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衡阳八中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2022~2023年高二4月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带参考答案和解析(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

2022~2023年高二4月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带参考答案和解析(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

选择题周人是用“夏”来称呼以周邦为首的反商联盟,所谓“诸夏”或“诸华”,是各诸侯国以整体的名义,一体向境内及周边其他各族所宣示的自称。

这一变化A.成为传统华夷观念形成的理论基础B.助推了“家天下”观念的形成与发展C.有助于形成大一统的心理文化认同D.为周朝实行宗法分封提供政治前提【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华夏”包含的主体随着西周统治的确立和扩展而扩展,因此有助于形成大一统的心里文化认同,故选C项;AB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华夏”概念的变化并不是周朝实行宗法分封的政治前提,排除D。

故选C。

选择题在《春秋》《左传》《公羊传》等文献记载中,周朝时期,只有诸侯的“同母之弟”才称“弟”,异母弟则称之为“公子”。

这主要是为了( )A.体现礼乐教化B.强化宗法观念C.维护母系权威D.突出分封差别【答案】B【解析】从西周宗法制来看,异母弟属于庶子,不是嫡子,因此这一规定是为了强化宗法制的嫡庶之别,故答案为B项;这一规定属于宗法制的内容,没有体现出礼乐教化,排除A项;宗法制是为了维护父系权威,排除C项;这一规定不是分封制的内容,排除D项。

选择题西周时期,周天子向受封者颁发“授民授土”的册命书,并由史官当众宣读,受封者获得官属、奴隶、礼器、仪仗等,并要遵循朝靦周王的礼仪“立中廷,北向”,这一史实说明当时A.中央集权的加强B.官僚政治的形成C.君臣关系的强化D.儒家伦理的认同【答案】C【解析】周天子向受封者颁发“授民授土”的册命书,受封者应“立中廷,北向”,即向周王行拜见之礼的礼仪,这一活动强化了周天子与受封者的君臣关系,故选C;西周中央权力尚未形成高度集中,排除A;西周实行贵族政治,排除B;春秋时期,孔子创立儒学,排除D。

选择题据江陵张家山汉墓竹简《津关令》记载,汉初在帝国东西部之间设有关、津,并利用其间的山河险阻构筑了一道自南向北的要塞。

汉朝廷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防范诸侯王的叛乱B.抵御匈奴人的侵扰C.推行官营商业政策D.有效掌控人口资源【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初推行的郡国并行制容易带来诸侯势力坐大的问题,故为了防范诸侯王的叛乱,帝国不仅在东西部之间设有关、津,而且利用其间的山河险阻构筑了一道自南向北要塞,由此将帝国的疆域分为区别对待的“关中核心区”、“关外直辖地”和“关外王国”,以之为依托,层层实施朝廷的地域控制,故选A。

2022-2023学年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卷

2022-2023学年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卷

雅礼中学2023届高三月考试卷(四)历史命题人:高三历史备课组审题人:刘秋祥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

时量75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墨子在《法仪》中提出“法不仁,不可以为法。

故父母、学、君三者,莫可以为治法。

然则奚以为治法而可?”“莫若法天。

天之行广而无私,其施厚而不德,其明久而不衰,故圣王法之。

”墨子的这一主张A.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B.旨在维护君主专制秩序C.突出法的客观公正性D.强调天命主宰人们行为2.如表是开皇年间隋朝政府前后两次下诏的情况。

这反映出隋朝A.C.社会矛盾有所缓和D.政策制定较为务实灵活3.有学者指出,两宋都亡于国内的少数民族,但在某种程度上也体现了宋朝政治制度的“成功”,这与唐末以来的战乱摧毁了世家大族密切相关。

这里的“政治制度”是指A.沿用唐朝藩镇以加强地方控制B.多次推行变法加重财政负担C.削弱地方实力以加强中央集权D.实行平民政治提升皇权专制4.黄宗羲说:“故治之以本,使小民吉凶,一循于礼……治之以末,倡优有禁,酒食有禁,除布帛外皆有禁……此古圣王崇本抑末之道。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这一思想A.体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B.推动了清代前期经济的转型C.打破了重农抑商的传统经济政策D.隐含对君主专制制度的批判5.轮船招商局成立后,承运漕粮成为招商局发展的重要条件。

