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流量—井温找漏工艺”的可行性分析

合集下载

找漏堵漏技术

找漏堵漏技术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现代远程教育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套管找漏技术学习中心:奥鹏学习中心年级专业:0903钻井学生姓名:张川学号:指导教师:谭学超职称:助教导师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论文完成时间:2011年2月20日摘要:随着油田的不断开采,二次采油和三次采油已经成为油田开发生产的重要手段,然而由于油套管收到外力、化学侵害等外因,出现错断、穿孔、腐蚀、破裂等情况,对油田增产稳产造成较大影响,使注入的水和聚合物不能够完全到达目的层,从而影响了驱油效果,使原油生产受到了影响。

这就需要进行油套管找漏施工,找出油套管的漏失位置,为下一步进行封堵提供可靠的依据,并应用合适的工艺进行堵漏,使油田开发能够顺利进行。

关键词:套管,找漏,应用在油田的许多老油区,因多种地质因素和工程因素造成套管损坏的现象日趋增多,部分井因为井下液体中腐蚀性物质将油井套管腐蚀坏,天长日久受井下腐蚀性物质的浸蚀,而发生套管穿孔、渗漏的现象,严重时使油井不能正常生产口。

为充分利用套损井的控制储量,减少投资,使部分可修复的油井恢复生产,首先需要对套损井进行检测,弄清套损位置和类型,查找套管漏点并封堵。

现场套损井检测方法有铅模印痕法、井径测井、井下电视、封隔器分段封堵法和井温剖面等。

对套漏井常用的方法是封隔器分段封堵法和井温剖面查找法。

封隔器找漏是将封隔器下入油井中被怀疑漏点的位置,并打压座封,同时观察压力是否变化,如压力变化说明井下存在漏点,这种方法观察到的压力是该井某一段的压力值,不能确定漏点的准确位置,如果该井段存在一个以上的漏点时,这种方法不容易检测多个漏失的位置,且施工操作繁琐,占井时间长,成本较高。

井温剖面找漏法是用井下温度仪对怀疑有漏失的井段进行温度剖面测试,通常油井井筒温度是按一定规律变化的(即地温梯度)。

当井筒破损会有液体流出,漏点以上井段的温度会发生变化,通过测井温剖面便可找到漏点。

井下双向流动阀防漏失技术在埕岛油田的应用

井下双向流动阀防漏失技术在埕岛油田的应用
秦 豫 海
( 国石 化 胜 利 油 田石 油 开 发 中 心 , 中 山东 东 营 2 7 0 ) 50 0

要 : 岛油 田位 于渤 海 西 南部 极 浅一 浅 海地 区 , 一 个 大 型 潜 山 披 覆 构 造 油 田 。随 着 埕 岛 油 田 开 采 力 度 加 强 , 层 埕 是 地
海上 解 堵需 要 的成 本也 比较 高 , 均 约 1 平 5万 元 /
次。
( 1 , 主 力 油 层 馆 陶组 为 高渗 透 疏 松 砂 岩 油 图 )其 藏 , 土矿 物 中蒙脱 石 含 量高 , 中强 水敏 地 层 , 黏 为
极易 发生 油层 损害 _I 12 。 J
20 0 7年 以来 我 们 研 制 并 在 胜 利 油 田浅 海 的 埕 岛油 田广 泛 采 用 了井 下 双 向 流 动 阀 防 漏 失 技 术, 并取 得 良好 的效 部 的极 浅 海 海 域 , 水
深一般 为 2 0m, 我 国极 浅海 区域 投 入 开 发 ~2 是 建设 的第 一个 年产 能力达 2 0 0 级 的大 油 田 0 1 t x
很 大 , 为 困绕 埕 岛 油 田油 层 保 护 的一 大 难 题 。 成 作业后 需 进行 地 层 解 堵 的油 井 比例 高 达3 . %, 25
井 下 双 向流 动 阀结 构
iss r c u e,p i cp e a fe to o m a i n p o e to t t u t r rn i l nd ef c n f r to r t c in.
Ke r s: y wo d Che gd o Oi il n a l ed;d wn l die to a l w av f o hoe bi r ci n lfo v le;f r to r t c in o ma in p o e to

