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地理必修2学业水平达标测试 第三章第二节学业水平达标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必修2第三章第一节学业水平达标

高中地理必修2第三章第一节学业水平达标

1.塔里木盆地天然气资源十分丰富,但直到近年来才大规模开发,说明矿产开发主要受下列哪种因素影响大()A.矿藏状况B.交通运输C.消费市场D.国家政策解析:选B。

塔里木盆地深居内陆,虽然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东部地区也非常需要天然气作为能源和化工原料,但受运输条件的限制,长期得不到开发。

2.如图是立体农业、灌溉农业、茶叶园艺农业、热带作物种植业的主要制约条件图,按顺序判断正确的是()A.①立体农业;②灌溉农业;③茶叶园艺农业;④热带作物种植业B.①热带作物种植业;②茶叶园艺农业;③灌溉农业;④立体农业C.①茶叶园艺农业;②立体农业;③灌溉农业;④热带作物种植业D.①灌溉农业;②热带作物种植业;③立体农业;④茶叶园艺农业解析:选D。

从图中可以看出,①主要受制于水源,说明为灌溉农业;②主要影响因素是气候,说明是热带作物种植业;③受制于地形条件,说明是立体农业;④主要影响因素是土壤,说明是茶叶园艺农业。

3.据图可知,剑桥科学园的工业布局属于()A.临空型B.劳动密集型C.临海型D.煤铁复合体型解析:选A。

本题要求要善于挖掘图中隐形信息(飞机场的位置、剑桥科学园的位置),并与所学的知识有机结合。

4.为摩托车厂配套的变速器厂、齿轮厂、轮胎厂等工厂之间的联系属于()A.生产流水线上的联系B.商贸联系C.相对独立的零部件工厂之间的生产联系D.信息的联系解析:选C。

摩托车厂的许多部件是由各分厂提供的,它们之间存在着生产联系,错选A项是因为没有理解流水线作业的概念。

5.关于地域联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为汽车厂生产各种零部件的工厂间存在着空间联系B.绝大多数产品从原料开始的全部加工过程是在一个工厂里独立完成的C.甜菜制糖厂与钢铁厂间存在着生产联系D.有些工厂为了共同利用基础服务设施形成空间联系解析:选D。

在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的今天,在一个工厂里独立完成从原料到产品的全部加工过程的企业为数是相当少的。

制糖厂与钢铁厂不存在生产联系。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二课后习题:第三章测评(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二课后习题:第三章测评(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三章测评(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下表为某年我国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与美国大西洋沿岸城市群人口、城市、经济发展状况比较表。

读表,完成1~2题。

1.美国大西洋沿岸城市群比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 A.城市人口多 B.城市人口比重低 C.经济水平高D.所占区域面积大2.两大城市群的共同特征有( )①人口密度小②城市等级体系完整 ③城市用地规模小 ④城镇化水平高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1题,城镇化水平用城市人口比重衡量,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美国大西洋沿岸城市群比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城镇化水平高,城市人口比重大,经济水平高。

中国人口总数是美国的4倍多,故美国大西洋沿岸城市群比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城市人口少;美国大西洋沿岸城市群占国土面积的比重小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故所占区域面积比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小。

第2题,两大城市群城镇化水平都比较高,城市人口密度大,用地规模大,城市等级体系完整。

2.C目前,粤港澳大湾区无论是城镇化水平、人口规模、经济总量还是产业竞争力,都已经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可以与世界一流城市群匹敌。

不过,粤港澳大湾区又是极其特殊的存在,故粤港澳大湾区设计出“广深港澳(位置见下图)四大龙头均为中心城市,同时它们在功能定位上又各有分工,各有侧重”的区域发展思路。

据此完成3~5题。

3.定位国家中心城市,充分发挥湾区引领作用的是()A.广州B.深圳C.香港D.澳门4.在功能定位上的分工和侧重会促进广深港澳()A.交通条件改善B.环境质量提高C.就业岗位增加D.产业结构优化5.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有利于港澳()A.增加城市用地规模B.扩大城市服务范围C.改变城市服务职能D.降低城市人口密度3题,广州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全国城镇体系规划(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的五大国家中心城市(北京、天津、上海、广州、重庆)之一。

