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评估》教学大纲

《健康评估》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健康评估》是护理学专业的1门重要课程,是临床各科护理的基础。学习健康评估的目的是能运用健康评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正确地评估病人的健康状况,确立病人的健康问题,为病人制定正确的护理措施和解决病人的健康问题提供保证。

通过学习,要掌握心电图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的标本采集要求、参考值及临床意义;熟悉其他辅助检查前的准备及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能独立通过问诊收集病史、独立进行体格检查,并能根据问诊、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的结果,做出初步的护理诊断,书写完整的护理病历。

二、考核方式

本门课程总时数为90学时,其中理论60学时、见习30学时。

三、学时分配表

内容总学时理论实践

第一章绪论 2 2

第二章健康评估方法12 6 6 第三章常见症状评估18 9 9

第四章身体评估15 6 9

第五章心理评估 3 3

第六章社会评估 3 3

第七章心电图检查 6 3 3

第八章实验室检查18 9 9

第九章护理病历书写 3 3

总学时80 44 36

四、课程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

第一章绪论

【目的要求】

1、掌握健康评估的基本内容;掌握健康评估的学习方法与要求。

2、了解健康评估在护理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教学内容】

1、健康评估在护理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2、健康评估的基本内容:健康评估方法、常见症状评估、身体评估、心理评估、社会评估、心电图检查、肺功能及内镜检查、影像检查、实验室检查和护理病历书写

3、健康评估的学习方法与要求

【授课学时】1学时。

第二章健康评估方法

【目的要求】

1、掌握收集健康资料的方法。

2、熟悉健康史的内容,资料分析与护理诊断。

3、了解健康资料的来源。

【教学内容】

第一节概述

健康资料的来源及健康资料的类型

第二节收集健康资料的方法

1、会谈

2、身体评估基本方法: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嗅诊

第三节健康史的内容

1、一般项目

2、主诉

3、现病史

4、既往史

5、系统回顾: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生殖系统、消化系统、造血系统、内分泌系统及代谢障碍疾病等

6、个人史、婚姻史、月经及生育史、家族史

7、特殊情况的健康史

第四节资料分析与护理诊断

1、护理诊断的概念

2、护理诊断的分类方法

3、护理诊断的构成

4、护理诊断的陈述方式

5、护理诊断的思维方法和步骤

【授课学时】3学时。

第三章常见症状评估

【目的要求】

1、掌握常见症状的病因、发生机理及临床特征。

2、熟悉症状分析对疾病诊断的重要作用。

【教学内容】

第一节发热

1、概念及发生机制

2、病因感染性发热;非感染性发热:无菌坏死物质吸收、超敏反应、内分泌与代谢障碍、皮肤散热减少、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3、临床表现发热的临床分度、发热过程、常见热型及其临床意义

4、健康史要点

5、检查要点体格检查、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第二节疼痛

1、疼痛疼痛的概念,皮肤痛、内脏痛、牵涉痛

2、头痛概念、病因及发生机制、健康史要点及伴随症状、检查要点、

3、胸痛概念、病因及发病机制、健康史要点及伴随症状、检查要点

4、腹痛急、慢性腹痛和急腹症的概念、病因及发生机制、健康史要点及伴随症状、检查要点

第三节咳嗽与咯痰

1、概念及发生机制

2、病因呼吸道疾病、胸膜疾病、心血管疾病、中枢性因素

3、健康史要点咳嗽与咯痰的特点(性质、音色、时间与节律,痰的性状及量)及伴随症状

4、检查要点心、肺的体格检查,痰液检查,X线等影像学检查

第四节咯血

1、概念咯血的概念,咯血与呕血的区别,窒息的表现

2、病因支气管疾病、肺部疾病、心血管疾病

3、健康史要点病史及年龄、咯血量及其性状、咯血的伴随症状

4、检查要点心、肺的体格检查,痰液检查,X线、CT等影像学检查及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第五节呼吸困难

1、概念及发生机制

2、病因呼吸系统疾病、心脏血管疾病、中毒、血液病、神经精神因素

3、临床表现吸气性(3凹征)、呼气性、混合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中枢性、癔病性呼吸困难

4、健康史要点发病情况,诱因,伴随症状

5、检查要点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血气分析、X线检查

第六节发绀

1、概念及发生机制

2、病因血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中心性、周围性和混合性发绀)或存在异常血红蛋白衍化物

3、健康史要点既往病史,伴随症状

4、检查要点体格检查尤其是心、肺的体检,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第七节心悸

1、概念及发生机制

2、病因生理性、病理性

3、健康史要点病史、诱因及伴随症状

4、检查要点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心电图检查

第八节水肿

1、概念及发生机制

2、病因全身性水肿(心源性、肾源性、肝源性、内分泌源性、营养不良性、其他原因),局限性水肿(局部炎症、静脉或淋巴回流受阻、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3、健康史要点病史,水肿特点,伴随症状

4、检查要点心脏及肝脏等的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

第九节恶心与呕吐

1、概念及发生机制

2、病因反射性(胃肠源性及非胃肠源性)、中枢性、前庭障碍性及神经官能性呕吐

3、健康史要点诱发因素、剧烈程度、呕吐物性状、呕吐的伴随症

4、检查要点腹部检查,神经系统检查,实验室检查

第十节呕血与黑便

1、概念呕血、便血

2、病因消化系统疾病、血液病、急性传染病及其他疾病

3、临床表现出血量、出血部位与临床表现的关系

4、健康史要点发病年龄、季节,诱因,呕血方式,病史及伴随症状

5、检查要点确定是否上消化道出血,出血量估计,伴随体征,实验室及器械检查

第十一节腹泻

1、概念、分类及发生机制

2、病因急性腹泻:肠道疾病、全身性感染、急性中毒、其他疾病;慢性腹泻:消化系统疾病、全身性疾病

3、健康史要点病史及病程、发病季节、诱因及缓解因素、诊疗经过及伴随症状

4、检查要点伴随症状,直肠指检,粪便检查及其他检查

第十二节黄疸

1、概念黄疸、显性黄疸、隐性黄疸

2、胆红素的正常代谢非结合胆红素、结合胆红素、尿(粪)胆原、尿(粪)胆素、尿胆红素,胆红素的肠肝循环

3、类型溶血性、肝细胞性及胆汁淤积性黄疸的病因、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特点

4、健康史要点伴随症状、病程、诱因、年龄及黄疸的特点

5、检查要点体格检查,B型超声、X线、经十2指肠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PTC)、CT等影像学检查

第十三节尿频、尿急、尿痛

1、概念尿频、尿急、尿痛

2、病因尿量增多的疾病,尿路感染,尿路梗阻

3、健康史要点临床表现、伴随症状

4、检查要点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

第十四节皮肤粘膜出血

1、病因及发病机制

2、临床表现出血点、紫癜、瘀斑、血肿

3、健康史要点病史,出血缓急及时间,伴随症状

4、检查要点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

第十五节抽搐

1、概念抽搐、惊厥、癫痫

2、病因颅脑疾病、全身性疾病、其他疾病

3、临床表现全身性抽搐、局限性抽搐

4、健康史要点病史、诱因、伴随症状

5、检查要点体格检查尤其是神经系统的检查,实验室检查

第十六节意识障碍

1、概念意识、觉醒状态、意识内容、意识障碍

2、病因及发生机制颅脑疾病(感染性与非感染性疾病)、全身性疾病、其他疾病

3、分类及临床表现觉醒障碍(嗜睡、昏睡、浅昏迷、深昏迷),意识模糊,意识内容障碍(谵妄、醒状昏迷)

4、健康史要点既往史、发病诱因,伴随症状

5、检查要点尤其是生命征及神经系统检查,实验室检查、脑电图检查

【授课学时】讲授6学时,自学6学时,共12学时

第四章身体评估

第一节一般状态评估

【目的要求】

1、掌握体温(T)、脉搏(P)、呼吸(R)、血压(BP)等的采集及其临床意义。

2、熟悉发育与体型、营养、意识状态、面容与表情、体位、步态的检查方法及其异常的临床意义。

【教学内容】

1、体温检查测量方法、正常值、应用范围、注意事项;热型的概念,体温异常的临床意义

2、脉搏的检查速率、节律、紧张度、强弱及弹性、脉搏异常的特征及临床意义

3、呼吸检查(见第5章)

4、血压检查测量的方法、注意事项;高血压的定义及分类(《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血压异常的临床意义;动态血压监测的适应范围

