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大二轮专题复习专题2 倒数第5天人口与城市
高考地理 二轮复习 人口与城市(2)

D.②③④
解析:(1)由图可知,城镇人口比重不是一直在上升,所以A 错误;2010年城镇人口比重已经超过了50%,所以2014年城 镇人口数可能超过农村人口数,B正确;与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城镇化水平还比较低,C错误;图中只表示城镇人口的 比重变化,没有体现人口增长速度,D错误。(2)城镇化水平 快速上升与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第二、三产业的较快发 展,行政区划调整及户籍制度改革有关;工业已转向技术密 集型与城镇化关系不大。
2.影响城市地域结构的因素 (1)城市地域功能分区的成因
(2)经济因素对城市功能分区的影响
功能区
商业区 住宅区 工业区
距市中心距离 _近____ 中等 __远___
影
地租
响 距离 对应地租直线
最高 很陡
中等 较平缓
城 市中
距离对
市 心远
距离对商 住宅区
土近 地
成因
业区影响 影响较 最大,地 小,地
[押题2] 读新疆“十二五”城镇发展格局示意图,回答(1)~ (2)题。
(2)城市等级与城市的功能、服务范围、城市数目、城市距离 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1)新疆( B ) A.地形是决定城镇分布的主要因素 B.城镇主要分布在山麓地带的绿洲 C.城镇集群带分布在矿产资源丰富地区 D.城镇发展轴主要沿河流规划建设 (2)新疆城镇体系中( A ) A.伊宁和喀什是同级别的地区级中心 B.阿勒泰也具备乌鲁木齐的城市功能 C.库尔勒的服务范围能完全覆盖阿克苏 D.不同等级城市应保持均衡发展态势
A.城镇人口比重一直在上升
B.2014年城镇人口数可能超过农村人口数
C.城镇化水平非常高
D.新中国成立至今人口增长速度加快
(2)促进我国城镇化水平快速上升的原因是( D )
高考地理第二轮专题复习第部分专题倒数第5天

倒数第5天人口与城市考点一人口基础回扣1.几个概念(1)环境人口容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可以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和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2)人口合理容量:一个地区或国家的最适宜人口数量。
(3)人口迁移:是人口移动的主要形式,是指人们出于某种目的,离开自己原来的居住地而长期移居他乡。
(4)人口流动:通常指因工作、学习、旅游、探亲等原因临时或短期离开原居住地的外出活动,而不变更户籍的人口移动现象。
2.人口增长(1)人口增长模式比较人口增长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兵源不足、劳动力缺乏、社会负担加重,老年人本身问题(1)现代人口迁移的特点迁移判断正误1.一般来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合理容量要小于环境人口容量。
(√) 2.影响一个地区人口容量大小的首要因素是社会经济发展程度。
(×)提示影响一个地区人口容量大小的首要因素是资源。
3.当今社会人口数量极其庞大,所以应当尽量降低人口的自然增长率。
(×)提示人口增长太快或者太慢都会引起人口问题,不利于社会发展。
4.人口死亡率一定是发展中国家大于发达国家。
(×)提示发达国家由于人口老龄化问题,也会出现死亡率较高的情况。
5.现在任何人口迁移原因都是经济原因。
(×)提示经济原因是目前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原因,但不是唯一原因。
考前押题下图1为“2018年M 市迁入人口年龄及性别统计图”,图2为“2018年M 市从业人员构成图”。
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关于M 市迁入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迁入人口各年龄段都是女性多于男性,这可能会引起M 市的婚育问题B.迁入人口的性别差异与该市产业结构有关C.人口的迁入主要是因为M市重工业发达D.人口的迁入导致M市就业结构发生彻底改变2.下列关于人口迁入对M市造成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缓解就业压力B.制约经济发展C.减轻环境污染D.造成基础设施紧张答案1.B2.D解读第1题,读图1可知,M市迁入人口总体来看女性多于男性,但30~44岁、45~59岁年龄段男性多于女性。
