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广州市景观格局时空分异特征的研究 (1)
泰山景观格局时空分异特征的研究

泰山景观格局时空分异特征的研究
郭泺;余世孝
【期刊名称】《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04(043)004
【摘要】以野外调查和遥感影像为主要信息源,研究了泰山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景观格局的时空分异特征及成因,并探讨了相关的人为活动对景观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15 a来全区景观格局的破碎化指数增加了22.8%,人为干扰区的破碎化指数增加了30.9%,人为干扰是研究时段内景观格局显著变化的主要成因.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大规模纯林改造和景区建设活动,提高了整体景观的多样性水平,也加剧了部分区域景观格局的破碎化.研究还证明了景观格局具有显著的时空分异特征,在空间上表现为景观多样性的梯度变化特征明显,在时间上具体表现为景观结构多样性水平的提高.
【总页数】5页(P61-65)
【作者】郭泺;余世孝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广东,广州,510275;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广东,广州,51027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147
【相关文献】
1.快速城市化进程中景观格局时空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 [J], 李玉华;章明
2.海口市景观格局梯度时空分异特征及响应机制 [J], 李玉杰;付晖;张源;马昊;许先升
3.汾河流域景观格局脆弱性时空分异特征 [J], 付扬军;师学义;和娟
4.小流域人类活动的时空分异的景观格局特征——以纸坊沟流域为例 [J], 游珍;李占斌
5.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广州市景观格局时空分异特征的研究 [J], 郭泺;杜世宏;薛达元;江学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城镇空间形态优化策略研究——以广州市番禺区大石街中心区为例

状 扩 散 布 局
以 1 5国道 和朝 阳路作 为南 北 向和 东 0
新中国成立后,大石村落不断壮 西向的主轴发展。此外,在广州中心 如兴建了大量的厂房、河涌加盖 、砍 大,居民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水上人 城区的辐射和带动下,尤其受富丽花 伐大树、大规模填埋鱼塘等,这对有
Dsg .18 e in 9 8, () 4.
Sm Qe t s o e e r hJ . o e u s 1n fr R s ac [] o
Ub n o poo y 19 r a M r h ] g , 9 9, (): 7 — 2 9
8 5.
[] 4 姚志林.村落透 -一 江南村落空间形态
例[] J .华中建筑,20 ,4:9— 2 07 () 0 9 . [1张 1] 松.历史城市保护规划与设计实践
[] A .理想空间[] C .上海 (5 .
理念,推进低碳宜居社区的试点建设。
态和 环境 品 质, 实现经 济快速 发展 与
顺坡 而建 的散点状布局的典型空 间
形态。
轴向生长与轴间填充的双重作用下,大
石街 中心 区的村落逐渐 向外 扩展蔓延。
北联村向东、南扩民 大兴村向西、南 寸 『 民 向 2. 2明 清 时 期 至 1 4 9 9年 前— — 扩展,东固 向东、j _ 山 寸 点 状 集 中布 局 西扩展,大石街 中心 区逐渐由树枝状
石村落 基本 上处于 自然发 展状 态, 总
片 区布 局
在该阶段,大石街中心区以挖掘 城市 内涵、优化组团功能为主,外延
体布局讲究因地制宜,村镇建设规模 拓展 的速度大为放 l,而轴线功能则 曼 小,处于集中、紧凑的点状布局发展 得到了进一步强化。大石街中心区内 阶段 。 呈现出了明显的功能分区,包括居住、 文化、休 闲、娱乐和工业几大组团, 2. 9 9年 ~1 7 31 4 9 8年——树 枝 城镇功能开始多样化,空间结构分别
广东省城市旅游化水平测度及时空演变态势研究

Regional Economy区域经济 2017年7月113广东省城市旅游化水平测度及时空演变态势研究华蓝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郑良鑫 赵四东摘 要:城市旅游化是存量规划时代城市转型升级发展过程中主动迎合日益显著的旅游需求,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过程中越来越重视旅游功能完善的现象,城市旅游化水平的测度是本领域研究的关键。
基于区位熵模型和GIS软件,利用旅游收入和GDP等常见指标构建出新型的城市旅游化测度方法,并以广东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
研究发现:广东城市旅游化水平普遍较高,且呈现逐年攀升态势;城市旅游化时空演变态势分异显著,城市旅游化空间形态及其时空演变均呈现典型的“核心—边缘”结构,但城市旅游化人次指数除外;根据系统层区位熵协同度划分人次引领型、收入依存引领型、均衡发展型三个类型,其中大部分城市都属于收入依存引领型。
关键词:城市旅游化 测度方法 时空演变 广东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7)07(c)-113-03当前城市已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心,旅游业也被国家明确定位为新形势下支撑和引领我国升级发展的综合性产业,伴随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深入实施以及旅游业进入新的黄金发展期,城市与旅游业融合发展成为国家新要求和发展新趋势。
近年来,我国各地城市普遍加快了城市旅游化发展进程,旅游活动向城市集聚的倾向日趋突出,城市旅游化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并逐渐得到学术界的关注。
城市旅游化是新形势下城市扩量提质发展过程中主动迎合日益显著的旅游需求,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过程中越来越重视旅游区和旅游设施营造、旅游功能完善、旅游活动策划、旅游产业发展的现象。
加拿大学者杨(Young )首次提出了旅游化概念[1],关于城市旅游化测度主要有王新越等建立了7个子系统、18类要素、35个基本变量的城市旅游化测度评价指标体系[2,3],成英文构建了6个系统层和16个指标层的城市旅游化衡量指标体系[4]。
广州市形态演变特征以及中心城区用地扩张

广州市形态演变特征以及中心城区用地扩张城市形态研究一直就是城市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城市形态是城市总体的物质形状和文化内涵双方面特征和过程的综合表现. 城市空间形态则是指各种物质要素在城市总体层次上的空间组合关系, 它包括城市本身的空间布局、空间形式、空间规模等直观的物质环境表现, 它的演变具有时间系列的动态过程。
