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123
科学简单的化学反应实验

科学简单的化学反应实验化学反应实验是化学学习中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实验可以观察到不同物质之间发生的化学反应。
这些实验通常是简单且易于理解的,既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化学知识,又可以培养他们的实验技能。
本文将介绍几个简单的化学反应实验。
一、饮料中的二氧化碳实验材料:- 一瓶碳酸饮料- 塑料袋- 瓶盖钻步骤:1. 打开碳酸饮料瓶盖,将瓶口放入塑料袋中,尽量密封袋口。
2. 使用瓶盖钻穿透塑料袋,使袋内的空气与瓶内的二氧化碳接触。
3. 观察塑料袋的膨胀情况。
结果:由于瓶内的二氧化碳逃逸,袋子会膨胀起来。
解释:碳酸饮料中含有二氧化碳,而塑料袋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当塑料袋与瓶内的二氧化碳接触时,二氧化碳进一步进入塑料袋内,使其膨胀起来。
二、铁与硫的反应实验材料:- 硫粉- 铁粉- 火柴步骤:1. 在火柴的火焰中点燃纸上的硫粉,使其燃烧。
2. 将点燃的硫粉迅速放入铁粉中。
结果:铁粉会发生明亮的火花。
解释:硫粉在点燃后会燃烧生成二氧化硫,而铁粉与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二硫化铁。
这个反应是放热反应,因此会产生明亮的火花。
三、酸与碱的中和反应实验材料:- 盐酸- 碳酸氢钠溶液- 酚酞指示剂步骤:1. 在试管中加入少量盐酸。
2. 加入几滴酚酞指示剂。
结果:试管中的溶液呈现粉红色。
解释:盐酸是一种酸,酚酞指示剂会在酸性条件下呈现无色。
当碳酸氢钠溶液作为碱与盐酸反应时,会产生水和二氧化碳,此时pH值变高,酚酞指示剂会呈现粉红色。
通过这些简单的化学反应实验,学生可以直观地观察到化学反应的结果。
这些实验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技能,还提高了他们的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程度和课程要求,适当调整实验的难度和数量,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化学知识。
化学小实验全部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化学小实验一、实验目的1. 通过实验操作,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
2.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实验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共同完成实验任务。
二、实验器材1. 试管:5支2. 烧杯:3个3. 量筒:1个4. 玻璃棒:1根5. 滴管:1支6. 酒精灯:1个7. 火柴:1盒8. 铁架台:1个9. 铁夹:1个10. 实验药品:盐酸、氢氧化钠、硫酸铜、硫酸锌、硫酸亚铁、氯水、碘酒等三、实验步骤1. 实验一:酸碱中和反应(1)取两个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
(2)将两个试管放置在铁架台上,用滴管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盐酸溶液中,观察现象。
(3)记录实验现象,并计算反应生成的盐的量。
2. 实验二:硫酸铜与硫酸锌反应(1)取两个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硫酸铜溶液和硫酸锌溶液。
(2)将两个试管放置在铁架台上,用滴管滴加硫酸锌溶液至硫酸铜溶液中,观察现象。
(3)记录实验现象,并分析反应过程。
3. 实验三:硫酸亚铁与氯水反应(1)取两个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硫酸亚铁溶液和氯水。
(2)将两个试管放置在铁架台上,用滴管滴加氯水至硫酸亚铁溶液中,观察现象。
(3)记录实验现象,并分析反应过程。
4. 实验四:碘酒与淀粉反应(1)取两个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溶液和碘酒。
(2)将两个试管放置在铁架台上,用滴管滴加碘酒至淀粉溶液中,观察现象。
(3)记录实验现象,并分析反应过程。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一:酸碱中和反应实验现象:氢氧化钠溶液滴加至盐酸溶液中,溶液颜色逐渐变浅,直至无色。
分析: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
2. 实验二:硫酸铜与硫酸锌反应实验现象:硫酸锌溶液滴加至硫酸铜溶液中,溶液颜色逐渐变深,直至蓝色。
