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八年级上册2.2中国的气候(1) 导学案
2.2 中国的气候教案(湘教八年级上)

第二章第二节中国的气候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说出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的特点。
2.知道0℃等温线的分布位置与地理意义。
3.知道我国温度带划分依据及划分地区,明确我国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
技能目标1.通过阅读等高线分布图,培养学生判读等值线的技能。
2.通过对我国冬、夏季气温特点成因的分析,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
3.学会查阅资料,运用资料解决地理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形成对我国地理环境差异性的认识,树立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的观念。
【教学重点】1.冬、夏气温的分布特点。
2.0℃等温线的分布位置与地理意义。
【教学难点】冬、夏气温分布特点的形成原因【教学方法】表演、读图、讨论、讲述、展示资料【教学准备】学生准备:1.反映我国气温南北差异的资料(文字、图片等)。
2.各温度带的生活、生产特征的资料(饮食、房屋、服饰、农作物、耕地、植被、水果)。
【教师准备】1.小道具:大皮帽、棉衣、大围巾、背心2.东北地区、广州、海南等地图片3自制相应课件、电脑、实物投影【教学过程】活动引入:表演:冬天,学生甲:扮东北人,头戴皮帽,身穿棉衣,学生乙:扮广州人,身穿背心两人的穿着说明了什么?(大屏幕显示:南北气温的差异)谁还准备了其他资料来说明南北气温不同的情况。
学生回答:( )过渡:同学们找的资料都很好,都能说明我国南方、北方的气温有差异。
单从这些资料上能找出规律、特征吗? 那怎么办呢?这就需要我们地理的法宝——地图了。
运用地图解决地理问题是我们地理课的一大特色。
今天我们学习气温的差异用什么图呢?(大屏幕显示:一月平均气温分布图)拿来一张地图,你应该怎样看呢?提出问题:1.等温线是怎样分布的?有没有规律可寻?能得出什么特点来?2.等温线为什么是这样分布的,受什么因素影响?3.有没有特殊的地方,特殊的等温线?(大屏幕显示课件:世界地图、太阳挂中国地形图:学生贴箭头表示冬季风)要求学生用笔描出0℃等温线,并能说明其地理意义。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2.2《中国的气候》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2.2《中国的气候》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2.2《中国的气候》一节,主要让学生了解中国气候的特点及主要气候类型。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认识中国的气候多样性,理解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本节课内容是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认识的关键。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气候概念和气候类型有初步的了解。
但对中国气候的特点和复杂性认识不足,需要通过实例和图片加深理解。
学生在生活中对气候有直观的感受,但缺乏系统的理论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气候的特点及主要气候类型,认识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例图片,分析中国气候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认识,增强学生关爱环境、保护资源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国气候的特点及主要气候类型。
2.难点:理解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和实例,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和实例资料,制作课件。
2.准备与中国气候相关的问题,设计课堂活动。
3.准备板书设计,突出重点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展示中国地图,引导学生观察中国地理位置特点。
提问:“你知道中国的气候有哪些特点吗?”让学生回顾已有知识,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展示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各种气候类型的分布特点。
通过图片和实例,展示中国气候的多样性,如青藏高原的高原气候、东北地区的温带季风气候、海南岛的热带季风气候等。
八年级地理上册 2.2 中国的气候学案1(无答案)湘教版(2021年整理)

