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二节 辩证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第二节

17
(一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 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矛盾:表示事物之间 或事物内部各要素 之间既对立又统一 关系的哲学范畴。
18
注意区分辩证矛盾,逻辑矛盾和诡 辩
• 材料一:辩证矛盾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天 下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 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 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老子
37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联系
一方面,矛盾的
特殊性,即矛盾的个
性包含着矛盾的普遍
性,共性寓于个性之
中;另一方面,矛盾
的普遍性又贯穿于矛
盾的特殊性之中,共
性统摄着个性。
“白马非马”——公孙龙
38
•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各国的具体实 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
41
• 另一方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要求我们 必须从中国国情出发。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 又是一个穷国,生产力不发达,人口多,底子薄, 现代化建设起点低等等,就是我国的国情的基本 特点,即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种特殊国 情决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绝不能照搬照抄别国 的模式,只能从我国的实际出发,把社会主义的 基本原则同我国国情结合起来。于是便有了多种 经济成分共同发展、“一国两制”等具有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的大政方针。这些大政方针是符合我 国国情的,它是在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原 理的指导下制定的。
和谐的本质就是在于协调多种因素的差 异,发挥各种要素的效能,促进优势互 补,推动事物的发展。
35
(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
36
马克思原理第一章课件2

范蠡十分关心自己的同僚好友文种大夫在越国的处 境,便派人送去一封书信,要他想想“飞鸟尽、良弓藏; 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明白越王只可共患难不可同 荣乐的为人,及早离去,保全自身。文种接到书信,思 考再三,终不忍离开越国,只是称病不再上朝,闲居家 中。越王勾践怀疑他图谋不轨,便赐宝剑一口,命他自 尽。文种临终,后悔自己不听范蠡的告诫,饮恨而死。
矛盾规律即 对立统一规律 作为宇宙的根本 规律,是辩证法 核心和实质
案例
“九道门”的追求:一男士来到一家婚姻介绍所征婚,工作人员称, 他们已经根据不同的征婚条件设置了不同的小房间,请他根据自己的 择偶标准和房门上的提示选择合适的房间。该男士首先看见两扇小门。 一扇门上写着:漂亮的;另一扇门上写着:不太漂亮的。男人推开了 “漂亮的”门。迎面又是两扇门。一扇写着:年轻的;另一扇写着: 不太年轻的。男人推开了“年轻的”门。接着又是两扇门。一扇写着: 温柔贤惠的;另一扇写着:不太温柔贤惠的。男人推开了“温柔贤惠 的”门。接下来又是两扇门。一扇写着:有钱的;另一扇写着:不太 有钱的。男人推开了“有钱的”门……就这样一路走下去,男人依次 推开了漂亮的、年轻的、温柔贤惠的、有钱的、忠诚的、勤快的、文 化水平高的、身体健康的、有幽默感的等九道门。当他推开最后一道 门时,只见门上写着一行字:你追求的过于完美了,本所无法提供合 适的人选,请你到大街上去找吧。原来,他已经走到了婚姻介绍所的 后门。
案例
从前有一对夫妇,家里有3个饼。夫妇俩一起分着吃,你一个, 我一个,最后还剩下一个。他俩相约:“从现起,如果谁先开口说话, 就不能吃这个饼了。”从此,为了那个饼,俩人谁也不愿先口说话。
有天晚上,一个盗贼溜进屋里,偷了他们家的财物。直到盗贼把 东西全部偷光,夫妇俩因为有约在先,眼睁睁看着财物丢光,谁也不 开口讲话。盗贼看到没人说话,便当着丈夫的面侮辱他的妻子,可丈 夫瞪着两眼还是不肯讲话。妻子急了,高声叫喊有并恼怒地对丈夫说: “你怎么这样啊!为了一个饼,看着我被欺负也不叫 。”
唯物辩证法大纲

唯物辩证法大纲第一篇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精神武器前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和革命的哲学1、哲学是人类精神领域的特殊部门,是系统化和理论化的世界观。
2、哲学的研究对象是宇宙人生的最普遍、最一般的问题,对实际生活起指导作用。
3、哲学在阶级社会里总是一定阶级的地位、眼界和利益的理论表现,没有超阶级的哲学。
4、马克思主义公然申明自己是无产阶级历史地位和根本利益的科学表现,是无产阶级的精神武器。
5、全部哲学的根本问题是思想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第一章哲学的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1、唯物论的基本论纲:存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意识是存在的反映,不是意识决定存在,而是存在决定意识。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纲:社会存在时第一性的,社会意识是第二性的,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不是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而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2、唯心论的基本论纲:意识是第一性的,存在是第二性的,不是存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存在。
