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_嗑_出魏晋名士之风流_梁学翠

药_嗑_出魏晋名士之风流_梁学翠
药_嗑_出魏晋名士之风流_梁学翠

魏晋南北朝名词解释

魏晋南北朝名词解释 1、三曹:汉魏间曹操、曹丕、曹植三父子的并称。他们以显赫的政治地位与杰出的文学才能著称于世。他们在诗歌中抒写自己的政治抱负和乱离的社会场景,悲歌慷慨,是汉魏风骨的代表诗人,在五言诗歌发展史上处于承先启后的重要地位。曹植被誉为“建安之杰”。 2、建安七子:指东汉建安年间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刘桢等七位文学家的并称。他们均以诗文显赫当世,是曹魏文学集团核心成员,与三曹同为建安时代的重要作家。其中以王粲、刘桢成就最高。 3、建安风骨:是对建安文学风格的形象概括。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当时有不少作品反映了乱离的社会现实,表达了统一天下的愿望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其诗歌情调慷慨悲凉,语言刚健爽朗。后人把建安诗歌的成就称为“建安风骨”。 4、正始文学:魏曹芳正始年间的文学。当时统治阶级内部斗争激烈,老庄哲学风行,文学创作受到严重影响。宣扬消极思想,滋长了脱离现实的倾向。只有阮籍、嵇康的作品还能以隐蔽的手法表现彷徨苦闷的心情,流露出不满现实的情绪,成就较大。 5、竹林七贤:指魏晋间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七位文士“相与友善,游于竹林”,故号“竹林七贤”。 6、三张二陆两潘一左:指主要活动于西晋太康、元康年间的八位诗人的并称。他们是:张载、张协、张亢兄弟,陆机、陆云兄弟,潘岳及其侄潘尼,还有左思。 7、左思风力:是对西晋太康时期诗人左思诗歌风格的形象概括。语出钟嵘《诗品》。左思是西晋最杰出的诗人,代表作《咏史诗》八首,风格刚健,感情深沉,和当时流行的华丽诗风迥然不同。他的诗承建安风骨,抒写怀抱,抨击现实,多不平之音。气势雄健,笔调挺拔,辞采壮丽,形象鲜明,风格独树一帜,人称“左思风力”。 8、玄言诗:指东晋时期在玄学思想影响下,诗坛上流行的“寄言上德,托意玄珠”的作品。代表作家有东晋孙绰、许询。玄言诗以玄学思想方法体悟玄理,诗味不浓,但其中通过景物来表现哲理的作品,为山水诗的出现起到了催化作用。 9、游仙诗:两晋之际诗人郭璞的代表作《游仙诗》十四首,将老庄思想与道教神仙之说相混合,寄寓仕宦失意、惧祸避世的情绪和苦闷情怀。名为“游仙”,实为咏怀,抒发怀才不遇和对现实的不满之情。郭璞的诗形象鲜明,比喻贴切,词采清新,气势挺拔,寄兴深远,较之当时盛行的“理过其辞,淡乎寡味”的玄言诗要高出一筹。 10、田园诗:指以田园风光和农村生活为描写对象的诗篇。陶渊明的田园诗,多方面描写田园景色和农村生活,表现了农村的恬美静穆和诗人悠然自得的心情,也表现了诗人参

魏晋风度

魏晋风度,一般理解为当时的名士风度,实际上指的是在中国魏晋时代产生的一种人格精神与生活方式的统一体。包括哲学思辨、人格境界、文学创作、审美追求等方面。从时间上来说,指的是三国时的魏(公元220-265年)至两晋年代(公元265-420年),再到刘宋时代以士族名士为主体的生命体验,它以七林七贤中阮籍嵇康和晋宋时期诗人陶渊明为代表人物。 今天我们就来与大家一起讨论一下什么是魏晋风度,以及它的现代人生意义问题。主要谈两个问题:一、魏晋风度的形成背景;二、魏晋风度的表现形式。 谈到魏晋风度,不能不与当时兴起的士族阶层相联系。士族,或者叫做世族是东汉末年兴起的世家大族,他们垄断做官的权力,有着自己的政治特权与庄园经济,可以与皇权平分秋色,比如东晋时就有“王与马,共天下”之说。在中国历史上,唯一可以与皇权分庭抗礼的,就是魏晋南北朝年代的士族阶层。魏晋风度的名士大部分是世家大族的人物,比如王谢家族,他们既是政治与经济上的大族,也是文化的大族,谢氏是诗歌家族,王氏是书法大族。所以魏晋风度既是名士的精神贵族的产物,也是凭借经济与政治上的特权而形成的。 东汉末年,社会陷入了空前的战乱之中,南北分裂,生灵涂炭,老庄人生无常,企求解脱的学说走进人们的心灵之中。王瑶先生在《中古文学史论集》中曾指出,感叹人生无常是汉魏以来文学的主旋律。这种时代情绪又因了当时文化的主体士族的崛起形成为特定的思想体系。当时,对人生苦难的解脱,对逍遥境界的寻求,成了魏晋以来人生哲学的重大课题。当时,围绕着这一主题,各种人生哲学纷纷出现。比较有代表性的,有这么几种:一、以阮籍为代表的逍遥论。二、以嵇康为代表的养生论。三、以《列子·杨朱篇》为代表的纵欲论。此外,还有何晏、王弼的无为论,向秀、郭象的安命论等等。魏晋以后逐渐兴盛的佛教,则是从宗教麻痹的角度,来解释人生问题的。 这几种人生哲学虽然旨趣不同,角度各异,但都是探讨如何解脱苦难,实现人生价值的。正像著名学者汤用彤先生在《魏晋玄学与文学理论》一文中所说的那样:“魏晋人生观之新型,其期望在超世之理想,其追求者为玄远之绝对,而遗资生之相对。从哲理上来说,所在意欲探求玄远之世界,脱离尘世之苦海,探得生存之奥秘。”这种生命精神在《世说新语》这部记载名士轶事的笔记小品中有着生动的表现。收入这部笔记中的大都是汉末以来名士冲决礼法,率真自得,狂诞任放的轶事。他们的行动有着明确的追求,这就是抛弃了传统儒家哲学中过于拘执的一些道德说教,而以自己的生命意志来支配行为,通过偶发性的情节来组织行为,形成创作。最典型的则是王羲之的儿子王徽之雪夜访戴的轶事: 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任诞》)

