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简介--柳宗元(评价)

合集下载

后世对柳宗元的评价

后世对柳宗元的评价

后世对柳宗元的评价本文是关于柳宗元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后世对柳宗元的评价是怎样的呢?柳宗元在璀璨的诗坛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人们永远的怀念他。

欢迎阅读小编整理的后世对柳宗元的评价,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后世对柳宗元的评价如何柳宗元是著名的文学家和思想家,在“唐宋八大家”中排第二,后人对柳宗元有很高的评价。

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曾评价过柳宗元,他说:“天于生子厚,禀予独艰哉。

超凌骤拔擢,过盛辄伤摧。

苦其危虑心,常使鸣心哀。

投以空旷地,纵横放天才。

山穷与水险,上下极沿洄。

故其于文章,出语多崔嵬。

”在文学上,柳宗元的成就让很多后人望其项背。

他擅长的领域有很多,诗歌、辞赋、散文、寓言故事等等。

并且,都有大量的作品流传于世。

《始得西山宴游记》、《钴潭记》、《钴潭西小丘记》、《惩咎赋》、《闵生赋》、《江雪》、《捕蛇者说》都是柳宗元的代表作品。

仕途上的失意,激发了柳宗元的才情,他在文学方面大展拳脚,留下了很多影响深远而悠久的作品。

除此之外,柳宗元和韩愈倡导的古文运动,是一场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运动。

柳宗元和韩愈倡导文章应该以写实为主,反映现实,他们反对骈文空洞没有内容,提倡文章写作跟随时代而行,不要拘泥于形式。

柳宗元和韩愈在散文写作上,身体力行贯彻新型散文形式,创作了很多脍炙人口的名篇。

柳宗元具有远知卓见,敢于挑战恶势力。

在“永贞新政”中,柳宗元是改革派中的一员,他们想通过改革来改变唐朝衰弱的局面。

虽然改革失败了,但是柳宗元依然不畏恶势力低头。

在《黔之驴》、《临江之麋》中,柳宗元借寓言故事讽刺了那些趋炎附势的小人,以驴和麋鹿悲惨的结局暗示黑暗势力的悲惨下场。

柳宗元的散文作品有哪些柳宗元在散文方面的成就最高,代表作品有《永州八记》和《捕蛇者说》等等。

柳宗元和韩愈都是古文运动先驱者。

柳宗元和韩愈倡导文章应该着重反映现实状况,比如社会现状、人民生产生活情形等。

文章只有具备文章主旨和中心思想后,文章才会耐人寻味。

历史趣谈:柳宗元的不幸婚姻:唐宋八大家之柳宗元简介

历史趣谈:柳宗元的不幸婚姻:唐宋八大家之柳宗元简介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柳宗元的不幸婚姻:唐宋八大家之柳宗元简介导语:中国古代有续家谱的传统,这不但是借此光宗耀祖的事,其实是一种家庭、家族文化的传承。

古代社会是以血缘关系维系的,家庭、家族传承,对人中国古代有续家谱的传统,这不但是借此光宗耀祖的事,其实是一种家庭、家族文化的传承。

古代社会是以血缘关系维系的,家庭、家族传承,对人的思想、行为、品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以至自觉不自觉影响后人的生活。