客观唯心论代表:柏拉图、黑格尔、宋代程朱理学。
主管唯心论代表:十八世纪英国大主教贝克莱、二十世纪奥国哲学家马赫、宋代哲学家陆九渊3、二元论和折中论是不彻底的哲学,认为物质和精神是两个独立的,互不依赖的实体,二者同为世界的本原。
代表:十八世纪德国哲学家康德、十七世纪发过哲学家笛卡儿。
4、在阶级社会中,哲学史具有阶级性、党派性的。
在现代,辩证唯物论和唯心论的斗争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在思想领域中的反映。
5、唯心论的认识根源:第一,人们的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是被移植于人脑中并在人脑中被改造过的物质现象,意识的内容和泉源是客观的,意识的形态是主观的。
第二,人们的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只有当人们通过实践活动去改造客观世界的时候才能认识客观世界,而认识的目的又是改造客观世界。
6、唯物论在自己的发生发展的过程中,总是与科学结成联盟的。
唯物论不能离开科学,科学也不能离开唯物论。
自然辩证法第一章

课堂讲授2学时,课外阅读和网上讨论0.5学时。
2020/10/23
第一章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
6
第一节 古代自然科学和朴素辨证自然观
一、古代科学的萌芽及其自然哲学形式 二、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的基本思想 三、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的基本特点和历史地位
第一节
一、古代科学的萌芽及其自然哲学形式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自然辩证法的理论基石,它的创立 为科学技术的深层次研究提供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与 价值论的前提。20世纪以来在总结概括现代自然科学新成 就的基础上产生的系统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是辩证唯物 主义自然观的丰富与发展。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4学时,阅读和网上讨论4学时。
第一编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直至亚里士多德时代,自然科学与自然哲学仍然是 一回事,并且是以脱离实用技艺、从事纯理论的探 索为目的的。
2020/10/23
第一章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
9
第一节
二、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的基本思想
古代的自然哲学,本质上是一种自发唯物主义和朴 素辩证法的自然观。它对大自然作出合乎理性的说 明,这种说明大体上是围绕以下三个问题展开的。
第一章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
教学目的和要求:
主要阐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在概括总结自然科学 发展成就的基础上,揭示自然界物质的客观实在性以 及自然界的存在方式和演化发展。因此,要密切结合 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论证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创立 的自然科学基础和自然哲学思想渊源,掌握辩证唯物 主义自然观的基本观点。
动力——自然是自我运动的。
2020/10/23
第一章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
12
三、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一章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辩证法 形而上学
唯心主义
唯心主义包括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贝克莱
黑格尔
主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感觉、经验、意志等看 作是人的头脑中固有的、主观自生的,把个人心 灵、意识、观念等夸大为第一性的东西,否认物 质世界和客观规律。
“存在就是被感知”(贝克莱) “心外无物”(王
2、哲学的基本问题
物质本原:唯物主义
哲 学 基 本 问 题
何谓本原? 意识本原:唯心主义 能:可知论
能否统一?
否:不可知论
3、哲学基本派别及其历史形态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史上互相对立的两大 基本派别。在哲学史上这两大派别的争论和斗争,同 时还伴随着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
是什么?
世 界
怎么样?
思 维 和 存 的 关 系 问 题
思维和存在何者为 第一性的问题
唯心主义 思维和存在的 同一性问题 可知论
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不可知论
回答世界 是怎样存 在的问题
辩证法
坚持联系发 展矛盾的观点
形而上学
坚持孤立的 静止的观点
只有既坚持唯物主义,又坚持辩证法, 才能全面地认识世界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只 有达到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内在统一,才能 有科学的彻底的唯物主义和科学的彻底的辩 证法。
具体科学 部分世界
哲
学
整个世界
特殊规律
一般规律
2、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恩格斯第一次明确指出:“全 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 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 系问题”。
2、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何以成为哲学的基本问题?
