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海外出口车漏水问题的调查解决

合集下载

车型漏水的预防及诊断

车型漏水的预防及诊断

车型漏水的预防及诊断车辆漏水是一种常见的问题,如果不及时修复,可能会导致车辆出现严重故障。

预防和及时诊断车辆漏水问题非常重要。

本文将从预防和诊断两个方面介绍车辆漏水的方法。

一、预防车辆漏水1.定期检查水箱和水管:定期检查水箱和水管是预防车辆漏水的重要措施。

检查时可以先打开引擎盖,检查水箱和水管有无破损、漏水或积水现象,特别是橡胶管的连接处是否牢固。

如发现问题,应及时修复或更换。

2.保持正常水位:水箱中的水位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导致车辆漏水。

要定期检查水箱的水位,保持在正常范围内,切忌超过最大和最小标记。

如果发现水位异常,应及时查找原因并修复。

3.注意停车位置:停车时要选择干燥的地方,尽量避免将车停放在积水区域、泥泞地带或长时间暴露在潮湿环境中。

这样可以降低车辆漏水的风险。

4.定期更换密封件:车辆密封件的老化和磨损是导致漏水的主要原因之一。

定期更换密封件是预防车辆漏水的重要措施之一。

常见需要更换的密封件包括发动机缸盖垫、水泵密封圈、冷却液套等。

5.注意冷却系统的维护:冷却系统是车辆漏水的重要部件,需定期维护。

维护时要定期更换冷却液、清洗冷却器和加热器,并注意冷却系统是否有异常渗漏现象。

如果发现渗漏,应及时修复或更换相关部件。

1.观察漏水位置:当发现车辆漏水时,首先要观察漏水的位置。

常见的漏水位置包括发动机前部、车厢内部、轮胎周围等。

观察漏水位置有助于初步判断漏水原因。

2.检查液体颜色和味道:车辆不同部位漏水的颜色和味道可能略有不同,对于不同颜色和味道的液体可以初步判断漏水原因。

清水状液体可能是冷却液漏出,混有土味的液体可能是机油或制动液漏出。

3.使用漏水检测剂:漏水检测剂是一种方便快速诊断车辆漏水问题的工具,可以通过加入冷却液或其他可能漏出液体中,观察是否有漏水,并在紫外光下查看是否有漏水痕迹。

漏水检测剂可以帮助准确定位漏水部位。

4.大修前处理:当发现车辆漏水问题无法自行解决时,建议将车辆送到专业修理厂进行大修前处理。

整车渗水问题分析及对策

整车渗水问题分析及对策

- 49 -工 业 技 术0 前言一款车型的水管理质量与整车质量息息相关,水密封性能问题会对整个品牌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水密封措施主要包括前期设计结构防水、密封胶条、堵件防水以及涂胶等方式。

为了评价汽车的防雨密封性,需要对汽车进行喷淋试验。

汽车淋雨室主要用来模拟自然降雨环境的强降雨程度,测试汽车整车密封性的防雨密封性能,来保证车内乘客舒适、安全[1]。

1 整车密封性能组成整车水密封组成:防水玻璃膜、门框胶条、玻璃胶、防水海绵、防水堵件以及零部件自带丁基胶。

2 整车漏水点排查及控制2.1 一般整车漏水点检测方法在进行淋雨和涉水试验时,该区域不能存在肉眼可见的水。

总体归纳为乘客舱、后备厢和前舱储物箱(根据车型划分是否有加装,反之没有则属于湿区)为整车干区。

具体边界包括前风挡以后、后风挡以前、前围板(防火墙)以后、车顶板(含天窗或天幕)以下、车内地板以上、侧围外板以内、车门与尾门(或后备厢)内钣金以内、天窗密封条以内、尾门(或后备厢)密封条以内、侧门的最内侧密封条(装于车身上)以内所围形成的区域为干区,以及前舱储物箱(根据车型划分是否有加装,反之没有则属于湿区)密封条所围形成的区域为干区。