家庭、家族的传承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和精神的一种DNA。

柳宗元一生受此影响是非常明显的。

河东柳氏的来源我们先来说一下柳氏的祖籍。

柳宗元唐大历八年(公元773年)生于京城长安。

长安是柳宗元的出生地,但不是祖居地。

柳宗元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是一个是官宦的世家。

河东,从地理范畴说,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

黄河流经山西省境,自北而南,故称山西省境内黄河以东的地区为河东。

河东历史上也为郡名,古称蒲州,唐玄宗时曾改蒲州为河东郡,其治所在蒲坂(今山西永济蒲州镇),古时的河东县也设在这个地方。

古人以封地为姓氏。

据史料记载:柳氏先祖是鲁孝公的儿子伯展,因封在柳下这个地方,死后得谥(shì)号“惠”,后人称柳下惠。

后来鲁为楚灭,柳氏归于楚国。

秦统一天下,楚又被秦灭,柳氏这才迁到山西河东这个地方。

《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对此也有记载:说“秦并天下,柳氏迁于河东。

”柳宗元父亲天宝年间避难的天屋山就在河东境内。

柳宗元母亲顺宗时也是按河东县人受封为“太君夫人”的。

关于柳下惠,史书多有记载,说他是清高廉洁之士,为官时,曾三次被贬黜(chù罢免)。

《论语·微子篇》孔子赞柳下惠为人做官,说他虽三次遭贬黜,也不诲生活常识分享。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柳宗元简介及评价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柳宗元简介及评价

柳宗元
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字子厚,汉族,河东(现在山西芮城、运城一带)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

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

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有《河东先生集》,代表作有《溪居》《江雪》《渔翁》等。

文的成就大于诗。

古文部分大致可分为论说、寓言、传记、山水游记、骚赋五类。

他的寓言多用来讽刺、抨击当时社会的丑恶现实,推陈出新。

善用各种动物拟人化的艺术形象以寄寓哲理或表达政治见解。

代表作《临江之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合起来组成《三戒》。

通过麋、驴、鼠三种物态的描绘,反映现实,形象生动,语言犀利。

篇幅虽短,而波澜起伏。

关于柳宗元的名人评价
苏轼:“所贵乎枯谈者,谓其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渊明、子厚之流是也。


欧阳修:“天于生子厚,禀予独艰哉。

超凌骤拔擢,过盛辄伤摧。

苦其危虑心,常使鸣心哀。

投以空旷地,纵横放天才。

山穷与水险,上下极沿洄。

故其于文章,出语多崔嵬。


严羽:“唐人惟子厚深得骚学。


毛泽东:“柳宗元是一位唯物主义哲学家,见之于他的《天说》,这篇哲学论
著提出了‘天与人交相胜’的论点反对天命论。

刘禹锡发展了这种唯物主义。

唐宋八大家简介及其代表作品

唐宋八大家简介及其代表作品

唐宋八大家简介及其代表作品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汉族,河东(今山西运城永济一带)人,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

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

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有《河东先生集》,代表作有《溪居》、《江雪》、《渔翁》。

柳宗元的代表作品有很多,以下是其中的一些:1. 《江雪》: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严寒的冬日江景,展现了诗人孤独、清冷的心境。

2. 《溪居》:诗人描绘了一个宁静的乡村生活,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3. 《登鹳雀楼》:这首诗以鹳雀楼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卷,表现了诗人的豪情壮志。

4. 《登岳阳楼》:诗人登上岳阳楼,感叹历史的变迁,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5.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诗人通过对秋天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感慨和对社会的忧虑。

6. 《江州司马青衫泪》:诗人以江州司马为背景,通过对其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官场的不满和对命运的无奈。

柳宗元的作品以山水诗为主,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充满哲理,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韩愈是中国唐朝的文学家、哲学家、政治家,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发起人,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他的散文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对后世影响深远。

韩愈一生致力于提倡儒家思想,他认为儒家经典是治理国家的重要依据,因此他提出了“文以载道”的主张。

除了文学成就,韩愈在政治上也有所建树。

他在唐宪宗时期担任过监察御史,曾因直言进谏而被贬谪。

后来,他回到长安,担任国子监祭酒,负责管理教育事务。

在任期间,他积极推行儒家教育,培养了许多优秀的学生。

韩愈的文章风格独特,他善于运用排比、对仗等修辞手法,使文章气势磅礴,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他的散文作品广泛涉及到政治、教育、道德等方面,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简介

