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小常识:教你了解知母的疗效和用法

合集下载

临症运用知母的经验

临症运用知母的经验

临症运用知母的经验摘要:1.知母的简介和药用价值2.知母的临床应用3.知母的用法和注意事项4.知母的现代研究及发展前景正文:一、知母的简介和药用价值知母,学名为Anemarrhena asphodeloides,是百合科知母属植物。

它主要生长在我国的东北、华北、西北等地,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知母的根茎呈长条形,表面黄白色,质地坚韧,有纵皱纹,味苦、甘,性寒。

归肺、胃、肾经,具有清热、生津、滋阴、润燥等功效。

二、知母的临床应用1.高热烦躁:知母能清热泻火,可用于治疗因高热导致的烦躁不安、口渴等症状。

2.口舌生疮:知母具有滋阴润燥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口舌生疮、舌干口渴等症状。

3.便秘:知母能润肠通便,可用于治疗便秘、大便干燥等症状。

4.糖尿病:知母具有滋阴润燥、清热生津的作用,可用于治疗糖尿病的口渴、多尿等症状。

5.热病伤阴:知母能清热养阴,可用于治疗热病伤阴所致的头晕、心烦等症状。

三、知母的用法和注意事项1.知母可内服,煎汤或入丸散。

内服时,常用量为6-12 克。

2.知母性寒,脾胃虚寒者慎用。

3.知母具有较强的清热作用,适用于实热证,虚寒证不宜使用。

四、知母的现代研究及发展前景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对知母的研究也不断深入。

研究发现,知母中含有多种成分,如知母皂苷、知母多糖等,具有抗炎、抗肿瘤、免疫调节等药理作用。

随着对知母研究的不断深入,相信在未来,知母将在中医药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总结:知母是一种具有清热、生津、滋阴、润燥等功效的中药,临床应用广泛。

然而,在使用过程中,需注意知母的用法和注意事项,以确保安全有效地发挥其药效。

常用中草药(知母)

常用中草药(知母)

常用中草药(知母)
【本草】
知母呈长条状,微弯曲,一端有浅黄色的茎叶残痕。

表面呈黄棕色至棕色,断面呈黄白色。

知母生长在河内川谷,二月、八月采根晒干用。

陶弘景说:现在出于彭城。

形似菖蒲而柔润,极易成活,掘出随生,要根须枯燥才不生长。

【药理】
知母治各种热劳,凡病人体虚而口干的,可以加用知母。

知母功效有四:一泻无根之肾火;二疗有汗的肺痨;三退虚劳发热;四滋肾阴。

治心烦燥闷、骨蒸潮热(因久热不退,气血不荣,形体消瘦,其热似骨髓蒸发而出,故称)、产后发热,肾气劳,憎寒虚烦。

安胎,止妊娠心烦,驱除射工、溪毒(射工、溪毒意即生活在水里,会含沙射人的毒虫)。

【故事】
三国时期,有个以挖药为生的孤寡老婆婆,想把认药本事传给一名有厚道美德之人。

她来到一个偏远山村,因过于疲累而晕倒在樵夫
家门外,主人看老婆婆孤苦无依就让她住下,并认作干娘。

三年后的某一天,老婆婆让樵夫背她上山,意外找到白中带紫条纹状花朵的野草,并说:“这药草能治肺热、咳嗽、发烧,你知道为什么直到今天我才教你认药吗?”樵夫说:“干娘因怕居心不良的人借此坑害百姓,想找个厚道的人传授这本事!”老婆婆点点头:“这种药还没有名字,就叫它‘知母’吧。

