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
【高中地理】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珠江三角洲为例

解决措施
1、调整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升级
发展石化、钢铁、汽车、造船等原材料工业和 装备制造业,以此推动地区产业升级。
2、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各城市加强相互分工与合作,构建以香港、广 州、深圳为核心的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3、加强城市规划与管理
制定发展规划,同时加强了交通、通信、环保 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污染的治理。
(结构性指标)
(1)农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下降到15%以下; (2)农业就业人数占全部就业人数的比重 下降到20%以下; (3)城镇人口上升到60%以上。
工业化和城市化:概念
城市化:
城市面积扩大,等级提升,人口增加,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
城市化的标志
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比重上升 劳动力从第一产业转向第二、三产业 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珠江三角洲“一镇一品”的特色经济
思考:“一镇一品”模式的优越性,它是如 何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
1、珠江三角洲“一镇一品”专业镇经济, 专业化程度高,具有规模效益;
2、便于经营管理,改进技术,不断提高 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
3、便于企业间技术和信息交流,相互促 进,从而促进了珠江三角洲经济的发展以及 城市化进程。
推动
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推动
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 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 要动力
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 市化,城市化反过来又 会促进工业化
珠海新颜
珠海旧貌
1985深圳
1998深圳
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1980年国家 设立了四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广东 占3个,珠江三角洲地区就占了两个经济特区(即深圳、珠 海经济特区),1985年整个珠江三角洲地区被辟为沿海经 济开放区(广州成为沿海开放城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三来一补”的形式
1、珠江三角洲工业发展的两个阶段
阶段 时间 主导产业 夯实基础阶段 1980-1990年 稳步发展阶段 1990年后
劳动密集型产业
①工业基础薄弱 ②矿产资源贫乏
高新技术产业
①政策优势已不明显 ②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也 逐渐丧失
发 劣势 展 ①政策②劳动力资源丰富 ①工业实力增强 条 件 优势 ③侨乡④发达国家与地区 ②发达国家与地区新一
第一轮产业结构调整时期 轮的产业结构调整时期
发展特点
工业总产值的增 长相对较慢
工业总产值的增长 相对较快
阅读课本P67,“深圳:从边陲小镇到繁华都市” 资料,思考,工业化给深圳市带来哪些变化? 2.珠三角地区的工业化推动城市化的主要表现: ①工业化加速了非农产业向城市的集中; ②工业化加速了人口向城市的集中; ③工业化加速了人的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 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是两股相互促进的力量, 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又会促 进工业化。
③便于企业间技术和信息交流,相互促进,从而 促进了珠江三角洲的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
第一阶段(1979-1990): 工业总产值增加较慢 第二阶段(1990年以后): 工业总产值迅猛增长
珠三角工业发展第一阶段 当地提供 外商提供 资金 生产设备 工厂 加工 组装 土地 优惠政策 服务设施 劳动力
技术指导
课堂练习
3. (单选题)读长三角地区和珠三角地区略图,回答: 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比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具有 的优势条件是( ) A.产业基础良好 B.毗邻港澳和东南亚地区 C.腹地范围广阔 D.技术水平高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二、工业化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推动作用
8月5日必修三珠三角城市化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一、珠江三角洲城市化与工业化进程 1.珠江三角洲的位置与范围
(1)位置: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下游。
(2)范围: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等市的全部和惠州、肇庆两市的部分县市。
广义的珠江三角洲还包括香港和澳门。
2.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
3.珠江三角洲工业化进程的阶段特点
4.
5.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优势
6.
