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滚筒驱动带式输送机的设计与动特性研究
带式输送机传动系统的设计

带式输送机传动系统的设计概述带式输送机是一种常见的物料搬运设备,广泛应用于矿山、港口、粮食加工等行业。
带式输送机的传动系统是保证其正常运行的关键部分,设计合理的传动系统可以提高设备的传输效率和可靠性。
本文将围绕带式输送机传动系统的设计展开讲解,包括传动方式的选择、传动元件的参数计算以及选型等方面。
传动方式选择目前常见的带式输送机传动方式有两种:电动辊筒传动和电动滚筒传动。
电动辊筒传动电动辊筒传动是一种较为简单的传动方式,其结构由电动机、减速机和辊筒组成。
电动机通过减速机将转速降低,然后通过辊筒与输送带接触,从而传递动力。
电动辊筒传动的优点是结构简单、维护方便,适合于短距离、小负载的输送机。
然而,对于长距离、大负载的输送机,电动辊筒传动的动力传递效率较低,且易于产生滑跑现象。
电动滚筒传动电动滚筒传动是一种较为复杂的传动方式,其结构由电动机、减速机和滚筒组成。
电动机通过减速机将转速降低,然后通过滚筒与输送带接触,从而传递动力。
相较于电动辊筒传动,电动滚筒传动的动力传递效率更高,且能够承受较大的负载。
然而,其结构较为复杂,维护和调试难度较高。
在选择传动方式时,需要根据具体的输送机工作条件和要求来决定。
对于长距离、大负载的输送机,建议选择电动滚筒传动;而对于短距离、小负载的输送机,则可以选择电动辊筒传动。
传动元件参数计算在传动系统的设计中,需要进行各个传动元件的参数计算,以确保其能够满足工作条件和要求。
电动机的选择电动机的选择应考虑输送机的工作负载和运行速度。
通常,在确定输送机的工作负载和传动比后,可以根据相关的电动机性能参数来选择适合的电动机。
常见的电动机类型有交流电动机和直流电动机,根据具体的应用情况来选择。
减速机的选择减速机的选择应考虑输送机的传动比和输出转速。
通常,在确定输送机的传动比和工作条件后,可以根据相关的减速机性能参数来选择适合的减速机。
常见的减速机类型有齿轮减速机和行星减速机,根据具体的应用情况来选择。
带式运输机及电动滚筒的设计说明书

带式运输机及电动滚筒的设计说明书1. 引言带式运输机和电动滚筒是工业生产中常见的两种物料输送设备。
带式运输机通过驱动滚筒和输送带来实现物料的连续输送,而电动滚筒则通过转动滚筒来将物料从一处输送到另一处。
本设计说明书将详细介绍带式运输机和电动滚筒的设计原理、结构组成、工作原理以及关键技术参数。
2. 设计原理带式运输机的设计原理是利用滚筒和输送带的协同作用,将物料从一处输送到另一处。
其基本工作过程是:驱动电机通过减速机带动滚筒旋转,滚筒带动输送带一起运动,物料被送到输送带上后,随着输送带的运动,被带到目的地。
电动滚筒的设计原理是利用电机驱动滚筒旋转,从而实现物料的输送。
电动滚筒一般由电机、减速器、滚筒轴、滚筒外壳等组成,电动滚筒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输送带耦合使用。
3. 结构组成3.1 带式运输机的结构组成带式运输机由以下几个主要部分组成:•驱动装置:包括电机、减速机等,用于提供驱动力;•支承装置:用于支撑输送带和滚筒;•输送带:用于将物料从一处输送到另一处;•滚筒:用于带动输送带运动;•支撑框架:用于支撑整个设备;•转向装置:用于改变物料的输送方向;•清理装置:用于清除输送带上的杂质。
3.2 电动滚筒的结构组成电动滚筒由以下几个主要部分组成:•电机:提供驱动力;•减速器:减速电机的转速,并提供足够的转矩;•滚筒轴:连接滚筒和电机,并传递动力;•滚筒外壳:保护滚筒和内部零部件。
4. 工作原理4.1 带式运输机的工作原理带式运输机工作时,驱动装置带动滚筒旋转,滚筒带动输送带一起运动,物料被送到输送带上后,随着输送带的运动,被带到目的地。
在物料输送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物料的加工、分选、配料等操作。
4.2 电动滚筒的工作原理电动滚筒工作时,电机驱动滚筒旋转,滚筒轴将动力传递给滚筒,从而实现物料的输送。
电动滚筒可以根据需要调节转速和转向,以适应不同的工作条件。
5. 关键技术参数5.1 带式运输机的关键技术参数•输送能力:指带式运输机在一定时间内输送物料的能力,单位为吨/小时;•带速:指输送带在运行过程中的线速度,单位为米/秒;•输送距离:指物料从起始点到目的地的距离,单位为米;•功率:指带式运输机所需的电力或燃料消耗,单位为千瓦或千瓦时;•输送物料的特性:指物料的粒度、湿度、温度等特性。
带式输送机传动滚筒设计

摘要带式输送机是用于散料输送的重要设备,适用于矿山机械。
传动滚筒作为带式输送机的重要部件,其作用更是举足轻重。
滚筒是带式输送机的主要传部件,它的作用有两个:一是传递动力,二是改变输送带运行方向。
带式输送机滚筒的设计质量,关系到整个输送机系统的性能、安全性和可靠性。
目前,国内滚筒的设计一般采用近似公式,对于中小型滚筒已经能够满足工程需求,但对于大型滚筒这种设计方法其结果与工程实际有一定的差距,它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难以保障。
由于缺乏精确的计算方法,如果盲目的增大安全系数,会使结构尺寸变大,重量增加,强度得不到显著的提高同时又增加了成本。
本设计首先对带式输送机滚筒结构的设计计算方法进行了分析研究,修正了有关计算公式,完善并统一了设计计算内容,对带式输送机传动滚筒进行了严谨的数学推导,在大量的参考了国内该部分的相关教材和资料的基础上,结合了一定的实践而编写的。
