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我所欲也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鱼我所欲也》阅读试题及答案

《鱼我所欲也》阅读试题及答案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下面题目。

(14分)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

”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子知之乎?夫鹓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于是鸱得腐鼠,鹓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以梁国而吓我邪?(节选自《<庄子>故事两则》)【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4分)(1)故患有所不辟也()(2)欲代子相()(3)故不为苟得也()(4)于是鸱得腐鼠()【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这个句子的意思。

(3分)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小题3】庄子在文中将自己比作的“鸩鶵”,将惠子比作醉心利禄猜忌君子的“鸱”,把“腐鼠”比作,巧借鸩鶵的故事辛辣地讥讽了惠子。

(2分)【小题4】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来表现他的人生追求,孟子《鱼我所欲也》中“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也体现了这种追求。

(2分)【小题5】《鱼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以及《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三篇文章中孟子的思想主张与《<庄子>故事两则》(《惠子相梁》、《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中庄子的思想主张有很大不同。

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孟子与庄子思想主张的不同点。

你赞同哪种思想主张?简谈你的理由。

(3分)答案:【小题1】同“避”,逃避做国相苟且在这时(2分)【小题1】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吓我吧?(3分)【小题1】志向高洁;功名利禄(2分)【小题1】舍生取义(2分)【小题1】孟子积极入世;庄子消极避世。

第9课《鱼我所欲也》-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练(原卷版+解析版)

第9课《鱼我所欲也》-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练(原卷版+解析版)

第9课《鱼我所欲也》经典练习基础知识积累1.选出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A.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B.故患有所不辟也。

C.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D.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2.下列句子中画线的“之”的用法不同的项是()A.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B.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C.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 D.退而甘食其土之有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辟:同“避”,躲避)B.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丧:丧失)C.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蹴:踩踏)D.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得:得到)4.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B.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C.立/天下之正位 D.今为∕妻妾之奉∕为之5.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孟子的散文善用排比和对偶。

本文第二段大量使用了排比句和对偶句,使文章读起来充满节奏感,且富有文采和气势。

B.本文阐述了孟子的一个重要主张——义重于生。

孟子认为,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舍生取义”,这一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C.本文第一段论证思路清晰。

先提出“舍生取义”的观点,再从反面论述为了“义”可以舍生,接着再正面论述为了“生”可以不择手段。

D.“本心”指人的羞恶之心。

作者用一般人和乞丐都不能接受“嗟来之食”的故事证明人人都有本心,并对失去本心接受“万钟”的行为进行了嘲讽和批判。

6.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文章开端没有直接进入议题,而是先从人们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事情写起,这样写的好处是给所要论述的问题增加了通俗性,为下文论证正题做好了铺垫。

B.文中能够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C.作者以浅显的类比、严谨的说理,阐述了“生”与“义”的关系,指出“道义”不是高于“生命”。

7.按要求默写填空。

(1)作者说人人都有向善之心,而贤者能一直保持这种心的句子是“,,”。

《鱼我所欲也》测试题及答案

《鱼我所欲也》测试题及答案
(7)蹴尔而与之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乞人不屑也不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万钟于我何加焉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重点字词
1.字音
(1)死亦我所恶()(2)故患有所不辟()也
(3)一箪()食(4)一豆羹()
(5)蹴()尔而与之(6)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7)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2.通假字
(1)故患有所不辟也
“______”同“______”,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如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非独贤者有是心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贤者能勿丧耳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鱼我所欲也》测试题及答案
一、默写
1.古代的仁人志士在“生”与“义”不能得兼时,总会以孟子《鱼我所欲也》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自己选择的标准。
2.《鱼我所欲也》中孟子强调做人要有自己的原则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鱼我所欲也》练习题及答案

《鱼我所欲也》练习题及答案

《鱼我所欲也》练习一、基础知识1.本文出自,作者,时期鲁国人,是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还学过他的文章。

“四书”:。

2.给下列加粗字注音:所恶.()一箪.食()一豆羹.()蹴.()苟.得()不屑.()3.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说明其词义:乡为生死而不受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故患有所不辟也。

