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检测(二)
第二单元过关检测卷及答案

第二单元过关检测卷一、填空。
(6题4分,其余每空1分,共33分)1.一个因数是5,另一个因数是2,积是(),用口诀()来计算。
2.5乘5得(),再加上()得40。
3.3×2表示()个()连加,得()。
4.一只鸭子()条腿,4只鸭子()条腿。
5.把口诀补充完整。
一五得()()得六四()十六三三()()二十五五()6.把口诀补充完整,再写出两道乘法算式。
()十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在里填上“+”“-”或“×”。
33=6 20=033=0 24=853=15 41=48.3×()=9()×5=20()×()=254×()=16()×4=8()×()=0二、找朋友。
(4分)3×4三五十五1×43×2 一四得四4×33×5 三四十二2×34×1 二三得六5×3三、判断。
(对的画“√”,错的画“×”)(每题2分,共10分)1.两个因数都是5,积是10。
() 2.所有的加法算式都可以改写成乘法算式。
() 3.5×2=10表示2个5相加,或5个2相加。
() 4.计算3×4和4×3用同一句口诀。
() 5.4×3+3=5×3()四、选择。
(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题2分,共10分) 1.3×5表示()。
A.3个5相乘或5个3相乘B.3和5相加C.3个5相加或5个3相加2.两个因数都是3,积是()。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质量检测卷(二)(含答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质量检测卷(二)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山崖(yán) 大渡河(dù) 泥丸(wán) B.日寇(kòu) 希冀(jì) 沸腾(fèi)C.悬崖(xuán) 山涧(jiàn) 冰雹(báo) D.政委(zhènɡ) 栏杆(lán) 汇集(huì)2、下列词语中书写全对的一项是( )。
A.奔腾尼丸副班长B.手留弹抡起悬崖C.砸碎仇恨爆发D.会集制度距离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A.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
B.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
C.到了狼牙山峰顶,五位壮士居高临下,继续向紧跟在身后的敌人射击。
D.山坡上传来一阵叽里呱啦的叫声,敌人继续滚落深谷。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他们知道班长要把敌人引上绝路。
B.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C.面前有两条路:一条通往主力转移的方向,走这条路可以很快追上连队,可是敌人紧跟在身后;另一条是通向狼牙山的顶峰棋盘陀,那儿三面都是悬崖绝壁。
D.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5、下列哪些诗句表现的是爱国精神?()(多选)A.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B.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C.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D.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6、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A.联欢会上,我们听到了悦耳的歌声,欣赏了优美的舞蹈。
B.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和乐曲声,只听见国旗和其他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
C.五位战士胜利地完成了掩护任务,准备转移。
D.郝副营长借着微弱的亮光看摆在双膝上的破旧的一本书。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检测卷2(附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检测卷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积累运用(28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犹豫.(yù)两栖.(qī)龟.裂(jūn)草长莺.飞(yīng)B.农谚.(yàn) 骨骼.(luò) 粗糙.(zāo) 销声匿.迹(nì)C.海棠.(tánɡ) 翩.然(piān) 山麓.(mí) 海枯石烂.(làn)D.沼.泽(zhǎo) 雾霾.(mái) 追溯.(sù) 天衣无缝.(fénɡ)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悬姝沙砾陨石周而复始B.弥漫瞄准迁徙悬崖绝壁C.睹注腐蚀潮汐花香鸟语D.维幕盘旋凋零偷偷摸摸3.依次填入下面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如果不是秋风将种子吹下茎秆,那种子不是要被酷寒所冻僵吗?是秋风,把种子介绍给根须,使它找到了______生命的母体;是秋风,把种子藏进了厚实的泥土,使它有了一个______春天的温床;是秋风,把果实领进了一个温暖的家,使它______了生命的胚胎。
A.延伸萌生保持B.延续萌动保持C.延续萌生保存D.延伸萌动保存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能否真正保护好著作权,关键在于全面树立公众的著作权保护意识。
B.科技发明和人力资本会推动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国家经济的健康。
C.本届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期间,以“文明相容、民心相通”为主题的金砖国家文化节已经在厦门正式启动。
D.我们应该刻苦学习,否则不刻苦学习,就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5.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A.“夏满芒夏暑相连”点出了夏天的六个节气: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B.他家对面二、三十米处有一个网吧,每次放假他都会跑去玩一玩,对此,他的父母非常担忧。
C.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仁爱版英语七年级下册7B Unit6_单元检测题(二)(含答案及解析)

七年级英语下册Unit 6 单元检测题(二)Ⅰ.单项选择。
