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北伐叫停,是因南宋货币吃紧?(1-2页)
古代的经济制裁

古代的经济制裁作者:王国华来源:《中国经济报告》2016年第12期边疆榷场反反复复,一打仗就停,和平了就复设,简直成了和平的测试剂、试金石在史书中,北宋、南宋是所谓的正统王朝。
其实此时中国大地上先后并立着几个政权。
除了南方的藩属国,北方的辽、金、西夏等,都不是善茬儿,随时可以给中原王朝致命一击。
宋王朝不能无视他们的存在,双方打打杀杀,战战停停,谁也吃不掉谁,只好承认客观事实,打仗的间隙彼此还要经济往还,互通有无。
于是,大家在边境上设立了交易场所,这就是著名的“榷场”。
“榷”,“专营、专卖”的意思。
这个字本身就说明了榷场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交易。
名义上是边贸,但有着严格的操作流程,同时受到各种条件的影响和制约。
比如,榷场的管辖权属于所在地区的监司及州军长吏;榷场另设专官稽查货物,征收商税;买卖双方不得直接交易,政府派官牙人(中介)评定货色等级,包揽交易全过程,收取牙税(中介费);小商人十人结保,每次只能携一半货物到对方榷场交易;买卖的物品也不是你想卖什么就卖什么,想买什么就买什么。
最后一条尤具指标意义。
宋真宗景德四年(1007年),大宋和西夏在保安军(辖境相当于今天的陕西省志丹、吴旗两县)设立榷场。
交易分两部分,一部分是官方的交易:宋方用缯帛(丝绸的总称)、罗绮换取西夏的驼马、牛羊、玉、毡毯、甘草,用香药、瓷、漆器、姜桂等物换取对方的蜜蜡、麝脐、毛褐、羱羚角、冈砂、柴胡、苁蓉、红花、翎毛。
另一部分是民间交易:此处语焉不详,只说“非官市者听与民交易”,随意买卖,估计交换的物资面应该更宽泛一些。
早在景德三年,皇帝曾下令对大辽国的输出产品中增加缯帛、漆器、粳糯。
这可以说明,以前是禁止上述物品外流的。
但为什么要禁止出口缯帛、漆器之类日用品,不得而知。
宋英宗治平年间,在河北四个榷场明确禁止民间买卖硫磺、焰硝。
这些东西可以制造火药,属于战略物资,落入敌方后对自己不利。
在南宋和大金国之间的榷场上也存在着类似的封禁。
岳飞之死的深层原因

岳飞之死的深层原因—在宋必死岳飞,河南汤阴人,出生的准确年代是1103年,生在一个世代务农的家庭,也就是说他是农家子弟。
与其他农家子弟不同的是,少年岳飞天资聪慧,喜好读书,尤喜春秋和左传,有过目不忘之才。
岳飞年纪稍长,便跟随当地的一个大豪叫周侗的学射箭,习武不久即有大成,打遍全县无敌手。
至此,岳飞成了一个文武兼资的人。
其实在整个中国历史上,兼有武将之剽悍刚猛和儒生的书卷儒雅的名将,并不多见,岳飞就是其中一个。
我们再来看看岳飞出生的年代。
其时为北宋末年,金已严重威胁到宋的安全,而岳飞家乡已经面临着金兵的直接威胁。
飞第一次从军是在20岁的时候,人的命运总是因一些机遇而改变,这次他运气不错,当时,赵构也就是后来的高宗,以皇子身份出任大元帅,其驻地就在岳飞家乡。
岳飞当时去参军,混到大元帅府当了个直属部队的小队长,刚参军不久就显示了军事才干:带领自己的小队擒住了农民起义军首领陶俊、贾进和。
不过,这段军事生涯并没有持续多久,因为飞的父亲岳和死了,按古制丁忧,回家奔丧,直到两年之后才重新去投军。
花絮:“荷花缸的传说”—岳帅只有母亲,父亲在水灾为救他而死,小岳飞被放到荷花缸里漂到了牛家村,见于《说岳全传》,并非史实。
“岳母刺字”—老妈刻字一事似乎可信度不高,更有可能是飞参军后请人在背后刻的名字由来—岳飞出生时有大鸟临于屋顶,这个却是宋史中明确记载的,飞也因此得名,字鹏举。
在《说岳》中就附会成了大鹏鸟。
