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城市扩张对景观格局分异特征的影响
景观格局演变开题报告

景观格局演变开题报告景观格局演变开题报告一、引言景观格局是指自然和人类活动共同塑造的地表特征的总体组合。
它是地理学、生态学、城市规划等学科的重要研究对象。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景观格局也在不断演变。
本文将探讨景观格局的演变过程以及其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
二、景观格局演变的原因1. 人类活动的影响人类活动是景观格局演变的主要原因之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大规模的土地开发和建设活动导致了景观格局的改变。
城市的扩张使得农田、森林和湿地等自然景观逐渐被人工建筑和道路所取代,导致了景观的碎片化和破碎化。
2. 自然因素的作用自然因素也对景观格局的演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气候变化、地质活动以及自然灾害等因素都会对景观造成影响。
例如,气候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进而改变了海岸线的位置和形态,影响了沿海地区的景观格局。
三、景观格局演变的过程1. 碎片化和破碎化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大片的自然景观被分割成小块,形成了碎片化的景观格局。
道路和建筑的扩张使得原本连续的自然景观被切割成孤立的小片,破坏了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2. 城市化和乡村化城市化和乡村化是景观格局演变的重要过程。
城市的建设和扩张导致了农田和森林的减少,而乡村地区的农田和村庄则逐渐向城市化发展。
这种转变改变了农村地区的景观格局,使得农田和自然景观的比例发生了变化。
3. 生态修复和保护随着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生态修复和保护成为了景观格局演变的重要环节。
通过植树造林、湿地恢复和生态保护区的建设,可以减缓景观格局的破碎化和碎片化。
生态修复和保护不仅有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还可以改善人类居住环境。
四、景观格局演变的影响1. 生态影响景观格局的改变对生态系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碎片化和破碎化的景观格局破坏了生态系统的连通性,导致物种迁移和基因流动受到限制。
这可能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和生态系统的不稳定。
2. 社会影响景观格局的演变也对社会产生了影响。
城市化和乡村化使得城乡差距加大,农村地区的人口减少,而城市地区的人口增加。
城市化进程对地理格局的影响

城市化进程对地理格局的影响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中,城市化进程是一个不可阻挡的趋势。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人从农村涌向城市,城市的规模不断扩大,功能日益复杂。
这一进程对地理格局产生了深远而广泛的影响,从土地利用到生态系统,从交通网络到资源分布,无一不发生着显著的变化。
城市化最直观的表现就是城市面积的扩张。
为了容纳不断增长的人口和满足各种城市功能的需求,大量的农田、林地和草地被转化为城市建设用地。
原本自然的地貌被平整,河流被改道,山丘被推平。
这种土地利用的转变不仅改变了地表的景观,还对土壤质量、水资源涵养和生物多样性产生了负面的影响。
例如,城市化导致了土壤的压实和污染,降低了土壤的肥力和透气性,使得农业生产受到限制。
同时,城市的扩张还破坏了许多动植物的栖息地,导致物种的减少和生态平衡的破坏。
城市化进程也极大地改变了交通网络的布局。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交通需求急剧上升,城市内部和城市之间的道路、铁路、地铁等交通设施不断建设和完善。
高速公路穿越了乡村和原野,铁路网将各个城市连接起来。
这虽然方便了人们的出行和货物的运输,但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交通拥堵成为了许多城市的常态,不仅浪费了人们的时间和精力,还增加了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此外,交通设施的建设也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资源,进一步加剧了土地利用的紧张局面。
在资源分布方面,城市化使得资源的需求和消耗集中在城市地区。
城市需要大量的水资源、能源和原材料来维持其运转和发展。
为了满足这些需求,往往需要从周边地区甚至更远的地方调运资源。
例如,许多城市依赖于远距离调水来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问题,这不仅增加了成本,还可能对调水地区的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能源的消耗也是如此,城市对电力、石油和天然气的巨大需求推动了能源的大规模开采和运输,同时也带来了能源安全和环境压力等问题。
城市化还对气候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城市中的建筑物、道路等大量的硬化表面吸收和储存热量的能力较弱,而排放的热量较多,形成了所谓的“城市热岛效应”。