(15 分)1. I have ________ old pen and my brother has _______ new one.A. a, anB. an, aC. a, a2. _______there any lamps on the table?A. HaveB. IsC. Are3. The keys are on the desk. Please __________.A. put them awayB. put away themC. put them on4. Walk _______ this street, and you can see it.A. inB. alongC. on5. Which is the _________ to the bank?A. wayB. roadC. place6. There________ some good news _____ the newspaper.A. are, inB. are, onC. is, in7. —What _________ you like _____?—I like reading books.A. are, doingB. do, doingC. do, do8. —_______ does Sally go shopping?—Once a week.A. WhenB. HowC. How often9. Your friend often __________TV at night.A. watchB. watchesC. watching10. You can _____ the book for two weeks.A. borrowB. keepC. return11. —Where ________your neighbor live?—He lives __________ the second floor.A. does, onB. do, onC. do, in12. The policeman gives the driver a ticket for.A. speedingB. speedC. listening13. —I’m sorry, I can’t help you now.—_______________.A. Thank you very muchB. Thank for your helpC. Thank you all the same14. —______________?—The kitchen fan doesn’t work.A. What’s matterB. What the matterC. What’s the matter15. —What’s a tea house?—It’s a place where you can.A. eat mealsB. buy thingsC. drink teaⅡ.根据句意及汉语提示,完成下列句子,一个空格限填一个单词。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数学第十八章单元检测卷(2)(附答案解析)

第十八章卷(2)一、选择题1.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A.当AB=BC时,它是菱形B.当AC⊥BD时,它是菱形C.当∠ABC=90°时,它是矩形D.当AC=BD时,它是正方形2.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A.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菱形B.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的四边形是菱C.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D.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菱形3.如图,某花木场有一块等腰梯形ABCD的空地,其各边的中点分别是E、F、G、H,测得对角线AC=10m,现想利用篱笆围成四边形EFGH场地,则需篱笆得总长度是()A.40 m B.30 m C.20 m D.10 m4.在梯形ABCD中,AD∥BC,对角线AC⊥BD,且AC=10,BD=6,则该梯形的面积是()A.30 B.15 C.D.605.如图,已知矩形ABCD中,R、P分别是DC、BC上的点,E、F分别是AP、RP 的中点,当P在BC上从B向C移动而R不动时,那么下列结论成立的是()A.线段EF的长逐渐增大B.线段EF的长逐渐减小C.线段EF的长不改变D.线段EF的长不能确定6.已知一个直角梯形,一腰长为6,这腰与一底所成的角为30°,那么另一腰的长是()A.1.5 B.3 C.6 D.97.如图所示,将一张正方形纸片对折两次,然后在上面打3个洞,则纸片展开后是()A.B.C.D.8.用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下列图形:①矩形;②菱形;③正方形;④平行四边形;⑤等腰三角形;⑥等腰梯形.其中一定能拼成的图形是()A.①②③B.①④⑤C.①②⑤D.②⑤⑥二、填空题9.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DB=DC,∠C=70°,AE⊥BD于E,则∠DAE=度.10.如图,点E、F在▱ABCD的对角线BD上,要使四边形AECF是平行四边形,还需添加一个条件.(只需写出一个结论,不必考虑所有情况).11.如图所示,工人师傅做铝合金窗框分下面三个步骤进行:(1)先截出两对符合规格的铝合金窗料(如图①所示),使AB=CD,EF=GH.(2)摆放成如图②的四边形,则这时窗框的形状是,根据的数学道理是.(3)将直尺紧靠窗框的一个角(如图③),调整窗框的边框,当直角尺的两条直角边与窗框无缝隙时(如图④,说明窗框合格,这时窗框是,根据的数学道理是.12.如图,菱形ABCD中,AC=2,BD=5,P是AC上一动点(P不与A、C重合),PE∥BC交AB于E,PF∥CD交AD于F,则图中阴影部分(即多边形BCPFEB)的面积为.13.如图所示,菱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若再补充一个条件能使菱形ABCD成为正方形,则这个条件是.(只填一个条件即可,答案不唯一)14.等腰梯形两底之差为12cm,高为6cm,则其锐角底角为度.15.若矩形的对角线长为8cm,两条对角线的一个交角为60°,则该矩形的面积为cm2.三、解答题16.已知: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CD=10cm,∠B=45度,∠C=30度,AD=5cm.求:(1)AB的长;(2)梯形ABCD的面积.17.如图,在菱形ABCD中,∠A与∠B的度数比为1:2,周长是48cm.求:(1)两条对角线的长度;(2)菱形的面积.18.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E、F是AC上的两点,且AE=CF.求证:DE=BF.19.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AB∥DE,AF∥DC,E、F两点在边BC上,且四边形AEFD是平行四边形.(1)AD与BC有何等量关系,请说明理由;(2)当AB=DC时,求证:平行四边形AEFD是矩形.20.如图,△ABC中,AC的垂直平分线MN交AB于点D,交AC于点O,CE∥AB交MN于E,连接AE、CD.请判断四边形ADCE的形状,说明理由.答案1.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A.当AB=BC时,它是菱形B.当AC⊥BD时,它是菱形C.当∠ABC=90°时,它是矩形D.当AC=BD时,它是正方形【考点】正方形的判定;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菱形的判定;矩形的判定.【专题】选择题.