5、发育与体型检查方法及异常的临床意义

6、营养状况检查方法、营养不良及肥胖的常见原因

7、意识状态的检查

8、面容与表情急性病容、慢性病容、贫血面容、肝病面容、肾病面容、甲亢面容、粘液性水肿面容、满月面容、肢端肥大症面容、2尖瓣面容、伤寒面容、苦笑面容、面具面容

9、体位自动体位、被动体位、强迫体位

10、步态偏瘫步态、蹒跚步态、醉酒步态、慌张步态、跨阈步态、剪式步态、共济失调步态、间歇性跛行的特点及临床意义

【授课学时】2学时

第二节皮肤、浅表淋巴结评估

【目的要求】

1、掌握浅表淋巴结检查法及浅表淋巴结肿大的临床意义。

2、熟悉皮肤的异常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教学内容】

1、皮肤弹性、颜色、湿度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

2、皮疹、紫癜、蜘蛛痣与肝掌、水肿、皮下气肿、皮下结节的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

3、毛发分布异常、脱发、毛发异常增多的临床意义

4、浅表淋巴结的组群分布。浅表淋巴结的检查法,局部或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的临床意义

【授课学时】2学时

第三节头部、面部和颈部评估

【目的要求】

1、掌握巩膜黄染、瞳孔大小、对光反射、鼻窦压痛、咽和扁桃体的检查方法及其异常的临床意义;掌握甲状腺、气管位置、颈部静脉、颈部动脉的检查方法及其异常的临床意义。

2、熟悉头部器官的其他检查内容、方法和临床意义。

3、了解颈部外形及活动的检查方法及其异常的临床意义。

【教学内容】

1、头颅大小、形状及运动

2、眉毛、眼睑、泪囊、结膜、巩膜、角膜的1般检查;眼球外形、眼球运动的检查方法及异常的临床意义;瞳孔的形状与大小、对光反射、调节与聚合反射的检查方法及异常的临床意义

3、外耳、鼓膜、乳突

4、鼻外形、鼻前庭和鼻窦的检查法及异常的临床意义

5、口唇、口腔粘膜、牙齿及牙龈、舌、咽及扁桃体、腮腺的检查方法及异常的临床意义

6、颈部外形、活动、颈项强直的检查方法及其异常的临床意义

7、颈部血管:颈动脉搏动、颈静脉怒张及搏动、颈部血管杂音的检查法及异常的临床意义

8、甲状腺及气管位置的检查方法,甲状腺肿大的分度及临床意义;气管移位的临床意义

【授课学时】讲授2学时,见习2学时,共4学时

见习 1 一般检查及头颈部评估

【目的要求】

1、掌握正常体征辨认的方法。

2、熟悉头、颈部检查的顺序、方法和内容。

3、了解1般状态检查内容;了解正常状态和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

【教学内容】

一般检查:

1、生命征体温、呼吸、脉搏和血压的测量方法

2、发育和营养发育情况综合判断、营养情况综合判断

3、面容和表情面容和表情的观察方法

4、意识状态意识状态的观察方法

5、体位步态体位和步态的观察方法

6、皮肤和粘膜皮肤和粘膜的观察

7、浅表淋巴结检查检查顺序、检查内容、淋巴结肿大的临床意义

头颈部检查:

一、头颅大小、外形和运动

二、头部器官

1.眼

1.1.眉毛的检查

1.2.眼睑形态和运动

1.3.结膜翻转眼睑,观察睑结膜,穹窿结膜与球结膜

1.4.巩膜观察颜色

1.5.角膜观察透明度

1.6.眼球外形、运动、指压法测眼压

1.7.瞳孔形状、大小、双侧是否对称、对光反射及调节反射、视力

2.耳外耳道、乳突、听力

3.鼻外形、通气、分泌物、鼻翼扇动、鼻窦压痛检查

4.口腔唇、口腔粘膜、牙齿、牙龈、舌、咽、扁桃体

三、颈部:

1.外形及运动

2.颈强直

3.颈部软组织

4.颈部血管颈动脉检查、颈静脉检查

5.甲状腺检查方法、甲状腺肿大的分度

6.气管位置检查方法

【授课学时】2学时

第四节胸部评估

【目的要求】

一、胸、肺部检查

1、掌握异常胸廓和脊柱畸形的类型、特点及临床意义。掌握触觉语颤的检查法、发生机制,触觉语颤检查的临床意义;掌握胸部的叩诊方法、正常胸部叩诊音及病理性叩诊音的发生机制和临床意义;掌握支气管呼吸音、肺泡呼吸音、支气管肺泡呼吸音的发生机制、听诊特点及部位,病理性肺泡呼吸音、支气管呼吸音、支气管肺泡呼吸音的发生机制和临床意义;掌握干啰音、湿啰音、捻发音和胸膜摩擦音的发生机制、听诊特点及临床意义;掌握肺与胸膜常见病变的体征。

2、熟悉胸部骨骼标志、人为划线及分区;熟悉呼吸类型、频率、节律、深度及呼吸运动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熟悉肺下界、肺下界移动度的检查法及其异常的临床意义。

3、了解胸膜摩擦感和胸膜摩擦音的检查方法和临床意义;了解听觉语音的检查法、发生机制及其异常的临床意义。

二、心脏血管检查

1、掌握影响心尖搏动的生理和病理因素;掌握心尖搏动的强度和范围改变、心前区其他部位搏动的临床意义;掌握震颤的发生机制、检查方法和常见震颤的临床意义;掌握心脏叩诊方法、正常心脏浊音界及心脏浊音界改变的临床意义;掌握心脏听诊的方法、部位和顺序;掌握呼吸性窦律不齐、早搏、心房颤动的听诊特点和临床意义;掌握正常心音的听诊特点,第1心音与第2心音的鉴别;掌握心脏杂音的发生机制、特征和临床意义;掌握各瓣膜听诊区收缩期、舒张期杂音的临床意义,器质性与功能性收缩期杂音的区别;掌握心脏常见疾病的体征。

2、熟悉心前区隆起与饱满的临床意义;熟悉心动过速、过缓,心音增强、减弱或分裂的临床意义;熟悉血管检查的方法和异常的临床意义。

3、了解正常心尖搏动的位置、范围和强弱;了解心包摩擦感的检查法及临床意义;了解奔马律的发生机制、听诊特点及临床意义。

【教学内容】

1、胸壁的骨性标志、人为划线、分区;正常胸廓的特点;常见异常胸廓的特点和临床意义

2、胸壁静脉曲张、胸壁压痛的临床意义

3、肺和胸膜视诊呼吸类型、频率、深度及节律,胸廓两侧呼吸运动

4、肺和胸膜触诊呼吸运动、触觉语颤和胸膜摩擦感的检查法、发生机制及其异常的临床意义

5、肺和胸膜叩诊胸部叩诊法,正常胸部叩诊音,肺上界、肺下界及肺下界移动度的检查方法及其异常的临床意义,胸部病理性叩诊音的发生机制及临床意义

6、肺和胸膜听诊正常呼吸音的发生机制、听诊特点及听诊部位;病理性呼吸音、啰音、捻发音、胸膜摩擦音的发生机制、听诊特点及临床意义;听觉语音的检查法、发生机制及减弱、增强的临床意义;肺与胸膜常见病变的体征

7、心脏视诊心前区隆起,心尖搏动的位置、范围、强弱及其变化的临床意义,心前区

其他部位的搏动

8、心脏触诊心前区搏动、震颤、心包摩擦感

9、心脏叩诊叩诊方法、正常心脏浊音界、心界各部的组成、心脏浊音界的改变临床意义

10、心脏听诊瓣膜听诊区、听诊顺序和内容;正常心率,心动过速、心动过缓,常见心律失常;正常的第1、2、3心音(S1、S2、S3),S1与S2的强度与性质的变化。心音分裂;额外心音;杂音产生的机制及杂音的听诊要点、各瓣膜区杂音的临床意义;器质性与功能性收缩期杂音的区别;心包摩擦音

11、血管检查肝-颈静脉回流征;毛细血管搏动征;无脉症,水冲脉、交替脉、重搏脉及奇脉;动脉音、枪击音、杜氏双重杂音,病理性动脉杂音;周围血管征

12、心脏常见疾病的体征

【授课学时】讲授10学时,见习4学时,共14学时

见习2 胸廓及肺的视诊、触诊、叩诊、听诊

【目的要求】

1、掌握胸部及肺的视诊及触诊的内容和方法;掌握叩诊的基本方法,识别4种叩诊音及正常分布;掌握听诊的基本方法,正确分辩3种呼吸音及其在胸部的分布。

2、熟悉胸部骨骼标志、垂直线标志、自然陷窝、解剖区域。

【教学内容】

一、辨认胸部体表标志

二、垂直线标志及解剖区域

三、胸部视诊

1、胸壁和胸廓形态、对称性、确定胸廓的类型、胸壁皮肤及软组织检查

2、呼吸运动强度、方式、呼吸频率、呼吸节律

四、胸部触诊

1、气管位置检查方法

2、胸廓扩张度检查方法

3、胸壁压痛、皮下捻发感和摩擦感的检查方法

4、语音震颤的检查方法和注意事项

五、胸部叩诊

1、被检查者的体位

2、间接叩诊方法

3、叩诊顺序

4、胸部叩诊音

4.1.清音(肺野)

