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32出厂检验技术规则(2010.01)原

合集下载

出厂检验标准

出厂检验标准

5.3 对于在库房储存器超过一年的成品,由仓库提出复检申请,重新进行检查合格后才能出厂,对于不合格批执行
5.2条和有关程序规定,并按再次提交检查批处理
注:1. 外观要求按相关的《公司家用电冰箱外观质量规定》执行。

2. 储藏温度测试在空载条件下进行,冰箱至少通电12小时,待冰箱达到稳定运行状态后(开停机3各周期以上),
测定各间室温度应符合SYJY-001中4.4.1条的要求。

3. 冷冻能力、负载温度回升时间和耗电量每2个月做一次。

按附表二规定,若不合格,则转到加严检查,按附表三
规定,必须全部合格,才能判该批合格。

抽检时该批冰箱所有型号应至少有一台进行测试。

4. 其他型式检查项目为每年做一次。

DC线成品检验规范

DC线成品检验规范
文件类别:检验规范 制定单位:品管课 发行单位:品管课 品名 NO DC-CORD 项目 抽样计划 判定方式 参考资料
EJE 深圳市永钜电子有限公司
DC线成品检验规范
文件编号:QW-010-10 版本版次:A1 制定日期:2005/8/22
MIL-STD-105E II级检验水准 CR:0.01 (Ac:0 Re:1) MA:0.25 MI;0.65 判定内容 治工具 1、1线材刮伤、印字模糊、污染、线材颜色厂商 是否与BOM一致。 1、2锡尾发黑、粘锡渣、散丝、镀锡不良、芯线 露铜、断铜丝、大头等 目视 1、3端子伤、绝缘环破裂、脱落、白化、铜管破 裂、PL包不到、模印、流纹、成型不满、变形、 缩水、焊点外露、异色、毛刺、压线、露铜、混 品。 1、4扎带有无露铁芯、混品、颜色不符。 1、5模具是否与BOM一致 2、1分线、脱皮、镀锡、锡尾OD、SR留长、端子 的压高度、尾部留长、锡尾留长、尾部卡口等尺 卡尺、钢尺 寸是否与BOM一致。 卷尺、治具 2、2PL端子留长是否与要求一致,扎线尺寸是否 棒 与BOM一致。 2、3成品线材总长是否与BOM一致, 电脑测试机 3、1各机种按照客户要求设定测试参数。 /导通测试 机/耐压机 3、2测试错极、短路、断路、接触不良INT、 /电阻仪/ 绝缘不良、耐压不良、电阻大小、无电阻。 其它测试仪 器 4、1纸箱规格、各机种要求的专用标签、数量有 无多装/少装,捆扎长度是否符合、有无混装封 、口良好、包装材料OP、BOM 样品、限度 见本
MA
CR MI CR MI
2
尺寸规格
SOP、BOM 样品、限度 见本
MI CR CR
3
电气性能测试
SOP、BOM 样品、
CR
MA MI MI
4

出厂检验规则

出厂检验规则

出厂检验规程发生装置装配前各部件应经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装配,装配后的发生装置成品均须经检验部门检验合格并附合格证后方可出厂。

发生装置出厂应全项检验,出厂检验项目为:容器焊缝无损试验、强度试验、气密性试验、电气系统试验、可燃气试验。

1、容器焊缝无损试验罐体焊接结束后,对容器的焊缝进行100%煤油渗透无损检测。

步骤如下:a)外表检测循环水管内外侧是否有气孔、砂眼、裂纹等可视问题,如无这类明显问题,可对循环水管进行煤油渗透试验;b)对设备焊缝内外侧附着的赃物和铁锈进行清理;c)调制石灰粉乳液,将其均匀涂抹在设备对接焊缝处80mm宽位置;d)石灰粉乳液干燥后在设备内侧焊缝处涂抹上煤油,10 min后再次在设备内侧焊缝处涂抹上一次煤油。

e)煤油浸润以后过12小时,检测设备外侧焊缝处表面是否出现斑点;f)如发现干燥石灰乳液涂抹带出现油渍,使用记号笔对该部分进行标记,待该设备焊口全部检测完后方可对标记处进行处理。

g)及时填写煤油渗透试验记录。

2、强度试验按设计的压力1.25倍充水施压,保压30min以上。

然后降至最高工作压力下进行检查,检查期间压力应保持不变。

焊缝和各连接部位无泄露为强度试验合格,将强度试验结果进行记录。

3、气密性试验发生装置和管线等系统安装好后,利用鼓风机对系统进行鼓风,保持0.09MPa压力,用肥皂水投洒在各静密封点,查看有无鼓包,无鼓包为密封检验合格。

4、电气系统试验电气连接各部件、部位对地绝缘,采用500V兆欧表测量,以≥1兆欧、保持3min不变为检验合格;控制组件接线正确后,对执行组件输入动作信号,动作机构应转动灵活、动作可靠,无停滞、无抖动为检验合格。