题型05 人口和城市-2024年高考地理答题技巧(原卷版)

05 人口与城镇模板01 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模板02 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模板03 人口迁移的影响模板04 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及对策模板05 城市区位分析模板06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模板07 城市化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模板08 解决城镇化问题的途径(2023·福建·高考真题.节选)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上海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推进郊区城市化进程通过对各种要素的集聚来促进郊区发展,1978以来上海郊区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高服务水平。
并通过建设大型购物中心来吸引入驻商家,促进新城发展(1)据图归纳从阶段I到阶段III郊区的功能区变化特点。
(2)说明阶段III各个要素流动对中心城区人口拉力作用。
第(1)小问尝试解答:第(2)小问1.(2023·山东·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董志塬是黄土高原面积最大的塬面,1300年来,面积缩小超过600平方千米。
火巷沟是董志塬边缘的一条冲沟,沟头延伸至城区。
随着火巷沟沟岸不断扩张,该区的城市建设和生产生活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下图示意1970年、2003年、2017年城区范围与火巷沟沟谷形态变化。
(1)分析董志塬面积缩小的自然原因。
(2)描述1970—2017年图中火巷沟的形态变化特征。
(3)分析当地城市发展对火巷沟形态的影响。
2.(2023·上海·一模)2022年3月,印度人口规模达到了14.15亿,超过中国的14.12亿,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
2022年5月澳大利亚人口总数2560万,人口增长率1.18%。
2022年,印度政府宣布了一项宏伟计划——在2035年之前“大批量生产”5亿大学生!随后澳大利亚联邦教育部长立刻表示,澳大利亚将热心帮助印度实现这一宏伟的战略目标。
下图为澳大利亚人口分布图。
(1)分析悉尼成为澳大利亚人口最多城市的原因。
(2)结合材料,对比印度和澳大利亚的差异,分析两国之间迁移人口增多的原因。
2024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专题强化练六人口与城市__人家

专题强化练(六) 人口与城市——(人)家(2024·山西高三学期期末试题)加拿大现居住人口接近4千万,多为欧洲移民后裔,经济发达,但人口增长速度高达11%,城镇人口比重为81.6%。
下图示意加拿大人口密度分布。
读图,完成1~3题。
1.加拿大人口空间分布存在差异的缘由不包括( )A.经济发展程度B.交通条件差异C.自然环境差异D.人口政策差异2.加拿大人口增长较快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生养成本B.生育政策C.人口迁移D.生育观念3.加拿大城镇化水平所处的阶段是( )A.缓慢发展阶段B.加速阶段C.成熟阶段D.无法推断解析:第1题,加拿大北部纬度低,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较为脆弱,导致区域内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交通落后;而南部,自然条件良好,是欧洲殖民者最先落脚和开发的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交通便利,人口相对密集,A、B、C正确,不合题意。
人口政策差异不大,D错误,符合题意。
所以选D。
第2题,加拿大为发达国家,人口的生育愿望不强,因生养孩子成本高,生活压力大,政府实行激励生育的政策,但依旧不容乐观,但加拿大为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移民有较大的吸引力,故人口的迁移是加拿大人口增长保持较高速度的主要缘由,C正确,A、B、D错误。
所以选C。
