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我所欲也》中考对比阅读训练精选7篇(含答案)
初中语文人教九年级下册 《鱼我所欲也》片段与比较阅读题训练

《鱼我所欲也》片段与比较阅读题训练(含答案)(-)••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由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勿丧耳。
[乙]天祥至潮阳,见弘范H左右命之拜,不拜。
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隹山,使为书招张世杰。
天祥曰: “吾不能杆❷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
其沫有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弘范笑而置之。
厘山破,军中置酒大会。
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 将不失为宰相也。
,,天祥注然®出涕,曰:“国亡不能掠®,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注】①弘范:元军元帅。
②杆(h&n):保卫。
③法(xuan)然:水滴下的样子。
④操:同“救”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2分)(1)故患有所不避也避:—(2)天祥注然出涕涕: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译文:•• •(2)弘范遂以客礼见之。
译文:•• •3、请从乙文中分别找出最能体现文天祥“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句子。
(4分)答:①富贵不能淫:②威武不能屈:4、乙文中,文天祥的所作所为印证了甲文中的哪句话?(1分)5、请结合文体特点,简要分析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何不同?(4分)答案:•• •1、(2分)(1)通“避力躲避。
(1分)(2)眼泪。
(1分)2、(4分)(1)由此可见,人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所厌恶的有比兀亡更严重的事。
鱼我所欲也对比阅读(含答案)

《鱼我所欲也》对比阅读知识要点梳理:一、作者、作品:选自《孟子•告子上》二、文体:议论文三、阅读理解:⒈本文主题:论述人应当怎样对待"所欲"——舍生取义。
⒉本文中心论点——舍生取义⒊本文结构:①、正面论述舍生取义是人的本心。
②、反面论述舍义取利是丧失本心。
⒋一段分层:①、从比喻入手入手引出中心论点。
②、进一步以生虽为所欲,但不为苟得,死虽为所恶但患有所不辟来论证舍生取义是人的本心。
③、以"如"字发端,反面提出假设继续论证自己的论点。
④、以"行人"、"乞人"为例进一步论证舍生取义是人的本心。
⒌以"鱼"与"熊掌"比喻"生"与"义"是比喻论证。
⒍"不为苟得"的原因:所欲有甚于生者。
⒎"有所不辟"的原因:所恶有甚于死者。
⒏"有甚于生者"与"有甚于死者"分别指的是什么?义与不义。
⒐如果"所欲"没有超过"生"会怎样?凡可以求生的手段都可以使用,但是有人不用。
⒑凡"所恶"没有超过"死"会怎样?凡可以避患的手段都可以使用,但是有人不用。
⒒"凡可以求生的手段都可以使用,但是有人不用。
""避患的手段都可以使用,但是有人不用。
"的原因是什么?因为他们"所欲的""所恶的"是"有甚于生者义"和"有甚于死者不义"。
⒓"是心"指的是什么?"所欲"的"义"与"所不欲"的"不义"。
⒔孟子认为在舍生取义这一点上人们的态度怎样?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鱼我所欲也》比较阅读(含答案)

鱼我所欲也》比较阅读(含答案)甲】我所欲的是鱼和熊掌,但不能同时得到,所以选择舍弃鱼而取熊掌。
我所欲的是生和义,但也不能同时得到,所以选择舍弃生而取义。
生虽然是我所欲,但我的追求不仅仅是生存,所以不会为了苟且而放弃追求。
死虽然是我所恶,但我所恶的不仅仅是死亡,所以会避免一些可以避免的危险。
因此,我的所欲中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我的所恶中也有比死亡更可怕的事情。
这不仅是贤者的思想,每个人都有这样的心态,只是贤者能够坚守这个原则而已。
乙】XXX说:"在万事中,没有什么比义更重要。
如果我问你:'我给你冠履,但要你失去手足,你愿意吗?'你肯定不愿意,因为冠履不如手足重要。
再问你:'我给你天下,但要你牺牲自己的生命,你愿意吗?'你也肯定不愿意,因为天下不如生命重要。
如果为了一句话而互相残杀,那么义就比生命更重要。
所以说:'在万事中,没有什么比义更重要。
'"1.选B,因为"A"中的"苟"和"C"中的"恶"用法不同,"B"中的"书"和"观"用法不同,而"D"中的"观"和例句中的"观"用法不同。
2."辟"通"避",意为躲避。
3.选D,因为例句中的"之"和D中的"意"都是代词,指代前面的名词。
4.(1)不仅贤者有这样的想法,每个人都有。
(2)在万事中,没有什么比正义更重要。
5.甲文和乙文都用比喻来阐述观点,但甲文的比喻是舍鱼取熊掌和舍生取义,而XXX的比喻是冠履不如手足和天下不如生命。
6."义"的内涵是正义,是有利于人民、民族、国家的大义。
今天我们仍然需要坚持这个观点,因为正义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基石,是社会稳定和谐的重要保障。
《鱼我所欲也》中考对比阅读训练精选7篇(含答案)

