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专用】2018版高中语文第三单元感受艺术魅力6琵琶行(并序)课后作业鲁人版必修2
(课时作业)语文必修3第6课《琵琶行》并序练习题及答案

一、基础巩固(选择题每小题 3 分)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弦弦掩.抑.声声思
掩抑:低沉抑郁
B.梦啼妆泪红阑.干.
阑干:纵横散乱的样子
C.如听仙乐耳暂.明
暂:暂时
D.却.坐促弦弦转急
却:后退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4) 《 琵 琶 行 》 运 用 侧 面 烘 托 的 方 法 描 写 琵 琶 女 技 艺 高 超 、 美 丽 出 众 的 诗 句
是:“
,
。”
(5)《明湖居听书》写小玉说书时,“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忽听霍然一声,
人弦俱寂”。《琵琶行》中也有类似情景,以表现琵琶女的高超技艺,这些诗句
是:“
感与愤懑之情。
9.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行,是古诗的一种体裁。与歌、引、谣、吟、曲无严格区别。这种体裁的音节、格 律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和杂言的古体。 B.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曾官至太子少傅,又称白太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 歌诗合为事而作”,著有《白氏长庆集》。 C.白居易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有讽喻诗《秦中吟》《新乐府》,长篇抒情诗《长恨
(2)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
句,写的是演奏正式开始之前的准备过程。
(3) 白 居 易 《 琵 琶 行 》 同 样 运 用 了 这 种 手 法 ( 以 声 写 声 ) 来 写 琵 琶 声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琵琶行并序》课后练习参考答案

《琵琶行并序》课后练习参考答案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悯然( ) 荻花( ) 恬然( ) 湓浦( ) 铮铮然( ) 贾人( ) 钿头( ) 呕哑( ) 嘲哳(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明年秋,送客湓浦口( ) (2)因为长句( ) (3)弦弦掩抑声声思( ) (4)低眉信手续续弹( ) (5)秋月春风等闲度( ) (6)去来江口守空船( ) (7)梦啼妆泪红阑干( ) (8)如听仙乐耳暂明( ) (9)凄凄不似向前声( ) 3.文学常识填空。
(1)白居易,字________,号________,________代现实主义诗人,________运动的倡 导者,主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最有名的长篇叙事诗是________、 ________。
(2)“琵琶行”原作“琵琶引”。
歌、行、引本来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来成为古代 诗歌的一种体裁。
这种体裁一般在音节、格律方面________,形式上采用________ 言、________言和________言,富于变化。
4.名句填空。
(1)(2009 辽宁高考,10)弦弦掩抑声声思,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1 / 12说尽心中无限事。
(2)《琵琶行并序》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直接抒发“同病相怜”的感触。
(3)诗中写琵琶女内心的犹豫和被邀出场后神情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诗中生动描绘了琵琶女弹奏乐曲旋律的变化,其中用“______________” 描绘曲调的婉转悠扬;用“______________”比喻突然发出的乐声雄壮激越;用 “______________”比喻弦声愈来愈低沉以至于停顿。
(5)大弦嘈嘈如急雨,______________。
嘈嘈切切错杂弹,______________。
2018版高中语文 6 琵琶行并序 新人教版必修3

两千多年前,一个文人雅士,一个山野樵夫,是音乐把他们联系了起 来;一千多年前,一个文人骚客,一个天涯歌女,是音乐让他们演绎了 一曲千古不衰的知音绝唱。“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在这个不朽的夜晚,浔阳江的悠悠江水,瑟瑟秋风,清冷的月光,飘飞 的荻花,永远记住了这个美丽而忧伤的故事。
畅快
速度高,走路、做事等费的 时间短
于是创作 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悄悄 整理
光线不足,黑暗
使紊乱的变为整齐,使不健 全的健全起来
以前
面朝前方(走)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例句 颜色 暮去朝来颜.色.故 老大 老.大.嫁作商人妇
古义
今义
容貌
由物体发射、反射或透过的 光波通过视觉所产生的印 象
年纪大了 排行第一的人
加点字
湓.浦口
恬.然
霓.裳
银篦.
贾
商贾. 贾.府
虾
虾.蟆陵 鱼虾.
读音 pén tián ní bì gǔ jiǎ há xiā
加点字
铮.铮然
迁谪.
六幺.
唧.唧
裳
霓裳. 衣裳.
