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版思修第二章教案

合集下载

版思修教案第二章节

版思修教案第二章节
教学重




教学重点:
1、理想信念是人的精神世界的核心,是人精神上的“钙”;
2、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为什么要信仰马克思主义
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方法:讲授、案例启发
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辅助。
参考资料
网络资料:


1、提前15分钟检查多媒体设施、电源、灯光等;
(二)信念的内涵与特征
1、信念的内涵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
2、信念的特征(1)信念具有执著性。信念一旦形成,就不会轻易改变。(2)信念具有多样性。一方面,不同的人由于社会环境、思想观念、利益需要、人生经历和性格特征等方面的差异,会形成不同的信念;另一方面,同一个人也会形成不同类型和层次的信念,并由此构成其信念体系。
1、谈谈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2、如何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关系?
课后小结:
知识拓展:钙有什么生理功能?(1)血浆钙可降低毛细血管和细胞膜的通透性,降低神经、肌肉的兴奋性。(2)血浆钙作为血浆凝血因子参与凝血过程。(3)骨骼肌中的钙可引起肌肉收缩。(4)是重要的调节物质:①作用于细胞膜,影响膜的通透性;②在细胞内作为第二信使,起着重要的代谢调节作用;③是许多酶的激活剂;④其他。
强调:理想是可能实现的追求。
案例讲述技巧:名人和先进典范介绍后,要求学生谈身边的故事。
杨善洲事迹介绍,丁玲说:“人,只要有一种信念、有所追求,什么艰苦都能忍受,什么环境也都能适应。”
列夫托尔斯泰有句名言
两弹元勋邓嫁先的名言

2018年思修教案第二章第三节_共3页

2018年思修教案第二章第三节_共3页

教课单元教课方案课程思想道德涵养与法律基础任课教师处忖的? 念--三第中炮一践CW司仆評第实现mi -+CZ删放了Y念只上林、掌碗R畝一飞解如教述^A运1二握想-现学能、青一概、三、用春T目,标紅会M统想 M mi教Q 社一軽学鄧&tv册的重与理点2理醉处与人加繇引想难点教瞄学。

方法和手段料资参络考网资料前1提、其他2018-2019年 1学期!2寸口滾一时旦理!:!:时锻QI实体沖苗玉学卿学月日日O青1教课单元教课方案教课内容及过程现实是彼岸,理想是彼岸,那么,惟有实践才是联系两者的桥梁。

一、理想与现实的关系(0.5 学时)1. 辩证对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理想与现实是对峙一致的。

两个误区:用理想来否认现实用现实来否认理想2. 实现理想的长久性、艰巨性和波折性。

理想的实现是一个过程。

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可能会一帆风顺,也可能会碰到窘境。

只需擅长利用顺境,勇于正视窘境和战胜窘境,远大的理想就必定可以实现。

3.奋发图强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

大学生要把敢于吃苦、勇于奋斗的精神落实到平时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

二、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一致(0.5 学时)个人理想是指处于必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中的个体关于自己将来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所产生的各种向往和追求。

社会理想是指社会合体以致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理想,即在全社会占主导地位的共同奋斗目标。

1. 个人理想以社会理想为引导。

个人理想只有同国家的前程、民族的命运相联合,个人的神往和追求只有同社会的需要和人民的利益相一致,才可能变成现实。

2.社会理想是对个人理想的凝练和升华。

社会理想归根究竟要靠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来实现,并详细表此刻每个社会成员为实现个人理想而进行的活生生的实践中。

三、为实现中国梦注入青春能量( 1 学时)大学生肩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中兴中国梦的历史重担,只有把实现理想的道路成立在脚扎实地的奋斗上,才能放飞青春梦想,实现人生理想。

1.发奋当高远。

思修教案第二章

思修教案第二章

思修教案第二章教案标题:思修教案第二章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背景和重要意义。

2. 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特点。

3. 培养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背景和重要意义。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特点。

教学难点:1. 帮助学生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涵和价值。

2. 培养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教学准备:1. 教学PPT或教学板书。

2. 课件或教材相关内容的复印件。

3. 学生参考资料。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上一章的内容,提问:“上一章我们学习了什么?请简要回顾一下。