所谓丁忧—父死儿子一定要回家守丧三年,这是封建伦理之大道,若不遵守会有大麻烦,若是高官就会被御史弹劾,除非皇帝亲自下令不准回家,要求继续为朝廷做事,这称为“夺情”。
总之回家奔丧可是古代人的一件大事。
丁忧回来后,岳飞这回去了当时一名大将韩琦麾下,但不是正规军,只是韩家的庄客,也就是为韩家当护院。
这段时间岳飞也在有农民军来犯的时候展示了一下他的神箭,一箭射杀了对方首领。
但做个庄客毕竟混不出头,不久岳飞改投驻扎在山西平定的宋军地方部队,大概混了个连长之类的小军官,依然不是正规军。
历史上的宋金绍兴和议是如何签订的

历史上的宋金绍兴和议是如何签订的宋金绍兴和议宋金绍兴和议是南宋和金签订的停战合约,双方约定了自己的领土范围,在南宋对金军取得阶段性胜利的时候,宋朝选择了不再进行作战,而是签订协议,来守住自己争取来的领土,他们认为至少挽回了东南的半壁江山。
但是另一个方面,在之前被岳飞等将领收复的唐州地区却被金收回。
岳飞剧照宋金绍兴和议的背景是发生在南宋军队在对金军作战取得了一定优势之后,南宋当时可以选择进一步的作战,也可以选择不进攻,进行稳固性的防守。
但是南宋宋高宗害怕一旦岳飞真的收复了北宋的领土,一旦救回靖难之役被掳走的宋钦宗,会大大危机自己的皇位,所以听从秦桧的意见,选择跟金议和。
甚至为了签订这个协议,南宋发了七封诏书来召回前线作战连连胜利的岳飞,岳飞也是因为这件事而受冤入狱。
协议签订后,南宋对金称臣,并且每年向金进贡大量的银两和布匹,之前收复的唐州,北宋也归还给金朝。
宋金绍兴和议给南宋换来了二十年短暂的和平时期,虽然期间也有一定的冲突,但是规模不是很大。
宋金绍兴和议是南宋和金之间屈辱的协议之一,从此南宋彻底失去了对北方的管辖权,也失去了收复北宋失地的机会。
宋金绍兴和议也使得在靖难之役被掳走的宋钦宗再也没有回到南宋的领土,但是二十年后这项协议被金撕毁。
绍兴和议时间绍兴和议是宋朝与金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这个条约直接导致了抗金名将岳飞的死亡。
宋朝与金国签订绍兴和议条约的时间是绍兴十一年,也就是1141年的十一月,真正开始实施的时间是1141年的十二月除夕夜,在岳飞被杀之后。
岳飞剧照北宋灭亡,南宋苟存。
在绍兴1141年的11月份,宋高宗与丞相秦桧为了阻止宋钦宗回国,下令中兴四将的岳飞等人撤兵回宋,接受金的示好,使得当时被收复的土地拱手让人。
之后,宋高宗为了避免岳飞反对签订合约,将岳飞以莫须有的罪名关押,甚至为了向金示好,主动将岳飞杀害。
金朝在岳飞死后,立即实现了绍兴和议的内容,这在历史上是有史料记载的。
绍兴十一年的冬季,也就是1142年的1月27日,宋高宗联合秦桧,将岳飞以及坚持抗金的其他几位将领处死,顺利的完成了绍兴和议的前提条件,这之后,金朝同意宋朝迎回宋徽宗的灵柩,并同意宋高宗将韦氏从五国城带走,绍兴和议的内容正式开始实施,而宋在此之后,完全的归顺于金,年年纳贡称臣,苟延残喘。
历史趣谈:孟珙完结岳飞未完夙愿 一雪靖康之耻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孟珙完结岳飞未完夙愿一雪靖康之耻
导语:抗金名将岳飞,一首满江红名垂千古,同时也道出了他终身的夙愿。
在南宋那个动乱的年代,似乎很多的人都痛恨当时的皇帝的不作为,才会有了当
抗金名将岳飞,一首满江红名垂千古,同时也道出了他终身的夙愿。
在南宋那个动乱的年代,似乎很多的人都痛恨当时的皇帝的不作为,才会有了当年的靖康之耻的发生。
但是在岳飞,韩世忠等人的应用反击之下,南宋还是抵抗住了金朝的多次进攻。
最终,在岳飞等人在天之灵的注视下,此人最终和蒙古联合灭了金朝,一雪靖康之耻。
那么,这个人是谁呢?