嘲
嘲.哳 嘲.讽
读音 zhēng zhé yāo jī cháng shɑng zhāo cháo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2.解多义 凡六百一十六言(字) 东船西舫悄无言(言语)
言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谈论) 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 (助词,无实义) 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著作,书籍) 遂命酒,使快弹数曲(吩咐) 命曰《琵琶行》(命名,题名)
命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命令) 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寿命)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使快弹数曲(几,表不确定的数目) 一曲红绡不知数(数量) 数 范增数目项王(屡次) 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天数、命运)
2018版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感受艺术魅力 第6课 琵琶行(并序)学案 鲁人版必修2

琵琶行并序命运并非上天安排我不知道此生命运如何,可我知道,它就握在自己手中。
命运并非上天安排,从来也没有什么救世主。
要获得幸福拥有辉煌,就得去耕耘去铸造,就得左右自己,做命运的主人。
我不知道前行的路上有几多挫折,可我知道,前面的道路有风雨有泥泞。
只有迎着风雨踏着泥泞前行,人生之路才会留下深深的足迹,人生才有缤纷的色彩,生活才不会让人乏味。
我不知道摔倒之后还能不能站起来,可我知道,就此躺下,人生之路就会就此中断。
倘若还能支撑,就应坚强地站起来继续前行,否则就会成为生活的懦夫、命运的俘虏。
如果实在是筋疲力尽已尽全力,可以无怨无悔。
我不知道耕种了是否会有收获,可我知道,不耕种就永远不会有收获。
耕种了,即便没有预期的秋的收获,至少种下了春的希望,因此就有了盼头,有了盼头也就有了活力有了充实的人生。
这样精神的田野才不会杂草丛生,荒芜一片。
当鲜花和荣誉抛来的时候,我不知道会不会沉醉,可我知道,人生的追求不应停止。
如果就此止步,就只能是暂时的胜利者。
要知道最高的荣誉和最美的鲜花还在最前面等待人去摘取。
我不知道捧出了真诚是否会赢得友情,可我知道,坦诚以待是交友的根本准则,是获得友谊的前提。
重要的是,我们每捧出一份真诚,生活中就多一份纯洁多一份温馨,自己可以活得坦荡荡,活得实在幸福。
我不知道投入了真情是否会赢得芳心,可我知道,如果不及时挽住每个机遇,爱神就会从身边溜走,也许让人后悔一生。
……要爱就勇敢一些果断一些,敢爱敢恨才是真实的人生。
微感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孟子·尽心上》赏读:仰起头来看看觉得自己对天无愧,低下头去想想觉得自己不愧于别人。
做人要光明磊落,问心无愧。
君子坦荡荡。
朝闻道,夕死可矣。
——《论语·里仁》赏读:早上得知真理,即使晚上死了也值得。
这说明了对真理的渴望。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感受艺术魅力6琵琶行(并序)课件鲁人版

[识作者]
[常识·速览]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 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 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 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主要作品:《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忆江南》《赋得古草原离和今天 (1)因.为.长句 古义: 两个词,“因”是于是,“为”是创作。 今义:表示原因;常跟“所以”连用,表示因果关系。 (2)明.年.秋 古义: 第二年。 今义:今年的后一年。
(3)铁骑突.出.刀枪鸣 古义: 突然冲出。
今义:物体表面鼓出来或超出一般显露出来。
湓.浦.口( pén)( pǔ) 银篦.( bì) 冷涩.( sè) 迁谪.( zhé) 荻.花( dí) 霓.裳.( ní)( chánɡ) 嘈.嘈( cáo) 虾.蟆陵( há)
铮.铮( zhēnɡ) 红绡.( xiāo) 贾.人( ɡǔ ) 江浸.月( jìn) 管弦.( xián) 幽咽.( yè) 船舫.( fǎnɡ) 嘲.哳.( zhāo)( zhā)
自言.本是京城女动 词 , 说
(2)命遂命.命曰.酒《琵动琶 词行 》, 动吩 词咐 , 取 名
(3)数使一快曲弹红数绡.曲不知 数数. 词 名,词表 ,示数 不 量确 定 的 数 目 ,几 (4)是是自.夕言始本觉是.有京迁城谪女意 动指词 示, 代表 词判 ,断 这,,是 此 (5)泣满座座中重泣.闻下皆谁掩最泣多.名动 词词 ,, 眼哭 泪泣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 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白居易是一个关心下层人民,同情人民疾苦的诗人,他在《琵琶行(并序)》 一诗中塑造了一个封建社会中被玩弄,被侮辱的妇女形象,概括了冷酷的封建社 会中下层妇女,特别是歌女的不幸遭遇,表达了诗人对琵琶女这类弱者的同情, 同时也唤起了人们对弱者的关注。做人的道理也应如此,弱势群体应得到社会的 关心。
【推荐】版高中语文第三单元感受艺术魅力6琵琶行(并序)课件鲁人版必修2

表现了乐声流畅的特点的句子是 间关莺语花底滑 ,表现了乐声冷涩的
特点的句子是 幽咽泉流冰下难
,表现乐曲激越雄壮的特点的句子
是 银瓶乍破水浆迸 , 铁骑突出刀枪鸣 。
(5)在《琵琶行(并序)》中,当琵琶女自诉身世,讲到“夜深忽梦少年事,梦
啼妆泪红阑干”的时候,就更激起了“我”的情感共鸣,于是发出了“同 .