第3题,由材料可知,加拿大城镇人口比重为81.6%,属于发达国家,在衡量一个地区城镇化水平常,当一个国家城镇化水平达到或者超过70%后,城镇化将进入以第三产业发展为主的成熟阶段,C正确,A、B、D错误。
所以选C。
答案:1.D 2.C 3.C(2024·江苏南通高三期末)“花园城市”新加坡的城市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下图示意新加坡城市空间体系,每个区域中心依据人口规模建设相应等级的商业、学校、医疗、公园、交通等公共配套设施,并通过便捷的交通网络将城市中心与各区域中心连接。
据此完成4~5题。
4.新加坡城市空间形态属于( )A.集中式B.组团式C.条带状D.放射状5.新加坡城市空间体系的主要优点是( )A.便于加强城市管理B.扩大城市服务范围C.利于削减市政投资D.分散中心城区人口解析:第4题,结合图可知,新加坡城市空间体系有城市中心和多个区域中心,城市空间形态属于组团式,B正确;多个区域中心,不属于集中式,A错误;图中城市并没有沿交通或河流呈现条带状,C错误;城市空间形态也不是放射状,D错误;故选B。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人口与城市课件复习题97页PPT

1
0
、
倚
南
窗
以
寄
傲
,
审
容
膝
之
易
安
。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文 家 。汉 族 ,东 晋 浔阳 柴桑 人 (今 江西 九江 ) 。曾 做过 几 年小 官, 后辞 官 回家 ,从 此 隐居 ,田 园生 活 是陶 渊明 诗 的主 要题 材, 相 关作 品有 《饮 酒 》 、 《 归 园 田 居 》 、 《 桃花 源 记 》 、 《 五 柳先 生 传 》 、 《 归 去来 兮 辞 》 等 。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人口与城市课件复 习题
6
、
露
凝
无
游
氛
,
天
高
风
景
澈
。
7、翩翩新 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 将还旧居。
8
、Leabharlann 吁嗟身后
名
,
于
我
若
浮
烟
。
9、 陶渊 明( 约 365年 —427年 ),字 元亮, (又 一说名 潜,字 渊明 )号五 柳先生 ,私 谥“靖 节”, 东晋 末期南 朝宋初 期诗 人、文 学家、 辞赋 家、散
2023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第二部分专题六人口与城市__人家课件

专题六 人口与城市——(人)家
②受产业活动的影响:重工业区、矿产资源开发区等,男性劳动力较多,因 此性别比高;轻纺工业区、第三产业发达的城市女性劳动力较多,因此性别 比低。 ③受战争影响:战争发生地区,一般性别比较低。 (3)老年人口性别比:自然状况下,女性人均寿命较男性长,因此老年人口的 性别比较低。
专题六 人口与城市——(人)家
续上表
(2022·湖南卷,7~8)
2.命题趋势
7.从防洪和方便取水的角度,推测该地早期民居主要 今后命题可能
聚落分
布局在……
延续现实性特
布及城
8.该地形成的“山—林—田—村—水”空间格局有利 点,用基本知
市空间
于当地……
识、原理解释
结构、
(2022·全国乙卷,2~3)
专题六 人口与城市——(人)家
考向2 人口迁移及影响
李白将乡愁寄予一轮明月,余中光说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席慕容认
为乡愁是一种模糊的惆怅……古今中外,许多文人墨客都会寄乡愁于笔端,
表达思乡之情,若从地理角度解读乡愁,其意蕴与内涵应有所拓展。据此完
成(1)~(2)题。
(1)乡愁产生的地理原因有( )
↑
劳动年龄人口的 城市群人口 降低城市群人
涌入城市
→迅速增长 →口老龄化水平
↓
↓
农村人口 数量减少
进一步促进 地区之间发 产业聚集 →展差距加大
↓
迁出地的城镇化率上升
[参考答案] 1.C 2.C
专题六 人口与城市——(人)家
考法一 以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信息考查某地人口增长特点 (2020·全国卷Ⅲ)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差值可以表示当地人口常年(半年
解析:第1题,图中显示2010年35~39岁女性人数最多,说明当年她们出生时 人口出生率最高,由此可知,人口出生率最高的时段为1971-1975年。 第2题,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专题人口与城市