”。

知母的药性和功能主治

知母的药性和功能主治

知母的药性和功能主治知母的药性知母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也被称为黄精。

它主要生长在我国东北地区,具有非常丰富的药用价值。

知母的药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清热降火:知母可以清热解毒,具有降火的作用。

它可以用来治疗热病、高热引起的口渴、咳嗽等症状。

2.滋阴补肾:知母具有滋阴补肾的作用,可以帮助补充肾阴不足的人体。

它常常用来治疗肾阴不足引起的虚热、盗汗、目赤等症状。

3.止咳化痰:知母有较好的止咳化痰的效果。

它可以用来治疗咳嗽、痰多等呼吸道疾病引起的症状。

4.益气生津:知母还可以益气生津,帮助改善口干舌燥、口臭等症状。

知母的功能主治知母的药性决定了它在中医药学中有很多的功效和主治。

以下是一些知母的常见功能主治:1.治疗热病烦渴:知母具有清热降火的功效,可以用来治疗因高热引起的烦渴症状。

2.治疗肾阴不足:知母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可以滋阴补肾,对于肾阴不足引起的诸多症状有一定的疗效。

3.缓解咳嗽症状:知母具有止咳化痰的作用,对于感冒引起的咳嗽、痰多等症状有帮助。

4.改善口干舌燥:知母可以益气生津,帮助改善口干舌燥、口臭等不适症状。

5.降低血压:研究发现,知母中的一些活性成分具有降低血压的作用,对于高血压患者有一定的辅助治疗效果。

6.抗菌抗炎:知母中的化学成分具有一定的抗菌抗炎作用,对一些细菌和炎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7.调节免疫系统:知母可以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力。

总体来说,知母具有清热降火、滋阴补肾、止咳化痰、益气生津、降血压、抗菌抗炎以及调节免疫系统等多种功能主治。

使用知母时需要注意,过量使用可能会引起消化不良、口苦等不适症状。

此外,孕妇、儿童等特殊人群慎用知母。

在使用知母之前,最好咨询专业中医师,根据个人体质和病情确定用药剂量和方式。

以上是关于知母药性和功能主治的简要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知母作为一种中药材,应用范围广泛,在中医药学中有重要的地位和价值。

但使用时需要注意正确用药和遵从医嘱,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问题或副作用。

认识中草药:告诉你民间良药“知母”的妙用!

认识中草药:告诉你民间良药“知母”的妙用!

认识中草药:告诉你民间良药“知母”的妙用!现在人们生活节奏较快,大多数人脾气也会显得有些焦躁,故而体内时常会生出一些燥火之邪。

火邪侵扰人体的时间,在内最易耗伤人的脏腑津液,使人出现燥咳、烦热等症状;在外则有损人们的气色,使人肤色显得缺水而粗糙无华、须发干枯无光。

其实在中医里面有着很多可以帮助人们清热泻火的中药材,今天就和朋友们分享一味有着很好的清热且能润燥的中医良药---知母。

知母入药历史来源已久,历代的中医本草典籍之中皆能找到它的有关记载。

到了现代以来,医者通过总结之后则认为知母的功效主要有三点。

第一点知母能润肺中之燥火而止咳,第二点是知母能清胃中之热火而生津,第三点则是知母能泻肾中之虚火而退热。

可见知母清热泻火而润燥的功效是比较好的,对于人体内一身上下三焦的燥火之邪,皆能起到一定的清润之功。

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知母在实际应用之中对应的病症:1、肺热肺燥易咳嗽的人,可以用知母养生。

