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文学史选读》课程教学大纲
《英国文学史及选读》课程教学大纲.doc

《英国文学史及选读》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情况:1.编号:01015065, 01015096 (翻译方向);02015055,02015106 (教育方向)2.层次与学制:本科,四年制3.总学时:684.学期与周学时:第五,六学期;周学时:25.学分:26.执笔人:夏丹二、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为英语(翻译,教育方向)专业必修课。
该门课程在英语专业人才培养中旨在使学生从英国历史、语言、文化发展的角度,掌握英国文学各个时期的主要文学、文化思潮,文学流派,主要作家及其代表作,同时帮助学生对英国文学的发展有深刻的了解和认识,并通过介绍一些最基本的文化理论和批评方法,对部分在思想上艺术上有代表性,有影响的作家及作品进行分析、导读,增强学生对英国文学的形成和发展的理解,提高他们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和文学修养。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1.课程的要求:学完本课程,学生应该掌握如下能力:对于英国文学史有整体性的把握;掌握分析和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独立完成千字左右的文学作品评析的英文论文;掌握文学概念和相关文学流派的专业知识。
2.质量标准:在第五学期完成英国文学史中从中古时期到启蒙时期的文学流派及相关作家,完成两篇以上的英文作品分析论文;第六学期完成从浪漫主义时期到现代主义文学相关内容的学习,并整体把握整个英国文学史的脉络,完成三篇以上的英文作品分析论文。
同时检验学生是否了解、认识英国文学各个时期的主要文化、文学流派、主要作家及其代表作品,了解英国文学的发展历史,并能够用最基本的文化理论和批评方法,理解、分析文学作品,提高文学鉴赏力、语言表达能力,提高文学修养。
四、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五学期:第一章序言(2学时)使学生对英国文学史和主要流派具有提纲挈领的认识。
第二章中古世纪时期(2学时)使学生掌握英国文学的起源及其形式和主要代表作品第三章杰弗里•乔叟(2学时)使学生对史诗《贝奥武甫》和杰弗里•乔叟的作品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具有深入认识。
《英国文学选读》课程教学大纲

英国文学选读》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 01120280 学分:2 学时: 34(其中实践学时: 0) 授课学期:第 5 学期一、课程的性质、地位、作用及与其他课程的联系该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阅读、欣赏、理解英语文学原著的能力,掌握文学批评的 基本知识和方法。
通过阅读和分析英国文学作品,使学生了解英国的历史、地理、社会、政 治等方面的情况及文化传统, 促进学生对西方文学及文化的了解, 提高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 感性、宽容性和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授课的内容包括: ( 1) 文学导论;英语文学常识;( 2)英国文学史;( 3)英国文学经典作品导读;( 4)英国文 学批评。
选用《新编英国文学选读》(上、下册),罗经国 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期望达到如下教学要求:1. 对英国文学的发展概况有清晰的了解;2. 对重要的文学术语有相当的了解并能在文学批评中加以运用; 3. 能读懂英语国家出版的有一定难度的历史传记和文学作品; 4. 熟悉英国主要作家代表作、其写作风格和所属流派;5. 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分析文章的思想观点、篇章结构、语言特点、修辞手法、文体 风格;6. 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二、课程的教学内容与要求Chapter One The Anglo-Saxon Period (450-1066)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古英语诗歌的源泉及其韵律特点 教学内容】 1. Historical background2. Northumbrian School and Wessex Literature3. Anglo-Saxon Poetry : Beowulf教学重点与难点】古英语文学的代表人物 King Alfred; BeowulfChapter Two The Norman Period (1066-1350)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诺曼时期英国骑士文学和法国文学对英国文学的影响。
英国文学选读大纲