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字词:⑴二者不可得兼..⑵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⑶此之谓失其本心..⑷贤者能勿丧.耳⑸故患.有所不辟也⑹呼尔.而与之⑺蹴尔而与之⑻万钟..于我何加..焉⑼故不为苟得..也⑽是亦不可以已.乎⑾乞人不屑..也⑿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⒀妻妾之奉.⒁非独贤者有是心也5.解释下列多义词:与: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于:所欲有甚于.生者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蹴尔而与.万钟于.我何加焉是亦不可以已乎而:呼尔而.与之由是则生而.有不用者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的用法不同的项是()A.此之谓失其本心B.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C.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D.退而甘食其土之有7.下列“而”字用法不同类的一项是()A.舍鱼而取熊掌也B.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C.乡为身死而不受D.呼尔而与之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得”含义相同的两项是()和()A.所识穷乏者得我与?B.得之则生,弗则得死。

C.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D.因得遍观群书。

9.选出与成语“得过且过”中“得”意义相同的句子()A.故不为苟得也B.所识穷乏者得我欤C.则齐荆之欲不得行于二国矣D.得之则生,弗得则死11.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⑴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尔。

⑵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与我何加焉。

⑶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⑷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⑸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二、理解课文1.填空:“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中的“是心”是指什么?“此之谓失其本心。

”中的“此”指什么?“鱼”与“熊掌”在文中分别比喻什么?文章以鱼与熊掌设喻的目的是什么?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用原文回答:3.《鱼我所欲也》中出现的成语有:由此我们可联想到与本文观点相关的孟子曾说过的三句话:5.孟子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是:6.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7.在孟子看来,什么情况下,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的?9.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10.文中所指的比生命更可贵的东西是指,比死亡更可怕的东西是指11.本文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举例。

鱼我所欲也习题及答案

鱼我所欲也习题及答案

鱼我所欲也习题及答案一、填空题一、文中所说的“甚于生者”指的是正义的事业正义“甚于死者”就是不正义的事业不义。

二、选段中说“贤者能勿丧耳。

”孟子还说过几句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能很好地论证“贤者”不失其“本心”。

3、“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请用十个字之内归纳这句话的意思贫者不受嗟来之食。

4、本文以“鱼”比喻“生命”以“熊掌”比喻“大义”从而提出了“舍生取义”的观点。

五、“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一句在结构上起承先启后过渡的作用。

在本段中孟子以饮食作比并假定了取得饮食可保生命与取得饮食将失去人格尊严。

两种不可调和的情况。

六、《鱼我所欲也》中出现的成语有舍生取义、嗟来之食由此咱们可联想到与本文观点相关的孟子曾说过的三句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7、“此之谓失其本心。

”该句中的“此”是“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而受“万钟”。

八、“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的直接原因是“生亦我所欲”、“死亦我所恶”。

二、理解性默写一、能够归纳全篇大意的句子是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二、文中能够表明“失其本心”的原因的句子是为宫室之美而受之为妻妾之奉受之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3、能够表明义胜于生命的句子是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4、能够表明君子应具有的美德的句子是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五、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六、文中能归纳全篇大意的句子是生亦无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7、表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八、孟子以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九、孟子以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为宫室之美而受之为妻妾之奉受之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10、在孟子看来什么情况下即便碰到祸害也会自告奋勇的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鱼我所欲也》试题精选与答案

《鱼我所欲也》试题精选与答案

《鱼我所欲也》试题精选与答案《鱼我所欲也》试题精选一、阅读下列选文,完成下列题目。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鱼我所欲也》)1.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含义。

(4分)(1)故患有所不辟也患:灾难(2)蹴尔而与之蹴:用脚踢(3)乡为身死而不受乡:通“向”从前(4)是亦不可以已乎已:停止,放弃(5)贤者能勿丧耳丧:丢失(6)穷乏者得我得:通“德”感激2.第一段提出了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接着运用正反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论证这个论点。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A.由是则生而不用也/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B.蹴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C.所恶有甚于死者/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D.今为妻妾之奉为之/项燕为楚将,数有功4.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C)A.屋舍俨然/舍鱼而取熊掌者也B.故患有所不避也/且人患志之不立C.非独患者有是心也/是进亦忧,退亦忧D.同舍生皆被绮绣/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5. 下列加点字解释相同的两组是(4分,每个2分)( B ) ( D )A. 弗敢加也万钟于我何加焉B. 故不为苟得也为宫室之美为之C. 得之则生所识穷乏者得我与D. 乡为身死而不受便扶向路E. 宫室之美吾妻之美我者6.根据文段内容填空.(1)选段中,作者将生比作鱼,将__义____比作熊掌,提出了他的主张:当二者不能两全时,应_舍生取义__________。