4.2.浊音(肝脏和心脏相对浊音界)

4.3.实音(肝脏和心脏绝对浊音界)

4.4.鼓音(胃泡区)

六、肺界的叩诊

1.肺上界叩诊

2.肺下界及肺下界移动度的叩诊

七、听诊

1. 注意事项

2.正常呼吸音

2.1.气管呼吸音

2.2.支气管呼吸音

2.3.支气管肺泡呼吸音

2.4.肺泡呼吸音

【授课学时】2学时

见习3、心脏的视诊、触诊、叩诊、听诊

【目的要求】

1、掌握心脏视诊、触诊、叩诊的检查顺序、方法和内容,能准确地叩出心界;

2、掌握第一与第二心音的产生机理、鉴别要点;

3、掌握杂音听诊要点,正确辨别收缩期及舒张期杂音;

4、熟悉心音分裂、额外心音的听诊特点;熟悉心脏杂音发生的机理和临床意义;

5、了解心脏视诊内容;了解心音增强或减弱的临床意义。

【教学内容】

一、心脏视诊

1.胸廓外形、心前区形态

2.心尖搏动位置、范围、强度、速率和节律

3.心前区其他部位搏动

二、心脏触诊

1.方法

2.内容

2.1.心尖搏动注意其位置、范围(以多少厘米直径表示)、强度、速率和节律

2.2.心前区其他部位搏动

2.3.心前区震颤(猫喘)部位和时间

三、心脏叩诊

1.手法、顺序

2.正常心浊音界

3.心浊音界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五、心脏听诊

1.心脏瓣膜听诊部位和顺序

2尖瓣听诊区→肺动脉瓣听诊区→主动脉瓣听诊区→主动脉瓣第2听诊区→3尖瓣听诊区

2.心率

3.节律

4.心音

4.1.第1心音与第2心音的比较

4.2.心音的改变

4.3.心音分裂

5.额外心音收缩期额外音、舒张期额外音

6.杂音

6.1.杂音产生的机理

6.2.杂音听诊的要点

6.3.常见的心脏杂音2尖瓣狭窄、2尖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动脉导管未闭、室间隔缺损的杂音特点

【授课学时】2学时

第五节腹部评估

【目的要求】

1、掌握腹部触诊的方法及注意事项;掌握腹部紧张度、压痛及反跳痛、液波震颤的检查法及临床意义;掌握腹部肿块的触诊法和临床意义;掌握肝脏、胆囊、脾脏、肾脏的触诊法及其异常的临床意义;掌握移动性浊音和叩击痛的检查法和临床意义;掌握肠鸣音的发生机制、增强或减弱的临床意义;掌握腹部常见病变的体征。

2、熟悉腹部范围及分区,腹部外形检查法,腹部膨隆、凹陷的临床意义;熟悉腹壁皮肤改变、腹壁静脉曲张、疝、蠕动波的临床意义;熟悉正常腹部能触到的脏器;熟悉腹部的叩诊音,肝脏、胃泡鼓音区、脾脏、膀胱的叩诊;熟悉震水音的检查法及临床意义。

3、了解腹部血管杂音的临床意义。

【教学内容】

1、腹部范围及分区

2、腹部视诊腹部外形、呼吸运动、腹壁皮肤改变、腹壁静脉、脐的状态、疝、蠕动波、腹部搏动

3、腹部触诊触诊方法和注意事项;腹壁紧张度、压痛及反跳痛;腹部包块、液波震颤的检查法及临床意义;肝脏、胆囊、脾脏、肾脏的触诊法及其异常的临床意义;正常腹部能触到的脏器

4、腹部叩诊腹部叩诊音,肝脏、胃泡鼓音区、脾脏、膀胱、腹水的叩诊,肝区、肾区叩击痛

5、腹部听诊肠鸣音,震水音,血管杂音

6、腹部常见病的体征。

【授课学时】讲授4学时,见习2学时,共6学时

见习4 腹部评估

【目的要求】

1、掌握腹部的检查方法。

2、熟悉腹部的正常表现。

【教学内容】

一、腹部的标志、区域或划线

1.体表标志

2.分区法九区分法、4区分法、7区分法

二、腹部检查:

1.视诊腹部外形、大小、对称、腹式呼吸情况、肚脐情况、测量腹围。

2.触诊:

2.1.触诊注意事项

2.1.1.病人的体位

2.1.2.医生的位置

2.1.

3.触诊的技巧

2.2.练习腹部各种触诊法

2.2.1.浅部触诊法

2.2.2.深部触诊法①深部滑行触诊法②双手触诊法③深压触诊法④冲击触诊法⑤波动感⑥振水声⑦反跳痛

3.叩诊:

3.1.肝区的叩诊

3.2.肝浊音界的叩诊

3.3.移动性浊音检查

4.听诊:肠鸣音

【授课学时】2学时

第六节生殖器、肛门、直肠评估

【目的要求】

1、了解男性外生殖器的检查方法和内容;

2、了解肛门和直肠的检查方法和内容。

【教学内容】

1、男性外生殖器的检查方法和内容;

2、肛门和直肠的视诊、触诊方法及内容。

第七节脊柱与四肢评估

【目的要求】

1、掌握杵状指、匙状指的特点及临床意义。

2、熟悉脊柱弯曲度、活动度、叩击痛及压痛的检查法及临床意义。

3、了解4肢形态异常、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意义。

【教学内容】

1、脊柱弯曲度、活动度、叩击痛及压痛的检查法及其异常的临床意义。

2、四肢形态异常及运动障碍的临床意义。

第八节神经系统评估

【目的要求】

1、掌握运动功能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掌握浅反射、深反射、病理反射、脑膜刺激征、Lasegue征的检查法及临床意义;掌握神经系统常见疾病的体征。

2、熟悉脑神经检查及感觉功能检查的方法及其异常的临床意义。

3、了解自主神经功能检查法及临床意义。

【教学内容】

1、十二对脑神经的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

2、感觉功能检查浅感觉、深感觉、皮质感觉的检查方法;感觉神经损害的定性和定位诊断。

3、运动功能检查随意运动与肌力、肌张力、不随意运动、共济运动的检查方法;运动神经损害的定性和定位诊断

4、神经反射浅反射、深反射、病理反射、脑膜刺激征及Lasegue征的检查方法、异常表现的临床意义

5、自主神经功能检查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

6、神经系统常见疾病的体征

【授课学时】讲授4学时,见习2学时,共6学时

见习5 神经系统评估

【目的要求】

1、掌握神经系统的检查方法及其临床意义。

2、熟悉神经系统检查内容。

【教学内容】

1、颅神经检查

2、运动功能检查

1.肌力检查

2.肌张力检查

3、感觉功能检查

1.浅感觉检查

2.深感觉检查

3.复合感觉检查

4、神经反射检查

1.浅反射检查

2.深反射检查

3.病理反射检查

4.脑膜刺激征

5.植物神经功能检查

【授课学时】2学时

第五章心理评估

【目的要求】

1、掌握自我概念评估,认知评估,情绪和情感评估。

2、熟悉个性评估。

3、了解压力与压力应对评估。

【教学内容】

1、心理评估的内容、目的、方法

2、自我概念的定义、分类、组成及形成与变化

3、认知的定义及认知的评估

4、情绪与情感的定义及其两者的区别与联系

5、个性评估的定义、特征及内容

6、压力与压力应对评估

【授课学时】1学时

第六章社会评估

【目的要求】

1、掌握角色与角色适应评估、环境评估、文化评估。

2、熟悉家庭评估。

3、了解社会评估的目的。

【教学内容】

1、社会评估的内容,目的及方法

2、角色的定义,分类,形成及角色功能的评估

3、文化的定义,特性文化要素及其评估

4、家庭评估,环境的定义及评估

【授课学时】1学时

第七章心电图检查

【目的要求】

1、掌握心电图各波段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掌握心电图的临床应用价值。

2、熟悉常见异常心电图的特点及临床意义。

3、了解心电图的发生机制、某些与心电图有关的检查;了解动态心电图学和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的适应范围及临床意义。