《琵琶行(并序)》是白居易被贬官后次年的作品。诗人因这次政治迫害 而愤懑、感伤,在荒僻的江州,无处发泄,只好将一腔愁闷郁积心底。一 个萧瑟的秋夜,当诗人送客浔阳江头,偶逢琵琶女,从其苦难的身世遭遇 联想到自己政治上的坎坷失意,顿时触发天涯沦落的痛苦心情,悲怆之意 油然而生,他饱蘸满腹辛酸之泪,尽情倾诉悲愤之情,写下了千古绝唱 《琵琶行(并序)》。诗篇一问世,即广为传播,远扬塞外。唐宣宗曾在白 居易去世后作悼词:“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少年欢乐 中年沦落 当前心境
天涯沦落
⑤尾声:江心秋月
谈琴感:同情琵琶女,伤感被贬谪
2.整体把握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参考答案:诗人在这首诗中着力塑造了琵琶女的形象,通过她深刻地 反映了封建社会中被侮辱被伤害的乐伎、艺人的悲惨命运,抒发了 “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情。社会的动荡,世态的炎凉,对不幸者命 运的同情,对自身失意的感慨,这些本来积蓄在心中琶女的琴声和身世引起诗人强烈共鸣的具 体原因,分析“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两句诗的意蕴。
一、资料卡片 1.走近作者
课前预习
白居易(772—846),唐代著名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著有《白氏 长庆集》,今存诗近三千首。在文学上,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 合为事而作”,强调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雪, 弄花草”而别无寄托的作品,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 的地位。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3单元感觉艺术魅力课时分层作业8琵琶行(并序)鲁人版必修.doc

课时分层作业(八)琵琶行(并序)一、基础运用层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注音都相同的一组是( )【导学号:52662065】A.迁.谪/牵.挂商贾./辜.负赠.送/铮.铮然B.漂沦./腈纶.憔.悴/渔樵.英俊./九江郡.C.衣裳./霓裳.幽咽./呜咽.行.伍/琵琶行.D.船舷./管弦.真谛./啼.血鱼虾./虾.蟆陵B[A项,qiān、ɡǔ/ɡū、zènɡ/zhēnɡ;B项,lún、qiáo、jùn;C项,shanɡ/chánɡ、yè、hánɡ/xínɡ;D项,xián、dì/tí、xiā/há。
]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命.曰《琵琶行》命:取名B.凡六百一十六言.言:字C.如听仙乐耳暂.明暂:暂时D.却.坐促弦弦转急却:退回C[C项,暂:忽然,一下子。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最接近的一项是( )【导学号:52662066】A.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B.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C.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D.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D[A项,颜色:古义是容颜;今义是色彩。
B项,老大:古义是年龄大;今义是排行第一的人。
C项,衣裳:古义“衣”指上衣,“裳”指下衣;今义是指衣服的总称。
D项,良久:古今都是很久的意思。
]4.从下面选出一个从侧面描写弹奏琵琶精彩的句子是( )A.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B.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C.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D.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B[B项,这句话的意思是“东面和西面的画舫和游船都静悄悄的,只看见江中心映着的秋月泛着白光”。
这句话通过侧面的烘托,让读者感受到琵琶女的高超技艺。
] 5.“左迁”“出官”“迁谪”等词涉及古代官职的变化,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导学号:52662067】A.这三个词语表示白居易被贬官降职。
《琵琶行(并序)》练习(含答案)

《琵琶行(并序)》练习一、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还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孟子的这句经典名言,引发网友热议。