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城市扩张对景观格局分异特征的影响

生态环境学报 2011, 20(1): 7-12 E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E-mail: editor@基金项目: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08BAJ10B02)作者简介:韦薇(1984年生),女,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景观生态学方面研究。
E-mail: princessya@*通信作者:张银龙(1963年生),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环境生态学方面研究。
E-mail: yinlongzhang@ 收稿日期:2010-12-12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城市扩张对景观格局分异特征的影响韦薇1,张银龙1*,赵兵2,王浩21. 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环与环境学院,江苏 南京 210037;2. 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江苏 南京 210037摘要:在中国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大部分研究仅是单一的利用景观指数分析城市景观格局,往往只侧重于对景观斑块或格局的几何特征进行简单分析和描述,忽略了城市扩张与城乡景观格局动态变化过程之间的内部联系,研究城市扩张与城乡景观格局动态变化过程之间的内部联系对揭示城市化规律有着重要意义。
文章以江苏省昆山市(县)范围为研究对象,基于全市1985—2008年间多期TM 影像图,在采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的技术方法获取昆山市景观格局动态变化以及相关景观生态学指数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城市扩张对城乡景观格局的影响。
结果表明:23年间自然景观类型的面积基本保持不变;人工景观面积显著增涨了4倍。
斑块密度、景观斑块数量破碎度指数受人工景观类型影响基本呈上升趋势;斑块密度、景观破碎度、最大斑块、边缘密度等指数与建设用地增长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表明城市扩张是城乡景观格局特征变化的重要驱动力。
关键词:城市化;景观格局;景观生态指标;相关性中图分类号:X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5906(2011)01-0007-06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建筑、交通等人工景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工景观特征逐步向城市外围自然及半自然景观渗透,正是快速城市化地区显著的景观动态变化特色[1]。
城市扩张背景下景观格局变化及区域生态风险评估讲义

3.1研究区概况及数据来源 5期的遥感影像 (1990, 1995, 2000, 2004,2009) 行政区划图 交通图 1:50000地形图
Company Logo
3.研究方法与结果
3.2 研究方法
(1)城市扩张
(2)景观格局指数 LPI、FD、SHDI、SHEI、Dominance、CONTAG (3)生态风险评估
Company Logo
2.文献研究问题
作者选取中国沿海城市烟台市为研究对象,对烟台 市35年来城市扩张所导致城市地表覆被格局特征做出分析 ,在此基础上,对景观格局时空变化产生的生态后果进行 了评估,对生态风险空间分布做出分析,使景观生态 学的研究不单单局限于景观指数分析下城市地表不同景观 类型变化及格局特征的简单描述,也突出了景观生态学研 究的核心:空间格局与生态关系的研究。
Company Logo
3.研究方法和结果
Company Logo
4.结论与讨论
(1)1974—2009年烟台市城市建设用地面积迅速扩张,城 市扩张年均增长率与城市化强度指数逐年增加。城市用地 由芝罘区的北方向西方扩张,而且在芝罘区和开发区相结 合的部分出现。2002年烟台市政府从芝罘区迁到了莱山区 ,莱山区开始变成新的城市扩张增长点。由于基础设施的 完善和海港工业的发展,城市从海岸线向岛屿迅速扩张。 (2)1974—2009年烟台市土地利用类型变化较大,占主导 地位的农业用地、草地、森林用地面积减小,城市用地面 积增大。研究区LPI、优势度指数、CONTAG减小,SHEI、 SHDI降低,FD变化微小。 (3)生态风险程度研究表明距离海岸越远,风险程度越低 。1974—2009年适度与较低生态风险区面积减小,高与较 高生态风险区面积增大。生态风险水平与城市化强度指数 相关性好。
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空间演变及特征分析

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空间演变及特征分析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
据统计,全球城市化率已经达到55%以上,预计到2050年这一比例将会增至70%。
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空间的演变是不可避免的趋势,城市空间的演变方式也是多样的。