故选A。

第4题,广深港澳在功能定位上的分工和侧重有利于发挥各地优势,实现优势互补,进而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经济的发展。

2020-2021学年地理人教必修2课后习题:第三章测评

2020-2021学年地理人教必修2课后习题:第三章测评

第三章测评(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法国波尔多、中国新疆、美国加州是世界三大著名葡萄产区,葡萄的产地决定了葡萄酒的品质、口味、香味等性质,农药残留、水分过大等会影响葡萄酒的品质。

据此完成第1~2题。

1.三大葡萄产区共同的优势条件是()A.雨热同期B.光热适宜C.交通便利D.劳动力丰富2.提高中国葡萄酒品质的最有效措施是()A.调整酒厂布局,以避免对产品的污染B.加大科技投入,培育抗病虫害的良种C.加大灌溉力度,增加葡萄单产,扩大销售市场解析第1题,农产品的质量与其生长环境和栽培技术、品种密切相关。

交通便利和劳动力丰富与葡萄的质量关系不大。

从世界三大著名产区的地理条件和葡萄生长习性来分析,三大葡萄产区共同的优势条件是优越的气候条件,尤其是光热,光热充足有利于糖分积累。

第2题,葡萄的产地决定了葡萄酒的品质、口味、香味等性质,农药残留、水分过大等会影响葡萄酒的品质。

提高中国葡萄酒品质,先要提高葡萄的质量,从提高种植技术,培育优良品种着手,少用或不用化肥、农药。

答案1.B 2.B农作物南繁(我国作物育种的专业术语)是指把北方种植一代的农作物育种材料,移至南方再种植一代或两代,即在南方、北方交替种植。

甲地区是我国海南岛重要的南繁基地,农业科研人员说它是“育种的天堂”,还有人说它是“天然温室”。

据此完成第3~4题。

3.图示甲地区成为南繁基地的主要自然原因是()A.水源丰富B.土壤肥沃C.光热充足D.地势平坦4.推测甲地区作为南繁基地最繁忙的时间可能是()A.3月到5月B.9月到次年5月7月 D.7月到9月解析第3题,由图可知,甲地区位于海南岛南部,纬度低,再结合材料中的“天然温室”可推知,甲地区成为南繁基地的主要自然原因是光热充足。

第4题,南繁主要是利用海南岛温暖的气候条件,将夏季在北方种植的一代农作物育种材料,在秋冬季节移至南方再种植一代或两代,故南繁基地最繁忙的时间是9月到次年5月。

地理ⅱ人教新课标第二章第3节学业水平达标

地理ⅱ人教新课标第二章第3节学业水平达标

地理ⅱ人教新课标第二章第3节学业水平达标1.下面的四幅图中,能正确反映都市进展一样规律的是()解析:选A。

都市进展的一样规律应是:都市的数目不断增多,各个都市的人口和用地规模不断扩大,都市人口的比重不断提高。

近些年来,在许多国家还显现了规模庞大的都市群和都市带,以及在大都市周围显现了一些卫星城等。

图示都市进展的一样规律,应如图A 所示。

2.下列关于都市与都市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都市的服务种类、范畴与都市等级相对应B.都市内部的空间结构要紧受经济因素制约C.衡量都市化水平的最重要指标是都市人口比重D.都市化本质是居民由从事第一、第二产业转为从事第三产业解析:选D。

结合本章一、二节知识能够确定A、B两项是正确的。

都市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是衡量都市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因而C也是正确的。

但都市化的过程表现为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即产业结构上由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转化。

