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知识点整理

合集下载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大全苏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大全苏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大全苏教版第一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1、口算乘法:(1)整十数或整百数乘一位数,可以用整十(或整百)数前面的数去乘一位数,因数有多少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加几个零。

如:2×3=6200×3=600,8×2=168×200=1600(2)口算乘法: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把两位数分成几十和几,先分别乘以一位数,再把两次乘得的数合起来就是所求的积。

2、求一个数另一个数的几倍,可以用除法计算。

如:10是5的()倍?10÷5=210是5的2倍3、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4的2倍是()4×2=84的2倍是84、三个数相乘,可用前两数相乘,乘得的积再和第三位数相乘。

也可用后两位数相乘,乘得积再与第一位数相乘。

400×2×4=400×()400×2×4=()×4235×3×3235×6(填>或<号)5、乘法规律:其中一个乘数不变,另外一个乘数越大积就越大。

6、用乘法估算解决问题:把两位数或三位数估大或估小看成整十或整百数后,与一位数相乘,再根据估算结果进行判断推理。

第二单元克与千克1、秤一般物体有多重,常用千克作单位。

千克可以用字母“㎏”表示。

千克又叫公斤。

2、秤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作单位。

克可以用字母“g”表示。

3、克与千克的关系:1千克=1000克1kg=1000g2千克=2000克3千克=3000克4、一定要看清单位,是以克为单位还是以千克为单位,单位不一样一定要换算单位。

知识补充:5、长度单位:毫米,厘米,分米,米填写单位时一定要看清是填长度还是重量。

6、时间单位:1小时=()分1分=()秒2小时=()分第三单元长方形与正方形1、长方形:长方形有四条边,对边相等,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长方形长的边叫作长,短的边叫宽。

2、正方形: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正方形每条边叫作边长。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整理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整理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整理一、数的认识1.自然数的认识:a.自然数是从1开始逐个往后数的数,用N表示。

b.掌握自然数的顺序,可以进行自然数的比较大小。

2.整数的认识:a.正整数:大于零的整数。

b.负整数:小于零的整数。

c.零:表示没有数的数量,既不是正整数也不是负整数。

d.了解整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概念。

3.分数的认识:a.分数是表示整体被平均分成若干份的数。

b.了解分子、分母、真分数、假分数的概念。

c.比较大小:相同分母,分子大的分数大;相同分子,分母小的分数大。

二、加减运算1.整数的加减法:a.同号两数相加,结果的符号不变,数值相加。

b.异号两数相加,结果的符号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数值取两个数的绝对值之差。

c.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运用加减法进行计算。

2.分数的加减法:a.分数的加法:分子相加,分母保持不变。

b.分数的减法:分子相减,分母保持不变。

c.化简结果:将结果进行化简为最简分数。

三、数的整体与部分1.整数的整体与部分:a.将一个数整体平分成若干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是整体的1/4,即整体的16份就是16个1/4。

b.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通过计算整体或部分的数量来推得另一部分或整体的数量。

2.分数的整体与部分:a.将一个数整体平分成若干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是1/8,可以找到其中的1/8、2/8、3/8、4/8、5/8、6/8、7/8等部分。

b.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通过计算整体或部分的数量来推得另一部分或整体的数量。

四、整数的乘法1.整数的乘法:a.同号两数相乘,结果为正数。

b.异号两数相乘,结果为负数。

五、整数的除法1.整数的除法:a.被除数除以除数,商的符号由被除数和除数的符号决定,结果为正数或负数。

b.商和余数的概念:被除数除以除数所得的商为商,所得的余数为余数。

六、几何图形的认识1.认识平面图形:a.点:空间中没有长度、宽度和高度的图形元素。

b.线段:由两个端点和它们之间的点组成,没有宽度的图形。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
1、毫米、分米的认识:
(1)会用厘米估计常见物体的长度,并在实际测量中引出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

(2)通过测量活动,实际感受1毫米和1分米大约有多长,会用毫米和分米作为长度单位进行估计。

(3)知道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进率,能根据具体情境选择恰当的长度单位,会用这些长度单位进行测量。

(4)能完成有关的计算和应用,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2、千米的认识:
(1)了解“千米”是比“米”大很多的长度单位,知道1千米大约有多长,并初步了解千米在生活中的应用。

(2)掌握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能正确换算和计算,并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3、吨的认识:
(1)了解“吨”是比“千克”大很多的质量单位,知道1吨大约有多重,了解质量单位“吨”在生活中的应用。

(2)掌握吨、千克、克之间的进率,能正确换算和计算,并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3)能估计一些常见物品的质量,能根据具体情境选择恰当的质量单位。