国外关于城市形态的研究历史悠久, 形成了形态分析、环境行为分析和政治经济学的方法等许多学术流派。
国内对城市形态研究虽然起步较早, 但长期处于停滞状态, 直到20 世纪80 年代初, 我国城市形态研究开始兴起, 90 年代以来, 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速, 城市经历了外向的快速扩展和内部结构的频繁重组, 研究成果相继涌现, 研究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也不断得到提高。
总之, 我国关于城市形态的研究主要通过借鉴国外的理念, 重点对其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应用现代技术手段研究不多, 从选取的实例来看, 主要集中在历史文化名城、港口城市。
因此本文选取我国华南地区的交通通讯枢纽和贸易口岸重要城市广州市为例,运用现代技术手段来探讨广州市的形态特征及其中心城市用地扩张,这对深化城市化的过程和机理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研究区与数据1.1 研究区概况广州是广东省省会,广东省政治、经济、科技、教育和文化中心。
广州地处广东省东南部,珠江三角洲北缘,范围为东经112度57 分-114度3分,北纬22度26分-23度56分,濒临南海,毗邻香港和澳门,是华南地区的交通通讯枢纽和贸易口岸,是中国的“南大门”。
广州市辖十区和两个县级市,总面积7434.4平方公里,户籍总人口725.19 万人,共设118个街道办事处、63个镇。
T677地势和气候:广州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北部和东北部是山区,中部是丘陵和台地,南部是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
亚热带季风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雨量充沛,四季如春,繁花似锦。
全年平均气温20-22摄氏度,平均相对湿度77%,市区年降雨量为1,600毫米以上。
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城市扩张对景观格局分异特征的影响

生态环境学报 2011, 20(1): 7-12 E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E-mail: editor@基金项目: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08BAJ10B02)作者简介:韦薇(1984年生),女,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景观生态学方面研究。
E-mail: princessya@*通信作者:张银龙(1963年生),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环境生态学方面研究。
E-mail: yinlongzhang@ 收稿日期:2010-12-12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城市扩张对景观格局分异特征的影响韦薇1,张银龙1*,赵兵2,王浩21. 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环与环境学院,江苏 南京 210037;2. 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江苏 南京 210037摘要:在中国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大部分研究仅是单一的利用景观指数分析城市景观格局,往往只侧重于对景观斑块或格局的几何特征进行简单分析和描述,忽略了城市扩张与城乡景观格局动态变化过程之间的内部联系,研究城市扩张与城乡景观格局动态变化过程之间的内部联系对揭示城市化规律有着重要意义。
文章以江苏省昆山市(县)范围为研究对象,基于全市1985—2008年间多期TM 影像图,在采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的技术方法获取昆山市景观格局动态变化以及相关景观生态学指数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城市扩张对城乡景观格局的影响。
结果表明:23年间自然景观类型的面积基本保持不变;人工景观面积显著增涨了4倍。
斑块密度、景观斑块数量破碎度指数受人工景观类型影响基本呈上升趋势;斑块密度、景观破碎度、最大斑块、边缘密度等指数与建设用地增长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表明城市扩张是城乡景观格局特征变化的重要驱动力。
关键词:城市化;景观格局;景观生态指标;相关性中图分类号:X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5906(2011)01-0007-06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建筑、交通等人工景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工景观特征逐步向城市外围自然及半自然景观渗透,正是快速城市化地区显著的景观动态变化特色[1]。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城乡空间分异特征分析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城乡空间分异特征分析一、概述中国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伴随着此过程,城乡空间分异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城乡空间分异特征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城市化进程,为城市规划、土地利用和环境保护提供参考。
二、城乡空间分异定义及背景城乡空间分异是指城市与农村之间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格局和特征。
在中国,城镇与农村是两个不同的地理概念,之间的分界线主要由工业化水平、人口密度、经济发展水平和行政划分等因素决定。
城乡空间分异对城市化进程具有深远的影响,影响城市化的速度和方式、城市与农村地位差异、资源利用方式和环境质量等多个方面。
三、城乡空间分异特征1. 劳动力迁移和城市化水平城市化进程和城乡空间分异紧密相关。
随着城市的发展,人口迁移成为必然现象。
劳动力向城市迁移带来了人口流动和资源转移,促进了城市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
同时,城市化水平也直接反映了城乡空间分异特征,城市化水平越高,城乡空间分异越显着。
