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零件的公差配合
典型的配合实例配合实例典型配合例

典型的配合实例为了便于在实际的设计中合理的确定其配合,下面举例说明某些配合在实际中的应用,以供参考。
1. 间隙配合的选用基准孔H与相应公差等级的轴a ~ h形成间隙配合,其中H/a组成的配合间隙最大,H/h的配合间隙最小,其最小间隙为零。
(1)H/a ,H/b , H/c 配合这三种配合的间隙很大,不常使用,一般使用在工作条件较差,要求灵活动作的机械上,或用于受力变形大,轴在高温下工作需保证有较大间隙的场合,如起重机吊钩的铰链,带槽的法兰盘,内燃机的排气阀和导管。
(2) H/d , H/e 配合这两种的配合间隙建达,用于要求不高,易于转动的支承。
其中H/d适用于较松的转动配合,如密封盖,滑轮和空转带轮等与轴的配合,也适用于大直径滑动轴承的配合,如球磨机、轧钢机等重型机械的滑动轴承,适用于IT7 ~ 11级,例如滑轮和轴的配合。
H/e适用于要求有明显间隙,易于转动的支承配合,如大跨度支承、多支点支承等配合。
高等级的也适用于大的高速、重载的支承,如蜗轮发电机、大电动机的支承以及凸轮轴支承等。
(3)H/f 配合这个配合的间隙多用于IT7~9级的一般转动配合,如齿轮箱、小电动机、泵等的转轴及滑动支承的配合。
(4)H/g配合此种配合间隙很小,除了轻负荷的精密机构外,一般不用作转动配合,多用于IT5 ~ 7级,适合于作往复摆动和滑动的精密配合。
有时也用于插销等定位配合,如精密连杆轴承、活塞及滑阀,以及精密机床的主轴于轴承分度头轴颈与轴的配合等。
(5)H/ h配合这个配合的最小间隙为零,用于IT4~11级,适用于无相对转动而有定心和导向要求的定位配合,若无温度、变形影响,也适用于滑动配合。
推荐配合H6/ h5,H8/ h7,H9/ h9,H11/ h11 ,如车床尾座顶尖套筒与尾座的配合。
2. 过渡配合的选用基准孔H与相应的公差等级轴的基本偏差代号j~n,形成过渡配合,(n与高精度的H孔形成过盈配合)。
(1)H/jH/ js 配合这两种过渡配合获得间隙配合的机会较多,多用于IT4~7级,适用于要求间隙比h小,并允许略有过盈的定位配合,如联轴节,齿圈与钢制轮毂以及滚动轴承与箱体的配合等.(2)H/ k 配合此种配合获得的平均间隙接近于零,定心较好,装备后,零件受到的接触应力较小,能够拆卸,适用于IT4~7级,如刚性联轴器配合。
滚动轴承公差配合的要求【大全】

滚动轴承用于支承轴及轴上零件,保持轴的旋转精度,减少转轴与支承之间的摩擦和磨损。
那么滚动轴承公差配合的要求有哪些规定?接下来小编简单的带大家了解一下。
一、组成1外圈,2 内圈,3 滚动体,4保持架如图6-1、6-26-16-2滚动轴承的精度包括:1 尺寸公差:指内圈的内径、外圈的外径和宽度尺寸的公差。
2 旋转精度:指内、外圈的径向跳动及端面跳动。
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选尽可能低的精度等级选择依据:1)机器功能对轴承部件的旋转精度要求;2)机器工作转速的要求。
滚动轴承精度等级的选择0级:在机械制造业中应用最广,称为普通级,用于旋转精度要求不高的一般机构。
如减速器、水泵、压缩机等旋转机构。
6(6X)、5、4级:用于旋转精度和转速要求较高的旋转机构,如普通机床、磨床的主轴轴承;普通车床主轴的前轴承采用5级轴承,后轴承采用6级轴承。
2级:用于旋转精度和转速要求特别高的旋转机构。
如精密坐标镗床、高精度仪器主轴等轴承。