①据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编辑部回应称,②历套该出版社的教材中,③一直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④从未有过“斯人”,⑤“是人”记成“斯人”的原因是因为古文诗词中“斯人”出现得太多了。
比如《岳阳楼记》中的“微斯人,吾谁与归”,《琵琶行》中的“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等等。
而“是人”却很少见。
从字意角度,很多人会觉得“斯人”的感彩更浓烈,有感慨之意。
既然“斯”与“是”的意思区别不大,是否还有必要“____________”呢?当然有必要。
对“斯”与“是”的较真,木尝不是出于捍卫经典原貌的本能,是对“是”的探索,是对“真”的重视。
有网友为了找出“斯人”,大量翻找古籍刻本、教材教辅,甚至连汉语语料库都查了一遍。
有疑惑就找证据,有问题就找答案,这种“较真”的意义,其实已经超越对“斯”“是”二字的区分。
历来诗人学者都注重推敲文字,因为汉语____________,每个字都有其特定的用法、丰富的含义,一字之差常常谬以千里,对“斯”“是”的辨析,是考据传统的继承,也是求是精神的传承。
在网络时代,“求是”精神显得尤为重要。
在网络传播中,____________的情况十分多见,比如最近某影视剧中一句“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大为流行,但原句是“朔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还有不少网友对多音异形的字望文生义,张口乱读、随手乱改、误用错用,伤害了字词原本的意蕴,亵渎了汉字文化。
1.请在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三处语病,请填写序号并进行修改。
序号:修改:序号:修改:序号:修改: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元和十年,余左迁九江郡司马。
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感受艺术魅力
6 琵琶行(并序)
阅读鉴赏
(一)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1.琵琶女被邀请出场时,为什么“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剖析:本题要联系琵琶女的身世命运和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古代妇女的一言一行都受到封建伦理道德的束缚。
答案:(1)封建伦理道德束缚下的犹疑和顾虑。
(2)自惭身世,不愿再向人献艺,又不想违背诗人的盛情相邀。
2.对听众听完琵琶女演奏后的反应,诗人没有进行很多的描述,只用了一句“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这是为什么?
答案:为了突出音乐效果。
“悄无言”比报之以热烈的掌声或喝彩声更好,这就是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乐曲引人入胜,感人肺腑,它虽然结束了,但听众仍然沉浸在动人的音乐中,神情恍惚,如痴如醉。
这样写突出了音乐的魅力,是画龙点睛之笔。
(二)课外阅读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各题。
杜鹃花得红字
真山民①
愁锁巴云往事空,只将遗恨寄芳丛。
归心千古终难白,啼血万山都是红。
枝带翠烟深夜月,魂飞锦水②旧东风。
至今染出怀乡恨,长挂行人望眼中。
【注】①真山民,宋朝遗民,真名不详。
宋亡后隐姓埋名,好题咏,自称山民。
②锦水:锦江,在四川成都。
(1)下列对这首诗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 BD )
A.首句直写巴蜀之地愁云密布之景,暗点蜀国望帝失国后魂化杜鹃的传说,故国成空的浓重愁绪寓于眼前的愁云形象地托出,妙合无垠,且定下了全诗的情感基调。
B.第二句点题,由杜鹃鸟过渡到杜鹃花,失国的诗人和杜鹃鸟同病相怜,都空念故国却无力回天,只好把对往事的思念和满腔遗恨寄予眼前的“芳丛”,聊以释怀。
C.颈联承上而来,杜鹃鸟声声叫曰“不如归去”,然而千年思归的苦心无处表白,竟啼叫出血,染红了万山的杜鹃花,眷恋、怨恨之情表达至此,堪称惊心动魄。
D.颈联动静结合,前句写枝的静,深夜月色中杜鹃花的枝条在青雾笼罩下显得朦胧静美;后句写花的动,锦水之滨的杜鹃花在徐徐的东风中婀娜招摇,动人心魄。
E.尾联明写“行人”直言诗意,一个“染”字,使诗意由鸟到花再到行人自然贯穿,层层相扣。
卒章表明诗意“怀乡恨”,此恨化为满山杜鹃,长挂望眼,永无绝期。
剖析:B项,“聊以释怀”不恰当。
D项,“动静结合”不当,应为虚实结合,且后句的意思是杜鹃的精魂早已乘着东风飞回到朝思暮想的锦水之滨。
(2)本诗和白居易的《琵琶行》中都写到杜鹃鸟,它们在诗中的作用有什么不同?请具体说明。