其中,天窗下方排水槽内及排水管内、空调蒸发箱内及排水管内区域除外。

此外,汽油加注口圆管内侧和充电底座与充电枪接触区域也属于干区。

当水从缝隙中缓慢出现,并沿着周边表面漫延开,未长时间形成水滴则为“渗”。

当水从缝隙中出现,并且以少于等于60滴/min 的速度离开车身内护面,断续地落下为“慢滴”。

水从缝隙中出现,并且以大于 60 滴/min 的速度离开车身内护面,断续地落下为“快滴”。

水从缝隙中出现,并沿着或离开车身内护面连续不断地向周围或向下流淌为“流”[2]。

所有在干区出现的“渗”“慢滴”“快滴”“流”的现象,以及灯具中形成水雾导致灯具无法点亮或者点亮30 min 内水雾不能完全消失的现象都属于淋雨试验失效。

传统轿车车门的漏水点检查、修复与无框车门的漏水点的处理方法相似,因为传统车车身钣金构造的细节与商务车存在差异,因此,首先应找到漏水点产生的部位;然后使用相应的设备仪器进行复查,拆卸、分析,研究故障产生的原因,推理验证故障的产生情况[3];然后进行修复,确认漏水点已修复后,完成整车恢复的效果。

车型漏水的预防及诊断

车型漏水的预防及诊断

车型漏水的预防及诊断
汽车在使用过程中,很可能会遇到车内漏水的问题,这对车辆的使用及安全都会产生
很大的影响。

车内漏水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由于车窗密封不良、车门密封不好、底盘漏
油等。

为了避免车内漏水问题,需要定期检查车辆,并及时处理漏水问题。

1.检查车窗密封
车窗密封不良是车辆内部漏水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如果车窗密封不良,会导致车内渗
水严重,特别是在下雨天或洗车后更加明显。

为了避免车窗渗水问题,我们需要定期检查
车窗密封,并及时更换密封条。

一旦发现车窗密封不良,我们应该及时修补或更换密封条,以避免漏水问题。

3.检查底盘漏油
底盘漏油也是引起车辆漏水问题的原因之一。

底盘漏油不仅会污染环境,还会引起车
辆积水。

如果底盘漏油严重,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会发生危险。

因此,我们需要定期检查底
盘漏油情况,并及时修复漏油问题。

如果底盘漏油问题比较严重,需要到专业的修理厂进
行维修或更换汽车零件。

综上所述,汽车漏水问题对安全和舒适性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我们要定期检查车辆,及时修复漏水问题。

在日常使用中,我们也应该注意保养汽车,避免汽车出现漏水问题。

如果遇到较大的漏水问题,我们也应该及时到专业的维修厂处理,以确保汽车的使用安全。

车辆漏水的常见原因及解决办法

车辆漏水的常见原因及解决办法

车辆漏水的常见原因及解决办法车辆漏水是许多车主常常面对的问题之一。

不仅给车主带来麻烦,还可能造成严重的汽车损坏。

本文将介绍车辆漏水的常见原因,并提供解决办法,帮助车主解决这一问题。

一、导致车辆漏水的常见原因1. 冷却系统故障:冷却系统是车辆正常运行所必需的。

冷却液泄漏可能是由于冷却系统出现问题,如损坏的水泵、堵塞的散热器或破损的冷却系统管道等。

当这些部件出现故障时,冷却液会泄漏并导致车辆发生漏水问题。

2. 排气系统故障:排气系统是将废气从发动机排出的系统。

排气系统中的零部件,如消声器和排气管,可能会出现腐蚀、破损或松动,导致漏气和漏水。

3. 刹车系统问题:车辆的刹车系统中也可能发生漏水情况。

刹车液泄漏可能是由于刹车管道破损、刹车器件密封不良或刹车软管老化等原因造成的。

刹车液泄漏不仅会导致刹车系统失灵,还会增加车辆发生事故的风险。

4. 油箱泄漏:油箱泄漏是车辆漏水的另一常见原因。

油箱本身可能出现漏洞,导致燃油泄漏。

此外,油箱连接处的密封垫片也可能老化或损坏,引起漏油问题。

5. 密封件老化:车辆中的密封件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会逐渐老化,包括发动机密封件、传动系统密封件等。