他叫孟珙,祖籍绛州,他的曾祖和祖父都曾经是岳飞手下的部将。
孟珙出生在这样的武术世家里面,又恰逢战火连天的岁月,注定不平凡的一生。
其自小便武力出众,同时对于战机有着一种敏锐的洞察力和过人的判断力。
13世纪初,成吉思汗统一了草原,便开始了自己的扩张之路,首当其冲的便是其非常痛恨的金朝。
此时的金朝,早已没有了当年“金兵不满万、满万不可敌”的破天气势和勇武之气,在蒙古的进攻之下,节节败退,不得已迁京至汴京。
被打的窝火的金朝决定把自己怒火撒向南宋,决定开始对宋的战争。
在公元1217年,金军派遣重兵压境襄阳城,此时的驻守者正是孟珙的父亲孟宗政。
在对今的作战会议上面,孟珙对当时的形势做出了正确的判断,建议其父在罗家渡设伏。
其父听取了他的建议,在罗家渡大败金军。
在后续的战争中,更是神勇无比,来回冲杀。
此后的七年之中,他和父亲所驻守的襄阳城成为了金军一道不可越的天堑。
生活常识分享。
宋朝的南宋抗金

宋朝的南宋抗金南宋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由960年至1279年,历时319年。
南宋抗金是指南宋朝廷和南宋民众对抗金朝入侵的历史事件。
这一时期的抗金斗争艰苦卓绝,南宋政权与金朝进行了多次激烈的战争,同时也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做出了一系列的改革和调整。
本文将从南宋政权的建立、南宋抗金战争的背景、抗金战争的过程以及南宋抗金战争的意义等几个方面来展开论述。
一、南宋政权的建立南宋政权的建立是与前朝北宋的灭亡紧密相联的。
在北宋时期,金朝迅速崛起,逐渐侵占了北方的大片领土。
1127年,金兵攻陷了当时的北宋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迫使北宋帝统一南渡,筑起了临时的都城临安(今浙江杭州)。
此后,南宋政权正式建立,开始了一个新的时代。
二、南宋抗金战争的背景南宋抗金战争是南宋政权面临生存危机时的必然选择。
金朝国力强盛,武力强大,一直以来都对南宋构成巨大的压力。
金朝统治者采取两面派的战略,既良好地开展商贸活动,又对南宋进行压迫和威胁。
此外,金朝还占领了中原地区和华北,这加剧了南宋的危机感,迫使南宋政权不得不采取抗金行动。
三、抗金战争的过程南宋抗金战争可分为两个阶段:早期的抵御战和晚期的反攻战。
早期的抵御战主要是围绕北方边界地区进行的,南宋政权采取了多种手段来对抗金朝,包括修筑长城、派遣军队防守等。
然而,由于金朝的实力过于强大,南宋政权在早期抗金战争中并未取得明显的优势。
随着时间推移,南宋政权逐渐恢复壮大,开始进行反攻。
南宋建立起强大的海军,通过水路对金朝进行军事打击。
南宋还采取外交手段,与西北辽朝结盟,共同对抗金朝。
南宋军队在反攻中展现出了顽强的抗争精神和出色的战斗技巧,多次战胜金军。
尤其是岳飞率领南宋军队,连续打击金朝,成为南宋抗金战争中的一位英雄人物。
四、南宋抗金战争的意义南宋抗金战争的最终结果是南宋政权的灭亡。
1279年,南宋的最后一位皇帝被金朝始祖完颜阿骨打击败,宋朝正式结束,中国统一的局面被金朝取代。
精忠报国的故事(精选11篇)

精忠报国的故事精忠报国的故事(精选11篇)“精忠报国”的意思是指为国家竭尽忠诚,牺牲一切。
该成语构词方式是联合式;在句中作谓语、定语。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关于精忠报国的故事,欢迎阅读!精忠报国的故事篇120岁的岳飞已经是个饱读兵书、谙熟武艺、身强力壮的年轻人,他盼望有一天能够投身疆场,为国家报仇雪耻。
当招募”敢战士”的消息传来时,他报名参军。
就在他走上战场的前夕,深明大义的母亲,特意在他背上刺下”精忠报国”四个大字,嘱咐他一生一世都要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而奋勇杀敌,决不吝惜自己的生命。