合理的功能分区能够提高城市运行效率,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改善人居环境。同时,功能分区也是城 市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指导城市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案例分析:某大城市空间结构和功能分区
案例背景
空间结构特点
功能分区特点
某大城市近年来经济快速发展,人口 规模不断扩大,城市空间结构和功能 分区也发生了显著变化。
原因
经济因素(就业、投资、土地等)、 社会因素(教育、家庭、政策等)、 环境因素(气候、资源、灾害等)、 个人因素(追求更好生活、实现个人 价值等)
人口流动对城市化影响
积极影响
提供劳动力资源、促进城市经济发展 、推动社会文化交流与融合等
消极影响
增加城市基础设施压力、引发社会问 题(如治安、教育等)、加剧城乡差 距等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 件专题人口与城市
汇报人:XX
20XX-01-28
目录
• 人口增长与分布 • 城市化进程及特点 • 城市空间结构与功能分区 • 城市规划与可持续发展
目录
• 人口迁移、流动与城市化关系 • 高考真题回顾与备考策略
01
人口增长与分布
世界人口增长趋势
人口总量持续增长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 高,世界人口死亡率下降,人口总量 呈持续增长趋势。
该城市的空间结构呈现出明显的多核 心模式,除了市中心的核心区外,还 出现了多个副中心和新城。这些核心 点和新城之间通过高效的交通网络相 连,形成了紧密的城市空间联系。
该城市的功能分区非常清晰,商业区 、工业区、住宅区、文化区等各自相 对独立且布局合理。商业区主要集中 在市中心和副中心的核心区域,工业 区则主要分布在城市的边缘地带,住 宅区则广泛分布于城市的各个区域。 文化区则结合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景 观进行布局,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景观 。
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课件 大单元六 人口、城市及城市辐射

(2)据图分析热带地区的人口为什 么多分布在高原和山地地区。
提示:在热带多雨地区:高原和山地地区气温和降水适中,排水通畅,且海拔 高于疟蚊的分布线,适宜人类居住。
在热带干旱地区:高原和山地地区气候凉爽,降水相对较多,适宜人类居住。
2.人口迁移 (1)读图,在横线处填写“迁入”或“迁出”。
迁入
迁出
迁出
3.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1)读图,说明四合院体现了哪些传统 文化因素。
提示: “四合”设计,门内设影壁,封闭的院落, 体现含蓄的文化;北房为尊,两厢次之,倒座为宾,体 现了长幼有序、上下尊卑的传统宗法礼教观念;四合院 是墙壁和屋顶都比较厚实的合院建筑,向外不开窗或开 窗较小,有利于防御,体现传统文化中居安思危的特点; 院内各房、各院落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依存,体现百姓 “小事儿独立,大事儿依存”的理念。
培优演练 [2023·山东卷,3~5]我国地级市一般由市辖区和其他县级行政 区组成。下图示意我国某地级市2010年和2020年的常住人口数量。该市的 常住人口变化状况在全国具有一定的代表
性。据此完成1~3题。 3.具有类似常住人口变化状况的地级市, 一般具有相似的( ) A.经济规模 B.经济发展趋势 C.人口规模 D.人口职业构成
据此完成1~2题。
答案:B 解析:读图可知,2000年15~19岁劳动年龄人口所
1.与2000年相比,201占5年比该重省大劳约动是力14( %,2) 015年其所占比重不到10%,所占比重下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二
专题二
(3)下列实现该省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措施,正确的是(多选) ( A.苏南、苏中和苏北应加强协作,实现共同发展 B.苏南地区应大力发展农业,稳定国民经济基础
本 学 案 栏 目 开 关
)
C.苏中地区要加强淮河流域的开发治理 D.苏北地区要积极发展工业
解析 第(1)题,根据图中信息,可得出江苏省城市化进程的特点。 城市化的差异要从城市化水平高低和城市化进程快慢两方面分析。
考点二
专题二
5.常见的城市化问题
主要表现 环 境 质 量 下 降 成因 城市居民燃烧煤
本 学 案 栏 目 开 关
危害 使城市环 境质量日