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进程根据所处的条件不同大致分为两个阶段,二者比较如下:
二、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和城市化问题及解决对策
无论是工业化还是城市化,其带来的问题均涉及三个方面,一是占用耕地,二是环境污染,三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工业、城镇过于集中,产业结构不合理等。
1.问题
2.原因
(1)工业化与城市化是在外资推动下发展的,而受产业基础薄弱和市场腹地小的限制,对外资的吸引力下降,后劲不足。
(2)缺乏合理的规划与管理。
3.对策。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2.6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目标要求】1.了解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所起作用。
2.比较归纳珠江三角洲地城市化进程的两个阶段主要发展特点和形成原因。
3.比较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的两个主要阶段,归纳出不同时期的主要发展特点,并能够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工业化进程对城市化的巨大推动。
4.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并尝试评价目前的一些调整措施和发展方向。
【知识梳理】填出珠江主要支流和珠三角地区广州、深圳两城市的位置一.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城市化第一阶段:1.时间:2.形成原因:3.进程特点:城市化第二阶段:1.时间:2.形成原因:3.进程特点:二.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1.分析珠三角工业发展优势区位条件2.概括珠三角经济发展的限制性因素(2点)和解决措施3. 工业化对城市化的巨大推动作用表现在:三.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和城市化问题1.珠三角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问题?2.珠三角城市问题有哪些表现?怎么解决【基础巩固】1.“有一位老人有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个“圈”大致位于A、珠江三角洲B、长江三角洲C、海南D、广西壮族自治区2.珠江三角洲利用其紧邻港澳的位置,国家特殊的政策,成为我国最早发展何种经济的地区之一?A、外向型B、内销型C、辅助型D、内向型3、珠江三角洲地区与港澳台地区在位置上相邻,而且与港澳地区形成了什么形式的地域分工与合作模式?A、前厂后店B、前店后厂C、前后皆厂D、前后皆店4.下列现象中,与城市化进程有必然联系的是A.绿地面积不断减少B.非农业人口比重增加C.住房紧张与交通拥挤D.环境污染日趋严重5.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发展的首先得益于A.良好的区位条件B.国家对外开放政策C.著名的侨乡,广大侨胞的投资、引商、引资D.劳动力资源丰富6.目前,珠江三角洲城市分布的主要特点是A城市与乡村界限模糊不清的城乡一体化B.城乡一体化和城镇高度密集的城市群体系C.大城市连为一体的超级城市体系D.农业产业消失的城市一体化地域7.下列关于工业化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推动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工业化加速了非农产业向城市的集中 B.工业化加速了人口向城市的集中C.工业化扩展了农业生产的地域空间D.工业化加速了人的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8.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早期外贸工厂生产的一般模式中,不属于外商提供的是:A、资金B、劳动力C、生产设备D、技术指导9.东莞的工业化与城市化是从“三来一补”起步的。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ppt1 湘教版

式中,Qi为城市i不同产业的年产值,∑i为城市i全部产业的年总产 值;∑j为城市群内j产业的年总产值;∑ij为城市群全部产业的年总产 值。
( 1 ) 已知A城的纺织业、装备制造业和文化产业的区位商分别为1.03、 1.07和1.39,B城的纺织业、 装备制造业和文化产业的区位商分别为0.71、 1.29和0.83。据表计算C城三大产业的区位商,利用计算结果确定上述三大 产业在理论上应分别向哪座城市集聚? ( 2 )如果该城市群为长株潭(长沙、株洲、湘潭),其以北的洞庭湖自上 世纪九十年代末,由于实施了退耕还湖等措施,面积又开始扩大,请说明 其生态意义。近年来,沿湖芦苇种植有所增加,请分析这将对洞庭湖产生 什么影响? ( 3 )长株潭城市群位于以长江三角洲为龙头的长江经济带和以珠江三角 洲为核心的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圈内,在接受沿海地区产业转移时区位优势 明显。试分析长株潭城市群承接珠江三角洲玩具制造业和长江三角洲飞机 制造业的可行性,并说明理由。
小的是2002年。由图知,2004年以后珠江三角洲国内生产总值增
长率下降,主要原因是地价上涨,劳动力价格上涨,使原有的劳 动密集型企业成本上升,该地面临产业升级转型。
【答案】 3.C 4.B
2009年3月19日,广州、佛山两市政府负责人在佛山签署了《广州 市、佛山市同城化建设合作框架协议》,广佛两地将在产业协作、城市
【解析】 根据题意,金融危机对我国沿海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影响
最大,而对面包厂、糖果厂等食品工业影响最小,因为它们都是市场指 向型工业,且面包、糖果为日常消费品。大量民工返乡,有利于内地提 高劳动密集型工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因为沿海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生 产技术水平比内地高。 【答案】 1.B 2.A
(2009年福建质检)读2001~2005年广东省三个区域国内生产总值增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知识总结-完整版PPT课件

要点三 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和城市化问题
图示法理解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问题及相应措施
①防止建成区盲目膨胀; ②城镇规模要适度,要适 合资源、环境的承载力; ③加强城乡规划、建设与 管理
①城市人口和城市数量迅速增 加;②产业布局不合理,基础 设施建设过多,重复建设严重; ③城市规划不合理,城市间缺 乏分工合作,城市规划与管理 严重滞后
①确保理想的城镇空间发 展形态;②促进区域整体 协调发展;③加强规划、 管理,建立可持续的空间 协调发展模式
要点三 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和城市化问题
出现的 问题
环境污 染严重
原因
①工业迅速发展,人口急剧增 加;②“三废”大量排放,但 处理量小;③环境污染治理、 环境管理及生态环境建设、基 础设施建设滞后
产业结 ①产业基础薄弱,外资投入下 构层次 降;②市场腹地狭小,产业升
偏低 级困难
解决对策
治理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实施“青山蓝天碧水工程”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 以珠江三角洲为例》知识总结
要点一 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
要点二 工业化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推动作用
要点三 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和城市化问题
出现的 问题
大量占 用耕地
城镇和 工业过 度密集
原因
解决对策
①土地开发过热;②城镇建设 用地扩展过快;③盲目建设 “开发区”“工业城”
2.6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珠江三角洲课件

2.6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
珠三角的概念
“小珠三角”:由广 州、深圳、佛山、 珠海、东莞、中 山、惠州等城市 组成。也就是通 常所说的广东珠 三角。 “大珠三角”:增加 了香港和澳门。
“泛珠三角”: 包括福建、江西、 湖南、广东、广 西、海南、四川、 贵州、云南9个省 区和香港、澳门 两个特别行政区, 简称“9+2”。
下面两幅图的比较说明珠江 三角洲地区城市哪些方面 的变化?