岳飞参军后,一直坚持战斗在抗金的最前线,为挽救民族的危亡而英勇杀敌。
他率领的”岳家军”不畏强敌,独当一面,先后六次与金兵交锋,均获全胜,”岳家军”声威大震。
而赵构却重用宠臣主和派代表黄潜善、汪伯彦等人。
为了拯救沦陷在敌占区的苦难同胞,把敌人驱逐出境,岳飞不顾自己位卑言轻,上书给皇帝赵构,坚决反对继续向南逃跑,力谏赵构返回汴京,亲率六军北渡黄河,这样将帅一心,一定可以收复中原。
这道奏书进呈后,触怒了赵构和黄、汪这些妥协投降派。
他们以”小臣越职,非所宜言”的罪名,把岳飞的官职革掉了。
闲居三个月后,岳飞难以压抑心中报效国家的强烈意愿,投奔河北路招抚使张所。
岳飞慷慨陈词,决心以身许国,消灭敌人,恢复故疆,以报答父老乡亲。
从此,岳飞又转战在抗金的战场上,而且越战勇,”岳家军”的旗帜成了抗金力量的象征。
金兵统帅不得不惊呼:”撼山易,撼岳家军难!”1140年,正当岳飞奋勇前进,胜利在望的时候,赵构和宰相秦桧却害怕”岳家军”强大起来之后,成为南宋政权的威胁。
因此,不惜出卖民族利益,以”孤军不可久留”为借口,在一天之内连下12道金牌,强令岳飞退兵。
岳飞对此极为悲愤,长叹道:”十年之功,废於一旦!”岳飞退兵时,中原人民拦住军马,哭声盈野,岳飞也潸然泪下。
岳飞回到临安后,赵构和秦桧为了向金兵求和,诬陷他唆使部下谋反,以”莫须有”的罪名把岳飞送进监狱。
南宋十大历史事件

南宋十大历史事件
南宋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其历史上发生了很多重要的事件,以下是南宋十大历史事件:
一、靖康之耻:靖康之耻是南宋历史上最为重要的事件之一,指的是金国入侵南宋,俘虏了宋徽宗和宋钦宗,导致南宋政权的崩溃和灭亡。
二、岳飞抗金:岳飞是南宋时期的一位将领,他率领军队抗击金国的入侵,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胜利,成为南宋时期的民族英雄。
三、宋宁宗时期的政治改革:宋宁宗在位期间,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包括加强中央集权、整顿官僚制度、加强军事力量等,使得南宋政权得以维持。
四、张俊起义:张俊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起义军领袖,他率领起义军反抗南宋政府的统治,虽然最终失败,但对南宋政治和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五、南宋文化的繁荣:南宋时期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出现了很多著名的文化人物和文化作品,如苏轼、辛弃疾、《红楼梦》等。
六、宋理宗时期的靖康之变:宋理宗在位期间,发生了靖康之变,导致南宋政权的动荡和衰落。
七、南宋的海上贸易:南宋时期,中国的海上贸易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成为当时世界上最为繁荣的贸易中心之一。
八、金朝灭亡:南宋时期,金朝灭亡,标志着中国北方的统一,也为南宋政权提供了一定的机会。
九、南宋的科技发展:南宋时期,中国的科技发展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如火药、印刷术、指南针等,对世界科技史产生了重要影响。
十、宋孝宗时期的政治改革:宋孝宗在位期间,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如设立保甲制度、推行科举制度等,使得南宋政权得以维持和发展。