《英国文学选读》课程教学大纲一、说明英国文学史是四年制英语专业的一门选修课程,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达到以下目的和要求:(1)使学生掌握英国文学史的基础知识,包括英国文学史的基本发展脉络、重要思潮、历史背景、流派、特点、主要代表作家、代表作及其特点,了解英国文学的特点,进而对对英国文学的主要体裁和主要文学术语有所了解。
(2)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为英国文学作品的学习打下基础,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扩大知识面,增强学生的科研能力。
(3)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加深对英国文化的了解和分析能力,了解英国文化的本质,增强学生对英国文化的批评能力。
(二)内容选取和实施中注意的问题(1)英国文学史是一门知识型课程,教学中以知识的讲授为主,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2)教学过程中,为了配合课堂教学内容,可适当布置一些阅读内容,以深化教学内容的接受,也可以根据学生的阅读就主要文学流派展开讨论,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英国文学历史长,内容多,教学中要注意突出重点。
教学内容应在文学发展这一主线上展开,在文学发展过程中分析各阶段、各作家,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同时,应充分使用多媒体教学、网络、课件,以增加课堂教学容量。
(4)大纲中带“*”者为可选内容,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教学课时进行取舍。
(三)教学方法(1)英国文学史主要是一门知识性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以讨论。
(2)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的容量,增加视频信息和图片。
(四)考核方式本课程一般为考查课程。
学期成绩以学生出勤情况、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表现与学期小论文三部分为主要依据。
三者分别占10%、30%、60%。
(五)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本课程一般安排在三年级上学期开设,每周2学时,共32学时左右,具体学时建议分配如下:二、大纲内容第一章:古英语时期文学*1.早期英国历史介绍2.盎格鲁-撒克逊时期的吟游诗歌、特点3.《贝奥武甫》介绍:背景、情节、语言特点*4.僧侣文学*5.比德的贡献*6.艾尔弗雷德大帝的贡献说明和要求:(1)本章的教学以介绍《贝尔武甫》为主,其它内容可简略提及。
《英国文学选读》课程教学大纲

《英国文学选读》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09一、课程说明1. 课程代码ZJ04010192.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3. 适应专业及课程性质英语(师范)专业必修4. 课程目的《英国文学选读》课程是英语专业本科学生三年级的专业必修课,其主要目的在于:(1)通过对英国各历史断代背景和重要作家及其代表作品的介绍,使学生了解英国文学发展的历史及各个时期的主要文学流派及其创作特点;(2)通过文本学习提高学生的文学阅读、理解与鉴赏能力以及口头与书面表达等语言技能;(3)通过大量阅读与讨论加强学生对文学本质的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增强其对西方文学及文化的理解;(4)通过大量教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习惯和创造潜能。
5. 学时与学分学时为30,学分为1.5.6. 建议先修课程基础英语,英语阅读,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二、课程教学基本内容及要求第一章中古英语时期计划学时:3基本要求:(1)了解中古英语时期英语语言及英国文学发展的特点;(2)掌握杰弗雷•乔叟的生平及其文学地位和作品;(3)理解文学术语“史诗”、“传奇”和“英雄双行体”的涵义;(4)运用《坎特伯雷故事集》、《序言》部分的节选,赏析语言风格。
教学重点及难点:(1)文学术语“史诗”、“传奇”和“英雄双行体”的涵义;(2)杰弗雷•乔叟的介绍及其文学贡献;(3)《坎特伯雷故事集》、《序言》部分的节选选读。
基本内容:(1)中古英语时期的历史背景;(2)中古英语文学的分类与特征,以及文学术语的解释;(3)乔叟的生平、作品介绍及其贡献;(4)《坎特伯雷故事集》的结构分析与《序言》的意义解释。
思考题:(1)How is The Canterbury Tales structured?(2)What is expressed in the opening lines of The Canterbury Tales?(3)What is the function of the General Prologue to The Canterbury Tales?第二章文艺复兴时期计划学时:3.5基本要求:(1)了解文艺复兴时期的英国历史背景;(2)掌握文学发展变化的趋势和特点,以及该时期文学家的生平和作品;(3)理解文学术语“文艺复兴”、“十四行诗体”和“散文”的涵义;(4)赏析戏剧节选《哈姆雷特》,诗歌节选“十四行诗第十八首”以及散文选读《论学习》。