当这些密封件老化失效时,会引起液体或气体的泄漏,导致车辆发生漏水现象。

二、车辆漏水的解决办法1. 定期检查冷却系统:定期检查冷却系统是预防漏水的重要措施。

检查冷却液的水平和质量,确保水泵、散热器和冷却系统管道的正常运行。

如发现问题,要及时修理或更换损坏的部件。

2. 检查排气系统:定期检查排气系统,包括消声器和排气管的状况。

如果发现任何腐蚀、破损或松动的问题,应立即修复或更换有问题的部件,以防止气体和水的泄漏。

3. 维护刹车系统:刹车系统的维护至关重要。

定期检查刹车液的水平和质量,确保管道和刹车器件的完整性和密封性。

如果发现泄漏问题,应及时修理或更换受损部件。

4. 检查油箱和密封件:定期检查油箱是否有漏洞,并检查油箱连接处的密封垫片的条件。

车辆行驶中漏水的应对措施

车辆行驶中漏水的应对措施

车辆行驶中漏水的应对措施车辆在行驶中漏水是一种常见的问题,可能是由于发动机冷却系统、油封、密封垫或其他部件出现故障所致。

及早发现和采取应对措施对保障车辆的安全和性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车辆行驶中漏水的应对措施。

1. 定期检查和维护发动机冷却系统发动机冷却系统是车辆正常运转的重要部分。

定期检查冷却液的水位和颜色是否正常,以确保系统正常运行。

如果发现冷却液漏水,应及时修理或更换受损的部件。

此外,还应定期清洗冷却系统,以避免因冷却液中的沉积物堵塞引起的漏水问题。

2. 检查和更换油封车辆的油封可以防止润滑油、冷却液或其他液体泄露。

定期检查发动机和传动系统的油封是否完好,并根据需要进行更换。

特别要注意引擎曲轴油封和凸轮轴油封等关键部件的状况,如果出现问题,应立即修理或更换。

3. 检查和更换密封垫车辆的密封垫通常存在于发动机和传动系统的接头处,其主要作用是防止液体和气体泄漏。

定期检查这些接头的密封垫是否损坏或老化,如果发现问题,应及时更换。

同时,注意检查其他部位的密封垫,如车门、天窗和尾箱等,以保证车辆的密封性。

4. 检查和清洁雨刮器和密封胶条车辆行驶中,雨刮器和密封胶条是防止雨水渗入车内的重要部件。

定期检查雨刮器片是否磨损或老化,如果有问题,及时更换。

同时,检查车窗和天窗的密封胶条是否完好,如发现老化或损坏,应重新安装或更换。

5. 防止备用轮胎腐蚀和损坏车辆备用轮胎通常放置在车辆底部或后备箱内,长时间不使用时容易受潮、腐蚀或损坏。

建议定期检查备用轮胎的气压和状况,如发现异常,应及时更换。

此外,要确保备用轮胎存放在干燥通风的环境中,远离阳光和雨水。

6. 养成良好的驾驶习惯良好的驾驶习惯可以减少车辆漏水的发生概率。

避免在恶劣的路况下过度颠簸,减少碰撞和撞击的发生,以降低车辆部件的受损风险。

此外,合理使用刹车和油门,不过度疲劳驾驶,都能对车辆的性能和密封性产生积极的影响。

总结:车辆行驶中漏水是一种常见的问题,需要及早发现和采取应对措施。

某车型漏水问题分析与解决

某车型漏水问题分析与解决

AUTOMOTIVE TECHNOLOGY | 汽车技术时代汽车 某车型漏水问题分析与解决甘雨声 孙大智 达伟伟 覃红妮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广西柳州市 545007摘 要: 整车漏水是项目阶段汽车研发制造中需要重点关注和解决的问题,漏水涉及的原因较多,分析较为复杂,是整车质量控制的难点之一。

以GP30 车型为案例,从行李箱门框四角钣金搭接点、车门玻璃胶条导轨间隙、空调进气口三个方面开展漏水的原因分析和控制措施探讨,介绍了整车漏水的问题来源和整改措施,以便工程上对车辆密封性能有针对性的管理和改善。

关键词:淋雨;密封;尾箱漏水;车门漏水整车密封性能是汽车重要的性能要求,整车生产公司使用人工模拟降雨环境(即淋雨线)来实现淋雨密封性能试验[1]。

整车漏水是新车项目研发阶段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一个问题,也是衡量整车气密性好与坏的重要衡量标准[2]。

