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技术操作规程耳穴压豆艾灸法
最新耳穴压豆流程

耳穴压豆法操作流程一、概念耳穴压豆法是采用药籽或菜籽等物品贴压及刺激耳廓上的穴位或反应点,通过经络传导,达到痛经活络、调节气血、防治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
二、适应症1、各种疼痛性疾病,各种慢性、炎症性、功能紊乱性、过敏与变态反应性以及内分泌代谢性疾病。
2、预防感冒、晕车、晕船以及预防和处理输血、输液反应。
3、戒烟、戒毒、减肥、麻醉、催产、催乳等。
三、操作流程(一)评估1、核对医嘱、治疗卡、病号、姓名。
2、评估患者:耳部的皮肤情况;既往病史,目前症状,发病部位及相关因素;对疼痛的耐受程度和对治疗疾病的信心。
3、评估环境:环境清洁、宽敞、xx、光线充足。
(二)计划1、预期目标:各种疼痛性、慢性、炎症性、功能紊乱性、过敏及变态反应性等疾病的临床症状得到解除或缓解。
2、准备(1)护士自身准备:衣、帽、鞋等穿着整洁;修剪指甲,洗手。
(2)用物准备:治疗盘、敷料缸(内装药籽或菜籽等),75%酒精、棉签、镊子、探棒、胶布、弯盘、小剪刀等。
(3)患者准备:缓解紧张情绪。
(三)实施1、带齐用物至床旁,核对医嘱、治疗卡、床头卡、床号、姓名,并与患者沟通。
2、协助患者取合适体位,取穴,探查并做好标记。
3、耳穴部位用75%酒精消毒及脱脂。
4、左手手指托持耳廓,右手用镊子夹取备好的小方块胶布、中心粘上准备好的药籽,对准穴位紧紧贴压其上,并轻轻揉按1-2分钟。
5、询问患者有何感觉。
6、操作完毕,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
7、清理用物,洗手,做好记录。
(四)评价1、患者感觉舒适,症状改善。
2、护士方法正确,部位准确,操作熟练。
四、注意事项1、取穴宜根据主要病症取其反应明显的穴位,要少而精,每次以贴压5-7穴为宜,每日按压3-5次,隔3天更换1次,如有污染及时更换,两组穴位交替贴压,两耳交替或同时贴用。
2、洗澡洗头时保护好耳部,以延长耳穴贴压的时间。
3、耳部炎症、冻伤的部位及有习惯性流产史的孕妇禁用。
五、健康教育为近视患者实施耳穴压豆的健康教育:1、耳穴贴压期间,局部感到热、麻、胀、痛是正常现象。
耳穴压豆法操作规范

耳穴压豆法操作规范
目的
用物品如菜籽、王不留行子等刺激耳廓上的穴位或反应点,通过经络传导,解除或缓解各种急、慢性疾病的临床症状,调整脏腑气血功
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取得患者配合;
2、患者取侧卧位或坐位;
3、术者一手持耳轮后上方,另一手持探针由上而下在选区内找敏感点,常规消毒;
4、埋籽:左手手指托持耳廓,右手用镊子夹取割好的方块胶布,中心
粘上准备好的药豆,对准穴位紧贴压其上,并轻轻揉按1~2分钟,以局部耳廓微红、发热为度;
5、一边按压一边询问病人有无酸、胀、痛等“得气”感;
6、教会病人或家属按压的方法;
7、撤籽:撤除胶布和王不留行籽,观察局部皮肤有无红肿、破损,并
;
急流程图。
中医技术操作规程耳穴压豆艾灸法

联合治疗方式
1 2
针灸与耳穴压豆艾灸法结合
在针灸的基础上,采用耳穴压豆艾灸法,增强治 疗效果。
中药与耳穴压豆艾灸法结合
在口服中药的同时,配合耳穴压豆艾灸法,提高 疗效。
3
其他疗法与耳穴压豆艾灸法结合
如推拿、拔罐等,通过多种疗法的协同作用,增 强治疗效果。
治疗效果与评估
01
02
03
症状改善情况
避免烫伤
操作过程中要保持适当的距离,避免烫伤皮肤。如感觉温度过高,可适当调整艾条与皮肤之间的距离。
注意保暖
保持室内温暖,避免患者受凉。
注意事项与安全防范
• 注意过敏:如果患者对中药或艾条过敏,应立即停止操作 并就医。
注意事项与安全防范
防火措施
在操作过程中,要远离易燃物品,确 保室内通风良好。
急救准备
未来发展与研究方向
未来发展
随着中医技术的不断发展,耳穴压豆艾灸法有望与其他中医治疗方法结合,形成更完善 的治疗体系。同时,随着人们对健康需求的增加,耳穴压豆艾灸法有望在预防保健领域
发挥更大的作用。
研究方向
进一步研究耳穴压豆艾灸法的作用机制,探索其在不同疾病治疗中的应用;结合现代科 技手段,提高治疗的精准度和舒适度;加强临床研究,积累更多案例和经验,为推广应
毛巾或纸巾:用于清洁和保护操作区域 。
镊子或钳子:用于夹取艾条。
艾条:选用优质艾绒制作,长度适中, 便于手持和操作。
酒精灯、火柴或电子点火器:用于点燃 艾条。
操作步骤
清洁耳部
用毛巾或纸巾轻轻擦拭耳廓表面 ,保持干燥。
选取穴位
根据病情需要,选择相应的耳穴 进行压豆。
操作步骤
• 放置压豆:用镊子或钳子夹取准备好的中药小布 袋,贴在选定的耳穴上,并用手指按压片刻,使 其固定。
耳穴压豆操作流程