知母味苦且回甘,药性偏寒,而苦寒之性有清热泻火之效,甘味还有清热润燥之功,所以知母入药既能清除火邪,又能起到润养之效。

而其药效在上焦则主要入肺经,对于肺中之热邪有较好的清润之功。

比如生活中因为燥热之邪扰肺引起的咳嗽不止、气逆胸闷等情况,就可用适当的用些知母来养生。

或者以知母配伍贝母、麦冬、天冬等药材同用,其清肺热而润燥止咳的作用更佳。

而若是咳嗽且带有热痰黏稠的情况下,还可以将知母同贝母、桔梗、桑白皮、葶苈子、瓜蒌等药材配伍使用,其清热化痰而止咳的效果也是较为明显的。

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2、胃火旺盛易烦渴的人,可以用知母养生。

体内胃火旺盛的时间,最易灼伤人体的津液,从而会使人出现津液不足、口干舌燥、烦渴难耐等情况。

而知母之效入胃还能起到去胃火而生津除烦的作用,对于经常胃热而烦渴的人群是比较适宜使用的。

比如生活中长期伴有胃火伤津的时间,我们就可以用些知母同大米煮粥喝,或者用知母、桑叶、竹叶之类的药材泡茶喝,其清胃火、生津液的作用是较好的。

中药知母的作用

中药知母的作用

中药知母的作用
知母,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具有多种的药用功效。

下面将为您介绍知母的作用。

1. 清热解毒:知母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对于热毒引起的症状,如发热、口干舌燥、咽喉肿痛等有较好的疗效。

2. 润燥除烦:知母具有滋润燥热、清肺热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肺热引起的症状,如干咳少痰、咽喉干燥、口干舌燥等。

同时,还可缓解燥热引起的心烦不安、口渴等不适。

3. 安胎止血:知母对于妊娠期出血有一定的止血效果,可用于治疗妊娠期出血、胎动不安等症状。

4. 利尿消肿:知母具有利尿的作用,可以增加尿量,促进体内水分排泄,有助于消肿。

5. 抗过敏镇静:知母具有抗过敏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皮炎等。

6. 镇痛止痒:知母可以缓解疼痛和瘙痒症状,对于面部神经痛、湿疹、荨麻疹等有一定的止痛、止痒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知母属于寒凉性药物,所以体虚寒者不宜使用知母。

此外,由于知母具有清热功效,所以用药时应遵医嘱,控制用量和疗程,以免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以上是关于知母的作用的介绍,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知母清热解缓解口干舌燥和热

知母清热解缓解口干舌燥和热

知母清热解缓解口干舌燥和热在日常生活中,口干舌燥和热是一种常见的不适感觉,通常会给人们带来不便和烦恼。

幸运的是,我们有一种名为知母的中草药可以帮助我们缓解这种不适,清热止渴。

本文将详细介绍知母及其在解缓解口干舌燥和热方面的功效和使用方法。

知母是一种常用的中草药,在中医学中被广泛用于清热解毒、润燥止渴的治疗。

它以其清凉的性质而闻名,能够帮助我们缓解身体内部的热气,并且有效地舒缓口干舌燥的不适感受。

首先,知母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它含有丰富的黄酮类化合物,这些物质可以起到清除体内热量的作用。

当我们的身体受到热气的侵袭时,口干舌燥往往是其中一个典型的症状。

通过服用知母,我们可以有效地清除体内的热气,缓解口干舌燥带来的不适感受。

其次,知母还具有润燥止渴的作用。

当我们感到口干舌燥时,通常是因为我们的身体缺乏水分。

知母中含有多种天然的活性成分,这些成分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身体对水分的吸收能力,从而迅速解渴、舒缓燥热的感觉。

此外,知母还可以帮助我们增加唾液分泌,进一步缓解口干舌燥的不适感受。

当我们面临口干舌燥和热的问题时,以下是一种简单的使用知母的方法:1. 准备知母颗粒或知母茶剂。

我们可以在中药店购买到知母颗粒或知母茶剂,根据个人情况选择适合的药物。

2. 根据说明书上的剂量准确使用。

根据个人的体质和口干舌燥的程度,按照说明书的剂量准确服用知母。

3. 将知母制作成茶剂。

如果使用知母颗粒,可以将其冲泡成茶剂。

将适量的知母颗粒放入热水中,待其溶解后即可饮用。

4. 定期饮用。

根据个人需要,可以每天饮用1-2次,以维持清热舒缓的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知母虽然安全性较高,但仍需按照医生或药店人员的建议使用。