2. 土地利用和空间布局城乡空间分异特征还可以体现在土地利用上。
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用地的不断扩张导致城乡空间分异增强。
城市用地扩张的速度和方向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城市人口增长、土地供需关系和政府规划等。
在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利用和空间布局是城乡空间分异的重要表现形式。
城市空间结构和农村空间结构的格局明显不同,城市地区的空间结构更为紧密,建筑密度更大,而农村地区则以分散的农村村落为主要特征。
3. 建筑形态和环境质量建筑形态是城乡空间分异的另一个方面。
城市建筑多以高层建筑为主,建筑密度大,建筑高度相对较高,而农村地区建筑则相对较低。
城市化进程中,建筑形态的改变对环境质量的影响也日益重要。
城市化过程中,环境质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
城市用地过度扩张、工业化污染以及交通等因素,导致城市环境质量下降,而农村地区由于人口稀少,环境相对优美。
四、城乡空间分异的影响城乡空间分异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城市化进程的速度和方式上。
城乡空间分异特征的不同,导致城市化进程的发展方式也不尽相同。
中国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分异研究

中国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分异研究中国近几十年来的快速城市化进程带来了空前的城市规划需求和土地利用变化。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面积不断扩大,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的变化对于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和国家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探讨中国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分异,并分析其对社会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中国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的变化在时空上呈现出显著的分异。
首先,从时间角度来看,不同时期的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变化具有自身的特点。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中国城市规划主要集中在解决农民工迁移、就业和住房问题上。
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城市面积扩大,土地利用模式发生变化,农村耕地被城市建设所取代。
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规划开始重视人文和自然环境的融合,注重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和生态环境。
未来的城市规划将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升。
其次,从空间角度来看,中国不同地区的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变化存在差异。
一方面,一线城市和特大城市在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上拥有更多的资源和机会。
由于其经济发展更为迅速,这些城市往往拥有更多的土地供城市建设和发展使用。
同时,一线城市和特大城市在城市规划上也更加成熟,注重城市布局、交通规划和产业结构的优化。
另一方面,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的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变化相对较为滞后。
这些地区面临着资源有限、规划欠缺和基础设施不完善的挑战,城市化进程相对较慢,土地利用模式相对较为传统。
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变化对社会经济和可持续发展产生着重要影响。
首先,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的变化直接影响着城市的发展空间和产业结构。
合理的城市规划可以促进城市产业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同时避免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
其次,合理的土地利用可以为城市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和经济增长的机会。
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可以平衡城市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关系,增强城市的可持续性。
此外,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的变化还与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密切相关。
广州市番禺区土地利用_覆被动态及其驱动力研究

Abstract:Land use / cover change (LUCC) is one of key issues of global change research. With the acceleration of urbanization, the