张伯驹才高情妙,舍命收藏,千金散尽捐国家,晚年却老死破屋之中

张伯驹才高情妙,舍命收藏,千金散尽捐国家,晚年却老死破屋 之中! 张伯驹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肆意汪洋,淡然如水,随性如风....... 公子如斯他才高情妙,却倾心青楼女子年轻时富贵无双,一掷千金后散尽家财,收藏古书字画,全部捐献给国家晚年却过得却凄风苦雨,落魄不堪一无粮票,二无户口,老死在一间破旧老屋中他便是被称为民国四公子之一的“张伯驹”民国四公子 予所收藏,不必终予身,为予有,但使永存吾土,世传有续。——张伯驹言! 章诒和读高中时想拜师学画,父亲章伯钧推荐画家潘素。 章诒和问父亲:“谁是潘素?” “张伯驹的夫人。” “谁是张伯驹?” “他是‘民国四公子’之一,收藏无数罕见之物。别看我有字画五千多件,即使全都卖掉,也未必抵得上他的一件。” 章诒和不信,哪有东西这么值钱。 章伯钧便问:“你背过‘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吧?” “这是李白的诗。”

“张伯驹就有李白的真迹《上阳台帖》,他把这个帖送给了毛泽东。你知道‘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是谁写的吗?” “杜牧。” “对,张伯驹就有杜牧的字。你知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吧?”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张伯驹有范仲淹的手卷。” …… 最后,章伯钧又说了一句:“只是这些东西现在都不是他的了,换成了一张国家的奖状。” 陆机《平复帖》故宫博物馆藏 《平复帖》为晋代陆机书法作品,牙色麻纸本墨迹,9行84字。《平复帖》书写于西晋,是传世年代最早的名家法帖,也是历史上第一件流传有序的法帖墨迹。有“法帖之祖”的美誉。陆机《平复帖》被评为九大“镇国之宝”。作者用秃笔写于麻纸之上,墨色微绿。笔意婉转,风格平淡质朴,其字体为草隶书。《平复帖》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同时对研究文字和书法变迁方面都有参考价值。诚购《平复帖》30年代初期,张伯驹第一次见到《平复帖》。这幅晋人陆机手卷,是我国存世最早的书法真迹,比王羲之的《兰亭

魏晋名士之铁匠嵇康

魏晋名士之铁匠嵇康 一想起嵇康,首先就是嵇康打铁的形象。铁匠嵇康的形象,远高于最后抚琴一曲《广陵散》,然后长叹,《广陵散》就此绝响的刑场上的嵇康。嵇康为什么喜欢打铁,这始终是一个谜。笔者的解释是,嵇康本人有非常强悍的身躯、精神和意志。一个打铁的知识分子形象,是非常雄奇的形象。就形象而论,嵇康大概是中国古代的美男子之一:“早孤,有奇才,远迈不群。身长七尺八寸,美词气,有风仪,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饰,人以为龙章凤姿,天质自然。”(《晋书》列传十九)。嵇康的个头大概有1.80米到1.90米之间。七尺八寸,到底合多少公分,这个笔者还不知道,反正个头很高。见者叹曰:“萧萧肃肃,爽朗清举。”或云:“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魏晋时代有一个风气,就是品鉴人物,非常注重人物的外表,因此,魏晋时代也是一个中国历史上不可多得的审美的时代。我们看刘备一见卧龙诸葛亮就非常的喜爱,原因不仅仅是诸葛孔明的《隆中对》,还在于孔明是一表人才,而凤雏先生庞统比较丑陋,刘备就不喜。可见魏晋时代的风气。 俊美之外,嵇康也是才华绝世,“学不师受,博览无不该通”,就是说,嵇康属于孔子所说的那种天才,即生而知之的人物,没有老师,自己就可以看懂一切和学懂一切。嵇康是诗人,学者,还是大音乐家,不仅谈的一手好琴,而且还有理论,关于音乐的理论,如《琴赋》,《声无哀乐论》。 嵇康的出身很高,也是贵族,否则他也不会娶到曹操的一个孙子的女儿为妻。也因为这个原因,嵇康好像是天然的曹党。而那个时候,司马氏他们正在篡夺曹家的政权。嵇康本人没有什么太大的政治抱负,做过一个很小的官,中散大夫,是闲职,然后很早就隐居乡下,锻铁为生。嵇康与钟会相见的那件事非常的有名。钟会也是一个人物,投靠了司马家族,但钟会也很羡慕嵇康的江湖地位,嵇康几乎就是江湖上文人的老大,是大名士,而在魏晋那个时代,如果你混成了名士,那是非常荣耀的事情,好像比做官都有面子。因此钟会就去见嵇康这位江湖大佬,想要通过拜访江湖老大来博得自己的江湖地位。 嵇康死于他的号召能力,其表现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嵇康入狱以后,居然有很多的江湖人物豪杰之士自愿入狱陪伴嵇康,这是在江湖方面;而在庙堂方面,居然有三千太学生要求释放嵇康,要嵇康做他们的老师,以此耸动京师。嵇康有如此大的号召力,是司马昭万万想不到的。这个时候,嵇康几乎就死定了,再加上钟会的那番话。 嵇康本人思想,其实有很多方面还是儒家的。如寻求公义和正义,寻求真正的孔子,而不是被歪曲的孔子。这是嵇康与阮籍他们不同的地方,也是嵇康的死因之一。 老子、庄周,吾之师也,亲居贱职;柳下惠、东方朔,达人也,安乎卑位。吾岂敢短之哉!又仲尼兼爱,不羞执鞭;子文无欲卿相,而三为令尹,是乃君子思济物之意也。所谓达能兼善而不渝,穷则自得而无闷。以此观之,故知尧舜之居世,许由之岩栖,子房之佐汉,接舆之行歌,其揆一也。仰瞻数君,可谓能遂其志者也。故君子百行,殊涂同致,循性而动,各附所安。故有“处朝廷而不出,入山林而不返”之论。且延陵高子臧之风,长卿慕相如之节,意气所托,亦不可夺也。(《晋书。嵇康传》)

