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片摘要(化工)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论文模板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论文模板A4纸,页面设置:页边距,上下3cm,左右2cm。
文章内容顺序:中文题目,中文作者,中文单位,中文摘要,中文关键词,中图分类号,正文,参考文献,英文题目,英文作者,英文单位,英文摘要,英文关键词,第一页左下角作者信息(收稿日期、基金项目、第一作者信息、通讯联系人、E-mail)。
全文一律为单倍行距。
字号要求:中文题目2号黑体,空一行(5号)中文作者5号仿宋中文单位小5号宋体,空一行(5号)中文摘要小5号宋体中文关键词小5号宋体中图分类号小5号Time New Roman正文中一级标题4号仿宋二级标题5号黑体三级标题5号仿宋正文5号宋体作者信息小5宋体参考文献小5宋体英文题目3号Time New Roman,空一行(5号)英文作者小4号Time New Roman英文单位小5号Time New Roman,空一行(5号)英文摘要5号Time New Roman英文关键词5号Time New Roman图表标题小5宋体表格里的字6号宋体请按模板排版。
下页为实例,供参考。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辑部2010年1月中文题名(2号黑体)(作者中文姓名5号仿宋)甲乙* 丙丁(作者中文单位小5号宋体)(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北京100029)摘要:(小5号宋体)采用巨正则系综Monte Carlo方法研究了CO/H2在碳纳米狭缝孔中的吸附和分离。
H2和CO均采用单点Lennard-Jones模型,孔壁作用势则用Steele 10-4-3模型描述。
研究结果表明,混合物中H2的吸附量高于与其分压相同压力下纯H2的吸附量,而CO则与之相反。
……关键词:(小5号宋体)XXX;XXX;XXX;XXX中图分类号:(小5号Time New Roman)XXXX引言(1级标题4号仿宋)(正文5号宋体)辅酶Q(CoQ)是一类含有若干异戊烯单位的醌类化合物,在细胞能量代谢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1]。
化工原理实验报告(传热)

北京化工大学化工原理实验报告传热膜系数测定实验院(部):化学工程学院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班级:化工1005*名:*** 2010011136同组人员:王彬刘玥波方郡实验名称:传热膜系数测定实验实验日期: 2012.11.28传热膜系数测定实验一、摘要本实验以套管换热器为研究对象,以冷空气及热蒸汽为介质,冷空气走黄铜管内,即管程,热蒸汽走环隙,即壳程,研究热蒸汽与冷空气之间的传热过程。
通过测得的一系列温度及孔板压降数值,分别求得正常条件和加入静态混合器后的强化条件下的对流传热膜系数α及Nu ,做出lg (Nu/Pr0.4)~lgRe 的图像,分析出传热膜系数准数关联式Nu=ARemPr0.4中的A 和m 值。
关键词:对流传热 Nu Pr Re α A 二、实验目的1、掌握传热膜系数α及传热系数K 的测定方法;2、通过实验掌握确定传热膜系数准数关系式中的系数A 和指数m 、n 的方法;3、通过实验提高对准数关系式的理解,并分析影响α的因素,了解工程上强化传热的措施。
三、实验原理黄铜管内走冷空气,管外走100℃的热蒸汽,壁内侧热阻1/α远远大于壁阻、垢阻及外侧热阻,因此研究传热的关键问题是测算α,当流体无相变时对流传热准数关系式的一般形式为:p n m Gr A Nu Pr Re ⋅⋅=对于强制湍流有: n m A Nu Pr Re =用图解法对多变量方程进行关联,要对不同变量Re 和Pr 分别回归。
本实验可简化上式,即取n=0.4(流体被加热)。
在两边取对数,得到直线方程为Re lg lg Pr lg4.0m A Nu+= 在双对数坐标中作图,求出直线斜率,即为方程的指数m 。
在直线上任取一点函数值代入方程中,则可得到系数A ,即mNuA RePr4.0=其中 λαλμμρdNu Cp du ===,Pr ,Re 实验中改变空气的流量,以改变Re 值。
根据定性温度计算对应的Pr 值。