英国文学史及作品选读新教学大纲

《英国文学史及作品选读》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码] 03120121-2[课程中文名称] 英国文学史及作品选读[课程英文名称] History of British Literature & Selected Readings [课程性质] 专业必修课[适用专业] 英语本科[总学时] 80 (其中理论68学时,实践12学时)[周学时] 2[总学分] 4[建议开课学期] 三、四学期[建议教材] 英国文学史及选读吴伟仁主编,英国文学史及作品选读,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8[参考书][1]罗经国主编.《新编英国文学选读》.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2] 刘炳善主编.《英国文学简史》.河南人民出版社,1997[3] 王左良主编.《英国文学史》.商务印书馆,1996二、课程性质、目的及教学要求[课程性质] 专业必修课[课程目的] 该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阅读、欣赏、理解英语文学原著的能力,掌握文学批评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通过阅读和分析英国文学作品,使学生了解英国的历史、地理、社会、政治等方面的情况及文化传统,促进学生对西方文学及文化的了解,提高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和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教学要求] 以教师主讲为主,学生参与讨论为辅[成绩考核方式] 平时成绩10%, 考勤10%,期中考试20%,期末考试50%三、教学安排四、章节基本教学内容和要求(含学时分配和各章重点、难点、内容、课堂讨论选题、课外作业选题)Chapter 1 Introduction and the Anglo-Saxon period教学主要内容:1、The scope of literature; 2、Some important distinctions in Beowulf;3、Epic教学要求:本章节要求2课时完成,课堂讨论则针对以上提及的重点进行。
1、英国文学的特点;2、史诗的定义及其特征;3、《贝奥武夫》作为安格鲁撒克逊时期最重要的史诗作品是如何解读;4、《贝奥武夫》在英国文学中的地位。
《英国文学选读》教案

《英国文学选读》教案第一章:概述1.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英国文学的基本概况和发展历程。
培养学生对英国文学的兴趣和阅读能力。
1.2 教学内容英国文学的起源和发展阶段。
英国文学的重要作家和作品。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座、讨论和阅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引导学生阅读经典英国文学作品,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1.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和提问。
阅读作业和读书笔记。
第二章:文艺复兴时期2.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文学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培养学生对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文学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2.2 教学内容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文学的形成背景。
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的作品选读。
2.3 教学方法分析莎士比亚的作品,探讨其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和剧本创作,体验文艺复兴时期的戏剧魅力。
2.4 教学评估剧本表演和创作。
相关作品的阅读报告。
第三章:启蒙时期3.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启蒙时期英国文学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培养学生对启蒙时期英国文学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3.2 教学内容启蒙时期英国文学的形成背景。
丹尼尔·笛福(Daniel Defoe)和乔纳森·斯威夫特(Jonathan Swift)的作品选读。
3.3 教学方法分析笛福和斯威夫特的作品,探讨其对社会和个人思想的启示。