古代文学魏晋南北朝部分名词解释

二、魏晋南北朝 1、建安风骨 指建安诗歌的风格特色,所谓“风”主要指建安诗歌反映社会动乱,抒写理想壮志的现实内容,“骨”主要是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艺术特色。两者结合指建安诗歌内在的生气和感染力,以及语言表达上的刚健的特点。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出风骨,虽然没有直接论述“建安风骨”,但他无疑是将建安文学作为风骨的典型来看待,后来钟荣在《诗品》中则直接用了“建安风力”一词。后世的作家在反对片面追求形式和单纯的修辞之美,而强调文学的热情和内在的感染时,往往就标举“建安风骨”的旗帜,如陈子昂。在文学发展史上起了积极的作用。 (《时序》“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哀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 2、正始文学(诗歌) 正始是魏废帝曹芳的年号,但习惯上所说的“正始文学”,还包括正始以后直到两晋立国这一段时期的文学创作。正始时期著名的文人,有所谓“正始名士”和“竹林名士”,前者代表人物是何晏、王弼、夏侯玄。后者又称“竹林七贤”,指阮籍、嵇康、山涛、王戎、向秀、刘伶、阮咸七人。其中嵇康、阮籍的文学成就最高。所谓“嵇志清峻,阮旨遥深”,即是他们的主要特色。 3、建安文学 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这一称谓包括了其后若干年的文学创作,习惯上就称为“建安文学”。这一时期,文坛上涌现了大量的作家,“三曹”“七子”和蔡琰是其中的代表。他们都曾被卷入极度动乱的时代漩涡,生活和思想都有较大的变化。一,他们继汉乐府之后,打破了汉代文人诗歌消沉的局面,第一次掀起了文人诗歌的高潮,二,他们直接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以反映社会动乱和抒写报国壮志的充实内容,慷慨悲凉的情辞和苍劲雄浑的风格形成了“建安风骨”,对魏晋南北朝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我国古典诗歌也从此摆脱了四言格局,完善了五言体制,开创了七言新体,这一时期,赋与散文也表现出新的面貌。 4、咏怀诗 阮籍所作。有五言诗八十二首,四言诗十三首,前者尤为著名。它开创了中国政治抒情组诗的先河,在中国诗歌史上占有崇高的地位。这些诗非作于一时,反映了他的各种感受,因多用比兴、象征的手法,诗意较为曲折隐晦,钟荣《诗品》说他“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继承了“小雅”和“楚辞”的传统,开创了一种委婉含蓄、言近旨远的抒情风格,

对联

对联 上联:输赢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 下联:赚赔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上联:与有肝胆人共事 下联:从无字句处读书 自古圣贤皆寂寞 是真名士自风流 千里听音 喜爱书画: 书画无声可言志 金石非酒能醉人 启迪后代: 学海有浪望多搏 书田无税希勤耕 倚石得奇想层峦松声盖暗水流花径 看云多远怀绝顶云拂衣清风洒竹林 古树当庭直松烟冲翠幄树色碧无碍 天花满座香云径绕花源山光静有余 花影常迷径湖平天镜晓雨过琴书润 波光欲上楼山峭石帆秋风来翰墨香 云卷千峰集远水碧千里春催千山秀 风驰万壑开夕阳红半楼花放万里香 海为龙世界思飘云物外秋云留远寺 天是鹤家乡诗入画图中明月照森林 江山开眼界有雨云生石清风挺松柏 风月炼精神无风叶满山逸气上烟霞 云从高处望格超梅以上雅琴飞白雪 琴向静中弹品在竹之间高论横青云 春归花不落读书贫里乐保国其惟文 风静月常明搜句静中忙扬威猷用武

积照涵得镜春风生百福阴艰自得力素怀寄清琴华宇纳千祥金石不随波 气韵沉雄春开花富贵蓝田生玉壁风流自赏日照竹平安茅屋出公卿 流泉言心事一醉千愁解醉里乾坤大清风入梦来三杯万事和壶中日月长 晓月临窗近欲穷千里目竹怜新雨后天河入户低更上一层楼山爱夕阳时 养千年豪气楼台五云起阴艰自得力读万卷诗书金阁百宝盈金石不随波 把酒时看剑八方客常暖三春从地起焚香夜读书四季室如春五福自天来 竹疏烟补密将帅本无种养浩然之气梅瘦雪添肥男儿当自强为大法而生 春归花不落格超梅以上文章千古在风静月长明品在竹之间仕途一时容 明月松间照铁肩担道义丹青能冶性清泉石上流妙手著文章翰墨可陶情 虎啸松声远得山水清气笔落惊风雨龙腾海浪高极天地大观书成泣鬼神 实至乃有用海为龙世界道德为原本道大莫之京云是鹤家乡知识极诚明 楷法魏晋隋唐穷则独善其身室藏诗书画印篆宗商秦周汉达则兼善天下庭种竹兰梅菊 夜月琴声书韵铁石梅花气概骏马秋风蓟北春风鸟语花香山川香草风流杏花春雨江南 俯仰无愧天地晨清听鸟谈天庭院花香鸟雨褒贬自有春秋夜静观鱼吞月楼台月满云开 画意诗情景无尽云间树色千花满天半朱霞瞻气象春风秋月趣常殊竹里泉声百道飞云中白鹤见精神 清阴欲凌霄汉上意静不随流水转嫩白半瓯尝日铸远意自在山水间心闲还笑白云飞硬黄一卷学兰亭

《世说新语》中的嵇康

《世说新语》中的嵇康 ——通过《世说新语》浅谈嵇康的人格魅力 内容摘要: 在魏晋士子中,嵇康绝对是一个值得大书特书的人物。这并非因为他在文学艺术上的造诣,而是因为他的死,他以生命的代价使其人格和精神升华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他丰神俊朗的外表,卓尔不群的气质固然让人为之感叹;他“博综技艺,丝竹特妙”的高超才华也让人欣羡;他“目送飞鸿,手挥五弦”的绝世风姿也令人神往,但真正能打动人的是他的人格;他“抗心希古,任其所尚”,将封建礼教踩在脚下,敢于“非汤王而薄周孔,越名教而任自然”大胆追求人性的自由,从而不惜献出年轻的生命。 当然,嵇康之死,尚不仅仅因为其性格,与他的身份也不无关系。他与曹氏家族的姻亲关系使之在司马集团眼中成了一个猎杀的对象,身份地位既在风口浪尖之上,内在性格又使其不愿委曲求全,不死奈何?一曲《广陵散》便是他在人间的最后遗响了。 关键词:嵇康人格魅力气度非凡 魏晋时期在中国历史的进程中绝对算不上辉煌灿烂,但却是一个让人怀念和向往的历史瞬间。因为,在那个短暂而苦难的时期,催生了一批美丽高贵、才华横溢的生命个体。正像刘诗林在《中国诗学精神》一书中所说:“这个时代是一种典型的二律背反:人对生活的要求愈是简约和无,生命本身就愈显得灿烂和美丽;个体愈有才华、美、风度,就愈要被残酷的消灭,而愈是在残酷的毁灭中,这生命的才华、美、风度就愈能达成不朽。在这里,生命和现实缔构成一种痛苦