剖析:本诗中作者借助杜鹃鸟抒发亡国之恨、故国之思,而白诗中则借助杜鹃的悲鸣渲染环境之恶劣,抒发被贬后的痛苦心情。
答案:①在抒情上:作者托物言志,借“望帝啼鹃”的典故,抒发了自己的亡国之恨、故国之思。
结构上:由杜鹃鸟引出杜鹃花,丰富了诗歌的内涵,杜鹃啼血不仅给杜鹃花染上了红色,更抹上了一层哀怨凄美的色彩。
②《琵琶行》中“杜鹃啼血猿哀鸣”的诗句,以杜鹃悲凄的啼鸣渲染谪居之地浔阳环境的恶劣,衬托诗人被贬后痛苦的心情。
4.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各题。
野望
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①,南浦清江万里桥②。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③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注】①三城戍:西山三城的堡垒,三城,与吐蕃临界,为蜀边要塞。
②“南浦”句:南浦,泛指送别之地。
万里桥,在成都杜甫草堂的东边。
③涓埃:细流与微尘,比喻微小。
(1)下列对这首诗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 BD )
A.首联由景入题,远望“西山白雪三城戍”,近看“南浦清江万里桥”,景象开阔辽远。
B.颈联写自己“迟暮多病”“未报圣朝”,含蓄地批判了皇帝昏庸无能,荒淫误国,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的悲叹之情。
C.尾联照应题目——“野望”,抒发了作者深为民不堪命,世事日转萧条和自己年老多病,功业未就的隐忧。
D.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情,景是情的基础,情是景的生发,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E.诗人虽身居草堂,然心忧家国,诗歌内容深广,意境雄浑,感情深沉,表情达意抑扬跌宕。
剖析:B项,无批判和报国无门之意。
应是“功业未就”;D项,颔联是叙事和抒情。
(2)颔联蕴含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
剖析:解答诗歌情感的答题方法如下:①从题材入手。
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类似的情感。
②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
③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
如本题“海内风尘”指安史之乱的连年战火,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局势的担忧。
答案:①忧国之情:“海内风尘”指安史之乱的连年战火,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局势的担忧。
②对诸弟的思念:战乱频仍,诸弟分离,长期阻隔,诗人对亲人的无限思念之苦跃然纸上。
③漂泊之悲:诗人流落天涯,一身飘零,“一身遥”蕴含无限人世之悲,流离之苦。
语言运用
5.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调整画线部分语序,做到句式协调一致,整齐
对称。
唐代诗人是一群深于情,长于情的时代宠儿,是一群天真烂漫的赤子,无论是报效祖国的慷慨歌吟,还是娓娓诉说的个人际遇;无论是怜悯民生的郁郁哀歌,还是深长呼唤的惋惜国运,都是如此的感情投入,声出肺腑,这在一般世故者眼中,简直不可思议。
剖析:“慷慨歌吟”对“深长呼唤”,“郁郁哀歌”对“娓娓诉说”;由盛唐到晚唐,由民生到个人。
答案:无论是报效祖国的慷慨歌吟,还是惋惜国运的深长呼唤;无论是怜悯民生的郁郁哀歌,还是个人际遇的娓娓诉说
6.仿照下面画横线的句子的句式和结构,续写一个对故乡亲人思念的句子。
我国古典诗歌内蕴丰富,很能激起人们的联想和想象。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吟咏这脍炙人口的诗句,谁不为沦落之人的情谊所感染?
“, ”, ,
?
剖析:本题考查仿写句子的能力。
首先要选择合适的诗句,句式要与例句相同,结构要与例句一致,还要注意把握句段的感情基调。
答案:(示例)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读着这饱含深情的诗句谁不为兄弟之间的真情所打动
7.根据下面的文字,拟一条一句话新闻。
(25字左右)
国际教育基金会专家汤姆·菲利普斯日前在中国人民大学演讲时说,科技不能解决所有问题,社会需要人格教育,若不能培养出有爱心有良知的个人及稳定的家庭,就无法期待美好社会。
自私的个人极端主义和短视的及时享乐主义,在一些社会成了生活主流。
精神污染的道德混乱环境,将使人的良知变迟钝,最终导致人生失败,并进一步带来社会混乱。
答案:国际教育基金会专家说,社会需要人格教育,否则会带来社会
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