(2011年广州高一检测)读聚落演变示意图,回答3~5题。

3.聚落从时期Ⅰ演变到时期Ⅱ,与此相对应的是()A.部分农业人口转变为都市人口B.人口向乡村迁移C.都市规模缩小D.工厂呈分散分布4.聚落从时期Ⅱ演变到时期Ⅲ,带来的问题最不可能显现的是()A.都市中心区环境质量下降B.都市中心区地价较高C.都市中心区交通拥堵D.都市中心区显现大量的贫民窟5.关于图中的演变过程,正确的说法是()A.是一种由低级向高级的连续进展过程B.前期显现逆都市化现象C.都市化水平一直在下降D.前期都市人口比重下降解析:由图可知,时期I时聚落为乡村,演变到时期Ⅱ,聚落内部显现工业区与住宅区的混杂,因此是都市化的初期时期。

到时期Ⅲ时,都市内部土地利用显现分化,但仍是都市面积扩大的过程,并未显现逆都市化的现象。

答案:3.A 4.D 5.A6.解决都市交通拥挤最有效、最科学的方法是()A.在市中心建立大量停车场B.学校、工厂和机关安排不同的上下班时刻C.鼓舞市民使用私家车D.操纵和减少小汽车数量,禁止大货车入城答案:B7.读甲、乙、丙三幅图,依照图中提供的信息完成下列问题。

09届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必修2第3章

09届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必修2第3章

09届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必修2第3章1.我国“南米北面”的传统饮食习惯,体现了农业生产的()A.地域B.周期性C.商品性D.市场性2.《晏子春秋》中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积”,造成这一差异主要因素有()①地形②土壤③气候④市场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我国某边防站(海拔4900米)的驻防官兵在艰苦的条件下,为改善生活试种蔬菜。

他们先盖起简易阳光房,但种的蔬菜仍不能生长。

后来,他们有在简易阳光房中搭架,架上盆载,终于有了收获,据此回答3~4题3.简易阳光方改造的自然条件主要()A.热量B.水分C.土壤D.光照4.在简易阳光房中再搭架盆栽,蔬菜才能生长,解决的问题是()A.蒸发量大B.多虫害C.地温低D.太阳辐射强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北方城郊建有大面积的温室大棚,冬季市民餐桌上常有西红柿,黄瓜等夏季蔬菜,水果。

据此回答5~6题5.即“温室大棚”代替“南菜北运”的主要原因是()A.价格因素B.交通运输不便C.消费者习惯变化D.气候变化6.“温室大棚”能反映季节种菜,引起变化的因素主要是()A.水分B.土壤C.热量D.光照7.有关气候条件对农业区委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热量条件对农业区委的影响大,光照,降水等条件对农业区委的影响小。

B.各种动植物的生长发育对气候条件有相同的要求C.受太阳辐射的影响,气候条件按纬度有规律的分布D.一个地区农业的选择,应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因素云南凭借自身的优势条件和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西部大开发的有利时机,已逐渐成为我国的花卉产业带。

据此回答8~10题8.云南发展花卉产业的优越自然条件是()A.气候B.地形C.土壤D.生物多样性9.与世界主要花卉生产国相比,云南发展花卉的人文因素优势是()A.劳动力B.科技C.交通D.市场10.制约云南花卉走向国内和国际市场的主要因素是()A.经营理念B.交通运输C.劳动力D.土地租金11.我国南方某省北部山区自高速公路通车后,在政府引导下,由原来粮油产地转变为鲜活农副产品基地。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三章综合测试02(含答案)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三章综合测试02(含答案)

第三章综合测试一、选择题读下列四幅图,完成1~3题。

1.四幅图所表示的发展农业生产时分别改造的区位因素是()A.温度、地形、水源、土壤B.光照、土壤、地形、水源C.湿度、土壤、地形、水源D.通风、地形、水源、土壤2.图①的农业生产方式所出现的地区最可能是()A.北京市郊区B.河西走廊C.三江平原D.南疆盆地3.农业的区位选择实质就是()A.社会经济发展需求B.对土地的合理利用C.交通运输的不断发展D.国家政策措施的影响(2019·高考全国卷Ⅰ)20世纪80年代开始,长江三角洲地区某县村办企业涌现,形成“村村冒烟”现象。