分析:硫酸锌与硫酸铜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锌和硫酸铜沉淀。
3. 实验三:硫酸亚铁与氯水反应实验现象:氯水滴加至硫酸亚铁溶液中,溶液颜色逐渐变深,直至棕色。
分析:氯水与硫酸亚铁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氯化亚铁。
化学小学化学基础实验

化学小学化学基础实验化学实验是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观察力的有效方法之一。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组适合小学生进行的化学基础实验。
实验一:酸碱中和反应材料:小苏打粉、醋、红蓝色石蕊试纸、两个玻璃杯、搅拌棒。
步骤:1. 将两个玻璃杯分别倒入相等的醋。
2. 在一个玻璃杯中加入一小撮小苏打粉,迅速搅拌。
3. 将红蓝色石蕊试纸分别浸入两个杯中的溶液。
4. 观察试纸的颜色变化,并记录结果。
实验原理:小苏打粉和醋分别属于碱性和酸性溶液,当它们混合时,会发生酸碱中和反应,产生水和盐。
红蓝色石蕊试纸用于检测溶液的酸碱性。
实验二:金属与酸反应材料:锌片、醋、塑料袋、碗、烧杯。
步骤:1. 将一块锌片放入塑料袋中,加入适量的醋。
2. 将袋子密封并轻轻摇动。
3. 将塑料袋放入碗中,使其稳定。
4. 观察并记录锌片与醋的反应。
实验原理:金属与酸反应可以产生氢气气体。
在本实验中,锌片与醋中的醋酸反应,生成的氢气使塑料袋膨胀起来。
实验三:蓝色变红材料:红色石蕊溶液、硝酸银溶液、试管、滴管。
步骤:1. 取一定量的红色石蕊溶液倒入试管中。
2. 使用滴管滴入少量的硝酸银溶液。
3. 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并记录结果。
实验原理:红色石蕊溶液是酸性溶液,而硝酸银溶液是碱性溶液。
当两种溶液混合时,生成的产物使溶液的酸碱性发生变化,导致颜色从红色变成了蓝色。
实验四:水的沸腾点材料:烧杯、水、温度计、热源。
步骤:1. 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水。
2. 将温度计插入烧杯中的水中,并记录初始温度。
3. 将烧杯放在热源上,加热水。
4. 当水开始沸腾时,记录下水的沸腾点温度。
实验原理:水的沸腾点是指水从液态转变为气态的温度,通常为100摄氏度。
通过本实验证明了水的沸腾点。
实验五:吸水现象材料:不同形状的纸张、滴管、水、烧杯。
步骤:1. 准备不同形状的纸,如长条形和圆形。
2. 放置烧杯中,滴入适量的水。
3. 将纸张的一端浸入水中,另一端悬空。
4. 观察纸张的吸水现象,并记录结果。
小小化学家简单化学反应实验

小小化学家简单化学反应实验化学反应是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实验可以观察和验证各种化学反应的发生与变化。
作为一名小小化学家,我们也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化学反应实验,来感受化学的奥妙和乐趣。
实验材料:1. 玻璃试管2. 塑料容器3. 实验酒精4. 纸巾5. 硫酸6. 蓝色石蕊试液7. 红色酚酞试液实验一:乙醇燃烧反应步骤:1. 将玻璃试管放置在塑料容器中,确保安全。
2. 在试管中倒入适量的乙醇。
3. 点燃乙醇,观察燃烧现象。
实验原理:乙醇是一种易燃液体,且能够与氧气发生燃烧反应。
燃烧反应是一种氧化反应,这意味着乙醇会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
实验结果:当点燃乙醇时,我们会发现燃烧火焰呈蓝色,并伴有明亮的光照。
同时,我们可以观察到试管底部产生水滴,因为乙醇燃烧生成的化合物主要是二氧化碳和水。
实验二:酸碱中和反应步骤:1. 取一小段纸巾,滴上几滴红色酚酞试液。
2. 在塑料容器中倒入适量的硫酸。
3. 慢慢将红色酚酞试液滴入硫酸中,同时观察反应。
实验原理:红色酚酞是一种酸碱指示剂,它会在酸性环境下呈现红色,在碱性环境下呈现无色。
硫酸是一种强酸,而红色酚酞试液可以用来检测酸碱中和反应的进行。
实验结果:当红色酚酞试液与硫酸反应时,试液会由红色逐渐变为无色,这表明碱性的红色酚酞试液中的氢离子被硫酸中的硫酸根离子中和,产生水并使溶液中的酸碱平衡。
通过这两个实验,我们可以初步了解一些常见化学反应的过程和现象。
当然,作为小小化学家,还有很多有趣的化学实验可以进行,但始终要注意安全,遵循实验室操作规范。
希望你们能享受科学实验的乐趣,并且对化学产生更多的兴趣和好奇心。
总结:通过乙醇燃烧和酸碱中和反应两个简单的化学实验,我们可以初步了解和观察化学反应的现象。
这些实验不仅能够增加我们对化学的认识和理解,还能培养我们的观察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作为小小化学家,相信你们也可以进行更多有趣的实验,创造属于自己的化学奇迹!。
化学实验六个步骤