【教学内容】

第一节心电图基本知识

1、心电图产生原理

2、心电图导联体系

3、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和命名

4、心电图记录纸的组成、各波段的测量,心电轴的测量

第二节正常心电图

1、心率

2、平均心电轴

3、各波段的正常范围及其变化的临床意义

第三节常见异常心电图

1、心房肥大,心室肥大的心电图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2、心肌梗死的基本图形、心肌梗死的图形演变、分期及定位

3、心肌缺血与ST-T异常改变、动态心电图、心电图运动试验

第四节心律失常

1、正常心律及心律失常的概念、心律失常的分类

2、常见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征

1.窦性心律失常

2.过早搏动

3.异位性心动过速

4.扑动与颤动

5.房室传导阻滞

6.心室内传导阻滞、预激综合征

7.逸搏与逸搏心律

8.电解质紊乱及药物对心电图的影响

第五节心电图的分析方法与步骤

1、心电图的分析方法与步骤

2、报告方式、注意事项

3、心电图的临床使用价值

【授课学时】讲授8学时,见习2学时,共10学时

见习6 心电图检查

【目的要求】

1、掌握心电图的描记方法;掌握心电图的报告的书写。

2、熟悉心电图的阅读及分析方法;熟悉心电图各波及期间的正常值。

3、了解常见异常心电图的特征。

【教学内容】

1、心电图描记法

2、心率的计算

3、心电轴测量方法

4、心电图各波及期间的测定及正常值

5、心电图的阅读分析方法及报告格式

6、常见异常心电图的特征

【授课学时】2学时

第八章实验室检查

第一节血液检验

【目的要求】

1、掌握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和白细胞分类计数的参考值及临床意义;掌握中性粒细胞核左移的临床意义;掌握影响血沉的因素及血沉增快的临床意义。

2、熟悉核右移、网织红细胞计数的临床意义;熟悉常见血液病的血液学特点及骨髓细胞学检查的临床应用。

3、了解红细胞比积、红细胞平均值测定;了解ABO、Rh血型系统的鉴定原则和临床意义;了解交叉配血试验。

【教学内容】

1、血红蛋白测定和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和白细胞分类计数的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2、核左移、核右移的概念及临床意义。

3、贫血的其他检查

网织红细胞计数

红细胞沉降率

红细胞比积测定及红细胞平均值的计算

4、ABO血型系统的抗原和抗体、鉴定原则和临床意义;Rh血型系统的鉴定原则及临床意义;配血试验

【授课学时】4学时

第二节尿液检查

【目的要求】

1、掌握尿液一般性状检查、化学检查、显微镜检查的临床意义。

2、熟悉尿液检查的标本采集与保存、泌尿系统常见疾病的尿液特点。

3、了解尿液其他检查的临床意义。

【教学内容】

1、尿液检查的标本采集与保存

2、尿液1般检查量、颜色、气味、酸碱反应、比重

3、尿液化学检查尿蛋白、尿糖、酮体、尿隐血试验

4、显微镜检查细胞、管型、结晶体、病原体

【授课学时】2学时

第三节粪便检查

【目的要求】

掌握粪便1般检查、显微镜检查、化学检查及细菌学检查的临床意义。

【教学内容】

1、粪便标本采集

2、粪便的1般性状检查量、颜色与性状、气味、寄生虫

3、显微镜检查细胞、食物残渣、寄生虫卵

4、化学检查隐血试验、胆色素检查

5、细菌学检查

【授课学时】1学时

第四节肾脏功能检验

【目的要求】

1、掌握内生肌酐清除率、尿素氮、肌酐、尿酸、血β2-微球蛋白测定。

2、熟悉浓缩稀释试验、有效肾血浆流量测定的临床意义。

【教学内容】

1、肾小球功能检查内生肌酐清除率测定,血请肌酐、血清尿素氮、血β2-微球蛋白测定。

2、肾小管功能测定浓缩稀释试验、肾血流量及肾小球滤过分数测定

3、肾功能检查的选择

【授课学时】2学时

第五节肝脏病常用检验

【目的要求】

1、掌握肝脏病常用的实验室检查的临床意义。

2、熟悉各类黄疸的实验室检查要点。

【教学内容】

1、蛋白质代谢功能的检查血清总蛋白、清蛋白、球蛋白测定,血清蛋白电泳

2、胆红素代谢的检查血清总胆红素、结合胆红素、非结合胆红素,尿内尿胆原、尿胆红素);正常人及3种黄疸的实验室检查特点

3、血清转氨酶(ALT、AST及其同工酶)、碱性磷酸酶及其同工酶、γ-谷氨酰转移酶测定。乳酸脱氢酶及其同工酶、单胺氧化酶、脯氨酰羟化酶

4、肝脏病常用实验室检查的选择

【授课学时】2学时

第六节脑脊液及浆膜腔积液检验

【目的要求】

1、掌握渗出液与漏出液的鉴别。

2、熟悉脑脊液检查的适应证,正常人及常见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脑脊液特点;熟悉浆膜腔穿刺液的1般性状检查、化学检查、显微镜检查及细菌学检查的临床意义。

【教学内容】

1、脑脊液检查的适应证及标本采集

2、脑脊液的1般性状检查、化学检查、显微镜检查、细菌学检查及免疫学检查

3、常见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脑脊液检查特点

4、渗出液与漏出液的发生机制、1般性状检查、化学检查、显微镜检查和细菌学检查

5、渗出液与漏出液的鉴别要点

【授课学时】1学时

第七节临床常用生物化学检验

【目的要求】

熟悉临床常用生化检查的临床意义。

【教学内容】

1、血糖测定及葡萄糖耐量实验、糖化血红蛋白测定

2、血清总胆固醇、甘油3酯、脂蛋白及载脂蛋白测定

3、血清钾、钠、氯化物、钙、镁、铜、无机磷测定

4、血清铁与总铁结合力、转铁蛋白及铁蛋白的测定

5、血、尿淀粉酶测定

6、心肌酶和心肌蛋白测定

7、尿17-羟皮质类固醇和17-酮皮质类固醇测定

8、血气分析的指标、酸碱平衡失调的判断

【授课学时】2学时

第九章护理病历书写

【目的要求】

掌握护理病历的格式与内容。

【教学内容】

1、书写护理病历的基本要求

2、护理病历的格式与内容护理病历首页,护理计划单,护理记录及健康教育计划

【授课学时】2学时

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健康评估》是1门介于基础课程和临床课之间的桥梁课程,要涉及大量的基础医学知识和人文社会知识。在学习该课程前应先学习基础课程如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微生物学、护理学导论、护理伦理学、护理心理学等。在学习该课程后应继续学习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老年护理学、急救护理学、社区护理学等课程。

六、建议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1、《健康评估》3版,吕探云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诊断学》6版,陈文彬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3、《诊断学基础》,戴万亨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4、《诊断学大词典》第2版,杨志寅主编,华夏出版社;

5、《临床心电图学(第5版)》,黄宛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6、《内科学》6版,叶任高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所属学院:护理学院学院院长:王荣

2零1零年4月十5日

《健康评估》教学大纲(专科)

《健康评估》教学大纲(专科) 一、课程说明 1课程名称:《健康评估》() 2.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3.适用专业:护理学专科 4.开课学期:第3学期 5.课程学时:总学时:72学时,理论71学时,实验1学时。 6.先修课程:解剖、生理、生化等。 7.并修课程:护理理论、护理学基础、病理、药理等。 9.课程简介: 健康评估是研究个体、家庭或社区对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 题或生命过程的反应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临床思维方法的学科。它既论述疾病的临床表现及其发生机制,个体对疾病的反应,又讲解问诊、体格检查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以及如何运用科学的临床思维方法去识别健康问题及其人们对它的反应。课程的目的在于了解个体在健康和生命过程中的经历,包括健康、疾病和康复;寻找促进健康评估或增进最佳身体功能的有利因素;识别护理需要、临床问题或护理诊断,作为选择护理干预方案的基础;评价治疗和护理的效果。 课程的内容广泛,包括如何与患者交流,到学习问诊的内容和方法,体格检查的内容和方法,心电图、影像检查、实验室检查等辅助检查的内容和意义,以及如何运用诊断性推理,分析、综合资料,对资料进行分组,以发现其中的意义并得出合乎逻辑的结论。 1选用教材:刘成玉《健康评估》第版(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卫生部规划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 二、课程教育目标:基本理论知识及基本技能的要求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学生能独立进行问诊和体格检查,并能综合问诊、体格查和实验室及其他辅助检查的结果,作出初步护理诊断/合作性问题,写出完整的护理病历。同时具备监测病人病情变化,预测疾病发展及危重并发症发生可能的能力。 1.基本概念清楚,基本技能熟练,基本知识牢固。 2.能独立通过问诊收集病史,并了解主诉和症状的临床意义。 3.能独立进行体格检查,达到熟练、准确的程度。 4.掌握心电图操作,能区分正常和异常心电图,并能初步判断常见异常心电图。 5.掌握实验室检查的标本采集要求、正常参考值及其临床意义。

