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思想政治第九课我们崇尚正义教案

八年级下思想政治第九课我们崇尚正义教案
八年级下思想政治第九课我们崇尚正义教案

第九课《我们崇尚公平》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正确认识公平问题;公平与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关系;公平意识是道德的重要内容;以公平为基础的合作才是良好的合作;树立公平合作意识的重要意义。

2、能力目标:理解社会稳定、个人发展需要公平;培养对公平与不公平现象的独立判断能力;理解公平的社会性和相对性特征;培养进行公平互惠酌社会合作的实践能力以及关于公平问题的辩证思维和语言表述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努力培养合理真切的社会公平感和对待社会生活中不公平现象的理智感;增强积极维护社会公平的责任意识;自觉树立互惠公平的合作意识。

教学学法: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小组讨论法等。、

学习重难点:

教学重点:公平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导,使学生懂得社会公平对于社会稳定和个体发展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公平的相对性和如何理智地面对社会不公平现象

第一框公平是社会稳定的“天平”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正确认识公平问题以及公平与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关系。

2、能力目标:对社会稳定、个人发展需要公平的理解能力,对公平与不公平现象的独立判断能力,对公平的社会性和相对性特征的理解能力。

3、情感目标:努力培养合理真切的社会公平感和对待社会生活中不公平现象的理智感。教学重点

重点在于关于公平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导,使学生懂得社会公平对于社会稳定和个体发展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公平的相对性和如何理智地面对社会不公平现象

教学过程

一、直接式导入

展示有关公平的名人名言和图片,直接由学生概括今天授课的主题——公平。

二、授课

情景一:唐僧师徒一行到达西天后,如来准备论功行赏。

问题:1、你认为如来怎样行赏才公平,你应该得到怎样程度的赏赐?

在这个问题的回答中,可以让学生分别从唐僧师徒四人或唐朝皇帝或唐朝百姓或现代社会旁观者的角度来设想回答,通过这个问题要得出的结论是:不同身份地位的人对公平的理解是不同的,从而推广到不同社会、不同阶层的人对公平的理解都是不同的,公平是一个相对性的概念,公平是历史发展的产物,不同的时代公平有不同的具体规定,包含了主观标准和客观标准。

2、请你用一句简单的话概括你认为什么是公平?

在这个问题的回答中,可以有比较广的参与度,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他对公平的看法,最后可概括出一般情况下人们对公平的看法,也就是不同社会情况下公平的共性:社会上每个人(合法公民)都应当被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个人都是独立的、平等的、自由的,社会给予每个人的机会是均等的,每个人所拥有的权利神圣不可侵犯,换句话说就是承担应分担的责任,得到应得到的利益。

情景二:如来和观音商量了很久,但一直拿不定主意。他们想出了很多个提案,但最终都否决了。

问题:1、为什么如来和观音会如此为难?

这个问题设置的目的是要告诉学生:公平其实多是在比较中产生的。

2、如果按照他们的这些提案,会有怎样的后果?

这个问题是要让学生通过他们设想的后果了解到不公平的严重后果,有一种情感的认同感。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加评论,让学生自己用归谬法得出结论。

3、你在现实生活中遇到过这样的事情么?结果如何?你有什么感想?

通过这个问题,我们把视线和思路回归到现实生活中,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具体的事例,谈不公平的现象对个人发展和社会稳定的破坏,让学生对不公平给社会稳定、个人发展可能造成的恶果有一定的认识,从反面了解认识公平的重要性,也是落实课标目标“知道公平有利于社会稳定”的一部分。

情景三:最终,如来和观音终于定下了一个方案。

问题:1、你对他们定下的这个方案有何感想?你觉得这个方案公平么?

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再一次认识到只有相对的公平,没有绝对的公平,而且公平是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公平的感受也是随着个人的发展而发展的。

2、请你续写后面的西游故事,并说明理由。

希望在这个续写的过程中,学生能更好地感受到公平对个人发展、社会稳定和发展的作用,从正面认识公平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落实课标目标“知道公平有利于社会稳定”,培养学生科学的价值观。

3、你能想出比他们的方案更合理更公平的办法么?

三、拓展性小结

探讨:公平与和谐大气的社会的关系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对公平和个人发展、社会稳定发展之间的关系有了一定的了解,我们已经认识到社会稳定和发展不能没有公平,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就是不断追求社会公平理想的过程。而且,我们国家当前更是在社会稳定和发展的进程中提出了一个目标:“构建和谐大气的社会”,如果我们从社会学角度理解,和谐首先是公平与公正,2004年12月13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组织研究的《2005年社会蓝皮书》认为,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目标应该是:扩大社会中间层,减少低收入和贫困群体,理顺收入分配秩序,严厉打击腐败和非法致富,加大政府转移支付的力度,把扩大就业作为发展的重要目标,努力改善社会关系和劳动关系,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各种社会矛盾,建立一个更加幸福、公正、和谐、节约和充满活力的全面小康社会。可以说建设和谐社会寄托了世人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也是几千年来炎黄子孙的梦想所系。那么,我们在构建和谐大气的社会的过程中,在处理社会稳定和发展与公平之间的关系中,哪些是做得比较好的,哪些是还有待改进,我们应该如何来看待现在社会中存在的某些不公平现象呢?

这个问题是希望学生能联系实际,联系热点,进一步思考公平与社会稳定发展的关系,树立公平意识,并能对不公平现象有一定的理智感,从而再次落实课标目标“知道公平有利于社会稳定”。同时要注意的是,在讲这个问题时,应主要让学生理解社会主义制度在实现社会公平方面的优越性,理解现阶段的社会公平存在着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的方面。另外,在讲这个问题时,还需补充关于构建和谐大气的社会的一些材料。

课后反思:

第二框维护社会公平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正确认识公平意识是道德的重要内容,以公平为基础的合作才是良好的合作,树立公平合作意识的重要意义。

能力目标:进行公平互惠的社会合作的实践能力,关于公平问题辨证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积极维护社会公平责任意识,自觉树立互惠公平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重点在于关于公平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导,使学生理解公平合作对于社会共同生活的重要性,理解公平合作意味着同时分担利益和负担,最重要的是树立公平互惠的合作意识。

教学难点:

理解公平的相对性;自觉培养公平合作意识。

学生分析:

通过第一课的学习,学生对何谓公平、公平的重要性有了一定的感受,但是这种感受还是片面的,往往会认为不公平总是客观环境造成的,环境总是与自己过不去。而对公平的相对性、时代性、乃至于公平与个人的思维方式、判断能力的关系还是不清楚的。到底如何对待不公平,这是学生对公平进行感受之后会产生的一个普遍困惑,也是他们的兴趣所在,又是学生成长过程中会经常遇到的问题。

学法指导: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理智面对社会中的不公平

【教学过程】

一、行为实践导入新课

“是否公平大家谈”