特别是孕妇、儿童、老人和有慢性病的人,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知母。

除了使用知母外,我们还应该注意以下一些日常生活习惯,以帮助预防和缓解口干舌燥和热的问题:1. 多饮水。

保持每天充足的水分摄入,有助于缓解口干舌燥的不适感受。

2. 避免辛辣和热性食物。

知母的作用与功效

知母的作用与功效知母是一种草本植物,知母的根状茎是一种著名的中药材。

可以清热解毒、滋阴降火,治疗肺热咳嗽、改善便秘等病症。

以下是百分网小编为你整理有关于知母的食物知识,希望能帮到你。

知母的功效作用滋阴降火,润燥滑肠。

治烦热消渴,骨蒸劳热,肺热咳嗽,大便燥结,小便不利。

用于温热病,邪热亢盛、壮热、烦渴、脉洪大等肺胃实热证。

知母有清热泻火除烦的作用。

与石膏配伍有协同之效,如白虎汤。

用于肺热咳嗽或阴虚燥咳、痰稠等证。

本品有清泻肺火,滋阴润肺之效,常与贝母同用以清肺化痰止咳,即二母散。

用于阴虚火旺,肺肾亏所致的骨节蒸潮热、盗汗、心烦等症。

知母有滋阴降火的作用。

常同黄柏相须为用,配入养阴药中,如知柏地黄丸。

可用于阴虚消渴,症见口渴、饮多、尿多者。

本品有滋阴润澡、生津止渴功效。

同天花粉、五味子等配合使用可增强疗效,如玉液汤。

清热泻火:用于高热烦渴,常配生石膏;用于肺热咳嗽,常配贝母。

滋阴降火:用于阴虚之发热、盗汗,常配黄柏、地黄。

主用于外感热病,高热烦渴,肺热燥咳,骨蒸潮热,内热消渴,肠燥便秘。

知母的用药禁忌1、脾胃虚寒,大便溏泄者忌服。

2、《别录》:多服令人泄。

3、《医学入门》:凡肺中寒嗽,肾气虚脱,无火症而尺脉微弱者禁用。

4、《本草经疏》:阳痿及易举易痿,泄泻脾弱,饮食不消化,胃虚不思食,肾虚溏泄等证,法并禁用。

5、《本经逢原》:外感表证未除、泻痢燥渴忌之。

脾胃虚热人误服,令人作泻减食,故虚损大忌。

知母的药用及主治知母饮组成:赤茯苓3两、黄芩3两、黄耆3两、知母2两、麦冬(去心)2两、甘草2两。

用法:上(口父)咀。

每服4钱,水1盏,入桑白皮煎熟,再入竹沥同服。

主治:妊娠心脾壅热,咽膈渴苦,烦闷多惊。

子烦,脉软数者。

来源:《医方大成》卷九引《简易方》。

知母玉女煎组成:生石膏15g、熟地9g、麦冬6g、知母、牛膝各Sg。

用法:水煎服,温服或冷服,每日2次。

功效:清胃滋阴。

主治:胃热阴虚,症见烦热干渴,头痛,牙龈出血,牙齿动摇,大便时干;舌红苔黄而干,脉洪或滑,按之有虚象。

知母的作用与功效及禁忌_知母用法用量

知母的作用与功效及禁忌_知母用法用量【名称】知母【别名】:提母(《范子计然》),芪母(《广雅》),蚔母、连母、野蓼、地参、水参、水浚、货母、蝭母(《本经》),女雷、女理、儿草、鹿列、韭逢、儿踵草、东根、水须、苦心(《别录》),昌支((唐本草》),穿地龙(《山东中药》)。