同时,由牛顿冷却定律,求出不同流速下的传热膜系数值,进而求得Nu 值。
精细化工投稿要求

1 总体要求来稿要求论点明确,数据真实,文字简练,逻辑清楚。
每篇论文的篇幅(含图、表)一般为4,000~8,000字。
具体署名人数和顺序是作者的权利,但一经定稿,请勿改动。
来稿请用Word文档,请提供打印稿或邮发E-mail:j-fci@。
2 来稿格式按顺序出现为:中文题名、作者姓名与服务单位、摘要与关键词、中图分类号,英文题名、作者姓名(汉语拼音)、服务单位、摘要和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第一作者介绍。
2.1 题名简明、具体、确切,概括文章的要旨,符合编制题录、索引和检索的有关原则并有助选择关键词,避免使用非公知公用的缩略语、字符、代号、结构式和公式。
中文题名一般不超过20个字。
2.2 作者、工作单位、地址按国家相关标准署名,有中、英文工作单位全称、所在省市名及邮编。
英文摘要中的邮编之后要加国名,中国作者姓名的汉语拼音写法:ZHANG Y ing-min。
有两个以上单位,则单位前分别标注阿拉伯数字排序。
2.3 摘要采用第三人称写法,不使用“本文”、“作者”等作为主语,提供尽可能多的定性或定量的信息,摘要不分段,以提供论文的内容梗概为目的,一般不对论文内容作诠释和评论(尤其是自我评价),具有相对独立性。
摘要应重点包括4个要素,即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
在这4个要素中,后2个是最重要的。
在执行上述原则时,在有些情况下,摘要可包括研究工作的主要对象和范围,以及具有情报价值的其它重要的信息。
不应有引言中出现的内容,不得简单重复题名中已有的信息;不用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缩略语、略称、代号,除了相邻专业的读者也能清楚理解的以外,在首次出现时必须加以说明;不用图、表、化学结构以及冗长的数学公式。
字数:100~300字。
英文摘要也用第三人称表述,应符合英文语法,句型力求简单,通常应有10个左右意义完整,语句顺畅的句子。
2.4 关键词应尽量从汉语主题词表中选取3~8个规范词(中英文一一对应),可按GB/T 3860的原则和方法,参照各种词表和工具书选取,第1个关键词应能体现出论文的学科分类。
应用化工专业毕业论文

摘要论文完成了管式加热炉工艺相关设计,包括燃烧、辐射室、对流室、余热回收及通风系统等模块,得到辐射室炉膛温度、炉管表面热强度、对流室介质出口温度、排烟温度等参数,适用于常减压、重整、焦化等不同用途,圆筒炉、双室立式炉、双面辐射立式炉等不同结构加热炉的相关问题。
通过测定、经验以及计算可获得传热系数的具体数值,可根据公式计算出该加热炉的真实传热能力以及传热效率,对加热炉的是否选用提供决定因素;从理论上分析了对加热炉效率的影响因素。
分析得出:排烟损失是加热炉能量损失中最大的一部分。
因此在考虑加热炉安全运行的前提下,降低排烟温度以及控制过剩空气系数是比较有效的节能措施。
强调了传热的最近本方式,即:热传导、热对流以及热辐射;理论分析为节能效果提供了定性的分析,热力计算为节能效果提供了一个定量的分析。
通过本论文也可在管式加热炉的节能改造以及燃料的节约方面寻求到可行性途径。
关键词:管式加热炉;类型;结构;传热系数;炉温、炉压;节能。
目录摘要 (1)目录 (2)前言 (4)第一章管式加热炉概述 (5)1.1管式加热炉的一般机构 (5)1.1.1辐射室 (5)1.1.2对流室 (5)1.1.3 余热回收系统 (6)1.1.4燃烧器 (6)1.1.5通风系统 (6)1.2管式加热炉的主要类型 (7)1.2.1蒸馏炉 (7)1.2.2 残渣油加热炉 (7)1.2.3加氢炉 (8)1.2.4重整炉 (9)1.2.5气体加热炉 (10)1.3管式加热炉的特点 (10)1.4管式加热炉的作用 (10)第二章传热 (12)2.1 传热过程 (12)2.2 传热的基本方式 (12)2.2.1 热传导 (12)2.2.2 热辐射 (13)2.2.3 热对流 (14)2.3 传热系数 (16)第三章管式加热炉的节能改造 (18)3.1 节能改造途径 (18)3.2加热炉在操作中的节能 (18)3.2.1控制燃烧供风 (19)3.3炼厂加热炉节能改造 (21)第四章结论 (22)参考文献 (23)致谢 (24)前言管式加热炉是炼油厂和石油化工厂的重要设备之一,它利用燃料在炉膛内燃烧时产生的高温火焰与烟气作为热源,来加热管中流动的油品,使其达到工艺规定的温度,以供给原油或油品分馏、裂解和反应等加工过程中所需要的热量,保证生产正常进行。
