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小学五年级语文《冀中的地道战》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小学五年级语文《冀中的地道战》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18《冀中的地道战》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记叙文如何使用说明方法介绍事物的。

2、读懂课文,了解我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树立民族自信心。

教学重点:学习文章围绕“地道战是个奇迹”来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1942-1944年,日本帝国主义调集了几十万军队对我国华北敌后根据地进行“大扫荡”,实行野蛮的三光政策。

修筑封锁墙,封锁沟,十里一碉,八里一堡,对抗日根据地实行封锁政策。

抗日战争进入了最困难的时期。

但冀中人民没有屈服。

二、学习第一段:1.朗读第一段,说段意(地道战的产生和作用)2.板书:地道战的产生是为了粉碎“扫荡”。

3.这一段中哪个词最能概括地道战的情况?理解“奇迹”(意想不到的,不平凡的)4.课文从哪儿看出地道战是个奇迹?规模作用(1)保护人民(2)坚持生产(3)打击敌人三、过渡:这是全文内容的概括,下文具体介绍了地道的式样和特点,说明地道战是个奇迹。

1.指名读第二步节,其他同学边听边想地道的式样,并试着把它画出来。

2.投影显示,对照课文内容,看画的对不对。

3.说说这种构造的地道有哪些好处。

a.不同用处的地道在固定的地点,便于辨别。

b.地道既隐蔽又不妨碍种庄稼。

c.大洞既牢靠,又能容纳很多人。

d.小洞用处多,为人们生活提供方便。

e.气孔设置,隐蔽又透气,透光。

总结:这样的结构可以有效地保存自己,正常生活,坚持生产,足以体现劳动人民的智慧。

4.再读第3节。

四、地道不仅能保护人民群众,同时还巧妙地设置了一些御敌结构。

1.自读课文第5节,找一找地道中设置了哪些御敌结构。

(陷坑警戒洞迷惑洞孑口)2.设想:一群日本鬼子进了村,他们发现了一个地道口,请大家读一读第5节,想一想这群鬼子的下场会是怎样的。

3.可用“一...就...”来说话,体现地道结构的巧妙。

“就算...也...”总结:这样的结构,使地道能攻能守,具有了灵活机动地打击敌人的特点。

五、敌人尝到了地道的厉害,想方设法来破坏,什么火攻呀,毒气攻呀,大家又是用什么妙法来防备的呢?引读:敌人用火攻——敌人放毒气——敌人用火攻——六.那么人们呆在地道里是否就一无所知了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请两位同学介绍无线电和有线电。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太空生活趣事多》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太空生活趣事多》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课文18《太空生活趣事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对太空知识的了解,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你还记得课文讲了在太空中生活的哪几件有趣的事情吗?(睡觉、活动、喝水、洗澡)2、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跟随宇航员的步伐,去看看他们具体是怎么睡觉、活动、喝水和洗澡的?二、品读课文语句,感受太空生活的有趣(一)选择自己觉得最有趣的一件太空趣事,找出它所在的段落,读一读,和小组内同学分享一下喜欢的原因。

(二)、品读课文语句,学生汇报学习。

1、出示课文第2自然段,了解在宇宙飞船里睡觉与我们睡觉有什么不同?请喜欢这个自然段的学生读一读。

(1)理解“要想……必须……”句子的作用。

(强调了航天员在太空中睡觉的特殊性)(2)指名说说:宇宙飞船里睡觉与我们睡觉有什么不同?(宇航员在太空想要睡得安慰,得钻进固定在舱壁上的睡袋里)2、出示课文第3自然段,请喜欢这个自然段的学生读一读。

(1)航天员在宇宙飞船里是如何活动的?指名说。

(主要用手臂抓安装的特制扶手活动。

)(2)想象模仿一下,感受太空活动的有趣。

3、出示课文第4自然段,请喜欢这个自然段的学生读一读。

(1)了解“失重”一词。

(失重:物体在引力场中自由运动时有质量而不表现重量或重量较小的一种状态,又称零重力。

失重有时泛指零重力和微重力环境。

确切地讲,当加速度竖直向下时为失重状态。

)(2)航天员在太空中是怎么喝水的?指名说。

(不能用普通的杯子喝水,必须使用带吸管的饮水袋。

)4、出示课文第5自然段,了解在太空洗澡的有趣,请喜欢这个自然段的学生读一读。

(1)为什么“从喷头喷出来的水总是飘浮在空中”?(水失重了)(2)区分“漂浮”与“飘浮”两词。

(飘浮:指随风飘动或飞扬。

漂浮:指停留在液体表面不下沉。

)(三)、说话训练。

你还能想象太空生活中会遇到哪些问题呢?提出来和大家探讨。

比如:怎么上厕所?吃什么东西?能正常使用电子产品吗?(四)课文小结在太空生活,由于失重,人睡觉是不安稳的,会飘来飘去,喝水,水倒不下来,走路不平稳,连洗澡也不容易,水总是漂浮在空中。