为抢夺这笔生意,1875年,美国旗昌轮船公司表示,情愿将漕粮运费从招商局的每担6钱左右降至1钱。

《申报》惊呼:“此事惊闻之下,未免太觉其减价。

”因李鸿章和招商局的坚决抵制,旗昌公司才未能如愿。

这反映了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A.受到中外反动势力双重压迫B.成本太高经营十分艰难C.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D.官督商办是其主要形式6.1941年,晋冀鲁豫边区进行了参议员选举工作,最后选出由共产党员为参议长,2位国民党员为副议长,共计参议员197名的临时参议会,其中共产党员参议员46人。

高考历史冲刺训练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高考历史冲刺训练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训练4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霸权兴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1.(衡阳市八中2019届第四次月考,22)1885年英国提出所谓的“两强标准”,即英国海军必须等于仅次于英国的两个强国的海军之和。

1900年前后,英国又将“两强标准”转化为“智权第一、海权第二”。

这表明英国( )A.海权意识发生根本性变化B.力图应对大国崛起的新态势C.海军实力明显下降D.试图成为科技革命的领头羊答案 B解析英国的海权意识未变,都重视海权,只是更加关注科技的力量,排除A项;题干提及的是两强标准的要求变得更科学,且英国海军实力仍居第一,排除C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领头羊已变成美国、德国,排除D项。

2.(惠州2019三调,34)据学者研究,一战后协约国出于宣传需要,不愿公开他们招募14万华工和寻求中国援战这一事实。

而北洋政府为维护中立形象,封锁华工讯息,不愿德国获悉中国“以工代兵”策略。

凡此种种造成了长期以来对华工参战历史的“集体失忆”。

这说明( )A.立场决定历史解释B.文字记载决定历史客观存在C.历史事实无法恢复D.历史研究有助历史记忆修复答案 D解析长期以来对华工参战历史的“集体失忆”,历史研究有助历史记忆修复,故选D项;人们在历史研究中,由于立场和观察差异,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会有不同,但立场决定历史解释说法过于绝对化,排除A项;历史客观存在,历史的客观性是由历史本身的特点决定的,排除B项;历史事实可以通过一系列手段予以还原,如考古、资料、口述等等,排除C项。

3.(2019·张家口二模)下图是美国20世纪40年代的一幅宣传画。

对画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美国认识到中国是抗日的主力B.国共合作抗日得到美国的肯定C.中美已经结成了反法西斯同盟D.美国支持国民政府的一党专政答案 C解析此漫画反映出中美走向联合,共同对付日本法西斯,故C项正确。

4.(郑州市2019年二模,34)1947年6月,美国颁布了新的《劳资关系法》,限制工人参加工会,禁止全国性同业工人集体谈判和共产党员担任工会领导职务;规定工会罢工前须先发通知并静候政府调查。

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历史试题+答案

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历史试题+答案

大联考湖南师大附中2025届高三月考试卷(一)历史时量:75分钟满分: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1.岭南石峡遗址已发掘64座大小不一的墓葬,出土遗物三千余件。

有出七成套的木作工具石锛和石凿,数百件实战用的石镞、石钺;还有礼器如琮、璧等,玉琮与良渚一带相近。

据此可推断,该遗址A.已出现掌握贵重礼器的祭司阶层B.处于石器时代向国家迈进的阶段C.有直接或间接远距离的商品交换D.农业生产水平得到一定程度发展2.图1、2所示文物均被学界命名为“蜻蜓眼玻璃器”。

据此可知图1古埃及玻璃器(前+4世纪)图2曾侯乙墓玻璃器(战国)A.社会分工发生了进一步细化B.战国手工制造水平超过古埃及C.玻璃器的生产中心发生转移D.玻璃器是中外文明交流的物证3.《史记·儒林列传》记载,“家人子”(宫侍女)出身的窦太后喜好黄老之学,召辕固生问老子书,辕固生答“家人言耳”太后大怒,命他去刺野猪,幸得景帝帮助才脱困。