四,第一章第二节(二)三大规律

(二),质量互变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
1,质、量、度(1)质:质是一事物成为它自身并区别于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
质与事物是直接同一的。
就是说,只要是2个氢原子、一个氧原子,就是水。
“2个氢原子、一个氧原子”就是水,不会是别的东西。
只有认识质,才能分清事物。
(2)量: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
如:物体的大小、运动速度的快慢等等。
如水的温度等。
事物的质与量是直接统一的,没有量的规定性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不存在没有温度的水,也不存在没有尺寸的尺子。
(3)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限度。
事物的度的两端的界限叫关节点或者临界点。
实际上度、关节点、临界点,指的是一定质的事物的活动范围的最高界限和最低界限。
如:水,0-100°C因此要掌握适度原则,防止“过”或“不及”。
要注意分寸,掌握火候,适可而止等等。
2,质变、量变及其辩证关系:(1)量变:是指事物量的规定性的变化,即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
仍然在原来质的基础上,在度的范围内的变化,如水20°——30°,没有超出度的范围,就是量变。
在量变时,事物仍然保持相对稳定状态,是不显著的变化,体现了事物发展的连续性。
(2)质变:是指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即事物由一种质态到另一种质态的飞跃。
体现了事物发展的连续性的中断。
质变突破了事物度的范围。
区别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就是看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了度的范围。
(3)二者的辩证关系: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不经一番寒霜苦,哪得清香扑鼻来;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量变达到一定阶段必然引起质变。
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代替封建社会都是这样。
第三,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
①一方面,在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阶段性或者局部性部分质变。
(阶段性部分质变是指事物的根本性质未变,而比较次要的性质发生了变化,使事物的发展呈现出阶段性。
第一章、辩证法

逻辑矛盾
某珠宝商店被盗窃走了一块价值5000美元的钻石,甲、乙、 丙、丁四人涉嫌被拘审。四人的口供如下:
A1 A2 A3
……
An
箭在飞行的某一瞬间一定处于也只能处于整个 飞行过程的某一位置上,而确定的位置便是静 止。
二、中国古代的辩证法
“名家者流盖出于辩者”
名家 “dialecticians”(辩证家) “sophists”(诡辩家)
(一)邓析的“两可之说”
邓析(前545-前501),郑 国大夫,春秋末期思想 家,名家学派的先驱人 物。
黑格尔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
历史辩证法与自然辩证法
辩证法的起源和发展
一、爱利亚学派 芝诺悖论:二分法、阿基里斯追龟、飞矢不动 二、智者学派 普罗泰戈拉 “半费之讼”——二难推理 三、苏格拉底 精神助产术 四、黑格尔的唯心辩证法
形而上学的两种含义:
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
1、形而上学
笛卡尔
其他自然科学 物理学 形而上学
永恒发展
发展就是标志物质 世界运动变化的整 体趋势和方向性的 哲学范畴,是物质 运动中前进的变化 和进化的趋势 。
发展
第一,发展不是一般的运 动,而是前进性的运动。 第二,发展不是一般的运 动,而是上升性的运动。 第三,发展的实质,是新 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 亡。
(第一章第二节:一、联系和发展的普 遍性(二)事物的永恒发展p41)
一、爱利亚学派的辩证思想
芝诺(约前490-前 436年),爱利亚人, 古希腊哲学家。在 运动的问题上提出 了著名的运动悖论, 即二分法悖论、阿 利斯基追龟、飞矢 不动。
第一:阿基里斯追龟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法部分(第一章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法部分(第一章第二节)本套单元测试共 19 题,共 21 分。
答题得分:21分【题型:单选】【分数:1分】[1] 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就是得分:1分答: DA 坚持实践的观点B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C 坚持辩证的否定D 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题型:单选】【分数:1分】[2] 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是得分:1分答: AA 事物的内部矛盾B 事物的外部矛盾C 事物的主要矛盾D 矛盾的主要方面【题型:单选】【分数:1分】[3] “揠苗助长”这个寓言说明得分:1分答: DA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B 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C 意识能通过指导实践改造客观物质世界D 如果违背规律,越是发挥主观能动性,遭受的挫折和失败就越严重【题型:单选】【分数:1分】[4] 唯物辩证法有两个总特征,一个是永恒发展的观点,另一个是得分:1分答: AA 普遍联系的观点B 对立统一的观点C 质量互变的观点D 辩证否定的观点【题型:单选】【分数:1分】[5]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句话强调的是得分:1分答: DA 要承认事物运动的客观性B 要承认事物运动的规律性C 要注重分析矛盾的普遍性D 要注重分析矛盾的特殊性【题型:单选】【分数:1分】[6] 面对消极腐败的东西,我们一定要提高警惕,做到见微知著,防微杜渐。