第18课《牛和鹅》(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上好课】四年级语文上册 部编版

第18课《牛和鹅》(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上好课】四年级语文上册 部编版

教学过程回顾课文,导入新课。

(1)课文先写了“我们”由于听信了他人的话,所以()。

接着写在回家的路上“我们”被鹅追赶,后来在金奎叔的挂念下()。

最终写“我”记着金奎叔的话,从今()。

明确:不怕牛,可怕鹅赶走了鹅对牛、对鹅都转变了态度(2)我们以前用圈、线、括号等符号在文中标画,也是一种批注。

这节课我们就通过作批注来理解课文内容,看一看“我”对鹅的态度为什么会发生转变。

学习任务四:自主批注,借助批注理解课文1.细读课文,试着从不同角度给课文作批注,并在沟通批注的过程中理解课文。

提示:可以从“有疑问”的角度作批注,也可以从“写得好”的角度作批注。

2.先自主阅读,边读边作批注。

3.在小组中沟通批注,并争辩有疑问的地方。

4.班级沟通。

沟通预设:句段1.大家都说:牛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鹅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鹅小,所以鹅不怕人。

批注:鹅比人小那么多,我们为什么怕鹅呢?明确:鹅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鹅小。

句段3.所以我们看到牛,一点儿不行怕,敢用手拍它的背,摸它的肚子,甚至敢用树枝去触它的屁股呢!可是牛像是无所谓似的,只是眨刺眼,把尾巴甩几甩。

有的孩子还敢扳牛角,叫它跪下来,然后骑到牛背上去。

我那时虽然不敢这样,可是用拳头捶捶牛背还是敢的。

批注:我们起初是怎样对待牛和鹅的?明确:我们起初欺侮牛,怕鹅。

批注:从“拍”“摸”“触”“扳”“骑”“锤”等一些列动词,可以感受到我们对待牛的态度,可以用肆无忌惮来形容。

句段4.我们看到鹅,那就完全两样了:总是远远地站在平安的地方,才敢看它。

要是在路上遇到鹅,就得绕个大圈子才敢走过去。

批注:从“远远的”“绕个大圈子”可以看出我们生怕鹅会过来啄自己忐忑担忧的心理。

句段5.有一次,我们放学回家,走过池塘边,观察有四只大白鹅在靠近岸边的水里游。

我们马上都不说话了,贴着墙壁,静静地走过去。

我的心里很可怕,怕它们观察了会追过来。

这时,有一个顽皮的孩子有意要引它们来,就吁哩哩哩地叫了一声。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牛和鹅》第二课时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牛和鹅》第二课时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牛和鹅》第二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牛和鹅》故事的情节和主题。

2.认识一些生词和成语,能够将其在句子中正确运用。

3.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小组合作活动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牛和鹅》故事的情节和主题。

2.难点:正确运用生词和成语进行句子编写。

三、教学准备1.课文《牛和鹅》教材2.生词卡片3.成语卡片4.黑板、彩色粉笔5.学生课前复习和阅读材料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大声朗读《牛和鹅》的故事,让学生感受故事的氛围。

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的内容。

2. 学习新词和成语教师呈现新生词和生词,让学生快速认读,并进行词义讲解。

接着介绍新的成语,让学生理解其含义。

3. 教学主体1.学生分组讨论,根据故事的情节,讨论牛和鹅之间的故事发展。

2.学生展示自己的讨论结果,并进行讨论。

3.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故事的主题和寓意。

4. 学生表演学生分组,根据自己的理解,编排出小话剧,表演给全班同学观看。

5. 总结教师总结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回顾课堂内容,并对课文进行深入解析。

五、教学反思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围绕着故事的情节和主题进行展开,通过小组讨论和表演的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生词和成语,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以上就是《牛和鹅》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学生对故事的理解会更加深入,同时也能提高他们的阅读和表达能力。

第18课《紫藤萝瀑布》第二课时(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

第18课《紫藤萝瀑布》第二课时(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

第18课《紫藤萝瀑布》第二课时(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第18课《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第二课时1.品味含蓄隽永的语言,领会作者寄托在紫藤萝上的“志”。

2.学会运用比较的方法阅读,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第2课时(共2课时)◆活动一:听花之歌,品情之美1.导入:上节课,我们一起感受了作者笔下紫藤萝花盛开的热烈辉煌,并品析了作者描写紫藤萝之美的艺术手法,感受到了语言的魅力。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聆听作者面对紫藤萝瀑布生发的人生感悟。