由于传动滚筒的适用范围不断扩大,对其需求量也不断增加。
故对滚筒设计有一定的必要性。
在对滚筒设计中要充分了解主要部件的工作特性,合理进行选型设计和性能匹配。
关键字:带式输送机传动滚筒AbstractBelt conveyor is used for the important bulk conveying equipment, suitable for mining machinery. Transmission roller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belt conveyor, and its function is more critical. The cylinder is a belt conveyor of the main parts, its action has two: one is to transfer power, 2 it is to change the conveyor belt running direction. Belt conveyor roller design quality, relationship to the whole conveyor system performance, safety and reliability. At present, the domestic roller design general use of the approximate formula, for small and medium-sized roller has been able to meet the engineering requirements, but for large drum the design method and the results have a big gap between the actual engineering, it is difficult to guarantee the safety and reliability. Because of the lack of accurate calculation method, if blind increase safety coefficient, can make the structure size change, increase the weight, strength not ris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gain at the same time the cost.This design first of belt conveyor roller structure, the calculating method of analysis and study of the fixed related calculation equations, perfect and unified design calculation content, to the belt conveyor roller drive the rigorous mathematical reasoning, in a large number of reference in this part of the relevant material and material, and on the basis of the practice of combining must be written.By driving roller, the scope of application of expansion, the demand is on the increase. So the roller design had some necessity. In the design of roller to fully understand the main part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the reasonable selection of design and performance match.Key word: belt conveyor transmission roller目录前言 (1)第一章绪论 (2)1.1 滚筒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2)1.2 传动滚筒的发展状况 (3)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5)1.4 结构与种类 (6)1.4.1 按驱动方式分 (6)1.4.2 按轴承内孔大小分 (6)1.4.3 按外形分 (7)1.4.4 特殊滚筒 (7)1.5 传动滚筒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8)第二章传动滚筒的设计 (10)2.1 传动滚筒的选择及其传动理论 (10)2.1.1 传动滚筒直径的确定 (12)2.1.2 滚筒的性能特点及其选用 (14)2.2 传动滚筒的设计 (15)2.2.1 传动滚筒筒壳内外表面的应力 (15)2.2.2 传动滚筒接盘应力 (17)2.2.3 传动滚筒结构参数的设计 (19)2.3 滚筒通体外径D与厚度t之间的关系 (19)2.4 