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优质课 三、课外古诗词诵读-竹里馆-部优-导学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竹里馆》教案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
1.增强文化自信:通过学习《竹里馆》,让学生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和文化素养。
2.培养审美情趣:引导学生品味《竹里馆》中的意境美、语言美,激发学生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感知与欣赏。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大家共同探讨如何在现代生活中借鉴王维的超然态度。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不仅了解了《竹里馆》的背景、结构和意境,还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深入体会了王维的超然情感和自然美学。希望大家能够将这些感悟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寻找并创造自己的“竹里馆”时刻。如果对今天的课程有任何疑问,欢迎随时向我提问。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竹里馆》教案
一、教学内容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竹里馆》教案,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诗词背景与作者介绍:王维的生平及其创作特点,了解《竹里馆》的创作背景。
2.诗词内容分析:
a.诗词的结构、韵律与节奏;
b.诗词中的意象:如“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等;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竹里馆》的基本背景和结构。这是一首描绘诗人独处竹林,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诗。它的结构清晰,韵律和谐,是王维“诗中有画”的代表作。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逐句分析这首诗。通过分析“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等句子,理解王维如何运用简单的词汇描绘出丰富的意境。
在课程总结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对诗词的鉴赏能力有所提高,但仍需加强。为了让他们更好地掌握古典诗词鉴赏的方法,我计划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增加一些诗词鉴赏的实例分析,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鉴赏能力。
新人教版(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三单元 . 课外古诗词诵读 竹里馆》研讨课教案_15

《竹里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品读诗句,感悟恬淡、清新、幽雅的诗境。
2、诵读诗句,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
3、走近王维,感知田园,领悟田园。
4、学会读诗、品诗、入诗、赏诗的学诗方法。
重点难点透过《竹里馆》田园诗,体味热爱自然,追求恬淡及诗人淡泊、宁静的心境和情怀。
一、新课导入同学们,苏东坡曾这样评价王维的诗歌:“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诗人王维的《竹里馆》,看看这里面为我们呈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二、教学目标1、了解诗句的意思,理解诗中描述的情景。
2、通过诗句描绘的景象,感受同样的夜晚诗人不同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
三、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诗中写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2、学习诗歌鉴赏的方法,学会比较鉴赏的阅读方法四、作者简介字摩诘,唐代杰出的诗人、画家。
开元年间进士,后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外号“诗佛”。
其诗与孟浩然齐名,世称“王孟”。
王维精通佛学,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维摩诘向弟子们讲学的书,王维很钦佩维摩诘,所以自己名为维,字摩诘。
五、诗歌的特色苏轼评价王维的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至今这个评价得到了大多学者的肯定。
王维以五言律诗和绝句著称。
王维的诗有两种风格,前期的诗大都反映现实,后期则多是描绘田园山水,王维最擅长的也是田园诗。
环节一:读1、范读、生跟读。
2、教师从韵律、词义、情感等角度指导学生朗读。
低缓而韵味的朗读声3、找同学读,齐读。
4、出示问题:通过反复朗读,我们的脑海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环节二:译1、注释幽篁( ):幽深的竹林啸:嘬口发出长而清脆的声音,类似于打口哨。
深林:指幽篁。
相照:与“独坐”相应,意思是说,独坐幽篁,无人相伴,惟有明月似解人意,偏来相照。
2、诗歌大意我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里,我弹着琴还不时地吹着口哨。
竹林里僻静幽深,无人知道我在这里,只有那天上的月亮将我映照。
环节三:赏(小组合作)然后让学生代表回答教师总结:此诗写诗人在竹林里独自弹琴、长啸、与明月相伴的情景。
课外古诗词诵读-《竹里馆》教案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竹里馆》的背景和基本概念。这是一首由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古诗词,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追求宁静生活的情感。这首诗的韵律和谐,修辞手法巧妙,是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作。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这首《竹里馆》。通过分析诗句,体会诗人如何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将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紧密结合。
举例:介绍王维的山水田园诗风格,以及他在这首诗中所表达的对自然的热爱和隐逸情怀。
2.教学难点
(1)古诗词的朗读技巧: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掌握正确的古诗词朗读技巧有一定难度,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详细指导。
突破方法:教师示范朗读,指导学生注意诗句的停顿、重音、语气等,让学生模仿和实践,逐步提高朗读水平。
2.增强学生的思维品质:分析《竹里馆》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提高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引导学生从《竹里馆》中体验和欣赏自然美、艺术美,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和艺术鉴赏能力。
4.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对古诗词的诵读和解析,加强学生的语言感知和表达能力,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文学素养。
在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积极参与,提出了很多有见地的观点。但同时,我也发现有些学生在讨论中较为沉默,可能是因为对诗歌的理解还不够深入。为此,我计划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更多地关注这些学生,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此外,我发现学生们在分析《竹里馆》的情感表达时,往往只能从表面意思去理解,难以深入挖掘诗人内心的情感。针对这一点,我将在后续的教学中,尝试引入更多背景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人的创作心境。
七年级语文下《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竹里馆》优质课教学设计_131