湖南省耒阳市八年级地理上册2.2 中国的气候学案1(无答案)(新版)湘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湖南省耒阳市八年级地理上册2.2 中国的气候学案1(无答案)(新版)湘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湖南省耒阳市八年级地理上册2.2 中国的气候学案1(无答案)(新版)湘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二章第二节中国的气候【学习目标】(齐读目标,声音洪亮)知道我国冬、春气温分布的特点及温度带的划分.【学习重难点】各温度带的作物熟制和主要农作物【学习过程】一、抽测反馈1.地形特点:我国地形( ),山区面积()。
2.地势特征:我国地势_ _高_ 低,呈_____ 状分布。
3.我国最大的高原是高原,最大的盆地是盆地,最大的平原是平原,盆地有“紫色盆地”之称。
二、自主学习、展示提升(学习教材P32-P35页,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在书上圈点)气候复杂多样(我国气候主要特征之一)(一)我国的气温分布1。
气温分布特点(1)冬季:南北气温相差,南方,越往北气温越(2)夏季:南北普遍,南北温差不大。
(二)温度带1月0℃等温线大致经过一线。
(1)划分:根据多少,划分为、、、(2)概况(本表格中的内容不展示)温度带分布范围作物熟制主要作物寒温带中温带暖热带亚热带热带高原气候区三、达标检测1、我国秦岭-淮河一线是()A.热带与亚热带分界线B.暖温带与中温带分界线C.湿润与半湿润区分界线D。
半湿润与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2、我国动植物资源非常丰富,世界上大多数动植物都能在我国找到适合生长的地区,这得益于( )A气候复杂多样 B雨热同期C季风气候显著 D多特殊天气3、华北平原的农作物熟制是()A一年一熟 B一年一熟或两熟 C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D一年三熟4、下列城市中,位于中温带的是( )A广州 B上海 C北京 D哈尔滨。
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精品资料2.2中国的气候导学案

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精品资料2.2中国的气候导学案 NO.6班级姓名小组评价[学习目标]1、扎实掌握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影响因素,学会分析1月和7月等温线分布规律。
2、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探究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成因。
3、增强人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的意识。
全力以赴,体验学习的快乐。
[自主学习]1.气候类型分布:东部--______________、_ ___ _ ___ 和_______________;西北--温带大陆性气候;青藏—______________2.温度带:(1)我国从北向南习惯上划分为_____带、____带、_____带、_____带、热带。
作物熟制:寒温带:_________中温带_________暖温带________亚热带______热带________(2)秦岭---淮河线以南,主要是我国的_____带和____带;秦岭---淮河线以北的_______盆地、______平原和______高原,以及辽宁省的南部属于暖温带;大兴安岭的北段及其两侧地区属于______带;青藏高原则属于以高寒为特征的_______气候区。
3.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______,南方温暖 ,而越往北气温就越_____ ;夏季南北差异_______。
成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我国1月平均气温最低的区域_________和最高的区域_________气温相差约_____度;我国7月气温的最低区域_______和最高区域__________相差约______度。
5.我国的降水地区差异大,________地区降水量大,较为湿润,而越往_______,降水量越少,干旱也就逐渐加重。
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在_____省的东北部,叫_______,其降水主要来自______洋。
6.季风气候显著①原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冬季风:来自_____ ___内部,__ _风(东北风、西北风),性质:_ ___ 夏季风:来自____ 洋和____ 洋,偏南风(东南风、西南风),性质:__ ___ ②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划分:界线:()—()-()-()-()。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中国的气候》导学案无答案湘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中国的气候》导学案无答案湘教版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等温线、等降水量线分布图,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以及降水分布特点,培养学生判读、分析等值线分布图的技能.