浅谈化工厂甲、乙类车间、甲、乙类仓库的建筑设计

浅谈化工厂甲、乙类车间、甲、乙类仓库的建筑设计摘要:通过总结从事化工行业建筑设计的经验,探索甲、乙类车间、甲、乙类仓库建筑设计的要点。
关键词:化工行业;甲类;防爆;建筑设计一、化工厂区总平面布置的设计要点分析1.1与四周建筑物的防火间距厂房之间及与乙、丙、丁、戊类仓库、民用建筑等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表3.4.1的规定,与甲类仓库的防火间距应符合GB50016第3.5.1条的规定。
甲类厂房与重要公共建筑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50m,与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30m。
散发可燃气体、可燃蒸气的甲类厂房与铁路、道路等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GB50016表3.4.3的规定,但甲类厂房所属厂内铁路装卸线当有安全措施时,防火间距不受表3.4.3规定的限制。
甲类仓库之间及与其它建筑、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铁路、道路等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GB50016表3.5.1的规定。
1.2日常设计工作中,碰到较多的问题有:1、四周建构筑物有锅炉房、机修等,应按照明火点考虑防火间距。
2、两个甲类厂房的防火间距,按照规范要求防火间距≥12m,但是按照甲类厂房与厂内次要道路的防火间距≥5m,消防车道宽度要求≥4m,则2个甲类厂房的防火间距至少需要14m才比较合理。
若中间道路为主要道路,则间距应加大。
3、甲类厂房与架空电力线的防火间距应满足规范要求。
甲、乙类厂房(仓库),可燃材料堆垛,甲、乙类液体储罐,液体石油气储罐,可燃、助燃气体储罐与架空电力线的最近水平距离≥架空电力线电杆(塔)高度的1.5倍。
4、甲类仓库与四周建筑物的防火间距,与甲类仓库的火灾危险性类别、储量有关。
甲类储存物品火灾危险性分类有第3、4项和第1、2、5、6项共2类,储量则有5t和10t共2个控制量。
二、甲、乙类厂房和仓库的建筑防爆设计要点分析2.1.甲类仓库火灾危险性类别为第3、4项的建筑,耐火等级应为一级。
这一点容易忽略。
甲类仓库层数只能为一层,根据火灾危险性类别和储量不同,防火分区面积的要求也不同。
浅谈化工建设项目中的安全评价技术

浅谈化工建设项目中的安全评价技术【摘要】化工建设项目存在许多危险有害因素,利用安全评价就技术对其进行危险有害因素的分析与辨识并制定对策措施,有助于降低事故的发生概率以及事故的严重程度。
本文首先分析了安全评价对化工建设项目的必要性,接着重点对安全评价的主要内容进行了系统性分析,最后总结了相关的评价结论及建议。
【关键词】化工项目安全评价风险规避1 安全评价对化工建设项目的必要性1.1 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要求自从上世纪80年代传入我国,安全评价技术就迅速得到了相关政府机关的高度重视,之后我国政府颁布了一系列的相关法律法规,促进了安全评价工作开展。
1988年5月原劳动部就颁布《关于生产性建设工程项目职业安全卫生监察的暂时规定》,1996年10月颁布了3号令《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监察规定》以及1998年3月颁发的10号令《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评价管理办法》,2002年6月29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分别对化工建设项目的安全评价做出了相关法律要求,这为认真落实“三同时”和“五同时”的客观要求奠定了法律基础。
1.2 安全评价的必要性化工建设项目过程中常常使用或者储藏一定的危险物质,它们往往具有易燃、易爆、中毒等危险,一旦发生事故将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破坏社会的稳定和谐。