的平衡,鲜艳的生命和黑暗的现实同时展示了最强的阵容。……在这里,我们看到:现实的苦难,恰好促成人对外物的罢黜和对内在本体的发现和皈依,如同中世纪欧洲基督教所显示的,这是一份在受难过程中所生成的鲜艳圣洁的精神之花。而嵇康和阮籍,则恰好构成其中两片最珍贵的花萼。……那么表现魏晋人的觉醒主题,表现在苦难现实中生展出来的任性的艺术情怀、自由精神、宇宙意识,集中体现在嵇康身上。在整个中国古代历史上,这种真诚、纯洁和高度都是罕见的,它直承庄学的纯净气质、澡雪精神,又不放弃人的感性生存与现实需要。” 本文拟就《世说新语》中所载的关于这个特立独行的生命个体的一些细节进行分析,从而对其进行简单的扫描和透视,再现这一历史上的伟丈夫的人格魅力。 一、仪容伟岸的的嵇康 嵇康的外貌在古代也是一位美男子、伟丈夫。据《容止》第五则中记载: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见者叹曰:“萧萧肃肃,爽朗清举。”或云:“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山公曰:“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 所谓容止,指的是一个人的仪容举止。此条目大致意思是说嵇康身高七尺八寸,换算过来大概有今天的一米九一左右,风采卓异。看到他的人赞叹说:“潇洒端正,爽朗清高。”,也有人说:“如同树下清风,高远绵长。”而山公即山涛,嵇康的好友之一,也评价说道:“嵇叔夜就像山崖上的孤松,傲然独立;他醉酒的样子,便如高耸的玉山将要崩倒。”由此可见,嵇康的外貌确然丰神俊朗,气质异人。而在《晋书·嵇康传》中也谈到嵇康的外貌,“身长七尺八寸,美词气,有风仪,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饰,人以为龙章凤姿,天质自然。”余嘉锡在《容止》第十三则中解释:“土木形骸者,谓乱头粗服,不加修饰,视其形骸,如土木然。”据《颜氏家训》中记载,当时的名士大都非常重视修饰,出门前非但要傅粉施朱,熏衣修面,还要带齐羽扇、麈尾、玉环、香囊等各种器物挂件,如此方能从容出入。而嵇康可谓当时名士中的异类了,整日蓬头垢面,不加修饰。但即使嵇康如此“土木形骸,不自藻饰”,却依然让人称赞道:如萧萧清风,明爽俊朗;如凛凛寒松,高拔清峻;让人认为他是“龙章凤姿,天质自然”。此缘于何故呢?曾有人说过,一个人的外在表象,有时可以折射着他的内在品质。而我则认为,反过来说也是可以的,一个人的内在气质也会影响他的外在表象。正是

魏晋名士风度的分期

魏晋名士风度的分期 1.正始时期。以王弼(226-249)、何晏(190-249)为代表。“魏正始中,何晏、王弼等祖述老庄,立论以为天地万物皆以无为为本……”。魏晋风度代表人物竹林七贤嵇康“贵无”思想,认为老不及圣,圣人未必无情,体用如一,本末不二。调和儒道即明教与自然。 2.竹林时期以嵇康(223-262)和阮籍(210-263)、向秀(227-280)为代表。(嵇康、阮籍、山涛、王戎、向秀、刘伶、阮咸)“越名教而任自然”,认为名教与自然未必相和,故崇无崇无,反对名教。“默然从道,怀忠抱义,而不觉其所以然。”——嵇康《声无哀乐论》“聊以娱无为之心,而逍遥于一世。”——阮籍《达庄论》“以无为用,不以人物为事”——阮籍《大人先生传》 3.元康时期以裴頠(263-300)、郭象(约252~312)为代表“贱有则必外形,外形则必遗制,遗制则必忽防,忽防则必忘礼。礼制弗存,则无以为政也。”——裴《崇有》郭象的“内圣外王之道”,明教与自然不分,或说,本无所谓的明教与自然之分,天地魏晋风度代表人物东晋简文帝司马昱万物乃至人事,不过一“自然”耳。自然即是性、命,故应“无待”、“适性”。“命也者,言物皆自然无为之者也。”——王《大宗师注》“天性所受,各有本分,不可逃,亦不可加。”——王《养生主注》“凡所谓天,皆明不为而自然。言自然则自然矣,人安能故有此自然哉?自然者,故曰性。”——王《山木注》“圣人虽在庙堂之上,其心无异于山林之中”、“终日挥形而神奇无变”——王《大宗师注》圣人可以“戴黄屋,配玉玺”、“历山川,同民事”而无改其为圣人者。“夫大小虽殊,而放于自得之场,则物任其性,事称其能,各当其分,逍遥一也。”——王《逍遥游注》魏晋玄学至郭象以至极致。 4.东晋时期以道安、张湛为代表。张湛:“群有以至虚为宗,万品以终灭为验。”——《例子注》

古代文学魏晋南北朝名词解释

1《典论·论文》:1中国文论史上的第一篇文学批评文章;2丕在论著中反对古来“文人相轻”之习气,论及有关文学价值、作家个性与作品风格、文体、文学批评的态度等问题,将文章提到经国大业,不朽盛事的高度,并提出了“气”说的美学畴。 2《玉台新咏》:徐陵奉萧纲之命所编的一部诗歌总集。全书十卷,选录自汉迄梁的诗歌660余首,其中多为五言四句的小诗,成为后来五绝之前身,风格上宫体情调颇明显。《玉台新咏》之收录对《文选》有所补充。 3《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主要是由东汉班固创作。有12本纪、8表、10志、70列传四个部分组成,全书共100篇,八十余万字。主要记载高帝元年(前206)到王莽地皇四年(23年)的历史,目的是宣扬“汉德”。汉初史实,多承《史记》之义,并进行一些裁剪、订补。 4《后汉书》:南朝晔所撰,全书纪十卷,列传八十卷。晔其人不满现实,不肯媚事权贵这在其著中表现为“贵德义、抑权势”的进步倾向。书中首列《文苑列传》,记录后汉作家事迹。他最自负的是书中序论,骈文体式,笔势纵横,整齐密丽,后多为《文选》收入。5《诗品》:作者钟嵘,成书于齐梁,我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部讨论五言诗的专著,语言骈散相间,把自两汉至梁代的122位诗人分为上中下三品,对每一位诗人以扼要品评,指出其诗体的本源。提出了“自然英旨”、“直寻”的吟咏性情观。 6《文选》:是现存最早、影响最大的诗文总集。以萧统的文学观为指导,并在其实际主持下完成。共三十卷,以文体和体裁分类,共分三十七体,收录以前至梁代的作家130人,作品514篇(一题数篇按一篇计)。《文选》不仅收集了大量的优秀作品,起到保存和流布的作用,而且提供了文学本,对于推动文学沿着自身的轨道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7《文心雕龙》:成书于南梁,作者勰,是中国第一部文艺理论著作,全书50篇,分为上下两编。上篇阐明文学的本源,指出文学创作应该取法的规则;下编主要是批评,涉及到作家作品及时代风气以及批评态度和方法。 8《世说新语》:作者义庆,它按《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三十六门,反映士族阶层的精神面貌和生活方式,揭露晋时期的黑暗社会、腐败政治以及统治集团的残暴和荒淫。其容体现了当时一些真实的社会史实和文学思想,具有史料价值。语言精练,简约含蓄,隽永传神,以短小文字突出事件的中心,以特征性的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和精神面貌。对后世的小说、戏剧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 9《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中最长的叙事诗,也是中国叙事诗的代表作。它讲述了兰芝和焦仲卿因受礼教迫害而被迫分离,最终双双殉情的爱情悲剧。诗中对人物的描写曲尽其妙:兰芝的贞刚,焦仲卿的温厚,焦母的霸道,兄的势力,无不入木三分。此外,个性化的对话和恰如其分的细节描写,展现了作者的高明叙事技巧。 10《搜神记》:是东晋时期“志怪”小说的代表作,作者干宝,今本二十卷。所谓“志怪”,就是记录鬼神怪异,其积极意义是,借助神异题材,反映了广大劳动群众的善良愿望。《搜神记》,具有完整的结构,离奇的故事,浪漫的想象,注意人物性格的刻画,注意细节描写以及对话的生动。对后世小说、戏剧创作影响很大。 11《陌上桑》:汉乐府民歌,属相和歌赋,五言。题目出自郭茂倩的《乐府诗集》,又叫《艳歌罗敷行》,《日出东南隅行》。诗歌通过罗敷拒绝使君调戏故事的叙述,歌颂了她坚贞的品质和不慕权贵、敢于反抗的精神,鞭挞了上层人物的荒淫,表达力劳动人民维护自己爱情与家庭生活的凛然正气。 12汉赋四大家——司马相如、扬雄、班固、衡四人,前二人为西汉赋家,后二人为东汉赋家. 13体:“体”是指南朝齐年间出现的一种新诗体。其时,周颙发现了汉语的平、上、去、