初步学会分析气温和降水特点的形成原因.2.了解我国温度带及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划分地区等,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我国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性.3.了解我国的气候特征,培养学生分析气候特征的技能.使学生明确气候也是一种资源,而且是我国非常丰富的自然资源,但同时我国也是灾害性天气频发的国家,所以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使人和环境相互协调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学习重点1.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2.我国气候为农业生产提供的有利条件.学习难点分析、归纳、概括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学习方法资料完整分析法课时安排三课时学习过程知识点Ⅰ:我国气温的分布特点和温度带(一)、阅读教材P28图2-14“中国1月平均气温”,完成下列问题.1.请在图中用彩笔描出1月0℃等温线,该线大致位于我国的一线,向南延伸至高原东缘.2.填写下列城市1月平均气温的范围:漠河,哈尔滨,北京,武汉,拉萨,广州,海口 .3.从海口到漠河,温度大致相差℃,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南方温暖,越往北去气温越低.其主要原因是:①② .(二)、读“我国7月平均气温”,完成下列问题.1.青藏高原大部分地区的气温比同纬度其他地区(高/低),其主要原因是.2.我国夏季气温分面的特征:(青藏高原除外).其原因是: .(三)、我国温度带的划分1.我国温度带的划分依据是: .在我国,从北向南习惯上划分为A 带、B 带、C 带、D 带、E 带和F 气候区等温度带.5、读图2-16,秦岭-淮河一线,南侧的温度带是,北侧的温度带是 .湖南位于温度带,作物熟制为;海南全部位于带,作物熟制为;东北平原位于温度带,作物熟制为 .识记:P30 各温度带的积温和作物熟制思考:五个温度带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有利:我国南北跨度大,近50个纬度,各地积温由1600℃~8000℃,差别很大,故适合喜热、喜温、喜凉等多种作物生长,世界上绝大多数农作物都可以在我国找到适合生存的地点;我国水稻、棉花等高产作物分面北界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作物熟制从一年一熟到一个三熟也是多样的.不利:引进、推广农作物新品种或改革熟制试验上,必须因地制宜,才能取得成功.知识点Ⅱ:我国降水的分布特点和干湿地区(一)阅读教材31页“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1.在图中找到800mm,400mm,200mm年等降水量线.2.800mm等降水量线大致沿一线,经高原东南边缘.3.从图上可以看出,我国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总趋势是 .4.读下图,回答问题.1、四地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共同点_______________,明显的差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我国年降水量的时间分配特点是:季节多,季节少.3、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叫 .4.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 .5、读图2-19,在我国,从东南向西北习惯上划分为A 、B 、C 、D 四种干湿地区类型.6、读图2-19,秦岭-淮河一线,南侧的干湿地区是,北侧的干湿地区是,湖南位于干湿地区.识记P33干湿地区分布和植被类型7.写出各干湿地区的主要植被: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8.结合中国地形图填下表.地形区内蒙古高原东部准噶尔盆地华北平原黑龙江北部海南岛温度带干湿地区知识点Ⅲ:气候复杂多样及其影响1、世界上季风气候最典型,影响范围最广的地区在洲的东部和南部.世界上的季风气候类型有季风气候、季风气候、季风气候三种.2、在季风区内,夏季,风从吹向(填海洋或陆地),降水 .冬季风从吹向,降水 .3、我国疆域辽阔、地跨众多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加上地形复杂,地势高低悬殊,所以我国气候,即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之一.4、读土2-21,找出湖南的气候类型是 .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地区气候特征热带季风气候海南岛,雷州半岛,台湾南部云南西双版纳亚热带季风气候秦岭-淮河以南的广大地区温带季风气候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北方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广大的西北地区高山高原气候青藏高原,天山山地6、结合实际,从动植物资源,农业生产,地域文化等来讨论:我国气候复杂多样,对我国有什么影响.