通过安全评价对化工建设项目中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识别、评价以及制定安全对策措施,一方面可以有效消除安全隐患,为企业安全管理提供有益指导;另一方面根据安全评价结论制定应急预案可以有效的降低事故损失,使得危险化学品在管理上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目前,化工建设项目中的安全评价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其一是未能根据各个建设项目的自身特点对其进行安全评价。
鉴于化工物料和原料具有不同的五里河化学性质,且来自不同的化工企业,使建设项目和系统内存在着不同的有害因素。
其二是我国当前阶段下的安全评价系统还不够完善,不能将安全评价理论和实际经验高效合理的结合在一起,导致化工建设工程中事故出现的可能性和严重性不能准确的判断出来,严重影响了化工建设项目的质量。
化工工艺优化方法

浅论化工工艺优化方法摘要:我国在步入21世纪后,对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尤为重视,这不仅是衡量一个国家发水平的标准,也是本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
化工工艺融合了各类不同的化工生产技术,其工艺流程好坏直接决定了最终产品的质量高低。
在当代社会科技背景下提高化工工艺的优越性,改善产品的质量是目前急需研究的问题。
本文首先分析了化工工艺的操作流程及现实意义,并重点提出了优化工艺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化工工艺科技意义优化策略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化工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我们日常生活中所有的物质产品都源自于化工生产。
而随着诸多原材料的大量消耗,人类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资源问题,及时改进化工工艺不仅能缓解紧张的资源压力,还能在降低产品成本的同时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
一、材料是优化工艺的关键条件原材料时化工生产中的物质基础,优化化工工艺流程必须要在原材料上实现突破,积极采用先进的原材料可大大提高化工产品的质量,降低产品生成的成本消耗,实现化工生产技术的改革创新。
现常用的新型材料有。
1.化学纤维主要由人造纤维、合成纤维构成,前者以天然纤维为原料通过化工处理进行生产,其产品受自然因素限制;合成纤维的原材料多数是石油产品,其优势为种类多、产量大,无需受自然因素影响,高性能的纤维原料可促进化工技术的改进。
2.塑料由塑料化工生产而来的产品,具有质量轻、耐腐蚀、耐高温,电绝缘好等诸多优势。
在改进化工工艺的过程中采用塑料,不仅可以方便加工处理,还能够在现有的技术上研究出更为便捷的加工工艺,如导电材料、半导体材料、感光树脂都是在工艺改进过程中研制出来的。
3.橡胶天然橡胶的产地集中在热带、亚热带等区域,很多国家由于其材料场地因素特殊而极其重视合成橡胶的化工生产。
这种特使的原材料迫使化工企业对自己的生产工艺进行优化调整,最终研制出了高性能的合成橡胶,且品种数量大、抗热、寒性能强。
二、技术是优化工艺的重要途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化工工艺的改进除了要在原材料上进行更新外,最为重要的是必须依赖于科学技术的进步,这是优化化工工艺流程最快速、最有效、最理想的途径。
971化工原理参考书目

971化工原理参考书目摘要:1.971 化工原理参考书目概述2.具体参考书目列表3.对参考书目的简要评价正文:一、971 化工原理参考书目概述971 化工原理是研究生入学考试中的一门重要科目,它主要考察化工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原理。
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掌握这一科目,本文将为大家推荐一些参考书目。
这些参考书目都是在化工领域具有较高权威性和参考价值的书籍,能够帮助考生系统地学习和理解化工原理。
