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城市化进程的实证分析

合集下载

合肥城市化发展现状及特点

合肥城市化发展现状及特点

合肥城市化发展现状及特点合肥是安徽省的省会城市,也是中国的主要中心城市之一、近年来,合肥的城市化进程迅速发展,经济社会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和变化。

合肥的城市化发展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商业中心的发展。

合肥作为安徽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经济实力逐渐增强。

合肥的商业中心不断扩大,商业区的规模逐渐壮大,各类商业设施的数量也在增加,满足了人们对购物、娱乐等方面的需求。

2.住宅区的扩建。

合肥的城市化发展也体现在住宅区的扩建上。

新的居民区不断建设,老旧住宅小区得到改造和提升。

同时,城市的居住条件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有了明显提升。

4.城市功能的提升。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合肥的城市功能不断提升。

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使合肥成为了安徽省的创新中心和高新技术产业的聚集地。

同时,合肥还积极发展文化、教育和医疗等领域,提升城市的软实力。

5.生态环境的改善。

合肥的城市化发展也注重保护生态环境。

在城市规划和建设过程中,注重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修复破坏的生态系统,推动可持续发展。

通过努力,合肥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

虽然合肥的城市化发展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例如,城市规划和建设还存在不合理和不协调的现象,城市交通问题依然突出,城市管理和服务水平需要提高等。

这些问题需要合肥政府和全体市民共同努力解决。

合肥城市化发展的成功和特点,不仅离不开政府的正确决策和领导,也离不开全体市民的积极参与和支持。

通过合肥的城市化发展,不仅提高了城市的综合竞争力,也提升了市民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

相信在未来,合肥的城市化进程还将继续迈进,为合肥市民带来更加美好的生活。

计量经济学期末论文选题。

计量经济学期末论文选题。
赵志峰
18979105625
econ_zzf@
二胎政策的制度变迁
“小产权房”的制度变迁
土地信托流转——草尾模式
“全民医保”,福兮?祸兮?
为何中国星巴克的咖啡会比国外贵?
为何中国的豪华轿车会比国外贵?
鲍赣峰
13979113570
baoganfeng@
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金融自由化与金融危机防范研究初探。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与反垄断研究。
养老保险制度并轨与经济增长质量研究初探。
土地所有制改革与房地产危机防范之研究。
破产保险制度完善与我国经济质量提高之关系研究。
王宇锋
15079171515
sard_wyf@
电子商务提供商与商场关系研究
中国货币量的内生机制研究
外商直接投资的工资效应——来自行业面板数据的经验证据
万 春
13979164716
angchung001@
中小企业融资困境与解决之路——基于XX地区的分析
后危机时代我国货币政策(或财政政策)抉择
后危机时代商业银行的风险防范
农业产业化研究——基于XX地区的样本
城镇化道路研究——基于XX的案例分析
收入分配与宏观经济政策效果
淘宝电子商务中价格歧视问题研究
淘宝电子商务中的信誉问题研究
电子商务促销行为研究——经济学的视角
实体店与电子商务企业间关系研究
黄文华
13970943538
huangwhjxcd@
民间借贷的风险及其控制
小产权房的流通制度设计
江西省经济结构的调整与经济增长
南昌房地产市场状况分析
从劳动力与消费者的双重身份看物价对普通民众的影响

区域城镇化进程对房地产开发投资的影响研究--基于安徽省16市的数据分析

区域城镇化进程对房地产开发投资的影响研究--基于安徽省16市的数据分析

区域城镇化进程对房地产开发投资的影响研究摘要:文章基于安徽省16市2008年至2018年的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变系数模型,实证研究了区域城镇化进程对房地产开发投资的影响。

研究发现:经济、空间城镇化进程促进了安徽房地产开发投资发展,但人口城镇化未与空间城镇化相呼应推动房地产业的发展;同时,区域内城镇化发展存在差距,在皖南和皖北地区之间表现显著;而皖中地区人口城镇化对房地产开发投资虽起到正向影响,但弹性系数不大,以及各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并不显著。

关键词:城镇化;房地产开发投资;区域差异;变系数模型中图分类号:F29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438(2021)03-0009-04(安徽建筑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安徽合肥230601)金长宏杨梦杰∗∗∗第41卷第3期绥化学院学报2021年3月Vol.41No.3Journal of Suihua UniversityMar .2021收稿日期:2020-09-23作者简介:金长宏(1964-),男,安徽合肥人,安徽建筑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研究方向:房地产投融资、房地产项目风险管理;通讯作者:杨梦杰(1996-),女,安徽阜阳人,安徽建筑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房地产开发与经营。