两流量不稳定试井技术在超深水平井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两流量不稳定试井技术在超深水平井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产空间; 两级产量必须达到稳定 ; 两级产量具有一定
变 化 幅度 ( 一般不 小 于 5 % , 0 最低 不小 于 3 % ) 5 。两 流量 试井 结果 的准 确 程 度 受 q 2的稳 定 时 间 和 两个 流量 的差 值 大小影 响 J 。 () 3 压力 条件 : 口具 有 一 定 压 力 、 产 时具 有 井 生
本符 合 自喷井 , 采 井测试 有 一定 困难 。 机 () 2 产量 条件 : 试 井具 有 较 高 产 能 , 足 够 变 测 有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斜 率 , a( d ; MP /m /)
t i — 第 i 产 量 开 始 生 产 的时 间 ( =1 i— - 个 i , 2 … , 开井开 始计 算 )h , 凡, ,。 两 流量 试 井 为 变 流量 试 井 的 特例 , 以简 化 测 可 试 和分析 , 短测 试周 期 , 小 井储 影 响。其测 试 程 缩 减
pf ) p 一———] —一 w( i


降漏斗获得一定 幅度 的平复或加深 , 试井曲线形态 才不会因生产 中噪声影响而没有典型曲线特征 。一 般要求井 口压力不低 于 1MP , a产量变化后 引起压 力 的变化 幅差 不小 于 02MP 。 . a
维普资讯
20 0 7年 1 0月





第1 6卷
第 5期
两 流量不稳定试 井技术在 超深水平井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王 陶 伍轶 鸣 乔书校 罗志峰 刘 炼 于志楠 李 铃 朱元琴
(. 1塔里木油 田公司 新疆库尔勒 8 10 ; 2 北京华油油气技术开发有 限公 司 新疆 库尔勒 8 10 ; 4 0 0 . 4 0 0 3 西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 院 . 四川成都 6 0 0 ; 4 中国石油大学 ( 岛校区) 山东青 岛 26 5 ) 15 0 . 青 6 5 5

油套管找漏试油测试方法应用分析

油套管找漏试油测试方法应用分析

油套管找漏试油测试方法应用分析摘要注入井油套管的完好是注入井正常生产的必要条件,注入井油套管出现漏点已成为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本文介绍了几种找漏测井方法的原理和实用性,总结了几种组合找漏方法,并进行了现场实际应用效果分析,为漏失情况的处理方案提供准确的信息。

一、不同找漏方法工艺原理及实用性1.同位素测井方法该方法在注水条件下采用1Ba为示踪剂,在测量井段上方释放示踪剂,示踪剂溶于水后与水一起进入地层,用探测器连续测量示踪剂的走向,以确定水的流向。

排除影响因素 , 即可鉴别油套管漏失的情况。

同位素测井全井找漏对于日注量大,井筒干净的井效果较好;对于日注量小,井筒粘污严重的井很难确定是同位素沾污还是漏失。

该方法存在污染现场、辐射施工人员以及同位素示踪剂不易追踪的缺点。

对于未固井井段以及表层套管漏失的井 ,也无法采用该工艺判断。

2.流量计测井方法目前常用的流量计有超声流量计、电磁流量计和涡轮流量计,其测量方式分为连续测量和定点测量。

该方法找漏施工时由地面连续向施工井内注水 ,在注水量恒定的前提下对射孔段顶部至井口井段进行测量,若套管未发生破裂、穿孔 ,连续测量或定点测量所测的流量应该恒定不变;若定点测量时相邻两点流量发生锐减 ,则在此区间内必然发生漏失,采用“找中法”测取多点的流量,对比相邻两点流量值 ,取差别较大的两点 ,在此范围内再逐步缩小点测间距 ,最后确定最小的漏失区间;若连续测量时某点流量突然发生变化,排除仪器及井况因素,则在该点必然发生漏失。