《健康评估》教学大纲

《健康评估》教学大纲 (供护理学专业使用) 前言 《健康评估》是护理学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是临床各科护理的基础。学习健康评估的目的是能运用健康评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正确地评估病人的健康状况,确立病人的健康问题,为病人制定正确的护理措施和解决病人的健康问题提供保证。 《健康评估》是一门介于基础课程和临床课之间的桥梁课程,要涉及大量的基础医学知识和人文社会知识。在学习该课程前应先学习基础课程如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微生物学、护理学导论、护理伦理学、护理心理学等。在学习该课程后应继续学习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老年护理学、急救护理学、社区护理学等课程。通过学习,要掌握心电图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的标本采集要求、参考值及临床意义;熟悉其他辅助检查前的准备及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能独立通过问诊收集病史、独立进行体格检查,并能根据问诊、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的结果,做出初步的护理诊断,书写完整的护理病历。 本门课程总时数为90学时,其中理论60学时、见习30学时。 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绪论 【目的要求】 掌握健康评估的基本内容;掌握健康评估的学习方法与要求。 了解健康评估在护理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教学内容】 一、健康评估在护理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二、健康评估的基本内容:健康评估方法、常见症状评估、身体评估、心理评估、社会评估、心电图检查、肺功能及内镜检查、影像检查、实验室检查和护理病历书写 三、健康评估的学习方法与要求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计划学时】1学时。 第二章健康评估方法 【目的要求】 掌握收集健康资料的方法。 熟悉健康史的内容,资料分析与护理诊断。 了解健康资料的来源。 【教学内容】 第一节概述 健康资料的来源及健康资料的类型 第二节收集健康资料的方法 一、会谈 二、身体评估基本方法: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嗅诊 第三节健康史的内容 一、一般项目 二、主诉 三、现病史 四、既往史 五、系统回顾: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生殖系统、消化系统、造血系统、内分泌系统及代谢障碍 疾病等 六、个人史、婚姻史、月经及生育史、家族史 七、特殊情况的健康史

《健康评估》教学大纲

很久没有上传文档,最近发现了几个好文档,上传上去,和大家一起分享 《健康评估》本科教学大纲 一、前言: 1、《健康评估》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是护理基础课程和临床专科护理课程间的衔接课程 通过理论与实践教学使学生掌握健康评估的方法、内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使学生能正确地对护理对象从病史、症状、体征、心理社会方面、实验室及其辅助检 查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为学习专科护理打下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2、教学内容:绪论、健康评估方法、症状评估、身体评估、心理社会评估、心电图、化验诊断、影像学 总学时:114h 理论104h、实践10h 3、教学方法总体要求:应用现代教学手段:多媒体、CIA课件;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理论讲授与实践操作相结合 小组讨论、小讲课、病例介绍等多种方法 提高学生创新和自学、实践能力 二、具体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健康评估方法和健康资料 目的要求: 一、了解健康评估的学习方法与要求 二、熟悉健康评估的内容 三、掌握健康评估的方法、健康史的收集 教学内容: 一、健康评估的内容 二、健康评估的学习方法与要求 三、健康资料的来源 四、健康资料的类型 五、收集健康资料的方法 (一)会谈 (二)身体评估 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嗅诊的方法与内容 六、健康史的内容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方法与手段:理论讲授

第三章、常见症状的评估 第一节发热 目的要求: 一、掌握发热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分度、评估 二、熟悉发热的发生机制、分型 教学内容: 一、正常体温 二、发生机制 三、病因 四、临床表现 (一)临床过程 (二)发热的分度和热期 (三)热型 五、护理评估要点 六、相关护理诊断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方法和手段:理论讲授、病例介绍 第二节水肿 目的要求: 一、熟悉水肿的发病机制、相关护理诊断 二、掌握水肿的病因与临床表现 教学内容: 一、发生机制 二、病因与临床表现 (一)全身性水肿 (二)局部性水肿 三、护理评估要点 三、相关护理诊断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方法和手段:理论讲授、病例介绍 第三节咳嗽与咳痰目的要求: 一、了解咳嗽、咳痰的发病机制 二、熟悉咳嗽、咳痰的病因 三、掌握咳嗽、咳痰的临床表现、评估要点 教学内容: 一、发生机制 二、病因 三、临床表现

健康评估第五版教学大纲

健康评估 Health Assessment 学分:3 总学时:48 理论学时:48 实验/实践学时:0/0 一、课程作用与目的 健康评估(health assessment)是研究诊断个体、家庭或社区对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或生命过程的反应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临床思维方法的学科。它既论述疾病的临床表现及其发生机制、个体对疾病的反应,又讲解问诊、体格检查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以及如何运用科学的临床思维方法去识别健康问题及其人们对它的反应。课程的目的在于了解个体在健康和生命过程中的经历,包括健康、疾病和康复;寻找促进健康评估或增进最佳身体功能的有利因素;识别护理需要、临床问题或护理诊断,作为选择护理干预方案的基础;评价治疗和护理的效果。 二、课程基本要求 1.理论学习方面 ⑴根据教学大纲要求,从如何与患者交流,到体格检查的内容与方法,心电图、实验室检查等辅助检查的内容和意义,以及如何运用诊断性推理,分析、综合资料,对资料进行分组,以发现其中的意义并得出合乎逻辑的结论。 2.基本技能学习方面 ⑴通过教学,学生应能独立进行问诊和体格检查,并能综合问诊、体格检查和实验室及其他辅助检查的结果,作出初步护理诊断/合作性问题,写出完整的护理病历。同时具备监测病人病情变化,预测疾病发展及危重症发生的能力 三、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使用教材 吕探云、孙玉梅主编.《健康评估》.第3版.北京市朝阳区: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2.主要参考书 吕探云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一、二版《健康评估》等教材。 四、课程内容 第一章绪论 主要内容:了解健康评估的起源和发展,健康评估与护理程序的关系,健康评估的护理实践中的重要性健康评估与护理程序内在的关系及其主要任务和重要性;了解课程的主要内容、学习目标、方法与要求,确立以护理为重点,以病人为中心的,包括身体、心理和社会文化在内的整体评估观念。 重点和难点:健康评估与护理程序的内在关系及其主要任务和重要性;以护理为重点,以病人为中心的,包括身体、心理和社会文化在内的整体健康评估观念,并能运用在护理实践中。 第二章问诊 第一节概述 主要内容:掌握问诊的目的、注意事项和内容;了解特殊情况的问诊 重点和难点:掌握问诊的内容,理解Gordon的功能性健康型态作为收集资料和组织信息,得出护理诊断的评估框架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第二节常见症状问诊 一、发热

(完整word版)《健康评估》课程教学大纲

《健康评估》课程教学大纲英文名称:Health assessment 课程编号: 适用专业:高等护理;高等助产总学时数:72 学时学分:4 分一、本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健康评估》课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从护理角度出发,去评价评估对象的健康状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为专业必修课. 《健康评估》课程的组成:绪论;健康评估方法;身体评估;特殊年龄人群的评估;常见症状评估;常见疾病评估心理与社会评估;心电图;影像检查;常用实验检查;诊断思维;健康评估记录.主要任务是使学生通过学习与护理专业密切相关的健康评估基本知识,能以护理程序为框架,以确定护理诊断为核心,以护理评估为重点,以医技检查为辅助,具备以人的健康为中心,运用护理程序知识进行健康评估的能力,为临床整体护理的实施打下基础。二、课程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绪论 1、教学内容(1)健康评估的特点; (2)健康评估的内容; (3)健康评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 (4)健康评估的学习方法与要求。 2、重点、难点重点:健康评估的概念。难点:健康评估在护理工作中的地位,护理专业学习健康评估的必要性。 3、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健康评估的学习目标。(2)了解健康评估的特点,评判性思维的重要性,护理专业学习健康评估的必要性。 (3)熟悉健康评估的学习方法与要求,认识健康评估在护理工作中的地位。(4)掌握健康评估的概念. 第二章健康评估方法 1、教学内容(1)收集健康资料的方法;(2)身体评估基本方法。 2、重点、难点重点:主观性资料;客观性资料;症状;体征的概念;收集健康资料的会谈技巧;身体评估的基本方法。难点:收集健康资料的会谈技巧。 3、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功能性形态异常的变化. (2)熟悉功能性健康形态分类. (3)熟悉会谈的注意事项和非语言性沟通技巧. (4)掌握收集健康资料的会谈技巧。(5)掌握健康史的内容. (6)掌握身体评估的基本方法: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嗅诊。 (7)掌握主观性资料;客观性资料;症状;体征的概念. 第三章身体评估 1、教学内容(1)一般状态评估; (2)皮肤、淋巴结评估;(3)头、颈部评估; (4)胸部评估;(5)血管评估; (6)腹部评估;(7)脊柱和四