历史笔记·嵇康的魏晋风骨:从名士打铁到《广陵散》绝(一)

历史笔记·嵇康的魏晋风骨:从名士打铁到《广陵散》绝(一)作者:史遇春 (一) 魏晋时期,因为时局动荡和政治诡异而造成的社会氛围,完全是一种低气压的生存状况。 社会虽然乱了,但是,维系社会道德的规范并没有倒塌,所以,魏晋的“名士风度”里面,除了形体的潇洒之外,还有内质的纯真。 当士人们无法把自己的才学施展在安世济民的仕进之路、或者他们根本不愿意跟当权者合作的时候,他们的许多精力是无处发泄的。 在乱世之中,能够活着,是一种幸运;在乱世之中,能够平安地活下去,更是一件可遇而不可求的事情。 在那样的乱世之中,士人们活得前进无路、后退无门的时候,那许多的精力要如何派遣呢? 结果,便是神仙、修炼之道的大行。 回想一下,春秋战国,百家争鸣、诸子兴盛的时候,老庄之学就曾经风光过。 春秋战国之后,几千年间,老庄之学风起云涌的社会,大约以魏晋之间可称之为首屈一指吧。 「原创」嵇康的魏晋风骨:从名士打铁到《广陵散》绝 嵇康,就是这样的历史背景之下产生在魏晋之间的真名士。

后人曾说:“是真名士自风流”,用这句来总括魏晋间的名士,也算是贴切。 当然,这话也毫不例外地适合于嵇康。 关于嵇康的“风流”,后人可以从他遗世的文字中细细品读。 这里,就先说一说“嵇康打铁”的一段佳话。 嵇康是怎样一号人物呢? 此处,我们先从他的外形说起。 要说嵇康的外形,《世说新语》里面的描述最为精炼传神。 读者要见文字的简约之美,可以去看《世说新语·容止第十四》第5条的原文。 话说:嵇康身高一米八左右,风神姿态特别秀美。 当时有人说:他的举止潇洒脱俗,他的形容清静凝定。 还有人说:嵇康这个人,他的风神仪态,就如风入松的声响,逸致高远而舒缓悠长。 同是“竹林七贤”、有选贤用能之明、曾与嵇康相友善、后被嵇康遗书绝交的山公巨源曾说:嵇康这个人,他的为人处世,正直挺拔,就如同傲然独立的青松,他的醉态,更是绝倒,你看他倾颓的样子,就如同巍峨的玉山将要倒下来了。 就是这样的人物,似乎和“铁匠”、“打铁”没有任何关联。 但是,正是这样的人物,就偏偏会“打铁”;也只有这样的人物去“打铁”,才更增加了他的传奇色彩。 可惜的是,也是因为“打铁”,断送了嵇康的性命。