【分析】根据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根据所给条件可以证出邻边相等;根据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根据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解答】解:A、根据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可知: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当AB=BC时,它是菱形,故A选项正确;B、∵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BO=OD,∵AC⊥BD,∴AB2=BO2+AO2,AD2=DO2+AO2,∴AB=AD,∴四边形ABCD是菱形,故B选项正确;C、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故C选项正确;D、根据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可知当AC=BD时,它是矩形,不是正方形,故D选项错误;综上所述,符合题意是D选项;故选D.【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正方形的判定、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菱形的判定和矩形的判定的理解和掌握,此题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学生答题时容易出错.2.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A.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菱形B.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的四边形是菱C.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D.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菱形【考点】菱形的判定.【专题】选择题.【分析】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菱形.【解答】解:根据菱形的判定,知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菱形,A、B、C错误,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菱形的判定方法.3.如图,某花木场有一块等腰梯形ABCD的空地,其各边的中点分别是E、F、G、H,测得对角线AC=10m,现想利用篱笆围成四边形EFGH场地,则需篱笆得总长度是()A.40 m B.30 m C.20 m D.10 m【考点】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专题】选择题.【分析】据等腰梯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有EF=GH=AC,EH=GF=BD,可知四边形EFGH的周长=4EF=2AC,进而可得出四边形EFGH的周长,即需篱笆得总长.【解答】解:如图,连接BD,∵E、F、G、H是等腰梯形ABCD各边中点,∴EF=GH=AC,EH=GF=BD,∵等腰梯形ABCD,∴BD=AC,∴四边形EFGH的周长=4EF=2AC=20m.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等腰梯形的性质和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得出四边形EFGH的周长与AC 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难度一般.4.在梯形ABCD 中,AD ∥BC ,对角线AC ⊥BD ,且AC=10,BD=6,则该梯形的面积是( ) A .30 B .15 C .D .60【考点】根据边的关系判定平行四边形. 【专题】选择题.【分析】根据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得该梯形的面积是10×6÷2=30.【解答】解:如图,作DE ∥AC 交BC 延长线于E∵AD ∥BC∴四边形ADEC 为平行四边形 ∴CE=AD ,∠CDE=∠DCA ∵AC ⊥BD , ∴AC ⊥DE ,∴△BDE 为直角三角形, ∴S 梯ABCD =S △EBD ,∴S 梯ABCD =DE•BD=AC•BD=10×6÷2=30, 故选A .【点评】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可以导出: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的面积等于两条对角线乘积的一半.5.如图,已知矩形ABCD 中,R 、P 分别是DC 、BC 上的点,E 、F 分别是AP 、RP 的中点,当P 在BC 上从B 向C 移动而R 不动时,那么下列结论成立的是( )A.线段EF的长逐渐增大B.线段EF的长逐渐减小C.线段EF的长不改变D.线段EF的长不能确定【考点】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专题】选择题.【分析】因为R不动,所以AR不变.根据中位线定理,EF不变.【解答】解:连接AR.因为E、F分别是AP、RP的中点,则EF为△APR的中位线,所以EF=AR,为定值.所以线段EF的长不改变.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只要三角形的边AR不变,则对应的中位线的长度就不变.6.已知一个直角梯形,一腰长为6,这腰与一底所成的角为30°,那么另一腰的长是()A.1.5 B.3 C.6 D.9【考点】根据边的关系判定平行四边形.【专题】选择题.【分析】作梯形的另一高,则得一个矩形和一个30°的直角三角形,根据直角三角形中,30°所对的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得另一腰是已知腰的,即是3.【解答】解:作DE⊥BC,∵AD∥BC,∴四边形ABED为平行四边形,∴AB=DE,又∠C=30°,∴DE=DC=3.故选B.【点评】注意:直角梯形中常见的辅助线即作另一高.熟练运用30°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7.如图所示,将一张正方形纸片对折两次,然后在上面打3个洞,则纸片展开后是()A.B.C.D.【考点】正方形的性质.【专题】选择题.【分析】结合空间思维,分析折叠的过程及打孔的位置,易知展开的形状.【解答】解:当正方形纸片两次沿对角线对折成为一直角三角形时,在平行于斜边的位置上打3个洞,则直角顶点处完好,即原正方形中间无损,且有12个洞.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抽象思维能力,错误的主要原因是空间观念以及转化的能力不强,缺乏逻辑推理能力,需要在平时生活中多加培养.8.用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下列图形:①矩形;②菱形;③正方形;④平行四边形;⑤等腰三角形;⑥等腰梯形.其中一定能拼成的图形是()A.①②③B.①④⑤C.