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创作中实用测光六法
相机测光的操作方法

相机测光的操作方法相机测光是指相机在拍摄时通过光线传感器测量环境光线的强度,并据此决定合适的曝光参数的过程。
测光的准确性和合理性对于获得满意的照片至关重要。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相机测光的操作方法。
首先,大多数相机都有几种不同的测光模式供我们选择,如矩阵测光、中央重点测光、点测光等。
接下来我将逐一介绍这些测光模式及其适用场景。
1. 矩阵测光模式(又称多区域测光):这是最常用的测光模式之一,相机会将整个画面分成数个区域进行测光,然后综合各个区域的测光结果来确定最终曝光参数。
这种模式适用于大部分情况,特别是当场景有明暗差异较大时,可以保证整个画面的细节得到均衡的曝光。
2. 中央重点测光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相机只对画面中央区域进行测光,而不考虑周围其他区域的光线情况。
这种模式适用于拍摄具有重点主体的照片,例如拍摄人像等,可以准确测量主体的曝光情况。
3. 点测光模式:这是一种比较精确的测光模式,相机只对选定的一个点进行测光,一般为相对中央的某个点。
这种模式适用于拍摄高对比度场景或拍摄具有重要细节的照片,可以确保所关注的区域得到准确的曝光。
选择合适的测光模式后,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光线环境:不同的光线环境需要采用不同的曝光参数。
在充足的自然光下,相机通常能够准确测量到正确的曝光。
然而在强烈的逆光或背光条件下,相机可能会过分关注光源,导致主体曝光不足或过曝。
此时可以使用曝光补偿功能来调整曝光,使之更接近所需效果。
2. 对焦点与测光点的位置:某些相机将对焦点与测光点绑定在一起,即相机会以对焦点所在位置为中心进行测光。
因此,在进行测光时,要确保对焦点的位置与所关注的主体或重要细节位置一致,以获得准确的测光结果。
3. 预览功能:很多相机都提供了实时预览的功能,可以在拍摄前看到曝光效果。
通过实时预览,可以判断是否需要进行曝光补偿或调整光线环境,以获得满意的曝光效果。
总结起来,相机测光是拍摄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步,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测光模式、注意光线环境、正确设置对焦点与测光点的位置以及利用预览功能等手段,确保获得准确、合理的曝光参数,从而获得满意的照片。
摄影创作中测光的六种方法是什么

摄影创作中测光的六种方法是什么摄影创作中测光的六种方法是什么测光六法在摄影创作中,曝光时遇到的情况是复杂多变的,被摄体影调、亮度、氛围、质量以及色彩的纯度等等千变万化,与如何选择准确曝光密切相关。
在这里,提供六种测光的方法供参考。
①平均测光法。
是在拍摄点用机内测光装置中的中央重点平均测光功能对准被摄体直接测光,它得到的是被测量的景物范围内各种亮度的平均读数。
这种方法有利于保证使整幅底片得到适当的曝光量,使整幅底片的密度不薄亦不厚。
如果被摄体的明暗分布比较均匀,而且反差不大,用这种平均测光法极易获得良好的效果。
②照顾重要的暗部阴影法。
采用这种测光方法,可以准确地控制画面中最主要的物体影像重要阴影部分的影调,使这些部分的影调和层次表现适当。
当画面中阴影部分占据很重要的部位时,如山峦的阴影部、逆光照明的室内景物、逆光人像,宜采用这种方法确定曝光。
具体做法是:用反射式测光表或照相机的测光系统单独对准被摄对象重要的阴影部分测光,但不按照测光表直接指出的读数曝光,而是比测光表指出的曝光量再减少1级、2级或3级进行曝光,将测量的该部位表现成较暗的影调。
在这种情况下,要比测光表提供的读数减少曝光。
对于黑白和彩色负片来说,比测光表指出的曝光量减少3级以内,仍然可以记录下层次;彩色反转片减少曝光要控制在2级之内。
③考虑亮部影调法。
这种方法不是重点考虑被摄体暗部的影调,而是从增强或削弱景物的反差需求出发,让主要景物亮部将再现为什么影调作为思考的重点,比如,拍摄一幅顺光或前侧光照明的近景人像,或者拍摄雪景,您打算将人脸的亮部或大雪覆盖的地方再现为中级影调还是较亮、较明快的影调,就会用到这种方法。
具体做法是:用反射式测光表或照相机的测光系统单独对准被摄体的亮部测光,取得测光读数后,并不按照读数曝光,而是将曝光量再增加l-2级。
拍雪景以及其它高调景物,也应比测得的读数额外增加曝光。
④掌握亮度范围法。
这种方法是分别近测被摄体亮、暗两部分的亮度,然后,根据胶卷的宽容度,确定适当的曝光。
摄影必备知识八:测光模式详解

摄影必备知识八:测光模式详解
1、什么是测光?什么是测光模式?