近几十年,我国城镇化建设不断突进,城镇化率达到59.68%(2018)已步入快速发展阶段,略高于世界平均水平55%,但与一些发达国家英国(83%)、日本(92%)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1]其中,城镇化发展不平衡是一个重要原因。

房地产业是我国经济的根基性产业,在城镇化的推动下,人口结构、产业结构和生活需求都会发生变换,进而影响到房地产开发投资的发展。

同时城镇化是房地产业发展的源生力,为房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基础,那么,城镇化发展不平衡会对房地产开发投资产生怎样的影响?鉴于安徽是国家第一批新型城镇化试点省份,对于本课题研究具有积极意义,故本文选用安徽16市作为研究对象,从人口、经济(包含产业城镇化)、空间以及社会城镇化四个方面,选用复合指标法衡量城镇化进程;并通过16市2008-2018年的面板数据,利用协整检验、协方差分析检验以及构建固定效应变系数模型等多种分析方法实证探究安徽省区域内城镇化进程对房地产开发投资的影响。

安徽城镇化发展的历史阶段及特点

安徽城镇化发展的历史阶段及特点

安徽城镇化发展的历史阶段及特点作者:王娟来源:《中国经贸导刊》2014年第24期摘要:建国以来,安徽城镇化进程一波三折,以1978年改革开放和2000年新世纪为分界点,历经了三个具有显著特征的发展阶段。

总结安徽城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和经验,揭示城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对促进安徽城镇化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城镇化历史阶段特点安徽一、城乡户籍分割的波动发展阶段(1952—1978年)改革开放前,安徽受户口迁移、粮油供应、劳动用工等制度限制,城乡人口流动受阻,城镇化发展呈现出曲折反复的特点。

(一)1952—1957年起步发展阶段1952年8月25日,安徽省政府正式成立,辖有7个专员公署、5个省辖市、67个县和3个县级市。

1953年,安徽开始实施“一五”计划,国民经济有了较快发展,尤其是工业发展较快,“一五”时期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1.4%。

随着城市经济的和工业化的迅速恢复,安徽城镇化开始起步,城镇化率由1953年的8.7%提高到1957年的9.0%,非农业人口由1952年的179万人增加到1957年的356万人。

(二)1958—1965年大跃进及调整阶段1958—1965年,安徽城镇化出现了快速上升、下降的过程。

其中,1958—1960年呈现大跃进状态,城镇化率从1957年的9.0%快速提高到1960年的16.1%;1961—1965年,转入以“调整、巩固、充实、提高”主线的调整期,城市人口连续5年出现负增长,1965年城镇化率下降到11.6%。