整车漏水问题的持续发生会导致一次下线合格率FTQ降低,增加滞留车并且会造成大量的返修浪费,若逃逸到客户还会引发非常强烈的抱怨,增加返修成本,影响品牌信誉。

本文针对GP30项目的几个漏水位置进行措施实施和建议,并结合相似车型GP50NB进行对比,开展漏水的原因分析和控制措施探讨,介绍了整车漏水的问题来源和整改措施。

1 整车漏水原因分析整车漏水,是指汽车在淋雨间通过淋雨实验时,水透过汽车防水系统而进入到乘员舱或行李舱内部区域。

整车漏水的直接原因,就是汽车防水系统失效不满足密封要求。

汽车生产过程中,包括冲压、焊接装调、涂装、总装,由于设备参数的浮动和工艺过程符合性偏差,导致汽车的密封性能有缺陷,在8分钟淋雨间车辆进行淋雨密封性能试验时会出现批量漏水问题[1]。

汽车防水系统主要由钣金与密封胶之间形成的密封(包括玻璃胶、焊接使用的密封胶、丁基胶等)、钣金与胶条之间形成的密封(主要包括门框主密封胶条、玻璃窗密封胶条等)构成[1]。

根据GP30整车漏水的统计数据分析,主要漏水点集中在行李箱、后侧门三角窗、副驾仪表板下部(空调进气口)三处,占总漏水故障率的90%,这三处的漏水故障模式主要表现为门框钣金搭接点尺寸不合、车门玻璃胶条导轨间隙过大、空调进气口翻边尺寸不合理。

一般集装箱漏水处理方案

一般集装箱漏水处理方案

一般集装箱漏水处理方案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集装箱运输已经成为现代化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在集装箱运输过程中,漏水问题是一个普遍存在的挑战。

漏水不仅会导致货物损坏,还可能对船舶和港口设施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制定一套合理的集装箱漏水处理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要解决集装箱漏水问题,需要对集装箱进行全面检查和维护。

在装货前,应对集装箱进行彻底的清洁和检修。

检查集装箱的密封性能,确保门扇、密封条和焊缝等部位没有破损或松动。

同时,应检查集装箱的排水孔是否畅通,以确保集装箱内部的水分能够及时排出,避免积水导致漏水问题。

为了提高集装箱的密封性能,可以采用一些技术手段。

例如,在集装箱的门扇和密封条上涂抹防水密封胶,以增加密封性能。

此外,可以在集装箱的焊缝处使用防水胶带进行加固,以防止水分渗透。

在集装箱的排水孔处安装防水阀门,可以有效阻止水分进入集装箱内部。

第三,当发现集装箱出现漏水问题时,需要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首先应尽快将集装箱移至干燥的地方,避免进一步受潮。

然后,应对漏水部位进行修复。

修复方法可以根据漏水的具体情况而定,可以采用焊接、涂抹密封胶或更换密封条等方式进行修复。

在进行修复时,应确保修复部位彻底干燥,并且使用适当的工具和材料,以保证修复效果。

为了预防集装箱漏水问题的发生,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加以防范。

首先,应定期对集装箱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集装箱的密封性能良好。

其次,应合理安排货物的装载和固定,避免货物的挤压和碰撞导致集装箱破损。

此外,还可以选择优质的集装箱供应商和航运公司,以确保集装箱的质量和服务水平。

制定一套合理的集装箱漏水处理方案对于保障货物运输的安全和顺利至关重要。

通过全面检查和维护集装箱、采用技术手段提高密封性能、及时修复漏水问题和预防措施的采取,可以有效减少集装箱漏水问题的发生,确保货物的安全运输。

只有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才能实现集装箱运输的可持续发展。

车辆冷却系统漏水的排查与解决方法

车辆冷却系统漏水的排查与解决方法

车辆冷却系统漏水的排查与解决方法车辆冷却系统是汽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它能够有效地冷却发动机并维持其正常运行温度。

然而,有时候车辆冷却系统会出现漏水问题,需要及时排查和解决。

本文将介绍车辆冷却系统漏水的排查方法和一些常见的解决方法,以帮助车主能够及时处理这一问题。

一、排查漏水位置当车辆冷却系统漏水时,首先需要确定漏水的位置,以便更好地解决问题。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漏水位置及其排查方法:1. 水泵:检查水泵是否有漏水现象,如果发现水泵存在漏水,可能是密封圈老化或破损,需要及时更换。