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简介

作品鉴赏
构思新巧,结构严谨作者以游踪为序,采用移步换 形、依序写景的手法组织材料。文章按游览顺序, 先写发现小石潭,然后描写潭中景物(水、石、树、 鱼),再写小潭源流(溪身、溪岸)及潭中气氛, 最后记录了同游者,使全篇游记结构完整。。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作者把自己的心情和小石潭
的环境结合起来,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在对景物 描绘中结合着作者自身的遭际,渗透着作者自身的 感受和情怀。
《石渠记》
永州八记
《石涧记》
《小石城山记》
《永州八记》之一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 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 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 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 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 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 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 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黔之驴》
翻译
黔这个地方没有驴子,有个喜好多事的人用船运载了一 头驴进入黔地。运到后却没有什么用处,便把它放置在山下。 老虎见到它,一看原来是个巨大的动物,就把它当作了神奇 的东西。于是隐藏在树林中偷偷地窥探它。老虎渐渐地走出 来接近它,很小心谨慎,不了解它究竟有多大本领。 一天,驴子一声长鸣,老虎大为惊骇,顿时远远地逃跑; 认为驴子将要吞噬自己,非常恐惧。然而老虎来来往往地观 察它,觉得驴子好象没有什么特殊的本领似的;渐渐地习惯 了它的叫声,又靠近它前前后后地走动;但老虎始终不敢和 驴子搏击。慢慢地,老虎又靠近了驴子,态度更为随便,碰 擦闯荡、冲撞冒犯它。 驴禁不住发怒,用蹄子踢老虎。 老虎因此而欣喜,盘算此事。心想到:“驴子的本领只 不过如此罢了!”于是跳跃起来,大声吼叫,咬断驴的喉咙, 吃完了它的肉,才离去。

柳宗元人物评价800字

柳宗元人物评价800字

柳宗元人物评价800字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政治家,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是唐代文坛上的重要人物之一。

他的人物评价主要体现在他的文学才华、哲学思想以及政治才能上。

柳宗元的文学才华备受赞誉。

他的文笔犀利而独特,以婉约清新、质朴自然的风格著称。

他的散文作品《永州司马青衫泪》以及《天台山记》等都是他的代表作品。

他的作品对当时社会政治、民俗风情进行了深入的观察和描绘,展现了他敏锐的观察力和独特的艺术才华。

他的诗歌作品也被人们称为“柳诗”,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和深刻的哲理而著称。

他的诗作多涉及自然景物和人生哲理,深受后世文人的喜爱和借鉴。

柳宗元的哲学思想开创了唐代文人的新风貌。

他注重人的内心世界和精神追求,提倡儒释道三教合一的观念,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他主张人要修养自己的道德品质,从而达到个人与社会和谐共处的境地。

他的《致伯阳王书》被后人尊为“文章圣教”,对后世文人的思想启迪和文化传承起到了重要作用。

他的哲学思想充满了人文关怀和智慧,对后世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柳宗元的政治才能也是人们评价他的重要方面之一。

他曾任唐朝官员,担任过多个重要职位,如监察御史、江淮节度使等。

他在任职期间以廉洁自律、公正无私的作风著称,深受百姓和下属的爱戴。

他在政务上勤勉尽责,积极改革,力图使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他的政绩和清廉形象给后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总的来说,柳宗元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哲学家和政治家。

他的文学才华、哲学思想以及政治才能都为后世所称道。

他的作品和思想对后世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他的政绩和清廉形象也给后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是唐代文坛上的重要人物之一,也是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

柳宗元简介

柳宗元简介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篇一:柳宗元的故事介绍-柳宗元被贬到到柳州的故事柳宗元的故事介绍:柳宗元被贬到到柳州的故事柳宗元的故事柳宗元被贬到柳州去当刺史,他倒是很平静的。

这不能不归功于他在永州(今湖南零陵)的经历。

柳宗元是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所以人们也称他柳河东。

他从小就非常聪明,能写一手好文章。

十三岁的时候,他写过一篇文章呈给唐德宗,唐德宗看了非常欣赏,大家都传着看,都认为了不起。

他在二十一岁的时候考上进士,在京城做官。

后来因为支持王叔文改革的关系,王叔文倒了台,柳宗元受了牵连,跟刘禹锡一样发配到边远地方去当刺史。

公元805年,柳宗元到永州当刺史,心情一直不好。

怎么样才能使心情舒畅一些呢?他在公务完成后,就到附近的山野去游玩。

有一次他到冉溪,果然景色宜人。

他非常喜欢,就在那里安了家。

但是,给这个地方取个什么名字呢?他想来想去,还是取了个“愚”字:溪称为愚溪,丘称为愚丘,泉称为愚泉,沟称为愚沟。

他觉得他是因为“愚”而被贬官的,所以得用这个“愚”来命名。

他终究没有让自己高兴起来。

柳宗元还游了小石潭,听到流水的声音,就像身上佩带的玉环碰撞发出的丁当响声,真叫人高兴啊!他看到潭中的小鱼,大约有一百条左右,就好像在空中游动,阳光照着,影子落在石上,一动也不动。