判断下面的情况是否公平,并说明理由。

1、班上只能选一名“优秀班干部”,并且这次的名额关系到初三中考能否加分,经全班同学无记名投票后,于飞和李明得票数相等,最后班主任决定于飞当选,因为他的成绩好。

2、期终语文考试,欧阳的试卷被老师少给了5分,可语文老师说凡是6分以下的误差一律不改。

3、班级公开竞选班长,刘鹏和陈亮是两位候选人,刘鹏竞选前许诺如果他当班长,就请全班同学吃饭,最终陈亮以微弱优势当选。

4、一次初三年级篮球赛,裁判误判一球,初三1班的参赛人员要求改判,裁判没有理睬,初三1班篮球队拒绝继续比赛,篮球赛不欢而散。

(通过这个实践活动,希望大家更清楚的认识到公平是相对而言的,没有所谓的绝对公平的存在。理解公平,我们要善于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对待公平,我们更要有宽广的胸怀和理智的行为。为追求理想的公平,我们更需要进行不懈的努力。)

板书:第二课维护社会公平

(一)理智面对社会生活中的不公平

老师讲述:在历史的长河中,人类曾提出过各种公平观,这些不同的公平观反映了当时人们所追求的公平的主要内容。例如:不患寡而患不均;均贫富,等贵*;人生而平等;讲求效率,维护公平等。

出示问题:①你了解这些公平的含义吗?②从这些公平观中你能找出什么样的轨迹?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上述公平观中,首先是经济上平均的要求,后来又增加了政治上平等的要求,到了近代又进一步从意识形态上要求承认所有的人都是生而平等的,进入工业社会以来,人们崇尚效率,但同时要求从制度上保障公平。公平一直是人类追求的目标,这从一定意义上也说明了无论如何努力,都不可能达到绝对的公平。

板书:没有绝对的公平

主题活动

小组合作讨论:理智面对不公平

目的:通过这次的合作讨论,让学生知道面对不公平的现象我们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第一,用合法手段去解决问题,以谋求最大限度的公平;第二,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理性地反思自己的价值观念;第三,同破坏公平的行为做斗争,对受害者伸出援助之手。

要求:

1、6人组成一个小组,推选1名组长和记录员。

2、请每位同学谈谈自己曾经遇到的不公平情形及当时的真实感受。记录员做好小组成员发言的书面记录。

3、小组成员交流自己的看法,一起讨论问题,遇到不公平情形时我们应该怎样做?记录员记录小组成员列举的对待不公平的方法和策略,尤其是大家共同认可的对策。

4、以小组为单位,分别推举1名代表在班上交流小组的主要观点。

5、由同学代表进行本次主题讨论的小结、点评。师生达成共识:

理智面对不公平现象,我们可以有很多对策,可以从法律援助的角度,可以从心理调节的角度,可以从伦理道德的角度等等;我们要积极消除不公平现象,自觉维护社会公平,我们中学生需要从身边事做起,从小事做起。

请大家设想一起,我们可以做哪些具体的事情?我们也可以把思索的范围再扩大一些,思考一下你生活的社区存在不公平的现象么?你认为应该怎样处理?

(提示:在这个活动的进行中,讨论重点放在第三个环节,交流重点放在第五个环节。这个活动是希望学生能结合知、情、意、行综合看待处理公平问题,自觉培养对待公平问题的理智感,并培养自己的主人翁意识。在讲到伦理道德时,可穿插讲解道德价值观。)

案例分析

案情:小李三年前大学毕业,应聘到某中学当了英语老师。但她的理想是成为一名公务员,就去报名参加公务员考试。可是当地的招聘广告里却规定:教师必须经当地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批准才能报名参加考试。

出示问题并要求学生分组讨论:①你认为这样的招聘广告公平吗?②假如你是小李老师,你会怎么办?

板书:对待不公平现象的正确做法

教师归纳:在对待类似问题时要强调权利意识,又要通过合法的途径解决。

要求:仔细阅读教材P104页中的三组图画及其文字说明,并就下列问题进行讨论交流。

出示问题:①他们的想法有什么道理?②是什么影响着他们对公平与否的判断?③他们该如何面对?④你是否与他们有相似的经历与想法?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公平感与个人的需要、经历、思维方式有关,要审视自己的公平感,要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

教师叙述:要求公平地对待自己,也需要公平地对待他人。坚持公平不仅仅要坚持原则,更要遵守公平的规则。附事例:

公正让我别无选择

在上海刚刚结束的世乒赛中,有一场球令人难忘。那并非是一场决赛,只是一场淘汰赛。中国选手刘国正对德国选手波尔,胜者进入下一轮,负者只有打道回府,再无机会。

两强相遇,打得难分难解。在第七局也是决胜局里,刘国正以12比13落后,再输一分就将被淘汰。就是这关键的一分,刘国正的一个回球偏偏出界了!极度沸腾的场观顿时寂静无声,观众们似乎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切,刘国正自己好像也懵了,楞楞地站在那里;波尔的教练已经起立狂欢,准备冲进场内拥抱自己的弟子。而就在这一瞬间,波尔却优雅地伸手示意,指向台边——这是个擦边球,应该是刘国正得分。

就这样,刘国正被对手从悬崖边“救”了回来,而且,最终反败为胜。这是一场足以震撼世人的经典之战!不仅是因为双方选手的高超球艺,也不仅是因为刘国正在绝境中的坚忍不拔,更因为波尔那个优雅的手势。

对于波尔,夺取世界冠军是梦寐以求的夙愿,却屡屡失之交臂。这一次,他再次如此接近自己的梦想,只要赢下那一分,就可顺利晋级。而这个球是否擦边或许只在0.01厘米之间,观众看不到,对手也看不太清楚,而即便是裁判也可能错判。但波尔却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主动示意。波尔失利了,同时赢得了异国观众雷鸣般的掌声。赛后,记者们追问他为何要这么做。他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了句:“公正让我别无选择。”

设问:①假如你是波尔,你会怎样做?②看了这篇报道,你有何感想?

请同学们完成下列问题,并进行交流。

你见到不公平现象时有何感受?假如你遇到下列事情,应该怎么做?

①当班级同学交不起学费时……

②当同学遭遇不公平对待时……

③当社区存在不公平现象时……

……

总结新课

公平意识是道德的重要内容,见到不公平的现象采取什么态度和行为,反映出我们的精神境界,崇尚公平,主持公道,要求我们同破坏公平的行为作斗争,对受害者伸出援助之手。

第二课时:自觉树立公平合作意识

【教学过程】

故事导入新课:

叙述:同学们听说过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的故事吧。用这个经典的故事来引导学生认识每个人公平感对于合作共事,甚至对于谋求生存的重要性。)请同学们运用公平的理念回答下列问题:①为什么一个和尚不愁水吃?②为什么两个和尚还能合作?③为什么有了三个和尚反而没水吃了呢?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一个和尚则不存在公平问题;两个和尚抬水时他们会认为彼此的权利义务是相当的,因此也不会过于计较公平与否;等到三个和尚时,他们会认为自己的付出会得不到相应的补偿。

板书(二)自觉树立公平合作意识

合作探究

问题:那么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三个和尚才会有水吃?