2016年该县开始实施村集体经济“抱团飞地”发展模式:由县、镇统筹,整合腾退的村办企业建设用地指标和补贴资金,各村以股份合作形式(抱团)在发展条件优越的城镇(飞地)联合建设创新创业中心,并建立保证各村收益的机制。

据此完成4~6题。

4.“村村冒烟”主要指的是当时该县村办企业()A.燃料来源分散B.空间布局分散C.原料来源分散D.产品市场分散5.实施“抱团飞地”发展模式,可以()①弥补劳动力不足②缓解建设用地紧张③提升基础教育水平④壮大集体经济实力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6.“抱团飞地”发展模式,主要体现了()A.城乡统筹创新B.生活方式创新C.农业发展创新D.科学技术创新生产性服务业,指为生产、商务活动而非直接向个体消费者提供服务的行业。

生产性服务业在市中心的集聚,形成集聚效应,但过度集聚也会产生一些城市问题。

下图示意影响生产性服务业的三大因素。

读图,回答7~9题。

7.以下行业中属于生产性服务业的是()A.餐饮业B.旅游业C.家电生产D.软件开发8.市中心大量的民用住宅转租成办公场所,是()A.区位条件引起的扩散B.经济指向引起的集聚C.政府规划引起的集聚D.政府规划引起的扩散9.针对市中心生产性服务业过度集聚的现象,政府可以引导()A.市区的金融机构迁至郊区B.市中心发展现代物流业C.技术服务业迁至高校园区D.减少市中心的办公用地(2019·高考全国卷Ⅰ)下图示意我国东北某区域铁路线的分布。

人教地理必修2学业水平达标测试 第三章章末综合检测

人教地理必修2学业水平达标测试  第三章章末综合检测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2.5分×20=50分)读我国某地区农业资源利用评价表(单位:%),回答1~3题。

评价类别农作物A 农作物B 农作物C满足程度热量满足率22 22 16 水分满足率79 84 84 土壤养分满足率84 84 84 社会经济因素满足率76 29 42资源利用率光合潜力利用率11.3 4.4 4.5 光温潜力利用率51.0 20.2 29.0 气候潜力利用率64.2 24.1 34.7 气候—土壤潜力利用率76.4 28.7 41.41.A.光照B.气温C.降水D.土壤2.该地区农业生产的最主要优势条件是()A.气温B.降水C.土壤D.社会经济因素3.该地区最适合种植的是()A.农作物AB.农作物BC.农作物CD.农作物B和C解析:第1题,由表中内容可知热量满足率最多只有22%,远低于水分、土壤养分和社会经济因素的满足率,这是由当地气温低、热量不足造成的。

第2题,三种农作物土壤养分满足率都达到了84%,说明土壤养分含量较高。

第3题,资源利用率各个项目中,农作物A的利用率都远高于农作物B和C,说明当地最适合种植农作物A。

答案:1.B 2.C 3.A4.下列能正确反映我国农业生产地域性特点的例子是()A.在松嫩平原一带大力种植柑橘、香蕉等水果B.在南方的山地、丘陵地区大规模开垦梯田C.在内蒙古高原东南部实施退耕还林、还草D.在华北平原种植水稻、小麦、棉花、油菜等农作物解析:选C。

松嫩平原属中温带,不宜种植柑橘、香蕉等亚热带水果;在南方山地、丘陵区大规模开垦梯田会造成水土流失;华北平原用水紧张,不提倡大面积种植水稻。

下图为“四个地区气候资料图”。

据图完成5~6题。

5.四地中乳畜业最发达的地区是()A.①B.②C.③D.④6.关于四地气候与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A.②地适宜发展商品谷物农业B.④地农业生产复种指数最高C.①地农业生产易受春旱威胁D.③地的气候在欧洲广泛分布解析:根据四地气候资料可判断:①属于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东亚,特别是我国北方的东北平原和黄淮海平原,再根据1月气温可知是我国黄淮海平原,春季有严重的春旱,影响农业的生产;②是温带海洋性气候,适宜乳畜业的发展,在欧洲分布最多;③是热带季风气候,由于气温高,复种指数高;④是地中海气候。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三章综合测试试卷含答-案答案在前1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三章综合测试试卷含答-案答案在前1