测光是指相机测定被摄对象反射回来的光亮度来确定曝光量的过程。
即对测光区域的反光率定为18%,相机则自动给出光圈与快门的参数。
测光模式是指对不同的测光区域进行的不同算法的测光方式。
2、测光模式分类及应用
测光模式分为:
评价测光:把拍摄画面分成多个测光区域,对每个区域分别测光,然后在整体加权计算曝光。
适用于大多数场景的拍摄。
局部测光:只对拍摄画面中央的一块区域进行测光。
适用于逆光拍摄、舞台人像、光线反差较大,光线复杂的场景,针对主体亮部进行测光。
中央重点平均测光:是指相机把拍摄画面中央部分的测光数据占据绝大部分比例,而画面中央以外的测光数据作为小部分比例起到测光的辅助作用,经过相机的处理器对这两部分数值加权平均之后的比例,得到拍摄的相机测光数据。
大多数相机的测光算法是重视画面中央约2/3的位置,对周围给予少量的考虑。
通俗讲就是以画面中央位置的测光为主,这样的算法就是对于主体进行主要测光。
这是一种比较常用的测光模式,中央重点平均测光使曝光更加均匀,减少画面反差,画面更清晰。
点测光:是对拍摄画面中很小的一部分进行测光,通俗讲就是对一个点的测光。
这样的模式可以更准确的对画面中,认为最适合地方进行测光,而不会受到其它影响。
适用于拍摄移动物体或人像,特别是突出主体的时候。
摄影的用光技巧有哪些

摄影的用光技巧有哪些摄影的用光技巧有哪些摄影的用光技巧有哪些篇11、顺光又叫正面光、平光。
光线从被摄者正面照射,特点是被摄者全部受光,光线亮度高,影像平淡,色彩还原较好,但光比较平,很难表现出立体感。
2、侧光光线来自被摄者的侧面,通常又分为前侧光和后侧光,特点是被摄者有明显的立体感,影调层次、线条轮廓等都更为丰富,能较好地刻画人物的外型特征和表情神态。
3、逆光又称为“背光”。
光线从被摄者的背面或斜后面射来,特点是光线能为被摄者勾勒出漂亮的轮廓线,可使人物与背景区别开,表现出很强的空间感。
4、直射光又称为“硬光”。
在室外一般是指晴天太阳发出的光,特点是方向性强,照射到被摄者身上能形成较强的明暗对比和立体感,有一种比较硬朗的效果。
5、散色光又称为“软光”。
在室外一般是指阳光透过云层,或被地面、墙面等反射,特点是无明确的方向性,照射到被摄者身上明暗关系不十分明显,中间过渡层次丰富,影像较为柔和。
这种光线是拍摄人像比较理想的光线,人物皮肤层次的表现非常丰富。
摄影的用光技巧有哪些篇2多区域测光多区域测光也叫评价测光,它是将画面分割成数个区域。
各自独立运算后再整理。
取得一个完整曝光值,多区域测光方式往往优先考虑被对焦的主要目标,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对焦的主要目标也就是需要获得正确曝光的部分。
有了多区域测光,即使是对摄影一窍不通的人也会轻易获得准确的曝光效果。
所以多区域测光是当前比较先进、流行的测光方式,也是当前高等级自动照相机默认的测光方式。
中央重点平均测光中央重点平均测光是大多数相机普遍采用的测光模式,应用也比较广泛。
中央重点测光意味着曝光读数受中央区域的影响最大,受画面四角的影响最小,通常中央重点测光对画面中央2/3的部分比较敏感(具体范围依照各种不同品牌的相机的而有所差异),某些相机对画面的底部予以重视,以减少天空对景物的影响,在正常拍摄条件下,中央重点测光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测光棋式,但如果画面主体不在中央或是逆光拍摄,便有可能引起测光的误差。
摄影中测光方法和技巧