步骤:第一步:先个人思考。

第二步:小组内交流,完善方案。

第三步:小组代表在班内进行交流。

(目的是进一步让学生认识到公平是具体的,公平存在于具体的规则之中,制定规则要符合公平的理念)

出示问题:你从中受到了怎样的启发?(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归纳:社会需要合作,合作是社会生活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合作需要规则,规则必须体现公平。这样,个人的积极性、创造性才能得到更好的发挥。社会才能和谐地运转。合理想象

老师讲述:有七个人曾经住在一起,每天分一大桶粥,要命的是,粥每天都是不够分的。出示问题:请大家进行合理想象,接下来这七个人之间在粥的分配问题上会产生什么样的故事?

让学生先用笔写下自己的合理想象;小组内进行交流,选出最好的在班级交流。

教师归纳:在不同的制度下,有不同的分配方式。制度的公平与否,直接影响人们之间合作的风气。良好的合作要有良好的风气,良好的风气要有良好的制度作保证。

板书:1、以公平为基础的合作才是良好的合作

理性思考

引导学生仔细阅读教材P105、106页的图画和文字说明。

出示问题:①小吴的行为影响到了哪些人的利益?原因是什么?②小吴可能会怎么做?她的行为会带来哪些后果?③现代社会需要什么样的合作?哪些合作方式是不受欢迎的?(本环节侧重从心理层面对学生进行引导)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合作需要克制自己,合作需要彼此尊重。

案例分析

案情:甲、乙、丙、丁四人分别按照约定的投资比例合伙开了一家运输公司,起先他们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获利颇丰。后来,甲认为自己联系的业务最多,管理水平最高。强行要求其他三人都应该服从他的安排,公司的利润也由他分配,有时还悄悄地把部分利润转到自己的帐户,并自作主张把仅有的一辆运输车出借,导致公司长期无法经营。为此,乙、丙、丁三人要求甲承担责任,甲不同意。后来几经协商,四人终于达成一个协议。

思考:①你认为甲的哪些行为违反了公平原则?②你认为该协议主要应规定哪些内容?(提示:可以从甲、乙、丙、丁四人的权利义务进行思考)③假如你是甲的朋友,将从哪几个方面劝说他?(提示:如何与人合作呢?心理学家的建议是:尊重别人,平等待人,一视同仁;心胸开阔,宽宏大量,不斤斤计较自己小的得失;以大局为重,从长远利益考虑,用发展的眼光思考问题;诚实做人,恪守自己在合作中的诺言等等)

教师归纳:为了更好地合作,每个人要承担自己应该做的,而且要及时调整心态。

板书:2、在合作中要承担自己的责任

讲述故事:一个瞎子与一个跛子,被大火围困于楼内,眼看就要坐以待毙。但四肢健全的瞎子和眼睛完好的跛子,却巧妙地组合成一个完整的“身体”:瞎子背起跛子,跛子指路,终于从大火中死里逃生。

思考问题:①如果这两个人只顾自己逃生,会有什么结局?②如果是瞎子指路,跛子背人,又会是怎样的一种结局?③请你列举自己或他人通过公平合作克服困难的事例。④请你列举自己或他人不善于公平合作导致失利的教训。⑤听了这个故事后,结合你的特长和不足之处谈谈与他人合作的感想。

(以故事的形式,让学生明白社会生活中的互惠并不是大家都做同样的事、做数量相等的事,要辨证地看待互惠与合作。)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社会是一个合作系统,公平合作需要发挥你的特长。

总结新课

为了更好地合作,我们需要承担自己应该做的,决不能只享受利益而不付出,否则对其他人不公平。当我们在付出的时候,同时也在收获着别人的付出。树立公平合作的意识,有助于我们顺利地融入社会,为社会做贡献。

论述社会公平正义的必要性及社会建设的意义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在报告中,胡锦涛同志提出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六大任务。 请解读:(1)请论述党和政府解决民生问题,注重社会建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必要性。 (2)请论述党和政府提出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意义。 必要性: 1.改善民生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是坚持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重要表现。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重视改善民生,正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 2.改善民生,是由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符合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 目前,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教育科学技术比较落后;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成熟、不完善。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是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这一矛盾在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教育、就业、医疗、社会保障等领域尤为突出。改善民生,有利于解决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 3.改善民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共同理想的需要。 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现阶段全国人民的共同理想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只有保障和改善民生。才能够使经济更加发展、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才能够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实现共同理想。 4.改善民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需要。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保障和改善民生,有利于维护广大人民利益,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有利于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重视改善民生,体现了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有利于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调动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5.改善民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社会的主人,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力军。改善民生,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有利于激发人民的劳动热情调动人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6.改善民生。是推动社会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基本条件,体现社会公平正义。 社会的稳定和发展需要公平。维护了社会公平,能够促使社会合作取得成功,有利于社会合作的不断延续;能促进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能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社会矛盾,减少或避免社会冲突,有利于社会的长治久安。 社会的公平需要正义的制度来支持和保障。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必须遵守的规则和程序就组成了正义制度。制度的正义性在于,它的规则与程序不是为少数人制定的,而是为所有社成员的利益制定的。每个人都能从制度规则的正常运行中受益,也都受正义制度规则的约束。 有了正义和正义的制度,即使是处在社会最底层的人,也可以得到基本的生存保障;即使是处于社会最不利地位的群体,也能够得到社会的关爱,而不会成为被遗忘的角落。如果没有正义制度规则的支持,就难以实现社会公平。 我们应该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学会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不侵害他人、集体和国家的利益。见到不公平的现象,我们要主持公道,同破坏公平的行为作斗争,对受害者伸出援助之手。 (1)废止农业税;不收取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完善和改革农村医疗卫生保障体系;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实施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第九课我们崇尚公平练习题及答案

第九课《我们崇尚公平》练习 一、选择题(每个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请把正确答案的字母代号填到题后括号里) 1、关于公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就是公平②处理事情合情合理就是公平 ③公平是在比较中产生的④公平体现着对权利的尊重和自身力量的肯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2008年1月3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公布,这是近5年来第5个关于“三农”问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它们共同奏响了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农村社会发展的气势磅礴的主旋律,是我国城乡社会走向和谐发展、致力于共同繁荣的时代最强音。对于以上措施,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 A.这些措施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保障 B.这些措施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C.这些措施不利于工业的发展,与社会公平相违背 D.这些措施有利于推动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 3、2006年9月1日,我国正式实施新《义务教育法》。新法规定: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善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并采取措施,保障农村地区、民族地区实施义务教育,保障家庭经济困难的和残疾的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国家组织和鼓励经济发达地区支援经济欠发达地区实施义务教育。这表明了 ( ) ①公平是我们社会生活追求的一个重要主题②教育公平是社会稳定的“天平”③教育公平才能使弱势群体平等地享受受教育权④国家正积极采取措施促进社会公平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4、某私营企业效益不错。但年终时,该企业老板仍借口“企业困难”,将农民工的工资扣掉20%。下面对此事评论正确的是 ( )