传动滚筒的轴径d、筒壳厚度h、接盘辐板厚度t、接盘支点1l等参数关系 (21)2.4.1 设计变量 (21)2.4.2 弯扭矩计算 (23)2.4.3 求最大当量弯矩 (24)2.4.4 轴的强度校核 (24)2.4.5 接盘内应力的计算 (24)2.4.6 边界约束条件确定的参数关系 (24)2.4.7 各段轴径之间的参数关系 (25)D之间的参数关系 (25)2.4.8 滚筒体的最大直径为D与最小直径12.4.9 滚筒体总长度与滚筒体L的中部圆柱部分的长度b的关系 (25)第三章典型传动滚筒的设计 (26)3.1 滚筒体 (26)3.2 轴的设计 (31)3.2.1 轴的材料的选择 (31)3.2.2 轴径的初步估算 (31)3.2.3 轴的结构设计 (32)3.3 滚筒胀套连接的选择与校核 (33)3.3.1 胀套连接的常见问题 (33)3.3.2 胀套的选择 (34)3.3.3 胀套的校核 (35)3.4 接盘的设计与计算 (37)3.5 支座的选择 (38)3.5.1 支座的选型 (38)3.5.2 支座的材料选择 (38)3.5.3 支座的结构设计 (38)3.6 轴承的选则和寿命的校核 (39)3.6.1 轴承的选择 (39)3.6.2 滚筒轴承寿命的校核 (40)3.6.3 基本额定寿命 (40)3.6.4 基本额定动载荷和轴承寿命的计算 (41)3.6.5 计算轴承支反力1r F ,2r F (41)3.6.6 轴承寿命的计算 (41)3.7 键的选择与校核 (42)3.7.1 键连接的选择 (42)3.7.2 联接的强度计算 (42)总 结 (45)致 谢 (47)参考文献 (48)前言带式输送机是用于散料输送的重要设备之一。
多电机驱动带式输送机系统的功率平衡控制研究

多电机驱动带式输送机系统的功率平衡控制研究随着工业自动化的不断发展,带式输送机在生产线输送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实际的生产中,通常会遇到多电机驱动的带式输送机系统,这种系统具有复杂的结构和动力分布特点,存在着电机功率平衡不足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针对多电机驱动带式输送机系统的功率平衡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一种有效的功率平衡控制方案。
1. 研究背景带式输送机是一种常见的输送设备,主要用于在工业生产中将物料从一个地方输送到另一个地方。
多电机驱动带式输送机系统具有多个电机同时驱动带式输送机运行的特点,每个电机的功率输出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如果多个电机的功率输出存在不平衡,会导致系统运行不稳定、电机负载不均匀等问题,甚至降低整个系统的使用寿命。
2. 研究意义针对多电机驱动带式输送机系统的功率平衡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对于提高系统的整体性能和使用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系统功率平衡的控制,可以有效地保护电机,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降低系统的能耗,实现对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和优化。
3. 研究内容本文主要围绕多电机驱动带式输送机系统的功率平衡控制展开研究,具体包括以下内容:(1) 带式输送机系统的功率平衡原理与分析: 通过对多电机驱动带式输送机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行分析,探讨系统中存在的功率平衡问题的来源和影响。
(2) 功率平衡控制策略研究: 提出一种基于控制理论和优化算法的功率平衡控制方案,通过对系统电机驱动控制系统的调整和优化,实现对系统功率的均衡分配。
(3) 实验验证与分析: 运用实际的多电机驱动带式输送机系统进行实验验证,对提出的功率平衡控制策略进行有效性验证和分析。
6. 结论与展望本文针对多电机驱动带式输送机系统的功率平衡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一种有效的功率平衡控制方案。
通过相关研究方法和内容的开展,为解决多电机驱动带式输送机系统的功率平衡问题提供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大功率多驱动带式输送机运行可靠性及节能技术研究

大功率多驱动带式输送机运行可靠性及节能技术研究摘要:对于多电动机驱动的多滚筒传动带式输送机,特别是在上山运行的工况下,要求的启动功率较大,但运行功率较小。
那么在系统完成启动工况,进入正常运行工况时,通过开展带式输送机动态分析与监控技术方面的研究工作,并对柔性驱动连接方式带式输送机的传动系统进行全面分析,进而设计一种特殊型式的联轴器,将其安装在带式输送机传动系统的合理位置,以达到当系统进入正常运行工况时,经过智能检测和控制,切掉富裕拖动能力,将极大的节省拖动功率,达到节能的目的。
关键词:带式输送机工况联轴器拖动功率1 引言河南大有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常村煤矿,为省属国有企业,于1958年建矿,位于河南省义马市常村镇境内,涧河穿过矿区。