【药材类别】:根茎类【性味】:味苦;性寒。

①《本经》:味苦,寒。

②《药性论》:性平。

③《日华子本草》:味苦甘。

④《药品化义》:味微苦略辛。

【归经】:入肺、胃、肾经。

①《珍珠囊》:肾经。

②《汤液本草》:入足阳明经、手太阴经。

③《本草经解》:入足少阴肾经、手少阴心经。

【入药部分】:为百合科植物知母的根茎。

【产地和分布】:生于向阳干燥的山坡、丘陵草丛或草原地带,常成群生长。

分布于东北、华北及陕西、宁夏、甘肃、山东、江苏等地。

在新疆、安徽、江西、河南等地有引种栽培。

【形态特征】:知母,多年生草本。

全株无毛。

根茎横生,粗壮,密被许多黄褐色纤维状残叶基,下面生有多数肉质须根。

叶基生,丛出,线形,长20-70cm,宽3-7mm,上面绿色,下面深绿色,无毛,质稍硬,叶基部扩大包着根茎。

花葶直立,不分枝,高50-120cm,下部具披针形退化叶,上部疏生鳞片状小苞片;花2-6朵成一簇,散生在花葶上部呈总状花序,长20-40cm;花黄白色,干后略带比色,多于夜间开放,具短梗;花被片6,基部稍连合,2轮排列,长圆形,长5-8mm,宽1-1.5mm,先端稍内摺,边缘较薄,具3条淡绿色纵脉纹;发育雄蕊3,着生于内轮花被片近中部,花药黄色,退化雄蕊3,着生于外轮花被片近基部,不具花药;雌蕊1,子房长卵形,3室,花柱短,柱头1。

蒴果卵圆形,长10-15mm,直径5-7mm,成熟时沿腹缝线上方开裂为3裂片,每裂片内能常具1颗种子。

种子长卵形,具3棱,一端尖,长8-12mm,黑色。

花期5-8月。

果期7-9月。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2g,或入丸、散。

清热泻火,滋阴润燥宜生用;入肾降火滋阴宜盐水炒。

中药科普知毋

有关知母的中药科普
知母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状茎横生,全株无毛。

叶由基部丛生细长披针形,花茎自叶丛中长出,圆柱形直立,总状花序,花粉红色,淡紫色至白色。

蒴果六棱长卵形,种子黑色。

果期6—9月。

知母生长于海拔1450米以下的山坡、草原和杂草丛中或路旁较干燥向阳地边,土壤多为黄土及腐殖质壤土,抗旱抗寒能力强,干旱少雨的荒山、荒漠、荒地中都能生长,是绿化山区和荒原的首选品种。

知母性味苦,寒;归肺、胃、肾经,具有清热泻火,滋阴润燥的功效;主治温热病、高热烦渴、咳嗽气喘、燥咳、便秘、虚烦不眠等症。

此外,《本草纲目》记载知母性味苦,寒;归肺、胃、肾经,并提到“妊娠足肿不宜用”,孕妇应慎用知母。

知母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知母的药用价值

知母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知母的药用价值知母是一种比较有名的中药,它的入药部分在茎部,目前在我国分布的范围还是很广泛的。

食用知母之后对人体的好处是非常多的,一般人们喜欢将它和其它的药材搭配在一起。

不过知母在吃的时候,也是有很多禁忌的。

知母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一、功效作用:1、止渴除烦:知母里面含有的某些成分,有生精止渴、滋阴等好处。

同天花粉、五味子等配合使用可增强疗效,食用之后对口渴、饮多、尿多有这一定的功效作用。

2、清热泻火:知母在食用之后有治疗热病的功效,一般会将它用于外感冒、发烧、肺热所产生的咳嗽。

3、滋阴补肾:知母还能用做治疗阴虚火旺的症状。

肺肾亏所致的骨节蒸潮热、盗汗、心烦等症,有滋阴降火的作用,常同黄柏相须为用,还可以在里面搭配一些养阴的中药,常见的有知柏地黄丸。

4、通便润燥:知母还能治疗因阴虚火旺引起的便秘或者大便干燥,泄泻脾弱,饮食不消化,胃虚不思食,肾虚溏泄等证。

所以在通便等方面的功效也是很明显的。

二、禁忌:知母虽然功效性强,治疗的疾病很多,但是在吃的时候也是有一些禁忌人群的,像脾胃虚寒、大便溏泻的人群是不适合选择它来食用的。

知母的药用价值知母是寒性的,吃起来的味道有点苦,但是它具有一定的滋阴降火和润燥滑肠以及利大小便等多种功效,是清热下火药的一种,平时多用于人类的温牛奶糖病和高热烦渴以及咳嗽气喘和便秘以及失眠等多种疾病的治疗。