八年级上册政治笔记

人教版八年级上政治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相亲相爱一家人 第一课爱在屋檐下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1、家庭的含义:P5 2、家庭类型:核心家庭、主干家庭、单亲家庭、联合家庭 3、家庭关系的确立:结婚、生育、收养、再婚。 4、你如何理解与父母的亲情?P6 5、孝敬父母 (1)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孝敬父母是道德和法律的要求,是我们的天职 (3)孝敬父母就是子女对父母的尊敬、侍奉和赡养。其中最重要的是敬重和爱戴父母。 (3)我们应如何孝敬父母?P16 6、几个重要认识: (1)父母做出不道德的事情或违法的事情我们应如何做?P17 (2)对父母的长辈我们应如何对待?为什么?P17 第二课我与父母交朋友 1、青春期我们与父母之间产生矛盾的原因是什么? (1)进入青春期,我们有了自己的思想渴望独立,渴望重视,甚至挑战父母权威; (2)父母还把我们当小孩,不放心、唠叨、责怪,于是矛盾产生了。 2、如何正确认识我们与父母之间的矛盾?P21 3、代沟、逆反心理 (1)我们与父母的年龄差距,是产生代沟的直接原因,代沟的实质是反映在年龄差异背后的多重代际差异。 (1)逆反心理的主要表现:P21 (2)怎样正确认识我们的逆反心理?P21 4、我们怎样正确对待与父母的代沟和矛盾? (1)要走进父母,亲近父母,努力跨越代沟,与父母携手同行; (2)学会与父母沟通商量。通过商量,弄清分歧,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办法。通过沟通,我们就能得到父母的理解,甚至改变家长的意见。 (3)把握与父母沟通的要领:彼此了解是前提,尊重理解是关键。理解父母的有效方法是换位思考,沟通的结果是求同存异。 5、与父母交往的艺术: (1)赞赏父母,交往起来无烦恼; (2)认真聆听,交往起来免误会; (3)帮助父母,交往起来无障碍; (4)在家庭交往中,与父母不必太计较。即使父母错了,也要原谅,不必争个高下输赢不可。 第二单元师友结伴同行 第三课同侪携手共进 1、人际交往的意义: 与学生积极交往,友谊之树才能常青,自我开放,我们的性格会更加开朗,人生更加精彩。 2、一个受欢迎的人应有的品德:真诚、善良、负责任、热情、友好、幽默等

社会公平正义含义

社会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强调必须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保障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权利和利益。这使我们对制度建设重要意义的认识有了进一步深化,对更好地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将产生深远影响。 编辑本段 如何正确理解公平正义? 公平正义,现在早已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词了。但到底什么是公平正义,却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人们对公平正义的理解,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莫衷一是。 就拿人们关心的收入分配领域的公平正义问题来说,人们对收入差距的看法就不尽相同。有人认为,市场经济讲竞争,人的能力有强有弱,承担的风险有大有小,付出的努力有多有少,收入存在差距是必然的,也是公正的;也有人说,有差距是正常的,但要看收入差距产生的原因是什么;还有人说,收入存在一定的差距是正常的,但超过一定限度就难说公正了。那么,到底应该如何理解公平正义呢? 所谓公平正义,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公正,一般来说,反映的是人们从道义上、愿望上追求利益关系特别是分配关系合理性的价值理念和价值标准。但凡有人群且有利益分配的地方,就必然会产生公平正义的问题。但要准确把握公平正义的内涵,必须用历史的、具体的、相对的眼光来分析。 首先,公平正义是历史的。公平正义是一个发展着的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人们对公平正义的认识是不同的,没有恒定不变的公平正义的标尺。今天我们认为“不公正”的现象,历史上可能就曾以“公正”的面貌出现过;今天我们认为“公平”的事情,随着历史的发展就有可能逐渐演变成“不公平”。马克思曾指出:“希腊人和罗马人的公平观认为奴隶制度是公平的;1789年资产阶级的公平观则要求废除被宣布为不公平的封建制度……关于永恒公平的观点不仅因时因地而变,甚至也因人而异。”因此,我们应该把公平正义放在一定的历史条件和历史环境中来讨论。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道德与法治: 第九课 我们崇尚公平教案

第九课我们崇尚公平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正确认识公平问题以及公平与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关系。 2、能力目标:对社会稳定、个人发展需要公平的理解能力,对公平与不公平现象的独立判断能力,对公平的社会性和相对性特征的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努力培养合理真切的社会公平感和对待社会生活中不公平现象的理智感。 教学重点:重点在于关于公平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导,使学生懂得社会公平对于社会稳定和个体发展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公平的相对性和如何理智地面对社会不公平现象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表演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期中考试刚刚结束,试卷一发下来,你就发现这样一种现象:你和同桌的某一道题的答案和过程一模一样,他没扣分,而你却被扣了五分,你是什么感受? 学生:不公平、气愤…… 教师:公平是人类永恒追求的话题,是社会的稳定器,那么,如何理解公平?怎样维护社会公平?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九课《我们崇尚公平》。 讲授新课: 教师:首先有请咱们的几位表演天才为大家献上《新西游记》上集 (请四位提前演练好剧情的同学为大家激情表演) 剧情简介:唐僧师徒四人历经劫难后终于到达西天,如来大喜,准备论功行赏,师徒四人对如何论功行赏各执一词,争论不休…… 教师:他们表演的精彩吗?谁来点评一下! 学生:…… 教师:(及时肯定学生表现出来的亮点),师徒四人争论不休的原因都认为自己贡献大,赏赐少了就不公平,那么你认为怎样行赏才公平呢?师徒四人各应得到什么程度的赏赐才会各自满意呢? 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引导学生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站在不同人的角度去思考判断,并不断鼓励学生) 小结:公平是我们社会生活追求的一个重要话题。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个体,而对不同的问题,对公平有着不同的理解,公平体现着人们对自由、个人价值、权利的尊重! 教师:通过以上的分析,请大家谈一谈,你认为什么是公平? 学生1:公平是不偏袒。 学生2:公平是得到自己该得到的。 学生3:公平意味着处理事情合情合理。 学生4:公平是分担自己该做的。 …… 教师:大家谈了那么多,究竟什么是公平呢?(结合字幕) 小结:你可以说,公平是得到自己该得到的;公平是分担自己该做的。一般来说,人们心目中的公平,意味着处理事情要合情合理,不偏袒哪一方,不偏袒某个人,即参与社会合