基准制内圈与轴径:基孔制外圈与壳体孔:基轴制壳体孔的尺寸公差带轴的尺寸公差带1.当轴承的旋转精度要求较高时,应选用较高精度等级的轴承以及较高等级的轴颈、壳体孔公差;2.对负荷较大而且旋转精度要求较高的轴承,为消除弹性变形和振动的影响,旋转套圈应避免采用间隙配合,但也不宜太紧;3.对负荷较小,用于精密机床的高精度轴承,为避免相配孔、轴形状误差对旋转精度的影响,无论旋转套圈或非旋转套圈,与轴或孔的配合都希望有较小间隙4.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轴承的旋转精度愈高,转速愈高,选用配合也应愈紧。
扩展资料:轴承配合公差:从公差带看,采用了过盈配合,轴承外圈必须压装或加热工件等方法才能装配。
一般过盈配合选用N7、P7即可。
但:查阅表格,居然用到了N5以上查不到数据了(φ80N5是-0.015、0.028)v极大地提高了加工难度,完全没有必要,是典型的浪费。
视工作场合与精度需要、满足使用要求即可,我们输送机械通常采用间隙配合也耐用、加工经济、客户更换方便等优势。
公差配合相乘

公差配合相乘
在机械设计领域,公差配合通常是指零件尺寸与其允许的制造误差范围之间的关系。
它主要涉及孔和轴的配合,通过控制孔与轴的尺寸公差,以实现不同类型的配合,如间隙配合、过渡配合或过盈配合。
然而,公差配合的概念并不直接涉及乘法运算。
若讨论两个零件(如轴和孔)的配合情况时,关注的是它们各自的尺寸公差是否能够满足设计要求,从而确保装配后的功能性和可靠性,并非将两个公差简单相乘。
举例来说,一个孔可能有直径为φ50(+0.025,-0.015)的尺寸公差,表示其最大直径为50.025mm,最小直径为49.985mm;而对应的轴可能有直径为φ50(+0.010,-0.005)的尺寸公差。
在这种情况下,分析的是当轴插入孔中时,可能出现的不同配合状态,而非两者的公差值进行数学上的乘法计算。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3篇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第一篇:公差配合的概念和原理公差配合是机械制造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是指两个零件之间的尺寸差距。
在生产制造过程中,零件之间的公差配合关系直接决定了产品的精度和质量。
因此,深入了解公差配合的原理和相关知识对于提高产品质量和制造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公差的基本概念公差是指一个零件的尺寸与标准尺寸之间的差距,包括正公差、负公差和零公差三种形式。
其中,正公差指零件的尺寸大于标准尺寸,负公差则表示零件的尺寸小于标准尺寸,而零公差则意味着零件的尺寸与标准尺寸完全相同。
为了方便表示不同公差之间的尺寸差距,人们通常采用公差带来表示。
公差带是由基准尺寸、公差上限和公差下限三部分组成的,其中基准尺寸是一定的,而公差上限和公差下限则根据要求进行确定,通常以正负公差的一半作为上下限。
2. 公差配合的分类和标准公差配合是指两个零件之间的公差关系,它由两个基本要素组成:一是公差等级,表示一个零件尺寸偏差的大小;二是配合公差,表示两个零件之间允许的相对尺寸偏差。
根据这两个要素,可以将公差配合分为以下五种类型:(1)游隙配合:零部件之间允许有一定的间隙,可靠地传递力矩和负载。
典型的例子是轴和孔的配合。
(2)中间配合:次高精度,配合间隙小于上一级,用于定位或轴承安装,如机床主轴和轴承座的配合。