(书P35)知识点Ⅳ:季风气候显著1、我国季风气候显著的原因是,我国位于世界上最大的大陆,濒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洋,海陆性质差异巨大.季风名称发源地风向陆地→海洋海洋→陆地性质产生的影响影响范围(地区)冬季风夏季风2、的影响是导致降水时空分布不均的主要因素.3、的进退影响我国东部雨带的推移,南方雨季开始要比北方,结束要比北方(早或晚).南方雨季比北方(长或短).4、夏季风与雨带进退“失常”,会造成灾害,当夏季风较弱,向北推进迟缓,徘徊在南方,则会导致“南北 .当夏季风较强,向北推进迅速,在北方滞留时间长,则会导致“南北 .5、我国季风气候显著,使得我国夏季普遍,同期,这是我国的一大气候资源.6、我们把受风影响明显的地区叫季风区,影响甚小的地区叫非季风区.季风区内降水 .、、 .湖南位于区.8、我国气候有很强的大陆性特征,与世界上同纬度的其他地区相比,气温冬季明显偏,夏季明显偏 .降水的年际变化也大.知识点Ⅴ:主要气象灾害知识点(一):特殊天气1、寒潮是一种在时影响全国大部分地区的强冷空气活动,它会带来急剧、、、有时还伴随天气.2、梅雨是(时间),地区常常出现的天气.3、袭击我国的台风常发生在月,尤以7-8月为多(夏秋季节).多发地区是东南沿海各省,以台、粤、闽、浙居多.台风过境时,通常出现天气.但台风带来的雨水能够缓解长江中下游地区的 .4、沙尘暴主要是指我国地区和地区,在气候比较干燥的季时,强风将地面大量沙粒和尘土卷入空中,使空气浑浊,能见度降低.知识点(二):旱涝灾害1、洪涝多出现在季和季,是我国地区的多发灾害之一2、对我国农业生产影响最大、最常见且分布范围最广的气候灾害是 .3.趣味练习:请将下列四种自然灾害的名称填入诗中合适的位置(春寒,寒潮,伏旱,台风)春季最害倒春寒,各种秧苗难保全;北方难播种,南方稻长难;夏季多成灾,房屋倒塌粮减产;若遇霜冻早,庄稼未熟已冻坏.小结:在本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困惑?课堂自测:一、填空题.1.我国夏季盛行来自海洋的偏()风.2.科学家是依据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将我国划分为()种干湿地区类型.3.青藏高原地区是()气候.4.我国的“雨极”是().5.大兴安岭的北段及其两侧地区属于()带.6.我国气候主要特征之一是()气候显著.7.雨带的进退时常会导致()灾害.二、选择题.1.以下关于我国气候描述错误的是()A.我国气候复杂多样B.季风气候明显C.季风是降水时空分布不均的主要原因D.西北地区为高原气候2.以下哪项不是我国的特殊天气()A.寒潮B.台风C.冰雹D.沙尘暴3.以下不是我国主要气候特征的是()A.季风气候显著B.冬雨夏干C.雨热同期D.气候复杂多样4.我国干旱地区的植被是()A.森林B.森林、草原C.荒漠草原、荒漠D.草原5.我国中温带的作物熟制是()A.一年一熟B.一年三熟C.两年三熟D.一年两熟6.我国热带的主要作物是()A.春小麦B.大豆C.水稻D.冬小麦7.广东地区属于()A.干旱地区B.湿润地区C.半干旱地区D.半湿润地区三、判断题.1.我国季风气候不明显.()2.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相关很大.()3.我国没有热带地区.()5.梅雨是我国的一种特殊天气.()学习反思:第二节中国的气候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等温线、等降水量线分布图,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以及降水分布特点,培养学生判读、分析等值线分布图的技能.初步学会分析气温和降水特点的形成原因.2.了解我国温度带及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划分地区等,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我国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性.3.了解我国的气候特征,培养学生分析气候特征的技能.使学生明确气候也是一种资源,而且是我国非常丰富的自然资源,但同时我国也是灾害性天气频发的国家,所以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使人和环境相互协调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教学重点1.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2.我国气候为农业生产提供的有利条件.教学难点分析、归纳、概括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教学媒体我国温度带和干湿区挂图或投影片,几个城市的气温曲线图、降水柱状图.课时安排三课时板书设计第二节气候一、气候复杂多样1、多种多样的温度带和干湿区是我国气候复杂多样的一个重要标志2、地势高低悬殊,地形多样,使我国气候更加复杂多样.3、气候复杂多样,使得我国的农作物和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二、季风气候显著三、多特殊天气教学过程〔板书〕第二节中国的气候【板书】一、气候复杂多样1、多种多样的温度带和干湿区是我国气候复杂多样的一个重要标志.〔指导读图〕我们比较一下哈尔滨和广州两地冬季的气温.看书图2-14,计算哈尔滨和广州两地1月份气温相差多少?〔转折过渡〕两地1月气温相差近35°C,难怪两地景观相差那样悬殊.