城市空间演变的趋势城市在不断发展过程中,城市空间也在不断演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空间将逐步趋向以下几个方向:1.城市扩张趋势。
随着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城市需要不断扩张以满足人们的居住、劳动、教育、娱乐等多方面需求。
同时,城市经济也需要不断扩张以获得更多的资源和市场。
因此,城市扩张是城市空间演变的主要趋势之一。
2.城市密度趋势。
随着城市扩张,城市密度也在不断增加。
城市的密度高意味着更高的资源利用效率和更好的城市运行效率。
但高密度也可能带来城市交通拥堵等问题。
3.城市生态化趋势。
随着环保意识的普及,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城市在发展过程中需要更多地考虑生态环境因素,采取措施保护城市的自然生态。
城市空间演变的特征城市空间演变过程中,不同城市空间的发展方式也可能不太一样。
但总体上,城市空间演变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 空间分异。
城市空间内不同功能区域之间的空间分异越来越明显。
比如住宅区和商业区、工业区之间的分界线越来越明显,不同区域之间的空气质量和环境状态也可能存在较大差异。
2. 垂直化。
城市空间的垂直化是城市化进程中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
随着城市的发展,建筑的高度也越来越高,地下空间的利用也越来越广泛。
垂直化的同时也可能会出现城市景观不和谐的问题。
3. 城市边缘化。
城市空间的边缘区域在城市化进程中可能会出现城市边缘化的问题。
这些区域通常地理位置偏远、资源匮乏、经济薄弱,与城市中心区域相比具有明显的差异。
城市空间演变的影响城市空间演变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城市本身,还会对周边地区和全国乃至全球产生深远的影响。
首先,城市空间演变会影响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不同的城市空间布局对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有着不同的影响。
城市化进程对土地利用格局的影响分析

城市化进程对土地利用格局的影响分析一、城市化进程快速推动了土地利用格局的变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人口快速增长,城市建设迅速扩张,这直接导致了土地利用格局的快速变化。
城市化使得农村地区逐渐向城市转变,大量农田被用作城市建设,使农村土地利用由农业为主转变为城市为主。
二、城市扩张改变了地表覆盖类型城市化进程推动下,城市不断扩张,大量农田和自然生态地被开发成为城市建设用地,这直接改变了地表覆盖类型。
大量绿地被破坏,替代为建筑物、道路和人工景观,城市化进程使得城市的地表覆盖呈现出明显的人工化特征。
三、城市化影响了土地利用的功能转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土地的利用功能发生了明显转变。
农田逐渐减少,城市建设用地大量增加,农业生产等基本功能受到压缩。
同时,城市化进程增加了城市用地的需求,使得大量土地被用于商业、住宅、工业等城市功能的发展。
四、城市化对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提升城市化进程对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提升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通过规划合理的城市建设,城市化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的密度,更好地满足人们的居住、生活和工作需求,实现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
五、城市化进程带来的环境问题城市化进程虽然带来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但也同时带来了许多环境问题。
城市化加剧了土地资源的消耗,导致土地的生态功能受到破坏。
城市化还加重了水资源的压力,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
六、城市化进程推动了土地利用管理的改革面对城市化进程带来的土地利用问题,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土地利用管理的改革。
加强土地规划、土地储备等措施,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益。
七、城市化对农村发展的影响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动农村发展,改变着农村的面貌。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得到提升,农民收入水平逐步提高,生活品质得到提升。
八、城市化进程对农业生产的冲击城市化进程对农业生产造成冲击。
因为大量土地被用于城市建设,农田逐渐减少,农业生产空间缩小,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困难。
城市化对自然景观的影响

城市化对自然景观的影响城市化是一个现代社会发展的趋势,但其对自然景观产生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张和人口的增长,自然景观遭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和干扰。