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探讨启蒙时期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3.4 教学评估写作练习和讨论。
阅读报告和读书笔记。
第四章:浪漫主义时期4.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浪漫主义时期英国文学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培养学生对浪漫主义时期英国文学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4.2 教学内容浪漫主义时期英国文学的形成背景。
威廉·华兹华斯(William Wordsworth)和乔治·戈登(Lord Byron)的作品选读。
4.3 教学方法分析华兹华斯和戈登的作品,探讨其对自然、人和情感的描绘。
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和朗诵,体验浪漫主义时期的艺术表达。
《英国文学选读》教案

《英国文学选读》教案第一章:概述1.1 课程介绍本课程旨在通过阅读和分析英国文学的经典作品,使学生了解英国文学的发展脉络,感受英国文学的魅力,提高英语阅读和鉴赏能力。
1.2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将了解英国文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主要流派,为后续章节的学习奠定基础。
1.3 教学内容1.3.1 英国文学的起源与发展1.3.2 英国文学的主要流派1.3.3 英国文学的重要时期1.4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讨论和阅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1.5 作业与评估第二章:文艺复兴时期2.1 时代背景2.2 莎士比亚2.2.1 生平简介2.2.2 代表作品2.2.3 作品分析:《哈姆雷特》2.3 斯宾塞2.3.2 代表作品2.3.3 作品分析:《仙后》2.4 作业与评估第三章:启蒙时期3.1 时代背景3.2 约翰·洛克的《人类理解论》3.2.1 生平简介3.2.2 代表作品3.2.3 作品分析:关于知识的来源和范围3.3 丹尼尔·笛福3.3.1 生平简介3.3.2 代表作品3.3.3 作品分析:《鲁滨逊漂流记》3.4 作业与评估第四章:浪漫主义时期4.1 时代背景4.2 威廉·华兹华斯4.2.1 生平简介4.2.2 代表作品4.2.3 作品分析:《抒情歌谣集》4.3 简·奥斯汀4.3.2 代表作品4.3.3 作品分析:《傲慢与偏见》4.4 作业与评估第五章:维多利亚时期5.1 时代背景5.2 查尔斯·狄更斯5.2.1 生平简介5.2.2 代表作品5.2.3 作品分析:《双城记》5.3 夏洛蒂·勃朗特5.3.1 生平简介5.3.2 代表作品5.3.3 作品分析:《简·爱》5.4 作业与评估第六章:现代主义时期6.1 时代背景6.2 詹姆斯·乔伊斯6.2.1 生平简介6.2.2 代表作品6.2.3 作品分析:《尤利西斯》6.3 弗吉尼亚·伍尔夫6.3.2 代表作品6.3.3 作品分析:《到灯塔去》6.4 作业与评估第七章:当代文学7.1 时代背景7.2 威廉·戈尔丁7.2.1 生平简介7.2.2 代表作品7.2.3 作品分析:《蝇王》7.3 伊恩·麦克尤恩7.3.1 生平简介7.3.2 代表作品7.3.3 作品分析:《儿童的行为》7.4 作业与评估第八章:英国戏剧8.1 概述8.2 威廉·莎士比亚8.2.1 生平简介8.2.2 代表作品8.2.3 作品分析:《哈姆雷特》8.3 约翰·奥斯汀8.3.2 代表作品8.3.3 作品分析:《的意思》8.4 作业与评估第九章:英国诗歌9.1 概述9.2 乔治·戈登·拜伦9.2.1 生平简介9.2.2 代表作品9.2.3 作品分析:《曼弗雷德》9.3 阿尔弗雷德·丁尼生9.3.1 生平简介9.3.2 代表作品9.3.3 作品分析:《悼念》9.4 作业与评估第十章:英国小说10.1 概述10.2 简·奥斯汀10.2.1 生平简介10.2.2 代表作品10.2.3 作品分析:《傲慢与偏见》10.3 查尔斯·狄更斯10.3.2 代表作品10.3.3 作品分析:《双城记》10.4 作业与评估第十一章:英国散文11.1 概述11.2 弗朗西斯·培根11.2.1 生平简介11.2.2 代表作品11.2.3 作品分析:《论读书》11.3 约瑟夫·艾迪生11.3.1 生平简介11.3.2 代表作品11.3.3 作品分析:《闲散人的散步》11.4 作业与评估第十二章:英国童话与儿童文学12.1 概述12.2 简·奥斯汀12.2.1 生平简介12.2.2 代表作品12.2.3 作品分析:《爱丽丝漫游奇境记》12.3 路易斯·卡罗尔12.3.2 代表作品12.3.3 作品分析:《彼得潘》12.4 作业与评估第十三章:英国女性文学13.1 概述13.2 简·奥斯汀13.2.1 生平简介13.2.2 代表作品13.2.3 作品分析:《傲慢与偏见》13.3 勃朗特姐妹13.3.1 生平简介13.3.2 代表作品13.3.3 作品分析:《呼啸山庄》13.4 作业与评估第十四章:英国文学与历史的关系14.1 概述14.2 威廉·莎士比亚14.2.1 生平简介14.2.2 代表作品14.2.3 作品分析:《理查二世》14.3 托马斯·哈代14.3.2 代表作品14.3.3 作品分析:《德伯家的苔丝》14.4 作业与评估第十五章:英国文学与文化的交融15.1 概述15.2 乔治·奥威尔15.2.1 生平简介15.2.2 代表作品15.2.3 作品分析:《1984》15.3 阿兰·德波顿15.3.1 生平简介15.3.2 代表作品15.3.3 作品分析:《爱情的艺术》15.4 作业与评估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英国文学选读》课程的教案,内容涵盖了文艺复兴时期、启蒙时期、浪漫主义时期、维多利亚时期、现代主义时期、当代文学、英国戏剧、英国诗歌、英国小说、英国散文、英国童话与儿童文学、英国女性文学、英国文学与历史的关系以及英国文学与文化的交融等十五个章节。