耳穴埋豆操作流程
耳穴埋豆(又称耳穴压贴法)是采用菜籽或王不留行籽刺激耳廓上相应的穴位或反应点,通过经络传导,达到防病治疗目的的治疗方法。
主要作用:
1、疏通经络
2、调整脏腑气血功能
3、促进机体阴阳平衡
禁忌症:
1、严重心脏病患者不宜用,更不宜采用强刺激。
2、严重器质性疾病及伴有高度贫血者。
3、外耳患有显著的炎症,如湿疹、溃疡、冻疮破溃等情况。
4、妇女怀孕期间,月经期。
准备工作:
1、备齐用物,携至宝宝身旁,做好解释工作,取得家长配合,让宝宝取合理体位。
2、核对宝宝姓名,年龄。
3、以观察法在耳廓上找到相应穴位。
操作步骤:
1、核对穴位后,用干棉签轻轻擦拭穴位。
2、左手固定耳廓,右手取压豆小方块,对准穴位贴敷并固定好。
3、留穴期间嘱宝宝家长用手反复压迫30秒左右,每日3次。
4、夏天留置1天,冬天留置2-3天。
两耳交替使用。
注意事项:
1、贴压耳穴应注意防水,以免脱落。
2、夏季易出汗,贴压耳穴不过多,时间不易过长,以防胶布潮湿或皮肤感染。
3、如胶布过敏者禁用。
4、耳廓皮肤有炎症或冻疮者不宜采用。
5、对过度饥饿、疲劳、精神高度紧张、年老体弱、孕妇按压宜。
轻,急性疼痛性病症宜重手法强刺激,习惯性流产者慎用。
中医技术操作规程(耳穴压豆、艾灸法)

推广策略
制定标准
培训宣传
制定完善的中医技术操作规程标准,为推 广提供依据和支持。
通过培训和宣传活动,提高中医从业者和 公众对中医技术操作规程的认知和接受度 。
学术交流
政策支持
通过学术交流活动,促进中医技术操作规 程的传播和应用。
定时更换
一般耳穴压豆可保留3-5天,期间需 定时检查并更换。
注意事项
过敏体质者慎用
对胶布过敏者慎用或采 用其他替代材料。
避开耳部炎症
若有耳部炎症或皮肤破 损,应避开相关穴位。
注意按压力度
注意贴敷时间
按压时力度适中,避免 过重或过轻,以免影响
效果。
贴敷时间不宜过长,以 免造成皮肤不适或过敏。
02
艾灸法操作规程
中医技术操作规程
• 耳穴压豆操作规程 • 艾灸法操作规程 • 中医技术操作规程的培训与考核 • 中医技术操作规程的优化与改进 • 中医技术操作规程的应用与推广
01
耳穴压豆操作规程
适用范围
01
适用于各种疼痛、失眠、便秘、 晕车等症的辅助治疗。
02
适用于调节身体功能、缓解疲劳 等保健作用。
操作步骤
05
中医技术操作规程的应用与推广
应用场景
临床诊疗
中医技术操作规程可用于指导临床医 生进行诊断和治疗,确保操作的规范 性和安全性。
学术交流
中医技术操作规程可作为学术交流的 参考标准,促进中医技术的传播和发 展。
培训教育
中医技术操作规程可用于培训和教育 中医从业者,提高他们的技能和知识 水平。
科学研究
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支持中医技术操作 规程的推广和应用,促进中医事业的健康 发展。
(完整版)耳穴压豆的操作流程示意图

主要临床表现、既往史、耳部取 穴部位的皮肤情况、对疼痛的耐 受程度、心理状况等
←
评估
↓ 物品准备
↓
治疗盘、菜籽、 皮肤消毒液、 → 棉球、棉签、镊子、胶布、
探棒、弯盘等
核对姓名、诊断、解释,取合 理体位
←
患者准备
↓ 定穴→
遵医嘱核对穴位, 手持探 棒自耳轮后上方由上而 下在选区内寻找耳穴的
敏感点 ↓
消毒局部皮肤
← 消毒皮肤
患者是否疼痛,穴位是否 准确,埋豆是否牢靠等情 况
↓ 选穴埋豆
选穴后,一手固定耳廓,另一
→ 手用菜籽小方块胶布固定在耳 穴部位,酌情留置数日
↓ ←
观察
↓
整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安排舒适体位,告知患者 压豆后应注意的事项,整 → 理床单位,清理用物
↓ 记录
根据医嘱,详细记录实施耳穴
→ 压豆治疗后的客观情况,并签 名
中医护理基本技能—耳穴压豆法