5、可燃气试验发生器在额定液位50%的工况下运行,打开系统放空燃气,监测系统产气情况,在加热器升温、降温、电机变频增加减少调节风量,报警系统无报警。

利用色谱分析测定燃气混合气体的可燃气体含量,达到20%以上,混合气体合格,利用特定的火嘴点火,点火成功,用火焰测温仪检测燃烧火焰温度,并进行记录。

DC3320数码相验收规范

DC3320数码相验收规范

加工购销合同(合同编号:)附件 1甲方:北京先锋凯利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乙方:西安北方光电有限公司DC3320数码相机验收规范1 范围本规范规定了200万像素和300万像素数码照相机产品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等。

本规范适用于200万像素和300万像素数码照相机。

2 规范性引用文件GB2828-87 逐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适用于连续批的检查)GB2829-87 周期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适用于生产过程稳定性的检查)GB5296.1-97 消费品使用说明总则GB9917-88 照相镜头GB10047-1988 照相机GB/T15464 仪器仪表包装通用技术条件JB/T5522-91 光学传递函数测量细则JB/T7474.1-94 照相机内藏闪光灯技术条件JB/T8248.1-95 照相镜头光谱透射比的测量方法JB/T8248.2-95 照相镜头有效孔经和相对孔经的测量方法JB/T8248.3-95 照相镜头渐晕系数及像面照度均匀度的测量方法JB/T 8248.4-95 照相镜头杂光系数的测量方法JB/T 8248.5-95 照相镜头焦距的测量方法JB/T 8250.4-95 照相机自由跌落试验方法JB/T 8250.6-95 照相机振劝试验方法JB/T 8250.6-95 照相机械包装、运输、贮存条件及试验方法3 术语(略)4 技术要求4.1 外观数码照相机外观应美观、清洁、并保证下列各类要求:4.1.1镜头应无裂缝、发暗、霉斑及开胶等疵病,也不应明显地看到伤痕、气泡、条纹、砂眼、斑点、污迹、尘埃及其他疵病,表面镀膜层应牢固均匀,无擦伤现象;其它的光学零件应不能明显地看到上述各种疵病及灰雾状疵病。

4.1.2 零件应完整无缺,无变形,也不应有伤痕、裂缝、毛刺、塌陷等缺陷,装配应正确,在允许有间隙的地方,应间隙均匀。

4.1.3数码照相机涂漆面、电镀面应均匀一致,不易剥落,并无其它缺陷,数码照相机各部分不应有生锈和腐蚀等现象。

出厂检验规程

出厂检验规程

出厂检验规程
1. 目标:
确保出厂产品进行了要求检验和试验,达成相关技术标准和用户要求要求。

2. 范围:
适适用于指导企业生产带式给料机成品最终检验工作。

3.职责:
3.1 质检部是成品最终检验归口管理部门,负责最终检验和试验工作实施和管理工作。

3.2 质检部负责产品最终检验技术标准制订。

3.3 各工段、仓库负责产品最终检验帮助工作。

4.检验项目、技术要求及检验方法:
给料机检验完成后,出具检验汇报书。

5.合格品处理
给料机检验合格后,由质检部发放合格证。

6.不合格品处理
6.1 成品检验判定为不合格,能够经过返工、返检达成验收要求,由检验员作出处理。

产品经返工、反检后重新交检。

6.2 当成品不合格项不可能经过返工、返检达成合格接收条件时,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实施。

山东省华斯达工贸。

出厂检验规程

出厂检验规程

出厂检验规程1.目的:保证出厂产品进行了规定的检验和试验,达到有关技术标准和用户规定的要求。

2.范围:适用于指导公司生产的带式给料机成品的最终检验工作。

3.职责:3.1质检部是成品最终检验的归口管理部门,工作。

3.2质检部负责产品最终检验技术标准的制定。

3.3各工段、仓库负责产品最终检验的协助工作4.检验项目、技术要求及检验方法:检验项目技术要求检验方法负责最终检验和试验工作的实施和管理外观检验给料机的焊接件焊缝应均匀、平滑整齐,焊接牢固,焊瘤、焊渣应清除干净,不应有用烧穿、裂纹、弧坑、露焊、虚焊、夹渣、咬目测检验,必要时借5倍放大镜观察。