这一记载最能印证汉初A.无为而治思想发生动摇B.弃道崇儒思想开始抬头C.社会等级意识仍然强烈D.皇权独尊遭受外戚挑战4.王莽改制,根据周朝办法造大钱,后又相继发行契刀、错刀、宝货等货币,民间仍用五铢钱。

王莽下诏:“敢非井田、挟五铢钱者为惑众,投诸四裔以御魑魅。

”可见当时A.制度变革获得法律保障B.币制由复杂走向简单C.托古改制重视民众基础D.政府的货币信用不足5.《公羊传》记载:“桓何以贵?母贵也。

母贵则子何以贵?子以母贵,母以子贵。

”然而汉武帝却在立幼子为太子后杀其生母,北魏时期道武帝将子贵母死立为定制。

这一转变的目的在于A.提高三纲五常的地位B.促进华夏认同C.推动少数民族封建化D.加强集权统治6.唐太宗审查《氏族志》时,认为山东崔氏“世代衰微,全无冠盖”,不配第一等。

他指示“不须论数世以前,止取今日官爵高下作等级”,新修订的《氏族志》以皇族为首,外戚次之,崔干被降为第三等。

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含解析

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含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国语》载:“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

”“同志”的基础是A.宗法制 B.分封制 C.结盟国 D.联姻国【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据李玄伯《中国古代社会新研》中说,德在上文中的的那个年代有图腾“生性”之意,故“同性则同德意,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意为相同姓氏相同血缘的人崇拜相同的图腾有同样的生性,因为生性相同血缘相同故而心性想法相同,因为有同样的心性想法,才会有相同的志向。

“同志”的基础是相同姓氏相同血缘的人,因此选择A。

B主要事分封诸侯的制度;C项与题干无关;D项不符合题意.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宗法制2.1976年出土于陕西临潼的利簋(guǐ),是目前所知西周最早的青铜器。

簋底部铸有铭文,大意为:武王在甲子日早晨出兵伐商,经占卜和观星象,果然很快攻克商都。

七日后战争结束,武王赐金(即铜)给一个名叫“利”的官员,为他的先祖铸造这尊青铜簋,以作纪念。

该文物的出土,一定程度上说明A.武王伐纣有确切史实依据 B.周代青铜器主要用于赏赐军功C.西周具有浓厚的神权色彩 D.周王赏赐礼器以强化宗法制度【答案】A【解析】考点:史学研究·史学理论·史料3.“春秋争霸"的“霸”是伯的通假字,伯是一方诸侯首领的意思。

可见,争霸战争是 A.推动社会结构转型 B.以维持秩序为目的C.强化了周王的权威 D.本质上是爵位之争【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材料中“霸”字的含义可知,春秋争霸是争夺首领地位,必然冲击当时等级森严的分封制,会促进制度变革,社会转型,故A项正确,BC与史实相反;D项错误,本质上是分封制度的瓦解。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4.唐初,唐太宗命高士廉修《氏族志》,将李唐皇室的李姓列为第一等,外戚次之,山东士族为第三等;宋代的《百家姓》开篇则是“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将皇室赵姓排在第一位。

湖南省岳阳市2023届高三四模历史试题-(含答案)

湖南省岳阳市2023届高三四模历史试题-(含答案)

湖南省岳阳市2023届高三四模历史试题学校姓名:班级考号:一、单选题I.下图是沟商陵水桥山遗址出土的史前人类使用的磨布1]石纺轮。

这可用来说明,海南(〉A.石器时代人们嗜好装饰品C 先秦时期奴隶的辛勤劳作B.新石器时代纺织业的发展D.旧石器时代农耕生活水平2.秦汉时期,汹运为东西方向,1销粮通过黄河、渭河由东向西运抵长安。