”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总结,引出本章的主题。

Step 2:学习新知(25分钟)2.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背景和重要意义(10分钟)- 介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背景,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起源和发展过程。

- 引导学生思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意义,如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等。

2.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特点(15分钟)- 介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等。

- 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如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等。

Step 3:讨论与互动(15分钟)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背景、重要意义、基本内容和主要特点展开讨论,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问题。

Step 4:总结归纳(5分钟)根据学生的讨论和互动,总结本章的重点内容和学习收获,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性。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版第二章教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版第二章教案

第二章坚定理想信念[教学目的]:1.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理想信念的内涵及其重要性;2.通过教学,帮助大学生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3.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确理想与现实、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立志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自己的青春梦想。

[教学重点]:1.认识理想信念的内涵及其重要性;2.明确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坚持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统一。

[教学难点]:大学生如何认清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坚持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统一。

[教学方法]:理论联系实际地进行课堂讲授,穿插学生课堂讨论、辩论、演讲、自学阅读等多种方法。

[教学手段]:运用手机学习通APP、多媒体PPT等教学手段。

[教学学时]:2学时[教学过程]:教学内容设计:复习提问:1.大学生应当确立怎样的人生目的?2.简述人生价值的评价标准、评价方法和人生价值的实现条件?3.大学生如何正确对待人生矛盾?导入新课:漫漫人生,唯有激流勇进、奋力拼搏,方能中流击水,抵达理想的彼岸。

科学的理想信念,既是指引人们穿越迷雾、辨识航向的灯塔,也是激励人们乘风破浪、搏击沧海的风帆。

大学生坚定科学信仰,追求远大理想,在为实现中国时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过程中实现个人理想,是自身成长成才的现实需要,也是国家和人民的殷切期盼。

讲述新课:第一节理想信念的内涵及重要性理想信念是人的精神世界的核心,是人精神上的“钙”。

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

一个人精神上“缺钙”,就容易精神空虚甚至陷人精神荒漠,既不可能感受精神生活的丰满充实,更不可能承担时代所赋予的历史重任。

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是大学生健康成长、成就事业、开创未来的精神支柱和前进动力。

一、什么是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人类特有的精神现象。

人既需要物质资料来满足生存需要,也需要理想信念来充实精神生活。

正确坚定的理想信念,激励人们为一定的社会理想和生活目标而不断努力追求。

思修第二章教案

思修第二章教案

思修第二章教案教案标题:思修第二章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思修第二章的核心概念和主题;2. 掌握思修第二章的重要内容和思想观点;3.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思维;4. 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教学内容:1. 思修第二章的核心概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 思修第二章的主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意义;3. 思修第二章的重要内容和思想观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背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意义等;4. 思修第二章的案例分析和讨论:通过实际案例和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实践。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引入相关的新闻、图片或视频等素材,激发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兴趣和思考;2. 知识讲解:对思修第二章的核心概念、主题和重要内容进行详细讲解,结合具体案例进行说明和分析;3. 讨论与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意义展开思考和交流,并进行集体讨论;4. 案例分析:选取一些具体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其中存在的价值观冲突和解决方法,并引发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考;5. 总结与归纳: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强化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掌握;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阅读、写作或调研任务,巩固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成果。

教学方法:1. 情境导入法:通过引入相关的新闻、图片或视频等素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讲授法:对思修第二章的核心概念、主题和重要内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全面理解;3. 讨论与互动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集体讨论,促进学生的思考和交流;4.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批判思维;5. 归纳总结法: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和深度等,评估学生对思修第二章的理解和掌握程度;2. 作业评估:对学生完成的阅读、写作或调研任务进行评估,检查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成果。

思修教案第二章-第三节

思修教案第二章-第三节

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任课教师2018-2019 年1学期授课题目第二章坚定理想信念第三节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授课类型及时数□理论课: 2 学时□实践课:学时□理实一体化:学时授课班级执行时间10月日~10月日教学目标一、了解—理想与现实的关系二、掌握—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只有把实现理想的道路建立在脚踏实地的奋斗上,才能放飞青春梦想,实现人生理想。

立志当高远。

立志做大事。

立志须躬行。

三、运用上述概念、原理分析、把握社会发展规律。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理想与现实的关系;2.把实现理想的道路建立在脚踏实地的奋斗上,才能放飞青春梦想,实现人生理想。