边等缺陷。

给料机涂漆后的表面应光亮、平整、色泽均匀致,结合牛固,无流挂、起皱、链轮与链条啮合正常,运转平稳,无碰撞;不链条运行试验目测有跳链、掉链、爬链现象。

给料机应运行平稳,无异常响声和振动,整机运行平稳性检验减速器无漏油现象,胶带运动平稳。

目测估计距离托辊运转灵活,不得有冲击、滑动现象。

轴承温升不得超过45C,最咼温度不得轴承温升检验超过80C。

应测量轴承的温升检查。

温仪进行测量,直至热平衡(1 h内温度变化不超过1c),最终轴承外表面最高温度与环境温度之差为轴承温升。

紧固检验紧固件连接处应保证连接紧固可靠,无目测用深度游标卡尺测量。

导料槽与胶带间隙导料槽与胶带间隙不大于15mm空载功率检验电机空载运行的功率不大于额定功率30%。

带速检验检验项目给料机带速允差-5%〜10%技术要求在给料机正常运转状态卜,用电能综合测试测量进料器的皮带速度。

在给料机正常运转状态下,用测速仪测定给进料器的皮带速度。

方法检测噪声。

检查空载噪声不超过85db(a) 在进料器的正常操作中态卜,分别在距离电动机及减速机周围1个不同的位置米处选取4个不同的位置用噪音计测试,测试高度正在减速。

机的中心平面上,取4要点中的最大值。

清扫器目视检查防护罩清扫装置应性能稳定,效果良好给料机的传动部分应有安全防护罩电气系统应接地良好,电机绝缘可靠。

出厂检验规范

出厂检验规范

板式换热机组出厂检验规范1整机技术要求1.1 外观要求1.1.1 机组表面的漆膜应均匀、平整,无气泡、龟裂和剥落等缺陷,控制柜内应干燥、清洁、无杂物。

1.1.2 底座外形尺寸误差应小于5‰,设备定位中心距误差应小于2%.,设备安装螺栓孔与中心线误差应小于2 mm,管道的水平偏差和垂直偏差应小于10 mm.1. 1.3 法兰密封面与接管中心线平面垂直度偏差不应大于法兰外径的1%,且不大于3 mm.1.1.4 汽、水流向、接管标记及机组标志牌完整、正确。

1.2 机组在设计压力下,系统不得损坏或渗漏。

1.3 机组的管路及设备的压力降:一次侧不应大于100 kPa,二次侧不应大于120 kPae 1.4 水泵运转时应无杂音和其他异常现象。

1.5 控制系统整机测试。

1.5.1 控制系统应能对温度、压力、流量、热量等模拟量进行实时检测,对水泵启停运行等状态量进行监测,并能完成相应物理量的上下限比较、数据过滤等。

1.5.2 控制系统应能按设定的时间间隔采集和存储被测参数,储存的历史数据在掉电后不应丢失。

1.5.3 控制系统通电后应自动对关键部位进行自检,在运行过程中出现异常后,应能自行恢复到异常前的状态。

1.5.4 控制系统应有日历、时钟和密码保护功能。

1.5.5 控制系统在现场应能通过操作键盘进行功能选取、对参数现场设定、报警设置等。

1.5.6 控制系统应能对热力站和其他现场过程设备进行自动控制和调节,满足对热力站的优化控制功能。

1.5.7 控制系统的报警功能应符合下列要求:a) 控制器应支持数据报警和故障报警。

b) 故障和报警记录应自动保存,掉电不应丢失。

c) 发生报警时,控制器显示屏上应有报警显示和在控制柜内有声或光报警。

1.5.5 11级机组的控制器还应能在主动或被动方式下与监控中心进行数据通信。

当有数据报警和故障报警时,控制器应能主动将报警信号上传至监控中心。

2.试验方法2.1 外观检查采用目测和尺寸测量检查,检查结果符合本标准1.1条的要求。

DCL-32出厂检验技术规则(2010.01).

DCL-32出厂检验技术规则(2010.01).
起动马达不动作
3.1.13.3
ZF挂上任何档位
起动马达不动作
3.2
ZF及走行
3.2.1
工作装置锁定
锁定状态时监视指示灯灭
3.2.2
机械液压走行转换
功能正常、指示正确
3.2.3
机械走行封锁旁通
功能正常
3.2.4
双向换档测试(静态)
前后各Ⅲ档均能准确到位,变换离合信号G39锁定正常
3.2.5
动力换挡箱(ZF) 油压表
工作小车横向锁定
工作正常
4.3.9
工作小车锁定横梁升降
工作正常
4.3.10
A点小车升降及锁定与解锁
工作正常
4.3.11
B(R)点小车升降及锁定与解锁
工作正常
4.3.12
M点(中抄平)升降及解锁与锁定
工作正常
4.3.13
C点小车升降及锁定与解锁
工作正常
4.3.14
D(F)点小车升降及锁定与解锁
工作正常
1.10.5.1
R、F两测点间距离
12850mm
1.10.5.2
D、C两测点间距离
10050mm
1.10.5.3
C、B两测点间距离
4750mm
1.10.5.4
B、A两测点间距离
6050mm
1.10.5.5
A、E两测点间距离
4000mm
1.10.5.6
A、D两测点间距离
20850±15mm
1.10.5.7
常用全制动时制动缸升压时间
6s~9s前:Fra bibliotek后:4.4.3.5
常用全制动时制动缸压力由最高缓解至35kPa时问
5s~8s
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