整治措施 合理布局大气 污染较重的企 供暖,建立绿 化隔离带 建立污水处理 厂,实行污水 达标排放
大气 污染
炭等燃料所排出
的烟尘; 工矿企业 益下降, 危 业,实行集中 排放的废气; 汽车 害人体健 排放的 尾气 康 危害人体 健康和环 境
本 学 案 栏 目 开 关
迁往自然条 大批迁移 件好的地区 由东部地区 迁往西北和 东北地区 由西部地区 迁往东部沿 海城市
有计划、 有组织的 迁移 迁移量增 20 世纪 80 年 国家的 改革开放 政策 大,流向 代中期以来 发生变化
考点一
专题二
(3)人口迁移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人口移动地
本 学 案 栏 目 开 关
专题二
3.人口迁移 (1)现代人口迁移的特点
迁移形式
本 学 案 栏 目 开 关
科技移民 高素质 人才
劳务输出 廉价劳 动力
国际难民迁移 战争难民、 政治难民
迁移人 口类型
寻找更好 发达国家劳 特 迁移的 的学习、 动力不足, 就 战乱、种族冲 点 原因 工作和生 业机会多, 收 突、政治迫害 活条件 入高
答案 1.B 2.D
考点二
考点二 城市
专题二
【基础回扣】 1.几个概念
本 学 案 栏 目 开 关
(1)城市化:一般指人口向 城市 地区集聚和乡村地区转变 为 城市 地区的过程。 (2)逆城市化:由于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以及乡村地 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出现了与城市化过程相 反的人口流动现象。 (3)城市功能分区:指城市中的 同类功能 活动在空间上高 度聚集所形成的功能区,如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等。
5.逆城市化是一种城市建设的倒退。
本 学 案 栏 目 开 关
(√
)
( × )
提示
逆城市化不是城市的衰退,而是城市扩展的一种新
形式,多出现于发达国家的大城市。
6.城市化问题是城市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每座城市的都会存 在的问题。 ( × )
提示
城市化问题并不是每个城市都存在的,而是城市发
展到一定阶段时才出现的,也不是必然会出现的。
产生的问题 增加人口对 生态环境 的压力,就
人口迁入地 业紧张,交通、居住拥挤,社会治 安管理困难等 人口迁出地 人才流失, 青壮年劳动力 减少
考点一
专题二
【判断正误】 1.一般来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合理容量要小于环境人 口容量。 (√ ) 2.影响一个地区人口容量大小的首要因素是社会经济发展程 本 学 度。 ( × ) 案
考点一
专题二
由发展中国家流向 迁移
本 学 案 栏 目 开 关
由 发展中
发达国家,由贫穷 流向和平国 国家流向富裕的石 家、能给难民 油输出国,由人口 提供避难需 稠密国家流向人口 要的国家 稀疏国家 给迁入国的 政治、经济和 社会生活带 来许多问题
方向 特 点 产生 的 影响
国家流向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在 人才 和
住 宅 区
市中心 , 交通 干线两侧、 街 ①历史因素 角路口 ②经济因 素:主要从 城市外缘, 交 交通通达度 通干线两侧 和距离 市中 心的远近 高级住宅区, 两个方面考 占用面积 最大 ;建筑 是城市的 在城市 外缘 ; 虑 质量上高级与低级住 主要职能, 低级住宅区 ③社会因素 宅区分化;位置上高级 工业化后 在内城,与 ④行政因素 住宅区与低级住宅区 出现分化 低地、工业区 背向 发展 相联系
考点一
专题二
解析 第 1 题,读图 1 可知,M 市迁入人口总体来看女性多 于男性,但 30~44 岁、45~59 岁年龄段男性多于女性。读图 2 可知,迁入人口主要从事第三产业,迁入人口性别的差异与
本 学 案 栏 目 开 关
M 市产业结构有关。迁入人口不会导致 M 市就业结构的彻底 改变,但迁入人口的性别差异可能会导致 M 市婚育问题。第 2 题,人口迁入会为 M 市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促进该地经 济的发展,但同时也会给该市就业、环境、基础设施、社会治 安等方面带来压力。
临时或短期 离开原居住地的外出活动, 而不变更户籍的
人口移动现象。
考点一
专题二
2.人口增长 (1)人口增长模式比较
出生率 死亡率 原始型 传统型 现代型 高 高 低 高 低 低 自然增 长率 很低 人口增长特征 增长缓慢 增长速度较快 增长缓慢, 甚至出
本 学 案 栏 目 开 关
高
低
(< 1 %) 现零增长、 负增长