这一时期,我国开始建立城乡分割的户籍管理制度,此后20年,农村居民被排除在城市之外,这是改革开放前,安徽城镇化与工业化没有互动的根本原因。

(三)1966—1978年停滞发展阶段文革10年,安徽城镇化陷入停滞,城镇化率从1965年的11.6%小幅提高到1978年的12.4%。

这一时期,我国推行重工业道路,城市吸纳就业的能力十分有限,工业化无法形成对城镇化的拉动,城市待业青年快速增加。

安徽省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分析

安徽省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分析

维普资讯
4 4
《 江淮论坛 ̄ 0 7 20 年第 6 期
用 时间序列 数据进行 研究 , 虽然 将不 同发 展 阶段 国家 的数 据放 在一起 , 有时 间序列 的特 征 , 具 但这 样处 理也 同时忽 略 了国家之 间发展 的独 特性 。另外 , 既有 研究 未能 就城市 化 与经济 增长 之间 是否存在 因果
提 高 的原 因 , 城市化 对经济 增长 的作用 强度不 大 。⑧ 而
国内外学者对城市化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 , 所得出的结论大致是相同的, 即城市化与经济增长 之 间存在 明显 的正相 关关 系 , 济增 长 引起城 市 聚集 、 市规 模扩 大 和城 市化水 平 的提高 , 市化 反过 经 城 城 来对 经济 增长也 具有 明显 的促 进作 用 。在 实证 方 法上 , 大多采用 截 面数据对 两者 关 系进 行测 算 , 少利 很
关系, 以及二者相互作用的方向、 强度等做 出详细分析和判断。 本文采用安徽省 17— 0 5 98 20 年城市化和经济增长的时间序列数据 , 利用动态计量分析中的协整检 验 、 兰杰 因果检 验 、 冲响应 模 型等 方法 ,对 改革 开放 以来安徽 省 城市 化进 程和 经济 增长 之 间的关 格 脉 @
人类发展进程的两大关键因素 , 认为“ 中国的城市化将是区域经济增长的火车头 , 并产生最重要的经济 利益 ” 。中国社会科 学 院经 济增 长前 沿课题组 (03 的研究 指 出 , 20 ) 中国的经济增 长 已经 由工业 化单 引擎
向工业化 和城 市化 的双 引擎推 动转 变 。城 市化正 成 为全 国各地 区谋求 经 济快 速发展 的重 要方 式 , 理论 界 和实践 部 门都倾注 了极 大的热情 和希 望 。 对 于城市 化与 经济增 长之 间 的关 系 , 国内外学 者做 了大 量 的实证 研究 , 基本 结论 是 , 城市 化水 平和 经济增 长之 间具 有显 著 的正相 关关 系 。B r (95 曾选取 9 国家 的 4 er 16 ) y 5个 3个变 量进 行 主成分 分析 , 证 明 了城 市化与 经济增 长之 间的正 相关关 系 。q r a 17) ) t m(95通过 pnl 据分析 后 , 出城市 化水 平与 No h ae数 提 经济发 展水 平之 间 的线 性 经验关 系式 。② 国人 口咨询 局 ( 8) 查 了 11 国家 的城 市人 口资料 , 美 1 1 9 调 5个 验 证 了城 市化与 经济增 长之 间存在 着正相 关关 系 。③ nu ( 8) 11 国家进 行 了分析 , 现一 国经 Re ad1 1 9 对 1个 发 济发展 与城市 化水平 紧密相 关 。 钱纳 里(9 8 ̄用 15 — 90年 11 国家 的经济 发展与城 市化数 据 , 18) 9 0 17 0个 证 明了在不 同的人均 GNP水 平上 , 不 同的经 济结 构与 城市化 水平 与 之对应 。④ neSn20) 有 Hedr ( 0利用 o 0 不 同国家 的横 截 面数据 计 算 出城 市化 水 平与 人 均 G ( DP 取对 数 ) 间具有 正 相关 关 系 , 相关 系 数为 之 且

基于STATA的安徽省城市经济发展能力实证分析

基于STATA的安徽省城市经济发展能力实证分析

基于STATA 的安徽省城市经济发展能力实证分析摘要:为了解安徽省区域经济发展状况,文章以《安徽统计年鉴—2019》的相关统计数据为依据,选取五大类16项具有代表性的指标,运用STATA15.1软件工具的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因子分析等方法,对安徽省16个城市的经济发展能力进行综合比较,分析得出安徽省经济发展不平衡、存在地区差异现象,并结合城市的现状与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安徽省;经济发展能力;STATA ;实证分析中图分类号:F061.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438(2021)05-0012-04(安徽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安徽淮南232001)周璐瑶兰国辉∗∗∗第41卷第5期绥化学院学报2021年5月Vol.41No.5Journal of Suihua UniversityMay .2021收稿日期:2029-12-12作者简介:周璐瑶(1998-),女,安徽滁州人,安徽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在读硕士,研究方向:区域金融;兰国辉(1978-),男,安徽霍邱人,安徽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环境经济与管理、能源经济等。

基金项目:安徽省社会科学创新发展攻关课题(2019CX157);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项目(SK2019A0103);安徽理工大学社科联重点课题(SKL2019202004)。

一、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一)变量选择。

构建城市经济发展能力的指标体系除了需要考虑到地方的经济总量外,还应将经济质量与效能纳入到考虑范围之中。

鉴于指标的代表性、全面性和可操作性等原则,本文在借鉴了国内外相关评价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选取了五大类16项指标构成的指标体系[1-6]。