魏晋风度的文化内涵

风流蕴藉:魏晋风度的文化内涵 居瑢《人民论坛》(2011年第14期) 【摘要】魏晋风度是中国历史上一种标志性的时代精神和重要的文化表现,它产生于曹魏末年,延续至晋。“魏晋风度”是对魏晋时期士人文化在生活中的具体体现的概括,精准地指出了这种文化的本质与内涵。魏晋风度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并对后世的中国文人及中国的文化哲学产生了深远而巨大的影响。 【关键词】魏晋风度玄学文化审美 谈及中国哲学与文化,我们势必会提及魏晋玄学和魏晋风度。魏晋风度是魏晋名士表现出来的哲学态度、处世方式和人格精神,是魏晋时期文化哲学最直接与深刻的体现,也一直是后世文人景仰的对象和追求的目标。宗白华先生曾说过:“汉末魏晋南北朝是中国政治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奠定了后代文学艺术的根基与趋向。”①叶朗也说过:“魏晋南北朝可以说是中国美学思想史上的第二个黄金时代。”② 魏晋风度的产生与发展 魏晋时期是地道的乱世,因此文人的普遍心理即是思治,这就促使魏晋名士开始探索宇宙自然与人生本体的关系,并开始追求新的思辨哲理。在这种背景下,“文的觉醒”与“人的觉醒”时代到来,思想开放与自由论辩的风气成为当时文人名士的生活常态,而“魏晋风度”正是在这种氛围中应运而生的。 “魏晋风度”所代表的这种文化,准确地说,应当是开端于正始,即所谓的正始名士们。何晏、王弼首发其端,他们酷爱庄老,而起清谈之风。发展至“竹林七贤”时代,这一群体成为魏晋风度的典型代表。“竹林七贤”即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和王戎等七人,他们都是当时的文人名士,他们大都崇尚老庄之学,对社会现实有着无比清醒的认识。然而,由于身处乱世,虽有济世报国之大才,却没有值得辅佐的明主,只好用形骸放浪、不拘小节的行为来掩饰内心的痛苦,用不合事宜的言行来表达对朝政的不满。他们放纵情感,无拘无束,借助不同常人的处世方式表达着对苦难社会的关注与无奈。 经司马武帝执政后,到元康、永嘉时期,内乱仍频。此时门第世家开始只关心自己一家一姓一族之得失,而置国家存亡于不顾;只图以清谈博得名声,进而得到高官厚禄;不再关注社会与人生,只言玄远,以示其超逸脱俗之风貌。 魏晋风度是魏晋名士用自己的言行、诗文等外化行为使自己的人生艺术化,具体表现为不同常人的放旷、真率与智慧。这种艺术的人生是自然的,是个人的真实处境与心境的流露。正是由于残酷的政治迫害和生命的命悬一线,使得魏晋士人的人生充满了无尽的忧虑恐惧和深重的哀伤。他们无论是顺应当时的政治环境以求得性命的委曲求全,还是纵情于山水以求得精神的解放与暂时的麻痹,由于对人生境遇的恐惧,他们的情感实际上都处于一种异常焦灼矛盾的状态中。外表尽管表现得轻视世俗、洒脱不凡,内心却更强烈地执着于现实与人生,异常矛盾与无助。这构成了魏晋风度深刻沉重的一面。 魏晋风度与魏晋玄学 谈及魏晋风度,就不能不谈到魏晋玄学,因为它是这个时期文人的思想灵魂与源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崇尚老庄的“玄学,即用老庄的哲学思想解释儒家经典。当时,一些士大夫为了逃避现实,崇尚空谈,追求虚无与玄远,在空谈中探讨自然与人本体的关系,探求更本质的人生意义,将关注点从无能为力的政治转向了自身存在价值的讨论,名为“清谈”。《周易》、《老子》和《庄子》被奉为玄学经典,称之为“三玄”。玄学给两汉以来保守腐朽的儒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给中国的哲学文化领域带来了一种不同以往的自由、理性、思辨的哲学思维,同时是魏晋名士们自我肯定的强烈自信与率性自由的外化表现。 魏晋名士率性而为,不事修饰,追求率真的人生,体现出了一种逍遥放旷的风流气象。阮籍的白眼对俗礼与尽哀哭女,是何等的率真烂漫;阮籍的“性至孝”与丧母后的吐血又是何等的至真至纯;而嵇康在行刑前,“神气不变,索琴弹之,奏《广陵散》。曲终曰‘袁孝尼尝请学此散,吾靳固不与,《广陵散》于今绝矣’”,又是何等的洒脱与傲岸。 魏晋名士以率性率真的人性来品味玄趣,由此生发出一种由外知内、以形显神的美学观念,这使他们开始转向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与探究,以空灵之心审视山水自然的大道之美,体悟宇宙的无为之制。正是这

魏晋南北朝文学练习题

魏晋南北朝文学练习题 班级:姓名:学号: 一、填空题 1.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儒学禁锢的崩溃,逐渐出现了新的社会思潮,其理论形态是玄学。 2.魏晋南北朝文学可以分为两个时期:第一期是魏和西晋(又可分为建安文学、正始文学、太康文学三段),第二期是东晋和南北朝。 3.东晋南北朝文学仍以诗歌为主,经历了玄言——山水——宫体的变化过程。 4.建安时期以三曹、七子为代表的许多优秀诗人,一方面学习乐府,描写社会动乱和民生疾苦,一方面歌唱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抱负,形成一种悲凉慷慨、刚健有力的风格,后人称只为“建安风骨”。 5.宋初由玄言诗转向山水诗,谢灵运是第一个大力写作山水诗的人,山水诗的出现扩大了诗歌题材,丰富了诗的表现技巧。南朝著名山水诗人还有齐代的谢眺。 6.齐梁时代是我国诗体重大变革的时期。周颙发现了汉语的四声,沈约将四声的知识运用于诗歌的声律,提出“八病”之说,和其他诗人共同创造了“永明体”(又叫“新体诗”),为律诗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开创了我国“近体诗”发展的时代。 7.梁代,宫廷贵族不再满足于山水清音,而寻求声色刺激,于是产生了宫体诗。代表作家是梁简文帝萧纲及徐、徐陵、庾肩吾、庾信,故人又称“徐庾体”。 8.建安文学新局面的开创者是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曹操。 9.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一首七言诗是曹丕的《燕歌行》。 10.建安时期重要的作家有“三曹”、“七子”和女诗人蔡琰。 11.正始文学的代表作家是嵇康和阮籍。 12.太康时期最著名的作家是陆机,与之齐名的作家是潘岳,此外还有张华、张协等。 13.西晋最有成就的诗人是左思,其代表作有《咏史》八首。 14.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谥号“靖节征士”。 15.陶渊明是魏晋南北朝最有成就的诗人。 16.据《乐府诗集》、郢(今湖北宜昌)、樊(今湖北襄樊)、邓(今河南邓县)之间。由此可知,西曲产生的地点,是长江中游和汉水两岸的城市,而以江陵为中心。 17.南朝民歌的形式特点主要是五言四句,从而为绝句奠定了基础。大量运用双关语,是南朝民歌尤其是吴歌的显著特点。 18.《横吹曲》是在马上演奏的一种军乐,因为乐器中有鼓有角,故称“鼓角横吹曲”。 19.北朝民歌中最杰出的长篇叙事诗是《木兰诗》,其作不会晚于陈代,大概是北魏的作品。