有时突然游得好远,就好像跟柳宗元逗着乐似的。

美景叫他流连忘返,他应该是很高兴的了,可是一想到自己被贬,他又很痛苦。

但是,柳宗元毕竟心里关切着百姓,常常到民间去考察百姓的生活。

永州出产一种很毒的蛇,把它风干制成药,可以医治许多疾病。

他特地访问了一个姓蒋的以捕蛇作为职业的农民。

那个姓蒋的农民说:“我的祖父因为捕毒蛇,稍不小心被毒死了;我的父亲也是这样死的;我捕毒蛇已经有十二年了,差一点死去的次数也有好多次了??”他说着说着,脸色变得悲哀起来。

柳宗元看他痛苦的样子,非常同情,就说:“你既然怨恨捕蛇,那么我去跟当官的说一说,更换这个捕蛇差役,恢复原来的赋税,怎么样?”不料那个姓蒋的慌忙摇着手,更加悲伤了,他说:“您千万别这样!我虽然苦,但是比我的邻居要好多了。

唐宋八大家简介及唐宋八大家代表作

唐宋八大家简介及唐宋八大家代表作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唐宋八大家简介及唐宋八大家代表作唐宋八大家简介及唐宋八大家代表作:唐宋八大家是哪八位呢唐宋八大家是指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唐宋八大家简介如下。

唐宋八大家之韩愈简介:韩愈(768~824)字退之,是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

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

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

韩愈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

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崇他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

韩愈的代表作品有:尊儒反佛为题材的代表作《原道》、《论佛骨表》、《原性》、《师说》等,嘲讽社会现状为题材的杂文《杂说》、《获麟解》以及着名的《祭十二郎文》。

唐宋八大家之柳宗元简介: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着名文学家、思想家,祖籍河东(今山西省运城解州镇),世称柳河东,生于长安,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官监察御史。

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

公元819年客死于柳州。

柳宗元的代表作:寓言故事《三戒》,《黔之驴》,《永某氏之鼠》,《临江之麋》;哲学论着有《非国语》,《贞符》,《时令论》,《断刑论》,《天说》,《天对》,《永州八记》等。

唐宋八大家之欧阳修简介:欧阳修(1007-1073),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

欧阳修是北宋卓越的文学家、史学家。

吉安永丰(今属江西)人,出生于四川绵州(今四川绵阳涪城区内)。

欧阳修出生于四川绵州(今四川绵阳涪城区内),祖籍:江西永丰,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欧阳修代表作:《醉翁亭记》,《鸣蝉赋》《秋声赋》《与高司谏(jiàn)书》《朋党论》《伶官传序》《卖油翁》。

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

唐宋⼋⼤家:韩愈、柳宗元唐宋⼋⼤家唐宋⼋⼤家,⼜称唐宋古⽂⼋⼤家,是中国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苏轼、苏洵、苏辙、王安⽯、曾巩、欧阳修⼋位散⽂家的合称。