①②⑤D.②⑤⑥【考点】菱形的判定;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平行四边形的判定;矩形的判定;正方形的判定;等腰梯形的判定.【专题】选择题.【分析】根据菱形、正方形、梯形、矩形、平行四边形、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判断.【解答】解:由于菱形和正方形中都四边相等的特点,而直角三角形中不一定有两边相等,故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不能拼成菱形和正方形;由于等腰梯形有两边不等,故也不能.矩形,平行四边形,等腰三角形可以拼成.如图: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拼接图形的特点.以及特殊四边形的性质.9.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DB=DC,∠C=70°,AE⊥BD于E,则∠DAE=度.【考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专题】填空题.【分析】由DB=DC,∠C=70°可以得到∠DBC=∠C=70°,又由AD∥BC推出∠ADB=∠DBC=∠C=70°,而∠AED=90°,由此可以求出∠DAE.【解答】解:∵DB=DC,∠C=70°,∴∠DBC=∠C=70°,∵AD∥BC,AE⊥BD,∴∠ADB=∠DBC=∠C=70°,∠AED=90°,∴∠DAE=90﹣70=20°.故答案为:20°.【点评】主要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基本性质,并利用性质解题.平行四边形基本性质:①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②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相等;③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角分别相等;④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10.如图,点E、F在▱ABCD的对角线BD上,要使四边形AECF是平行四边形,还需添加一个条件.(只需写出一个结论,不必考虑所有情况).【考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专题】填空题.【分析】使四边形AECF也是平行四边形,则要证四边形的两组对边相等,或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可添加条件DF=BE.【解答】解:需要添加的条件可以是:DF=BE.理由如下:∵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D∥BC,BC=AD,∴∠CBE=∠ADF,在△ADF与△BCE中,,∴△ADF≌△BCE(SAS),∴CE=AF,同理,△ABE≌△CDF,∴CF=AE,∴四边形AECF是平行四边形.【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以及矩形的判定方法,此题属于开放题熟练掌握各判定定理是解题的关键.11.如图所示,工人师傅做铝合金窗框分下面三个步骤进行:(1)先截出两对符合规格的铝合金窗料(如图①所示),使AB=CD,EF=GH.(2)摆放成如图②的四边形,则这时窗框的形状是,根据的数学道理是.(3)将直尺紧靠窗框的一个角(如图③),调整窗框的边框,当直角尺的两条直角边与窗框无缝隙时(如图④,说明窗框合格,这时窗框是,根据的数学道理是.【考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矩形的判定.【专题】填空题.【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平行四边形,矩形的判定问题,掌握其判定定理,即可作答.【解答】解: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矩形;由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点评】熟练掌握平行四边形及矩形的判定.12.如图,菱形ABCD中,AC=2,BD=5,P是AC上一动点(P不与A、C重合),PE∥BC交AB于E,PF∥CD交AD于F,则图中阴影部分(即多边形BCPFEB)的面积为.【考点】菱形的性质.【专题】填空题.【分析】根据菱形性质得出AC⊥BD,求出△ABC的面积,求出△AEF的面积和△PEF的面积相等,得出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三角形ABC的面积,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四边形ABCD是菱形,∴AC⊥BD,BO=OD=BD=2.5,∴△ABC的面积是×AC×BO=2.5,∵AD∥BC,AB∥DC,又∵PE∥BC,PF∥CD,∴PF∥AB,PE∥AD,∴四边形AEPF是平行四边形,∴△AEF的面积和△PEF的面积相等,∴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ABC的面积是2.5.故答案为:2.5.【点评】本题考查了菱形的性质,三角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等知识点的应用.13.如图所示,菱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若再补充一个条件能使菱形ABCD成为正方形,则这个条件是.(只填一个条件即可,答案不唯一)【考点】正方形的判定;菱形的性质.【专题】填空题.【分析】根据菱形的性质及正方形的判定来添加合适的条件.【解答】解:要使菱形成为正方形,只要菱形满足以下条件之一即可,(1)有一个内角是直角(2)对角线相等.即∠BAD=90°或AC=BD.故答案为:∠BAD=90°或AC=BD.【点评】本题比较容易,考查特殊四边形的判定.14.等腰梯形两底之差为12cm,高为6cm,则其锐角底角为度.【考点】根据边的关系判定平行四边形.【专题】填空题.【分析】先作图,过点D作DE∥AB,四边形ABED是平行四边形,根据题意得CE=12cm,△CDE是等腰三角形,从而得出DF=CF=6cm,则锐角底角为45°.【解答】解:过点D作DE∥AB,∵AD∥BC,∴四边形ABED是平行四边形,∴AB=DE,∵AB=CD,∴DE=CD,∴△CDE是等腰三角形,又DF⊥CE,∴EF=CF=CE=(BC﹣AD)=6cm,∵高DF=6cm,∴DF=CF=6cm,而∠DFC=90°,∴∠DCF=45°.【点评】本题考查了梯形中辅助线的作法:平移一腰得出两底之差,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5.若矩形的对角线长为8cm,两条对角线的一个交角为60°,则该矩形的面积为cm2.【考点】矩形的性质.【专题】填空题.【分析】根据矩形的性质,画出图形求解.【解答】解:∵ABCD为矩形∴OA=OC=OB=OD∵一个角是60°∴BC=OB=cm∴根据勾股定理==∴面积=BC•CD=4×=cm2.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有:矩形的性质、勾股定理.16.已知: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CD=10cm,∠B=45度,∠C=30度,AD=5cm.