本文将从城市建设对自然景观的改变、生物多样性的减少、资源的过度消耗以及环境污染等方面,探讨城市化对自然景观所造成的影响。
首先,城市建设对自然景观造成了直接的改变。
为了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大量的土地被占用和破坏。
原本郁郁葱葱的森林被砍伐,河流湖泊被填埋,湿地被开垦,以建设住宅区、商业区和工业区。
这些活动导致了大片的自然生态系统的破坏和土地的生态功能丧失。
与此同时,由于城市建设需要大量的建筑材料,如水泥、钢材等,对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也不可避免。
其次,城市的扩张和开发活动对生物多样性产生了严重的威胁。
城市化过程中,许多珍稀濒危的物种失去了生存的栖息地,甚至面临灭绝的危险。
原本生态系统中的物种之间建立的平衡也被打破,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而城市中人类活动带来的噪音、光污染和空气污染对许多野生动物的繁殖和生存造成了困扰,造成了许多物种的迁徙和消失。
此外,城市化还会导致自然景观受到环境污染的侵袭。
城市中的工厂、交通等活动排放出大量的废气、废水和固体垃圾,严重污染了周边的土壤、水源和空气。
这些污染物会渗入地下水中,破坏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对陆地生态系统产生毒害。
同时,城市中的车辆排放的尾气和建筑物排放的粉尘也使得城市空气质量下降,给人们的健康造成威胁。
不过,城市化对自然景观的影响不完全是负面的。
一些城市通过保护自然景观和建立公园、绿地等绿色空间,使城市环境更加美丽宜人。
例如,许多城市通过绿化规划和植树造林,增加了城市的绿化覆盖率,改善了城市的生态环境,提升了市民的生活质量。
此外,城市化也促进了人们对环保问题的重视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
人们开始重视绿色出行、节能减排和资源回收利用,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
综上所述,城市化对自然景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城市建设对地理景观的改变

城市建设对地理景观的改变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建设对地理景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城市作为人类活动的中心,不仅改变了自然景观,也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产生了重要影响。
本文将从城市化的背景、城市建设对自然景观的改变以及人们对城市化的态度三个方面,探讨城市建设对地理景观的改变。
一、城市化的背景城市化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随着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人涌入城市,形成了大规模的人口聚集。
城市化的背景下,城市建设不可避免地对地理景观产生了深刻的改变。
二、城市建设对自然景观的改变城市建设对自然景观的改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土地利用变化城市建设需要大量的土地资源,因此,为了满足城市化的需求,许多自然景观被开发和利用。
大量的农田被转化为建筑用地、工业用地和商业用地,导致农田面积减少,生态系统破坏。
2. 城市扩张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城市不断扩张,原本的自然景观被城市所取代。
城市的扩张不仅改变了地表的形态,也改变了城市周边的生态系统。
例如,许多湿地和森林被填埋和砍伐,以满足城市建设的需要,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生态平衡被破坏。
3. 水资源利用城市建设对水资源的利用也对地理景观产生了重要影响。
城市需要大量的水资源来满足居民生活和经济发展的需求。
因此,许多河流和湖泊被开发为水源,并且进行了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建设。
这些工程改变了水体的流动路径和水质,对水生态系统造成了破坏。
三、人们对城市化的态度城市化对地理景观的改变引发了人们对城市化的态度和看法。
有些人认为城市化是社会进步的象征,可以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和就业机会。
然而,也有一些人对城市化持批评态度,认为城市化导致了环境破坏、资源浪费和社会问题的加剧。
对于城市建设对地理景观的改变,人们提出了一些应对措施。
例如,提倡可持续城市发展,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合理化。
此外,也有人呼吁保护自然景观,保留一些原始的自然地貌,以保持地球上的生态平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 o o y a dEn io m e t l ce c s c l g n v r n n a i n e S
ht:w j ec. m t W ww esio p t E ma :dtr esi o — i ei @jec. m l o t
关键词 :城市化 ;景观格局 ;景 观生态指 标 ;相关性 中图分类 号 :X 1 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7 。9 6( 0 1 10 0 —6 6 45 0 2 1 )0 .0 70