健康评估教学大纲

《健康评估》教学大纲 学时:112学时(其中理论48学时、实习56学时、自学8学时) 《健康评估Ⅰ》教学大纲 学时:66学时(其中理论22学时、实习40学时、自学4学时)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健康评估(health assessment) 是研究个体、家庭或社区对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或生命过程反应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临床思维的学科。它既论述疾病的临床表现、心理社会因素与疾病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又阐述各种显示健康问题的基本身体评估方法和技能,以及如何运用科学的临床思维去识别健康问题及其人们对它的反应,为做出正确的护理诊断或护理问题,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提供依据。 健康评估这门课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在已有的医学基础课及护理课程有关护理程序基本概念的基础上,掌握以病人为中心的,包括身体、心理和社会文化在内的健康评估的原理和方法,学会收集、综合分析资料,概括护理诊断依据,最终提出护理诊断,为确立护理目标,制定护理措施奠定基础。 二、相关课程的衔接 先修课程:《系统解剖学》、《生理学》、《病理解剖学》、《病理生理学》、《护理药理学》 并修及后修课程:《护理学基础》、《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社区护理》 三、教学的基本要求 通过教学,学生能独立进行问诊和身体评估,并能综合问诊、身体评估,做出初步护理诊断/合作性问题,写出完整的护理病历。同时具备监测病人病情变化,预测疾病发展及危重病发生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与重点、难点 教学方法:采用课堂讲授、自学讨论、实验实习、角色扮演、病例讨论、音像教学、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手段。 重点:健康史内容,资料分析与护理诊断,胸部、腹部评估,神经系统评估,常见症状的评估难点:胸部、腹部评估,完整的健康评估病历的书写

(完整版)健康评估课程教学大纲

健康评估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介绍 一、课程简介 健康评估(health assessment)是研究诊断个体、家庭或社区对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或生命过程的反应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临床思维方法的学科。它既论述疾病的临床表现及其发生机制、个体对疾病的反应,又讲解问诊、体格检查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和如何运用科学的临床思维方法去识别健康问题及人们对它的反应。课程的目的在于了解个体在健康和生命过程中的经历,包括健康、疾病和康复;寻找促进健康评估或增进最佳身体功能的有利因素;识别护理需要、临床问题或护理诊断,作为选择护理干预方案的基础;评价治疗和护理的效果。 课程的内容包括健康评估方法、常见症状评估、身体评估、心理评估、社会评估、心电图、影像检查、实验室检查和护理病历书写等。 本大纲适用于护理学专业专科学生使用,以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委员会·卫生部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刘成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二版《健康评估》(供高职高专护理专业用)为主要教材。 二、总体要求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从身体、心理、社会等方面收集病史,进行以人为中心的评估,结合实验室及其他检查的结果,从护理的角度根据评估对象对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做出护理诊断,及监测和判断病情变化的能力。 三、时数分配

绪论 学习目的和要求 熟悉课程的主要内容、学习目标、方法与要求; 理解健康评估与护理程序内在的关系及其主要任务和重要性,确立以护理为重点,以病人为中心的,包括身体、心理和社会文化在内的整体评估观念。 课程内容 一、健康评估的概念、目的 二、健康评估的起源和发展 三、健康评估与护理程序的内在关系及其主要任务和重要性 四、以护理为重点、病人为中心的,包括身体、心理和社会文化在内的整体健康评估观念 五、健康评估的内容、学习方法与要求 考核知识点 一、健康评估的概念、目的 二、健康评估的主要内容 三、健康评估的学习方法与要求 考核要求 一、熟悉健康主要内容、学习目的、方法与要求 二、了解健康评估的概念 三、了解健康评估主要任务和重要性 第一章健康评估的方法 学习目的和要求 掌握收集健康资料的方法,会谈的目的、影响因素与注意事项; 掌握身体评估的基本方法。 课程内容 一、收集健康资料的方法,会谈的目的、影响因素与注意事项 二、身体评估的基本方法 视、触、叩、听、嗅诊的目的、注意事项、临床适用范围 三、常见异常气味及其临床意义 四、叩诊部位与叩诊音的关系 五、Gordon的功能性健康型形态(functional health patterns,FHPs)作为收集资料和组织信息,得出护理诊断的评估框架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考核知识点 一、收集健康资料的方法,会谈的目的、影响因素与注意事项 二、身体评估的基本方法

健康评估课程教学大纲修订版123

健康评估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适用层次:三年制适用专业:护理专业 1.课程性质和任务 健康评估(health assessment)是研究诊断个体、家庭或社区对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或生命过程的反应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临床思维方法的学科。它既论述疾病的临床表现及其发生机制、个体对疾病的反应,又讲解问诊、体格检查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和如何运用科学的临床思维方法去识别健康问题及人们对它的反应。课程的目的在于了解个体在健康和生命过程中的经历,包括健康、疾病和康复;寻找促进健康评估或增进最佳身体功能的有利因素;识别护理需要、临床问题或护理诊断,作为选择护理干预方案的基础;评价治疗和护理的效果。 二、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本课程的内容包括健康评估方法、常见症状评估、身体评估、心理评估、社会评估、心电图、影像检查、实验室检查和护理病历书写等。要求学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二)能力目标 运用科学的临床思维方法去识别健康问题及人们对它的反应 (三)职业素质与态度目标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从身体、心理、社会等方面收集病史,进行以人为中心的评估,结合实验室及其他检查的结果,从护理的角度根据评估对象对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做出护理诊断,及监测和判断病情变化的能力。 三、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

绪论 【教学目标】 1. 熟悉课程的主要内容、学习目标、方法与要求; 2. 理解健康评估与护理程序内在的关系及其主要任务和重要性,确立以护理为重点,以病人为中心的,包括身体、心理和社会文化在内的整体评估观念。 【教学内容】 1.健康评估的概念、目的 2.健康评估的起源和发展 3.健康评估与护理程序的内在关系及其主要任务和重要性 4.以护理为重点、病人为中心的,包括身体、心理和社会文化在内的整体健康评估观念5.健康评估的内容、学习方法与要求 第一章健康资料 第一节健康资料的类型与来源 【教学目标】 1.掌握健康资料的来源和类型 2.了解收集健康资料的内容及方法。 【教学内容】 1.健康资料的类型和来源 2.收集健康资料的内容及方法, 第二章健康史评估

《健康评估》教学大纲.doc

《健康评估》教学大纲 学 时:54 适用专业:护理 一、 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护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课程任务:通过本课程学习,掌握正确的护理评估技能、病情判断技能和建立科学的临 床护理思维方法,熟悉各种常见临床症状、体征的资料收集、临床意义,能规范地进行护理 体检操作,发现有价值的诊断线索,并以此为分析资料,运用护理程序的科学方法,提出主 要的护理诊断,配合医疗诊断;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工作态度,同时懂得在体检过程中 如何关心体贴病人。使学生掌握临床护理工作中最常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为后期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前导课程:生理学 后续课程:临床护理学 二、 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达到下列要求: 1. 基本概念清楚,基本技能熟练,基本知识牢固。 2. 掌握运用护理程序方法,对病人进行身体、心理、社会方面的资料收集、记录,学会运 用正确的思维 导向对资料进行分析和整理,作出健康评估。 3. 掌握正确的护理病史采集及常用护理体检的方法,熟悉常见异常体征的临床意义。 4. 了解心电图基本常识,各波段的意义,掌握心电图描记方法。 5. 掌握常用实验室检查的标本采集方法,正常参考值及其临床意义。掌握如何指导病人配 合常用医疗辅 助检查。 6. 能书写完整的护理病历,根据问诊、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的结果,作出初步护理诊断。 三、 教学条件 多媒体教室、护理体检实训室 四、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 序单 主要内容 教学要求 学1 言康估法 绪健评、厅 理论 教学 1、 健康评估的学习目的和要求 2、 健康评估的基本方法 3、 收集资料的方法 4、 健康史的内容 了解健康评估的学习目标和发展趋势 掌握健康评估的步骤 掌握收集资料的方法 掌握健康史的内容 1 2 见状估 常症评 论学 理教 1、 发热、咯血、咳嗽、咯痰 2、 呼吸困难、发叩、 3、 心悸、水肿、 4、 黄疸、恶心、呕吐、 5、 呕血与便血、腹泻与便秘 熟悉常见症状产生原因 掌握常见症状的概念、临床意义 8 3 身 理论 1、体检前准备和基本方法 熟悉护理体检的要求和基本方法 12