课外古诗词诵读(泊秦淮贾生过松源晨炊漆公店约客)教学目标:知识与水平1、了解古诗相关知识;2、品味语言,体味古诗意境;3背诵诗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升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品味、积累写景的优美语言。
教学难点:使用所学诗词鉴赏方法赏析自己喜欢的诗句。
教法学法:诵读法,讨论法,读写结合法。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学习《泊秦淮》杜牧1、作者作品杜牧,唐代文学家,字牧之。
以济世之才自负。
写景抒情的小诗,多清俊生动。
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有《樊川文集》。
《泊秦淮》是杜牧游金陵,夜泊秦淮时所作。
诗人泊舟于此,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触景生情,借古讽今,写下了这篇的七绝,抨击那些沉湎酒色、不理朝政的上层人物,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怀和忧愤。
2、品读明意指导朗读3、诗歌欣赏烟笼寒水月笼沙写景——夜景夜泊秦淮近酒家交代时间、地点“近酒家”引出下文“商女”的出场。
诗歌欣赏写迷蒙的月色和轻烟笼罩着寒水和岸沙。
这是秦淮河美丽的夜景,着墨不多而风情毕现,意境非常淡雅。
连用两个“笼”字,用字妥帖而有韵味。
烟、寒水、月、沙,都是最能反映秦淮河风貌的特有景致。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抒发了作者的忧愤之情诗人在此用了曲笔。
试想一下,歌女所唱,还不是为取悦寻欢作乐的达官贵人吗?可见“不知亡国恨”的是那些听歌的家伙。
“不知”二字,凸现出诗人的感慨之深;一个“犹”字,凸现出诗人的忧愤之切。
在杜牧看来,晚唐政局已经危机四伏,达官贵人不以国事为重,仍然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今日听亡国之音取乐,明日有可能自己就要上演亡国的悲剧。
4、本诗主题作者借古讽今,抨击了那些沉迷酒色、不理朝政的上层人物,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怀和忧愤。
5、背诵与默写二、学习《贾生》李商隐1、李商隐晚唐著名诗人。
擅长骈文写作,诗作文学价值也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课外古诗词诵读《竹里馆》教案

最后,我觉得自己在课堂上的语言表达和引导能力还有待提高。有时候,对于一些难点的讲解,可能没有做到简洁明了,让学生听起来有些吃力。为了改善这一问题,我将在课后加强自身的学习,提高教学水平。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竹里馆》的基本背景和作者王维的创作风格。王维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和画家,他的诗以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隐逸生活著称。《竹里馆》是其中的代表作,它体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态度。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逐句分析《竹里馆》的诗句,看看王维是如何运用修辞手法和选择特定的意象来构建宁静深远的意境。
-诗词创作的尝试:学生可能在模仿创作时,难以把握古诗词的格式和语言风格。
举例:在教学“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这句时,学生可能对“明月”象征清高、纯净的意象理解不够深入,需要教师通过对比、联想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在创作练习中,学生可能会在现代语言和古诗词语言之间转换困难,需要教师提供更多示例和指导。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以下学科核心素养:
1.提高文化素养:通过学习《竹里馆》,增进对古代诗词文化的了解,激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2.增强审美鉴赏能力:分析诗句中的意境和修辞手法,提升学生对古诗词艺术美的鉴赏能力。
3.发展思维品质:通过解读诗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深入分析问题的能力,提升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课外古诗词诵读《竹里馆》教案
一、教学内容
《竹里馆》为人教版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课外古诗词诵读部分的内容。本节课主要教学以下内容:
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竹里馆(教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竹里馆教学目标1.通过反复吟诵,感受诗歌情感,并能当堂成诵。
2.了解入声字、平仄在古诗情感表达中的重要意义。
3.理解诗佛王维的淡泊心境。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通过反复吟诵,感受诗歌情感。
2.了解入声字、韵字在古诗情感表达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3.理解诗佛王维的淡泊心境。
教学方法1.诵读法(吟诵、吟唱)2.拓读法3.比较法教学过程(注意:课前在主板书上写好全诗并标好平仄。
)(一)导入全班吟诵《登幽州台歌》吟诵导入师:同学们,在《登幽州台歌》一诗中,我们通过短促的入声字“不见”“独”了解到陈子昂无人赏识遇的寂寞苦闷,时空浩渺的人生孤独;这一声怆然而涕下,作者开口度极大的“下”字,又让我们感受到陈子昂无尽的悲凉与伤感。
师:今天我们将来学习另外一位诗人王维的代表作《竹里馆》,首先我想请小组接龙,每人说一句你对王维的印象。
师:大家畅所欲言,说到了王维的诗作特色,文学地位、生平经历等,那么这是不是王维的全部?今天我们将继续通过吟诵来走近《竹里馆》,走近诗佛王维的真实内心。
(二)品音韵之美(1)音韵大师师:之前我们已经布置大家根据吟诵符号为这首诗歌划分平仄。
现在我想请台下的同学同桌之间相互交流,看看对方划分的平仄是否正确。
(同桌互评1分钟)(拍两位同学的导学案,借助希沃link明确正误)(2)最美诵读师:我们以一横代表平声,以一竖代表仄声,现在请同学们借助手势来跟我一起正确诵读诗歌。
(三)通古人之情师:“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古诗是需要吟的,那么接下来请同学们听听姚老师的吟诵,并且尝试跟着我吟诵两遍,结合自己的吟诵感受和对诗文的理解思考:(1)主问题:你从本诗的声韵和文义中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温馨提示:声韵<平仄、入声字> 文义:意象、注释、背景、关键词句)师:首先请聆听姚老师的吟诵,帮助大家整体把握诗歌的情感。
(教师示范吟诵)接着请大家跟着我一句一句地吟诵,我的声音会大一些,大家可以尝试跟着模仿,并逐步体会诗歌情感。
七年级语文下《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竹里馆》优质课教学设计-3

