 提示:儿歌中还告诉我们“一个下珠表示1,一个上珠表示5。”知道“一个下珠表示1,一个上珠表示5”对于认识算盘很重要。 请同学们对照自己的算盘再指一指、说一说它的各部分名称。 导语:认识了算盘的结构和各部分名称,我们来学习用算盘数数和记数。 2.确定数位,了解算盘记数和数数的方法 (1)确定数位 像这样,当所有的上珠、下珠都贴着框,就是空档。 师:我们知道了“一个下珠表示1”,就请你在算盘上拨一个下珠来表示“1”这个数。(引导学生知道拨珠要对应数位) 算珠记数时,要拨珠靠梁。 出示三种拨法: 说明:看来,要用算盘记数,首先需要在算盘上先确定一个档是个位,并作上记号。最右边的一档作为个位,或者右起第四位作为个位,都是可以的。确定了个位,再从个位向左数,依次是十位、百位、千位等。个位档的确定呢,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变换。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