要了解全国南北气温差别的具体情况,还要看我国的1月、7月平均气温图――等温线分布图.初一我们学过世界气温分布,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什么是等温线?什么是等温线分布图?根据所学过的知识,利用各点的气温值,绘两幅气温图(发给学生气温分布空白图).要求:①绘出等温线.②观察图1、图2回答:若两图表示同一区域,等温线的疏密程度有何不同?这说明了什么?学生绘图,然后讨论回答.〔概括总结〕图1等温线排列比较密集,说明南北温差大;图2等温线排列比较稀疏,说明南北温差小.〔启发引导〕根据上面的等温线知识,我们分析我国1月、7月平均气温图,看看我国冬夏气温分布有什么规律?〔指导读图〕首先看我国1月平均气温图,要求观察:①黑龙江最北部的1月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②海南省的1月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③我国南北1月气温相差多少摄氏度?④找出0°C等温线,并在图上用彩笔描绘出来;观察0°C等温线大致经过的地区.⑤比较我国1月、7月平均气温图,看一看等温线疏密程度如何?这说明了什么?(1)冬季等温线排列密集,说明冬季南北温差大.黑龙江最北部1月平均气温在-32°C一下,海南省1月平均气温在16°C以上,我国南北气温相差悬殊.(2)1月平均气温0°C等温线大致通过秦岭-淮河一线,向西到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板书〕一、冬季气温分布规律:南北气温相差悬殊〔启发提问〕为什么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相差这么悬殊呢?〔出示投影片〕“冬至日的光照及昼夜“再读课本中“冬至日漠河、北京、广州三地正午太阳高度、昼长时间”表.〔组织讨论〕①冬至日,太阳光直射哪个半球?②这时我国北方的正午太阳高度比南方高还是低?为什么?③这时北方和南方相比较,哪个昼长?为什么?④这时北方和南方相比较,哪里获得的太阳光照多?〔结论〕我国幅员辽阔,南北跨将近50个纬度.冬季太阳直射在南半球,我国北方正午太阳高度比南方低,阳光小角度斜射.再加上北方昼长也比南方低,自然北方获得的太阳光热就比南方少.除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这两个因素,还有冬季风的影响.〔录像〕《季风的形成》中节选《影响我国的冬季风》.引导学生读课本4.6图,思考以下问题.〔思考讨论〕①冬季风的源地是哪儿?风向如何?②冬季风对我国北方和南方气温的影响在程度上有什么差别?③青藏高原、云贵高原、海南岛和台湾岛能受到冬季风的影响?学生讨论、回答.〔概括总结〕冬季风南下,我国北方首当其冲,寒冷的冬季风加剧了我国北方的严寒.且冬季风在南下的过程中,受崇山峻岭阻挡,势力渐弱,故南方受冬季风的影响而降温的程度远低于北方.综合以上因素,冬季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冬季风南下对北方的影响显著是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相差悬殊的形成原因.〔启发提问〕我国冬季气温南北相差很大,那么夏季气温是不是相差也很大呢?我国夏季气温分布有什么特点呢?〔引导读图〕用同样方法,分析我国7月平均气温图.读图要求(可要求学生依据1月平均气温图的方法,分组讨论,列出读图提纲):①黑龙江最北部的7月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②海南省的7月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③找出我国7月气温最低的地区在哪儿?那里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为什么这里是我国夏季平均气温最低的地区?(1)夏季全国等温线排列稀疏,除青藏高原外,大部分地区7月平均气温为20°C以上,说明我国普遍高温.(2)黑龙江省北部7月平均气温为16°C,海南省南部7月平均气温为28°C,我国南北平均气温相差仅为12°C左右,气温差别不大.(3)7月我国气温最低的地区在青藏高原内部.因为青藏高原地势很高,故青藏高原内部成为我国夏季平均气温最低的地区.〔板书〕二、夏季气温分布规律:全国普遍高温(青藏高原除外)〔启发提问〕为什么我国夏季普遍高温南北气温相差不大呢?依据刚才学过的分析冬季气温分布的原因的方法,同学们课下可讨论夏季气温分布的特点.可以参照课本上“夏至日漠河、北京、广州三地正午太阳高度和昼长时间表”.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我国冬季气温南北相差悬殊,夏季全国普遍高温,同学们想一想这些特点对我们平时生产和生活有哪些有利和不利影响?〔讨论回答〕(1)夏季全国普遍高温;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热量资源,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2)冬季北方严寒,使北方取暖的燃料造成很大损失,另外,容易使北方农作物造成冻害等. 〔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我国冬夏季气温分布规律及其原因,了解这些知识便于我们掌握规律,趋利避害,让大自然能更好的为我们人类服务.〔板书〕三、温度带的划分和分布〔指导读图〕说明读图要求,指导读图方法:(1)我国共划分哪五个温度带和一个气候区?(2)这五个温度带和一个气候区分别分布在哪些地区?