历经三次技术改造,特别是1988年改扩建后,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180万t/a,矿井1990年达产,2010年以来,年原煤产量300万t以上,是河南大有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的现代化骨干矿井之一。
目前我国煤矿井下使用的大功率带式输送机,无论是主参数,还是运行性能都难以适应高产高效工作面的要求,煤矿现场急需主参数更大、技术更先进、性能更可靠的长距离、大运量、大功率顺槽可伸缩带式输送机,以提高我国带式输送机技术的设计水平,填补国内空白,接近并赶上国际先进工业国的技术水平。
因此国内目前主要开展了七个方面的关键技术研究:①带式输送机动态分析与监控技术;②软起动与功率平衡技术;③中间驱动技术;④自动张紧技术;⑤新型高寿命高速托辊技术;⑥快速自移机尾技术;⑦高效储带技术。
带式输送机的驱动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a)鼠笼电动机、刚性联轴器和减速器;b)绕线电动机、刚性联轴器和减速器:c)鼠笼电动机、CST或BOSS软起动装置和减速器;d)鼠笼电动机、液力耦合器和减速器。
其中,前3种驱动连接方式为刚性连接,后者为柔性连接。
常村煤矿井下就是由5部DX-1000型强力皮带组成的原煤运输系统,采用的是4台电动机驱动的多滚筒传动,由于井下工作环境恶劣,特别都是上山运行的工况下,启动功率大,但运行功率较小,大多数时候带式输送机都是处在“大马拉小车”状态,运行不经济。
带式运输机电动滚筒的设计

摘要带式输送机自从发明至今已有一百五十年的历史,仍然被广泛的应用于生产、生活中,被广泛使用在石油、化工、塑料、橡胶、食品、建材、包装、纺织、造纸、轻工、立体停车库和流水线等机械设备领域中。
通过本毕业设计将学过的基础理论知识进行综合应用,培养结构设计,计算能力,了解减速器的结构设计的步骤及参数选择的原则,熟悉减速器传动的基本原理,熟悉并掌握一套完整的机械传动装置的设计过程。
了解减速器的参数数据的选择原则对传动装置效率的影响。
由于减速器的结构简单实用,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中,因此,减速器的使用还有很好的前景。
通过本毕业设计,了解减速器的结构设计的步骤及参数选择的原则,熟悉减速器传动的基本原理,并设计了一套完整的电动滚筒传动装置。
关键词:带式输送机;减速器设计;主要部件前言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在机械制造中,运输工业已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其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历程证明了这一点。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商品流通的增加,物质的不断丰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追求商品外在质量提高的同时,主要还是追求商品内在质量提高,保证内在质量就需要快速的运输来实现。
近年来人们的消费需求的扩大,运输工业随之迅速发展,在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中已占到10%以上,与经济发达国家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
运输机械在运输工业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对运输工业现代化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它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改善生产环境,降低生产成本,减少环境污染,增加产品质量,提高产品的档次,增加附加值从而增加市场竞争力,带来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我国的运输机械发展起步与20世纪40年代末,从改革开放前少数几种水平落后的单机起,到70年代,在借鉴进口设备和技术的基础上,运输机械的生产发生了一个巨大的变化,大量填补国内空白的运输机械问世,品种规格不断增加,出现了大量专业的运输机械生产企业,形成了一批专业化生产的骨干企业。
多电机驱动的带式输送机的传动控制

多电机驱动的带式输送机的传动控制摘要:本文阐述了多电机驱动带式输送机传动的特点,分析了采用变频器控制多电机同步传动的方案;以及结合美国最大的North Antelope煤矿一个15000t的储煤仓带式输送机软起动控制系统分析了BENSHAW公司采用MVRSM型带转速反馈控制的高压固态软起动器的解决方案,文章指出这种固态软起动器方案既能做到各电机协调工作不超载,使带式输送机平滑起动,皮带中不会产生过大的张力,又远比变频器方案便宜,实是带式输送机传动的一种性价比最佳的解决方案。