以上就是由为您提供的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希望您阅读愉快!。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知识点2024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知识点2024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知识点2024一、数的概念1. 数的认识认识自然数及大小关系、数字符号、数码、读写数2. 数的比较数的比较、用比较词比较两个数的大小二、数的加减运算1. 加法的意义了解加法的含义,掌握使用加法符号计算一位数的加法2. 加法的计算方法掌握十以内的数的加法口诀,完成两位数的竖式加法3. 减法的意义了解减法的含义,掌握使用减法符号计算一位数的减法4. 减法的计算方法掌握十以内的数的减法口诀,完成两位数的竖式减法三、数的简便运算1. 数的合并掌握数的合并方法,计算含有十、百位数的加、减法2. 数的拆分掌握数的拆分方法,计算含有十、百位数的加、减法3. 数的分解掌握数的分解方法,掌握两位数的减法口诀,计算一些数学应用题四、数的乘法运算1. 乘法的意义了解乘法的含义,掌握使用乘法符号计算一位数的乘法2. 乘法的计算方法掌握十以内的数的乘法表,掌握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方法3. 乘法应用解决一些乘法应用题五、数的除法运算1. 除法的含义了解除法的含义,掌握使用除法符号计算一位数的除法2. 除法的计算方法掌握口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方法3. 除法的应用解决一些除法应用题六、数的认识和运算1. 分数的认识了解分数的基本概念,掌握图形分数的认识和表示,简单数学应用题2. 计量单位了解长度、质量、容量、时间的基本单位,学会它们之间的换算七、几何图形1. 图形的认识了解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的特征,画出简单的模型2. 点、线、面了解点、线、面的概念,归纳各种名称3. 分类与测量掌握简单图形的分类、名称和比较,会量图形的周长八、数据的收集、整理和表示1. 数据和调查了解数据的来源,初步了解调查的方法2. 数据的整理和表示掌握统计图表的读取和制作,简单数学应用题九、数的逻辑和推理1. 数学语言掌握数学语言的基本交际用语和能简述一般问题的能力2. 数学游戏进行逻辑思维训练,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十、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促进认识数学的广泛应用,使学生得到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苏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 克与千克 重点知识

苏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 克与千克 重点知识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克与千克重点知识一、知识点整理:1.一般物品的重量用千克作单位,用“___”表示,也叫公斤。

2.2包盐重1千克,4本数学书约重1千克,书包约重2千克。

常见的物品重量如鸡蛋50g、鸭蛋60g、学生体重25到45kg、一分钱硬币1g左右。

3.常见的秤有电子秤、体重秤、大型台秤、小型电子秤、天平、盘秤、杆秤、小型台秤。

4.比较轻的物品的重量用克作单位,用“g”表示。

5.1枚2分硬币大约重1克。

6.1千克=1000克,1000克=1千克。

二、经典例题: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一个苹果约重100克,一个鸡蛋约重55克,一个铅球重4千克,一只母鸡重4000克,一本数学书重300克,小华体重35千克。

一颗苹果约重300克,一袋大米重约50千克,一个乒乓球重3克。

1千克60克=1060克,200克+800克=1000克,27千克=克,368克+632克=1000克,1千克=1000克,5000克=5千克。

一箱西红柿重15千克,5个人合买一箱后平均分,每人分到3千克。

一箱苹果重18千克,一箱梨重16千克,两箱水果一共重34千克。

三、随堂练:1.一袋盐重500克,两袋这样的盐重1000克,也就是1千克。

2.在空格里填上>、<或=。

8000克>9千克,4千克=4000克,3千克>2990克,1千克>1010克。

3.5只面包共重300克,一只面包重60克。

4.1个2分钱币大约重1克,1000个2分钱币约重1千克。

5.将下列重量按从大到小排列:3千克>1千克>600克>400克。

6.选择。

1)18个鸡蛋大约重1千克,选C。

2)1千克沙子的重量>1000克棉花的重量,选A。

3)1杯水重240克,10杯水重2400克,选B。

4)买1千克香蕉需要3元钱,现有15元钱,可买5千克的香蕉,选B。

7.判断题:√或×。

1)一般物品的重量用千克作单位,对。

2)称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千克作单位,错。

3)1千克=1000克,对。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知识点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知识点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知识点苏教版三年级数学课程是小学数学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它为学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涵盖了基础的数学概念和运算技能。

以下是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的主要知识点:一、数的认识1. 整数的认识:学生将学习整数的基本概念,包括正数、负数和零。