(3)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大致与1月份的哪条等温线一致(读我国1月平均气温图)?(4)我们这个地区属于哪个温度带,东北大部分地区、黄河中下游的大部分地区、海南岛、长江流域、塔里木盆地各属于哪个温度带.教师对学生读图给予具体的指导,如教师讲解某个温度带分布的读图方法,其它温度带由学生自己读出来.不要求和书上说法完全一致,鼓励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引导学生比较哪种表述更好.〔出示复合投影讲解、总结〕“我国温度带的分布图”温寒温带:黑龙江北部、内蒙古东北部度中温带:东北和内蒙古大部分、新疆北部带暖温带:黄河中下游的大部分地区和新疆南部亚热带:秦岭-淮海以南、青藏高原以东青藏高原气候区:青藏高原〔指导填图〕请同学们把五个温度带和青藏高原气候区填在填充图上.学生填图.〔教师〕不同的温度带适宜栽培和推广的农作物品种不同,作物能够成熟的次数也不一样,请看表:〔出示投影〕各种农作物对积温的需求指标.农作物喜凉作物:小麦、马铃薯、大麦(青稞)、甜菜喜温作物:玉米、谷子、大豆等喜热作物:甘蔗等≥10°C 1000~20__°C >3000°C >5000°C同学们看书上“各温度带的积温和作物熟制”表和投影片回答:(1)看一看各种农作物对积温的需求指标.(2)五个温度带的积温分别是多少?适合种植哪些农作物?(3)五个温度带的作物熟制如何?我们这个地区是一年几熟?主要农作物有哪些?我们钢才提到的小麦要求的积温是多少,主要分布在哪个温度带?学生讨论、回答.〔引导思考〕我国五个温度带对农业生产有何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总结〕我国南北跨度很大,近50个纬度,各地积温由1600-8000°C差别很大,故适合喜热、喜凉、喜温的等多种作物生长,世界上绝大多数农作物都可以在我国找到适合生存的地点.而且我国水稻、棉花等高产作物的分布北界,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作物熟制从东北的一年一熟到海南岛的一年三熟,也是多种多样的.我们这个地区是什么熟制,请同学们调查一下.但是,由于我国面积广大,各地的气温日较差和夏季温度等差异很大,同一作物品种在不同地区所需的 10°C积温也不相同.因此,在引进、推广农作物新品种或改革熟制试验上,必须因地制宜,才能取得成功.〔板书〕降水的特征1.降水量地区分布不均:东多西少,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减少〔讲授〕我国降水量在空间上分布不均,在时间分布上呢?〔出示投影片〕哈尔滨、北京、上海、广州四城市降水量柱状图.〔启发提问〕请注意老师出示城市的顺序,它们的降水在季节分布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教师指导读图,学生讨论、回答.〔总结〕全国降水量在时间分布上也不均匀,南北方差异较大,南方雨季长,北方雨季短. 〔板书〕2.降水时间分布不均匀(季节不均,集中于夏秋季节)〔讲授〕这是一年内降水的分布特点,那么不同的年份间又怎样呢?〔副板书〕空间成因时间〔指导读图“中国干湿地区〕〔讲授〕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的地区,属于较湿润的地区,根据年降水量的多少,又划分了湿润地区和非湿润地区.降水量小于蒸发量的地区,属于较干旱的地区,根据干旱程度的不同,又分为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不同的干湿地区,地表的植被差别很大.东部湿润区,水分充足,可生长高大茂密的乔木.过去这里是郁郁苍苍的森林,后来,人类的足迹来到了这片土地,大片的森林被砍伐,只剩东北地区和武夷山区还有大片原始林.〔挂图〕湿润地区景观.〔讲授〕半湿润区水分条件较差,植被由高大的乔木向低矮的草本植物过渡,典型的自然植被是森林草原.但事实上,这片地区被开发利用的很难找到原始植被了.这里是历史悠久的农耕区,中华文明最早的发祥地.半干旱区气候偏干,地表植被为草原.“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挂图〕半湿润、半干旱地区景观.〔讲授〕干旱地区水分严重不足,也制约了植被的生长,有些地区几年不降一滴水,地表景观十分单调、荒凉,是典型的荒漠景观.〔挂图〕干旱地区景观.〔总结〕今天,我们主要分析了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成因,季风的活动与降水的关系是本节内容的重点与难点.我们知道,由于季风活动的一些异常,有时会给我国带来一定的自然灾害,使人们的生命财产遭受损失,带来不利之处.尽管这样,它对我们的影响仍然是利大于弊.为什么这么说呢?让我们把我国东部季风区与同一纬度的其它国家、地区做比较,例如北非. 〔显示北非景观〕〔讲授〕由于没有季风活动,北非气候十分干旱,是世界上著名的干旱区,比我国的干旱区有过之而无不及,这里是著名的世界第一大沙漠――撒哈拉沙漠,一片广阔的不毛之地.而我国的30°N附近,正是地肥水美的“长江中下游平原”,还有美丽的、富饶的四川盆地,享有“天府之国”的美誉.这样一对照,我们不禁要感谢季风了.所以我们对待季风要用一分为二的眼光和态度,既看到它有利的一面,又要看到它不利的一面.关于这一点,下节课我们继续讨论!〔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回答问题〕青藏高原海拔很高,达数千米,随着山势的增高,气温降低,植被随之发生变化,从山下的常绿阔叶林依次过渡到针阔混交林-针叶林-高山草甸-雪线以上.说明地势的高低对气候影响很大,进而影响植被种类的生长分布.秦岭南北一图,表示了山南、山北在植物和景观上的差异.