化学实验六个步骤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六个不同的化学实验步骤来展示化学反应的过程和结果,以加深对化学反应原理的理解,并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二、实验步骤1. 酸碱反应实验酸碱反应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反应类型,也是本实验的第一个步骤。
首先,取一小段红色酸性指示剂纸,将其浸入一杯中性溶液中,观察指示剂纸的变化。
接下来,将少量盐酸滴入另一杯中性溶液中,再次观察指示剂纸的变化。
通过对比观察,可以发现酸性溶液会使红色指示剂纸变为酸性颜色。
2. 气体生成实验气体生成实验是本实验的第二个步骤。
将一小块锌片放入试管中,并加入适量的稀盐酸。
在试管的口部放置一个气体收集器,并将其倾斜放置于水槽中,使气体能够顺利收集。
然后,将锌与盐酸反应产生的气体收集起来,并进行观察。
通过实验可以发现,锌与盐酸反应会产生氢气。
3. 沉淀生成实验沉淀生成实验是本实验的第三个步骤。
在一烧杯中加入银硝酸溶液,再滴加氯化钠溶液。
观察会发现,两种溶液混合后会产生白色沉淀物。
这是因为银硝酸和氯化钠发生反应生成了不溶于水的氯化银沉淀。
4. 氧化还原实验氧化还原实验是本实验的第四个步骤。
首先,将一小段锌片放入含有蓝色铜硫酸溶液的试管中,并观察反应现象。
可以看到,锌片与铜硫酸反应后,锌被氧化为氧化锌,而铜离子被还原为纯铜。
5. 钠与水反应实验钠与水反应实验是本实验的第五个步骤。
将一小块钠放入烧杯中,并加入适量的水。
观察会发现钠与水反应会产生氢气,并且产生强烈的碱性溶液。
同时,由于反应剧烈,还会有火花飞溅的现象发生。
6. 燃烧反应实验燃烧反应实验是本实验的最后一个步骤。
取一根镁条,点燃后放入烧杯中,并观察反应现象。
可以看到,镁条燃烧时会产生明亮的白色火焰,并在燃烧过程中会释放出大量的热量。
三、实验结果与结论通过以上六个不同的实验步骤,我们观察到了不同类型的化学反应,并得出了以下结论:1. 酸碱反应实验中,酸性溶液可以改变酸性指示剂纸的颜色。
(完整版)初中化学学生必做的20个实验

(完整版)初中化学学生必做的20个实验1. 调制硫酸铜溶液:通过将硫酸铜固体溶解在水中制作一种蓝色溶液,观察其颜色与透明度的变化。
2. 熟悉酸碱反应:利用盐酸与氢氧化钠的反应,观察酸碱中和产生的气体及溶液颜色的变化。
3. 气体的性质:通过将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铝反应,观察所产生的气体性质,如气体的轻重、燃烧性等。
4. 颜料色素的分离:通过纸层析法将黑墨水中的色素分离出来,观察不同颜色的色素在纸上的移动距离。
5. 金属活性的研究:使用锌粉与铜硫酸溶液反应,观察金属活性以及反应产物的变化。
6. 合成蓝色颜料:通过将亚甲基蓝溶解在水中制作一种蓝色溶液,观察蓝色溶液的特性及稳定性。
7. 饱和溶液的制备:研究饱和溶液的制备方法,以饱和氯化钠溶液为例,观察饱和溶液的性质与溶解度的关系。
8. 气体溶解度的研究:研究不同温度对二氧化碳气体溶解度的影响,观察温度变化对溶解度的影响。
9. 水的净化方法:使用过滤纸和活性炭等材料对水进行净化,观察不同净化方法对水质的影响。
10. 电化学反应:研究铜与锌在盐桥中的电化学反应,观察电系电流的流动及反应产物的变化。
11. 酸碱指示剂的鉴定:通过将酸碱指示剂溶解在酒精中,观察不同指示剂对酸碱溶液的颜色反应。
12. 气体的比重:利用氢气和氧气的比重差异,观察气体的相对密度及燃烧性质。
13. 溶液的颜色:研究不同物质的溶液颜色,观察溶质浓度与溶液颜色的关系。
14. 化学反应速率:研究不同温度对碳酸钠与盐酸反应速率的影响,观察温度变化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15. 金属腐蚀:研究不同金属在酸溶液中的腐蚀程度,观察金属腐蚀的速度及产物。
16. 燃烧反应:研究不同材料的燃烧反应,观察燃烧产物的颜色及火焰表现形式。
17. 酸碱滴定:通过滴定法研究酸碱浓度的测定,观察滴定终点的变化及滴定曲线的形状。
18. 化学分解反应:研究过氧化氢的分解反应,观察分解反应速率的变化及产生的气体性质。
19. 溶解度的测试:研究不同温度对硫酸钙溶解度的影响,观察温度变化对溶解度的影响。
初中化学实验大全

初中化学实验大全实验1:酸碱中和反应实验目的: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特点,并观察中和反应的现象。
实验材料:•盐酸(酸)•碳酸钠(碱)•酚酞(指示剂)•水•試管•坩埚实验步骤:1.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盐酸和碳酸钠溶液。
2.向每支试管中加入几滴酚酞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3.将两支试管倾斜,将溶液缓慢倒入一个试管中,观察现象。
实验结果:•盐酸与碳酸钠溶液共同倾斜混合时,酚酞的颜色从粉红色变为无色,表示中和反应发生。