(3)紧配合:在十分苛刻的应用环境下使用,如汽车发动机缸套和活塞。
(4)浅圆配合:精度较高,由于其相对简单的制造形式,因此成本较低,因此在工程设备中被广泛使用,如轴承内陆和外陆的浅圆配合。
(5)深压配合:最高精度的公差配合,必须在极其严格的环境中制造,例如涡轮增压器中的轴承或仪器中的精密齿轮。
在公差配合中,各种配合关系的尺寸偏差都有所规定,并有国家标准对其进行了详细规定。
调整合理的配合公差,可以保证装配时的互换性和互换可靠性,从而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第二篇:公差配合的影响因素影响公差配合的因素有很多,包括所采用的机器和设备、制造材料、制造工艺和技能、制造环境、使用条件等等。
第三章 孔、轴公差与配合

学 习 指 导 本章学习目的是掌握《极限与配合》标准的一 般规律,为合理选用尺寸公差与配合、学习其 它典型零件的公差与配合,进行尺寸精度设计 打下基础。理解极限与配合标准中的术语、定 义和作用,重点要掌握标准公差与基本偏差的 结构、特点和基本规律以及尺寸公差与配合的 选用原则。
36
EI=-es (适用于A~H) 移动,性质不变
- ES+ Th= ei+ Ts 对于同级配合的 J~ZC Th=Ts得 ES = -ei
- ES+ Th= ei+ Ts 对于IT≤IT8的K、M N以及IT≤IT7的P~ZC 轴比孔的精度高一级 所以ES=-ei+Δ Δ =Th-Ts
实际应用中可直接根据公称尺寸及基本偏差代号查P35-36表3-6的孔的基 本偏差数值。
19
常用尺寸极限与配合国家标准的构成:
大小——标准公差系列
公差带
位置——基本偏差系列
主要内容: 孔、轴标准公差系列 孔、轴基本偏差系列 孔、轴公差与配合在图样上的标注 孔、轴的常用公差带和优先、常用配合
20
一、孔、轴标准公差系列
标准公差IT:国标规定的,用以确定公差 带大小的任一公差值。标准公差包括三项 内容: 1、标准公差等级及其代号 2、公差单位(标准公差因子) 3、公称尺寸分段
标准公差等级系数ɑ:反映标准公差等级高低的参数; IT01、IT0、IT1公差数值与公称尺寸呈线性关系; IT2、IT3、IT4公差数值呈等比数列; IT5、IT6、…、IT18其他标准公差等级的数值计算公 式。 IT = ɑi 常用尺寸范围内各个公差等级的标准公差计算: 见P38页表3-1
24
表3-1 D≤500mm各级标准公差数值的计算公式
项目九 圆锥的公差配合及测量

2.圆锥配合的主要参数
圆锥配合的主要参数包括圆锥角、圆锥直径、圆锥长度、 锥度、圆锥配合长度和基面距。
(1)圆锥角α与圆锥半角α/2 圆锥角α——是指在通过圆锥轴线的截面内,两条素线间的夹
角。圆锥半角α/2——是指在通过圆锥轴线的截面内,一条 素线与轴线间的夹角。
(2)圆锥直径 圆锥直径是指垂直于圆锥轴线的
比较测量法是将角度量具与被测角度或锥度相比较,用光 隙法或涂色法估计出被测角度或锥度的偏差,或判断被测 角度或锥度是否在允许的公差范围内。比较测量法的常用 角度量具有:角度量块、角度样板、直角尺、圆锥量规等。 下面以圆锥量规为例进行介绍。
• 在大批量生产条件下,圆锥检测常用圆锥量规。
• 圆锥量规有两种即: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
机电工程系
项目九 圆锥的公差配合及测量
• 如图所示,圆锥配合是 常用的典型结构,圆锥 零件在机器结构中应用 广泛。那么,圆锥的基 本参数有哪些?公差是 如何规定的?如何对圆 锥零件进行检测?