师引导:在《紫藤萝瀑布》中我们看到紫藤萝花,在《丁香结》中我们看到了丁香花,在《报秋》中我们遇到玉簪花,在宗璞的作品中,常常可见花的踪影。

宗璞笔下的“花”绝非出身名门,二月兰、玉簪花、木槿花等等都是平凡而普通的,她将自然界中的花“人格化”,在她笔下这些普通的花朵呈现出顽强不屈的生命力。

以花喻人,传达着作者的思想感情,花朵所饱含的精神品格,正是作者所追求的精神实质。

——《宗璞作品中的“花”之表达》师引导:有人评价,宗璞的散文,语言含蓄隽永,情深意长。

宗璞对笔下的紫藤萝又寄寓了怎样的精神追求呢?我们着重从本文含蓄隽永的语言入手,体味作者的精神追求。

1.感受生命的美好。

(1)面对繁盛美丽的紫藤萝,作者的内心情感发生了变化。

浏览文章,找出表达作者情感变化的语句。

预设: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关于生死的疑惑,关于疾病的痛楚。

我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2)齐读句子,结合材料,理解“关于生死的疑惑,关于疾病的痛楚”是指什么。

材料一:这篇文章写于1982年5月,当时与作者感情深厚的小弟身患绝症,不久于人世。

作者的小弟冯钟越,毕业于清华大学航空系,是我国第一代飞机专家。

但是他三十年奔波在外,积劳成疾,正当盛年,身患绝症,生命之花即将凋落。

材料二:我哭小弟,哭他在剧痛中还拿着那本航空资料“想再看看”,哭他的“胃下垂”“肾游走”;我也哭蒋筑英抱病奔波,客殇成都;我也哭罗健夫不肯一个人坐一辆汽车!我还要哭那些没有见诸报章的过早离去的我的同辈人。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18.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18.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18.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相关标签:&nbsp&nbsp部编版&nbsp&nbsp&nbsp&nbsp语文&nbsp&nbsp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18.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一、激情回顾,质疑导入1.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概括课文的内容。

( 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2.在上节课的学习中,同学们提出了好多有价值的问题,想想哪些问题我们没有解决,或者是你还有什么问题想问,请大胆提出来吧!3.学生提问。

(重点问题:地球为什么容易破碎?)设计意图:创造性思维是从问问题开始的。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首先要鼓励他们敢于和善于质疑问难。

中国古人说:学贵有疑。

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要培养学生善于从无疑处生疑,从看似平常处见奇,这是发现问题的起点。

二、放手学生,引导自学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用心聆听,感受到了地球母亲的心声,感受到了地球母亲的美丽与渺小。

接下来,就让我们像上节课那样,默默地读,静静地听。

2.出示自探提示:(1)默默地读第3自然段及以后的部分,静静地听,听听地球母亲还在向我们诉说什么。

(2)你想到了什么?3.学生读书聆听。

4.小组长组织在小组内交流。

设计意图: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科学合理地组织小组学习,既能让学生感到强烈的个人责任,又能让他们认识到互助合作的重要性。

三、小组合作,交流解疑过渡:通过读文你能听到地球母亲在说什么?(一)自然资源的有限。

1.地球拿哪些资源养育了人类?(讨论交流后板书:自然资源矿产、水、土地、生物 )2.自然资源是无穷无尽的吗?(板书:有限)能举例说明吗?(指名交流:如,矿产资源的生成、土地资源的有限 )3.总结:这类资源来得不容易,我们把它叫做不可再生资源。

这种资源真是来之不易。

地球用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养育了人类,多么无私啊!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地球真是太可爱了。