实验原理: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溶液在一定条件下的反应。
其中,酸具有酸性溶液的性质,碱具有碱性溶液的性质。
酸碱中和反应常常伴随着氢氧根离子(OH-)和氢离子(H+)的结合生成水的化学反应。
酚酞是一种酸碱指示剂,它在酸性溶液中呈现红色,在碱性溶液中无色。
因此,当盐酸与碳酸钠溶液混合时,由于酸碱中和反应的进行,酚酞的颜色由红色变为无色。
实验2:金属与酸的反应实验目的:观察不同金属与盐酸反应时的现象,并了解金属与酸反应的规律。
•锌片•铜片•铁片•盐酸•试管实验步骤:1.取三根试管,分别加入盐酸。
2.将锌片分别放入三根试管中,观察现象。
实验结果:•锌与盐酸反应时,产生气泡,并伴随着气体的生成和金属的消耗。
金属与酸的反应是指金属与酸溶液发生的化学反应。
在反应中,金属中的离子被酸中的氢离子替代,从而形成相应的金属离子和气体。
例如,锌与盐酸反应时,锌中的离子被盐酸中的氢离子替代,生成锌离子和氢气。
这一反应不仅能够通过观察气泡的生成来判断金属与酸反应的发生,还会造成金属的消耗。
实验3:酶的存在与活性实验目的:了解酶的存在与活性,并观察酶的催化作用。
实验材料:•生土豆•酶提取液•碘液•水杯•试管实验步骤:1.将生土豆削皮,并切成小块。
2.将小块土豆放入试管中,加入适量的酶提取液。
3.将试管放入水杯中,加入适量的水,使水位与试管外的土豆面对齐。
4.观察一段时间后,将试管取出,加入适量的碘液。
实验结果:•初时候,试管中的土豆浆是白色的。
化学原理实验

化学原理实验化学原理实验是化学学科重要的实践环节,通过实验操作来验证和应用化学原理的基本理论知识。
本文将介绍化学原理实验的基本流程、实验器材及实验步骤,并分析实验结果。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对氧化还原反应和酸碱中和反应的研究,加深对化学原理的理解,并掌握相关实验操作技能。
二、实验器材1. 试剂:氧化剂、还原剂、酸和碱溶液等。
2. 实验仪器:酸碱滴定管、酒精灯、试管、试剂瓶等。
三、实验步骤1. 氧化还原反应实验步骤一:准备两个试管,分别加入氧化剂和还原剂溶液。
注意保持试管内溶液的浓度均匀。
步骤二:将两个试管放置于酒精灯加热,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记录实验现象,观察氧化还原反应是否发生。
2. 酸碱中和反应实验步骤一:使用酸碱滴定管将酸液滴入碱液中,同时搅拌。
观察试验现象。
步骤二:持续滴入酸液,直到溶液中呈现酸碱中和指示剂的颜色改变。
记录所滴入的酸液体积,计算酸碱中和的等当点。
四、实验结果分析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氧化还原反应实验:根据观察到的溶液颜色变化,可以判断是否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颜色变化通常表明发生了电子的转移过程。
2. 酸碱中和反应实验:通过滴定的方式,可以精确确定酸碱中和等当点,进而计算出溶液中的酸碱浓度。
五、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操作时要佩戴实验手套和护目镜,避免试剂溅入皮肤或眼睛中。
2. 操作时需注意安全,加热试管时要小心操作,避免发生意外烫伤。
3. 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洗实验器材和工作台,保持实验室的整洁和安全。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化学原理实验,我对氧化还原反应和酸碱中和反应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实验过程中,我熟练掌握了实验操作技能,并成功得出了实验结论。
通过实验的实践,进一步加深了对化学原理的理解,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将继续进行更多的化学实验,不断提升对化学原理的认识和实践能力,为将来在化学领域的研究做好准备。
同时,我也将更加注重实验安全,遵守实验室的操作规范,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化学实验题精选1.按下图的装置进行实验,在A、B、C、D处发生了化学反应。
请你填写实验报告2.用下列装置连接成一套测定水的组成的实验装置。
A.B.C.D.(1)所用实验装置的连接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不用C装置,测定出来的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会___________(偏高或偏低)(3)测量数据用m1、m2、m3、m4表示如下:则在水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_____。