圆锥配合的特点: 圆锥配合具有同轴度精度高、紧密性好、
间隙或过盈可以调整、可利用摩擦力传递 转矩等优点。但圆锥配合在结构上较复杂, 加工和检测也较困难。
1. 结构型圆锥配合
• 结构型圆锥配合是指由圆锥结构或基面距确定装配后的最 终轴向相对位置而 获得的配合,结构型
圆锥配合可以是间隙 配合、过渡配合或过 盈配合。如图所示。
2.位移型圆锥配合
• 位移型圆锥配合是指由内、外圆锥装配时作一定的相对轴 向位移来确定装配后最终轴向相对位置而获得的配合。位 移型圆锥配合可以是间隙配合或过盈配合,如图所示。
2. 将量块组放在平板上,将正弦规的两个圆柱分别放在平板和量 块组上;
3. 按图用指示表进行测量,两端差值为Δh,则锥度偏差(rad)为 :
新编文档-11公差10~11-精品文档

第五章 典型零件公差及检测
• (8)牙形角α ——螺纹在纵截面上牙形
两侧的夹角。
• (9)牙全高H——轴截面上正三角形底边
到牙形角顶点的高度,也叫理论高度 (10)螺纹旋合长度(螺纹长)——内外
螺纹最大配合长度。
第五章 典型零件公差及检测
• 3、圆锥的形状公差T F • 4、圆锥给定截面直径公差T DS
——在给定位置的正截面上圆锥直径的允许 变动量。
• 这是一种较高的要求。一般同时规定
圆锥角公差AT 及圆锥直径公差T D 可保证 配合有较好的密封性和接触性。
第五章 典型零件公差及检测
• 圆锥给定截面直径公差T DS
第五章 典型零件公差及检测
• 2)参数计算: (主参数:螺距P)
• 中径:
d2 = d — 0.6495P
• 外螺纹底径(内螺纹顶径)
d1பைடு நூலகம்= d — 1.0825P
理论高度 H = P * cot30/2 = 0.86603 P
工作高度 h=5*P*cot30°/16=0.5413P
第五章 典型零件公差及检测
的螺纹(如:深孔中加工螺纹)
第五章 典型零件公差及检测
三 角 螺 纹 的 几 何 尺 寸
第五章 典型零件公差及检测
• (3)中径d2 ——螺纹在理论上牙厚与牙
宽相等处的直径。大概等于大径与小径的平 均直径。
d2 = ( d + d1 ) / 2
• (4)螺距P——相邻两牙对应点之间的
轴向距离;(已标准化,优选第1系列)
• (5)线数 n ——螺杆上螺纹的条数( n
零件图的尺寸标注及公差

52 44
26
内
3× 40
C1.5
外
部
部
结
结
构
构
及
及
尺
尺
寸
寸
C2
10
32
9.某一结构同工序尺寸宜集中标注
R
R
分散标注—不好
集中标注—好
3.零件上常见结构的尺寸注法
(1)铸造圆角 不必在图上标出,只需用文字在技术要求中说明。
(2)零件倒角和倒圆(见附表2)
结构名称 尺寸标注方法
说明
倒角
在不致引起误解时, 零件图中的倒角可 以省略不画,其尺 寸也可以简化
, 本例中的基准 既满足设计要求,又符合工艺要求。是
典型的设计基准与工艺基准重合的例子。
轴向设计 径向设计 基准 基准
轴向辅助 基准
表面I
轴向辅助 基准
轴向辅助 基准
表面I的 测量基准
二、零件尺寸标注的合理性 (一)考虑设计要求
1.主要尺寸要直接注出
主要尺寸
未标注 主要尺寸
正确
错误
四、零件图尺寸标注示例
a 设计基准
从设计角度考虑,为满足零件在机器或部件中 对其结构、性能要求而选定的一些基准.