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得分:1分答: BA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B 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C 多种原因引起一个结果D 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题型:单选】【分数:1分】[7] 下列各项属于主观臆想联系的是得分:1分答: CA 汽车尾气的大量排放造成空气严重污染B 过度毁林开荒导致严重水土流失C 人的生辰八字决定其一生命运D 人的社会环境影响其一生命运【题型:单选】【分数:1分】[8]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得分:1分答: BA 质量互变规律B 对立统一规律C 否定之否定规律D 内容与形式相互作用规律【题型:单选】【分数:1分】[9] 下列说法中,属于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是得分:1分答: DA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B 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C 纸上谈兵,画饼充饥D 量力而行,尽力而为【题型:单选】【分数:1分】得分:1分答: BA 部分与整体的关系B 个别与一般的关系C 现象与本质的关系D 形式与内容的关系【题型:单选】【分数:1分】[11] 新事物之所以必然战胜旧事物,从根本上说是由于得分:1分答: DA 新事物是在旧事物之后产生的B 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所没有的新形式C 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所没有的新内容D 新事物较旧事物更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题型:单选】【分数:1分】[12] 认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形势,我们要分清主流和支流,要看主流,同时又不忽略支学道理是得分:1分答: CA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B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的原理C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的原理D 事物变化的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题型:单选】【分数:1分】得分:1分答: BA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B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C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D 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题型:单选】【分数:1分】[14] 矛盾的斗争性是指得分:1分答: CA 矛盾双方相互依存B 矛盾双方相互渗透C 矛盾双方相互排斥D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题型:单选】【分数:1分】[15] 揭示事物的发展状态和形式的规律是得分:1分答: BA 对立统一规律B 质量互变规律C 否定之否定规律D 本质决定现象规律【题型:单选】【分数:1分】[16] 下列各项属于因果联系的是得分:1分答: CA 风来雨至,电闪雷鸣B 冬去春来,夏尽秋至C 摩擦生热,热胀冷缩D 夜尽昼至,昼尽夜来【题型:单选】【分数:1分】[17]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得分:1分答: AA 联系和发展的观点B 量变和质变的观点C 对立统一的观点D 辩证否定的观点【题型:多选】【分数:2分】[18] 下列各项包含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辩证法思想的有得分:2分答:ABCA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B 物极必反,相反相成C 苦尽甘来,乐极生悲D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题型:多选】【分数:2分】[19]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体现的哲学道理有得分:2分答:ABA 事物的变化是从量变开始的B 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C 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D 矛盾的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整体功能
要素
结构
古代有一个财主想给自己的儿子请一位家庭 教师。当时报名的人很多,他想聘请一个要求最 低的人,所以他让每一个报名的人写一下自己的 条件和要求。当时有一个人是这样写的:“无鸡 鸭亦可无鱼肉亦可唯豆腐不可少分文不取。”
财主: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唯豆腐不可少; 分文不取。 家庭教师: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唯豆腐 不可;少分文不取。
自“9· 11”事件以来,欧盟城市的平 均旅馆占有率下降到了20%——30% “9· 11”事件给中国国际航空公司造 成20多亿元人民币的经济损失
1.联系的含义
联系是指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
(联系的主体)
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联系的内涵)
2、联系的特点
(1)客观性
人为的联系是否是客观 的?
—— 逻辑矛盾必须要排除,而辩证矛盾是不
能排除的,只能解决。
进攻和防御、好与坏等矛盾 关系具有什么性质?