唐代,iWi运线路由秦汉时期的东西向主观出东南、囚北向的变动。

宋元明消时期,滑运则转变为南北方向,佳|雨交北。

油运出现上述变化的原因是A.经济.Ir.心的不断南移C经济政治格局的变迁B.国家疆域的不断扩大。

关中自然环锐的恶化3.据史书记载,魏晋时期,普朝将领魏泼在洛阳失陷后,屯子洛北石梁坞,归|仰者甚众:江1+1期j史事目喜式在永嘉之乱后,率j选众自任坞主,流民依附者甚众:平阳县候李矩在刘lJ丰|进攻平阳时,被乡人推为坞主,东也紫阳,远近多附之。

这句以说明当时(〉A.庄园经济兴起恰逢其时c.北方战乱明显多于南方4.如困所示历史事件(〉B.豪强势力趁乱拥兵自立D.流民增多危及社会稳定A.打开了中日两国交往的历史C 开通了我国的海上丝绸之路B.证明中华文化对日本的影响D.说明中日两国贸易由来已久5.有学者认为,明清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的新变化是三位一体的整体”。

下列表述符合这一特征的是〈A.稻麦复种结lj五大名窑长途贩运c.苏湖熟天下足手工工场十三行 B.龙首渠工商食官支钉D.玉米甘薯机户出资应票6.下图为1800~1850年间中国白银、市lj钱购买力的忻线变动图。

200「--一银购买力---钱购买力160 1咽120 ...‘’,.....司·..80160,1800 1805 1810 1815 1820 1825 1830 1835 1840 18451850 (年份〉其中,促成1835~1850年间两者的购买力呈现出不同趋势的主要原因是A.传统伟1]钱丧失党争力c.中外经济联系的加强B.中国对外贸易处于出超地位D.臼银开始成为主要流通货币7.下表为五四运动后创办的具有代表性的进步刊物。

2019届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高三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

2019届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高三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

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注:CK(对照,大气常态浓度);CO2(CO2常态浓度+200μmol·mol-1);O3(O3常态浓度×160%)(CO2常态浓度+200μmol·mol-1和O3常态浓度×160%)。

表观光合速率是指在光照条件下,一定量的植物在单位时间内吸收外界的CO2量。

]A.实验结果表明,O3浓度降低会危及水稻的生长B.高浓度CO2可部分抵消高浓度O3对水稻光合作用的胁迫C.水稻表观光合速率的增大可能与胞间CO2浓度升高有关D.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升高CO2浓度,水稻的表观光合速率增大.将一植株放在密闭玻璃罩内,置于室外一昼夜,获得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催化①、②过程的物质N是RNA复制酶B.EV71遗传信息的表达需经过转录过程C.M转变成衣壳蛋白、蛋白酶和N涉及肽键断裂D.一个+RNA连续复制n次可以产生n个+RNA(1)甲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病最可能的遗传方式为(2)若I-3无乙病致病基因,请继续以下分析。

2019届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答案1.C【解析】【分析】考查具体生物所属类别及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对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区别进行列表可加强记忆。

【详解】小球藻是低等植物,有中心体,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时由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A错误.大肠杆菌和酵母菌的组成元素种类大体相同,含量差异较大,B错误.发菜是原核细胞,细胞内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且没有膜结构,即不含磷脂,C正确.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不含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D错误.【点睛】小球藻是低等植物,细胞有细胞壁、中心体、叶绿体等细胞结构;原核细胞只有一种细胞器—核糖体,核糖体没有膜结构;洋葱的鳞茎是变态茎,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2.D【解析】【分析】本题综合考查了核酸、蛋白质、多糖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合成过程,同时考查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理解分析能力。

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试题 化学 Word版含答案

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试题 化学 Word版含答案

衡阳市八中2019级高三第5次月考试题化学命题人:杨乐审题人:聂琳请注意:①考试时间75分钟②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S-32 K-39 Fe-56 Ce-140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中国诗词中包含了丰富的化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柳絮的主要成分属于糖类B.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青丝与白发的主要成分均属于蛋白质C.火树银花不夜天,兄弟姐妹舞翩跹:“火树银花”中的焰火实质上是金属化合物在灼烧时呈现的各种艳丽色彩D.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句中海市蜃楼形成美景的本质原因是丁达尔效应2.2021年4月29日,“天和”核心舱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空间站在轨组装建造全面展开。