该工艺不受测量井段长短的限制,是一种快速、准确、低成本的找漏方法。

但是流量计测井方法是接触式测量,无法在油管中测量套管的漏失。

3.井温测井方法用来测量井温的井温仪 , 是根据导体的电阻随着温度变化而变化的原理 , 通过测量导体电阻变化造成的与其成正比的电位差来测量井内温度的。

连续记录这个电位差就能测得井温曲线。

在注入状态下,由于注入液温度不同于地层液温度,在井温曲线上就会出现异常,从而判断油套管漏失井段。

油水井分析--找漏

油水井分析--找漏
K344-114封隔器 745-5节流器
Y521-114封隔器
油层
四、现场应用情况
实例一、齐2-7-011井找漏具体施工
施工步骤: 该井是位于齐2区块的一口注水井,施 ( 1)通井刮管 工目的:水井作业,目前井深: ( 2)下入配重油管 800m+Y521 封隔 , 2852.56m ,油层: 2614.3-2780.1m 器 +油管,在282.44m井深坐封后, 固井质量不好,水泥返高 380m。在压 验套合格。加深一根油管至 293.05m 井作业过程中,井口地表返水,怀疑该 坐封后,套管打压 15MPa,2分钟后 井套管380m以上有漏点,按照地质设 压力降至2.5MPa,确定井深282.44计要求需要找出漏点。 293.05m之间套管有漏点。
三、封隔器找漏工艺介绍
三、封隔器找漏工艺介绍
K344是一种水力扩张式封隔器,悬挂式固定,液压坐 封,液压解封。靠胶筒向外扩张来封隔油、套管环形空间。 因此,工作时胶筒的内部压力必须大于外部压力,也就是 油管压力必须大于套管压力,必须与节流器配套使用。
从K344封隔器的坐封与解封方式来说,工作过程中, 无需机械运动,因此,在水平井和斜井中作业具有优势。
二、找漏技术现状
微差井温 测井法
随着科学 技术的发 展,生产 工艺水平 的不断提 高,验漏 方法多种 多样。 井径成像 测井法
技术 现状
放射性同 位素法
封隔器 验漏法
微差 井温 测井
根据井温曲线反映的温度异常来判断漏 失点,这种方法精度低、分辨率低、成 功率小。
井径 成像 测井
通过井径成像测井资料可以确定出套 管的变形、错断、弯曲情况,但不能准 确地找到漏失点。 向井筒注入含放射性的液体 ,测得放射 性曲线,套管破漏处放射性强度异常增 加,可准确确定套管漏点位置,但是此 工艺较复杂且成本较高。 将封隔器及其它配套工具下入井内,将 可能漏失的井段卡住,从油管或套管内 打压,通过压力变化来确定漏失位置 。

封隔器找漏工艺在中原油田的应用 井下作业工论文

封隔器找漏工艺在中原油田的应用  井下作业工论文

封隔器找漏工艺在中原油田的应用摘要:本文介绍了封隔器找漏在中原油田中的现场应用,阐述了实践中的一些体会,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改进意见。

结果表明,在目前的经济技术条件下,封隔器找漏虽然占井周期长,成本高,但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找漏方法,起到了较好的开发效果。

关键词中原找漏现状封隔器找漏应用体会及建议一、引言在油田注水开发过程中,由于地层的运动,地应力的变化,频繁的井下作业施工以及地层液、入井液的腐蚀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油水井套管状况越来越恶化,主要表现为套管破裂、错断、缩径、弯曲,尤其是浅层未固井段套管破裂时有发现。

以中原采油一厂为例,该厂共投产油水井232口,迄今发现套管破裂27口,占总井数的11.6%,这类井主要症状为含水异常上升,作水性分析,类似表层水;另一症状是异常出砂,返水泥块等杂物,在电泵井中比较常见。

这类井通过作业找漏,相当一部分证实为套管破裂,经挤灰或卡封,恢复了生产。

然而,根据目前的技术现状,怀疑套管有漏失到准确找到漏失点(段),一般要经历较长一段时间,且找漏过程中材料浪费过大,影响到生产和效益,本文拟就封隔器找漏工艺作一下初步的探讨。