求:(1)AB的长;(2)梯形ABCD的面积.【考点】矩形的判定定理2.【专题】解答题.【分析】(1)过点D作DE⊥BC于E,根据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可得DE=CD,再判断△ABH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然后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斜边等于直角边的倍解答;(2)先判定四边形AHED是矩形,根据矩形对边相等求出HE=AD,再求出BC的长,然后根据梯形的面积公式列式进行计算即可得解.【解答】解:(1)如图,过点D作DE⊥BC于E,∵∠C=30°,CD=10cm,∴DE=CD=×10=5cm,过A作AH⊥BC于H,则AH=DE=5cm,∵∠B=45°,∴△ABH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AH=5cm;(2)∵AH、DE都是梯形的高线,∴四边形AHED是矩形,∴HE=AD=5cm,又∵BH=AH=5cm,CE===5cm,∴BC=BH+HE+CE=5+5+5=(10+5)cm,∴梯形ABCD的面积=(5+10+5)×5=(+)cm.【点评】本题考查了梯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的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的应用,熟记性质并作出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17.如图,在菱形ABCD中,∠A与∠B的度数比为1:2,周长是48cm.求:(1)两条对角线的长度;(2)菱形的面积.【考点】菱形的性质.【专题】解答题.【分析】在菱形ABCD中,∠A与∠B互补,即∠A+∠B=180°,因为∠A与∠B的度数比为1:2,就可求出∠A=60°,∠B=120°,根据菱形的性质得到∠BDA=120°×=60°,则△ABD是正三角形,所以BD=AB=48×=12cm,根据勾股定理得到AC的值;然后根据菱形的面积公式求解.【解答】解:(1)连接BD,∵∠A与∠B互补,即∠A+∠B=180°,∠A与∠B的度数比为1:2,∴∠A=60°,∠B=120°.∴∠BDA=120°×=60°.∴△ABD是正三角形.∴BD=AB=48×=12cm.AC=2×=12cm.∴BD=12cm,AC=12cm.(2)S菱形ABCD=×两条对角线的乘积=×12×12=72cm2【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菱形的面积求法及菱形性质的综合.18.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E、F是AC上的两点,且AE=CF.求证:DE=BF.【考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专题】解答题.【分析】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AD=CB,∠DAE=∠BCF,再由已知条件,可得△ADE≌△CBF,进而得出结论.【解答】证明: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则AD=CB,∠DAE=∠BCF,又AE=CF,∴△ADE≌△CBF(SAS),∴DE=BF.【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问题,应熟练掌握.19.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AB∥DE,AF∥DC,E、F两点在边BC上,且四边形AEFD是平行四边形.(1)AD与BC有何等量关系,请说明理由;(2)当AB=DC时,求证:平行四边形AEFD是矩形.【考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矩形的判定.【专题】解答题.【分析】(1)由题中所给平行线,不难得出四边形ABED和四边形AFCD都是平行四边形,而四边形AEFD也是平行四边形,三个平行四边形都共有一条边AD,所以可得出AD=BC的结论.(2)根据矩形的判定和定义,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只要证明AF=DE 即可得出结论.【解答】(1)解:AD=BC.理由如下:∵AD∥BC,AB∥DE,AF∥DC,∴四边形ABED和四边形AFCD都是平行四边形.∴AD=BE,AD=FC,又∵四边形AEFD是平行四边形,∴AD=EF.∴AD=BE=EF=FC.∴AD=BC.(2)证明:∵四边形ABED和四边形AFCD都是平行四边形,∴DE=AB,AF=DC.∵AB=DC,∴DE=AF.又∵四边形AEFD是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AEFD是矩形.【点评】本题考查了梯形、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矩形的判定,是一道集众多四边形于一体的小综合题,难度中等稍偏上的考题.有的学生往往因为基础知识不扎实,做到一半就做不下去了,建议老师平时教学中,重视一题多变,适当地变式联系,可以触类旁通.20.如图,△ABC中,AC的垂直平分线MN交AB于点D,交AC于点O,CE∥AB交MN于E,连接AE、CD.请判断四边形ADCE的形状,说明理由.【考点】菱形的判定;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专题】解答题.【分析】根据中垂线的性质中垂线上的点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可得出AE=CE,AD=CD,OA=OC∠AOD=∠EOC=90°,再结合CE∥AB,可证得△ADO≌△CEO,从而根据由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知,四边形ADCE是平行四边形,结合OD=OE,OA=OC,∠AOD=90°可证得为菱形.【解答】四边形ADCE是菱形.证明:∵MN是AC的垂直平分线,∴AE=CE,AD=CD,OA=OC,∠AOD=∠EOC=90°,∵CE∥AB,∴∠DAO=∠ECO,∴△ADO≌△CEO.(ASA)∴AD=CE,OD=OE,∵OD=OE,OA=OC,∴四边形ADCE是平行四边形又∵∠AOD=90°,∴▱ADCE是菱形.【点评】本题考查了菱形的判定及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利用了:中垂线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平行四边形和菱形的判定.。
第二单元检测卷

第二单元检测卷一、填空。
(28分)1、计算万以内的减法时,如果哪一位上不够减,可以从()。
2、计算480+50时,可以这样想:()个十加()个十,得()个十,就是()。
3、比630多200的数是(),再减去240,差是()。
4、44与56的和是()。
5、800比420多()。
6、一个加数是360,另一个加数是420,和是()。
7、减数是39,被减数是80,差是()。
8、两个加数都是1500,和是()。
9、一个数加上56得65,这个数是()。
10、最大的三位数是(),它比最小的的四位数少()。
11、650+200 ()-160 ()+280 ()-450 ()12、写出下列各题的近似数。
191约是()208约是()217约是()356约是()593约是()718约是()409约是()247约是()二、选择。