田径大单元教学设计18课时

田径大单元教学设计18课时

田径大单元教学设计18课时第一课时: 简介与规则- 学生们将了解田径的定义和基本规则。

- 老师将向学生们介绍田径比赛的各个项目,如短跑、长跑、跳远、投掷等。

- 学生们将参与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田径的了解和经验。

第二课时: 短跑- 学生们将学习短跑的基本技巧和训练方法。

- 老师将向学生们演示正确的起跑姿势和加速技巧。

- 学生们将分组练习起跑姿势和加速技巧,并相互观察和提供反馈。

第三课时: 长跑- 学生们将学习长跑的基本技巧和训练方法。

- 老师将向学生们介绍正确的呼吸和姿势,以及如何提高耐力和速度。

- 学生们将进行长跑的训练,并记录自己的成绩和进步。

第四课时: 跳远- 学生们将学习跳远的基本技巧和训练方法。

- 老师将向学生们演示正确的起跳和着陆姿势。

- 学生们将分组进行跳远练习,并与同组成员进行比较和竞争。

第五课时: 投掷- 学生们将学习投掷项目的基本技巧和训练方法,如标枪投掷和铅球投掷。

- 老师将向学生们演示正确的投掷动作和姿势。

- 学生们将分组进行投掷练习,并比较和评价自己的成绩。

第六课时: 接力赛- 学生们将学习接力赛的基本规则和策略。

- 老师将向学生们介绍接力棒的传递技巧和团队协作重要性。

- 学生们将分组进行接力赛的训练,并提高团队之间的默契和配合。

第七课时: 跳高- 学生们将学习跳高的基本技巧和训练方法。

- 老师将向学生们演示正确的起跳和过杆动作。

- 学生们将分组进行跳高练习,并与同组成员进行比较和竞争。

第八课时: 标枪投掷- 学生们将进一步学习标枪投掷的技巧和训练方法。

- 老师将向学生们介绍标枪投掷的正确姿势和力量控制。

- 学生们将分组进行标枪投掷练习,并比较和评价自己的成绩。

...依此类推,直到第十八课时。

在每一课时中,老师将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技术动作的示范和指导,以及实际操作和练习的机会。

学生们将不断提升自己在各个田径项目中的能力和技巧,并通过比赛和测验来评估自己的进步。

此外,老师还将培养学生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促进他们的身体协调性和自信心的发展。

18《慈母情深》第二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18《慈母情深》第二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18《慈母情深》第二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简介: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18课第2课时新授课一、素养目标1.学生能通过默读课文,借助文字想象场景,从细节中感受“慈母情深"2.学生通过朗读,体会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的表达效果。

3.学生能联系生活实际,讲一讲自己“鼻子一酸”的经历。

二、重点与难点重点:学生能在场景与细节中体会“慈母情深"。

难点:学生能体会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的表达效果。

三、课前准备PPT课件、学习任务单及相关资料。

四、教学过程设计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设计意图活动一:忆旧引新,感受母爱 2.学生回顾课文,初步感受母亲形象。

①学生回忆课文内容。

生1:上节课我了解到作者想买一本《青年近卫军》,想的整天失魂落魄的。

生2:作者家庭虽然比较贫困,但“我”要买书的钱却得很多。

②学生初步感知文中对于母亲的印象,谈感受。

预设:母亲被铁路工厂辞退的那一年,为了二十七元的生活费,又去加工棉胶鞋帮的街道小厂上班,母亲为了支撑起这个家辛苦地工作着。

1.教师引导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①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内容。

②教师引导学生感知母亲形象。

(结合生活经验和时代背景,回顾感知) ③师:虽然知道母亲赚钱不易,可“我"还是满怀着对书的渴望,来到了母亲工作的地方,找母亲要钱。

这节课,就让我们从场景,细节中更深切地感受这位母亲的舐犊之爱吧! (板书:慈母情深) 1-2:通过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忆旧引新,再次明确本单元的人文要素与本节课要落实的教学目标。

让学生学有方向,学有动力,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并达到整体感知的目的。

活动二:走进场景,体会艰辛 4.学生学习过程。

①学生默读课文6-9 自然段,边读边想象课文中描写的场景,在感受最深的地方作批注。

②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单,全班交流、探究阅读。

任务单内容简介:环境特点、相关语句以及多次出现的词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给家乡孩子的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桃园小学杨梅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信中的语言文字,体会巴金老爷爷对下一代的关怀,激发学生为社会添光彩,为别人奉献爱、让生命开花的愿望。

课时重点:通过信中的语言文字,体会巴金老爷爷对下一代的关怀,激发学生为社会添光彩,为别人奉献爱、让生命开花的愿望。

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二、合作探究
1、阅读第三自然段思考
(1)巴金是普通人吗?可他只把自己当作普通人,说明了什么?
(2)巴金为什么创作?
(3)“……不是……而是……”造句。

(4)指导朗读。

(5)巴金爷爷在信中是怎样评价自己一生的?同时又表达了怎样的希望?
(6)从巴金爷爷的话中,我们领悟到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7)怎样做才是“让生命开花结果”?
(8)你们想不想让自己的生命开花?出示句式:
一句关切的问候,可以开出一朵花
---------------------,可以开出一朵花
---------------------,可以开出一朵花
---------------------,可以开出一朵花
……
(9)指导朗读
2、自由读第四小节思考
(1)巴金爷爷希望看到自己的生命开花结果,但是又不可能再活一次,只能怎么办呢?(2)巴金爷爷讲完自己的故事,他希望我们该怎么做呢?
三、课堂扩展
四、课堂小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