山南生长的是亚热带植物――柑橘树,山北生长的是温带植物――苹果树.这是因为秦岭在气候上起着屏障作用,可阻挡北部冬季风的南下.所以秦岭南坡气温高,为亚热带景观;北坡气温低,为暖温带景观.〔讲述〕由以上分析得出:地形是影响气候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地势高低悬殊,使得我国的气候更加复杂多样.〔板书〕2、地势高低悬殊,地形多样,使我国气候更加复杂多样.〔启发提问〕我国气候的复杂多样,对农业生产有什么好处,多样的温度带和干湿区对各种植物和农作物品种的生长有什么影响?学生讨论、回答.〔归纳总结〕我国气候复杂多样.因此,世界上大多数农作物和动植物都能在我国找到适合生长的地区,使我国的农作物及各种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板书〕3、气候复杂多样,使得我国的农作物和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读表提问〕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28页,“我国与世界纬度相近地区气温的比较”表,回答下列问题:(1)1月份,我国的齐齐哈尔、北京的平均气温,分别比法国的巴黎、美国的纽约低多少摄氏度?学生回答:分别低22.7°C和3.7°C.(2)7月份,齐齐哈尔的气温比巴黎高多少摄氏度?学生回答:高26.3°C(1)齐齐哈尔气温年较差,比巴黎大多少摄氏度?学生回答:齐齐哈尔比巴黎大26.3°C.〔提问〕对上述问题,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学生讨论回答)〔分析归纳〕冬季,我国比同纬度地区冷,夏季我国大部分地区又比同纬度除沙漠地区以外暖热.因此,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气温年较差比同纬度地区的气温年较差偏大.由此得出气温冬冷夏热的特点.大陆性气候显著.〔归纳总结〕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的季节分配很不均匀,主要集中在7-8月份,降水的季节变化大;再加上降水的年际变化也较大,由此得出我国冬季干燥,夏季多雨,大陆性强的气候特点.归纳起来,一是说明我国季风气候显著,二是具有大陆性的特点.〔板书〕二、季风气候显著季风气候显著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板书〕季风活动及其对降水的影响〔讲授〕什么是季风?顾名思义,与什么有关?(季节)联系生活实际冬、夏各刮什么风?〔板书〕1.季风的概念〔讲授〕冬天盛行的风叫冬季风,夏天盛行的风叫夏季风.〔板图演示〕冬、夏季风的动态演示.〔总结板书〕2.风向性质范围冬季风偏北干冷大部分夏季风偏南暖湿〔提问〕从刚才的演示中可以看出夏季风并没有影响到整个中国,原因是什么?学生讨论.。
初中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2.2中国的气候(1) 教案

第五周课时教案
出示自主学习提纲:
观察p28页图2-14 中国一月平均气温图,读图查找:
拓展延伸5.白板显示夏季各城市昼长及太阳高度表,分析原因。
夏至日三地正午太阳度、昼长时间比较
地点纬度
漠河53029/N
北京39054/N
广州2308/N
正午太阳高度
59058/
73032/
89041/
昼长时间
16时55分
15时1分
13时35分
由于太阳高度大的低纬地区昼短(日照时间短),
而太阳高度小的高纬度地区白昼时间反而长,
是导致我国7月南北气温差异较小的主要原因。
6.在中国空白温度带图上,找出我国主要的温度带名称
练习:七月平均温度最高出现_____盆
地.最低平均温度出现在______高原.
原因是_______
温分布规律。
根据已有知识分析总
结,师评
填图查找
比一比:看谁掌握的
好:
学生答复下列问题。
2.2中国的气候 第1课时 教案(湘教版八年级上)

第二节中国的气候(第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的特点;记住1月0ºC等温线的分布2、知道纬度位置对我国气温分布的影响;从气温入手了解我国温度带的划分能力目标:学会根据等温线图分析掌握我国1、7月份的气温分布;学会分析气温对农业的影响情感目标:1、通过学习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气温知识,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2、使学生了解气温与人类生活、生产密切相关,培养学生爱护大自然的环境意识。
重点与难点重点:1、我国冬、夏气温的分布特点及成因2、我国温度带的分布难点:1、同样的纬度跨度,在不同的季节,气温的分布却呈现出迥然不同的特点。
2、气温对农业的影响教具投影、背投、电脑教法多媒体教学法、比较法、讨论法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检查上节课布置的收听天气预报的作业,请学生预报当天的天气。
2、复习概念:气温——表示大气冷热的程度,气候要素之一。
二、讲授新课:(设问过渡)一天中有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一年中有最冷月和最热的月份,即月平均气温最低和最高的月份,猜一猜,我国大多数地区哪个月平均气温最低?(一)冬季南北温差很大(过渡)在隆冬的1月份,我们来一次从北向南的图上旅游,你就会发现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特点了。
一月,它可以代表我国冬季的气温。