历史趣谈:“精忠报国”一代名将岳飞 或许是自己毁灭了自己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精忠报国”一代名将岳飞或许是自己毁灭了自己导语:初“识”岳飞,源于小学时候家里面的半导体收音机,每天晚上18:00-18:30的节目,刘兰芳评书《岳飞传》。
岳飞,南宋初年抗金名将,我国历初“识”岳飞,源于小学时候家里面的半导体收音机,每天晚上18:00-18:30的节目,刘兰芳评书《岳飞传》。
岳飞,南宋初年抗金名将,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
在近二十年的戎马生涯中,特别是在抗金的战场上叱咤风云,经历大小二百余战,为国家,为人们,为民族建立了卓越的功勋。
岳飞一生主张抗金到底,反对屈辱求和,为求得国家的统一屡见奇功。
但最后却被秦桧,赵构之流的“莫须有”罪名残酷杀害,屈死风波亭。
岳飞所处的年代,大宋王朝已经走过了它的辉煌,进入了末期。
在靖康二年,金兵大举南侵后,占领开封,俘虏徽,钦二帝北去,北宋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宋朝旧臣拥立康王为帝,史称高宗,建立南宋。
青年岳飞目睹祖国大好河山遭异族践踏,广大人民流离失所,立志“从军报国,挽救危亡”。
临行前,岳母请人在他后背刺下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
从此,岳飞便把这四个字作为毕生的追求,身经百战,死而无悔。
1129年,金兵大举南侵,岳飞率部抗击,六战六捷。
次年,大败金军,收复重镇建康,取得辉煌战果。
成为南宋政府独当一面的将领。
高宗亲赐“精忠岳飞”绣旗一面,并委以北伐重任。
从此后,岳飞信心更足,南征北战,历经磨难,为宋王朝建立了不朽功勋。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英雄,为了收复河山,居然幼稚的喊出了“恢复故疆,迎还二圣”的口号,虽然初衷与出发点是好的,试想,无论当时的军民如何想收复失地,迎还二圣。
可是你的主张,国人的呐喊高宗愿意吗?你触犯了南宋最高统治者的切身利益,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生活常识分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岳飞北伐叫停是因南宋货币吃紧?(1-2页)
核心提示:
本文摘自《广州日报》2011年6月1日B6版作者:刘黎平原题为:岳飞与秦桧的货币战争
我们读《水浒》,其实也是读货币的流通,英雄豪杰的理想人生境界就是: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大秤称金银。
吃喝之余,少不了要有手头把握海量货币的乐趣。
好汉们最爽的举动除了打抱不平,就是拿出一锭银子,砸在柜台上,大吼一声:小二,上酒!宋公明之所以被称为“及时雨”,就是因为他把货币带来的便利,输送给穷人和落魄的好汉。
谁让我们享受货币的乐趣,谁就是我们的老大,所以宋公明成了好汉们的头。
《水浒》讲的是宋朝的事,宋朝也是一个货币的时代,成败兴亡都系于它,今天我们且进入宋朝的金融体系和货币市场看看。
引子:秦桧借理发解决钱荒难题
南宋初期的京城,忽然发生钱荒。
不知道是南宋王朝的央行提高了存款准备金率,还是战争形势吃紧使然,市面上忽然流动性匮乏,各大钱庄资金头寸开始吃紧。
钱庄的伙计们都背负着沉重的纳储任务。
说不定还出现存款送礼,存款返现等手段。
一个偏安的王朝,被货币苦恼着。
怎样增大货币流量,把现金给逼出来?这个难题不是军事奇才岳飞所能解决的,任务落到了内阁首相秦桧的肩上。
秦桧是奸臣,奸臣也是能臣,起码看上去是能臣。