(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7分)1、一本《新华字典》共586页,约是()页。
A.500B.600C.10002、5□27﹤5628,□里最大的能填()A.5B.6C.73、4320里有()个十。
A.432B.2C.34、口算320 – 80 + 20,应先算()A.320 - 80B.80 + 20C.320 + 205、笔算加、减法要从()位算起。
A.高B.低C.高低位都可以6、207 + 312 ()A.520 B400 C.6007、701 - 202 ≈()A.499B.500C.900三、计算(41分)1、直接写得数。
(8分)65 + 29 = 36 – 24 = 56 + 12 = 47 – 21 = 500+600= 24 + 32 = 63 + 28 = 72 – 30 = 400 + 300 = 700 +200 = 1700 - 500 = 3200 – 200 = 1300 - 700 = 340 – 340 = 100+ 1000 = 360 – 130 = 2、估算。
新教材2023年高中政治 单元检测2 第2单元 人民当家作主 部编版必修3
第二单元检测时间:7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民主不是装饰品,而是要用来解决人民需要解决的问题的。
上海市一名坐轮椅的无障碍测评师,用视频记录关注城市无障碍设施,从中发现的问题反映到上海人民建议征集平台。
他的建议被重视、被采纳,获评“金点子”,让更多对无障碍设施有需求的人们,从中受益,感受到城市的温度。
人民建议成为城市治理的“金点子”,这就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
上述材料表明我国的民主( A )①必须既能体现人民意志,又能落实为具体的政治实践②是一种真实的、不断发展完善的全过程民主③是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政治制度④能够保障覆盖全民,真正体现全民意志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 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政治制度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政党制度),民族区域政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而材料并未体现,③不选。
我国的民主能够保障覆盖全体人民,真正体现人民意志,而不是全民的意志,④错误。
故选A。
2.两会热词是社会时事的映照,也是人民群众的所思所盼。
2022年3月4日,在人大发布会的词云图上,围绕在高频词“人民”周边的是“全过程”“民主”“选举”等热词,在会场外,“全过程人民民主”更是成为网民普遍关注的网络热词。
中国坚持全过程民主( A )①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显著优势②是对我国民主政治制度的重大完善和发展③体现了我国的民主具有全民性和超阶级性④为我国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了根本法律保障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 我国的民主是对人民群众实行民主,对敌对分子实行专政,因此不具有全民性,同时民主具有阶级性,③说法错误;全过程民主有利于推动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为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说法提供了根本法律保障,④过分夸大了全过程民主的作用,排除。
故选A。
3.2022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第十三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过关检测卷(二)(附答案)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过关检测卷(二)(附答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4分)1.根据回声定位原理,科学家发明了声呐,下列用到声呐的是?()A.潜艇B.B超C.雷达2.下列几位同学的说法正确的是()。
A.萌小牛同学说:“我一只手可以轻轻松松地握碎鸡蛋,因为鸡蛋壳太薄了。
”B.小科同学说:“建筑工人叔叔戴的安全帽看起来一点都不安全,由薄薄的塑料制成,工厂一定偷工减料了。
”C.小明同学说:“骑电动车时一定要戴好头盔,头盔虽然看起来薄,但是很坚固,能够很好地保护我们的头部。
”3.分组给蝴蝶、菜青虫、青蛙等小动物卡片涂上颜色,并剪下来,选一条树丛边的小路,各组将小动物卡片沿途放在其中。
我们以正常速度走过这条小路,会发现()卡片被发现得最多。
A.蝴蝶B.菜青虫C.青蛙4.在下列生物中,迷彩军服是得到了()的启示,发明创造出来的。
A.鸟B.鱼C.变色龙5.桥梁按其()可分为铁路桥、公路桥、多用桥等。
A.形状B.用途C.材料6.尼龙搭扣借鉴了()。
A.八爪鱼B.植物茎上的刺C.苍耳果实上的钩刺7.下列物体都是用同一种型号的A4纸折成的,表面积一样,抗压能力最强的是()。
A.三棱柱B.四棱柱C.六棱柱8.做手臂模型研究手臂是怎样工作的(如下图),材料与模拟对象对应相符的是?()A.硬纸板模拟的是关节B.绳子模拟的是骨骼肌肉C.铆钉模拟的是骨骼9.人们在造船的桨时,是从鱼身上的()得到的启示。
A.鳍B.流线体型C.骨架10.“蜂窝猜想”认为蜜蜂建巢的形状是()。
A.正六边形B.正三棱柱C.正方形D.三角形11.下面()画出了工作原理示意图正确的表现了声呐的工作。
A.B.C.12.快粘贴是人们根据()发明的。
A.章鱼吸盘B.荆棘上的尖刺C.苍耳果上的毛刺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4分)13.人类模仿生物的结构和功能,创造出各种人造物,这些做法逐渐发展为一门从自然中学习,进而应用到工程技术中的学科——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生物学选择性必修3单元检测卷 (2) 细胞工程(解析版)
人教生物学选择性必修3单元检测卷(二)细胞工程(本试卷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共40分。
第1~12小题,每小题2分;第13~16小题,每小题4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 1.细胞工程中,选择合适的生物材料是成功的关键。
下列选择不合理的是()A.选择幼龄动物的组织进行细胞培养,有利于获得大量细胞B.选择胚胎细胞作为核供体进行核移植,可提高克隆动物的成功率C.选择一定大小的植物茎尖进行组织培养,可获得脱毒苗D.选择植物的愈伤组织进行诱变处理,一定可获得优质的突变体解析:选D幼龄动物的组织细胞的分裂能力强,因此选择幼龄动物的组织进行细胞培养,有利于获得大量细胞;因为胚胎细胞的全能性较高,所以选择胚胎细胞作为核供体进行核移植,可提高克隆动物的成功率;选择一定大小的植物茎尖进行组织培养,可获得脱毒苗,原因是茎尖等分生组织中几乎不含病毒;由于基因突变具有多害少利性,因此选择植物的愈伤组织进行诱变处理,不一定可获得优质的突变体。