摄影中测光方法和技巧
测光是摄影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正确的测光,可以保证照片的曝光效果,达到更好的成像效果。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测光方法和技巧。
1. 全局测光
全局测光是最常用的测光方法之一,相机会将整个画面进行平均测光,根据场景的亮度和暗度进行计算,得到一个合适的曝光值。
这种测光方法适用于大部分场景,但在高对比度场景下容易产生曝光不足或过度的情况。
2. 中央重点测光
中央重点测光是指将测光点放在画面中央,进行测光。
这种方法适用于拍摄需要突出中央区域的主体,比如人像,建筑等。
3. 点测光
点测光是指将测光点放在画面的某个点上,进行测光。
这种方法适用于需要突出某个特定区域的主体,比如拍摄星空时,可以将测光点放在恒星上进行测光。
4. 分区测光
分区测光是指将画面分为数个区域,对每个区域进行测光,根据不同区域的亮度和暗度进行计算得到合适的曝光值。
这种方法适用于高对比度的场景,比如拍摄夕阳下的景色时,可以将测光点放在夕阳所在的区域进行测光。
除了测光方法外,还有一些测光技巧可以帮助拍摄者更好地掌握
测光。
1. 曝光补偿
曝光补偿是指在相机自动测光的基础上,通过手动调整曝光值来达到更好的曝光效果。
比如在拍摄雪景时,相机自动测光容易造成曝光过度,此时可以通过调整曝光补偿来减少曝光值。
2. 暗部优先和亮部优先
暗部优先和亮部优先是相机的测光模式,暗部优先适用于拍摄暗部比较多的场景,比如夜景,亮部优先适用于拍摄亮部比较多的场景,比如白天的阳光下。
总之,在摄影中,掌握好测光方法和技巧,可以帮助拍摄者更好地掌握曝光效果,拍出更好的照片。
测光六种方法

如果没有反光率为18%的灰板,摄影者可以用测光表测量自己的手背代替灰板,因为它们的反光率接近。根据手背的亮度曝光,被摄对象各部分的明暗关系也能得到很好的体现。
⑥测量代用目标法。当被摄对象离照相机很远,不可能靠近被摄体测量局部的亮度时,可采取测量代用目标的方法,就是从近处选择一块与远处的被摄体亮度相当的代用目标,直接测量它的反射亮度,以代替对远处被摄体的测量。比如测量近处的雪,代替在远处山峰上同样明亮的雪;测量近处一棵大树的树干或丛叶,代替河流对岸的树木。不过,采用这种测光方法,要注意代用目标和实际被摄对象的受光情况必须一致,而且勿使背景影响它的读数,才能获得准确的结果。
②照顾重要的暗部阴影法。采用这种测光方法,可以准确地控制画面中最主要的物体影像重要阴影部分的影调,使这些部分的影调和层次表现适当。当画面中阴影部分占据很重要的部位时,如山峦的阴影部、逆光照明的室内景物、逆光人像,宜采用这种方法确定曝光。具体做法是:用反射式测光表或照相机的测光系统单独对准被摄对象重要的阴影部分测光,但不按照测光表直接指出的读数曝光,而是比测光表指出的曝光量再减少1级、2级或3级进行曝光,将测量的该部位表现成较暗的影调。在这种情况下,要比测光表提供的读数减少曝光。对于黑白和彩色负片来说,比测光表指出的曝光量减少3级以内,仍然可以记录下层次;彩色反转片减少曝光要控制在2级之内。
测光技巧

测光技巧摄影是一种奇妙的体验,在人生旅程,每个不可重复的一瞬,我们都可以用照相机把它永远定格,使这一瞬间成为可以长久保存和分享美好记忆。
在自动相机出现之前,摄影往往被看成是一种专业的技术,而学习这种技术的过程又是那么地枯燥和困难。