2. 散热器:检查散热器是否有漏水现象,可以通过观察散热器周围是否有明显湿漉漉的痕迹来排查。

3. 冷却液管路:检查冷却液管路是否有漏水情况,可以用手轻轻触摸冷却液管路,如果感觉有湿润或滴水迹象,说明可能存在漏水。

4. 发动机缸盖:检查发动机缸盖是否有渗漏现象,如果发现有冷却液从缸盖处泄露,可能是垫片老化或破损,需要修复或更换。

二、解决方法针对车辆冷却系统漏水问题,下面是一些常见的解决方法:1. 更换密封圈:如果发现水泵密封圈老化或破损导致漏水,需要及时更换新的密封圈来解决问题。

2. 修复或更换散热器:如果散热器有漏水问题,可以尝试进行修复,如焊接漏孔或更换新的散热器来解决漏水。

3. 更换冷却液管路:如果发现冷却液管路存在漏水问题,可以尝试更换新的冷却液管路,确保密封性良好。

4. 修复或更换发动机缸盖垫片:如果漏水源在发动机缸盖处,需要进行缸盖垫片的修复或更换工作,以确保正常的密封性。

5. 检查紧固件:有时候,冷却系统的紧固件松动也可能导致漏水问题。

因此,在排查漏水时,确保紧固件的状态是非常重要的。

如发现松动,及时拧紧即可。

总结:车辆冷却系统漏水是一个常见的问题,但并不难解决。

通过准确的排查漏水位置,并采取适当的解决方法,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

然而,在修理漏水问题之后,一定要注意定期检查冷却液的运行状态和车辆的散热情况,以保证冷却系统的正常工作,提高汽车使用寿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Parts0引言我国汽车工业近年来呈现突飞猛进的发展态势,汽车产业也日渐成为国民经济发展重要的组成部分,而汽车出口恰是汽车产业未来发展的重点,是汽车企业寻求利润最大化的必然发展之路。

经过近年来的快速发展,汽车产品出口已成为我国汽车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的重要载体。

但面对海外出口这种新的产业模式,随之而来的是因长途运输及海外客户当地气候条件而带来的新模式的质量问题。

某微型车企业海外出口的主要目的地为巴西、智利、厄瓜多尔和秘鲁等中南美洲国家,漏水这个在国内市场就比较普遍的问题,因受到长途的海运过程及海外客户当地多雨气候条件的影响,其负面影响在海外市场被急剧放大,本文通过对漏水模式进行分析,从胶条结构、胶条耐候性、胶条与钣金结合面配合等方面入手,降低漏水问题发生频次,消除了海外客户抱怨。

1海外出口车漏水问题定义通过对海外客户抱怨的漏水问题进行汇总整理发现,漏水点相对集中,主要分布在前、中、尾门与门框胶条之间、B 柱、蝶形窗胶条接头处。

通过对漏水点及漏水模式进行逐一分析得出,漏水主要因素定义为胶条耐候性标准要求差异;胶条内部灌胶量少、不连续;胶条接头处夹持力不足;门内板与门框外板内间隙一致性差。

2海外出口车漏水问题分析解决针对定义出的海外出口车漏水因素的分析,通过图片、录像等资料了解漏水模式后,在公司内通过过程检验确定类似故障车,开展实车分析,并制定有效解决措施。

2.1胶条耐候性标准要求差异通过对胶条的相关性能标准进行查阅发现,国标与中南洲区域使用的标准条款(美国通用汽车全球标准)存在差异。

影响胶条密封性能的条款包括插入力、拔出力、压缩变形、低温压缩变形、耐侯性等,根据中南美洲反馈的漏水模式,引起该漏水模式的胶条性能的主要相关条款包括耐老化性、压缩老化负荷损失趋势两条。

所以标准对比分析将针对耐老化性、压缩老化负荷损失趋势展开。

2.1.1压缩老化负荷损失趋势国标要求为在70°C 环境下,保存96小时,压缩永久变形小于等于50%;美国通用汽车全球标准要求为在80±3°C 环境下,保存360小时,且每2小时监测一次,压缩永久变形小于等于43%,通过对比可以看出:①美国通用汽车全球标准试验条件相对比国标要求更为苛刻;②美国通用汽车全球标准试验结果要求更高;③美国通用汽车全球标准测量结果包含各个时间点(每2小时监测一次),能体现胶条压缩老化负荷的损失趋势,而国标只有一个时间点的测量结果不能体现压缩老化负荷损失趋势。

因此针对该性能,将根据中南美洲区域的环境情况,制定适当(提高)的试验条件,同时参考美国通用汽车全球标准全球标准,测量多个时间点的结果,使结果能体现压缩老化负荷损失变化趋势。