2. 数位和位数:了解数位的概念,如个位、十位、百位等,并学会数的读法和写法。

二、数的运算1. 整数的加减法:掌握整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规则,包括进位和借位的计算。

2. 乘法的初步认识:开始接触乘法的概念,理解乘法是重复加法的简便形式。

3. 除法的初步认识: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学习简单的除法计算。

三、分数的初步认识1. 分数的意义:了解分数代表的是整体的一部分,学习分数的基本概念。

2. 分数的读法和写法:掌握分数的读法和写法,如1/2读作“二分之一”。

四、度量衡1. 长度单位:学习使用米、厘米等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2. 质量单位:了解并使用千克、克等单位来衡量物体的质量。

五、几何初步1. 平面图形:认识基本的平面图形,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

2. 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学习计算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六、数据的收集与整理1. 数据收集:学习如何收集数据,包括记录和整理数据。

2. 数据的图表表示:初步了解如何使用条形图、饼图等图表来表示数据。

七、应用题1. 基本应用题:学习如何将数学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包括简单的加减乘除问题。

八、数学思维1. 逻辑思维: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解决数学问题来锻炼思维。

2. 空间想象能力:通过几何图形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通过这些知识点的学习,三年级的学生将能够掌握基本的数学运算和概念,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这些知识点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整理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整理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整理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整理一、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1、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四条线段围成的图形。

长方形的两条相对的边比两条相邻的边长,四个角都是直角;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2、长方形的周长=长+长+宽+宽,用字母表示为C=2(a+b);正方形的周长=边长+边长+边长+边长,用字母表示为C=4a。

二、千克和克的认识1、千克是质量单位,符号kg,1千克=1公斤=2斤。

2、克也是质量单位,符号g,1千克=1公斤=2斤=1000克。

三、万以内的加减法1、万以内的加减法分为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进位加法口诀:相同数位要相加,先从个位加起来;个位满十别着急,要向十位去进一。

2、退位减法口诀:相同数位要相减,先从个位来减起;个位不够减别急,要向十位借一还。

四、时、分、秒1、时、分、秒是时间单位。

1小时=60分钟,1分钟=60秒。

2、时间的读取方法:先看时针,后看分针,时间从左向右数,从长到短数。

五、乘法1、乘法是指两个数的对应相乘,两个数的对应乘积是一份数量,可以用一个字母表示。

2、乘法口诀是学习乘法的基础,需要多加练习。

六、除法1、除法是指将一个数分成若干等份,每份数量相等,可以用一个字母表示。

2、除法的计算方法:先看被除数最高位,最高位不够除就往后看一位,直到除尽为止。

3、除法的得数是小数时,要用小数点把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分开,并写在得数的最前面。

七、有余数的除法1、有余数的除法是指除法算式中除不尽时剩下的余数,可以用一个字母表示。

2、有余数的除法计算方法:先将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以一个相同的数,使除数为整数,然后进行除法运算,最后得到的小数即为余数。

八、认识分数1、分数是指一个整体的一部分,用符号“/”表示。

其中,整体称为“分子”,部分称为“分母”。

2、分数从大到小排列为:1/2>1/3>2/3>3/4>4/5>5/6>6/7>7/8>8/9。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知识点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知识点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知识点伟大的成绩和辛勤劳动是成正比例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积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

学习也是一样的,需要积累,从少变多。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一些三年级数学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三年级数学知识点面积:1、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他们的面积。

2、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

3、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cm2),平方分米(dm2)、平方米(m2)。

4、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5、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6、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7、边长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10000平方米)。

8、边长1千米(10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千米。

9、测量土地的面积时,常常要用到更大的面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

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10、长方形的面积=长×宽长=面积÷宽宽=面积÷长11、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12、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宽=周长÷2-长长=周长÷2-宽13、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14、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15、相邻的两个常用的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10。

16、相邻的两个常用的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

17、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千米=100公顷(公顷、平方千米这两个土地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

)三年级上册数学《测量》知识点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mm)、厘米(cm)、分米(dm)做单位。

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m)做单位。

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km)做单位。

2、运动场的跑道,通常1圈是400米,2圈半是1000米。

3、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身份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4、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可以用毫米作单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1、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及估算:因数上有几个零,就在几乘几的得数后面添上几个0。