第三章综合测试答案解析一、1.【答案】D【解析】全国农业划分出优化发展区、适度发展区和保护发展区,能够根据各地的自然条件,发展适合当地实际的农业生产,这体现因地制宜的地理学基本原则,选项D符合题意;发展区之间有明显的差异,因此不是体现整体性,A不符合题意;三个发展区的划分没有体现开放性特征,B不符合题意;三个发展区的划分属于空间布局,不是时间分配,因此C不符合题意。

2.【答案】B【解析】与长江中下游相比,东北区纬度较高,降水较少,水热条件较差,A不符合题意;与长江中下游区相比,东北区人口密度相对较小,平原面积较大,人均耕地广,导致农产品的商品率较高,这是东北区的突出农业区位优势,B符合题意;与长江中下游区相比,东北区对外交通不具有优势,C不符合题意;东北区大部分地区被称为“北大荒”,说明当地种植历史不长,因此D不符合题意。

3.【答案】B【解析】中国人口众多,蔗糖的消费市场广阔,A错;甘蔗种植需要高温多雨的气候,中国热带面积较小,而巴西以热带气候为主,水热充足,B对;巴西平原地区往往以热带丛林为主,甘蔗种植面积小,主要甘蔗种植区位于巴西高原边缘地区,C错;巴西主要甘蔗种植区位于东南部,水源条件与我国南方甘蔗种植区相似,D 错。

4.【答案】B【解析】题中信息表明,受中美贸易战影响,2018年中国进口8400万吨大豆,其中巴西占7100万吨,巴西大豆出口量大增,市场价格上涨,种植大豆的经济效益增加,导致巴西农民放弃种植甘蔗转而生产大豆,因此选项B符合题意。

巴西的气候、政策、劳动力并没有多大的变化,因此这些因素不是影响巴西农民“弃糖转豆”的主导因素,排除A、C、D。

5.【答案】B【解析】读材料可知,“我国智能手机制造业飞速发展,技术更新周期大大缩短”,基本上以三个月为一个周期,三个月内某一领域就会有技术更新,说明我国智能手机制造技术更新速度快,更新周期短;我国是全球第一大手机市场,竞争激烈,各手机生产公司加快技术研发,不断推出新机型,以抢占市场,故选B。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季风水田区发展水稻种植业的优势条件有()A.大面积可供开发的土地B.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C.终年高温多雨的气候D.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答案:B2010年10月16日为世界粮食日。

读联合国粮农组织网站公布的处于粮食危机之中的亚洲国家表,完成2~3题。

粮食危机类型国家粮食危机产生的原因粮食总产量严重缺口伊拉克冲突和动荡大范围粮食获取困难阿富汗冲突和动荡朝鲜经济制约和a局部严重粮食不安全孟加拉国a和台风印度尼西亚泥石流、a和地震尼泊尔市场渠道不畅,冲突和a巴基斯坦动荡和a斯里兰卡冲突东帝汶内部流离失所等2.)A.世界油价上涨B.人口增长C.全球变暖D.洪涝3.关于表格中的国家描述,正确的是()A.表格中有五个国家位于南亚B.表格中的国家城市化水平高C.农业地域类型大多数为季风水田农业D.人口增长模式均为原始型解析:东亚与东南亚大部分地区为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分配不均且年际变化大,尤其是夏季降水集中,易在地势低平区产生洪涝灾害。

表中所列国家大多数为水稻种植区分布国家。

答案:2.D 3.C(2011年石家庄高一检测)读北美(美国和加拿大)小麦和玉米主要产区分布示意图,回答4~6题。

4.北美小麦和玉米集中产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A.地中海式农业B.商品谷物农业C.混合农业D.热带种植园农业5.北美小麦和玉米集中产区不.具有的条件是()A.国际市场广阔B.交通便利C.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D.技术装备好6.该农业地域类型具有的特点是()①机械化程度高②商品率很高③主要分布在发展中国家④集中在大城市周围⑤耗费能源多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②⑤解析:本题组考查北美洲中部平原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与生产特点,分析如下:答案:4.B 5.C 6.D7.(2011年汕头高一检测)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图中A、B、C三地所代表的农业地域类型(填序号):①混合农业②商品谷物农业③季风水田农业(水稻种植业)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2)B处农业地域类型的优势区位条件有哪些?(3)与A处地域类型相似的农业地域类型在中国主要分布在________和________地区。