二、找漏技术现状1.测井找漏技术现状近几年来,我厂用微差井温测井(外径38毫米)和十八臂测井组合仪、井下电视对套管找漏,但准确率较低。

微差井温测井是根据微差井温曲线反映的温度异常判断漏失点(段),只作“定性”解释,这种解释精度低、分辨率低、成功率小。

主要是由于井筒内流体的流动引起了温度场的扩散,在测井曲线上显示出的漏失段是一个较长的井段,而不是一个点。

此外,在未固井的自由套管段(水泥返高以上)表现得更为严重。

同时,由于未知的原因,测井曲线上常出现类似漏失的异常现象,但经作业验证,套管并没有损坏。

如文13-45井,测井温怀疑580-630米漏,后经封隔器验证实际漏失段为1668-1746米,文13-102井,测井温怀疑1610-1680米漏,下封隔器验证不漏。

油田双流量高效分层测调技术

油田双流量高效分层测调技术

油田双流量高效分层测调技术摘要:目前油田使用的常规注水井测调技术工序繁琐、测调效率低、控制精度低。

本文介绍了一种用于分层注水井流量调配的带有双流量探头的电动流量测调技术,该技术是通过地面测试电缆将调测仪器下到井内预定位置,并使之与井下活动式流量控制器对接,该技术实现了注水井调配过程中的测试数据地面实时监控,井下流量自动智能调节,测试资料同步录取及所有类型配水管柱的单一层段流量调测。

关键词:分层测试、双流量、测调控制、地面控制引言目前油田分层注水工艺多采用偏心配水分层管柱,通过地面钢丝绞车携带投捞工具投拔偏心配水器中的堵塞器并更换其中的水嘴来实现各层段注水量的控制。

常规分层测试井下流量计采用存储式电磁(或超声等)流量计,通过地面回放读取流量数据,根据回放数据与层段配注方案进行对比决定是否需要再次投捞调整。

针对这问题开发研制了一种用于分层注水井流量调配的带有双流量探头的电动流量测调技术。

1 系统构成、结构原理1.1 系统组成系统主要由井下测调控制系统、地面实时监测控制系统和其它辅助设备等三个部分组成。

井下测调控制系统可根据地面指令调节目的层段水量的大小。

地面实时监控系统负责向井下仪器发出动作指令,实时监控井下压力、流量、温度等数据,并能够根据井下压力、流量情况,为操作者提供最优测调方案,辅助设备包括测试提升绞车、井口测试防喷系统、信号载波系统等,负责仪器的起下、密封及信号的传输转换。