读《1月气温分布图》提示:等温线概念(设置情境)出示“北极村”漠河冬季雪景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状态。
漠河(冬季最冷的地方)——进入山海关,北京(变得较暖和了一些,北风呼啸,只是没有了茫茫积雪和冰雕)——淮河是界线,这里河水不再结冰淮河以南,绿意盎然,羽绒衣有些穿不住了。
过了南岭,到了广州,这里是花的海洋,绿的天地。
学生思考:那么我国冬季南北悬殊的原因是什么呢?(二)冬季南北气温悬殊的原因比较漠河、北京、广州三地冬至日的日照情况,分析总结纬度位置对气温影响的规律。
1、纬度位置是造成我国南北温差大的最主要因素纬度位置——北方的正午太阳高度比南方低,昼长夜短,得到的太阳光热比南方少。
2017-2018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册 2.2 中国的气候教学案1湘教版 精品

1.课后认真完成,小组长给本组同学统一答案及时纠错。
第二节中国的气候(1)
第一步:课前预习探新知
要求及评价
教学设计
【教师寄语】
习惯改变命运,细节铸就终身。
【课堂要求】
充满自信、精神饱满、自主学习、
主动思考、大胆发言、合作探究。
【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我国跨多个温度带的优势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能力目标:
培养阅读和分析等温线、温度带分布图的能力。
冬季:。
夏季:
阅读:“为什么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相差很大”,讨论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的原因:
a.,b.
小组讨论:为什么我国夏季南北普遍高温,温差不大?:夏季,太阳直射,与南方相比,北方正午太阳高度角,但白昼时间,得到的热量不比南方少.
探究二:我国温度带的划分
温度带
作物熟制
主要农作物
寒温带
、马铃薯等
中温带
春小麦、、.
教师设计意图:
为后续的学习打好基础。
教师个性化修改:
第二步:课内探究深挖掘
具体探究活动
要求及评价
教学设计
一、构建情境激情导入
我们都知道古诗句“小桥流水人家”是来描写我国南方自然景观,这句话却不适合来描写北方的自然景观,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学习我国气候的有关知识。
二、探究引领共同进步
暖温带
、玉米、谷子、甘薯
亚热带
、、冬小麦等
热带
、热带作物
划分:根据多少,划分为.。
探究活动要求:
1.自主学习部分学生以自学为主,小组合作学习部分要针对问题展开积极讨论。
2.教师注重多层次学生的学习,鼓励他们积极发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第二节中国的气候(1)
【学习目标】
(1)通过读图归纳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并能初步分析其成因。
(2)了解我国温度带划分依据和划分地区,明确气温对我国农业生产的重要影响。
【学习重难点】
我国冬、夏气温分布上的差异及其形成原因。
【预习导航】
我国的气温
1.P32“图2-22 中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中勾画1月份O℃等温线,看一看它与我国哪些地理事物的分布大致相吻合。
2.对比P32“图2-22 中国1月份平均气温分布”和P33“图2-23 中国7月份平均气温分布”等温线的稀疏情况,并通过计算南北温差的大小,其说明了什么?
3.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在哪儿?为什么?
我国夏季气温最的地方在哪儿?为什么?
4.以什么为划分依据,将我国自北向南划分为哪五个温度带和一个特殊气候区?
【合作探究】
1、分析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的原因?
2、分析我国夏季南北气温差异不大的原因?
【达标检测】
1.下列关于我国气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青藏高原是冬季气温最低的地方 B.海南岛是我国夏季气温最高的地方C.漠河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 D.吐鲁番盆地是夏季气温最高的地方2.夏至日,我国下列城市日照时间最长的是 ( )
A.哈尔滨B.北京 C.武汉 D.广州
3.划分我国温度带的主要指标是()
A.纬度位置的高低 B.太阳辐射总量 C.年平均气温 D.活动积温
4.华北平原农作物的熟制是
A.一年一熟 B.一年一熟或两熟 C.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D.一年三熟
5.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的主要原因是()
A.纬度位置的影响
B.地形的影响
C.洋流的影响
D.冬季风的影响
6.下列省级行政区中,跨越温度带最多的是
A.山西 B.甘肃 C.云南 D.新疆
7.在下列地区与其所属温度带及其对应的作物熟制之间连线:
A山东半岛 a热带①两年三熟到一年两熟
B海南岛 b亚热带②一年两熟到三熟
C洞庭湖平原 c暖温带③一年三熟
D准噶尔盆地 d中温带④一年一熟
【我的收获】
1.我的收获
2.我的易错点
3.我要提高
【学习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