在世界上A类农业主要分布在哪些国家?(4)A处农业地域类型的地理位置为________,主要特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美国发展A类农业的优越自然条件包括;①__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

(6)为A类农业提供机械、电力等的社会经济因素是()①人口密度②先进的科学技术③便利的交通运输④发达的工业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根据图中信息判断出A、B、C三地的农业地域类型是解题的关键。

第(1)题,结合A、B、C的图示位置可知,A为商品谷物农业区,B为季风水田农业区,C为混合农业区。

第(2)题,B为季风水田农业区,这里发展季风水田农业区位优势明显,主要表现在自然条件优越,人口众多,人们喜食大米等方面。

第(3)题,由于A处为商品谷物农业,所以该种农业类型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地广人稀的东北和西北地区;同理,发展该种农业生产的国家也应具备地广人稀的条件。

第(4)题,由图示可知A为美国的中部大平原,这里的农业具有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机械化水平高的特征。

第(5)题,美国发展商品谷物农业的自然条件十分优越,表现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气候适宜,雨热同期等。

第(6)题,美国发达的工业为农业提供机械,先进的科技提供技术支持。

答案:(1)②③①(2)地势平坦;人口密集,粮食需求量大;劳动力资源丰富;雨热同期,种植历史悠久。

(3)西北东北美国、加拿大、阿根廷、俄罗斯、乌克兰等。

(4)美国中部平原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5)地势平坦开阔土壤深厚、肥沃水源充足气候温和,降水较多,雨热同期(6)D一、选择题日本处于季风水田农业区,但是该国的农业特点明显区别于其他国家。

据此完成1~2题。

1.日本的季风水田农业区别于亚洲其他国家,主要表现在()A.劳动力投入多少B.机械化水平C.商品率高低D.单位面积产量2.影响日本形成这种特点的因素为()A.交通B.气候C.市场D.经济发展水平解析:由于日本经济发达,机械化水平高,已进入现代化农业阶段。

答案:1.B 2.D(2011年浙江省金华高一期末)读几个地区农业基本情况比较表,完成3~4题。

地区种植业比重畜牧业比重商品率投入劳动力数量①86% 14% 20% 多②45% 55% 90% 少3.A.水稻种植业B.混合农业C.商品谷物农业D.种植园农业解析:选A。

表中①地区种植业比重高达86%,投入劳动力数量多,商品率仅为20%,所以应是自给自足、精耕细作为主的水稻种植业。

4.与②地区农业地域类型相似的地区是()A.刚果盆地B.四川盆地C.大自流盆地D.墨累—达令盆地解析:选D。

②地种植业和畜牧业都占较大比重,应为混合农业,故与②地区农业地域类型相似的是墨累—达令盆地,其特点是投入劳动力数量少,但商品率较高。

“开心农场”是一款网络游戏,结合下图回答5~7题。

5.在种植图中作物的过程中的决定性区位因素是()A.劳动力B.化肥农药C.市场D.科技水平6.该农作物的最大产区是()A.亚洲B.非洲C.南美洲D.欧洲7.下列有关图示种植业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A.科技水平高B.水利工程量大C.单产高D.机械化水平低解析:图中作物为水稻,其生产过程复杂,为劳动力密集型农业,因此生产过程中劳动力为决定性因素。

水稻最大产区为亚洲的东亚、南亚、东南亚的季风区。

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为:①小农经营;②单产高,但商品率低;③机械化和科技水平低;④水利工程量大。