二、具体参考书目列表以下是一些建议的971 化工原理参考书目:1.《化工原理》(第五版),陈锋、黄蕾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化工原理》(第四版),王长军、吴振宇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3.《化工原理学习指导与习题集》,吴振宇、陈锋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4.《化工原理实验教程》,黄蕾、陈锋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5.《化工热力学》(第三版),吴振宇、陈锋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三、对参考书目的简要评价1.《化工原理》(第五版):该书是一本经典的化工原理教材,内容丰富、条理清晰,适合作为化工原理学习的主要参考书。
2.《化工原理》(第四版):该书内容较为简洁,适合作为化工原理的辅助教材,对于一些难点和重点知识进行补充学习。
3.《化工原理学习指导与习题集》:该书针对化工原理的学习要点,提供了大量的习题和解答,有助于考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4.《化工原理实验教程》:该书是一本实验教程,包含了化工原理实验的基本操作和实验方法,对于提高考生的实验技能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5.《化工热力学》(第三版):该书主要介绍了化工热力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适合对化工热力学感兴趣的考生进行深入学习。
总之,以上参考书目对于学习971 化工原理课程具有很好的帮助。
建议考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需求,选择合适的参考书进行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11-04-19作者简介:张沛存(1965—),硕士,教授级高工,长期从事丙烯腈、腈纶的生产与技术管理櫃櫃櫃櫃櫃櫃櫃櫃櫃櫃櫃櫃櫃櫃殭殭殭殭。
生产与应用丙烯腈副产硫铵装置双效蒸发技术改造张沛存(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齐鲁分公司腈纶厂,山东淄博255040)摘要:针对齐鲁公司丙烯腈副产硫铵装置,根据多效蒸发原理,结合装置自身特点,自主开发成功双效逆流蒸发技术,并对装置实施改造。
标定结果表明:硫铵产品的蒸汽消耗量比改造前降低了40%,每生产1t 硫铵可节约99.0kg 标油,节能效果十分显著,对提高丙烯腈装置的整体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如果将该项技术在硫酸铵行业推广应用,将会取得很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丙烯腈;硫铵;逆流蒸发;双效中图分类号:TQ441.11;TQ22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021X (2011)07-0053-04Acrylonitrile Byproduct Sulfur Ammonium DeviceDouble -effect Evaporation Technical ReformationZHANG Pei -cun(Acrylic Fiber Plant of Qilu Branch ,SINOPEC ,Zibo 255040,China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byproduct of Qilu acrylonitrile sulfur ammonium device ,according to much effect evaporation principle ,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ir device ,independent development success double -effect counter -current evaporation technology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devices