英国文学史及选读教学大纲

《英国文学史及选读》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英国文学史及选读I》与《英国文学史及选读II》。
二、课程性质《英国文学史及选读》是一门英语专业高年级必修课,是帮忙学生从提高语言技术转向学术研究的跳板。
选修者应具有英语专业专科毕业水平,并必需已经修过《英语国家概况》课程。
三、教学目的本课程的目的是通过学生依照时间顺序阅读不同时期、题材、文体、风格、流派的英国文学原著,丰硕辞汇,提高阅读及语言欣赏能力,并从文学这一窗口了解英国意识形态的发展及特点,进一步扩大知识面,积累文学知识,提高文学鉴赏水平,培育文学批评能力,为以文学为方向的毕业论文打好基础,为部份优秀毕业生考研做准备,为全部学生毕业后在工作中能自如地用英语进行深层思维及表达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培育素质型人材添砖加瓦。
四、课程教学原则与教学方式教授此课程的原则是以学生课外自己阅读为主,以教师课上讲解为辅。
课堂活动分为两部份,即阅读和讲座部份。
阅读部份主如果查验学生阅读的质量,适当讲解生词和相关背景知识。
讲座部份主如果总结作家在文学史中的地位和作用,以便启发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
大体做法是由教师课上论述,学生做笔记。
五、课程时间及学分本课程总共开设时间为一学年,开设时段为第三学年的秋季与春天学期每周3学时,全学年共约90课时,学分7(秋季学期4学分,春天学期3学分)。
六、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分派本课程分为英国文学史及文学常识和英国文学选读两部份,采用的教材是1988年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吴伟仁编写的《英国文学史及选读》第一、二册。
该教材的特点是偏重文学选读,文学史及文学常识部份简单扼要,以历史背景及作家生平为主。
教材中的文学选读部份按年代顺序安排,从古代盎格鲁撒克逊时期直到二十世纪,共包括39名作家的作品及初期无名氏的史诗和传奇各一部的节选。
在代表性方面,讲义尽力选取了各个时期主要流派的主要代表作家之主要作品。
从文体角度来看,作品包括了小说、诗歌、戏剧、散文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课程基本情况:
1.编号:01015065, 01015096 (翻译方向); 02015055,02015106 (教育方向)
2.层次与学制:本科, 四年制
3.总学时:68
4.学期与周学时:第五,六学期;周学时: 2
5.学分:2
6.执笔人:夏丹
二、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为英语(翻译,教育方向)专业必修课。
该门课程在英语专业人才培养中旨在使学生从英国历史、语言、文化发展的角度,掌握英国文学各个时期的主要文学、文化思潮,文学流派,主要作家及其代表作,同时帮助学生对英国文学的发展有深刻的了解和认识,并通过介绍一些最基本的文化理论和批评方法,对部分在思想上艺术上有代表性,有影响的作家及作品进行分析、导读,增强学生对英国文学的形成和发展的理解,提高他们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和文学修养。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1.课程的要求:学完本课程,学生应该掌握如下能力:
①对于英国文学史有整体性把握;
②掌握分析和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③独立完成千字左右的文学作品评析的英语论文;
④掌握文学概念和相关文学流派的专业知识。
2.质量标准:在第五学期完成英国文学史中从中古时期到启蒙时期的文学流派及相关作家,完成两篇以上的英文作品分析论文;第六学期完成从浪漫主义时期到现代主义文学相关内容的学习,并整体把握整个英国文学史的脉络,完成三篇以上的英文作品分析论文。
同时检验学生是否了解、认识英国文学各个时期的主要文化、文学流派、主要作家及其代表作品,了解英国文学的发展历史,并能够用最基本的文化理论和批评方法,理解、分析文学作品,提高文学鉴赏力、语言表达能力,提高文学修养。
四、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五学期:
第一章序言 (2 学时)
使学生对英国文学史和主要流派具有提纲挈领的认识。
第二章中古世纪时期(2学时)
使学生掌握英国文学的起源及其形式和主要代表作品
第三章杰弗里•乔叟 (2学时)
使学生对史诗《贝奥武甫》和杰弗里•乔叟的作品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具有深入认识。
第四章威廉•莎士比亚,培根 (4学时)