1.经济总量指标:V01-地区生产总值(亿元)、V02-地方财政收入(万元)、V03-第三产业占GDP 的比重(%)。

2.经济效能指标:V04-人均生产总值(元/人)、V05-城市污水处理率(%)、V06-商品进出口总额(万美元)。

安徽省城市化与环境综合保护度的实证分析

安徽省城市化与环境综合保护度的实证分析
Ab s t r a c t :Ba s e d o n s t a t i s t i c s f r o m 2 0 0 2 t o 2 0 1 1,a f t e r a n a l y z i n g ma i n f a c t o r s o f t h e d e g r e e o f t h e e n v i on r me n t a l p r o —
a c h i e v e s u s t a i n a b l e e c o n o mi c d e v e l o p me n t u n d e r t h e mo r e i n p u t i n t h e e n v i r o n me n t l a p r o t e c t i o n a n d e n e r g y c o n s e r v a — t i o n a n d e mi s s i o n r e d u c t i o n . Ke y wo r d s:u r b ni a z a t i o n;e n v i r o n me n t l a p r o t e c t i o n;e mp i r i c l a a n ly a s i s
入, 节能减排 , 促进安徽省经 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 关键词 : 城 市化 ; 环境保 护; 实证分析 中图分类号 : F 2 9 3 ; X 3 2 1 . 2 5 4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号 : 1 6 7 1 — 5 3 6 5 ( 2 0 1 3 ) 0 9 — 0 0 8 4 — 0 4
Z HU F e n . h u a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D e p a r t m e n t o fP o l i t i c s a n d L a w , A n h u i B u s i n e s s C o l l e g e fV o o c a t i o n a l T e c h n o l o g y , W u h u 2 4 1 0 0 2 , C h i n a )

区域城镇化对房地产价格影响实证分析——以安徽省芜湖市为例

区域城镇化对房地产价格影响实证分析——以安徽省芜湖市为例

【产业论坛】住宅与房地产32019年3月区域城镇化对房地产价格影响实证分析*——以安徽省芜湖市为例张平平1,叶四军2(1.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2;2.安徽新芜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安徽 芜湖 241001)摘 要:本文以安徽省芜湖市为例,从购房者的角度,通过设计调查问卷,采用随机抽样调查的方式,了解芜湖市房地产市场现状。

以芜湖市四区近七年的房地产价格数据为基础,运用SPSS 22.0拟合构建线性回归模型,研究区域城镇化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提出促进区域城镇化与房地产价格协调发展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芜湖市;城镇化;房地产价格中图分类号:F299.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6012(2019)03-0003-03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快速发展,各区域城镇化水平相继提高,区域间发展不平衡现象日益凸显。

城镇化是中国发展的必由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以城市群体主题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和“新型城镇化”等理念,对城镇化建设提出了总体要求和任务,给我国未来城镇化更好的发展提供了思想指南[1]。

与此同时,通过查阅研究相关文献,总结出目前研究多侧重于城镇化与房地产价格(下文简称“房价”)的定性分析,定量研究较少,部分观点认为城镇化与房价呈正相关的关系,有些则持反对意见。

在这样的背景下,选取典型的中小城市安徽省芜湖市,通过调查获取芜湖市近期房地产市场现状信息,了解房地产价格发展态势,总结归纳区城镇化与房价波动之间的关系,为有效抑制房价的过快上涨奠定一定的理论依据。

1 调查区域概况芜湖市地处长三角西南部,紧邻长江,地理位置优越,是安徽省双核城市,也是华东重要的工业、科教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下辖镜湖区、鸠江区、弋江区、三山区。

拥有两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出口加工区,交通便捷,是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芜湖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年)》和《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实施意见》确定,到2020年,全市总人口达到300万人,城镇化水平超过8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 l
l 3

安徽 省 城 市 化 发 展 状 况 分 析
时 间 (9 l 2 0 年 ) 1 9— 0 4
1 进 入 城 市 化 加 快 发 展 阶段 。 革 开放 尤 其 是上 世 纪 、 改
图 2 安 徽 省 城 市 化 水 平 与 工 业 化 率 比较
同 时 , 农 业 人 口 比重 大 大 低 于 城 市 化 水 平 ( 图 3 , 非 见 )
De. 0 6 c 2 0

经济 学管理 学研 究 -
安徽 省城 市化进程 的实证分析
柳 晓 明
( 北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财 经 系 ,安 徽 淮 北 2 50 ) 淮 3 0 0
摘要 : 首先 阐迷 了城 市化发展及 对城 市化 进程的影响 因素的研 究情 况, 对安徽省 的城 市化发展进程 进行 了分析 ,
表 明在城 市化进 程 中出现了为城 市化而城 市化 的现象 , 使 城 镇 聚集 了大量的农业 人 口 这种 差距还有 加大 的趋 势 ,
表 明一 些 地 方 的城 市 化 进 展 没 有 建 立 在 经 济 发 展 的 基 础 之
度 和全 省总 人 口增 长 速 度 。城 镇 化 是 我 省 现代 化 进程 中 面
化 开 始 于新 中 国成 立 以后 , 市化 过 程 经 历 了开 始 、 动 与 城 波
停滞 以后 , 在改 革开 放 的推动下进 入 了快 速发展 的 阶段 。
随 着 经 济 的 不 断 发 展 和 人 民生 活水 平 的提 高 , 国 的 城 市 我 化 水平 不 断 上 升 , 前 已进 入城 市 化 加 快 发展 阶 段 , 目 到 2 0 年 , 国城 市 化 水 平 为 3 . ,0 4年 达 到 4 . 。 02 我 91 20 18
维普资讯 第 5卷来自第6 期 淮 北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报
J OURNAL OF HUAI ROF S ONAL AND BEIP ES I TECHNI CAL COL LEGE
Vo _ . l 5 No 6
20 0 6年 1 2月
时众多经济要素在城市空 间聚集 , 使城 市规模扩张 , 间结 空
构 呈 多 样 化 , 产 和 生 活 方式 更为 现代 化 , 能 主 导 国 民经 生 并
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历史进程 。