study of LUCC spatiotemporal dynamics in rapid urbanization area has gained more attention. In this study, four sets of Landsat TM images (1990/2000/2005/2008) were processed to identify LUCC spatiotemporal dynamics in Panyu Distric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rea of built-up land and water were increased by 182.6 percent (from 8577 ha to 24244 ha) and 39.8 percent (from 11620 ha to 16253 ha) respectively, but the area of cropland was decreased by 44.2 percent (from 41014 ha to 22868 ha) from 1990 to 2008. Additionally, the land use transition matrix showed that a great amount of cropland and vegetation was transformed to build-up land during the periods. The integrated dynamic indexes were conducted to evaluate the intensity of land use change in different periods, an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land use dynamics was more acute from 2000 to 2008 than before. Furthermore,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land use change and urbanization process was carried out. There was a remarkably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area of cropland and urbanization process, and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area of urban built-up and urbanization process. Vegetation was decreased first and then increased during the urbanization process. 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urbanization process was the main driving force of land use change, and that policy and economic benefits were important factors for land use chaynamics and driving forces of land use/cover in Panyu District of Guangzhou City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45卷,第1期,2009年1月Acta Scientiarum Naturalium Universitatis Pekinensis,V ol.45,N o.1(Jan.2009)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广州市景观格局时空分异特征的研究郭泺1 杜世宏2, 薛达元1 江学顶311中央民族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北京100081;21北京大学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所,北京100871;31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广州510275; 通讯作者,E2mail:dshgis@摘要 以广州市作为研究对象,利用1985,1990,1995,2000和2005年5期遥感影像,研究了广州市20年来景观空间格局的时空变化特征。
结果表明: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广州市1985—2005年期间景观空间格局的复杂性总体上不断增加,但变化速率、强度和发展态势在全市范围和不同的行政区域内表现出一定的分异特征。
1985—2005年期间广州市12个行政区由于规划发展目的不同,表现出不同的时空变化特点:城区、番禺和花都干扰强度和幅度大,;从化和增城干扰强度和幅度相对较小,且更多地表现为某一次的重大干扰痕迹。
番禺受城市化过程和人类干扰主要发生在1990—2000年,花都的重大城市化过程主要发生在1985—1995年,增城和从化的景观变化主要发生在1990—2000年,而城区受城市化进程影响的趋势和整个研究区最相似,表现出多次多时段干扰的迹象和受城市化干扰程度大、城市化时间长、开始时间早的特点。
关键词 快速城市化;景观格局;时空变化;广州中图分类号 Q149Spatio2Temporal V ariation of Landscape P atterns duringR apid U rbanization in G uangzhou CityG UO Luo1,DU Shihong2, ,X UE Dayuan1,J I ANG Xueding311C ollege of Life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Beijing100081;21Institute of Rem ote Sensing and GIS,Peking University,Beijing100871;31School of Environment Science&Engineering,Sun Y at2Sen University,G uangzhou510275; C orresponding Author,E2mail:dshgis@Abstract Using3S technique,surveying and statistical analysis,this study took landscape pattern changes of G uangzhou City asa case study.The study examin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rocess of a typical rapid urbanization and landscape spatio2tem poral patterns during the period from1985to2005,and com pared the landscape and class2level pattern indices in G uangzhou City.