使学生对威廉•莎士比亚和培根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具有深入认识。
第五章 17世纪文学:多恩,弥尔顿,班扬(8学时)
通过本章学习,概要了解资产阶级革命及复辟时期的历史、文化背景,认识《失乐园》与《圣经》的关系;重点了解弥尔顿的主要创作、艺术特色及其代表作品分析。
讨论《失乐园》片段,理解人物撒旦的反叛精神。
第六章十八世纪文学:笛福,斯威福特,费尔汀,谢里丹,哥德史密斯等 (14学时) 通过本章学习,概要了解启蒙运动、古典主义、感伤主义、英国小说的兴起和小说的要素;了解十八世纪小说的主要艺术特色及其代表作品分析。
同时了解前浪漫主义诗歌思想的发展;分析布莱克代表作中表现的对自然的热爱及宗教色彩;介绍彭斯作品《红玫瑰》。
第六学期:
第七章浪漫主义:华兹华斯,拜伦,雪莱,济慈,斯科特,奥斯丁,兰姆(10学时)通过本章学习,主要了解浪漫主义诗歌的特点,着重分析华兹华斯,拜伦,雪莱的代表作品,同时掌握《傲慢与偏见》的艺术创作手法和主要人物分析。
第八章维多利亚时期的文学:狄更斯,萨克雷,艾略特,博朗特姐妹,布朗宁夫妇,胡德,丁尼生(10学时)
通过本章学习,概要了解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和意义,着重分析《雾都孤儿》,《名利场》,《简爱》等。
第九章二十世纪文学:哈代,哥德史密斯,王尔德,萧伯纳,劳伦斯,伍尔夫,乔伊斯(12学时)
通过本章学习,主要了解现代主义文学的特点,以及意识流的写作手法,同时分析《苔丝》,《福塞特世家》,《道林格雷的画像》,《儿子与情人》等作品。
五、课程教学方法:
本课是一门英语专业文学技能训练课,可以采用如下教学方法:
1.学生预习工作:学生针对教学进度,在教师的指导和安排下,分小组准备对于作家作品的介绍,以幻灯片结合英语讲解的形式进行,由教师根据学生的准备情况和展示情况记录平时成绩。
2.授课方法:多媒体授课
教师在上课前要精心准备教学课件,课件内容应全面,包括各时期文学的时代背景介绍,作品流派的分析和讲解,作家的生平和作品介绍,主要作品分析,写作手法介绍以及相关测试试题。
教师的授课内容具体包括:
(1)关于文学史的讲授(含历史背景、文学流派、文学常识等知识性和理论性内容);
(2)通过布置思考题,要求学生在讲授每篇作品前对作品进行阅读和思考;
(3)课上组织学生对作品进行讨论,讨论的问题将围绕某个作家、作品的突出特点,以便学生对其有所体会;
(4)课后要求学生对讨论加以总结。
3.学生的参与:教师在讲解过程中,结合文学作品要求学生积极进行个人发言或小组讨论,同时形成书面的研究论文。
4.课外材料的补充:教师在介绍到重点作家作品的时候,适当安排给学生阅读书目,同时利用学生的课下时间组织安排英国文学名著改编的电影的放映,学生自愿参加。
六、课程作业要求
本课程要求每学期作业不少于三次,作业内容为学生定期撰写对于文学作品的读后感或文学评论,字数在800字左右。
同时学生轮流准备对于作家作品介绍的幻灯片展示,同时在课堂上展示出来,教师记录平时成绩。
此外,每学期完成两次的单元测验,测验同作业以及幻灯片一起累计六次平时成绩,占期末总成绩的30%。
七、课程考核方式
1.本课程为各学期的考试课,采取闭卷笔试方式进行。
它的总成绩评定包括平时成绩,其中包括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和测验,课后作业每学期不少于3次,测验每学期不少于4次)(30%)及期末测试(70%)。
2.期末考核:每学期期末安排一次考试,同一年级由学院组织任课教师统一命题。
考试目的:全面检查英语专业高年级阶段学生是否了解了英国文学的发展史,获得了阅读、欣赏、理解英语文学原著的能力,以及掌握了文学批评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考试要考察以下方面:(1)识记:学生应该掌握一定的文学常识,包括流派、思潮、作家作品,要求学生能够识别有代表性的选文出处及作者。
(2)领会:学生能根据所学的文学基本常识对特定选文的语言特点进行初步分析。
(3)简单应用:学生应能够在对特定作家的时代有所了解的情况下,分析作品内容所传达的思想理念等;
(4)综合应用:要求学生能综合多方面的文学常识和概念等知识,结合具体的文本,参考前人的研究成果对作家作品提出初步的个人见解,能用英语表述观点,并写出简单的论文。
3.期末试题题型:选择题(作家、作品连线,10%);填空题(10%);判断正误(10%)文学名词解释(20%)判断作品片段出处并回答相关问题(20%);问答题(30%)。
八、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1.教材:
吴伟仁《英国文学史及选读》 1988年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教学参考书:
(1)陈嘉,《英国文学史》,1986年商务印书馆
(2)刘炳善,《英国文学史》,2004年河南人民出版社
(3)张鑫友,《英国文学史及选读学习指南》 2002年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教材的删减与增补
删减:因本教材中作家作品的选用科学,内容适当,故没有删减。
但教师在授课中可结合本课程教学大纲对于作家作品进行有详有略的介绍。
增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针对不同的重要程度的文学作品加入相关文学评论或文学经典电影片段欣赏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