斗争性
相互对立
相互排斥
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性质, 体现着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趋势。
战场厮杀
学术争鸣
批评与自我批评
市场竞争
相互依存 相互渗透
同一性 (统一)
(贯通)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 短相形,高下相倾,前后 相随。
3、两种发展观
分歧 派别
根本分歧
形而上学 孤立 静止 片面 否认事物的内部矛盾 辩证法 联系 发展 全面 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
二、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引狼入岛
美国北方有个岛,岛上有驯鹿,也有狼,因为狼 常吃掉驯鹿,牧民们就把狼斩尽杀绝,于是小岛成 了鹿的天堂.但好景不长,一年冬天,下了一场大雪, 因驯鹿太多,草场有限,加上没有狼的追逐,鹿用不 着狂奔逃生,天长日久,驯鹿种群退化,体质下降,于 是大批的鹿冻饿而死.终于,牧民们醒悟过来,不得 不重新引狼入岛. [问]牧民们为什么”引狼入岛”?这说明什么道理?
马克思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原 理,要求人们要善于分析事物的 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 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 联系。
(二)事物的永恒发展
1.联系、运动、变化和发展 自由落体运动,是由物体之间的相互吸 引的作用构成;物理运动,是分子之间的吸 引和排斥的相互作用;化学运动,是原子的 化合和分解的相互作用;生物运动,是遗传 和变异、同化和异化的相互作用
唯 物 辩 证 法 体 系
对立统一规律
辩证法的三大规律
质量互变规律
范畴
原因和结果 否定之否定规律 必然性与偶然性 可能性与现实性 现象与本质 内容与形式
一、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
(一)事物的普遍联系
“9.11”恐怖事件
恐怖袭击不仅破坏了美国的航空、 保险、旅游和金融等领域的经济活 动,而且它的影响波及到制造业、 零售业、技术产业等领域,估计给 美国带来财产损失达400亿美元
(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 中的作用 1.矛盾及其基本属性
如果用你 的矛去刺你的 盾,如何? 我的盾没 有利器能穿过它! 我的矛无坚不 摧!
!?
这是逻辑矛盾, 而不是哲学上讲的辩 证矛盾。
生死、好坏、善恶、美丑、同化与异化、遗传 与变异等等
哲学上的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所包含的既 相互对立又相互同一关系的范畴。 逻辑矛盾与辩证矛盾 —— 逻辑矛盾是思维中的矛盾,是违背了逻辑 规则所造成的。因此在现实中并不存在这种矛 盾;而辩证矛盾是客观事物本身存在的矛盾。
上等马
上等马
中等马
中等马
下等马
下等马
齐威王
赢
田忌
上等马
下等马
中等马
上等马
下等马
中等马
齐威王
输
田忌
系统整体的功能并不是各个要素功能的简单相加, 系统作为整体具有各个要素单独所不具有的特殊的功 能,而这个功能是在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结合) 中产生的新的功能。 ——这就是系统的整体性
结构:要素的组合方 式。
联系的多样性
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
城门失火啦!
城门失火, 殃及池鱼。
“火水鱼”
城门失火, 殃及池鱼呀
3.联系与系统
宇 宙
旋 涡 星 系
太 地 物 阳 球 体 系
分 子
原 子
想一想: 下列各项中哪些是系统?
①一箱苹果、一堆砖 ②一块手表、一辆车
△系统是有机整体
系统的特征
整体性
苏联的米格25飞机,爬高能力和飞行速度 曾经是世界第一流的水平。但是美国通过对一架 叛逃到日本的米格25飞机的技术考察,却发现 该机上的许多部件并不先进,要比美国落后得多。 那么为什么用这些并非第一流的部件却能组装成 世界第一流、化合物和有机体的 分解、生物器官的退化。
——下降倒退的运动
某种低等生物在属、科、目的分类 地位不变的情况下形成一个新的物种
——平向运动
生命的诞生成长,人类的产生发展
——上升前进的运动
2.发展
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从低级 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运动)。 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 的灭亡。 前进和上升并
猫、田鼠、熊蜂和三色堇 之间处于相互联系之中。
唐朝有一个名将叫薛里,有一次他奉命 攻打岩洲 城(辽宁辽阳)。攻了几天都没有攻下来。后来他的 部下出了主意,他就命令士兵捉麻雀,捉来的麻雀让 它饿着,然后把城外的草堆烧光,树也砍光,等待着 机会。终于有一天机会来了,刮起了大风。他命令士 兵放第一批麻雀,第一批麻雀腿上系着装了硫磺、火 药的小纸袋,麻雀饿了几天,城外又没有树和草堆, 只好飞到城里的草堆。麻雀在草堆里寻找食物的过程 中把身上带的纸袋子给弄破了,这样火药、硫磺等全 撒在草堆中。紧接着又放了第二批麻雀,它们身上带 着点燃的香火,同样它们也飞到城里的草堆。这样城 里着起了大火,薛里趁此机会就攻下了城。
数
横断学科示意图
学
地理学
环境科学
物理学 法学 化学
生物学
医学
经济学
这些交叉学科 ﹑横断学科﹑综合 学科的产生表明自 然界各个领域之间 是相互联系的.