2019-2020学年八年级政治下册 第九课 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

2019-2020学年八年级政治下册第九课知识点总结新人教版 1、对公平的不同理解: ①在不同的时代,面对不同的问题,对公平有着不同的理解。 ②公平体现着人们对自由的追求、对权利的尊重、对自身力量的肯定。 2、人们心目中的公平: 公平是比较中产生的,人们心目中的公平意味着处理事情要合情合理,参与社会合作的每一个人承担他应分担的责任、得到他相应的利益。 3、失去公平的危害性: 如果受到不公平对待,产生不公平的感觉就会感到冤枉、气愤,甚至导致报复行为。这种心理和行为使人与人之间信任感降低,导致彼此关系恶化,合作难以为继,会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甚至会由此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影响社会的长治久安。 4、公平对社会稳定、个人发展的重要性: 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的发展。有了公平,社会才能为人的发展提供平等的权利和机会,每个社会成员的生存和发展才有保障;有了公平,我们才可能通过诚实劳动,得到自己应得的东西,满足自己的合理期望,从而调动自身的积极性。这样,整个社会才能人人各司其职,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共同失去社会持续发展。 5、理智面对社会生活中的不公平 (1)没有绝对的公平: 公平总是会受到一定社会条件的制约,任何社会都会存在一些不公平的现象。公平总是相对的,无论我们如何努力,都不可能达到绝对公平。尽管如此,我们仍然要为创造一个更加公平的社会作出不懈努力。 (2)正确对待不公平现象的做法: ①我们应该增加维权意识,关于寻找解决途径,用合法的手段去寻求帮助,解决问题,以谋求最大限度的公平。 ②我们不妨高速自己的行为思维方式,更改地反思自己的价值观念,或许我们会更客观地对待生活中的“不公平”现象。 ③崇尚公平、主持公道,要求我们同破坏公平的行为作斗争,对受害者伸出援助之手。 6、公平合作的意义: 社会需要合作,合作是社会生活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以公平为基础的合作才是良好的合作。在这种合作中,人们各处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得到应有的发挥,个人的利益得到应有的保障,同时也避免了不必要的内耗,推动社会高效和谐地运转。 7、在合作中要承担自己的责任: 为了更好地合作,我们需要承担自己应该做的,决不能只享受利益而不付出,否则对其它人不公平。只有做了我们该做的,才可能获取自己该得的。当我们付出的时候,同时也在收获着别人的付出。公平的合作,必然是互惠的合作。树立公平合作的意识,有助于我们顺利地融入社会,为社会作出贡献。 8、公平对个人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有了公平,社会才能为人的发展提供平等的权利和机会,每个社会成员的生存和发展才有保障。有了公平,我们才能通过诚实劳动,满足自己的合理期望,充分调动自身的积极性。 9、公民怎样维护社会公平? (1)理智面对社会生活中的不公平。面对不公平,我们应该增强权利意识,善于用合法手段,求得问题的合理解决,以谋求最大限度的公平;提高自己道德境界,崇尚公平,主持公道 (2)自觉树立公平合作意识。 10、国家怎样维护社会公平? (1)加强法制建设。依法治国,打击破坏公平的违法行为

人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财产留给谁》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知道遗产的含义及其必备的条件,被继承人、继承人、继承权的含义及法定继承的顺序、范围、遗产分配原则;遗产继承方式、遗赠。 2、能力目标 学会协商解决遗产继承问题,受到侵权时学会依法维权。 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 让学生培养注重情义、互谅互让、相互尊重、相互宽容,协商解决遗产继承问题的品德。 二、教学重难点 1、“遗产继承权的实现方式”是本课的一个教学重点,此部分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我国的遗产继承法律制度,学会依法继承遗产。 2、“当继承权发生争议的时候”是本课的又一教学重点,此部分的主旨是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继承问题,学会依法维护继承权,同时又要发扬传统美德。只有提高继承人的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才能减少争议,化解矛盾。 三、教法学法的选择 1、多媒体手段协助教学:我在课堂中利用多媒体手段协助教学,在教学中发挥多媒体教学直观、形象具体的优势,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讨论法:通过讨论,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相互合作,敢于质疑,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3、问题式教学法:以"问题"为核心,通过情景设置条件的变化和一系列相关问题的提出,促使学生不断思考、讨论、归纳以获得问题的解决,让学生积极参与整个教学过程。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制作、请同学收集实例 五、教学时间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美丽的自然中,冬去春来、花开花落是一种自然现象。我们人也一样。从懵懂少年到白发老者。我们在上节共同讨论了公民对自己的合法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那么,在公

民死亡后如何来处理他们遗留在世上的财产呢?这就涉及到财产的继承问题,本节课就来共同学习《财产留给谁》 (二)讲解新课 二、财产留给谁(板书)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我们今天和同学们共同讨论一个案例。(多媒体展示) 案例:不久,晓军的父亲因病去世,晓军的家人召开了家庭会议,准备继承遗产,可是在谁能继承,继承多少这些问题上争执不下。爷爷、奶奶认为遗产应该由五人平分,但母亲不同意,认为姑姑不能继承。 晓军的父亲尚未过世,其财产能继承吗?要搞清楚这个问题,首先我们必须先来了解一下,几个有关继承的基本概念,请同学们看课本,把这些概念找出来: 1、我们享有继承权(板书) (1)有关继承的基本概念(板书) (学生阅读课本,回答,多媒体展示) 死者被称为被继承人 接受遗产的人为继承人, 死者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称为遗产, 继承权是继承人依法取得被继承人遗产的权利。 教师:明白了这几个关于继承问题的概念后,让我们再来看晓军家的事。 晓军父亲尚未辞世,财产能继承吗?是否所有的财产都可以继承?(学生回答) 师:同学们分析的非常好。我请一位同学来回答遗产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学生答,) 遗产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1,必须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财产 2,必须是公民个人所有的财产 3,必须是合法的财产 (2)作为遗产必须具备的条件(板书) (学生分组讨论) 不久,晓军的父亲因病去世,晓军的家人召开了家庭会议,准备

2018年九年级政治一模试卷(含答案)