秦桧可能运用了大量符合金融学原则的举措,然而收效甚微。
某日,秦首相摸摸头上发,哎呀,长了,也白了,白发三千尺,只为货币愁。
该理发了。
借理发师传金融消息
内阁大院里有理发厅,秦桧叫来一个理发师帮自己打理头发,剪刀声里,秦首相还在思索着货币。
理发师也纳闷:领导在思量什么烦心事呢?打理完毕,秦桧的眉头舒展开来,他看着理发师,似乎是在黑暗中看见启明星,然后,亲手拿出一张五钱的货币给理发师。
当时理发时价是两钱。
理发师正忙着找钱,秦首相慈祥地一笑:“不用找啦。
”理发师正要谢,秦首相又低声说:“师傅啊,知道我为啥不叫你找钱吗?”消息来了!理发师竖起耳朵听。
秦桧于是发布最新货币消息:“千万不要对外头说,宫里传出密旨来,我们现在用的货币,过几天就不用了,还不如早点用出去。
”
一场最新货币动态新闻发布会就在理发厅完成了。
信息的第一个接受者——理发师,成了秦内阁在民间的消息发布人,他立即将秦内阁的意思传达给自己的“刀下客”,“刀下客”们又
传给桌上客,桌上客传给坊间老友:最新消息,据秦内阁理发厅消息人士透露,现行货币不日内将实行大更换,大家有钱快用啊。
于是,现钱如火山爆发一般喷向市面,现金流爆炸式地增大。
钱荒解决了,奸臣秦桧奸奸地笑了。
探源:大宋王朝的“货币战争”
以上消息来源于南宋张端义的“博客”《贵耳集》,可靠性不敢断定。
但是,整个北宋南宋王朝缺现钱,倒是不争的事实,秦桧也肯定面临过这种金融难题。
货币战争一:围剿铁钱的战争
公元971年,大宋王朝统一了,然而如果从货币角度来看,它还是一个割裂的政权。
整个金融流通区域存在两种货币:铜钱,铁钱。
铜钱流行于北方,铁钱流行于四川和江南。
在以铜钱为核心的中央金融系统的“卧榻”之旁,岂容臣服地区的铁钱酣睡?
于是,大宋中央政府展开第一场货币战争,不遗余力地要消灭发动的铁钱。
战略部署为:封杀江南铁钱,以滚滚长江为防线,禁止铁钱北跨长江;捣毁铁钱的生产体系,代之以铜钱生产系统,在江南地区大力开发铜矿,从源头上消灭铁钱;在战争中又区别对待,货币战争没有覆盖四川地区。
从短期战果上看,战役似乎取得胜利,铜钱开始在江南通行;然而,长期来看,嘿嘿,未必。
铁钱以四川为根据地,一直顽强地生存着。
一直熬到北宋中期,终于西北起战事了,大宋跟西夏较劲,前线就是“钱线”,打仗是耗银子的事情,政府加大货币供应,铁比铜贱,北宋政府不得不允许在战区——陕西,河东,铸造流行铁钱,从江南货币战场撤军的铁钱,曲折扩充到西北。
货币战争二:南宋与金的金融战
一路打仗没消停,一直打到南宋。
宋国对金国,不只是岳飞,韩世忠与金军兵刃相见,在货币上攻防色彩也明显。
宋金的军事前线为淮河一带,货币前线也如影随形地停留在这一带。
铜钱是珍贵的货币,当然不能流入金国,但前线战区的居民总得使用货币吧?
于是,铁钱又有了用武之地。
南宋“央行”批准前线淮河地区为铁钱流区,禁止铜钱进入该地区,免得陷入“借寇兵而赍盗粮”(借武器给敌寇,送粮食给盗贼)的尴尬局面。
按照这个标准,铁钱应该可封为“民族英雄货币”,因为它就是阻断铜钱北上流失的战术屏障。
货币战争三:争夺纸币发行权
上面说过,在首次货币战争中,四川地区成为金融特区,铁钱大行其道。
铁钱的通行导致另一种货币的产生:纸币。
你想想,铁钱多重啊,背个三两贯铁钱上市场,已经是不堪重负,
买个醋打个酱油还行,如果是上千贯的交易,例如买房子付首期之类的,按照现在的房价,那还不得背座铁山走?“街市买卖,至三五贯文,即难以携持”。
不急,四川人民的智慧是雄起的,化铁为纸还不行?于是,川中地区十几家富豪联手,在经过政府允许的情况下,创办交子——史上最早的纸币。
这十几家富豪互相作保,用纸张印造交子,纸币上也有图案,一般都是“屋木人物”。
在官方监督下印好纸币后,每户人家只要上交相当的铁钱或银子,于是就领取相应价值的交子,然后拿着交子去做交易。
如果要将交子换取现金,那么,每贯钱收三十文的利息。