(4)如果在停止加热的同时,就停止了通入氢气,并拆开装置,则测定结果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_________。
(偏高或偏低)3.双氧水常用于消毒、漂白等,它是过氧化氢(H2O2)的水溶液。
含过氧化氢30%的溶液以二氧化锰为催化剂可以迅速分解放出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现欲制得干燥而又纯净的氧气,可采用下图实验装置进行:其中装置Ⅰ中,锥形瓶内盛的是二氧化锰,分液漏斗内盛的是30%的过氧化氢溶液。
请回答:(1)装置Ⅱ中的化学药品是__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
(2)装置Ⅲ可用来检验氧气是否干燥,其中盛放的化学药品是________,证明所得氧气已经干燥了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Ⅳ中氧气是否收集满的检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是用测定氧化铁试样的纯度,并回答下列有关的问题:T1(1)B装置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2)C装置中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3)D 装置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D装置中的反应完成后,应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再关闭活塞K,这样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5)若氧化铁试样(所含杂质不参加化学反应)为10克,完全反应后,称量玻璃管中剩余的物质为7.6克,则试样中氧化铁的百分含量为________%。
5.有下列实验装置:示意图中A是简易的氢气发生装置,B是大小适宜的圆底烧瓶,C是装有干燥剂的U形管,a是旋转活塞,D是装有还原铁粉的反应管,E是装有酚酞试液的试管。
已知氮气可以跟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后,生氨气(其化学式为NH3)。
实验操作如下:实验前先检查实验装置的气密性。
实验开始时,先关闭a活塞,并取下烧瓶B;向A装置中加入一定量的浓度适当的盐酸,产生氢气,经必要的“操作”[见问题(2)]后,在导管出口处W点燃氢气,然后如图所示套上烧瓶B,塞紧瓶塞,让氢气在烧瓶B中继续燃烧,此时用酒精灯加热反应管D的还原铁粉至产生较高温度,待烧瓶B中的氢气的火焰熄灭后,打开活塞a,气体通过反应管口发生反应,产物进入试管E中,结果使酚酞试液呈红色,请回答下列问题:T3(1)实验前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点燃氢气前必须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操作,进行该操作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烧瓶B和反应管D两处分别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U形管C中所盛放的干燥剂的名称是___________,该干燥剂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列装置是一种改进的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
(1)写出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根据装置B中出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可以判断反应是否,则装置B中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收集在装置C中集气瓶里的气体是____________,该气体应怎样处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现有A~E仪器装置图:(1)在实验室里,装置A一般用于制取反应物状态为______________、反应条件为______________的气体;装置B一般用于制取反应物状态为______________、反应条件为______________的气体。
装置C、D、E都是用来收集气体的实验装置,用装置C收集气体的方法叫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装置D收集气体的方法叫___________________;用装置E收集气体的方法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常用氯化铵(NH4Cl)晶体和熟石灰(Ca(OH)2)粉末混合加热来制取氨气,同时生成氯化钙和水。