取穴以5~7穴为宜, 隔3天更换1次,如有 02 污 染 及 时 更 换 , 两 组 穴位交替贴压,两耳 交替或同时贴用。
耳穴压豆
任务实施
核对 评估
施针前 准备
整理 记录
用物 准备
操作 过程
耳穴压豆
核对评估
解释核对 核对医嘱、治疗卡、床号、 姓名。
评估环境 环境清洁、宽敞、安 静、光线充足 。
➢ 压豆
左手手指托持耳廓,右手用镊子夹取备好的贴有王不留行籽的胶布, 对准穴位紧紧贴压其上,并 轻轻揉按1~2分钟 。
耳穴压豆
➢ 整理记录
整理
操作完毕,协助患者取舒适 体位,然后整理床单、用物, 归还原处,洗手 。
记录
洗手、记录、签名 。
耳穴压豆
任务评价
评估准确 护理得当
压豆穴位选择正确
操作过程完整、 准确
评估患者 探查耳部的皮肤情况,是否适合操作,以及对疼痛的耐 受程度和对治疗疾病的信心。
耳穴压豆
用物准备
治疗盘,敷料缸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王不留行籽,75%酒精、棉签、镊子、胶布、弯盘、小剪刀 。
耳穴压豆
压豆前准备
核对用物 再次核对所需用物是否准备齐全 ;
护士准备 衣、帽、鞋、口罩穿戴整洁,修剪指 甲、洗手 ;
《中医护理学》
耳穴压豆
耳穴压豆
任务描述
耳穴压豆
耳穴压豆是采用药籽或菜籽等物品贴压及刺激耳廓上的穴位或反应点,通过经络传导,达到通 经活络、调节气血、防治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
耳穴压豆
任务分析
能找到常用的耳穴
知道耳穴压豆的适用 范围
03 02
04
01
能熟练完成耳穴压豆
知道耳穴压豆的注 意事项及禁忌症
耳穴压豆法操作规范及流程图

耳针法(耳穴压豆法)操作规范耳针示采用针刺或其他物品(如菜籽等)刺激耳廓上的穴位或反应点,通过经络传导,解除或缓解各种急、慢性疾病的临床症状,调整脏腑气血功能,促进机体的阴阳平衡,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适应证】1.各种疼痛性疾病如对头痛、偏头痛、三叉神经痛,肋间神经痛、带状疱疹、坐骨神络痛等神经性疼痛;扭伤、挫伤、落枕等外伤性疼痛;五官、颅脑、胸腹、四肢各种外科手术后所产生的伤口痛;麻醉后的头痛、腰痛等手术后遗痛,均有较好的止痛作用。
2.各种炎症性病症如对急性结合膜炎、中耳炎、牙周炎、咽喉炎、扁桃体炎、腮腺炎、气管炎、肠炎、盆腔炎、风湿性关节炎、面神经炎、末梢神经炎等,有一定的消炎止痛功效。
3.一些功能紊乱性病症如对眩晕症、心律不齐、高血压、多汗症、肠功能紊乱、月经不调、遗尿、神经衰弱、癔症等,具有良性调整作用,促进病症的缓解和痊愈。
4.过敏与变态反应性病症如对过敏性鼻炎、哮喘、过敏性结肠炎、荨麻疹等,能消炎、脱敏、改善免疫功能。
5.内分泌代谢性病症如对单纯性甲状腺肿、甲状腺功能亢进、经绝期综合征等,有改善症状、减少药量等辅助治疗作用。
6.一部分传染病症如对菌痢、疟疾、青年扁平疣等,有恢复和提高机体的兔疫防御功能,加速疾病的治愈。
7.各种慢性病症如对腰腿痛、肩周炎、消化不良、肢体麻木等,有改善症状、减轻痛苦的作用。
耳针除上述病症外,还可用于针刺麻醉中(耳针麻醉)。
也可用于妇产科方面,如催产、催乳等。
也能用于预防感冒、晕车、晕船,以及预防和处理输血、输液反应。
还可用于戒烟、减肥,国外还用于戒毒等。
【操作流程】1、备齐用物(治疗盘、针盒或菜籽、碘酒、酒精、棉签、镊子、探棒、胶布、弯盘等),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2、遵照医嘱,选择耳穴部位并探查耳穴。
3、体位合理舒适,严格消毒,消毒范围视耳廓大小而定。
4、一手固定耳廓,另一手进针,其深度以刺入软骨,但不透过对侧皮肤为度。
留针。
5、为使局部达到持续刺激,临床多采用菜籽、王不留行籽、磁珠等物,附在耳穴部位,以小方块胶布固定,俗称“埋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