2018年初三政治一模试题 (60分钟,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我国宪法规定:“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统一要求我们 ( ) A.正确行使权力,适当履行义务 B.权力必须行使,义务必须履行 C .权力必须行使,义务可不履行 D.正确履行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2、2006年3月11日,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作工作报告时说:“各级人民法院切实加强刑事司法领域的人权保障,严把案件事实关、证据关、程序关和适用法律关,确保判决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坚持有罪则判、无罪放人,依法宣告2162名刑事被告人无罪。依法保护被告人的诉讼权利,共为117407名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被告人指定了辩护人。”这主要说明 ( ) ①.社会正义是我们共同的目标②.非正义行为必然遭到法律制裁 ③.我国的法律建设已经完善④.我国依法治国方略取得重大成就 A.①②④ B.①③④ C. ①②③④ D.②③④ 3、温家宝总理指出,我们不仅要把社会财富这个“蛋糕”做大,也要把“蛋糕”分好。那么要把“蛋糕”分好必须 ( ) 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B.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实现共同富裕 C.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D.坚持和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4、近年来,石家庄市委、市政府不惜加大财政投入,努力做好下岗职工再就业工作,累计筹集发放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费10多亿元,做到了“一个不漏,一天不欠,一分不少”,这表明( ) ①.社会分配严重不公平②.国家努力采取措施实现社会公平 ③. 忠实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④.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A.①② B.③④ C. ②③ D. ②④ 5、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一要求( ) ①是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相一致的②突出以加快发展经济为中 心③体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④强调形成诚信友爱、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6、2010年以来,中开展全方位外交,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出席了一系列重要国际会议,并出访了众多的国家,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应对金融危机、地区稳定、气候变化等当今世界各国关注的热度问题的立场和理念。中国积极走向世界将有利于( ) ①.为改革开放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②.主导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潮流 ③.加强与世界各国的合作,共同应对挑战 ④.展示和平、合作、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A. ①②③ B.①③④ C. ①②④ D.②③④ 7、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于2001年12月11日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表明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是()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四项基本原则 C.对外开放 D.一国两制 8、当张丹重重地摔在水面上时,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她和张昊将就此退出比赛,然而倔强坚强的张丹稍做处理后又重新回到了赛场,并和张昊一起以完美的表演赢得了双人滑比赛的银牌。都灵冬奥会官方网站称张丹、张昊是“超越冠军的英雄”。对于这段材料不正确的是 ( ) A.张丹的行为是爱出风头的表现 B.他们以实际行动为祖国增添了光彩 C.这是具有强烈的国家荣誉感和责任感的具体表现 D.张丹、张昊是勇于承担责任的人 9、“为什么不上学?——放羊;放羊干什么?——挣钱;挣钱干什么?——娶媳妇;娶媳妇干什么?——生娃娃;生娃干什么?——放羊。”这是记者与一个农村放羊娃的对话,这段话反映了() A、保护资源的重要性 B、提高人口素质的严峻性 C、放羊娃具有艰苦创业的精神 D、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10、2010年11月1日,我国进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人口普查的意义是( ) ①.通过人口普查,可以全面了解我国人口的基本情况 ②.有利于科学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③.统筹安排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④.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1、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力量是() A.中国共产党B.工人阶级C.中央人民政府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2、2009年,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的基准定额标准已达到中西部地区小学生均300元/年,初中生均500元/年;东部地区小学生均350元/年,初中生均550元/年。中央财政提前预拨了春季学期各省区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178.47亿元。上述做法() ①为贫困家庭子女依法享受教育权提供了物质保障②体现了义务教育的公益性③有利于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④是维护社会正义的表现A.③④B.①③④C.①④D.①②③④ 13、下列能直接体现我国综合力显著增强的有 ( )

思想品德八下第四单第九课 我们崇尚公平习题附参考答案

第四单元我们崇尚公平和正义 第九课我们崇尚公平 一、达标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对公平的认识,比较全面的是()。 A.付出就应该获得B.天平上的平衡 C.平等地享有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D.我们要追求社会的绝对公平 2.下列观点中,正确的是()。 A.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个体,面对不同的问题,对公平有着相同的理解 B.公平是社会稳定的天平 C.公平并不受社会条件的制约 D.只要是付出就必须得到,才能认为是公平 (二)是非判断题 1.公平是在比较中产生的。() 2.理想的社会应该是绝对公平的。() 3.公平是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主题。() 4.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对公平有不同的理解。() 5.一个人承担着少于应承担的责任,或者取得了多于应得的利益,就是不公平的。()6.生活中经常有不公平的现象发生。() 7.当出现不公平现象时,我们应该理智对待。()

8.现代社会需要更多的合作,合作中没有公平可言。() (三)案例分析题 1.中学生小乙和好朋友小丁都递交了入团申请书,他们成绩不相上下,但小丁爱说爱笑,和同学关系好,老师也更喜欢他。后来,小丁入团了,小乙没有入团,觉得很不公平,找到你诉苦。你该怎样开导他? 2.某同学在考试时偷看了你的答案,考试成绩比以往考试提高了很多分,受到老师的赞扬,并被评为成绩进步生。你该怎样看待此事? 3.期中考试后,你因为考试成绩不理想而正在苦恼,这时,父母又对你痛加责备。面对困境,你有哪些方法排解苦恼? 4.你和好朋友同时进了一家公司,几个月后,努力工作、业绩突出的你没有得到上司的肯定,而能说会道的朋友业绩平平,却得到了提升。你会怎样释放心中的郁闷? 二、综合能力训练 1.安徽来京菜农杜宝良从2004年7月20日开始至2005年5月,在同一地点闯禁行105次、被罚款1.05万元的新闻在京城媒体刊登后,不仅引起司机们的广泛关注和议论,也引起法律专家和普通市民的关注和思考。北京市交管局为什么不能提供违章通知的服务?交管局称:警力不够。但人们的疑惑是,如果能早点将这些违章信息通知司机,司机知道自己违章了,下次就会注意,这样路上违章的车辆少了,警察维护交通时是不是也能更轻松?警力还会严重不足吗? 围绕此事,有人提出疑问:(一)菜农的钱该不该罚?有人会说,交通法规的权威性不容侵犯。但是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国家曾制定多项政策要求各地国道、高速路给运菜车开通“绿色通道”。安徽菜农杜宝良为北京市的蔬菜供应作出了贡献,而我们的交警却缺乏责任心,从这一点上看,菜农的款不该罚,应该退。(二)法规该不该不断完善?所有法规都是人制定的,所有法规都会有局限性。根据实际情况修改法规,可以促进交通发展。北京市交管局曾规定长安街上禁止富康、吉普等两厢车行驶,后来取消了该规定;交管局也曾规定车辆违法后,拖车费需交200元,后来也取消了。 你觉得这种处罚体现了法律的公平和公正吗?如果你是杜宝良的话,会有什么感受?如果你是交通警察,又有什么想法?你能为这种困境提供一些建议吗? 2.乒乓球的擦边球有时是裁判不易察觉的,以致造成误判。2005年5月4日,在第48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单八分之一决赛中,中国选手刘国正和德国名将波尔的交锋中出现这样一幕:第七局12比13,刘国正在回球击打时球落到了地板上,全场爆满的上海体育馆的空气好像立刻凝固了。“出界了吗?”如果是的话,那么刘国正就将以12比14输掉决胜局,从而输掉整场比

八年级上思品第九课知识点复习

八年级(上)思品第九课知识点复习

————————————————————————————————作者:————————————————————————————————日期:

第九课法律是武器 1.青少年受到法律的特殊保护的原因是什么? 答:(1)未成年人处于人生发展进程中的幼弱时期,生理、心理尚未成熟,缺乏自我保护的能力,是个人权益容易受到侵害的群体。 (2)现实生活中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和损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现象时有发生。要防止此类现象发生,就需要用法律规范社会各种方面的行为,运用各种手段对未成年人进行有效保护。 (3)由于种种原因,未成年人犯罪逐渐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为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有关部门、组织、团体以及学校、家庭乃至每一个公民,都应承担起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神圣义务等。 2.我国保护未成年人的两部专门法律是哪两部?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两部专门法律,从家庭、学校、社会、司法四个方面具体规定了在保护未成年人方面的法律责任。 3.家庭生活中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现象及解决方案有哪些? 答:侵权现象: (1)打骂、虐待、歧视。(2)父母离异后不愿抚养子女。(3)让正在读书的子女辍学在家。(4)私拆子女的信件、日记等。 解决方案: (1)跟父母沟通,给他们讲道理和法律知识。 (2)请老师、亲戚、朋友进行劝阻。 (3)向当地有关部门或学校请求帮助。 (4)严重的向人民法院起诉。 4.家庭保护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答:家是我们成长中最安全的港湾,家庭保护是未成年人保护的基础。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八条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不得虐待、遗弃未成年人;不得歧视女性未成年人或者有残疾的未成年人;禁止溺婴、弃婴。”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得让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脱离监护单独居住,不得对未成年人放任不管,不得迫使其离家出走。未成年人的父母离异的,离异双方对子女都有教育的义务。” 5.学校生活中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现象及解决方案有哪些? 答:侵权现象: (1)同学之间拉帮结派、打架斗殴、暴力胁迫。 (2)同学之间的辱骂、给同学起难听的绰号。 (3)个别老师的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 (4)学校随意开除学生、分快慢班等。 解决方案: (1)对其行为进行规劝和制止。 (2)及时把情况告诉父母或老师,向他们寻求合理解决途径。 (3)向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寻求保护。 (4)收集证据,向人民法院起诉。 6.学校保护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答:学校是我们的主要活动场所,学校保护是未成年人保护的重要方面。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四条规定:“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的受教育权,不得随意开除未成年学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五条规定:“学校、幼儿园的教职员工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十四条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和学