2.有关植物细胞工程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培养脱毒苗,获得具有抗病毒的新品种B.利用组织培养技术获得人工种子,能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C.利用细胞培养技术获得紫草宁,实现了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D.利用体细胞杂交技术获得“白菜甘蓝”,克服了生物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解析:选A因为顶端分生区附近(如茎尖)的病毒极少,甚至没有病毒,所以将茎尖进行离体培养能获得脱毒植株,但不能获得抗病毒植株,A错误;经细胞培养产生的胚状体可直接制作人工种子,由于该技术属于无性生殖,因此能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B正确;组织培养技术除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外,还可广泛应用于另一个重要的领域,即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如获得紫草宁,C正确;白菜和甘蓝属于不同物种,它们之间存在生殖隔离,因此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培育的“白菜甘蓝”,能够克服不同种生物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D正确。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单元检测(解析)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二)》(2)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二)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5小题,满分10分,每小题2分)1.(2019•娄底模拟)通过这幅图.我们可以得出,观察者的位置?()A.教室外B.教室内C.天空中【思路引导】观察图形可知,观察者看到的是教室的前半部分,所以他的位置是在教室内.【完整解答】解:根据题干分析可得:观察者的位置是在教室内.故选:B.【考察注意点】此题主要考查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能力,要注意结合生活经验进行解答.2.从左边看下面的两个图形的形状正确的分别是()A.B.C.【思路引导】观察图形可知,从左面看,第一个图形看到的是一列2个正方形,第二个图形看到的是一个“田”字形,据此即可解答问题.【完整解答】解:根据题干分析可得,从左面看,第一个图形看到的是一列2个正方形,第二个图形看到的是一个“田”字形,是.故选:C.【考察注意点】此题考查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意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3.关于图形,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从正面看,其图形是B.从上面看,其图形是C.从侧面看,其图形是D.D、【思路引导】从正面看,其图形是;从上面看,其图形是;从侧面看,其图形是;据此即可解答问题.【完整解答】解:根据题干分析可得,从正面看,其图形是;从上面看,其图形是;从侧面看,其图形是;所以只有选项A说法正确.故选:A.【考察注意点】此题考查了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体,锻炼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4.从正面看下面的图形的形状正确的是()A.B.C.D.D、【思路引导】选项A是从正面看到的形状,选项B是从左边看到的形状,选项C是从上面看到的形状,所以应选A【完整解答】解:观察图形可知,从正面看到的图形是.故选:A.【考察注意点】此题考查了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体,锻炼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5.选项中的物体从正面看是该图的有()A.B.C.【思路引导】观察图形可知,选项A和C中,从正面看到的图形分别是4个和3个的正方形,只有选项C 从正面看到的是一个正方形,据此即可选择.【完整解答】解:根据题干分析可得,选项中的物体从正面看是,该图的是.故选:B.【考察注意点】此题考查了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体,锻炼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二.判断题(共5小题,满分10分,每小题2分)6.(•渭滨区期末)妈妈在商场挑选冰柜,她站在一个位置观察,最多能看到这个冰柜的3个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检测(二)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一位国家的领导人在巴黎和会开幕词中尖锐刻薄地讽刺德国“生于不义,自当死于耻辱”,他主张“掏空德国人的腰包”。
这位领导人是()
A.美国总统威尔逊
B.英国首相劳合·乔治
C.法国总理克里孟梭
D.意大利首相奥兰多
答案 C
解析题干材料表明,该领导人所在国同德国有极大仇恨。
同德国有刻骨仇恨,并主张坚决宰割德国的是法国,故选C。
2.1918年,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十四点原则”。
内容有“海洋上的航行有绝对自由”“取消一切经济障碍和确立贸易条件的平等”“成立一个一般性的各国联合组织”。
其最终目的是()
A.争当海上霸主B.争夺贸易霸权
C.建立国际联盟D.攫取世界霸权
答案 D
解析一战使美国大发横财,随着经济霸权地位的确立,也暴露出了称霸世界的野心。
威尔逊总统提出的“十四点原则”是其攫取世界霸权的具体表现。
3.国际联盟的宗旨是制止战争、制止侵略,而事实上这一宗旨却成为空谈。
从机制方面来看,主要是因为()
A.形成决议需“全体一致”
B.国联行政院的权力过大
C.吸收德国等战败国加入
D.把苏俄排除在国联之外
答案 A
解析由“事实上这一宗旨却成为空谈”“从机制方面来看”可知,形成决议需“全体一致”,实际上使国联失去了制止战争和侵略的可能性,故A正确;国联缺乏执行决议的强制力,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故B错误;C、D不属于“机制方面”的原因,故C、D错误。
4.有人认为美国“要全凭自己的知识和智慧管理这个世界”的实质是称霸世界,美国在谋求霸权道路上迈出了实质性的第一步是()
A.与苏联划分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
B.策划签订《关于限制海军军备条约》
C.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组织建立世界反法西斯联盟
答案 B
解析《关于限制海军军备条约》使美英海军力量处于同等地位,使美国在谋求霸权道路上迈出了实质性的第一步。
其他选项均与题干不相符。
5.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共同之处有()