英文摘要:The paper expatiate on the features of belt conveyer, analyze a multi-motors synchronously driven by inverters scheme; and combining with the application example of a belt conveyer of 15,000 Ton Storage Silos in North Antelope the American largest Coal Mine, the paper analyze Benshaw抯solution method adopt MVRSM type solid state soft starters with speed feed back control. The paper point out that with this solid state soft starter solution we can not only start the belt conveyer smoothly but also make all motors work cooperatively without overload and there is no exorbitant tension in the belt. Its price is far lower than inverter抯solution. Therefore the solid state soft starter solution is optimized in performance/price ratio.关键词:固态软起动器传动控制皮带张力控制变频调速1、引言笔者在“单电机驱动的带式输送机的传动控制”一文中已经讨论过带式输送机对传动系统的要求,并且通过分析各种传动控制方法后认为采用具有转矩闭环控制和转速反馈闭环控制功能的固态软起动器是最佳选择,并且美国Benshaw公司已具有这种固态软起动器,在实际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
带式输送机驱动滚筒设计及校核

带式输送机驱动滚筒设计及校核已知参数:电机驱动功率N=75kw ,滚筒外径D=626mm ,滚筒长度L=1110mm ,滚筒侧板厚t1=25mm ,滚筒体板厚t2=20mm ,额定转速n=64r/min ,转矩11038Nm 。
则:滚筒线速度s m x x x D n v /1.210006062614.3641000*60===π圆周驱动力N xv p x Fn 375001.27510001000=== 设滚筒上平均张力为F ,紧边张力为F 1,松边张力为F 2,滚筒圆周驱动力为Fn ,过载系数为K 0;皮带与滚筒体间摩擦系数为μ=0.2,滚筒包角为α=200°=3.5弧度,则平均张力1.滚筒体取滚筒材料为235-A ,弹性模量E=2.06x105MPa ,泊松比γ=0.3,屈服强度σ0.2=235MPa ,密度g=7.85x10kg/mm 2。
滚筒体经简化如下图所示:采用sw 对滚筒进行有限元分析,两端为固定面,中部圆筒为受力面,单面受力,受力为F=59064N ,结果如下图所示: 1)对强度进行校核F e eF F nn 211=-=μαNx F K F F KF F nn 5906337500575.1*22*20021==+=+=应力MPa 4.34=σ<[σ]=σ0.2/n=235/4=58MPa ,安全系数n=3--4符合强度要求。
2)对刚度进行校核由图知:最大位移量为Y max 0.022mm 滚筒需用位移量可用公式[]28002D Y =计算,则[]447.028006262==x Y mm 得:Y max <[Y] 符合刚度要求。
2.滚筒端盖取滚筒材料为235-A,弹性模量E=2.06x105MPa,泊松比γ=0.3,屈服强度σ0.2=235MPa ,密度g=7.85x10kg/mm2。
端盖经简化如下图所示。
采用sw对滚筒进行有限元分析,内孔为固定面,外圈为受力面,受力为F=59064N,结果如下图所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 0 8 ・
机 械 工 程 与 自 动 化
2 0 1 3年 第 l 期
F = = ( K2 一1 ) ( WI 十W : K1 )
K K。 一 l 。
设 过载后 总的牵 引系数 为 :
K 一 K K 一 1+ , 。
则阻力 分舀 系数为 :
第1 期( 总第 1 7 6期 )
2 0 1 3年 2月
机 械 工 程 与 自 动 化
ME CHANI CAI E NGI NE ERI NG & AUT( ) M ATI ON
No .1
F e b .
文章编号 : 1 6 7 2 — 6 4 1 3 ( 2 0 1 3 ) 0 1 — 0 1 0 7 — 0 3
于欧拉 公式 , 有:
=e 。 … ……… ……… …… ……… ……
' )出
多滚筒 带式输送 机 设计 的 主要 内容 与 流程 如 图 1
所示 。
( 2 )
其 中: 为皮带和 滚筒 的摩 擦 系数 ; a为滚筒 的 围包 角 , 也是利 用角 。 逐 点法计算 张力 的依据是 牵 引构件在 连续运输 机 轮廓 中沿 运动方 向 内的任意一 点张 力等于后 一点 的张
驱动滚 筒牵 引力 F为 :
F— F1 + F2 一W 。 …… ……… …… …… … ( 1 )
( 5)
令牵 引系数 K— , 则 对于滚 筒 1 有 K 一e , 滚
其 中: F 1 为滚筒 l的牵 引力 ; F 。为滚筒 2的牵 引力 ; w
为总 的阻 力 , W —W +W 。令 : F 一 W , F 。 一 W 。
K2 AK2 一 K 。 … ……… ……… ……… … ( 1 7)
[ 1 K
一
。 。
…
…
…
…
…
…
…
.