针对以下配置说法不正确的是A.柔性三结砷化镓太阳能电池阵:砷化镓属于半导体,相对于硅电池,光电转化率更高B.生活舱内配备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系统:航天员主要通过Na2O获取呼吸用氧C.核心舱变轨动力依靠电推发动机:相对于化学燃料更加经济,更加环保D.可再生水循环系统:从尿液分离出纯净水,可以采用多次蒸馏的方法3.对下列装置图或图像描述正确的是温度计硬纸板碎纸条A.作为测量中和反应反应热的装置图,图1中补充环形玻璃搅拌棒即可B.用图2所示装置制取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C.用图3所示装置检验该条件下铁发生了析氢腐蚀D.根据图4的溶解度变化可知,在较高温度下容易分离MgSO4·7H2O和CaSO4·2H2O4.阿魏酸在食品、医药等方面有着广泛用途。

一种合成阿魏酸的反应可表示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可用酸性KMnO4溶液检测上述反应是否有阿魏酸生成B.通常条件下,香兰素、阿魏酸都能发生取代、加成、消去反应C.香兰素、阿魏酸均可与Na2CO3、NaOH溶液反应D.与香兰素互为同分异构体,分子中有4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且能发生银镜反应的酚类化合物共有4种5.设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省衡阳市八中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含解析)请注意:时量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武王伐纣的五百多年后,作为商族后裔的孔子,面对辉煌的周朝,这样倾心表达对灭掉他祖宗之国的周朝的认同:“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孔子认同周朝是因为周朝A. 强化了中央集权B. 强化了对商族后裔的统治C. 强化了家国认同感D. 巩固了王位世袭制度【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表达对灭掉他祖宗之国的周朝的认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西周通过实行分封宗法制等措施强化了家国认同感,从而使孔子认同周朝,故C项正确;中央集权制度是秦朝建立的,故A项排除;B项包含在C项之中;王位世袭制与孔子认同周朝无关,故D项排除。

2.中国传统社会结构具有宗法性特征和专制性特征,其中宗法性特征导致中国文化形成伦理型范式,这一范式给文化带来的负价值不包括A. 三纲五常的伦理说教B. 存理灭欲的修身养性C.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心理D. 比较重视人际关系的温情【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负价值”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伦理型范式对亲人讲究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对朋友讲究信义,尊老爱幼,比较重视人际关系的温情,这是,中国伦理型范式给文化带来的正价值,故D项符合题意;中国伦理型范式使得三纲五常的伦理说教、“存天理去人欲”的修身养性,“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盲目排外心理成为全社会共同的心理,从而为中国文化的健康发展带来极大的阻碍作用,故ABC项不符合题意。

3.在公元前几个世纪的朝鲜墓葬和遗址中,曾多次出土我国制造的铜镜、铜剑和燕国的“明”刀币;在湖南等地的战国墓葬中,出土了一种被称为“蜻蜓眼”的琉璃珠;在公元前4世纪的希腊人已称我国为“塞勒斯”(丝),以上表明春秋战国时期A. 转运贸易比较兴盛B. 对外贸易发达C. 中华文化圈形成D. 中西方直接交流频繁【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在……朝鲜墓葬和遗址中,曾多次出土我国制造的铜镜、铜剑……”“……战国墓葬中,出土了……‘蜻蜓眼’的琉璃珠”“希腊人已称我国为‘塞勒斯’(丝)”中可以看出,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转运贸易比较发达,故A项正确;B项包含在A项之中;材料中没有体现出中华文化圈的问题,故C项排除;西汉时期丝绸之路的开凿,中西方才开始直接交流,故D项错误。

4.下表唐朝各个时期农田水利工程地域分布统计统计数字的地域变化反映出A. 重农政策有所松动B. 农业生产格局发生变化C. 经济重心完全南移D. 农业生产技术水平提高【答案】B【解析】【详解】从表格中可以看出,唐朝北方农田水利工程数量不断下降,而南方的数量不断上升,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表明南方农业得到迅速的发展,北方农业发展比较缓慢,导致从唐中期开始,经济重心开始南移,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重农政策的松动,故A项排除;经济重心完全南移是南宋时期,故C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出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故D项排除。