产品不同生产环节的价值链图,它用于说明电脑行业不同生产环节与所实现的附 加价值之间的关系,后来被广泛应用于其它领域。读图回答15—17题。
BD
15. 目前,中国正在迅速成为世界重要的制造业中心之一,广泛 参与工业生产的国际分工,生产环节多处于图中的 A. 销售 B. 制造加工 C. 生产零件 D. 研发 16. 在工业生产和产品销售各环节中,跨国公司总部最优先掌握 的环节是 A.设备、零件 B. 制造加工、销售 B.C. 研发、销售 D. 研发、品牌
国民经济收入提高 (产业结构优化……)
图4表示某产业在世界上的迁移过程,回答47—48题 47.图中反映的产业部门可能是 A.玩具制造 B.汽车产业 C.石化工业 D.钢铁工业 48.导致该产业迁移变化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劳动力价格 B.技术 C.交通运输 D.原料
AAC
49.香港的劳动密集型加工业向珠江三角洲转移的原因是 A.珠江三角洲的劳动生产率高于香港 B.珠江三角洲的地租地价高于香港 C.珠江三角洲的工资水平低于香港 D.球江三角洲是国内主要经济特区之一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答案:(1)城市化 (2)工业化的发展对城市化的发展起 到推动作用, 表现在城市中非农产业的集 中, 人口向城市的迁移, 并使人的观念和 生活方式转变。 (3)外资 产业 经济 下降 不足
知识点二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可 持续发展
1. 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问题 及解决对策
主要问题
产生原因 与长江三角洲相比,
城镇密集,分布以江河、 国道为中心;城市规模急 剧膨胀与城市规划、建设 与管理严重滞后不相适应
加强城市的规划 和管理,完善城市 基础设施
建设项目多, 大量占用耕地
落实基本农田保 政策,提高城市 土地的利用率
珠江水质 恶化 城市酸雨 现象严重 城市固体
工业废水和生活 污水直接排放 排放大量的二氧
提高污水处理率, 实行达标排放 大力推广洁净燃烧
2.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
工业化
华侨众多、 毗邻港澳、 开放政策,
对城市化的推动作 用 加速了非农产业 向 城市 的集中 加速了人口向城市 的集中 加速了人的观念 和 生活方式的转变
吸引外资,发展 外向型经济 大机器生产吸纳大量 劳动力, 大 批农民进城务工经商 现代化的 运作 模式和严格的 企业管理制度
提示:城市的数目在不断增加。
[总结深化] 1.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条件优越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快速发展得益于 地缘、人缘优势,具体表现如下图所示:
2.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和城市 化相互推进
工业化与城市化相互影响, 关系密切, 工 业化推动城市化发展, 城市化发展促进工 业化。具体如下所示:
3.珠江三角洲城市化模式与我国主 要城市化
第六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1. 珠江三角洲工业化进程及其特点、 产生的问题。 2.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系及工业化 对城市化的推进作用。 3.利用区域经济发展数据分析区域 工业化、 城市化的发展特点, 探究区域可 持续发展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
——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教学目的:
1.了解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系,以及它们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
2.分析导致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诸多因素,并通过比较,认识到对外开放政策是其中的关键因素。
3.比较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的两个主要阶段,归纳出不同时期的主要发展特点,并能够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工业化进程对城市化的巨大推动。
4.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并尝试评价目前的一些调整措施和发展方向。
教学重点:
1.导致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诸多因素。
2.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的两个主要阶段即及主要发展特点。
3.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调整措施和发展方向。
教学难点:
1.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的两个主要阶段即及主要发展特点。
2.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调整措施和发展方向。
教具准备:有关挂图等、自制图表等
教学方法:比较法、案例分析法、图示法等
教学过程:
一、城市化与工业化
1.城市化、工业化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
2.城市化与工业化相互之间的关系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是两股相互促进的力量,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又会促进工业化。
3.一般发展中国家如何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
通过优惠政策,鼓励少数有条件的区域率先推进工业化与城市化,以带动相邻区域以至全国其他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
如珠江三角洲地区)就是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得益于优惠政策而迅速推进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地区之一。
二、对外开放的前沿
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仅次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密集区。
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迅速提高的原因:
1.(国际背景)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发达国家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产业结构调整:
(1)二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⑵在工业内部,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材料一:(国际背景)下图为“1970—1990年美国的产业结构调整
影响:发达国家的劳动力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要在世界其他地区寻找新的出路,为珠江三角洲地区迅速的工业化与城市化提供了契机。
材料二: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
1980年国家设立了四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广东占3个,珠江三角洲地区就占了两个经济特区即深圳、珠海、经济特区),1985年整个珠江三角洲地区被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广州成为沿海开放城市)。
2.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
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地区作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给予许多优惠政策,使珠江三角洲地区优先于其他地区吸引外资。
3.良好的区位条件
珠江三角洲地区位于我国南部沿海,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
影响:使本区得以发挥劳动力丰富、地价低廉的优势,就近接受港澳产业的扩散,利用港澳贸易渠道,大量出口商品,参与广泛的国际分工。
通过此阅读材料,使学生大致了解以下内容
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简称广交会)是中国目前历史最长、级别最高、规模最大、商品种类最全、到会客商最多、成交效果最好的综合性国际贸易盛会,每年春秋两季在广州各举办一届。
材料三:中国有约500万海外华人,大约拥有2万亿美元的资产,其中70%集中在东南亚地区,而在东南亚华人中,65%以上的祖籍为珠江三角洲地区。
因此珠江三角洲具有发展外向型经济先天的人缘优势。
4.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珠江三角洲地区是着名的侨乡。
改革开放以后,广大华侨和港澳台同胞利用他们在海外的各方面关系,通过投资、引商、引资,推动了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
活动
1.国际经济环境、对外开放政策、区位、侨乡是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城市化的有利条件。
完成下表,对上述四个条件进行类比分析。
点拨20世纪80年代前后都有的条件是区位、侨乡、与全国其他地区共同拥有的条件是国际经济环境。
2.根据上表的结果,你认为珠江三角洲地区20世纪80年代以后工业化、城市化较快的关键条件是什么
点拨由问题1的分析我们得知,珠江三角洲在20世纪80年代后才具备、全国其他地区很长时间内不拥有的条件只有一项:对外开放政策,这是本地区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较快的关键性因素。
三、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
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进程呈现出两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第二阶段时间1979~1990年1990年以后
问题①原有工业基础薄弱
②矿产资源贫乏①政策优势不明显(随全国对外开放范围的不断扩大)②劳动力成本优势丧失(经济发展带动工资提高)
优势①劳动力资源丰富②政策优势③侨乡优势④发达国家与
地区第一轮产业结构调整时期
①工业实力大为增强②恰逢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蓬勃发展和发达国家和地区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时期
主导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
如生活消费品加工工厂等
高新技术产业如电子信息产业
特点工业增加值的增长相对较
慢
工业增加值的增长相对较快
原因①处于改革开放的初期,外商出于风险考虑,投资规模相对
较小②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附加
值相对较低①外商不再担心风险,投资规模扩大
②高新技术产业的附加值相对较高
影响①带来的就业和发展机会,吸引各方面人才和农民工,保证
该区工业化发展对劳动力的需
求。
②在国内生活消费品处于紧
缺时期,该区依靠庞大的国内市
场需求促使一些工厂迅速成长
为国内同类产品的主要生产厂
家。
该地区的工业化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
①许多乡村地区迅速变成城镇,使城镇数量猛增,呈现出城市与乡村交错分布的景观②城市的规模迅速扩大。
两方面综合的结果,使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人口比重逐步提高,成为我国城市分布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
阅读
通过此阅读材料,使学生大致了解以下内容
东莞的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
1.起步:“三来一补”(来料加工、来图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
2.发展优势:①地理位置优越②着名的侨乡
3.抓住两次机遇:
⑴在改革开放初期,东莞抓住香港地区产业向外转移的机遇,大量引进港资,发展“三来一补”。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东莞完善了能源、通信、厂房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优化了投资环境,促进了农村工业化和城乡一体化的发展。
⑵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恰逢台湾产业开始大规模向祖国大陆转移,东莞又一次抓住机遇,大量引进台资的电脑资讯产业项目,促进了产业结构的升级。
根据图4.24所示的我国区域城市化的几种典型模式,比较各区域城市化推进动力的差异。
贸发展而促进了城市化外,大多数地区是伴随着工业化的进程而推进城市化。
东北地区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是建国后伴随着我国重工业基地的建设和工业体系的完善而逐步推进的,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随着20世纪80年代后期这些老工业基地的逐步衰退,东北地区的城市化发展也遇到很多新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先后出现了区域发展的三种模式:即珠江三角洲模式、浙江温州模式、苏南模式。
每种模式的工业化和城市化都有自己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