七年级语文下《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竹里馆》优质课教学设计-31 我爱这土地土地,万物生灵的根基。
曾有人掠夺它而百般蹂躏,曾有人捍卫它而披肝沥胆。
在它的脊梁上演绎着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在它的肌肤上烙印着多少眷恋情结。
谁不钟爱自己的土地?谁不爱恋大地母亲?让我们深情吟唱诗人艾青的《我爱这土地》,随着诗中所迸发的爱国情感的火花而燃烧。
1.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正确划分诗的节奏,饱含深情地朗诵诗歌。
(重点)2.学习有关象征的表现手法。
(难点)3.深刻领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交流表达爱国主义感情的诗文名句,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这些不朽的诗篇,都是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爱国志士发自内心的呼喊。
今天,我们来学习同一题材的现代诗歌名篇《我爱这土地》。
(板书:我爱这土地——艾青)二、自主学习——预习与展示1 生字注音艾.青(ài)嘶哑..(hóu lónɡ)..(sī yǎ)喉咙温柔.(róu)腐烂..(jī nù)..(fǔ làn)激怒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的喉咙/歌唱..:../用嘶哑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里面。
../也腐烂在/土地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第三步:学生自由朗读;第四步:推荐2—3名读得好的同学在班上朗读;第五步:男生、女生分别齐读;第六步:全班同学集体朗读;第七步:背诵全诗。
2 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呢?【交流点拨】这首诗的感情基调应该是悲怆而深沉的。
七年级语文下《课外古诗词诵读 竹里馆》优质课教学设计_104

授课时间
2019.4.13
课型:
新课
科目
教学对象
7年级
授课教师
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准确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2.了解诗歌大意及诗歌主题。
3、了解作者。Βιβλιοθήκη 过程与方法:1、通过领读、跟读、朗读等方式准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2、通过素材了解作者、写作背景。
3、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1.根据素材了解作者。
王维,字(),()代诗人,()家。与()并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著作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
李白,字(),号(),唐代诗人。有()之美誉,与杜甫齐名,世称(),其诗以抒情为主,其作品风格豪放飘逸,想象奇特。代表作品有《静夜思》《春夜洛城闻笛》《将进酒》《蜀道难》等。著有《李太白集》
2、朗读课文,了解作者以及诗歌大意。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领读,跟读等方法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我能通过阅读素材了解作者。
3、我能通过自学指导的要求完成自学检测。
自学指导:(时间6分钟)
1、我能带感情地读诗歌。
2、我能掌握诗歌中的重点字词的意思。
3、看素材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PPT展示)
自学检测:(时间7分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古代诗歌的魅力,学习诗歌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能准确流利的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了解诗歌大意及诗歌主题。
教学过程:
新
课
讲
授
新课导入:(时间3分钟)
问答导入:
提问学生对作者的了解(上学期我们学过王维的诗,现在同学们回忆一下,你对李白了解多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竹里馆》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朗读诗歌,了解大意。
2、诵读诗歌,领悟感情。
3、吟诵诗歌,体会意境。
二、自学探究活动。
(一)初读诗歌。
1.了解作者及背景。
王维,字,人称“诗佛”。
代著名诗人、。
他是我国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竹里馆》是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wǎng)川时创作的一首五绝。
描写了远离官场和尘世喧嚣后悠闲自得的生活,表达了闲适的心情。
2.读准字音。
幽篁.()
3.在诗中用“/”画出停顿。
竹里馆
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4.用自己的话描绘诗歌大意:
(二)赏析诗歌。
1.文中描写了哪些景?描写了人的哪些活动?(用笔勾画)
2.结合诗句,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诗中的画面。
(围绕“写了什么景?什么人?在做什么?”来展开)
3.结合画面,结合写作背景,体会诗人此时的心境并说说你的理由。
(三)学习吟诵《竹里馆》。
1.学习吟诵基本方法。
2.学习吟诵《竹里馆》。
3.练习、展示。
(四)拓展延伸。
用所学方法,根据诗歌感情及意境,吟诵自己所熟悉的其他五言绝句。
1.组内吟诵。
2.小组pk。
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悯农
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