教学难点: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讲授与学生讨论相结合,分散讨论与教师总结相结合、案例启发. 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辅助。

参考资料网络资料:案例分析幻灯片其他1、提前15分钟检查多媒体设施、电源、灯光等;教学内容及过程旁批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那么,唯有实践才是联系二者的桥梁。

一、理想与现实的关系(0.5学时)1.辩证看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理想与现实是对立统一的。

两个误区:用理想来否定现实用现实来否定理想2.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理想的实现是一个过程。

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可能会一帆风顺,也可能会遇到逆境。

只要善于利用顺境,勇于正视逆境和战胜逆境,远大的理想就一定能够实现。

3.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

大学生要把敢于吃苦、勇于奋斗的精神落实到日常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

二、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0.5学时)个人理想是指处于一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中的个体对于自己未来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所产生的种种向往和追求。

社会理想是指社会集体乃至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理想,即在全社会占主导地位的共同奋斗目标。

1.个人理想以社会理想为指引。

个人理想只有同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相结合,个人的向往和追求只有同社会的需要和人民的利益相一致,才可能变为现实。

思修教案第二章

思修教案第二章

思修教案第二章教案标题:思修教案第二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教学目标:1. 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概念和特征;2. 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和主要成就;3. 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势和挑战;4. 培养学生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确理解和评价能力。

教学重点: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定义和特征;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和主要成就。

教学难点: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势和挑战;2. 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确理解和评价。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设备;2. 教学课件;3. 相关教材和参考书籍。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相关图片,引发学生对话题的兴趣;2.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章节的内容,简要复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通过多媒体课件,讲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定义和特征;2. 结合具体案例,解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和主要成就。

三、讨论与分析(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势进行讨论,并列举相关例子;2. 引导学生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面临的挑战,并提出解决方法。

四、概念梳理(10分钟)1. 教师总结学生讨论的结果,梳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势和挑战;2. 教师引导学生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行正确理解和评价。

五、拓展延伸(1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其他经济制度的比较和区别;2. 提出一些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究并展开讨论。

六、小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小结;2. 布置思修教案第二章的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文章,包括对其优势和挑战的评价。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媒体展示、小组讨论和概念梳理等方式,使学生全面了解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定义、特征、发展历程和主要成就。

通过学生的参与和思考,培养了他们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确理解和评价能力。

思修第二章教案(

思修第二章教案(

第二章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让学生正确理解爱国主义的一般含义和内容,了解中华民族优良的爱国主义传统,明确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和基本特征。

继承爱国主义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

教学重点与难点:1.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与基本要求2.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与民族精神3.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与社会主义4.怎样作一个忠诚的爱国者教学时数:3课时教学方法:演讲法,表演法,互动法教学过程第一节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课程导入:播放张明敏代表曲目《我的中国心》,请同学发言提问:请说出你对爱国主义的理解。

中华民族是富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伟大民族。

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是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的民族精魂。

新时期我们仍然需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首先我们应了解爱国主义的内涵。

一、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1.概念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国家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种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

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爱国主义包含着爱国的情感、爱国的思想和爱国的行为三层含义。

它是一个重要的道德规范,是一项重大的政治原则,也是一项基本的法律规范。

思考:我们应该怎样爱国?爱是一种美好的感情,但是,由爱发生的悲剧也屡见不鲜。

是人们不该爱么?不,问题是很多人不懂得怎样去爱,于是,爱反而造成了伤害。

爱的行为应该是理性的。

仅仅有一颗爱国之心是远远不够的,还应懂得爱国之理。

2.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祖国是一个集自然、政治、经济、文化与历史为一体的综合概念,是由一定社会历史阶段、一定区域内的国土、国民和国家机器等基本要素构成的人类生存的社会共同体。