综合学科示意图
五行相生相克
普遍联系的观点中国古代早就有.如五行说.任何事 物的发展也都有制约他的因素,天下万物都处于永恒的 相生相克之中.以朝代为例:唐属土,宋属木,其意为木克土. 明属火,清属水.清的前身是后金(努尔哈赤,女真族.于 1616年建立),经后人指点,皇太极于1636年改为清. 所以,若不理解五行相生相克的道理,就无法理解中 国传统文化的很多方面.
“美中关系是我们战略中的一个重要组 成部分.我们欢迎一个强大﹑和平而繁荣的 中国的出现 ” —《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
美国是中国第一大出口市场和第二大贸易 伙伴;而中国是美国第三大贸易伙伴和增长最快 的出口市场,而且中国还是美国国债最大的买家, 中国购买了2000多亿美元的美国国债.
对立: 两国的社会制度根本不同,因此,中美
第二节 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一、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 二、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 规律 三、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 界的根本方法
唯物论和辩证法
唯物主义
世界的本原问题: 世界“是什么”
世界观
世界的存在状态问 题:世界“怎么样”
唯心主义
辩证法 形而上学
唯物辩证法
辩证法的总特征: 联系和发展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关系
光是什么?17BC末,牛顿提出了光的“微粒说”, 认为光是由微粒状的物质组成。
不久,惠更斯又提出了光的“波动说”,认为光是一 种波。由于当时牛顿在科学界享有极高的威信,“微粒” 说占了上风。到了19BC初,“波动说”又重新提出,并 用实验否定了牛顿的“微粒说”。
19BC末,爱因斯坦创立了量子力学,立即在科学界 引起了强烈的凡响。有一天,他的朋友问他:“光究竟是 什么?是波还是粒?要知道两者不能并存”。爱因斯坦说: “不是这个就是那个?为什么不可以既是这个,又是那个 呢?光既是波又是粒,是连续的,又是不 连续的,自然 界喜欢矛盾。”
AH-64攻击 直升机在空 中飞行每2 个小时,在 地面得花4 小时的维修 保养。
AH-64
这些飞机一 出动,就得有电 子干扰机、电子 侦察机、预警指 挥机、空中加油 机等随行保障。
F-16
总之,高科技武器对维修保养的要求高,需要的保 障队伍庞大。与此相反,劣势武器装备具有抗干扰能力, 维修保养、后勤保障要求低,便于隐蔽,机动灵活等优点。 因此,如果运用得当,劣势武器可以在局部转化为优势,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战争的进程。
不是纯粹的。
产生和灭亡是发展的两个环节
麦种 (旧)
产生: 无 灭亡: 有
麦苗 (新)
有 无
★ 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新事物,是指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代表社 会历史的前进方向、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事物。 旧事物,就是丧失了存在的必然性、日趋消亡的 事物。
新生事物不可战胜:(1)新事物有新的结构和功能, 适应变化了环境和条件;旧事物的要素和功能已不适应 环境和条件。 (2)新事物在旧事物的“母体”中孕育成熟,既否定 了旧事物中的消极因素,又保留了合理因素,并增添了 新内容。 (3)社会历史领域里新生事物符合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能够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因而必然战胜旧事物。
关系首先是对立关系,这种关系,在过去半 个世纪“干涉”与“反干涉”、“封锁”与 “反封锁”、“和平演变”与“反和平演变” 的激烈斗争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统一:中国的市场是美国所需要的;美国的
先进科技、管理经验、资金是中国所需要 的。中国需要美国,美国也需要中国。这 种矛盾的同一性是中美关系不至于全面破 裂的根本因素。
黄帝内经
中国古代的医学经典<黄帝内经>把人的身体看做是 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的养生规律和自然规律密切联系起来, 提出了”天人相应”的医疗原则,主张把生理现象与自然 现象结合起来治疗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