随着摄影器材技术的发展,自动相机的发展和普及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拍摄技术不再是摄影爱好者的门槛。
但是,对于初学者来说,即使拥有了自动相机,面对在图2、因为明暗反差过大,云层曝光正确的同时,建筑严重曝光不足,色彩细节全无,成了黑色的剪影。
(但这正是这张图片想要表现的效果,所以尽管建筑严重曝光不足,这张图片仍然可以说是“曝光正确”的片子。
利用了“感光宽容度”原理,正确的曝光云层,而让建筑成为剪影,使片子有一种神秘而又威严的感觉)如果需要将建筑色彩细节能够表现出来,那么天空就会全白的一片。
可见,合理利用曝光,能够创造出不同感觉的照片。
测光模式:了解前面“曝光”、“正确曝光”、“感光宽容度”之后,让我们来了解相机的测光模式。
现在地单反相机和数码相机基本上都有以下3种测光模式:1、平均测光:对整个取景区平均计算测光值。
这是一般相机默认的基本测光模式,使用率最为普遍。
在取景范围内光线比较均匀,明暗反差不大的情况下,几乎都能让你得到一张满意的照片。
2、中央平均测光:对取景范围中的10-30%计算测光值。
当需要表现的主体在取景范围中间部分,而环境明暗与主体有较大的差别时,选择中央平均测光,仅对中央大部分区域测光,能使主体的曝光较为准确。
3、点测光:又称重点测光,是对取景范围中的1%-5%区域内测光。
点测光模式用的极少,也不易掌握。
但在某些情况下,点测光却能发挥出重要的作用。
了解在何种情况下应该使用点测光,并能正确使用点测光,一方面可使主体曝光精确,另一方面利用“感光宽容度”来创造出现实中无法看到的奇妙图片。
运用点测光:以下,将对如何用好点测光模式进行图例说明。
点测光模式适用的情况:点测光方式在取景内光线分布不均而且反差很大的情况下适用。
摄影中测光方法和技巧

摄影中测光方法和技巧
这种方法是最常用的测光方法,它是通过在画面中心选择一个小区域进行测光。
这种方法适用于拍摄单一主体,但是对于场景复杂的照片,可能会导致曝光不准确。
因此,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2. 矩阵测光法
矩阵测光法是一种更先进的测光方法,它可以根据画面中不同区域的亮度,自动调整曝光。
这种方法非常适用于拍摄大场景,但需要注意的是,相机的矩阵测光系统可能并不是完美的,所以仍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3. 点测光法
点测光法是通过在画面中选择一个非常小的区域进行测光,可以精确地确定曝光量。
这种方法适用于拍摄局部细节,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选择的区域太小,可能会导致曝光不准确。
4. 手动测光法
手动测光法是通过手动设置相机的快门速度和光圈大小,来确定曝光量。
这种方法适用于需要高度控制曝光的情况,但需要一定的经验和技巧。
无论使用哪种测光方法,以下几点是需要注意的:
1. 防止过曝或欠曝,即曝光过度或过少。
2. 注意光线的变化,如阳光强烈或天空阴暗。
3. 了解所使用相机的测光系统和调整选项,以获得最佳曝光。
4. 在不确定的情况下,可以拍摄几张不同曝光的照片,然后选
择最佳的一张。
通过掌握正确的测光方法和技巧,可以大大提高照片的质量。
希望这篇文章对你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平均测光法
是在拍摄点用机内测光装置中的中央重点平均测光功能对准被摄体直接测光,它得到的是被测量的景物范围内各种亮度的平均读数。