C A 13
10
30
45
A
26
35
65
B
A-A 90
4 10 12 4 0±0 . 0 2 58 6 + 1 6 0 .0 2 7
0
D
30
15 2
5
M8× 0.75 (辅 助 基 准 ) E
B---高度方向设计基准 C---长度方向设计基准 D---宽度方向设计基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章 典型零件的公差配合7.1 滚动轴承的公差与配合7.1.1 概 述滚动轴承是由专业生产的一种标准部件,在机器中起支承作用,并以滚动代替滑动,以减小运动副的摩擦及其磨损,滚动轴承由内圈、外圈、滚动体和保持架组成。
其内圈内径d 与轴颈配合,外圈外径D 与外壳孔配合,如图7.1所示。
滚动轴承按可承受负荷的方向分为向心轴承、向心推力轴承和推力轴承等;按滚动体的形状分为球轴承、滚子轴承、滚针轴承等。
通常,滚动轴承工作时,内圈与轴径一起旋转,外圈在外壳孔中固定不动,即内圈和外圈以一定的速度作相对转动。
滚动轴承的工作性能和使用寿命主要取决于轴承本身的制造精度,同时还与滚动轴承相配合的轴颈和外壳孔的尺寸公差、形位公差和表面粗糙度以及安装正确与否等因素有关,有关的详细内容在国家标准GB/T275-1993中均做了规定。
7.1.2 滚动轴承的精度等级及其应用滚动轴承的公差等级由轴承的尺寸公差和旋转精度决定。
根据GB/T307.1-1994和GB/T307.4-2002规定,向心轴承的公差等级,由低到高依次分为P0、P6、P5、P4和P2五个等级(相当于GB307.3—1984中的G 、E 、D 、C 、B 级),圆锥滚子轴承的公差等级分为P0、P6x 、P5和P4四级,推力轴承的公差等级分为P0、P6、P5和P4四级。
P0级轴承在机械制造业中应用最广,通常称为普通级,在轴承代号标注时不予注出。
它用于旋转精度、运动平稳性等要求不高、中等负荷、中等转速的一般机构中,如普通机床的变速机构和进给机构,汽车和拖拉机的变速机构等。
P6、P6x 级轴承应用于旋转精度和运动平稳性要求较高或转速要求较高的旋转机构中,如普通机床主轴的后轴承和比较精密的仪器、仪表等的旋转机构中的轴承。
P5、P4级轴承应用于旋转精度和转速要求高的旋转机构中,如高精度的车床和磨床、精密丝杠车床和滚齿机等的主轴轴承。
P2级轴承应用于旋转精度和转速要求特别高的精密机械的旋转机构中,如精密坐标镗床和高精度齿轮磨床和数控机床的主轴等轴承。
7.1.3 滚动轴承内、外径的公差带及特点由于滚动轴承是标准部件,所以滚动轴承内圈与轴颈的配合采用基孔制,滚动轴承外圈与外壳孔的配合采用基轴制。
通常情况下,滚动轴承的内圈是随轴一起旋转的,为防止内圈和轴颈的配合面之间相对滑动而导致磨损,影响轴承的工作性能和使用寿命,因此要求滚动轴承的内圈和轴颈配合具有一定的Array过盈,同时考虑到内圈是薄壁件,其过盈量又不能太大。
如果作为基准孔的轴承内圈内径仍采用基本偏差代号H的公差带布置,轴颈公差带从GB/T1801-1999中的优先、常用和一般公差带中选取,则这样的过渡配合的过盈量太小,而过盈配合的过盈量又太大,不能满足轴承工作的需要。
而轴颈一般又不能采用非标准的公差带。
所以,国家标准规定:滚动轴承内径为基准孔公差带,但其位置由原来的位于零线的上方而改为位于以公称内径d为零线的下方,即上偏差为零,下偏差为负值,如图7.2所示。
当它与GB/T1801-1999中的过渡配合的轴相配合时,能保证获得一定大小的过盈量,从而满足轴承的内孔与轴颈的配合要求。
通常滚动轴承的外圈安装在外壳孔中不旋转,标准规定轴承外圈外径的公差带分布于以其公称直径D为零线的下方,即上偏差为零,下偏差为负值,如图7.2所示。