《健康评估》教学大纲全套(1)

识记: (1) MRl检查前病人的准备 理解: (1) MRl检查在临床的应用 授课方式:讲授。 第二节超声检查 (一)概述 识记: (1)超声的概念。超声的物理特性理解:

(1)解释超声的发生和成像基本原理 (二)超声检查前病人的准备 识记: (1)超声检查前病人的准备 (三)超声检查在临床的应用 理解: (1)肝细胞癌、转移性肝癌主要声像特征及鉴别诊断要点及肝硬化、急,慢性胆囊炎、胆囊结主要声像特征 (2 )肾、膀胱、前列腺正常声像图及肾积水、肾结石、膀胱结石、前列腺增生症的主要声像特征 (3 )正常子宫、子宫肌瘤、早孕的声像图,中晚期妊娠的超声诊断 授课方式:讲授。

第九章护理病历书写(2学时)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正确书写护理病历的重要性。熟悉护理病历的构成与内容。掌握护理病历书写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教学要求: 识记: (1)书写护理病历的基本要求 (2 )护理病历的构成 (3 )护理病历首页、护理计划单、护理病程记录、健康教育计划的组成及记录方法 (4)护理病历记录的时间要求 理解: (1)书写护理病历的目的 (2)正确书写护理病历的重要性 应用:

(1)能按格式要求书写一份完整的护理病历 授课方式:讲授、临床见习、作业讲评。 三、其他教学环节安排 本课程实训及课间见习环节共计32学时,其中课间见习4学时,实训28学时。实训说明及要求见实训教学大纲。 四、考核方式 本课程为考试课,成绩根据平时成绩、实训操作成绩和期末考试进行综合评定,课程成绩以百分制计算,分配比例如下: (1)平时成绩:占20% ,(护理病例书写、实训报告、实训操作考核等) (2 )期末考核:闭卷笔试,占80%o 五、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使用教材:吕探云.健康评估(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 版社,2007.1 (2)主要参考书: 尹志勤.健康评估(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老年健康评估教学大纲

老年健康评估教学大纲 老年健康评估教学大纲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健康问题日益凸显,老年健康评估成为了一项重 要的工作。为了提高医务人员对老年健康评估的认识和能力,制定一份全面而 系统的老年健康评估教学大纲势在必行。 一、背景与目的 老年健康评估教学大纲的制定背景是当前老年人口增长迅速,老年疾病和健康 问题日益突出。这一教学大纲的目的是提高医务人员对老年健康评估的认识和 能力,使其能够准确评估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制定个性化的健康干预措施。 二、教学内容 1. 老年人生理变化的认识 老年人身体机能逐渐衰退,包括心血管、呼吸、消化、神经等系统的功能下降。教学内容将重点介绍老年人生理变化的特点和对健康评估的影响。 2. 常见老年疾病的评估与诊断 老年人常见疾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骨质疏松症等。教学内容将介绍这些疾 病的评估方法和诊断标准,以及针对老年人的治疗方案。 3. 老年人心理健康评估 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常常被忽视,但对其整体健康至关重要。教学内容将介绍 老年人心理健康评估的方法和常见心理问题的识别与干预措施。 4. 老年人营养与饮食评估 老年人的营养需求与年轻人有所不同,教学内容将介绍老年人的营养需求和饮 食评估的方法,以及针对老年人的膳食建议。

5. 老年人运动与体能评估 老年人运动能力的评估对于预防和改善老年人的健康至关重要。教学内容将介 绍老年人运动能力的评估方法和针对老年人的适宜运动方案。 6. 老年人社交支持与生活质量评估 老年人的社交支持和生活质量对其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教学内容将介绍老年 人社交支持和生活质量的评估方法,以及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干预措施。 三、教学方法 1. 理论讲授 通过讲授老年人生理变化、常见疾病、心理健康、营养与饮食、运动与体能、 社交支持与生活质量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医务人员对老年健康评估的理论认识。 2. 实践操作 通过实践操作,让医务人员掌握老年健康评估的具体方法和技巧,包括测量血压、血糖、骨密度等,进行心理评估和营养评估等。 3. 个案分析 通过讨论和分析实际案例,让医务人员了解老年健康评估的实际应用,提高其 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评估与考核 教学评估与考核将包括理论知识的考核、实践操作的考核以及个案分析的考核。通过评估和考核,检验医务人员对老年健康评估的掌握程度,提高其能力水平。 五、教学资源与支持 教学资源与支持将包括教材、教具、实验室设备等。同时,还要提供一定的培 训和指导,确保医务人员能够有效地运用教学内容。

《健康评估》教学大纲

《健康评估》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小四黑体) 健康评估作为护理专业基础课和临床课的桥梁课程,在学生已修完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课程的基础上,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个体发育不同阶段的健康评估的内容和方法,包括健康史的采集、沟通技巧、身体评估技能、按照从头到脚顺序进行身体各系统的检查、相关的辅助检查和护理诊断思维方法,以期识别健康问题,提出护理诊断,为制定护理措施提供依据。通过学习达到以下目标:明确健康评估的目的;采集健康史,并按照从头到脚的顺序对各系统实施身体评估;描述身体评估中辅助检查学习的特点和目的。认识人体正常和生理改变,能识别异常症状和体征,并解释临床意义;能准确、简练的记录评估结果;能对评估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得出初步结果。 课程学分:5.5 学时分配:理论56学时,实验48学时 授课时间:春季学期 授课对象:护理本科2年级学生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案例分析、实践、音频-视频媒体 COURSE DESCRIPTION: Provide the students with methods of comprehensive health assessment for individuals across the lifespan. Includes history taking, interview, physical examination techniques, relevant screening tests, and procedures for each body system. OBJECTIVES fellowed:1.Identify the purposes of health and physical assessment.2.Describe and implement systematic techniques used during health and physical assessment.3.Describe the purpos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select equipment and screening tests used in health and physical assessment.4.Recognize normal findings, normal variations, and selected abnormalities identified throughout a health and physical assessment.5.Document health and physical assessment findings in a concise, descriptive manner.6.Integrate the data obtained in a health and physical assessment as a basis for client care. Credit:5.5 LEARNING HOURS ALLOCATION:lecture 72 hours , on-campus lab 48 hours

健康评估课程教学大纲

健康评估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2201110 课程名称:健康评估 / health assessment 学时:88学时(理论64,实践24)学分:4学分 适用专业:护理学开课学期:第4学期 开课部门:医学院 先修课程:基础医学课程 考核要求:实践课平时考核成绩(15%)+ 实践考试成绩(15%)+ 理论考核成绩(70%) 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吕探云主编,《健康评估》第三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年 万学红,卢雪峰主编,《诊断学》第八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 主译吕元等主编,《临床实验诊断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年 王鸿利主编,《实验诊断学(供七年制临床医学等专业用)》,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年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健康评估(Health assessment)是研究个体、家庭或社区对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或生命过程的反应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临床思维方法的学科。它既论述疾病的临床表现及其发生机制,个体对疾病的反应,又讲解问诊、体格检查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以及如何运用科学的临床思维方法去识别健康问题及其人们对它的反应。是一门介于基础课程和临床课之间的桥梁课程,是临床各科护理的基础。 健康评估课程包括课堂教学和实习教学,总学时为88学时,其中理论64学时,实验24学时。教学任务是贯彻以人为本,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应用多媒体技术,使健康评估的教学有声有色,生动活泼的进行,并且健康评估内容亦应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而有所更新。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从身体、心理、社会等方面收集病史,进行以人为中心的评估,结合实验室及其他检查的结果,从护理的角度根据评估对象对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做出护理诊断,及监测和判断病情变化的能力。 在健康评估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训练相结合,教学中应深入浅出,并采用多种教学方式。除课程教学、多媒体教学、观看录像、示教室操练外,还要在医院进行,使学生能够:(1)运用相应的评估技巧与方法对护理对象进行主、客观资料的收集。 (2)识别正常人的体征特点及常见异常体征。 (3)解释常见症状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及评估要点,常见异常体征的发生机制及临床意义 (4)描述正常心电图的特点及意义,常用实验室检查项目的标本采集要求及临床意义,临床影像检查的不同特点及受检者的护理。 (5)按操作规程进行心电图检查。 (6)根据所收集的主、客观资料书写相应的护理记录。