A、整十数和一位数相乘,计算时,我们把整十数看成几个十,然后乘一位数,即可以先用整十数的最高位上的数乘一位数。

然后看整十数的末尾有一个0,就在乘得的积后面补上一个0。

B、整百数和一位数相乘,计算时,我们把整百数看成几个百,然后乘一位数,即可以先用整百数的最高位上的数乘一位数。

然后看整百数的末尾有两个0,就在乘得的积后面补上两个0。

C、估算时符号是“≈”例题:(1)、29×7≈210 40×4=160 298×3=900 600×2=1200 (2)、在○里填上“>”、“<”或“=”。

(常考题)①320×2○600 ②240×5○100 ③7×0○7+0(3)实验一小平均每个年级有学生689人,全校六个年级大约一共有多少个学生?2、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关系,所以不加单位。

3、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用除法计算;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

例题:(1)3个6也可以说(6)的(3)倍,5的7倍就是(7)个(5)(2)6的4倍、40倍、400倍分别是(24)、(240)、(2400)。

(3)少年宫有64人学习舞蹈,学习绘画的人数是舞蹈的2倍,学习数学的人数是绘画的2倍,少年宫里有多少人学习数学?(4)富民养殖场养鸡111只,养鸭的只数比鸡多3倍,请问鸭有多少只?4、笔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笔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依次去乘另一个因数每一位上的数,与哪一位的数相乘,积就写在哪一位的下面。

5、笔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的笔算方法:先将一位数与多位数的个位对齐,再从个位乘起,哪一位相乘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

进位数一般写小一些,写在对应位置横线上。

6、笔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从低位乘起;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不要忘了连续进位的问题。

不要漏加进位数字。

例题:青山小学组织330名学生去春游,租了6辆汽车,已知每辆车上能坐56人,请问租6辆汽车够吗?(1)“江北水乡,运河古城”枣庄两日游吸引了大批的游客,某天来抱犊崮的人数如下:上午来参观的游客有680人;下午来了4批游客,每批196人。

A.下午来参观的游客有多少人?B.一天来参观的游客有多少人?7、乘数中间或者末尾有0的乘法: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例题:判断:125×8的积的末尾有三个0。

(√)(1)判断:306×4,因为乘数306的中间有一个0,所以306×4的积的中间一定也有一个0(×)(2)判断: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1乘任何数都得1。

(×)(3)张阿姨给她的婴儿买了4桶奶粉,每桶508克,这4桶奶粉一共重多少克?千克和克1、称一般物体有多重,常用千克做单位。

2、1千克棉花和1千克铁一样重。

(判断谁比较重,看物体的质量,而不是看物体的大小)。

3、1千克=1000克例题:(1)500克+500克=()千克 7克×8=() 45千克÷5=()1800克X5=()克=()千克8000克+7000克=()克=()千克8900克=()千克()克 1001千克=()千克()克(2)欧阳抱着两个玩具一起称,共重30千克,现知每个玩具2000克,欧阳重多少千克?(3)奶牛每天产奶6000克,奶羊每天产奶2千克。

奶牛每天比奶羊多产奶多少千克?奶牛每天产奶的千克数是奶羊的几倍?4、1个2分硬币约重1克,1袋盐重约1千克。

5、称量较重的物体,一般用千克做单位,称量较轻的物体,一般用克做单位。

例题:(1)2、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一个苹果约重100()一个鸡蛋约重55()一个铅球重4()一只母鸡重4000()一本数学书重300()一袋大米50()(2)在○里填上>、<或=。

8000克○9千克 4千克○4000克 3千克○2990 克 1千克○1010克正方形和长方形1、长方形有两条长,两条宽,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2、正方形有四条边,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例题:(1)长方形对边( ),正方形四条边都()。

(2)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都是()形。

(3)两个完全一样的正方形,只能拼一个()。

(4)判断:把一个长方形剪成两个小长方形,小长方形只有两个直角。

()如果长方形的长缩短到和宽一样长,这时长方形就变成了正方形。

()3、从一个长方形中剪(折)一个最大的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就是长方形的宽。

例题:用1张长12厘米、宽8厘米的长方形纸,折一个最大的正方形。

正方形的边长是几厘米?4、数长方形或正方形,按照规律从最小个依次数。

例题:(1)下图中共有几个长方体。

()个解析: 4+3+2+1=10(个)5、周长:围成封闭曲线一周的长度。

围成长方形一周的长度叫长方形的周长。

围成正方形一周的长度叫正方形的周长。

围成圆形一周的长度叫圆形的周长。

围成三角形一周的长度叫三角形的周长。

围成平行四边形一周的长度叫平行四边形的周长。

例题:用两根长都是5厘米的绳子刚好绕一片树叶一圈,这片树叶的周长是()厘米。

(1)王伯伯计划在河边围篱笆,靠河的一边可以不围,要围成一个长10米,宽6米的长方形,篱笆至少长几米?6、长方形周长=(长+宽) ×2 正方形周长=边长×4例题:(1)下面是一个长方形,长和宽如图所示。