它与GB/T1801-1999标准中基本偏差代号为h的公差带相类似,只是公差值不同。
7.1.4滚动轴承与轴和外壳孔的配合及选用1. 轴颈和外壳孔的公差带当选定了滚动轴承的种类和精度后,轴承内圈和轴颈、外圈和外壳孔的配合面间需要的配合性质,只是由轴颈和外壳孔的公差带决定。
也就是说,轴承配合的选择就是确定轴颈和外壳孔的公差带的过程。
国家标准GB/T275-1993《滚动轴承与轴和外壳孔的配合》对与0级和6(6x)级轴承配合的轴颈规定了17种公差带,外壳孔规定了16种公差带,如图7.3所示,它们分别选自GB/T1801-1999中的轴、孔公差带。
图7.3滚动轴承与轴和轴承座孔的配合2. 滚动轴承与轴径、外壳孔的配合的选择正确地选择滚动轴承配合,是保证滚动轴承的正常运转,延长其使用寿命关键。
滚动轴承配合选择的主要依据通常是根据滚动轴承的种类、尺寸大小和滚动轴承套圈承受负荷的类型、大小及轴承的游隙等因素。
1)轴承承受负荷的类型作用在轴承套圈上的径向负荷一般是由定向负荷和旋转负荷合成的。
根据轴承套圈所承受的负荷具体情况不同,可分为以下三类:(1)固定负荷轴承运转时,作用在轴承套圈上的合成径向负荷相对静止,即合成径向负荷始终不变地作用在套圈滚道的某一局部区域上,则该套圈承受着固定负荷。
如图7.4a 中的外圈和图7.4b 中的内圈,它们均受到一个定向的径向负荷F r 作用。
其特点是只有套圈的局部滚道受到负荷的作用。
(a ) (b ) (c ) (d )(2)旋转负荷轴承运转时,作用在轴承套圈上的合成径向负荷与套圈相对旋转,顺次作用在套圈的整个轨道上,则该套圈承受旋转负荷。
如图7.4a 中的内圈和图7.4b 中的外圈,都承受旋转负荷。
其特点是套圈的整个圆周滚道顺次受到负荷的作用。
(3)摆动负荷轴承运转时,作用在轴承上的合成径向负荷在套圈滚道的一定区域内相对摆动,则该套圈承受摆动负荷。
如图7.4c 和图7.4d 所示,轴承套圈同时受到定向负荷和旋转负荷的作用,两者的合成负荷将由小到大,再由大到小地周期性变化。
当F r >F c 时(见图7.5),合成负荷在轴承下方AB 区域内摆动,不旋转的套圈承受摆动负荷,旋转的套圈承受旋转负荷。
一般情况下,受固定负荷的套圈配合应选松一些,通常应选用过渡配合或具有极小间隙的间隙配合。
受旋转负荷的套圈配合应选较紧的配合,通常应选用过盈量较小的过盈配合或有一定过盈量的过渡配合。
受摆动负荷的套圈配合的松紧程度应介于前两种负荷的配合之间。
(a)定向负荷、内圈转动 b)定向负荷、外圈转动 c)旋转负荷、内圈转动 d)旋转负荷、外圈转动 图7.4 轴承套圈与负荷的关系2)轴承负荷的大小由于轴承套圈是薄壁件,在负荷作用下,套圈很容易产生变形,导致配合面间接触、受力都不均匀,容易引起松动。
因此,当承受冲击负荷或重负荷时,一般应选择比正常、轻负荷时更紧密的配合。
GB/T275-1993规定:向心轴承负荷的大小可用当量动负荷(一般指径向负荷)P r 与额定动负荷C r 的比值区分,P r ≤ 0.07C r 时为轻负荷;0.07C r <P r ≤0.15C r 时为正常负荷;P r >0.15C r 时为重负荷。
负荷越大,配合过盈量应越大。
其中,当量动负荷P r 与额定额定动负荷C r 分别由计算公式求出和由轴承型号查阅相关公差表格确定。
3)轴颈和外壳孔的尺寸公差等级应与轴承的精度等级相协调对于要求有较高的旋转精度的场合,要选择较高公差等级的轴承(如P5级、P4级轴承),而与滚动轴承配合的轴颈和外壳孔也要选择较高的公差等级(一般轴颈可取IT5,外壳孔可取IT6),以使两者协调。
与PO 级、P6级配合的轴颈一般为IT6,外壳孔一般为IT7。
4)轴承尺寸大小考虑到变形大小与基本尺寸有关,因此,随着轴承尺寸的增大,选择的过盈配合的过盈量越大,间隙配合的间隙量越大。