健康评估教学大纲

《健康评估》教学大纲第一章绪论 学习目标 掌握:健康评估的概念与内容 熟悉:健康评估的学习目的和要求 了解:健康评估的学习方法 第二章健康评估方法 第一节健康资料的采集 学习目标 掌握:主、客观资料的概念及健康资料的内容 熟悉:采集资料的基本方法 了解:交谈的技巧 第二节健康资料的内容与分析 学习目标 掌握:健康资料的内容 熟悉:各系统护理评估要点 了解:健康资料的分析方法 第三节功能性健康型态的评估 学习目标 掌握:功能性健康型态护理评估的要点 熟悉:功能性健康型态评估的基本理论知识 了解:功能性健康形态的评估方法与应用

第三章常见症状评估 第一节发热 学习目标 掌握:发热的定义、临床表现和护理评估要点。熟悉:发热的相关护理诊断。 了解:发热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第二节疼痛 学习目标 掌握:疼痛的临床表现和护理评估要点。 熟悉:疼痛的相关护理诊断。 了解:发热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第三节水肿 学习目标 掌握:水肿的临床表现和护理评估要点。 熟悉:水肿的相关护理诊断。 了解:水肿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第四节咳嗽与咳痰 学习目标 掌握:咳嗽与咳痰的临床表现和护理评估要点。熟悉:咳嗽与咳痰的相关护理诊断。 了解:咳嗽与咳痰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第五节咯血 学习目标 掌握:咯血的定义、临床表现和护理评估要点。熟悉:咯血的相关护理诊断。 了解:咯血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第六节呼吸困难 学习目标 掌握:呼吸困难的临床表现和护理评估要点。熟悉:呼吸困难的相关护理诊断。 了解:呼吸困难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第七节发绀 学习目标 掌握:发绀的定义、临床表现和护理评估要点。熟悉:发绀的病因和相关护理诊断。 了解:发绀的发病机制。 第八节心悸 学习目标 掌握:心悸的护理评估要点。 熟悉:心悸的相关护理诊断。 了解:心悸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第九节恶心与呕吐 学习目标

《健康评估》教学大纲

《健康评估》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一)课程性质、地位与任务 《健康评估》是护理学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是临床各科护理的基础。是一门介于基础课程和临床课之间的桥梁课程,要涉及大量的基础医学知识和人文社会知识。健康评估是研究诊断个体、家庭或社区对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或生命过程反应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临床思维方法的学科,在学习该课程前应先学习基础课程如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微生物学、护理学导论、护理伦理学、护理心理学等。在学习该课程后应继续学习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老年护理学、急救护理学、社区护理学等课程。学习健康评估的目的是能运用健康评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正确地评估病人的健康状况,确立病人的健康问题,为病人制定正确的护理措施和解决病人的健康问题提供保证。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心电图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的标本采集要求、参考值及临床意义;熟悉其他辅助检查前的准备及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能独立通过问诊收集病史、独立进行体格检查,并能根据问诊、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的结果,做出初步的护理诊断,书写完整的护理病历。掌握健康评估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临床思维方法的学科。通过对服务对象因一种或多种健康问题或疾病产生的反应进行检查和逻辑分析、得出结论并提出相应的护理诊断或护理问题,确立护理目标,制定护理措施。 (三)课程教学改革 本课程建议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来学习,在全面系统学习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必须重视实验课教学,认真进行体格检查、心电图的实践操作,从而更好地理解基本理论知识,并能基本掌握体格检查和心电图基本操作。同时注意基本理论在具体案例中的运用,能够对具体案例进行正确的护理评估,作出相应的护理诊断。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一)课程理论教学

9《健康评估》教学大纲

9《健康评估》教学大纲

《健康评估》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Byh14 课程性质:护理学专业必修课 学分数:6学分 学时数:96学时 适用专业:护理学 二、课程地位和任务 《健康评估》(Health Assessment)是护理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的专业课程,是基础学科与临床学科之间的桥梁,是一门新型、交叉融合的应用学科,其理论知识丰富、临床实践性强,涉及护理学、心理学、社会学及行为学等多学科领域。随着整体护理和社区护理的全面展开,护士的健康评估知识与技能日显突出,健康评估在培养护理本科学员的全面素质和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是护士从事临床护理、社区护理和家庭护理必须掌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健康评估是从护理的角度研究诊断服务对象现存或潜在的生理、心理及社会等健康问题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临床思维方法的学科。该课程的学习为学生顺利过渡到临床各专科护理学课程学习,以及毕业后从事临床护理、社区护理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 (一)知识目标

掌握问诊、身体评估、实验室检查和辅助检查的基本方法和基本理论知识;熟悉常见疾病的发病机制和病因;了解健康评估的概念、范畴和发展趋势。 (二)能力目标 能运用正确的资料收集方法,对不同疾病做出护理诊断;能监测病人病情变化,预测疾病发展;能运用有效沟通技术促进护患关系、加强医护合作、护护合作。(三)素质目标 具有良好的道德职业规范,有较高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具有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精神,团队合作意识,有慎独严谨的品行。 四、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章次内容 学时 备注理论实践合计 一绪论 2 0 2 二问诊24 2 26 三体格检查18 22 40 四心理评估0 0 0 自学五社会评估0 0 0 自学六实验室检查 6 2 8 七心电图检查 6 4 10 八影像学检查 4 2 6 九护理诊断 2 0 2 十护理病历书写 2 0 2 合计64 32 96

《健康评估》教学大纲

《健康评估》教学大纲 学时:112学时〔其中理论48学时、实习56学时、自学8学时〕 《健康评估Ⅰ》教学大纲 学时:66学时〔其中理论22学时、实习40学时、自学4学时〕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健康评估是研究个体、家庭或社区对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或生命过程反应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临床思维的学科。它既论述疾病的临床表现、心理社会因素与疾病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又阐述各种显示健康问题的基本身体评估方法和技能,以及如何运用科学的临床思维去识别健康问题及其人们对它的反应,为做出正确的护理诊断或护理问题,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提供依据。 健康评估这门课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在已有的医学基础课及护理课程有关护理程序基本概念的基础上,掌握以病人为中心的,包括身体、心理和社会文化在内的健康评估的原理和方法,学会收集、综合分析资料,概括护理诊断依据,最终提出护理诊断,为确立护理目标,制定护理措施奠定基础。 二、相关课程的衔接 先修课程:《系统解剖学》、《生理学》、《病理解剖学》、《病理生理学》、《护理药理学》 并修及后修课程:《护理学基础》、《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社区护理》 三、教学的基本要求 通过教学,学生能独立进行问诊和身体评估,并能综合问诊、身体评估,做出初步护理诊断/合作性问题,写出完整的护理病历。同时具备监测病人病情变化,预测疾病发展及危重病发生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与重点、难点 教学方法:采用课堂讲授、自学讨论、实验实习、角色扮演、病例讨论、音像教学、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手段。 重点:健康史内容,资料分析与护理诊断,胸部、腹部评估,神经系统评估,常见症状的评估 难点:胸部、腹部评估,完整的健康评估病历的书写

《健康评估》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健康评估》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中/英):健康评估/ Health assessment 开课单位:护理学院 面向专业:护理学 课程总学时:80 实验学时:35 实验类别:验证性实验 实验室名称:健康评估实训室 二、实验课程简介 健康评估是临床护理专业基础课程过渡到临床专业课程的一门主要的桥梁课程,其学习方法和要求与基础课程有很大的不同,除了课堂教授、实验室教学以外,还要在实验室中进行各种临床技能训练,并应用于临床实践中。通过实习(实验)课,使学生学习和掌握健康评估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以及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具有初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验项目情况一览表

四、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1.考核方式:实训考核分考试、考查,一般采用口试或技能考试(随机抽题、独立操作等)、平时考核(每次实训的预习、操作、作业等)相结合的办法。(根

据需要确定具体项目和在总成绩中的比例),原则上不采取单一的笔试形式进行考核。 2.成绩评定:实训课程结束时,经过考核给出成绩。 五、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 教材: 孙玉梅,张立力.健康评估.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年7月. 2. 教学参考书目: [1]刘成玉.健康评估.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年. [2]邓长生.诊断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1年. [3]刘咸璋.健康评估.第一版.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8. [4]姜亚芳,余丽君.健康评估.第一版.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 [5]王新颖. 健康评估.第一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 [6]陈文彬. 诊断学.第五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六、实验项目 实验一问诊 1.实验特点 实验类型:验证性实验 计划学时:2 每组人数:20 2.实验目的与要求 (1)掌握问诊方法与内容。 (2)熟悉常见症状的病因及临床表现。 (3)通过有目的和有序的问诊,可评估患者现存或潜在的健康问题,或对疾病的反应、为进一步作出初步的护理诊断打基础。 3.主要仪器设备、实验材料 无 4.实验内容提要 (1)问诊方法。 (2)问诊注意事项。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