2.1.2耐老化性国标要求为在70±3°C 环境下,保存70至72小时后,检测硬度、拉伸强度变化率、拉断伸长率变化率变化;美国通用汽车全球标准要求为在70±3°C 环境下,保存70至72小时后,检测测压缩负荷偏离量变化率变化,通过对比可以看出:①试验条件均为在70±3°C 环境下,保存70至72小时;②试装结果检测判断物理量不同:依据国标,建议测定拉伸强度、定伸应力、拉断伸长率和硬度这些与胶条强度有关的物理指标;美国通用汽车全球标准要求测量压缩负荷偏离量变化率变化,该指标项能直观显示胶条老化后的密封性能。

因此针对该性能,将按照美国通用汽车全球标准测量压缩负荷偏离量变化率变化,并根据测量结果,制定适用出口车胶条CLD 变化率的百分比要求,使耐老化试验能直观表示胶条在压缩作用力消除后由于压缩产生的变化阻止胶条回复到其原来状态而产生的变形大小。

2.2胶条内部灌胶量少、不连续胶条装配在钣金止口处,一般该位置有两层以上的钣金叠加,一旦钣金间出现错位、离空,将使得胶条无法装配位,引起漏水,前期已经在胶条胶基体内灌入不干性密封胶(如图1),来弥补车身的钣金离空与错位,但从中南美洲反馈的故障模式分析来看,存在胶条内部灌胶量少、灌胶不连续的情况。

关于海外出口车漏水问题的调查解决焦宝磊(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青岛266555)摘要:车辆漏水问题是汽车售后反馈中最为常见的质量问题之一,出口至多雨地区的海外出口车因受到到长期的海上运输过程及海外客户当地的气候条件的影响,漏水问题显得更为常见,常见的漏水模式有胶条本身漏水、胶条与钣金结合面漏水等,针对这些漏水模式,从胶条性能和门内板与门框外板的内间隙控制等方面进行分析解决。

关键词:海外出口车;漏水;胶条性能;内间隙控制图1在胶条基体内灌入不干性密封胶通过对供应商灌胶情况生产现场调查发现,在密封胶温度、灌胶压力、胶条传送速度三个影响灌胶量及灌胶连续性的因素上,供应商现在采用的人工灌胶的方式,无法保证灌胶的一致性。

针对该问题,要求供应商更改打胶方式,由人工打胶改为设备打胶;固定出胶嘴尺寸及胶条传送速度;分别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进行试验,确定不同的温度范围内压力及加温装置的温度调节范围,并更新打胶工序相关的操作规程。

同时通过制定灌胶高度测量方案,更新检验指导书,增加抽检频次等方式,加大对灌胶状态的监控力度。

2.3胶条接头处夹持力不足通过实车漏水统计发现,在胶条接头处漏水的情况最为常见,通过对拆卸下的故障胶条进行分析,发现因胶条是由一条完整胶条两端相连接而形成的,其接头处是没有钢带的,但相关的技术要求并没有明确定义无钢带区域的长度要求,供应商在进行胶条生产时,接头处的长度有20mm 左右,没有钢带的紧固作用,这20mm 的区间的夹持力相对偏低;另外在胶条接头处也没有倒刺,这使得该区域的夹持力更低,从而使得整个接头处的密封性很差,漏水的情况自然就在该区域体现的更为严重。

通过以上分析,技术人员对接头处的质量标准进行了重新定义,接接头处无钢带区域长度≤7mm ,连同没有倒刺的问题,供应商重新开了一套接口模具,将这两个问题一并解决(如图2),验证效果改善明显。

2.4门内板与门框外板内间隙一致性差漏水问题的出现,除了胶条本身的原因导致水从胶条内溢入车内外,胶条与门内板、门框外板之间的配合也是导致漏水的另外一大原因,这种故障模式主要为水从胶条和钣金结合处漏入车内,这种模式的漏水问题在海外客户的反馈中也占到了相当高的比例,因此针对整车车门内间隙也需要进行重点的监测和分析。

通过对实车漏水数据进行收集,并结合该种漏水模式进行分析发现,门内板与门框外板内间隙一致性差,以前门为例,内间隙实测数据在11mm 至19mm 波动;前期各部门在进行尺寸监控时,只关注了一少部分的关键点,大部分的位置是非受控的状态。