5)轴承游隙滚动体与内外圈之间的游隙分为径向游隙1δ和轴向游隙2δ,如图7.6所示。
游隙过大,会引起转轴较大的径向跳动和轴向窜动,产生较大的振动和噪声;而游隙过小,尤其是轴承与轴颈或外壳孔采用过盈配合时,则会使轴承滚动体与套圈产生较大的接触应力,引起轴承的摩擦发热,以致降低寿命。
因此轴承游隙的大小应适度。
6)工作温度轴承工作时,由于摩擦发热和其它热源的影响,使轴承套圈的温度经常高于与其相配合轴颈和外壳孔的温度。
因此,轴承内圈会因热膨胀与轴颈的配合变松,而轴承外圈则因热膨胀与外壳孔的配合变紧,从而影响轴承的轴向游动,当轴承工作温度高于100℃时,选择轴承的配合时必须考虑温度的影响。
7)旋转精度和旋转速度对于承受较大负荷且旋转精度要求较高的轴承,为了消除弹性变形和振动的影响,应避免采用间隙配合,但也不宜太紧。
轴承的旋转速度越高,应选用越紧的配合。
除上述因素外,轴颈和外壳孔的结构、材料以及安装与拆卸等对轴承的运转也有影响,应当全面分析考虑。
3. 轴颈和外壳孔的公差等级和公差带的选择轴承的精度决定与之相配合的轴、外壳孔的公差等级。
一般情况下,与P0、P6(P6x)级轴承配合的轴,其公差等级一般为IT6,外壳孔为IT7。
对旋转精度和运转平稳性有较高要求的场合,轴承公差等级及其与之配合的零部件精度都应相应提高。
与向心轴承配合的轴公差带代号按表7-l 选择;与向心轴承配合的孔公差带代号按表7-2选择;与推力轴承配合的轴公差带代号按表7-3选择;与推力轴承配合的外壳孔公差 带代号按表7-4选择。
表7-1 和向心轴承配合的轴公差带代号(摘自GB/T275-1993)圆柱孔轴承圆锥孔轴承注:①凡对精度有较高要求场合,应用j5,k5,…代替j6,k6,…;②圆锥滚子轴承、角接触球轴承配合对游隙的影响不大,可用k6,m6代替k5,m5;③重负荷下轴承游隙应选大于0组。
④凡有较高的精度或转速要求的场合,应选h7(IT5)代替h8(IT6)。
⑤ IT6、IT7表示圆柱度公差数值。
注:①并列公差带随尺寸的增大从左到右选择,对旋转精度有较高要求时,可相应提高一个公差等级;②不适用于剖分式外壳。
4. 配合表面及端面的形位公差和表面粗糙度正确选择轴承与轴颈和外壳孔的公差等级及其配合的同时,对轴颈及外壳孔的形位公差及表面粗糙度也要提出要求,才能保证轴承的正常运转。
1)配合表面及端面的形位公差GB/T275-1993规定了与轴承配合的轴颈和外壳孔表面的圆柱度公差、轴肩及外壳体孔端面的端面圆跳动公差,其形位公差值见表7-5。
2)配合表面及端面的粗糙度要求表面粗糙度的大小不仅影响配合的性质,还会影响联接强度,因此,凡是与轴承内、外圈配合的表面通常都对粗糙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按表7-6选择。
表7-5 轴和外壳孔的形位公差值(摘自GB/T275-1993)例1:某车床主轴后轴承采取了两个0级精度的单列向心球轴承,车床主轴要求较高的旋转精度,轴承外形尺寸为d ×D ×B =50×90×20mm ,径向负荷P<O.07C 。
试选择轴承与轴和外壳孔的配合公差、轴和外壳孔的形位公差及表面粗糙度。
解:车床主轴后支承主要承受齿轮传递的力,属于定向负荷。
由于内圈转动,受旋转负荷;而外圈静止,则受固定负荷。
因为径向负荷0.07r P C ,所以轴承承受轻负荷。
按轴承的工作条件,查表7-1表7-2得轴颈公差带为φ50j5(基孔制),外壳孔公差带为构φ90H6(基轴制),因主轴要求较高的旋转精度.故公差等级提高一级.见图7.7a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