transformation.Calibration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team consumption of ammonium sulfur product was 40%lower than before modification ,each production a ton of ammonium sulfur could save 99.0kg standard oil ,energy saving effect was notable ,to improve the overall efficiency acrylonitrile device was important.If the technology industry promotion application in ammonium sulfate ,would make great economic and social benefits.Key words :acrylonitrile ;sulfur ammonium counter -current evaporation ;double -effect丙烯腈副产硫铵装置是将丙烯腈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含量18% 22%粗硫铵液经过蒸发、浓缩、结晶、离心分离、干燥和包装等过程,除去硫铵液中微量有机物和大量的水,并分离出硫铵溶液中的聚合物,得到符合国家标准的成品硫铵[1-2]。
齐鲁公司4.0万t /a 丙烯腈副产硫铵装置设计产能0.5万t /a ,技术为引进BP 公司传统单效蒸发结晶技术,属于环保型装置,流程长、设备多、操作复杂、装置能耗高,致使生产成本高,装置常年处于亏损状态。
为此,各生产企业有针对性地开展技术攻关,降低装置的能耗从而达到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1-2]。
本文针对齐鲁公司丙烯腈副产硫铵装置,根据多效蒸发原理,结合装置自身特点,自主开发成功双效逆流蒸发技术,并对装置实施改造。
标定结果表明:硫铵产品的蒸汽消耗量比改造前降低了40%,每生产1t 硫铵可节约标油99.0kg ,节能效果十分显著,对提高丙烯腈装置的整体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如果将该项技术在硫酸铵行业推广应用,将会取得很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1装置简介1.1装置概况丙烯腈副产硫铵装置,于1992年5月建成投用,原设计能力0.3万t /a ,在1999年3月丙烯腈装置利用国产化技术由2.5万t /a 改造到4.0万t /a时,硫铵装置相应改造到0.5万t /a [3]。
主要设备有:稀硫铵溶液储槽、结晶器、结晶器加热器、结晶器冷凝器、离心机、干燥器、结晶器循环泵、真空泵等48台设备。
装置设计原料及动力消耗定额见表1,设计能耗指标见表2。
表1硫铵装置主要原材料、动力消耗名称每吨产品消耗定额小时耗量稀硫铵(硫铵浓度18% 25%聚合物含量≤1.8)/t4.0992.577蒸汽(0.8MPa )/t 6.84.3循环水(32ħ)/m3286.3180新鲜水(20ħ)/m 32113.2电(380V )/kW ·h 229.2144.3仪表空气/Nm 331.820包装袋/个2110表2硫铵装置设计能耗名称每吨产品消耗定额能耗/kg 标油蒸汽(0.8MPa )/t 6.8516.8循环水(32ħ)/m 3286.328.63新鲜水(20ħ)/m 3213.57电(380)/(kW ·h )229.264.18仪表空气/Nm 331.81.21合计614.391.2流程简述由丙烯腈送来的浓度为18% 22%的稀硫铵液进入稀硫铵溶液贮槽(V -907A /B /C ),再通过稀硫铵原料泵P -914A /S 向浓缩器R -901进料,R -901通过循环泵P -902A /B 经结晶器加热器E -901进行强制循环,加热器E -901由中压蒸汽提供热源。
物料在R -901中进行减压蒸发,使其得到提浓。
从浓缩器R -901顶部蒸出的水蒸汽经冷凝器E -902,排空冷却器E -903冷凝冷却,凝液进急冷水槽V -904,不凝气通过真空泵P -916A /S 排出。
由结晶器R -901中部抽出的聚合物有机物通过结晶器净化泵P -904送至母液槽V -905或V912,再由地坑泵P -912将聚合物送至焚烧炉岗位。