对祖国的热爱应体现为爱故土、爱人民、爱民族文化和爱国家的统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信念的内涵与特征
1、信念的内涵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
2、信念的特征(1)信念具有执著性。信念一旦形成,就不会轻易改变。(2)信念具有多样性。一方面,不同的人由于社会环境、思想观念、利益需要、人生经历和性格特征等方面的差异,会形成不同的信念;另一方面,同一个人也会形成不同类型和层次的信念,并由此构成其信念体系。
1.有共同理想,才能有共同步调。
大学生要牢固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不是别的什么主义。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历经千辛万苦找到的实现中国梦的正确道路。
4.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教学备注
2、理想的特征(1)理想具有超越性。理想是一定社会实践的产物;理想通过实践才能实现。理想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2)实践性。理想在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发展,而且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以实现;理想不同于空想。(3)时代性。理想同任何一种社会意识形式一样,都是一定时代的产物,都带着特定历史时代的烙印。理想的时代性,不仅体现为它受时代条件的制约,而且体现为它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
归纳︰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共同步调的、科学的、千辛万苦找到的理想。
归纳︰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方向,是过程(共同理想)。
教学后记
手写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1.理想信念是人的精神世界的核心,是人精神上的“钙”;
2.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为什么要信仰马克思主义
教学方法
讲授、案例启发
教具仪器
幻灯片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新课内容、知识拓展、作业布置
教学过程
理想信念是人的精神世界的核心,是人精神上的“钙”。
“钙”的作用是什么?
大学生只有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才能真正确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看清本质、明确方向,为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具体从三个方面阐述
1.马克思主义体现了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2.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实践品格。
3、马克思主义具有持久生命力。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的共同理想
强调:理想是可能实现的追求。
案例讲述技巧:名人和先进典范介绍后,要求学生谈身边的故事。
杨善洲事迹介绍,丁玲说:“人,只要有一种信念、有所追求,什么艰苦都能忍受,什么环境也都能适应。”
列夫托尔斯泰有句名言
两弹元勋邓嫁先的名言
彼得·杰克森当导演并重拍《金刚》的理想信念
强调信念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
第一节理想信念的内涵及重要性(0.5学时)
一、什么是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是人类特有的精神现象。人既需要物质资料来满足生存需要,也需要理想信念来充实精神生活。正确坚定的理想信念,激励人们为一定的社会理想和生活目标而不断努力追求。
(一)理想的内涵与特征
1、理想的内涵: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王国维(我国近代享有国际盛誉的著名学者)谈人生三大境界
作为党员的人生境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
解读重点︰1.马列关于资本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的论述;2.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1892年德文第二版序言中的原文解读。3.“消费异化论”解读。
证明马克思主义体现了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实践品格。马克思主义具有持久生命力。
课次:第讲课程教案
授课主题
理想信念的内涵及重要性、崇高的理想信念
相应章节
第二章坚定理想信念
授课时间
2018年月日第周星期第节
课时
2
授课类型
理论教学了解大学生活的特点,适应人生的新阶段,为大学生活以及未来的社会生活做好心理准备、知识准备、能力准备。
教学重点
1、谈谈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2、如何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关系?
知识拓展:钙有什么生理功能?(1)血浆钙可降低毛细血管和细胞膜的通透性,降低神经、肌肉的兴奋性。(2)血浆钙作为血浆凝血因子参与凝血过程。(3)骨骼肌中的钙可引起肌肉收缩。(4)是重要的调节物质:①作用于细胞膜,影响膜的通透性;②在细胞内作为第二信使,起着重要的代谢调节作用;③是许多酶的激活剂;④其他。
3.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最终实现是一个漫长、艰辛的历史过程,需要一代又一代人付出艰苦的努力。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要正确认识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之间的关系。实现共产主义是我们的远大理想,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向着远大理想所进行的实实在在的努力。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
作业布置
二、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
1.理想指引方向,信念决定成败。
2.理想信念昭示奋斗目标。
3.理想信念提供前进动力。
4.理想信念提高精神境界。
第二节崇高的理想信念(1.5学时)
一、为什么要信仰马克思主义
总的来说,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人民长期探索的历史选择,是由马克思主义严密的科学体系、鲜明的阶级立场和巨大的实践指导作用决定的。
三、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1.马克思主义科学预测了未来社会的理想状态,指明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
共产主义社会是物质财富极大丰富、实现按需分配、人的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
2.共产主义是现实运动和长远目标相统一的过程。
事实上,共产主义的思想和实践早已存在于我们的现实生活中,那种认为“共产主义是渺茫的幻想”、“共产主义没有经过实践检验”的观点,是完全错误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