第(2)题,江苏省位于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且发展迅速,人 口稠密,因而会导致能源短缺、水资源污染、土地资源减少等 问题,在其经济发展中会导致工业“三废”的大量产生。
栏 目 开 关
提示 影响一个地区人口容量大小的首要因素是资源。
3.当今社会人口数量极其庞大,所以应当尽量降低人口的自 ( × ) 提示 人口增长太快或者太慢都会引起人口问题,不利于 然增长率。
社会发展。
考点一
专题二
4.人口死亡率一定是发展中国家大于发达国家。
( × )
提示 发达国家由于人口老龄化问题,也会出现死亡率较
考点二
【考前押题】
专题二
3. 《2012 年社会蓝皮书》指出,2011 年中国城镇人口占总人 口的比重数千年来首次超过农业人口比重,达到 51.27%。 江苏作为经济大省,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都比较迅速。
本 学 案 栏 目 开 关
结合所给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江苏省城市化进程图。
考点二
缓解发展中国家就业压力 ,赚取Fra bibliotek经济 上蒙
受双重损失
外汇
考点一
专题二
(2)不同时期的中国人口迁移
影响因素 深受统治者及其行政 力量的束缚; 农业经济 古代 脆弱; 战争频繁; 自然 灾害频发 新中国成立 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体 后到 20 世纪 制和严格的 户籍 管理 80 年代中期 制度 时期 迁移特点 流向
考点二
专题二
城市人口的 交通拥挤, 急剧膨胀,
本 学 案 栏 目 开 关
交通阻塞导 致能源的严 重浪费;影 响城市环境 质量 造成贫困问 题、社会治 安问题
控制城市人口 增长;合理布局 城市道路;加快
居住条件差 汽车数量不 断增加 增加就业困 难,扩大失 业队伍 城市人口急 剧增长,乡 村人口无序 迁入
本 学 案 栏 目 开 关
高的情况。
5.现在任何人口迁移原因都是经济原因。 ( × )
提示 经济原因是目前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原因,但不是唯 一原因。
考点一
专题二
【考前押题】 下图 1 为“2012 年 M 市迁入人口年龄及性别统计图”, 图 2 为“2012 年 M 市从业人员构成图”。读图回答 1~2 题。
水染 城市 工业 废水、 污 居民生活污水
考点二
专题二
工业生产发展、 环
本 学 案 栏 目 开 关
固体 建设规模扩大、 垃圾 居民消费水平 垃圾 污染 提高、 产生大量
危害人体健 实行分类回 康和环境 收利用
境 质 量 下 降
影响人们休 噪音大的工 噪声 交通运输、 工业 息、 工作和交 厂远离城市 污染 生产、 建筑施工 谈, 甚至影响 布局,设置 身体健康 绿化隔离带
( × )
提示 高级住宅区并不是分布在地租最高的市中心,而是分 布在与低级住宅区背向、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的城市外缘。
3.城市中心一定是商业中心。 ( × )
提示 根据市场最优的原则, 商业中心往往位于城市中心地区, 但并非城市中心地区都是商业区。如北京的市中心是行政区。
考点二
专题二
4.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同心圆模式
、扇形模式、 多核心模式 等。
考点二
专题二
2.城市功能分区
功能 分区 商 业 区 工 业 区 形态 区位特征 位置 城市功能分 区的原因
本 学 案 栏 目 开 关
中心商务区的特点:经 呈 点状 或 济活动繁忙;人口 昼夜 差别大 、建筑物高大稠 条状 密、内部有明显的分区 不断向市区 外缘 移 集聚成片 动,并趋向于 沿主要 交通干线 分布
住房 建设
加快经济发展、 增加就业岗位
考点二 【判断正误】
专题二
1.平原是城市发育最理想的地方,所以所有的平原上都分布 有稠密的城市。 ( × )
提示
本 学 案 栏 目 开 关
平原是城市发育最理想的环境,但并不是所有的平
原上都分布有密集的城市,如亚马孙平原。
2.高级住宅区应当位于城市地价最高的地区。
考点二
专题二
4.判读地租高低 (1)如果只考虑与市中心的距离,地租等值线由市中心向外
本 学 案 栏 目 开 关
呈同心圆状分布,地租等值线数值依次 递减 。 (2)若地租等值线由中心向外凸或向内凹,则说明此处地租
高于 或 低于 附近地区, 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交通通达度 。
(3)局部地区地租等值线闭合,说明此处地租高于或低于附 近地区,影响因素有交通、知名度、环境等。
本 学 案 栏 目 开 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