在治疗这些病症方面的功效是非常明显的。

知母的药用选方1、治伤寒邪热内盛、齿牙干燥、烦渴引饮、目昧唇焦:知母五钱,石膏三钱,麦门冬二钱,甘草一钱,人参八钱。

水煎服。

2、治温疟壮热、不能食:知母、鳖甲,地骨皮各三两,常山二两,竹叶一升,石膏四两。

上六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二升五合,去滓,分三服。

3、治火冲眩晕,暴发倒仆,昏不知人,甚则遗尿不觉,少顷汗出而轻,仍如平人,右关脉细敷,脾阴不足者:知母、黄柏、黄芪、当归身,水煎服。

4、治消渴:生山药一两,生黄芪五钱,知母六钱,生鸡内金二钱,葛根钱半,五味子三钱,天花粉三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小常识:教你了解知母的疗效和用法
王成明
知母属清热下火药,知母也叫毛知母,在我国各地都有栽培,它有很强的抗旱抗寒能力,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在干旱少雨的荒山、荒漠、荒地中都能生长,是绿化山区和荒原的首选品种,它在全年各个季节都能播种,但主要以春播或夏播。

知母为常用中药材,被社会广泛使用。

功效:滋阴降火,润燥滑肠。

治烦热消渴,骨蒸劳热,肺热咳嗽,大便燥结,小便不利。

用于温热病,邪热亢盛、壮热、烦渴、脉洪大等肺胃实热证。

知母有清热泻火除烦的作用。

与石膏配伍有协同之效,如白虎汤。

用于肺热咳嗽或阴虚燥咳、痰稠等证。

知母有滋阴降火的作用。

常同黄柏相须为用,配入养阴药中,如知柏地黄丸。

可用于阴虚消渴,症见口渴、饮多、尿多者。

作用:抗病原微生物作用:知母对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霍乱弧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等革兰氏阴性菌及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百日咳杆菌等革兰氏阳性菌均有较强抗菌作用。

用含2.5%知母粉的饲料喂饲实验性结核病小鼠,能使其肺部结核病灶减轻。

知母对某些常见的致病性皮肤癣菌如许兰氏癣菌及其蒙古变种、共心性毛癣菌、堇色毛癣菌、红色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铁锈色毛癣菌、足跖毛癣菌、趾间毛癣菌和犬小芽胞菌等在沙伯弱氏培养基上表现较强的抗菌作用。

从知母中提得的一种水溶性皂甙,对结核杆菌,尤其对白色念珠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另一种黄酮结晶,亦有抑制结核杆菌作用。

小处方:烦渴不止:知母20克,生石膏30克,乌梅15克,玉竹10克,葛根15克,五味子、天花粉各15克。

水煎服,每日一剂。

治疗口干咽燥而烦渴饮水不止,也适用于糖尿病及尿崩症等患者服用。

老年干燥综合征:知母、黄柏各20克,熟地黄15克,麦冬、山茱萸、山药、泽泻、茯苓、牡丹皮各10克。

水煎服,每日一剂。

本方能滋阴降火,除热润燥,除适合老年干燥综合征患者外,凡阴虚火旺、潮热盗汗、口干咽痛、小便短赤等患者均可服用。

生牡砺、知母倒入小瓦罐内,加冷水1碗半。

小火煎半小时,滤汁,弃渣。

莲子洗净,用热水半碗浸泡1小时。

将药汁、莲子连浸液一起倒入小锅内,小火炖1小时,加白糖1匙。

再炖1小时,至莲子酥烂,离火。

PS:生牡砺20克,知母6克,莲子30克,白糖1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