般 用 一 个 地 区 的城 市 人 口或 非 农 业 人 口占 总人 口的
比重来衡量该地 区的城市化水 平 我 国真 正意义上的城市
临 的一 个 重 要 的 经 济 社 会 结 构 转 换 。 近 年 来 , 徽 省 城 镇 安
化 进 程 继 续 稳 步 推 进 , 十 年 代 以 来 安 徽 省 的 城 市 化 发 展 九
上 的, 仅仅使一部分农 民的身份 变成市民 , 其他 方面则没有
变化 。 3 、安 徽 省 的 城 市 化 发 展 水 平 与 全 国 相 比 , 在 一 定 存
誉4 0
2 0 0
市 产 业 结 构 。 同 时 , 着 城 市 化 的 推 行 , 学 技 术 和先 进 的 随 科
生产方 式以及生活方 式在 周边农村地 区得到传播 和应用 ,
能 促 进 整 个 地 区 的经 济 发展 达 到更 高 的 水 平 。






利 用 具 体数 据 建 立 模 型 时 安 徽 省 城 市化 水 平与 经 济增 长 的 关 系进 行 了 实证 分析 , 后 就 加 快 安 徽 城 市化 进 程 提 最 出 了相 应 的 政 策 建 议 。
关 键 词 : 市化 水 平 ;人 均 GD 城 P;回 归 分 析
中图分类号 :211 F 9 .
平 不 断提 高 。 城 市化发展轨迹如 图 1 示 : 所
城市化是指 随着工业 革命和科 学技术 的发 展 , 聚集 在
效 益 和 规 模 效 益 以及 较 多 机 会 和 收 入 等 因 素 的 引 导 下 , 大 量 分 散 的 农 业 人 口 向城 市 集 中 , 步 演 化 为 非 农 业 人 口 , 逐 同
直 高 于 城 市 化 水 平 , 者 的 差 距 呈 现 出 先 加 大 后 又 逐 渐 缩 两
小 的 发 展 态 势 。 当然 , 发 展 趋 势 来 看 , 者 的差 距 在 逐 渐 从 两 缩小。
6 0
间和不 同部 门之 间进 行合理 的流动 , 不仅有利 于带动落后
产 业 , 且 能 发 展 先 进 产 业 , 其 是 第 三产 业 , 而 优 化 城 并 尤 从
速度不 断加快 , 目前 已经进入城市化 的加速 发展 阶段 ,0 1 2 0
9 O年 代 以来 , 安 徽 省 人 口城 镇 化 进 程 最 快 的 时 期 , 于 是 高 全 国 平 均 增 幅 1 9 —2 0 90 04年 , 徽 省 城 镇 化 水 平 上 升 了 安
1. 5 6个 百 分 点 , 镇 化 速 度 为 1 1 , 于 全 国 1o 速 城 .4 高 .5
YEAR
图 1
2 城 市 化 水 平 低 于 工 业 化 水 平 ( 图 2 。 业 化 率 一 、 见 )工
城市化伴 随着社会 分工 和市 场经济 的发展而发展 , 同
时 改 变 着 城 市 的 规 模 、 质 和 功 能 , 进 传 统 城 市 向现 代 城 性 促 市 转 化 。在 城 市 化 过 程 中 , 动 力在 城 乡 之 间 、 同地 区之 劳 不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18 7 ( 0 6 0— 0 20 17 — 25 2 0 )60 1 —3
引 盲
村 剩 余 劳 动 力 从 土 地 中解 放 出来 , 渐 向非 农 产 业 转 移 , 逐 人 口 的 空 间 分 布 也 逐 渐 向 城 镇 聚集 , 导 着 安 徽 省 城 镇 化 水 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