鱼我所欲也试题与答案

鱼我所欲也试题与答案

鱼,我所欲也:选自《孟子》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故患.有所不辟.也()()2、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3.(1)万钟于我何加.焉()(2)乡.为身死而不受()(3)今为妻妾之奉.为之()(4)是亦不可以已.乎()4.所识穷乏者得.我与()5.①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②此之谓失其本心..。

()6.故不为苟得..也()二.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3.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4.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5.是亦不可以已乎?6.此之谓失其本心。

7.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8.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9.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10.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11.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12.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嘑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孟子(约公元前372~公元前289),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称亚圣。

文言文《鱼我所欲也》阅读理解题与答案

文言文《鱼我所欲也》阅读理解题与答案

文言文《鱼我所欲也》阅读理解题与答案文言文《鱼我所欲也》阅读理解题与答案在平凡的学习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文言文了吧?文言文是指用文章语言,而不是日常语言写的文章。

是不是有很多人没有真正理解文言文?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文言文《鱼我所欲也》阅读理解题与答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文言文《鱼我所欲也》阅读理解题与答案篇1【原文展示】鱼我所欲也孟子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复习题与答案】1、此文节选自《孟子?告子上》,它论述了孟子的一个重要主张是什么?义重于生,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该舍生取义。

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舍生取义。

3、什么是“义”呢?孟子说:“羞恶之心,义也。

”他认为自己做了坏事感到羞耻,别人做了坏事感到厌恶,这就是义;义是有道德的君子所必须遵循的正路。

一般指公正的道理或正义的行动。

4、孟子是怎样提出和政论他的主张的?把生命比做鱼,把义比做熊掌,在二者不可得兼的情况下,用舍鱼而取熊掌设喻,由此及彼,由浅入深,自然引出“舍生取义”的主张。

5、为什么用比喻形式说理,而不直接提出来?这样说理形象通俗,易于接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鱼,我所欲也》中考题班级姓名2007年济宁市(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贤者能勿丧耳。

(乙‟曾子(名参)衣敝衣以耕。

普君使人往致邑(给一座城)焉,曰:“请以此修衣。

”曾子不受。

反,复往,又不受。

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 “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

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 终不受。

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选自《说苑》)7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故患有所不辟也患辟②纵子有赐,不我骄也赐骄8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 分)①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②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9.…甲‟文中作者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乙‟文中赞扬了曾子不受别人施舍的高贵品质。

10.请你从…甲‟…乙‟两文中提炼一个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

( 3 分)7.①祸患,灾难通“避”,躲避②赏赐傲视评分;大对一个词语得1分,共4分。

8.①不仅贤人有之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②先生您又不是向别人索要(城),别人主动送您一座城,为什么不接受呢?评分:每个要点2分,共4分。

意思对即可。

9.舍身取义廉洁自律评分:每空2分,共4分。

意思对即可。

10.答案示例:①当面对人身重要抉择时,要明辨是非,树立重义轻利、舍身取义的价值观。

②为人处世要廉洁自律,不贪不沾。

评分:共3分。

观点正确,答出一点言之成理即可。

十三、2007年滕州市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

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10.解释下列加点词。

(2分)①故患.有所不辟也②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11.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①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译文:②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译文:12.孟子提倡的“舍生取义’曾经造就了一大批仁人志士,而现在的学校教育则强调我们中小学生要“珍爱生命”,最近教育部新修改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就删掉了“见义勇为,敢于斗争”的字样,你是怎样看待这一问题的?(3分)10.(2分) ①祸患灾难;②同“避”,躲避11.(2分)C12.(4分)①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于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傲苟且偷生的事。

②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不过贤人能不丧失罢了。

13.(人物1分,言或行2分,共3分)示例: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陈毅——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冷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愿领取美国的救济粮。

……14.(3分)示例:人的生命是宝贵的,我们应当要珍爱这仅有的一次生命,但并不表示我们不见义勇为,不伸张正义,只是我们在见义勇为时,要量力而行,要在与坏人斗勇的同时还要斗智,尽量避免对自己的损害,对生命的威协。