结晶器底部含有结晶的硫铵溶液经结晶器料浆泵(P -903A /S )送入稠厚器(V -908),在稠厚器内硫铵结晶下沉,液体部分由溢流管线流至母液槽(V -905),下部含有大量硫铵结晶的物料进入离心机(C -901A /B ),离心分离出来的物料经干燥,水含量降到1%以下后送入料仓,经包装机包装成50kg /袋的成品。
工艺流程见图1。
图1硫铵装置工艺流程图2双效逆流蒸发技术2.1工艺原理多效蒸发是将几个蒸发器串联运行的蒸发操作,使蒸汽热能得到多次利用,从而提高热能的利用率。
多效蒸发第一效以新鲜蒸汽做热源,其余各效以前一效二次蒸汽做热源,从而可大幅度减少新鲜蒸汽用量。
每一效的二次蒸汽温度总是低于加热蒸汽温度,故多效蒸发时各效的操作压力及溶液沸腾温度沿蒸汽流动方向依次降低。
依据二次蒸汽和溶液流向,多效蒸发的流程可分为:①并流流程。
溶液和二次蒸汽依次通过各效。
但末效溶液浓度高而温度低,溶液黏度大,因此传热系数低。
②逆流流程。
溶液和二次蒸汽流向相反。
需要用泵将溶液送至压力高的前一效,各效溶液的浓度和温度对黏度的影响大致抵消,各效传热条件基本相同。
③错流流程。
二次蒸汽依次通过各效,但料液每效单独进出。
本设计采用双效逆流蒸发目的,就是基于保持各效传热效率基本相同,溶液的浓度和温度对黏度的影响可以抵消原理,有利于生产的连续性。
操作温度一效设计为80 90ħ,二效设计为50 60ħ;由二效将硫铵液浓度提高到48%的饱和浓度,而不结晶析出,再经一效将硫铵液浓度提高到76.4%,形成过饱和状态,结晶析出。
2.2工艺流程简述由丙烯腈送来的浓度为18% 22%的稀硫铵液进入稀硫铵溶液贮槽(V -907A /B /C ),通过原料泵P -914A /S 送入浓缩器R -901B 进料,R -901B 采用强制循环加热的方式,通过循环泵P -902B /C 经浓缩加热器E -901B 返回浓缩器R -901B ,形成循环。
结晶器R -901A 顶部抽出的二次蒸汽作为E -901B 的热源,为R -901B 中的物料液加热,物料在R -901B 中进行减压蒸发,使其得到提浓。
循环泵P -902B /C 既是浓缩器R -901B 的循环泵又是蒸发结晶器R -901A 的进料泵,当浓缩器R -901B 中的物料浓度提升至35% 45%左右时,送入蒸发结晶器R -901A 进料。
R -901A 也为强制循环加热,由循环泵P -902A /B 经结晶器加热器E -901A 返回R -901A ,E -901A 的热源来自中压蒸汽管网。
从R -901B 顶部蒸出的蒸汽经冷凝器E -902,排空冷却器E -903冷凝冷却,凝液进急冷水槽V -904,不凝气通过真空泵P -916A /S 排出。
由结晶器R -901A 中部抽出的聚合物通过结晶器净化泵P -904送至母液槽V -905或V912,再由地坑泵P -912将聚合物送至焚烧炉岗位。
结晶器底部含有结晶的硫铵溶液经结晶器料浆泵(P -903A /S )送入稠厚器(V -908),在稠厚器内硫铵结晶下沉,液体部分由溢流管线流至母液槽(V -905),下部含有大量硫铵结晶的物料进入离心机(C -901A /B ),分离出来的含水分1%以下的硫铵晶体经干燥后送入料仓,经包装机包装成50kg /袋的成品。
双效逆流蒸发技术流程图见图2。
图2双效逆流蒸发技术流程图2.3装置改造及标定2.3.1装置改造及运行2007年6月 2008年3月,齐鲁石化腈纶厂在不影响硫铵装置正常生产的情况下对其进行了双效逆流蒸发技术改造。
装置改造新增一台15m 3浓缩器R -901B ,一台换热面积114m 2浓缩器加热器E-901B,一台流量为500m3/h浓缩器循环泵P-902C及相应的阀门管线,同时将系统冲洗水由新鲜水改为急冷水,大幅度降低新鲜水消耗,项目投资60万元。
2008年3月初项目改造全面完工,3月中旬改造项目达到开车投用条件并开始试运行。
2.3.2装置标定为了准确评价改造项目的节能效果,2008年5月4日14时至11日14时,对硫铵装置进行了168h 标定。
(1)标定条件稀硫铵进料量:0 6600kg/h;稀硫铵进料质量浓度:18% 22%;结晶器R-901A顶部压力:0.055 0.07MPa(A);浓缩器R-901B顶部压力:0.02 0.03MPa(A);冷却器E-903冷却水出口温度:35 40ħ;循环上水总管温度:30 40ħ;管网饱和蒸汽压力:0.6 0.8MP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