魏晋名士

魏晋名士 在中国历史上,曾有一个“尚通脱”的惊世骇俗群体,他们独立特行而随情任性、无拘无束而消遥自在、恣肆癫狂而独得其乐,正统的儒家训导成了他们的耳边风,礼教习俗成了他们的多余,功名富贵被他们看谈,毁誉生死被他们堪破,醉酒和清谈是他们的人生第一要务,只一个顺其自然,循其本性。然而他们又并非市井无赖,愚钝顽徒,他们都有着较深的文化根底,他们谈玄论道驾轻就就熟,口灿莲花妙笔生辉,有的还在中华文化史上留下过令人敬仰的宏篇佳构或妙曲精绘,后人称他们为“魏晋名士”。连劝告青年人莫读中国书的鲁迅也对他们刮目相看,以一篇《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的长文来探究名士行为的原因。多亏一部《世说新语》,把他们的言行记录下来,才没使它们被历史的烟灰埋没,才让后人能够一睹名士风采。 “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王子猷是在世说新语中多次出现的人物,当然是名士者流。他于雪夜忽忆起友人,便兴致勃勃乘船前往,船行了一夜到得友人家门口,却是“不前而返”,因为他已经尽兴,没有必要再登堂入室,风雅得很。王子猷还有两个风雅故事:一个是他暂住别人家空宅,便急急忙忙在宅前宅后挖土种竹,有人讥他是多此一举,他却摇头晃脑指着竹子说:“何可一日无此君!”。一是他乘船去京城办公事,见岸上有位吹笛的名士,于是当即停船把那位名士唤来船上,为他连吹三曲,他仍不厌足却不着一句评语,然后任其开路。公务肯定耽误了,但是王子猷觉得欣赏优美的笛声比忠于职守更重要。其实,王子猷当官也是当得莫名其妙,因为对于名士来说,官位可是不祥之物,是粪土。“王子猷作桓车骑骑兵参军。桓问:‘卿何署?’答曰:‘不知何署,时见牵马来,似是马曹。’桓又问:‘官几马?’答曰:‘不问马,何由知其数?’又问:‘马比死多少?’答曰:‘未知生,焉知死?’”虽然当了“骑兵参军”的官,却对所司何职,战马多少匹之类的职权内问题一问三不知,还引用孔夫子的话来跟长官恶搞。还有一次,顶头上司对王子猷说:“你任职这么久了,近期内我会提拔你。”王子猷却不表示感谢也不回答,而是抬头望着对面的山吟咏道:“西山朝来,致有爽气!”可见王子猷并不想当官,当官只是他游戏人生的材料而已。王子猷应当还玩过许多“游戏”,世说新语记不得那么多。 阮籍不但是名士,还是一个文学家,中国文学史有“竹林七贤”,阮籍便是七贤之一。魏晋名士都嗜酒,阮籍也难免,李白有诗云:“古来贤者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魏晋名士倒确实因饮酒而留芳。“步兵校尉缺,厨中有贮酒百斛,阮籍乃求为步兵校尉。”只因为有足够的酒,阮籍才去求步兵校尉一职,酒比官位更重要,嗜酒如命可见一斑。“诸阮皆能饮酒,仲容至宗人间共集,不复用常杯斟酌,以大瓮盛酒,围坐相向大酌。时有群猪来饮,直接去上,便共饮之。”与猪共饮可谓闻所未闻,“诸阮”中当然有阮籍在。阮籍因酒而非礼的故事也有记载:“阮公邻家妇,有美色,当垆酤酒。阮与王安丰常从妇饮酒,阮醉共眠妇侧。夫始殊疑之,伺察,终无他意。”醉后竟睡在人家的美妇身边,却是“终无他意”,可谓“君子好色而不淫”,虽然是喝醉了酒。阮籍不醉的时候也常常非礼,例如,阮籍的嫂子有一次回娘家,阮籍竟不顾当时的忌讳去送别,还和嫂子肩并肩谈笑风生走在路上,有人讥讽阮籍这一行为,阮籍的回答是“礼岂为我辈而设也!”。再就是阮籍丧母,有位叫裴楷的去吊唁,却见阮籍披散着头发盘腿坐在床上而不哭。裴楷倒是礼貌性的大哭了一场。后来裴对人解释说:“阮方外之人,故不崇礼制,我辈俗中人,故以仪轨自居。”而且守丧期间,重孝在身的阮籍不遵礼数照旧饮酒食肉而“神色自若”,把孔子倡导的以孝治天下的规则抛到了九霄云外。不但如此,阮籍还极端傲视权贵:“晋文王功德盛大,坐席严敬,拟于王者。唯阮籍在坐,箕踞啸歌,酣放自若”。不拘礼节,独立特行,被阮籍演释得确是淋漓尽致。 “竹林七贤”中还有个嵇康也很有名。魏晋名士都喜好相互品赏各自的容貌和气质,并且极尽形容夸张之能事。“嵇康身长七尺,风姿特秀。见者叹曰:‘萧萧肃肃,爽朗清举’”或云‘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颂曰‘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可见嵇康是个美男子,大帅哥,并且风流倜傥。嵇康的才学也煞是了得,说是有个叫钟会的名士写了一篇论文,非常想要嵇

玄学对魏晋名士人生态度的影响

玄学对魏晋名士人生态度的影响 摘要:嵇康和阮籍同为魏晋名士,但玄学对他们的影响却不太相同。嵇康师法老庄,刚峻激烈,阮籍师法老庄,却以佯狂掩饰自己的狷介。这是因为阮籍所受玄学影响,没有嵇康深刻和彻底。阮籍追求庄子的逍遥游,但他内心始终有着儒家入世思想的根基。后来的士人,景仰嵇康,仿效阮籍,使玄风以另一种方式存于士人的生活。 关键词:嵇康;阮籍;魏晋名士 汉魏之际,经学逐渐式微,玄学开始繁兴。到了魏晋时期,“学者以老、庄为宗而黜六经,谈者以虚薄为辩而贱名检”①,清谈玄虚之风,被于朝野。玄学名士们禀承老、庄余韵,蔑弃儒家礼度,以一代玄风取代汉朝的谶纬神学。其主要代表人物有:何晏、王弼、嵇康、阮籍、向秀、郭象等。他们把《老子》、《庄子》和《周易》并称为“三玄”,以他们理解的老庄思想来注释儒家的经典,形成了儒道兼综的思想格局;同时,他们用恬淡自然的人生态度去拯救被儒家名教压抑的人性,力图摆脱儒家所崇尚的繁文缛节的束缚,追求一种超脱放达的人生。众所周知,嵇康阮籍是魏晋文学的杰出代表,那么,随着魏晋玄学的发展和演变,玄学带给当时的士人什么样的影响呢?嵇康和阮籍生活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又受到了什么样的影响呢?反观他们的人生,我们可以看到玄学留在他们身上的深深印迹。 一 嵇康,字叔夜,《世说新语》云其有“龙章之姿”。《三国志·王粲传》注引《嵇康传》:“学不师授,博洽多闻,长而好老庄之业,恬静无欲,性好服食,常采御上药。善属文论,弹琴咏诗,自足于怀抱之中。”他的好友向秀后来在《思旧赋序》中说:“嵇志远而疏。”从这些描述里,可以看出嵇康追求的是一种恬静寡欲、超然自适的生活。这种生活的最基本的特点,便是返归自然,但又不是不食人间烟火,不是虚无缥缈,而是悠游适意,自足怀抱。这正是玄学思潮在人生理想上的一种典型反映。可以说,嵇康的生存方式与庄子很相似,勇于抨击黑暗现实,勇于斗争,勇于追求精神自由和个性解放。他积极师法老庄,并深受其放达无为、亲近自然思想的深刻影响,希望自己能够摆脱外物牵累,实现精神上的逍遥自由。嵇康受庄子影响甚深,庄子思想的物我两忘、返归自然、心与道合、逍遥游境界是嵇康努力践行的人生境界。庄子曰:“浸假而化予之左臂以为鸡,予因以求时夜;浸假而化予之右臂以为弹,予因以求鸮炙;浸假而化予之尻以为轮,以神为马,予因以乘之,岂更驾哉!且夫得者,时也,失者,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此古之所谓县解也。”②庄子的物我两忘是他的人生理想,为此,他主张逍遥自忘。“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③这种逍遥是一种精神上的逍