初二思想政治课教案

初二思想政治课教案 第一单元法与家庭学校生活 第一课依法保护家庭生活 第一框家庭生活受法律保护 执教者:周昕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家庭和婚姻受法律保护,了解婚姻法的基本原则, ●过程和方法: 通过一些事例的分析和讨论,增强学生在家庭生活中的法制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使学生意识到家庭的幸福要靠所有家庭成员的努力,遵循法律规范是全家每个成员应尽的法律义务,而不只是父母长辈的事。 【教学重点和难点】依法正确处理婚姻家庭关系是本框的重点,涉及《婚姻法》关于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等法律知识,学生在理解上有点难度。 【教材分析】本框节是第一单元的开始课,为以后的内容打下基础,因此要让学生具有一定的概念,家庭生活是离不开法的。 【教学方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归纳法。 【媒体技术的运用】使用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初二思想政治课教案 第一单元法与家庭学校生活 第一课依法保护家庭生活 第二框依法调整家庭关系 执教者:周昕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家庭关系的含义,了解父母和子女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学会依法正确处理家庭关系。 ●过程和方法: 通过一系列观点的判断和分析,使学生增强在家庭生活中的法制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使学生在思想上充分认识到父母对自己的关爱,激发他们尊重父母的感情,体谅父母并配合他们的教育。明确自己将来要承担的义务,懂得现在也可以对父母尽到扶助的义务,自觉的关心体贴父母,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努力履行自己的义务。 【教学重点和难点】使学生懂得未成年子女也有赡养父母的义务是本框节的教学重点,初中生是未成年人,受到父母的宠爱,对于自己对父母有什么法律义务,可能是一无所知。因此,要着重教育他们在家庭中自觉履行子女的义务,扶助父母。 【教材分析】本框节的教学关键是要对初二学生加以行为上的引导,认识到权利义务是会相互转换的,这部分内容是上一框内容的延续,进一步说明家庭生活离不开法。 【教学方法】讨论法,情景教育法,归纳法。 【媒体技术的运用】用录音机播放歌曲。 【教学过程】

九年级政治《公平合作》文字素材陕教版

热点专题三:维护人民利益保障社会公平 1、列举近年来党和政府采取的惠农政策。①取消农业税;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③ 两免一补政策;④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⑤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2、实行惠农政策说明了什么? 党和政府关注民生,代表、维护人民的利益(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维护社会公平。 3、制定新农保政策的国情依据有哪些? ①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比较低;②社会主义具体制度不完善 (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③我国人口基数大,农村人口多,老龄化速度快;④现阶段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⑤城乡发展不平衡,差距大 4、实行“新农保”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有什么意义? 个人:使农民老有所养,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有利于提高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减轻农民的家庭负担;满足农民的愿望,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国家(社会):完善了社会保障制度;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缓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稳定和谐;有利于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促进人与社会全面发展;有利于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有利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5、国家重视教育的均衡发展有何意义? 个人:有利于保障公民平等地享有受教育权,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素质; 满足人民的愿望,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 国家:这样做有利于促进教育事业发展,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维护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和谐;有利于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6、生应该怎样做才能适应我国教育发展的趋势? 努力学习,掌握专业技能;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珍惜受教育权,履行受教育义务; 转变学习方式,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7、党和国家为什么要保障和改善民生? 第一种答案:①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②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一切权力属于人民。③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低且发展不平衡;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④改善民生有利于解决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有利于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稳定、和谐;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有利于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二种答案:这是坚持以人为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解决现阶段主要矛盾的必然要求;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必然要求;有利于人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有利于保持改革、发展、稳定的社会环境;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 8、怎样改善民生?①坚持党的领导;②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根本途径);④完善相关法律和制度,用制度维护社会公平,保障民生;⑤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9、新修改的选举法将农村与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比例由4︰1改为1︰1,城乡人 口选举将实现同票同权。修改选举法说明了什么? 说明我国实行依法治国方略,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完善。

专题四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含答案)

八年级思想品德复习专题四: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一.对应课程标准 1.理解维护社会公平对于社会稳定,树立公平合作意识。 2.知道正义要求每一个人都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能辨别正义和非正义行为,培养正义感,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 二、考点解析: 考点一:维护社会公平 1.什么是公平? 公平体现着人们对自由的追求,对权利的尊重,对自身力量的肯定。公平是在比较中产生的。一般来说,人们心目中的公平,意味着处理事情合情合理,不偏袒某一方,某个人,即参与社会合作的每一个人承担他应承担的责任,得到他应得到的利益。 2.为什么说社会的稳定和发展需要公平?(公平的作用) ①公平有利于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稳定持久的进行合作。否则,产生一些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导致彼此关系恶化,难以合作,影响经济发展,产生社会问题,影响社会长治久安。 ②公平有利于推动个人和社会的持续发展。社会发展离不开人的发展,有了公平,社会才能为人的发展提供平等的权利和机会,才能调动人的积极性;通过诚实劳动,各尽所能,推动社会持续发展。 2.我国为维护社会的公平近年来采取的哪些措施或制度? 免除农业税;种粮补贴;两免一补;免除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学杂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调整个人所得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立廉租房;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修改选举法等。 3.公平是相对的(正确看待公平) 公平总是受一定社会条件的制约,是相对的,任何社会都会存在一些不公平的现象。无论我们如何努力都不可能达到绝对的公平,但我们仍然要为创造一个更加公平的社会而努力。 4.我们应如何面对现实生活中的不公平现象?(怎么做) (1)增强权利意识,善于寻找解决途径,用合法的手段寻求帮助,解决问题;(2)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理性的反思自己的价值观;(3)同破坏公平的行为作斗争,向受害者伸出援助之手。 4.公平和正义的关系 公平是正义的基础,正义是公平的重要保障。社会公平需要正义制度来支撑,如果没有正义制度的支持,就难以实现真正的社会公平; 考点二:维护正义 1.什么是正义行为和非正义行为? 在社会进程中,凡促进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维护公共利益和他人正当权益的行为都是正义的行为;凡阻碍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损害公共利益和他人正当权益的行为都是非正义的行为。 2.什么是制度的正义性?它对公平的作用有哪些? (1)公平,必须有正义的制度来保证。制度的正义性,在于它的程序和规则不是为少数人制定的,而是为所有社会成员的利益而制定的。 (2)每个人都能从制度规则的正常运行中受益,也都受正义规则的制约。如果没有正义的制度和规则的支持,就难以实现社会的公平。 3.为什么说社会的发展需要正义? (1)正义因制度而有保证,正义保障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使人民得以生存和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2)当我们参与社会合作竞争的时候,正义的制度给予人们公平合作的支持和支撑;当我们遇到不公平的事情时,公平的获得也需要正义的制度作为支撑,没有正义的制度就没有真正的公平。(3)正义通过制度的调节来避免严重的社会分化,使得我们的社会健康持续地发展,最终造福每一个人。(4)总之正义使得人与人关系更加和谐,正义是人类良知的声音,社会发展需要正义。

