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时间导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作用
重症急性胰腺炎137例治疗体会

者 的观点 比较赞 同张圣 道 和雷若庆 提 出 的 S P的 “ 体化 A 个
治疗方案 ” 坏死胰腺有感染需手术治疗 , 未感 染则应作 非手 , 若 术治疗 。胰腺炎 的病理生理变化是进行 性 的过程 , 早期 常见的
高脂高蛋 白饮食 1 8例 , 娠 6例 , 因不 明 3 妊 原 3例 。均经 临床
B超 、T或手术探查 明确诊 断 , C 符合 中华 医学会外科 学分会 胰 腺外科学组 提 出的重 症 急性 胰腺 炎 临床 诊 断及 分级 标 准 。 非手术治 疗组 9 3例 , 5 男 7例 , 3 女 6例 , 龄 2 年 4~7 2岁 , 均 平 4 3岁 。 手术组 4 4例 , 2 男 6例 , 1 女 8例 , 龄 5 年 6~6 9岁 , 均 平 6 2岁 。 全组病情分级 : 非手术组 I 2 例 ( 26 ) Ⅱ级 7 级 1 2.% , 2例 (7 4 ) 手术组 I I 例 ( 5 , 7.% ; 级 1 2 %) Ⅱ级 3 (5 ) 3例 7 % 。
2 结 果
素, 要有足够的抗菌覆盖面 , 并根据培 养及药敏结果 , 尽快 降低
抗菌谱 的覆盖 面 , 转入 目标性治疗 。如需要使 用广谱抗 生素时
间过长 , 要给予大扶康 以预 防真菌感 染 , 已有 真菌感 染者 可用
12 1 非手术治疗 : .. 严密 监测心 、 、 肺 肾等重要器 官的功 能 , 及 早发现和治疗其 功能障 碍; 禁食 、 胃肠减压 、 应用 制酸药 等使胰
腺休息 ; 用生长抑素抑制 胰腺外分 泌 ; 积极 扩容抗 休克 ; 纠正水
电解质及酸碱失衡 ; 肠外营养 ( P ) T N 或肠 内营养 ( N 支持 ; E ) 使用 硫酸镁 、 生大黄等导泻 以促进 胃肠道功能恢复 ; 预防性应用能通 过血胰屏障且对肠道常见菌有效 的抗生素等。 12 2 手 术治疗 术 : .. 胰腺被 膜切 开减压 ; 坏死 组织清 除 ; 周 胰 及腹腔多管 引流 ; 腺局部 切 除 ; 空肠及 胆道 造瘘 ; 胰 胃、 胆囊 切 除 ; 道减压引流等 。 胆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观察

祛瘀 , 善肠 道 血 液 供 应 , 进 血 流 , 使 毒素 从 肠 道 排 泄 , 改 促 促 还 可 提 高药 物 的 透 皮作 用 ; 血化 瘀 能 显 著 降低 血 肌 酐 水 平 , 活 改 善 预后 【 ; 子 温 肾 暖 脾 以 助 阳 , 红 花 相 伍 加 速 毒 物 的 排 5附 与
[] 朱伟 , 6 王学 美 .大 黄 治 疗 慢 性 肾功 能 衰竭 机 制 的 研 究 进 展 [] J.
中 国 中西 医 结 合杂 志 ,0 5 2 ( )4 1 7 20 ,5 5 :7 —4 5
[ 藕 日期 ] 20 收 0 7~O 2—2 5
中 西 合 治 重 症 急性 胰 腺 炎 的 临床 观 察 医结 疗
中 国 中西 医 结 合 肾病 杂 志 ,0 3 4 增 刊 )3 2 0 ,( :8—3 9
肥大 , 制 残 余 肾 的 高 代 谢 状 态 , 正 肾衰 竭 时 的 脂 质 紊 乱 , 抑 纠 供给 一 些 必 需 的 氨基 酸 , 进 机 体 加 快排 泄有 害 物 质 。 促 通 过 临床 观 察 , 疗 法 C 该 RF早 、 中期 患 者 容 易 接 受 , 不 无
有 效 措 施 。若 配合 清 洁 灌 肠 , 果 会 更好 。 效 [ 参 考 文 献 】
高 渗 液而 达 到 结 肠 透 析 的 目的 ; 公 英 、 菊 花 清 热 解 毒 利 蒲 野
湿 , 抑 制肠 道 细 菌 繁 殖 , 少 肠 毒 素 的 生 成 与 吸 收 , 可 抑 可 减 还 制 氮 质产 物 的肠 一肝 循 环 , 强 大 黄 的 导 泻 作 用 。 红 花 活 血 增
维普资讯
・
55 ・ 24
重症急性胰腺炎如何治疗