5.宋元明时期,浙江金华浦江县的郑氏家族影响巨大。

在《宋史》《元史》《明史》中都以“孝友”或“孝义”的名义为他们列传,明建文帝还为其亲自题写“孝义家”匾额。

元末农民军进入浦江县,都相互告诫不得侵犯郑氏家族,并派兵保护郑氏府第。

这一现象主要表明A. 社会秩序依赖世家大族维持B. 郑氏家族重视伦理道德C. 下层人民斗争手段趋向理性D. 社会伦理价值取向趋于一致【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宋史》《元史》《明史》中都以‘孝友’或‘孝义’的名义为他们列传”“孝义家”“元末农民军……相互告诫不得侵犯郑氏家族,并派兵保护郑氏府第”中可以看出,郑氏家族用儒家伦理管理家族,被载入正史,多次受朝廷表彰,并成为社会楷模,说明理学成为社会主流的价值取向,故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儒家伦理道德的社会地位,没有体现出世家大族的地位,故A项排除;B项包含在D项之中;材料没有体现出下层人民的斗争手段,故C项排除。

【点睛】关键信息是“《宋史》《元史》《明史》中都以‘孝友’或‘孝义’的名义为他们列传”“孝义家”“元末农民军……相互告诫不得侵犯郑氏家族,并派兵保护郑氏府第”。

6.顾炎武认为,唯有合理地配置天子与公卿大夫、百里之宰之间的各种权力,充分发挥朝臣和各级政权的作用,才会有利于富国裕民,才能真正地把天下大权归于天子,从而使天子的地位更加尊崇。

该思想A. 动摇了儒学在文化上的统治地位B. 体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C. 强调了尊重君权前提下的“分治”D. 发展了传统“民贵君轻”思想【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唯有合理地配置天子与公卿大夫、百里之宰之间的各种权力”“从而使天子的地位更加尊崇”反映了君臣众治分事,不使权力过度集中,顾炎武强调了尊重君权前提下的“分治”,故C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错在“动摇”;材料反映的是顾炎武反对高度的君主集权专制,没有体现出其社会责任感,故B项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出“民贵君轻”的思想,故D项排除。

【点睛】“唯有合理地配置天子与公卿大夫、百里之宰之间的各种权力”“从而使天子的地位更加尊崇”是解题的关键。

7.时人这样描述明清时期的佛山“两广铁货所都,七省需焉。

每岁浙、直、湖客人腰缠过梅岭者数10万,皆置铁货而北”。

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能够认定的历史史实是A. 明清商帮推动了材料所述现象的出现B. 明清时期专业性市镇发展较快C. 明清时期开始出现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D. 佛山的经济发展程度高于其它地区【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明清时期的佛山”“两广铁货所都,七省需焉”“皆置铁货而北”反映了佛山有大量的铁器远销到全国各地,各省商人也长途跋涉来到佛山购买铁器,这说明了明清时期像佛山这样的专业性市镇迅速发展,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商帮,故A项排除;材料信息无法体现长途贩运的状况,故C项排除;材料只反映了佛山的发展状况,故D项排除。

【点睛】“明清时期的佛山”“两广铁货所都,七省需焉”“皆置铁货而北”是关键信息。

8.雍正时期,为处理西北战事,由皇帝信任的重臣组成内廷高层团队,这是军机处的雏形。

乾隆时期,军机处仍是一个非正式建立且基本上无章可循的机构,并将军机处的人数规模减至最小,由官员兼任军机大臣,而不是授予专职。

这反映出A. 军机处的地位下降B. 中枢决策机制紊乱C. 专制皇权不断强化D. 军事机要日益减少【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军机处的不断发展,反映出清朝专制皇权不断加强,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军机处地位的变化,故A项排除;B项说法错误,错在“紊乱”;材料没有体现出军事机要事务的变化,故D项排除。