八年级政治上册第九课试题

思想品德:第九课试题(苏教版新课标八年级上) 一、单项选择题。 1、从1886年诞生到今天,可口可乐走过了100多年的历程,其品牌价值达到650多亿美元,连续多年位居全球最有价值品牌百强之首。你认为可口可乐拥有() A、信誉或承诺 B、银行贷款 C、顾客 D、配方 2、中国有句古训:“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对他理解错误的是() A、做人一定要讲信用,否则会产生信用危机 B、一个人只要许下诺言,哪怕牺牲一切都要兑现 C、人在理智状态下一旦许下诺言,就要忠实的履行承诺 D、为人处世,与人交往,要讲究诚信 3、生活中处处有承诺,下列不属于承诺的是() A、货真价实 B、我保护你一生 C、我明天来修电表 D、学习很重要 4、中国北京获得了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举办权时对世界庄严地承诺: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是北京奥运会的三大理念。如今,北京交出了这样一份答卷,上面写着:奥运场馆全部竣工,并通过了“好运北京”测试赛的严格检验;北京的空气质量达标天数不断攀高,北京提前一年多的时间兑现了申奥时的绿化承诺;一场声势浩大的“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活动让古老的京城与现代文明成功对接。这说明() ①我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国家②信守承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③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④一旦承诺,就意味着一种责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2007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谢延信,始终如一地信守对亡妻的承诺——照顾丧失劳动能力的岳母、瘫痪的岳父和呆傻且生活不能自理的妻弟。在他身上体现出的道德品质是() A、爱国守法 B、明礼诚信 C、团结友善 D、敬业爱岗 6、下面属于绿色承诺的是() ①随手关水龙头②不乱扔杂物③购物用面袋④节约纸张 A 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 7、请你仔细观看漫画,漫画中该商店的做法 和顾客的反映情况说明了() ①只有每个社会成员都诚实相待,才能营造良

初中八年级思想品德教学设计

初中八年级思想品德教学设计 第六课网络交往新空间第一框网络上的人际交往 一、课标要求: 根据“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中,“具有世界眼光”;“能力”目标中,提到“能够逐步掌握和不断提高搜集,处理运用社会信息的方法和技能,学会独立思考,提出疑问和进行反思”;“知识”目标中,“了解我与社会的道德规范”。结合社会发展的趋势以及学生的现实生活,设计了这一课。二、设计理念: 新课程改革强调以人为本,淡化学科体系,注重学生的感受、经验、体验、实践、学习、升华的过程,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因此,教师运用多元智能理论,学会“用教材教”,既立足于教材,又要深刻挖掘教材的内容,充分利用课内外资源帮助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学习,重视学生的参与和思考;注重教学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 营造教师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探讨、共同发展的课堂教学。 三、学情分析: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与普及,越来越多的中学生成为新的网民。无论在城市还是在农村,互联网对中学生的吸引都是强烈的。其中,部分学生不能正确处理网下生活与网络生活的区别,把过多的时间花费在网络上;而目前互联网上的信息良莠不齐,缺乏自制力的中学生由于心理生理的不成熟导致各种违纪违法现象频繁发生,造成很多家庭和社会问题。学校教育必须关注到这一问题。 沉溺于网络的垃圾信息、网络游戏、网络聊天乃至网恋的中学生,在现实的生活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或缺少关爱,或缺少朋友,或缺少成就感。现实生活对他们而言,是失意或失败的,是痛苦与烦恼的。这类学生容易沉溺网络,寻找寄托和慰藉。对此,必须加强思想品德教育。 一方面,网络环境不干净,学生没有一定的自制力,很容易迷失自己; 另一方面,处于各种情感饥渴状态的学生不少,他们一旦上网,容易陷进去不能自拔。因此,针对学生的现实成长问题,教材设计了这一课。

初三政治下册知识点归纳

初三政治下册知识点归纳 (一)良好的合作需要公平 1、公平的含义 答:公平意味着参与合作社会的每一个人既要承担应分担的责任,又能得到应得的利益。公平要求对参与社会合作的每一个人都要实现 权利和义务的对等和统一。 2、公平是合作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 3、体现公平的现象:公务员考试投票选举表彰劳模社会保险 思考下;社会公平的其他现象(P7请列举我国社会公平的现象) 4、社会公平主要表现为社会为每个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平等的权利 和义务,并使每个人都能够按照自己的劳动和贡献得到应得的利益。 5、为什么要维护社会公平?也就是维护社会公平有什么作用? 答:①促使社会合作取得成功,有利于社会合作的持续延续;②促 使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③协调社会各方面的 利益关系,准确处理社会矛盾,减少或避免社会冲突,有利于社会的 长治久安。 6、怎样维护社会公平? 答:不但要靠政府和各种社会组织的力量,还要靠每一个社会成 员的努力。 7、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要求:树立社会公平意识,积极承担社会 责任,学会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而又不侵害他人,集体和国家的利 益等。 (二)为正义高歌

1. 正义行为的划分标准是什么? 答:凡是有利于促动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有利于维护公共利 益和他人正当权益的行为,都是正义行为、反之,就是非正义行为。 2. 做人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实施正义行为,不做非正义的事情,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3. 实施正义行为和非正义行为分别有什么结果? 答:正义行为应该得到政府、社会及人们的赞扬和支持。非正义 行为必然遭到道德谴责和法律制裁。 4. 怎样做有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答:①要为人正直;②尊重和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是一个现代 人应有的品格;③按照正义标准对人对事、做人做事,违反正义标准的 事坚决不做,是一个有正义感的人的集中表现;④不伤害他人、不侵犯 他人的基本权利是正义的最起码要求。故意伤害他人身体乃至生命是 最严重的非正义行为;⑤在日常生活中,有正义感的人理应鄙视不正当 的手段多的利益的行为和逃避规则约束的行为。 5. 遇到非正义行为发生时应怎样做? 答:当遇到非正义行为发生时,对实施非正义行为的人要实行积 极的劝说和制止,必要时以自己的勇敢和机智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6、正义制度的组成指遵守的规则和程序,制度的正义性在于它的 规则和程序不是为少数人制定的,而是为所有社会成员的利益制定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