重症急性胰腺炎如何治疗作者:谭忠桦来源:《幸福家庭》2020年第13期重症急性胰腺炎对人体生理扰乱较大,极易损害患者体内的重要脏器,有较高的致死率,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患者骤然死亡。
重症急性胰腺炎病因复杂,治疗难度较大。
医生需要对患者病情做全方位评估,从而选取最适合的方案进行治疗。
本文主要介绍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方法。
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发作病理为人体局部酶被激活,导致区域性炎症迅速升级为全身性急性炎症,若未及时治疗会导致组织严重损伤,自身器官也会因此衰竭,从而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
重症急性胰腺炎会引发各种感染性并发症,导致患者死亡风险呈直线上升。
所以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要尽快去医院就诊,并在重症监护室(ICU)内接受全天候生命体征监测。
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原则为确定病因、控制炎症。
一般情况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病情较重,通常会采取静脉补液、镇痛、维持机体电解质平衡、营养干预等常见方式,本质上即先确保患者生命体征,再去尽可能地治愈患者,以挽救患者生命。
1.医生通常选择生理盐水或者脓毒症相关药液对患者进行静脉补液,防止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肾脏等脏器衰竭。
在此基础上,医生要全程做好患者的体征监测工作,明确其血管外肺水等基本参数,以确保治疗的针对性。
2.胰腺以及胰腺外感染是重症急性胰腺炎复杂化的根本。
为防止胰腺坏死引发单器官或者多器官衰竭,医生要根据患者病情实况,合理计算抗菌药物使用时间。
相关医学文献研究表明,并发患者症状显现3天以内使用抗菌药物,其病死率和感染性胰腺坏死发生风险会有效减低。
1/3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都会发生胰腺外感染,多以菌血症或者肺部感染为主要表现。
所以科学使用抗菌药物,也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主要方式。
3.营养干预也是临床医学认可的一种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方法。
患者进入重症监护室后1~2天,其肠内营养吸收率降低,而营养干预可以有效防止患者病情恶化。
但该方法的治疗效果受限于患者病情和机体素质。
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症治疗体会——附52例分析

、
维普资讯
46 — 0 —
堕堡 ! 旦蔓! 塑 堂 至 鲞苤
n e o Dc br07 V17 N . ca l e m e20, o , o 6 rt, e .
・
经验交流 ・
重症 急性胰腺炎并发症 治疗体会
所 剑 王 权 王 大 广
大 幅 度 的下 降 , 迄 今 仍 是 临 床 上 处 理 较 为 棘 手 的 疾 病 之 但
一
抑 制 剂 , 长抑 素 善得 定 ( 宁 )抑 制 胰 腺 的 分 泌 ; 氧 , 功 生 善 吸 多
能 仪 监护 , 护 其 他重 要 脏 器 的 功能 。在 此 基 础 上 , 于 合 并 保 对
临床 资料
我科 2 0 00年 1月 至 20 0 6年 1 间 共 收 治 A 8 月 P 5 6例 , 按 照 1 9 全 国胰 腺 外 科 学 术 会 议 的 诊 断 标 准 , 中 5 9 7年 ]其 2
例 为 s A(. 7 ) A 中男 2 P 8 8 。S P 3例 , 2 例 , 龄 2 女 9 年 6~8 O 岁 , 均 年龄 5 . 平 O 2岁 ,O岁 以 上 者 1 6 2例 。病 因为 胆 源 性 者
A D R S者 给予 短 期 应 用 糖 皮 质 激 素 ( 塞 米 松 4 ~6 g d 地 O 0m / ,
5 7d 及 早期 机 械 性 通 气 治 疗 ; 合 并 上 消 化道 出 血 者 给 予 - ) 对 胃管 内 注入 凝 血 酶 , 洛赛 克 8 g静 脉 注射 后 20r /4h持 0m 0 g 2 a 续 静 脉 滴 注 , 宁 0 1m 静 脉 注 射后 0 1 / 持 续 静脉 滴 善 . g . 4h mg
39例急性重症胰腺炎的治疗分析