这种方法有利于保证使整幅底片得到适当的曝光量,使整幅底片的密度不薄亦不厚。
如果被摄体的明暗分布比较均匀,而且反差不大,用这种平均测光法极易获得良好的效果。
二、照顾重要的暗部阴影法
采用这种测光方法,可以准确地控制画面中最主要的物体影像重要阴影部分的影调,使这些部分的影调和层次表现适当。
当画面中阴影部分占据很重要的部位时,如山峦的阴影部、逆光照明的室内景物、逆光人像,宜采用这种方法确定曝光。
具体做法是:用反射式测光表或照相机的测光系统单独对准被摄对象重要的阴影部分测光,但不按照测光表直接指出的读数曝光,而是比测光表指出的曝光量再减少1级、2级或3级进行曝光,将测量的该部位表现成较暗的影调。
在这种情况下,要比测光表提供的读数减少曝光。
对于黑白和彩色负片来说,比测光表指出的曝光量减少3级以内,仍然可以记录下层次;彩色反转片减少曝光要控制在2级之内。
三、考虑亮部影调法
这种方法不是重点考虑被摄体暗部的影调,而是从增强或削弱景物的反差需求出发,让主要景物亮部将再现为什么影调作为思考的重点,比如,拍摄一幅顺光或前侧光照明的近景人像,或者拍摄雪景,您打算将人脸的亮部或大雪覆盖的地方再现为中级影调还是较亮、较明快的影调,就会用到这种方法。
具体做法是:用反射式测光表或照相机的测光系统单独对准被摄体的亮部测光,取得测光读数后,并不按照读数曝光,而是将曝光量再增加l-2级。
拍雪景以及其它高调景物,也应比测得的读数额外增加曝光。
四、掌握亮度范围法
这种方法是分别近测被摄体亮、暗两部分的亮度,然后,根据胶卷的宽容度,确定适当的曝光。
假如您测量被摄体的亮面,应该用F16曝光,而测量暗面,应该用F4曝光,那么,您可以折中用F8去曝光。
这样,亮面曝光过度2级,暗面曝光不足2级,都能够记录下丰富的层次。
根据黑白与彩色负片的宽容度,亮部曝光只要不超过3级,暗部曝光只要不少于4级,底片上仍然是有层次的。
一般说来,如果底片的显影正常,黑白和彩色负片亮部的亮度超过3级,暗部的亮度不足3级,是能够有层次的。
彩色反转片所能记录的影调范围不超过1:50。
五、灰板法
这种方法不是用测光表直接测量被摄体的亮度,而是测量有中级反光率的表面,依照测得的读数曝光。
这样,被摄景物中标准亮度的表面(中级灰表面)在照片上再现为中级灰影调,比它更暗或更亮的表面,则获得比中级灰更暗或更亮的影调。
最标准的中级灰表面是反光率为18%的摄影测试灰板。
将这样的灰板放置在被摄体的位置,并使它受光均匀,然后用反射式测光表对准它测量,并按照测得的读数曝光,会使被摄体得到正确曝光。
这种测光方法,与亮度测光表所得的结果是一致的。
因为它能正确再现出被摄景物中明暗各部分影调的深浅,尤其适合于彩色反转片的拍摄。
如果没有反光率为18%的灰板,摄影者可以用测光表测量自己的手背代替灰板,因为它们的反光率接近。
根据手背的亮度曝光,被摄对象各部分的明暗关系也能得到很好的体现。
六、测量代用目标法
当被摄对象离照相机很远,不可能靠近被摄体测量局部的亮度时,可采取测量代用目标的方法,就是从近处选择一块与远处的被摄体亮度相当的代用目标,直接测量它的反射亮度,以代替对远处被摄体的测量。
比如测量近处的雪,代替在远处山峰上同样明亮的雪;测量近处一棵大树的树干或丛叶,代替河流对岸的树木。
不过,采用这种测光方法,要注意代用目标和实际被摄对象的受光情况必须一致,而且勿使背景影响它的读数,才能获得准确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