在这个长方形中剪出一个正方形,最大能剪出的正方形的周长是()厘米,剩下的图形是一个()形,它的周长是()厘米。

18×4=72(厘米) 24-18=6(厘米)(6+18)×2=48(厘米)(2)将一张边长12厘米的正方形纸片,对折再对折,展开后得到如右边图形。

每一个小长方形的周长是()厘米。

(3)用一根长20厘米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有( )种围法。

(4)正方形的每条边长都扩大2倍,周长就扩大()倍。

(5)一个长方形的长8分米,宽是长的一半,宽是()厘米,它的周长是()分米。

有一个正方形的周长与这个长方形的周长相等,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 )分米。

(6)一个长方形的花池,围这个花池的篱笆总长是48米,这个花池的长是14米,它的宽是多少米?7、不规则图形的周长就是求这个图形的所有边长的总和。

可以通过把不规则图形转化为规则图形来计算。

例题:(1)求下面图形的周长。

A FE D(2)用边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如下的图形,其中周长最长的是( )。

A B C(3)如下图,阴影部分的周长是多少厘米?2 2厘米5厘米(4)5个同样大小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长方形,周长减少了24厘米。

小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厘米?小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大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1、口算除法A、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1)用表内除法计算。

用被除数0前面的数除以一位数,求出商后,看被除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商的后面添上几个0。

(2)想乘法,算除法。

看一位数乘多少等于被除数,乘的数就是所求的商。

例题:把60枝笔平均分给3个班,每班分得几只笔? 60÷3=方法一:因为6÷3=2,6后面有1个0,所以在商2的后面也添一个0,所以60÷3=20 方法二:因为3个20是60,也就是3×20=60,所以60÷3=20练习1:600÷3= 120÷3= 300÷5= 120÷4= 720÷8=练习2:()÷6=30 300÷()=100 150÷5=() 400÷5=()B、几百几十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用被除数的前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在商的末尾添上与被除数末尾同样多的0。

2、首位能整除的笔算除法:从被除数的高位往低位依次除起,除到哪一位就在哪一位上写商。

例题、46个羽毛球平均分给2个班,每个班分得多少?46÷2=234÷2=2,6÷2=3,所以46÷2=23练习1:246÷2= 69÷3= 482÷2=练习2:()最大能填几?(易错题)()×3<30 4×()<29 ()×7<766×()<65 3×()<37 8×()<70练习3:一架飞机每小时飞行888千米,这架飞机的速度是一辆汽车的8倍,这辆汽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练习4:二年级三班买了3个相同的排球,付给售货员100元,找回了31元,每个排球多少钱?3、除法的验算:(1)验算没有余数的除法:商×除数=被除数例题:体育用品店每根跳绳的价格是3元,36元可以买多少根跳绳?怎样验算?36÷3=12(根)验算:每根跳绳3元,12根正好是 3×12=36(元)(2)验算有余数的除法:商×除数+余数=被除数例题:体育用品店每根跳绳的价格是3元,65元可以买多少根跳绳?还剩几元?怎样验算?65÷3=21(根)......2(元)验算:21根跳绳,每根3元共3×21=63元,再加上剩余的2元,共65元。

练习1:计算并验算49÷2= 89÷2=练习2:明明要做118道题,3天做了36道题。

(1)明明平均每天要做多少道题?(2)剩下的每天做8道,10天能做完吗?(易错题)练习3:37名小朋友去划船,每条船能坐3人,至少需要几条船?(易错题)4、首位不能整除的笔算除法:先用背书处十位上的数除以除数,十位上余下的数要和个位数的数合起来继续除,每次除得的余数必须要比除数小。

例题:要把52个羽毛球分给2个班,平均每个班分得多少个?52÷2=26(个)练习1:60÷5= 75÷2= 75÷3=练习2:三年级四个小组手机废电池,第一组2人收集44节电池,第二组3人收集63节电池,第三组4人收集92节电池,第四组5人收集85节电池。

问哪个组的同学平均每人收集的节数最多?哪个组的同学平均每人收集的节数最少?(易错题)5、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除法: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如果最高位不够商1,就看前两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的上面,每次除得的余数必须要比除数小。

例题:东港小学738名学生分2批参观奥林匹克中心,平均每批多少人?738÷2=369(人)练习1:747÷3= 992÷8= 695÷5=练习2:在()最大能填几?()×5<24 3×()>19 7×()<43练习3:因为( )÷除数=商,所以商×除数=()(1)()除以5,商是17,余数是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