随着我 国城市化进程 的快速发展 ,建筑 、交通 等人工景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 城市人工景观特征 逐步向城市外围 自 然及半 自然景观渗透 , 正是快速 城市化地区显著的景观动态变化特色u。目前 ,对 J 城市化过程 中土地扩展研究主要有3 类方法 。其中, 最主要的是基于R 与G S S I技术分析城市空间扩展监 测法 ,主要是利用遥感影像等信息资源 ,基于G S I 技术和单元 自 动演化方法等对城市扩张进行监测 , 并探讨城市扩张发展趋势等[ 。 2 而针对城市人工景 4 观扩展对城乡整体景观格局影响的研究并不深入 , 因为城市景观格局的变化受经济 、人 口、政策等多 方面的影响 , 相关研究的重点大都放在这些外界影 响因素上, 忽略了城市扩张本身对城市 的空 间结构 的影响【 1其次 , 5。 培 城市空间发展模式研究主要基于 历史和现状总结得出 , 按主导 因子法 、 几何形态法 划分法等模式将城市划分为不同扩展模式 , 并通过 综合性研究探讨城市空间扩展驱动力等 。 此外 , 城市扩展模型分析法利用C (e u rA tm t , A C l l uo a ) la a S (yt y a i ) D S s m D nm c 等系统模 型对城市扩展与经 e s 济发展 、环境保护关系进行分析研究 。同时 ,相关 研究对象都集 中在北京 、上海 、广州等特大型城市 [-] ! 1 . 6 2 缺乏对 中小型城市空间扩展的相关定量研究 分析 , 在城市扩张研究 中的新方法与新技术的研究 与应用也是在 当今快速城市化进程下需要解决 的 重要 内容 。 昆山市 ( 2  ̄ 8 1一 1 10 , ” 104 , ” 2 o9 4E、3 。63 ” 2 O 10 4一
快速城 市化进 程 中城 市扩来自对景观格局分异特征 的影 响
韦薇 ,张银龙 ,赵 兵 ,王浩
1 南 京林 业大 学森 林 资环 与环境 学 院 ,江苏 南 京 2 03 ;2 . 10 7 .南京 林业 大学 风景 园林 学 院 ,江 苏 南 京 20 3 107
摘 要 : 中国快速城市化背景下 ,大部分研究仅是单一 的利用景 观指数分析城市景观格局 , 在 往往只侧重于对景观斑块或格局 的 几何特征进行简单分析和描述 ,忽略了城市扩张与城乡景观格局动态变化过程之间的内部联系 , 研究城市扩张与城乡景观格局 动态 变化 过程之 间的 内部 联系对 揭示城市 化规律 有着重 要意义 。文章 以江苏 省昆 山市 ( )范 围为研 究对象 ,基 于全市 县 18 - 2 0年 间多期T 9 5 08 M影像 图,在采用遥感 与地理信息系统 相结合的技术方法 获取 昆山市景 观格局动态变化以及相关景观生
,
3。2 6N) 1 ,地处江苏省东部、紧邻上海,属我国 3 3, 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区,20 09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高 居全国各县 ( 县级市 ) 之首 ,是我国经济发展和城 市化进程最快速的中小型城市之一 。目前龙花楼 、 丁 日成等 人 已经对 昆 山市早 期土地 利 用变 化进 行分 析 ,并对城市空间发展现状及其增长动力进行了一 定的研究[ ] 1 ,但缺乏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对城市扩 张与城市空间格局变化之间内在联系的探索 。研究 城市扩张对城市景观格局的影响,也是在看似简单 无序的斑块镶嵌的景观上, 发现潜在的有意义的规律 性及其形成机制 ,对认识城乡景观格局的演变规律 以及统筹城乡的协调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 J 研究以江苏省昆山市为研究对象 , 在传统利用 R 与 S G S 技术 监 测法 的基 础 上提 取 、分 析 出 昆山市 I 18- 20 5- 0 8年 2 9 - 3年间城乡景观格局变化以及城市 扩展 情况 ,并 在两 者 间找 寻其 内在 的联 系性 ,从而 探讨 昆 山城市 化对 城 乡景观 格局 的影 响情 况 。 中小 型城市与特大城市在城市扩展的模式 以及 内部结构 的关联性上存在一定的差别 ,但相关学者对我 国城 市扩张相关研究多集中于特大城市 ,而针对快速城 市化 的中小 型城镇 的定 量研 究较 少 ,因而本研 究选 取昆山市作为研究 区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态学指数分析 的基础上, 探讨城市扩张对城 乡景观格局 的影 响。 结果表明 : 3 2年间 自 然景观类型的面积基本保 持不变 ; 人工景观 面积显著增涨 了4 倍。斑块密度 、景观斑块数量破碎度指 数受人工景观类型影 响基本呈上升趋势 ; 斑块密度 、景观破碎度 、最
大斑块 、边缘密度等指数 与建设用地增长之间存 在明显相关性, 表明城市扩张是城 乡景观格局特征变化的重要驱动力。
1 材 料 与 方 法
本研究采用L n s 遥感数据T ada t M影像图 ,获取 时间分别 为18 、19 、2 0 、20 、2 0年 ,成 9 5 95 00 0 4 08 像时问分别为4 月间 ( 中18年和19年两期 —6 其 95 95
基金 项 目 :国家 “ 十一 五 ”科技 支撑 计划 课题 ( 0 8 J0 0 2 0BA 1B 2) 作者 简介 :韦薇 ( 94年生 ) 18 ,女 ,博 士研 究生 ,主要从 事景 观生 态 学方 面研 究 。Ema :r esy@13cm ・ i pi esa 6. l n o ’ 作 者 :张银 龙 ( 9 3年生 ) 通信 16 ,男 ,教授 ,博士 生导 师 ,主要 从事 环境 生态 学方 面研 究 。Ema :ilnzag ao . m. — i ynogh n@yh o o c l t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