《鱼我所欲也》中考对比阅读训练精选7篇(含答案)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5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选自《孟子·鱼我所欲也》)【乙】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
今(如果)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
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
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
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
争(争论)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
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
”(选自《墨子·贵义》)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4分)①则凡可以辟.患者辟:_____________ ②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是故:_____________③非独.贤者有是心也独:_____________ ④是贵.义于其身也贵:_____________2.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断子之.手足醉翁之.意不在酒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或以钱币乞之.C.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D.诲汝知之.乎投诸渤海之.尾3.翻译两文中画线的句子。
(4分)(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乙两文共同特点是都运用比喻论证来阐明观点,乙文用“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论证了的观点,甲文则用论证了的观点。
《鱼我所欲也》中考短文阅读真题及答案

《鱼我所欲也》中考短文阅读真题及答案一、《鱼我所欲也》阅读及答案(2018年贵州省贵阳市中考)鱼我所欲也《孟子》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9.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亦.我所欲也 是进亦.忧(范仲淹《岳阳楼记》) B.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屋舍.俨然(陶渊明《桃花源记》) C.所恶有甚于.死者 于.厅事之东北角(林嗣环《口技》) D.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一狼得.骨止(蒲松龄《狼》) 20.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 (2分)A.故不为苟得也 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B.贤者能勿丧耳 贤人能够不丢掉罢了C.呼尔而与之 没有礼貌地吃喝着给他D.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邻因害怕死亡而不接受21.本文提出在“生”和“义”不能兼顾的情况下,应该“ ① ”的观点,并进一步指出这是每个人都有的 ② 。
(4分)22.下表对本文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共同特点进行了梳理,请在空缺处填写相应内容。
(4分)答案: 19.A 【解析】A.“亦”都是“也”的意思;B.动词,舍弃/名词,住所、房间;C.介词,比/介词,在;D.动词,感激/动词,得到。
《鱼我所欲也》与课外对比阅读训练及答案汇集(13套)

(一)【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公孙仪相鲁而嗜鱼》【乙】公孙仪①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
公孙仪不受。
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
夫即②受鱼,必有下人③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彼必不能常给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
”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
(注释:①公孙仪:春秋时鲁穆公的相。
②即:假如。
③下人:迁就他人。
)19.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4分)①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___②是亦不可以已乎是:___③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一:___④其弟子谏曰其:___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①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_________②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_________21.阅读上面两篇短文,你是如何看待取和舍的?结合文章简要谈谈。
(3分)_________答案:19.(4分)①通“辨”,分辨②代词,这,这样③全④他的(每空1分,共4分)20.(4分)①用脚踩踏后给人吃,连乞丐也不屑于接受。
(关键词“蹴尔”“与”,共2分). 您喜欢吃鱼却不接受(别人送的鱼),为什么呢?(省略句,关键词“嗜”,共2分)21.(3分)在利和义面前,我们要知轻重,明得失,晓利弊,舍利而取义。
(围绕“舍利取义”作答即可)(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鱼我所欲也》中考对比阅读训练精选7篇(含答案)

《鱼我所欲也》中考对比阅读训练精选7篇(含答案)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六、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3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乙]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
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
①
②
③
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
④
“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
⑤
⑥
代友人命。
”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
郡并获全。
⑦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荀巨伯:汉桓帝时人。
②值:遇到。
③胡贼:胡人入侵的军队。
④败:毁坏,舍弃。
⑤男子:这里表示轻蔑的称呼。
⑥止:停留。
⑦全:保全。
1.解释选文中加点的词。
(4分)
(1)故不为苟得也(2)故患有所不辟也..(3)不忍委之(4)遂班军而还..2.用现代汉语翻译选文中画线的句子。
(4分)(1)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鱼我所欲也阅读附答案8篇