。
( 7 ) ,
由此 建立 了 K 、 K:与 阻 力分 配 系 数 之 间 的关
系 。由于采用 了重锤 式拉 紧装 置 , 用 总 的牵 引 系数 K
表达总 的负荷参 数 , 有:
多滚 筒驱 动 带 式输送 机 的设 计 与 动特 性研 究
史 万 青 ,张 亮有 ,谢 立新
( 太 原 科技 大 学 机 电工 程 学 院 , 山 西 太原 0 3 0 0 2 4 )
摘 要 : 主 要 阐述 了多滚 筒 带 式输 送 机 的设 计 原 理 .分 析 并 介 绍 了各滚 筒参 数 的合 理 计 算 方 法 。 主 要包 括 各 个 滚 筒的 牵 引 系 数 、 阻 力分 配 系数 、分 配 驱 动功 率 。 在 静 力 学 的基 础上 ,结 合动 力 学 内容 , 以优 化 参 数 、增 加
收 稿 日期 :2 0 1 2 — 0 9 — 1 3 ;修 回 日期 :2 0 1 2 — 0 9 — 2 3
筒 2有 K 一 。 , 代人 式 ( 4 ) 、 式( 5 ) 得:
F , 一 二 !
± ! !
。
K K, 一 l
作 者 简 介 :史 万 青 ( 1 9 8 6 一 ) ,男 , 山 西 长治 人 ,在 渎硕 士 研 究 生 .研 究 方 向为 起 重运 输 机 械 。
稳 定 与 平 衡 性 作 为 多滚 筒 带 式输 送 机 的设 计 目的 。
关 键 词 :多 滚 筒驱 动 ; 带 式输 送 机 ;动 特 性 ;设 计 中 图 分类 号 :TH2 2 2 文献 标 识 码 :A
1 多滚 筒带 式输送 机设计 的主 要 内容与 流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其中, 、 。 均为 阻力系 数 。 设S 人为胶 带 趋 入 点 张力 , s 出为 分 离 点 张 力 , 基
W, 由式 ( 6 ) 得:
^
一
其中: a为过 载前 的利用角 ; a 为过载后 利用 角 。 安全角 A a —a 一a , 备 用 安 全 系 数 为 △K—e p n 。 。 过载前 、 后 的牵 引 系数关 系为 :
Kl △K 1 一 K 。 … ……… ……… ……… … ( 1 6 )
s { 滚 筒2
{ - e 。…………………( 3 ) I S
l 一
滚 筒1
基 于式 ( 1 ) 和式 ( 3 ) , 通 过计算 得 :
s 1 - s : 一
… … … … … … … … … … … …
普 型 。…・
… … … … … … … … …
图 2
双 最 筒 驱 动 简 图
( 4)
… ・
图 2中, W 为 上 分 支 阻 力 , w。为 下 分 支 阻 力 ,
F2  ̄ ¥2 - - SI -
。
s 、 s z 为胶带趋入点张力 , s : 、 s ; 为胶带分离点张力。
… … … … … … … … … … … … … … … … … … … … …
Fl
一 一 一
( Kl 一 1 ) ( W2 +Wl K2 )
^ 一 一 一 二= _ I
I _ 矿
。 ……
则安全 角系数 :
下面针 对不 同的情况 进行讨 论 :
。
e l a ( d -  ̄ ) 一 : = = ± :
K S2 +W 。
( 1 )当 W: 一0时 , 由图 2可 以看 出 , S 一S 。 , W 一
力 与这两 点间 区段上 的阻力 之和 。通 过逐 点张力 法和 欧拉公式 得 :
f S l —w 1 +S 图 1 输 送 机 设 计 内 容 与 流 程
2 静 力学 设计
2 . 1 阻 力 分 配 系数
I S 2 一W2 +S :
双滚筒 驱动 简图如 图 2 所示。
K— Kl K2 。 … … … … … … … … … … … … … ( 8 )
由此可知 过载后 阻力分 配系数 为 :
一
舞 K 。 ………………… ( 1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