魏晋南北朝文学试题二

魏晋南北朝文学试题二 一、填空题 1、建安七子中年辈最长者为(),其创作“体气高妙,有过人者,”书信体散文写得最。七子中文学成就最高者王粲,其代表作为(《》)二首。 2、(),谥魏文帝,有《魏文帝集》,其成就在诗歌上,价值最高的是现存最为完整的()《燕歌行》。 3、在汉魏六朝文学中,有两对文学兄妹的创作很有名,他(她)们分别是()、()与鲍照、鲍令晖。 4、曹丕,谥魏文帝,有(《》),其成就在诗歌上,价值最高的是现存最为完整的七言诗(《》)。 5、西晋文学家为一傅、一张、三张、两陆、两潘、一左。其中成就最高的是潘岳、()和()。 6、汉魏六朝在文学史上有两对文学夫妇,分别为()、()与秦嘉、徐淑。 7、王羲之和谢安,两人的散文创作,应该说是各有其特点,前者世称王右军,有(《》),后者有书信体散文(《》)。 8、汉魏六朝在文学史上有两对文学夫妇,他(她)们分别为司马相如、卓文君与()、()。 7、建安七子年辈最长者为(),其创作“体气高妙,有过人者。”书信体散文写得最好,代表作为《与曹公论盛孝章书》。七子中文学成就最高者(),有《王粲集》,其代表作为《七哀诗》二首。 8、在中国诗歌史上,向来有魏代三祖之说,指的是魏武帝()、魏文帝()和明帝。 9、()和(),两人的散文,各有其特点,前者世称王右军,有《兰亭集序》,后者有书信体散文《与支遁书》。 10、()的《自悼赋》是一篇由女子所写的伤悼自己命运的赋。其赋的前半部分叙进宫遭弃的过程,后半部抒写藏于自己内心的痛苦。在文学史上开了自悼的先例,其后有左芬的《离思赋》,还有江采蘋的(《》)。 11、正始文学的代表作家是阮籍和(),前者在诗歌方面的代表作为《咏怀诗》八十二首,后者代表作是散文名篇(《》)。 12、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不仅()写得好,其辞赋与散文也写得有特色,最为有名的是《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 13、南北朝时的北方文人,()创作了《水经注》,()创作了《洛阳伽蓝记》。 35、西汉最有名的散体大赋是(),其创作流传至今的计有六篇赋,那就是(《》)、《上林赋》、《长门赋》、《美人赋》、《大人赋》、《哀二世赋》。 14、东晋田园诗人(),不仅田园诗写得好,其辞赋与散文也写得有特色,最为有名的是(《》)、《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 15、南北朝时,由南朝而入北朝的文人中,在创作上成就最高当推()与()。 16、南朝文学,是以新变为主要特征的,最突出的表现是诗歌的()的骈文的盛行。诗歌格律化有()的“四声八病”说,骈文盛行有以萧纲为中心的文学集团 17、()的(《》)是我国现在最早的一部诗文总集,收录上起周秦下迄梁代的一百三十余位作家近八百篇作品。 18、南朝文学,是以新变为主要特征的,最突出的表现是()的格律化与()的盛行。诗歌律化有沈约的“四声八病”说,骈文盛行有以萧纲为中心的文学集团 19、在南朝陈的后期,以()为中心,形成了一个宫体文学团体。其中成就较高的是()。

世说新语与魏晋名士

《世说新语》又称《世说》,内容主要是记录魏晋名士的逸闻轶事和玄言清谈,可以说是一部记录魏晋风度的故事集,这些故事形象的反映了魏晋士人的内心精神世界乃至他们独特的生活态度与人生追求。他们以清谈玄理不问政事的生活方式,以清净明澈的心灵,以恣情任诞、率真放达、自然适意的性格演绎着千古流传的魏晋风度。 魏晋风度,在很多人看来,是一种真正的名士风范,所谓是真名士自风流,由正始才俊何晏、王弼到竹林名士嵇康、阮籍,中朝隽秀王衍、乐广至江左领袖王导、谢安,莫不是清峻通脱,表现出的那一派“烟云水气”而又“风流自赏”的气度,几追仙姿,为后世景仰。 魏晋风度作为当时的士族意识形态的一种人格表现,成为当时的审美理想。风流名士们崇尚自然、超然物外,率真任诞而风流自赏。晋朝屡以历部尚书请官王右军,但遭屡拒绝。我想,正是因为精神的超俗,“托杯玄胜,远咏庄老”、“以清淡为经济”,喜好饮酒,不务世事,以隐逸为高等这样的人事哲学观,才能造就那传奇的《兰亭序》。 然而,魏晋风度为什么在历代每每遭贬,究其原因,大略是这帮名士们饮酒过度,醉生梦死;再就是放达出格,有悖常理,另就是清谈误国。据传说“竹林七贤”之一的刘伶,纵酒佯狂,经常是抬棺狂饮,且身上一丝不挂于屋中,人见均嗤之,他却反唇相讥:“我以天地为房屋,以房屋为衣裤,你们干吗要钻到我裤裆里来呢?”这些名士们为求长生而炼丹服药,穿衣喜宽袍大袖且经久不洗,故而多虱,因而“扪虱而谈”,在当时是件很高雅的举动。 其实以魏晋风度为开端的儒道互补的士大夫精神,从根本上奠定了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格基础,影响的相当深远。可是,魏晋风度的所及,也带来了弊端,许多人赶时髦,心情也并非嵇康、阮籍似的沉重,却也学他们的放达。其实现在年轻人作为对人生的爱恋,自我的发现与肯定,与东汉末以魏晋风度的价值观念是一脉相承的。而现在年轻人在追求行止姿容的漂亮俊逸个性上,又和魏晋风度的美学观相辅相成。 在《世说新语》一书中,记载了魏晋士人的言行轶事,充分体现着魏晋士人独特的言行风范和精神特质。这些正是魏晋士人在乱世之下对汉儒为人准则的反叛,更是他们在乱世的环境中痛苦内心的折射。魏晋士人那优雅的风致、脱俗的气质、明澈的内心、诗意的神韵、浓浓的诗情,那率真任性、自然适意、任诞放达的性格,对中国人文精神产生了极大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