然而,人的本性是贪婪的,在没有政府监督和主导的情况下,这种贪婪会侵蚀交子的价值。
史载在交子的流通过程中,“亦有作伪”者,具体过程不太清楚。
反正这帮奸商,等到交子使用者前来兑现现钱时,居然关闭交子铺,卷起现金走人,“关闭门户不出”。
官府其实还是蛮作为的,派出捕快、“特警”帮着用户追钱兑现,结果到手时不能如数,一千块钱只能追回七八百块钱。
为了整顿金融秩序,大宋王朝起初想关闭交子银行,但是考虑到四川人民已经习惯交子交易,于是,政府接手交子银行。
印造发行流通,全由政府一手操办。
起初,政府还老实,库里有多少银子,市面上就发行多少交子,也就是说,准备金率为百分之百。
三年发行一次,期满时严格要求拿着交子交换实体货币。
不过,时间一久,情况就复杂了。
公务员多了要发俸禄,和契丹西夏打仗要军费,和金国作战要扩充军费,财政问题大了,于是就增发货币,在没有准备金的情况下也增发货币,“不蓄本钱而增造无艺”,于是货币严重贬值。
讲到这里,我就不难明白为何岳飞的北伐大业被半途叫停了。
解密:岳飞北伐被叫停或源于货币吃紧
交子发展到南宋,被称为会子。
南宋的地盘缩水了,没了淮河以北,个人估算一下,当时的控制领域大约也就140万平方公里左右,相当于12个福建,或8个广东,财税来源也就福建、江浙、广东、西蜀和江南一带,只有北宋时期的五分之一,以北宋五分之一的财力,对抗比北宋面对的大几倍的军事压力,窘况可想而知。
到此,也不奇怪前面所说的,市面上为何那么缺钱了。
光靠忽悠理发匠也不是长久之计,于是就增发纸币,导致货币严重贬值,一直贬到咱们的大宋王朝灭亡。
岳飞也为费用纠结
我们想象一下:岳飞的大军在前线一路高歌前进,捷报传来,宋高宗就叫秦内阁拿着信用卡刷一下,捷报频传,于是秦内阁手里的信用卡就频频地刷,刷呀刷,刷到岳飞快打开封城和黄龙府了,秦内阁一看信用卡,傻眼了,于是报告:启奏陛下,严重透支!
透支?那就撤军!告诉岳总司令,别打啦,没钱啦。
不回来?十二道金牌把他叫回来。
其实,对于巨额的战争费用,海量的货币使用,岳飞也是很清醒的,《宋史》记载他每次申请军事费用,总要很纠结地说:“东南民力,耗敝极矣”。
东南地区的财富,都耗光了!
从军事角度和个人军事才能而言,我个人丝毫不怀疑岳飞的北伐作战企图,但是,没钱又奈何?
对于秦桧的投降主义路线,我一直是否定的,但是,也不得不承认,货币的短缺确实也是叫停岳飞北伐的重要原因之一。
据当时的记载,军费开支已经占到南宋财政开支的七成以上。
明朝郎瑛的《七修续稿》说出了岳飞北伐被叫停的原因:“以钱谷兵甲之无所出欤?”钱粮兵器等军用屋子没法供应。
郎瑛这话也不是乱说的,他有考古依据,他曾经挖出一块南宋时期的铜牌,宽一寸,长两寸,这是奥运会运动会铜牌吗?非也,是临安府的临时货币,抵三百文钱,郎瑛由此猜测:宋政府南渡,拮据到实在没办法了,拿这个当货币来补救财政上的困境,铜牌相当于当时的交子会子之类的货币:“必南渡国穷,救补通变之物,交会钞引之类。
”拿着鸡毛当令箭,拿着牌子当钱用,政府的货币危机,可想而知。
所以,郎瑛推论:如果继续用兵,则将导致经济上的崩溃,政府破产,更早亡国:“急于用兵,徒促沦亡”。
结语一:岳飞很有种,却碰上没种的老板宋高宗,没种的经理人秦桧,这是他职场悲剧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有经济上的原因,他很有智力魄力,却没有货币,“踏破贺兰山缺”的事业没有资金支持,只好拍着栏杆“仰天长啸”了。
结语二:大宋年年与货币问题纠缠,年年不得消停,再结合一战以来的经济形势可见,经济上所谓的繁荣期,其实只是上一个危机和下一个危机当中短暂的喘息期而已,好个三五年,然后烂个七八年,从一个通胀走向另一个通胀,大宋如此,全球也如此。
有木有好办法解决,有木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