针对这种现状,结合漏水点分布,技术人员编制内间隙测量点清单(如图3),并将该清单传递至车间检测线、车身评审区域及整车评审区域进行内间隙测量分析。

通过对测量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发现调小车门内间隙可好和很好的控制车门胶条漏水,但调小车门内间隙,将导致车门关门力的增大,经过细致的分析工作,在不影响关门力的情况向,将内间隙标准定义如下:左/右前门内板与门框外板间隙:14~18mm ;左/右后侧门内板与门框外板间隙:14~18mm ;尾门与门框外板间隙:10~14mm(如图4)。

标准确定后,各区域严格按照标准进行内间隙监控,内间隙一致性得到有效控制,对漏水问题的控制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3总结海外出口车因其运输方式及海外气候条件的特殊性对整车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通过本文漏水的案例的分图2重开模具前后胶条接头处状态对比图3内间隙测量点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Parts图4内间隙标准析,为解决海外出口车质量问题提供了思路,另外从该案列也可以看出,除了区域相关标准的差异以外,其他故障模式都能够在国内车辆中得以重现,这说明对于整车质量,出口车企业还需要更加注重细节的考虑,夯实好基础,不断提升整车质量,才能在国际市场上取得更进一步的突破。

1过程概述2017年某日,我车间2#锅炉装置燃料气非正常中断的动作,导致运行的1#、2#、3#、5#燃烧器相继触发熄火保护,火检信号由“着火”变为“熄火”状态,并最终触发炉膛熄火联锁停炉。

2检查过程维修人员现场查看DCS 系统各参数历史趋势,收集联锁停炉发生的信息,发现当日0时20分36秒燃料气压力调节阀后压力、流量调节阀后压力、运行的燃烧器(1#、2#、3#、5#)入口燃料气压力同时开始迅速非正常下降,0时20分42秒,4台运行燃烧器入口燃料气压力先后降至3kPa 以下,导致燃烧器熄火保护,并触发炉膛熄火联锁(SIS )后MFT 动作停炉。

3事故初步分析由于能造成燃料气压力调节阀后压力、流量调节阀后压力、运行的燃烧器入口燃料气压力同时开始迅速非正常下降的因素较多,第一时间对事故发生的具体原因无法确认,我们根据装置燃料气系统流程,对可能造成的原因逐一进行分析如下:3.1燃料气总线Y 型过滤器堵塞因燃料气管网压力在Y 型过滤器后安装,如果堵塞,该压力会降低,但是从DCS 查询趋势可以看出,在联锁停炉前后,燃料气总线压力一直维持在0.38MPa ,故排除过滤器堵塞可能。

3.2燃料气压力调节阀后压力变送器传送异常增大的数据,导致压力调节阀出现关阀动作查阅记录发现,压力调节阀于事发前两日投入手动控制后,未进行过自动切换,即使调节阀后压力出现过异常增大的数据,不会对压力调节阀传送动作指令,此项排除。

3.3流量调节阀异常关闭在流程上来讲,因流量调节阀在压力调节阀后,如果流量调节阀异常关闭,压力调节阀后压力应该上升,但是查阅趋势可以看出,燃料气压力调节阀后压力、流量调节阀后压力均为同时下降,故流量调节阀异常关闭的可能排除。

3.4速断阀XV2501异常关闭通过查阅DCS 系统记录,该阀门在触发MFT 联锁后自行关闭(MFT 联锁逻辑),之前未动作;同样在流程上来讲,因速断阀在压力调节阀后,即使该阀门异常关闭,燃料气压力调节阀后压力、流量调节阀后压力均应增大,但是趋势反映压力降低,与逻辑不符排除此项。

3.5速断阀XV2502开启通过查阅DCS 系统记录,该阀门联锁前后均处于关闭状态,此项排除。

3.6速断阀XV2503开启对一起联锁停炉事故的分析和思考焦永杰①;李燚②(①兰州石化公司动力厂,兰州730060;②兰州石化公司化肥厂,兰州730060)摘要:本文针对一起联锁保护动作事故原因的分析,提出了在生产运行故障分析中,在所收集的故障资料不足以准确判断故障原因时,可通过现有资料推测可能导致事故的几种原因,再通过这些原因查找相应证据,从中筛选出能与故障资料形成完整证据链的因素,进而推断故障的真实原因的事故分析思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