1.2 结构原理1.2.1井下调测系统:井下调测系统完成井下测调功能,主要由具有双流量探头的多功能测调仪和井下可调流量控制器组成。

双流量探头多功能测调仪由双电磁流量探测器、可弹出/收回式双向电动调节机构、辅助对接机构及井下电路控制等部分组成。

工作时可根据中央控制机构指令对目的层可调堵塞器进行反复调节,并能将调节结果实时传送到地面[。

即当导电液体通过电磁流量计时,导体中产生感应电动势,其感应电动势与导电液体流速、磁感应强度、导体宽度成正比。

气井两流量试井技术的应用

气井两流量试井技术的应用

气井两流量试井技术的应用
气井两流量试井技术的应用
刘晓玲;凌红;齐庆元;王景东;赵泳
【期刊名称】《断块油气田》
【年(卷),期】2004(011)003
【摘要】针对中原油田低渗透砂岩气田和部分区块凝析气田的生产现状,选用节点分析法优化两流量测试方案,开发了相应的气井测试工艺方法.选用气液两相计算模型计算井底压力并和实测井底压力进行了对比分析,相对误差均小于2%;开发了气井两流量现代试井工艺方法,分析目前地层压力、渗透率、表皮系数等参数.经过矿场16井次的测试和试井分析表明,该技术可以取得关井压力恢复等效的测试结果,同时能缩短测试时间,提高生产时率.
【总页数】2页(83-84)
【关键词】气井两流量试井;井底压力;气井生产;试井分析
【作者】刘晓玲;凌红;齐庆元;王景东;赵泳
【作者单位】中原油田分公司油藏监测研究中心;中原油田分公司技术监测中心;中原油田分公司油藏监测研究中心;中原油田分公司油藏监测研究中心;中原油田分公司油藏监测研究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373
【相关文献】
1.两流量不稳定试井技术在超深水平井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 王陶; 伍轶鸣; 乔书校; 罗志峰; 刘炼; 于志楠; 李铃; 朱元琴
2.气水两相流气井不稳定试井技术及应用 [J], 李晓芸; 唐波; 贾连超; 乐露; 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双流量—井温找漏工艺”的可行性分析
随着目前多数油田开发进入中后期阶段,套管受地层水电化学腐蚀、地层应力及修井作业多种因素影响,出现腐蚀、穿孔甚至错段的现象日益增多,对目前的套管检测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如何准确、高效、经济的找到套管漏失点,缩短测试占井周期,成为油田开发过程中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目前应用的套管找漏工艺除井温法以外,还有多臂井径、超声成像、扇区水泥胶结、噪声测井等手段,但由于后者价格昂贵,维护运行成本高,对现场施工和资料解释人员技术水平和经验要求较高,因此除专业的测井公司以外,在开发单位很少配备,实际应用受到一定限制。

而井温找漏工艺由于具有简单、经济、实用的特点,在油田开发单位得到了最广泛的应用。

一、井温找漏工艺的局限性
从施工工艺方面划分,井温找漏工艺共经历了三个阶段,目前多数的应用还处于第二个阶段,一般录取静止、加压、产液三条井温曲线,通过对比分析温度曲线的变化定性判断漏失点,该工艺最早用于层位找水,区分漏液层、出液层、吞吐层,后来用于套管找漏。

由于井温曲线受作业、注入水及地层等多种因素影响,导致测井资料解释的多解性,单凭温度异常确定漏失点往往不够准确,这种测试方法的解释符合率基本维持在80%-85%之间,测试工艺有待进一步优化和改进。

井例一:资料不符合。

该井塞面以上1948.8米验套15MPa,1分钟降至8MPa,6分钟降至5MPa,10分钟降至4MPa,怀疑塞面以上漏,建议井温找漏。

实施井温找漏(水泥车,8方水,10兆帕),根据测井资料怀疑130-160米漏失,经作业队验漏后,证实此处不漏。

井例二:井温未发现漏点,利用井径找到了漏点。

该井由于高含水,怀疑套管有漏失,2013.7.30日实施了井温测井(水泥车,15方水,10兆帕),测试资料显示未发现套管异常。

后再次实施了井径测井,资料显示1837.5米、1848.5米、1856.3米套管穿孔,经作业队封隔器验证1833.07-1861.01存在漏失。

以上井例说明仅仅依靠井温这一个主要参数进行找漏,结果往往具有局限性和不确定性。

二、双流量-井温组合测井的概念
“双流量-井温法”找漏工艺是在原来录取温度、压力、磁定位、伽马四个参数的基础上,增加了两路流量参数。

流量是井温法套管找漏需要录取的一个重要参数,毋庸置疑,在外界环境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流量的变化必然对应着套管的局部漏失。

流量测量方式目前主要有涡轮、电磁、超声等三种方式,每一种方式都有其局限性,考虑到全井眼流量计和电磁流量计过流面积大,互补性较强,因此可以将二者组合起来进行相互验证和补充,确保找漏测试中流量的测试成功率。

双流量加井温的组合测井总共录取5个参数,其中最核心的就是电磁流量和全井眼流量两个参数,通过流量的变化,可准确、直观的定位漏点深度;套管漏失,通常情况下对应着局部温度剖面的变化,利用井温参数可以很好的印证流量参数,二者相得益彰。

流量测试易受注入压力波动的影响,通过监测压力变化,可辅助判断流量测试的准确性;磁定位可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出套管腐蚀、变形情况,对判断套管漏失有一定的帮助。

各参数及其作用如下:
三、可行性分析
1、仪器配置。

使用电磁流量计和涡轮流量计进行组合测井,基本能够保证测试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2、电缆选型。

测井电缆有5.6毫米、8毫米、12.7毫米等不同系列,小直径电缆由于直径小,重量轻,能够减少井口压力造成仪器难以起下的弊端,更适用于井口带压测试,如井温找漏、吸水剖面、氧活化测井等。