①本质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②由少数帝国主义国家操纵并充满矛盾和斗争③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④涉及中国问题,并侵犯中国主权
A.①②B.②④
C.①②③D.①②③④
答案 D
解析巴黎和会是一战后在新的实力对比上的重新瓜分世界,主要由英、法、美操纵,最终签订了《凡尔赛和约》等一系列条约,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但巴黎和会上无视中国作为战胜国的正义要求,把原德国攫取的山东权益交给日本,侵犯了中国主权。
华盛顿会议是一战后对亚太地区的重新瓜分,由美国操纵,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在亚太地区的矛盾。
《九国公约》侵犯了中国主权。
由以上史实再加以比较,可知答案为D。
6.1923年元旦,中日双方铁路主权交接仪式在青岛朝城路举行,中国北洋政府收回了胶济铁路及其支线并一切附属财产,悬挂了八年的“日本山东铁路管理局”的牌子终于摘下,“中国胶济铁路管理局”随之揭牌。
中国收回胶济铁路所依据的条约是()
A.《四国条约》
B.《五国条约》
C.《解决山东问题悬案条约》
D.《九国公约》
答案 C
解析在华盛顿会议后,中日通过双边谈判,签订《解决山东问题悬案条约》,中国收回山东主权。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第7、8题各25分,第9题20分,共70分)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西方列强在德国赔款问题上一直没能找到圆满的解决方案。
1929年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后,德国政府于1931年6月再度宣布无力缴付赔款,向战胜国要求延期偿付。
英国等国也提出要求,请美国削减战债并同意延期偿付。
美国总统胡佛于1931年6月20日正式提出了一项关于所有赔款及战债均延期一年偿付的建议,史称
“胡佛延债宣言”。
德国统治集团企图借延债一年的期限彻底解决赔款问题。
1932年1月,德国政府正式宣布德国经济困难,以后将不再支付赔款。
同年6月16日,有关国家在瑞士洛桑举行了专门研究赔款问题的国际会议。
经过激烈的争吵,最后终于达成协议,签订了《洛桑协定》。
协定规定,德国可以免除战争赔偿义务,但须交出30亿马克的整笔款项作为其免除赔款义务的补偿。
关于德国赔款问题的《洛桑协定》终于使德国免除了战争赔款的重负。
后来德国实际上亦未曾交付这30亿马克。
《洛桑协定》对《凡尔赛和约》关于德国赔款的规定作了重大修改,对德国以后的发展和国际关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摘编自王捷等《第二次世界大战大词典》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国赔款问题始终没能圆满解决的原因。
(12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胡佛发表“延债宣言”的目的并分析其对欧洲局势产生的影响。
(13分)
答案(1)原因:帝国主义国家间矛盾重重;经济大危机爆发,法西斯上台;德国拖延战争赔款。
(2)目的:顺利收回战时贷款;防止德国爆发革命,保证美国投资安全。
影响:短期内缓解了欧洲国家赔付战债的压力;没有解决战债与赔款问题;助长了德国法西斯对外扩张的气焰。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22年2月4日,中日签订了《解决山东悬案条约》。
规定:日本应将胶州德国租借地交还中国,中国将该地全部开为商埠;日本撤退驻青岛、胶济铁路沿线及支线的军队;青岛海关归还中国;日本将胶济铁路及其支线及一切附属产业归还中国。
前德国享有开采权的煤、铁矿山由中日合资经营。
山东问题的解决,为贯彻美国的意图扫除了障碍。
1922年2月6日,华盛顿会议与会九国签订了《九国关于中国事件应适用各原则及政策之条约》,即《九国公约》。
公约全文共九条,鲁特的“四项原则”列为第一条,是为中心内容。
它规定:尊重中国的主权与独立、领土与行政完整;为中国建立一个稳固的政府提供方便;建立并维护各国在全中国的商务实业机会均等原则;不得利用中国的状况谋取有损于其他国家公民的特权。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在山东问题上《解决山东悬案条约》与《凡尔赛和约》规定的不同及其原因。
(13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鲁特的“四项原则”。
(12分)
答案(1)不同:中国收回山东的主权和胶济铁路的利权;《凡尔赛和约》把德国在山东的权利转让给日本。
原因:中国人民反帝爱国运动的压力,中国政府坚持外交斗争;美英对日本的压力。
(2)简评:公约标榜的尊重中国主权与独立是表面文章。
其真实目的是把“门户开放”“机会均等”作为侵略中国的基本原则;打破日本对中国的独占,为美国进一步对华扩张和争夺
亚太地区的霸权提供条件。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当威尔逊离开华盛顿时,他在全世界享有历史上无与伦比的威望和道德影响,他那勇敢而有分寸的讲话,在欧洲人民听起来,远远超过了他们自己政治家的声音……幻灭是如此彻底,以致那些最抱有希望的人几乎不敢谈了。
他们问那些从巴黎回来的人,这会是真的吗?和约真的像看起来那么坏吗?总统碰到什么事情了?是什么弱点和不幸,造成这样一件令人惊奇的、意料不到的出卖呢?——凯恩斯《和约的经济后果》
材料二处于外交生涯顶峰的威尔逊,乐于得到这个缔造战后世界和平的机会……威尔逊要求公正和平的口号,同样得到了无数外国人的支持。
于是总统带着和平使者的美名前往。
……这变成了一出个人的悲剧;威尔逊精心缝制的神圣的和平外衣,被欧洲那些固执的领导人,持批评态度的参议员们和他自己的一些心怀不满的顾问们从他的身上剥下来。
——《美国外交政策史》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判断威尔逊为什么要离开华盛顿?为什么当时他享有无与伦比的威望?(8分)
(2)“威尔逊精心缝制的神圣的和平外衣”指的是什么?“欧洲那些固执的领导人”指的是谁?(8分)
(3)根据所提供的材料,判断“幻灭是如此彻底”的含义。
(4分)
答案(1)原因:赴法国参加巴黎和会。
原因:美国参战使德国战败,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美国经济实力雄厚;欧洲的重建对美国寄予厚望。
(2)外衣:指威尔逊提出被称为“世界和平纲领”的“十四点原则”。
领导人:指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法国总理克里孟梭等(或出席巴黎和会的英法政要)。
(3)威尔逊提出“十四点原则”,企图通过建立国联来控制他国,以实现称霸世界的野心。
结果由于英法反对,美国未能达到最初的目的,故美国资产阶级对此表示失望。
解析第(1)问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组织答案。
第(2)问结合威尔逊和平计划的特点以及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目的分析,后一问注意回答参加巴黎和会的主要国家的领导人即可。
第(3)问结合美国的计划没有实现的原因组织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