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m plexity of landscape structure and the fragmentation of the landscape increase from1985to 2005,whereas,the intensity and tendency of the landscape changes varied during the four com parative periods:198521990, 199021995,199522000,and200022005.I t is a rapid development period from1985to2005in G uangzhou.S patio2tem poral landscape patterns of the ten districts are different due to different development and planning m otives.The intensity and extent of disturbance is strong and happen frequently in Urban,Panyu and Huadu districts.C onghua and Z engcheng districts represent slight disturbance,and their urbanization process mainly take place during199022000.Urbanization in urban begin early while it mainly happens after1990in Panyu and Huadu districts,showing the effect of frequent disturbance and severe intensity.The trend of urbanization in urban is similar to total study zone,showing frequent disturbance,multi2period and characteristics of long2term urbanization.K ey w ords rapid urbanization;landscape pattern;spatio2tem poral change;G uangzhou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07BAC03A08),国家民委重点项目(07ZY05)和中央民族大学“111”计划资助收稿日期:2007211226;修回日期:2008206230921 景观空间格局是大小和形状各异的景观要素在空间上的排列,它是景观异质性的重要表现,又是各种生态过程在不同尺度上相互作用的结果,属于生命组建的一种宏观分异性状[122]。
研究景观格局的目的是在看似简单无序的斑块镶嵌的景观上,发现潜在的有意义的规律性及其形成机制[3]。
景观组分的时空异质性、时空相关性、规律性制约和影响着景观中生态系统正常运转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等各种生态过程[426]。
城市是受人类活动干扰最为剧烈的生态系统,它的发展是人类社会的必然趋势[7]。
区域城市化是城市扩展的影响过程,其实质是区域自然生态系统和农业生态系统向城市生态系统不断转化的过程。
这一过程在快速城市化条件下导致城市景观结构剧烈变化,地表生态环境容量下降[8],城市景观组分在不同水平下发生剧烈变化。
不同景观组分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除受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影响外,还受自然资源环境条件、区域生产经营、生态保护和生态环境容纳量等因素的综合制约[9211]。
景观动态变化是指景观结构、功能、空间格局随时间的变化情况[12213]。
景观的这种变化是景观内部各种矛盾与外部作用力相互作用的结果与表现,是景观从一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的转变过程[14215]。
景观发生变化的原因,在于内、外驱动力对景观组成要素的干扰作用(包括各种自然的、生物的以及人类活动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其结果使得景观稳定性及其空间格局发生变化[16]。
而景观空间格局的变化,可进一步影响到景观系统内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进而对区域内重要的景观生态过程(景观功能)产生深刻影响。
因此,景观时空变化的研究对于揭示景观演替的机制与规律,探寻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演变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景观生态学主要关注景观格局、景观过程及景观变化方面的研究,其中景观格局的研究占多数,但与时空动态变化相结合的研究[17219]则不多。
广州是我国人口稠密、经济高速增长的区域,其特殊的地理区位、经济实施政策等对整体景观格局、地形位置、开发时间和不同行政区的影响具有差异性。
本文利用景观生态学原理与方法进行定量研究,分析了不同驱动因素的影响程度、作用方式和影响效果的差异性,对于合理规范城市的发展,综合考虑区域发展和生态保护,确保城市发展整体规划建设的整体性和可持续性都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 研究区概况广州市位于东经112°57′—114°13′,北纬22°26′—23°56′,总面积为743414km2,属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地势大致东北高,西南部和南部低,呈东北向西南和南部倾斜状态。
北部和东北部为低山丘陵,中部为丘陵和台地,中南部多为台地和冲积平原,南部是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为河网区和河口。
广州毗邻港澳是华南地区的交通枢纽和贸易口岸。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广州城市经济发展迈入了更高台阶,土地利用的变化带来深刻的生态环境影响,景观格局变化表现为由城区内向城区外梯度转变的空间分布规律。
2 研究方法211 数据处理数据源为广州市1985,1990,1995年Landsat2T M 以及2000年和2005年Landsat2ET M的5个时段卫星遥感影像。
利用Erdas816进行了图像预处理,以自然属性的相似性和人为利用方式下的趋同性为原则确定了以下8种景观类型:建设用地、林地(包括以乔木为主体的植被类型)、灌丛、草丛、裸地(无植被覆盖的沙滩、泥滩、废弃地等)、农田、城市绿地和水体(包括湖泊、池塘、河流、水库)。
借助G PS进行实地调查,编制影像目视解译标志数据库,依照遥感影像的可解译性以及林相特征,最小斑块小于2125 m被忽略,在ERDAS软件支持下分别对5期遥感数据进行监督分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采用人机交互综合解译对监督分类的结果进行纠正,获得研究区5个时期的景观类型图。
对于5期遥感图像的分类结果进行精度检验,分别在每幅景观类型图中产生检验点200个,5期图像的K appa指数都达到0175以上,符合研究要求,利用ArcGIS910和FRAG ST ATS 313进行计算分析。
212 格局指数景观格局指数繁多,为了能更有意义地比较广州市20年来城市快速发展对景观格局变化幅度和强度的影响,本文选取多样性指数(diversity index)、形状指数(shape index)、分形维数(fractal dimension)、分离度(is olation)指数对不同行政区分别进行格局分析,研究广州市景观格局指数在不同空间和时间上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