答案:5.A 6.A7.A读我国某地区城市及其周围区域农业地域类型变化图,回答8~10题。

8.如果该地是我国九大商品粮基地之一,则该商品粮基地是()A.长江三角洲平原B.鄱阳湖平原C.三江平原D.珠江三角洲9.农业地域类型I的基本特点是()A.生产规模大B.机械化程度高C.单位面积产量高D.科技水平高10.农业地域类型Ⅱ形成的主导因素是()A.市场B.科技C.劳动力D.气候解析:第8题,可根据经纬度作出准确推断。

第9题,在1998年,由于城市规模小,周围进行水稻种植生产,其属小农经营,机械化水平低,科技水平低,但由于气候及水稻生产自身特点,单位面积产量高。

第10题,随着城市的扩大,人们需要大量蔬菜、水果、花卉,因而城郊农民开始转变农业结构,发展城郊农业主要是受市场的影响。

答案:8.B9.C10.A商品谷物农业是一种面向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其基本特征是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商品率高。

下图为商品谷物农业区位条件示意图。

读图,回答11~12题。

11.图中a、b、c、d与下列区位条件对应正确的是()①农业科技先进②人均耕地面积大③机械化水平高④市场广阔A.a——①、b——②、c——③、d——④B.a——②、b——①、c——④、d——③C.a——①、b——③、c——④、d——②D.a——②、b——④、c——③、d——①12.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东北地区发展商品谷物农业的优势条件是()A.水热条件优越B.人均耕地面积大C.市场广阔D.农业科技先进解析:第11题,注意分析图中箭头的指向是解题的关键。

第12题,长江三角洲地区水热条件充足、劳动力丰富且农业技术发达,但商品率远低于东北地区,其主要原因是当地人口稠密,粮食消耗量大。

答案:11.C12.B二、综合题13.(2011年常州高一检测)下图中甲、乙两区域都是重要的种植业分布区。

读图回答问题。

(1)依据对应关系,填表说明甲区域发展种植业的主要限制性自然条件及其治理措施。

(2)说明乙区域河流下游地区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原因。

解析:本题通过对我国西北地区灌溉农业和印度恒河中下游平原水稻种植业的对比,考查学生对农业生产条件和农业地域类型的理解。

读题干和甲、乙两区域图,可获取以下信息:①根据经纬度位置和黄河轮廓图,可判定甲区域为宁夏平原地区;②黄河流经宁夏平原,引黄河水灌溉,使宁夏平原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③根据经纬度位置、河流和国界等信息,可判定乙区域为恒河中下游平原地区;④恒河中下游平原的农业生产以水稻种植为主,是典型的水稻种植区。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甲乙两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及农业生产状况。

答案:(1)(2)雨热同期;地势平坦;人口稠密。

14.读图及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新华社2011年5月12日我国“粮仓”黑龙江省提出在未来4年内,新型农机装备研发制造水平要显著提高,力争建成东北地区最大的新型农机装备制造产业基地。

黑龙江省去年制订了“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建设规划”,确保全国最大粮仓的地位。

(1)黑龙江省是世界上水稻纬度最高的分布区,其原因是什么?(2)图甲、图乙主要农作物有何不同?两地各自农业发展的优势是什么?(3)黑龙江省形成全国粮仓的主要条件是什么?(4)根据材料回答,黑龙江省将有较大改善的农业区位条件是什么?解析:第(1)题,黑龙江省是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炎热,可以满足水稻生长的需求。

第(2)题,图甲为三江平原,农作物以春小麦为主,图乙为珠江三角洲,农作物以水稻为主。

第(3)题,黑龙江省土壤肥沃,单产较高,人口稀少,商品率高是其成为全国粮仓的主要条件。

第(4)题,黑龙江省机械化和科技水平都将有大的改善。

答案:(1)黑龙江省位于温带季风区,夏季炎热多雨,能满足水稻生长的需求。

(2)图甲:春小麦;图乙:水稻。

图甲的优势:土地平坦、广阔、土壤肥沃,适合大规模机械化作业。

图乙的优势:光、热、水资源丰富,劳动力充足。

(3)黑龙江省地广人稀,粮食商品率高,土壤肥沃,机械化水平高。

(4)机械化和科技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