其中韩愈、柳宗元是唐代古⽂运动的领袖,欧阳修、三苏等四⼈是宋代古⽂运动的核⼼⼈物,王安⽯、曾巩是临川⽂学的代表⼈物。

他们先后掀起的古⽂⾰新浪潮,使诗⽂发展的陈旧⾯貌焕然⼀新。

⾃明⼈标举唐宋⼋家后,治古⽂者皆以⼋家为宗。

⼋⼤家中苏家⽗⼦兄弟有三⼈,⼈称“三苏”,分别为苏洵、苏轼、苏辙,⼜有“⼀门三学⼠”之誉。

故可⽤“唐有韩柳,宋为欧阳、三苏和曾王”概括。

⼋家之名背景 明初朱右选韩、柳等⼈⽂为《⼋先⽣⽂集》,遂起⽤⼋家之名,实始于此。

明中叶唐顺之所纂《⽂编》中,唐宋⽂也仅取⼋家。

明末茅坤承⼆⼈之说,选辑了《唐宋⼋⼤家⽂钞》共164卷,此书在旧时流传甚⼴,“唐宋⼋⼤家”之名也随之流⾏。

⾃明⼈标举唐宋⼋家后,治古⽂者皆以⼋家为宗。

通⾏《唐宋⼋⼤家⽂钞》164卷,有明万历刻本及清代书坊刻本。

清代魏源有《纂评唐宋⼋⼤家⽂读本》8卷。

唐代两⼤家韩愈——尊儒反佛为题材的代表作有《原道》《论佛⾻表》《原性》《师说》等,嘲讽社会现状为题材的杂⽂有《杂说》《获麟解》以及著名的《祭⼗⼆郎⽂》;柳宗元——寓⾔故事《三戒》,《黔之驴》《永某⽒之⿏》《临江之麋》,哲学论著有《⾮国语》《贞符》《时令论》《断刑论》《天说》《天对》《永州⼋记》。

其中包括《⼩⽯潭记》《始得西⼭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丘记》《袁家渴记》《⽯渠记》《⽯涧记》《⼩⽯城⼭记》等。

宋朝六⼤家欧阳修——《醉翁亭记》,《鸣蝉赋》《秋声赋》《与⾼司谏书》《朋党论》《伶官传序》《卖油翁》苏洵——《六国论》《衡论》《辨奸论》《管仲论》《权书》等。

苏轼——《⽔调歌头》,《浣溪沙》,《江城⼦》《蝶恋花》等;散⽂有《前⾚壁赋》,《后⾚壁赋》《平王论》《留侯论》《⽯钟⼭记》等。

苏辙——《栾城集》84卷,《栾城应诏集》12卷。

唐代诗人柳宗元简介

唐代诗人柳宗元简介本文是关于柳宗元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柳宗元的诗简古而含有至味,但是成就不及散文,却能独具特色,为一代古文大家。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河东郡(今运城永济)人,世称“柳河东” ,“河东先生”。

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愚溪”,汉族,祖籍河东(今山西省运城市永济、芮城一带),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

与刘禹锡并称“刘柳”。

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与唐代的韩愈、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并称为“唐宋八大家”。

“千古文章四大家”之一。

唐德宗贞元九年(793年)中进士,五年后又考取博学宏词科,先后任集贤殿正宇,蓝田县尉和监察御史里行(即见习御史)。

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

革新失败后,王叔文被杀,柳宗元也从中央贬到了地方先是贬为绍州刺史,未及任又被贬为永州(现属湖南)司马,十年后,又贬为柳州刺史。

819年病死于柳州任上。

轶事典故唐宪宗元和l0年(公元815年)6月,柳宗元被贬官来到柳州任刺吏,至元和14年(公元819年)11月8日,病逝于柳州。

他在柳州的时间虽然仅有4年,但却为柳州黎民百姓办了很多好事,如重修孔庙、兴办学堂书院、破除巫神迷信、开凿饮用水井、释放抵债奴婢、植树造林等,促进了柳州地方文明的发展,在历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柳州的百姓非常怀念他,给他立祠,千百年来一直祭祀他。

有关他的传说广为流传。

福民驱鬼柳州的柳侯祠,《龙城石刻》(“剑铭碑”)的复制品,是一块长一尺多、高六寸的残缺石碣,上面刻有“龙城柳,神所守;驱厉鬼,出匕首,福四民,制九丑。

元和十二年。

柳宗元。

”相传这块《龙城石刻》从土里挖出来时,旁边还有一把短剑,所以又称“剑铭碑”。

这是柳宗元逝世前两年,在一次向其部下魏忠、谢宁、欧阳翼等人交代后事时,写下的一篇铭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