鱼我所欲也阅读附答案鱼我所欲也阅读附答案8篇鱼我所欲也阅读附答案1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回答下列各题。
(l2分)【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者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乙】景公①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②。
公被③狐白之裘,坐堂侧陛④。
晏子入见,立有间。
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
晏子曰:“婴(晏子自称)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⑤矣。
”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
——(选自《晏子春秋》)【注释】①景公:齐景公。
②霁:雨雪停止,天放晴。
③同“披”,披着,穿着。
④堂侧陛:堂,朝堂。
陛,台阶。
⑤闻命:齐景公自谦的话,意为听您的话。
【小题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4分)(1)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________ (2)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_________(3) 晏子入见,立有间_______ (4) 逸而知人之劳__________【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
(4分)(1)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
【小题3】文段【甲】中以“舍鱼而取熊掌”这一生活常理为喻有什么作用?(2分)【小题4】文段【乙】所讲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2分)答案【小题1】(4分)(1)可以获得生存的手段。
(2)因为这个缘故。
(3) 帽子。
(4) 争论。
【小题1】(4分)(1)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具有的话,我就牺牲生命选取大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鱼我所欲也》中考对比阅读训练精选7篇(含答案)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5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选自《孟子·鱼我所欲也》)【乙】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
今(如果)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
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
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
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
争(争论)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
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
”(选自《墨子·贵义》)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4分)①则凡可以辟.患者辟:_____________ ②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是故:_____________③非独.贤者有是心也独:_____________ ④是贵.义于其身也贵:_____________2.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断子之.手足醉翁之.意不在酒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或以钱币乞之.C.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D.诲汝知之.乎投诸渤海之.尾3.翻译两文中画线的句子。
(4分)(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乙两文共同特点是都运用比喻论证来阐明观点,乙文用“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论证了的观点,甲文则用论证了的观点。
(3分)5.甲文用“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阐述了对“义”的认识,这与乙文中表达的观点是相同的。
请你指出甲乙两文中“义”的内涵,并简述今天我们是否还有坚持这种“义”的必要。
(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5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选自孟子《鱼,我所欲也》)【乙】曾子(名参)衣敝衣以耕。
普君使人往致邑(给一座城)焉,曰:“请以此修衣。
”曾子不受。
反,复往,又不受。
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 “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
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 终不受。
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选自《说苑》)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4分)①故患.有所不辟.也患:_______________ 辟:_______________②纵子有赐.,不我骄.也赐:_______________ 骄:______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①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文中作者阐述的主要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中赞扬了曾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高贵品质。
(2分)4.结合现实生活,给【甲】文补充两个论据。
(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你从【甲】【乙】两文中提炼一个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
(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4题。
【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选自孟子《鱼,我所欲也》)【乙】公孙仪①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
公孙仪不受。
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
夫即②受鱼,必有下人③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彼必不能常给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
”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
(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右下》)注释:①公孙仪:春秋时鲁穆公的相。
②即:假如。
③下人:迁就他人。
1.解释加点的词语①蹴.尔而与之蹴:_______________ ②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_______________③公孙仪相鲁而嗜.鱼嗜:_______________ ④其.弟子谏曰其:_______________ 2.翻译句子①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文“此之谓失其本心”中的“此”指代什么?【乙】文中哪句话表达了公孙仪的观点?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公孙仪对受鱼和枉法关系的分析,可以看出他有怎样的品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4题。
【甲】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乙】景公①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②。
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③。
晏子入见,立有间。
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
晏子曰:“婴(晏子自称)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④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⑤矣。
”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
(选自《晏子春秋》)注释:①景公:齐景公。
②霁:雨雪停止,天放晴。
③堂侧陛:堂,朝堂。
陛,台阶。
④逸:安乐,安闲。
⑤闻命:齐景公自谦的话,意为听您的话。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①万钟于我何加.焉加:_______________ ②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_______________③公被.狐白之裘被:_______________ ④乃.令出裘发粟乃:_______________2.翻译下列句子①此之谓失其本心。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段(甲)中画线句子强调的是:4.文段【乙】所讲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4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