①写出上述制取氨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实验时应该选取上述(填写字母)____________作为制取氨气的发生装置。
③根据下表提供的数据分析,实验时收集氨气应选用上述(填写字母)装置______________而不用装置____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8.某一种气体可能是氮气、水蒸气、二氧化碳、氢气和一氧化碳中的一种或几种,某学生设计了如下实验来分析研究该气体的成分。
该学生观察到如下化学现象:装置A中澄清的石灰水变白色浑浊,装置B中白色无水硫酸铜变蓝,装置C中浓硫酸无明显变化,装置D中黑色的氧化铜变为一种亮红色物质,装置E中澄清的石灰水变白色浑浊,装置F中白色的无水硫酸铜变蓝色。
该学生从上述实验现象中得出如下结论:气体中①肯定不含二氧化碳,②肯定含一氧化碳,③肯定含水蒸气,④肯定含氢气,⑤可能含氮气。
请你分析:(1)上述不正确的结论是(填代号)______________,你认为不正确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正确的结论是(填代号)______________。
(3)当使本实验有可能得出更多的正确结论,可将各实验仪器重新连接,你认为的连接次序是(从左到右填写仪器代号)_________________。
9、在下图中,A是通入的气体,可能是H2、CO、CO2中的一种或两种;B是黑色粉末,可能是CuO、木炭粉中的一种或两种。
C是澄清的石灰水。
假设A、B在加热或高温条件下恰好完全反应。
(1)若A 是纯净物,B 是纯净物,根据下列现象判断A 、B ,将A 、B 的化学式填入表内:(2)若A 是两种气体的混合物,B 是纯净物,根据下列现象判断A 、B ,将A 、B 的化学式填入表内:(3)若A 是纯净物,B 是两种物质的混合物,根据下列现象判断A 、B ,将A 、B的化学式填入表内: 10. 实验室制取皓矾(ZnSO 4·7H 2O ),晶体析出前的酸性饱和溶液中含有少量的Cu 2+、Fe3+和Fe 2+等杂质离子,为了除去杂质,获得纯净的皓矾晶体,设计如下工艺流程:已知开始生成氢氧化物沉淀到沉淀完全的pH值范围分别为:Fe(OH)3:2.7~3.7; Fe(OH)2:7.6~9.6; Zn(OH)2:5.7~8.0试回答下列有关的问题:(1)加入的试剂①应是______;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加入的试剂②,供选择使用的有:氯水、NaClO溶液、20%的H2O2、浓HNO3。
应选用__________最好,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3)加入试剂③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下图为实验室制备少量氯气、氯酸钾及次氯酸钠的简单装置。
已知氯气在浓、热碱的作用下,发生自身氧化-还原反应(称歧化反应),可以由此反应得到氯酸盐。
氯气在冷、稀碱作用下,发生歧化反应可以得到次氯酸盐。
请填写下列空白:(1)B装置的作用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装置的作用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制备氯气时,实验室中没有二氧化锰、可代替的化学试剂是:(写出二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装置D中的溶液是____________,该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12.化学实验室有含Hg2+、Fe3+、Cu2+等金属离子的废液,甲、乙二位同学设计从废液中回收金属汞和铜的方案如下:甲学生:乙学生:试回答:(1)上述二个方案中能达到回收目的是哪个方案_______;在该方案操作的第①步得到的滤渣中含有________金属;操作的第③步可分离__________。
(2)汞蒸气有毒,回收汞时,为防止汞蒸气扩散污染环境,该步操作应在(选择下列有关序号填写)______中进行。
A.冷而干的烧杯B.瓶口塞有直玻璃管的锥形瓶C.管口塞有导管的大试管,且导管一端插入水槽中(水封)D.密闭的并有冷却功能的仪器装置13.利用下列图示连接装置,进行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并测定铜的相对原子质量(已知H、O的相对原子质量)。
试回答:(1)仪器装置的连接顺序(填写接口代码数字)()接(),()接(),()接(),()接(),()。
(2)装置Ⅰ、Ⅱ的作用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加热CuO之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