(言之成理;观点鲜明即可)十四、2008年河南省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6—19题。

(共10分)(一)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8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二)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①以为养②。

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

今说景公,景公未之以行③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④也亦甚矣。

”令弟子趣驾,辞而行。

(节选自《吕氏春秋》)注:①廪丘:地名。

②养:供养之地。

③未之行:没有采纳我的主张。

④丘:孔子,名丘。

16.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2分)(1)万钟于我何加焉 何加: (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4分)(1)是亦不可以已乎? 译文:(2)此之谓失其本心。

译文:18.文段(一)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19.孔子为什么不肯接受景公赐给他的供养之地呢?请用文段(一)中的语句回答。

(2分)16.(1)有什么益处(带来什么好处)(1分) (2)感激(1分)17.(1)这种做法不也可以停止了吗?(2分)(2)这就叫做丧失了自己的本性。

(2分)(共4分)18.对比论证法。

强调了人不能失去“本心”(论证了舍生取义的观点)。

(2分)19.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此之谓失其本心)十五、2008年莆田市鱼,我所欲也;。

此之谓失其本心。

5、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6分)(1)鱼,我所欲也。

译文:________(2)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译文:6、我们很熟悉的一个成语就源自自文第一段,这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

7、简要概括作者在第二段中阐述的观点(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鱼,是我所喜欢的。

一碗饭,一碗汤,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吃就会饿死。

6、舍生取义7、人为能为了获取高官厚禄而舍弃“礼义”十六、2008山东青岛市 鱼我所欲也 《孟子》鱼,我所欲也,。

此之谓失其本心。

(1) 解释句中加点词的含义(3分)(2) ①故不为苟得也。

(苟得:_____)②故患有所不辟也。

(患:_____)(辟:_____________)③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_________) ④是亦不可以已乎? (已:________________)⑤此之谓失其本心。

(本心:_______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①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③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简答题(5分)①从全文看,本文先后运用了______________论证和______________论证的方法,有力地证明了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舍生取义这一观点。

生活中有许多人将这个观点奉为行为的准则,请你根据对这个观点的认识,列举一个奉行这种行为准则的事例,加以简要阐述(要求:举例典型,叙议结合)。

(3分)②作为继孔子之后著名的儒家大师,孟子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富有哲理性的名言。

请根据自己的积累,试写出其中的两条(不得从本文中选取)。

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解释句中加点词的含义:①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缺少“苟且偷生”不得分)。

③祸患,灾难;“辟”通“避”,躲避。

③“乡”通“向”,从前。

④停止,放弃。

⑤天性,天良。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

②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③用脚踢着(或踩过)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④(有人见了)”万钟”的优厚俸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

(4个句子,共4分,每句l 分,大意正确即可得相应的分,每句有2个或2个以上9 错别字,该句不得分)(3)简答题:①道理举例(两空共1分,每空0.5分)答案示例:南宋末年,文天祥组织力量坚决抵抗外来入侵,失败被俘后,面对元朝的威逼利诱毫不动摇,视死如归,最终被杀,他这种高尚的民族气节和为正义献身的精神是永远值得后人学习的(共2分,举例典型1分,叙议结合1分,列举其他,如抗”非典”英雄等的典型事例,大意正确即可得分)。

②答案示例:a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b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十七、2008年湘潭市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10、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2 分)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译文:11、根据文意,鱼和熊掌各比喻什么?(2 分)12、上面选段中孟子提出了什么观点?请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孟子观点的看法。

( 3 分)答:9 、于:比 辟:通“避”,躲避(或通“避”或躲避)10、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思想),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11、鱼,比喻生(生命);熊掌,比喻义12 、① 舍生取义(舍生而取义者也)( l 分)② 联系实际恰当,观点鲜明,表达通顺,计2 分。

.十八、2008年益阳市阅读《鱼我所欲也》一文,完成9~13题。

(13分)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9.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如使人之所欲 / 莫甚于生 B.由是 / 则生而有不用也C.此之谓 / 失其本心 D.今为所识穷乏者得 / 我而为之10.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A.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屋舍俨然B.是故所欲有甚于 同舍生皆被绮绣C.是亦不可以已乎 然胡不已乎D.万钟于我何加焉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不是通假字的一项是( )(2分)A.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B.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C.乡为身死而不受 D.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1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