9.随着八国联军的入侵,上海、汉口、天津、广州、北京,以及东北等租界相继开办了一些以解决照明为主的公用电业。

1904年比利时商人与清政府在天津成立了电车、电灯公司,1911年,全国发电装机容量才有2.7万kw。

这些状况主要说明中国近代A. 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B. 西方先进技术广泛应用C. 电力工业得到快速发展D. 社会生活变迁的不平衡【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租界相继开办了一些以解决照明为主的公用电业”“全国发电装机容量才有2.7万kw”中可以看出,中国近代电力工业布局极不合理,这说明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的不平衡,故D项正确;A项不符合史实,错在“普遍”;“全国发电装机容量才有2.7万kw”说明BC项错误。

10.清末立宪派说,今后“非一请愿书可以力争,又非复少数人奔走呼喻可以得请求也,惟诸父老实利图之。

”暗示只有采取其他有效办法。

梁启超也说:“诚能并力以推翻此恶政府而改造一良政府,则一切可迎刃而解。

”这说明立宪派主张A. 通过革命实现君主立宪B. 通过立法实现君主立宪C. 转向寻求反抗道路D. 通过外国支持实现君主立宪【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诚能并力以推翻此恶政府而改造一良政府,则一切可迎刃而解。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立宪派请愿活动的失败,使相当一部分人开始转向革命,革命的群众基础扩大,故C项正确;根据材料可以看出,清末新政的失败说明君主立宪道路的失败,故ABD 项排除。

11.武昌起义后,宣布独立的各省打出的旗帜五花八门:武昌打出了“铁血十八星旗”;上海打出了五色旗;广东出现了井字旗、青天白日旗;杭州一带打出的是白旗。

这表明A. 革命党人内部政见纷杂B. 各地对革命的理解不同C. 封建官僚借机投机革命D. 思想领域出现活跃景象【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独立的各省打出的旗帜五花八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分析出,辛亥革命后,各省旗帜的不同表明各地对革命的理解不同,故B项正确;A项是B项具体表现,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封建官僚的活动,故C项排除;材料反映的是政治领域的状况,故D项排除。

【点睛】关键信息是“独立的各省打出的旗帜五花八门”。

12.“这是鸦片战争以来在中国民意基础上,中国政府代表第一次对国际条约说了‘不’字。

从此以后,由于中国社会出现新的生产力、新的阶级、新的思想和主义,中国社会在各方面出现了新的积极向上的因素。

”。

材料中“促使中国政府代表第一次对国际条约说了‘不’字”的历史事件是A. 公车上书B. 义和团运动C. 五四运动D. 国民革命运动【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由于中国社会出现新的生产力、新的阶级、新的思想和主义”“第一次对国际条约说了‘不’字”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个事件是指1919年的五四运动,由于无产阶级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最终没有在《巴黎和约》上签字,故C项正确;AB项都与“第一次对国际条约说了‘不’字”不符,排除;国民革命晚于五四运动,故D项排除。

【点睛】解题的关键信息是“由于中国社会出现新的生产力、新的阶级、新的思想和主义”“第一次对国际条约说了‘不’字”。

13.1925年,李大钊在《农民与土地》一文中指出:社会的变革,若不动员工人、农民这些社会实践的主体力量,是无法完成的。

中国庞大的农民群体一旦组织起来,为革命奋斗,那革命的成功就指日可待了。

这表明早期中国共产党人A. 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理论探索已经趋于成熟B. 认识到解决农民土地问题是革命胜利的保证C. 试图在认识国情的基础上探寻社会变革道路D. 对中国革命性质和革命任务有了明确的认识【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1925年”“社会的变革……不动员工人、农民……主体力量,是无法完成的”“农民群体一旦……为革命奋斗,那革命的成功就指日可待了”中可以看出,材料强调了工人、农民在革命中的重要地位,这表明中共在认识国情的基础上探寻社会变革道路,故C 项正确;土地革命时期“工农武装割据”理论逐渐形成与发展,故A项排除;材料中强调工人、农民在革命中的重要地位,没有体现出土地问题,故B项排除;中共二大对中国革命性质和革命任务有了明确的认识,故D项排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