因此建议使用Φ5.6毫米电缆,下面简要分析一下该方案的可行性。

电缆在起下过程中,主要受到井口压力F井口压力(向上)、井口盘根摩擦力f盘根(与运动方向相反)、井液浮力F浮力(向上)、电缆自重G电缆及仪器自重G仪器等几种力的合力作用。

其中井口压力和电缆直径的平方呈正比,当压力大于仪器自重时,电缆势必会在F井口压力作用下自动加速上行,冲撞井口,造成工程事故;显而易见,f盘根同样正比于电缆直径,所以,减小电缆直径对降低盘根摩擦力和井口压力的作用是非常有效的。

同时增加仪器加重是克服仪器上顶力的另一项主要措施。

通过计算可以得出不同压力下12.7电缆和5.6电缆的受力分析,在同样10Mpa井口压力下,要克服井口压力作用,12.7电缆需要配重126公斤,而5.6电缆只需配重24公斤,现有的仪器自重约6公斤,若配上两节钨钢加重,可以实现从井口起测。

3、井口密封。

引进测井电缆高压防喷装置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能够较好地实现井口密封,电缆高压防喷装置目前已基本在同行业中推广应用,高压防喷装置主要由防喷管、防喷盒、阻流管等几部分组成,电缆在井口承受的压力与电缆直径的平方成正比,于此同时,电缆与盘根的摩擦力也与电缆直径成正比关系,所以减小电缆直径对降低电缆上顶力和摩擦力都具有较大的帮助。

4、工艺优化
连续测量法:下放测静止井温剖面,观察温度异常井段;仪器置于测量井段下届,井口加压,观察测井仪的压力变化;待液面达到井口且压力基本稳定后,以800米/小时速度上提测井,注意观察流量、温度、压力参数的变化;在流量、温度异常变化的井段,暂时停止测量,以600米/小时的测速复测该井段;重复3、4步骤,直到完成测量井段。

逐次逼近法:将仪器下放到测量井段中部;井口加压注水,待压力稳定后,点测流量;如有流量,则漏点在下方,将仪器下放到下一段的二分之一处,点测
流量;如没有流量,将仪器上提到上一段的二分之一处,点测流量;重复3、4步骤,直到将怀疑井段缩小到200米以内;将仪器下放到问题井段下届,以600米/小时的测速上提测量该井段,确定套管漏失的准确位置。

两种方法的对比:
连续测量法整个测井过程电缆只需起下一个来回,操作相对简单,重点对比流量的相对变化来判断漏点,时间相对较长,对设备和人员的要求较低。

逐次逼近法要求地面注水压力相对稳定,否则各深度点的流量值不具备可比性。

相对于连续测量法,该方法测试效率较高,同时对设备和人员的要求也较高。

具体采取哪种方式,还有待在工作中不断摸索和优化,但是显而易见,以上两种方式较现有的找漏工艺,测试效率及解释符合率都将有大幅度的提高。

以往通过测取静止、加压、产液三条曲线的传统工艺,完成一口多参数找漏,通常需要8个小时,新的组合测井方式,预计单井耗时不超过4小时,测试效率明显提高。

5、质量控制
工艺应用水平的高低,关键在于能否有一套好的质量控制体系,否则,再好的设备也难以发挥其作用。

在质量控制方面可以实行《质量控制跟踪单》管理,跟踪单从下达测试任务开始生效,直至资料解释外报结束,涵盖井史、设计、仪器、现场、解释等五个节点,通过对每个节点的详细记录和描述,做到每一环节可溯,出现问题时便于逆向查找,实现对整个工艺的的过程控制。

四、结束语
目前在很多采油开发单位已经开始应用流量加井温的找漏工艺,但是多局限于使用单一流量计,如超声波、涡轮或电磁,受井下复杂井况的影响,流量计容易出现故障或计数不准,从而影响测试成功率和解释符合率。

本文提出的采用双流量-井温的找漏工艺,可以从很大程度上解决这一难题,对进一步改进和提高井温找漏工艺将有所帮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