急 性重 症 胰 腺炎 (ee ct pnr f s s r aue ac a t , ve ei i S P 是一种临床 常见且来 势极 为凶险的急腹症。 A) 近年来随着对胰腺外科基础及临床研究 的不 断深 入, 提出了以“ 个体化治疗方案 ” 为基础 , 按不 同病
主要包括 : 严密检测心、 、 肺 肾等重要器官或系统
征。
3例 , 其中 1 例观察 6周后行 中转手术处理 , 该组 无 l例 死亡 。
2 2 手 术 治疗 组 .
1 例手术病人 中有 2 6 例梗阻性胆道疾病患者
治愈 ; 例胆源性重症胰腺炎伴多器官功能损 害, 1
入 院后 急诊 手术 , 后 5小 时死 亡 ; 酒 精 性 患 术 1例 者术 后 因并 发腹 腔 内感 染 而 引起 多 脏 器 功能 衰竭 死亡 ; 其余 患者 均 治愈 。
4 1
时间及手术后疲劳积分较对 照组 比较均有 明显差 异 ( 00 P< .5或 0 0 ) 提示在 胃肠道肿瘤患者术 .1 ,
后早期肠 内营养支持对康 复有较好 的促进作用 , 5 3期 20 - - ) 0 0
术和设备的要求较低 , 使用简单 , 易于临床管理 。
本研究也显示 , 术后早期肠 内营养支持组 围手术 期体温变化情况 , 肛门恢复排气 、 排便和首次下床
中医辩证施治对急性胰腺炎临床治疗效果

中医辩证施治对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摘要】目的对中医辩证施治对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探究。
方法对医院于2011年7月——2012年12月收治的95例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中医辨证施治,使用大承气汤进行导泻、服用大柴胡汤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依据评价标准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
结果治疗4周后,所有患者的急性胰腺炎症状消失不见,1周内均出院。
结论中医辩证应用于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治疗行之有效,可以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医;辩证施治;急性胰腺炎在临床上,急性胰腺炎是一种相对常见的疾病,且发病率相对较高。
它是一种急性炎症反应,是因胰腺所分泌的消化酶对胰腺及胰腺相关组织进行消化而产生的[1]。
在临床上,急性胰腺炎患者多有上腹疼痛、恶心、呕吐、低血压等症状,更严重的会发生休克。
同时,急性胰腺炎可能会对胰腺周围的组织或脏器产生其它方面的功能性改变。
本次实验旨在对医院于2011年7月——2012年12月收治的95例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中医辨证施治后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探究,具体实验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实验人群为医院于2011年7月——2012年12月收治的95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包括男性49例,女性46例;患者的年龄处于37-64岁,平均年龄为47.5岁;所有患者均经过急性胰腺炎的诊断并最终得到确诊;患者具有不同程度的剧烈疼痛、肠胃不调、气血虚弱等情况,经过化验在血液、尿液中发现淀粉酶指数升高幅度较大;影像学检查显示患者具有不同程度的胰腺肿大;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
1.2治疗方法对95例患者采取中医辨证施治进行治疗:使用大承气汤进行导泻、服用大柴胡汤进行治疗。
使用的药剂的成分为大黄、厚朴、枳实、芒硝、柴胡、黄芩、芍药、半夏、生姜、大枣、黄连、延胡索等,以一定比例进行配制;对于有呕吐现象的患者,可以考虑适当添加竹茹、代赭石;对于有发热表现的患者,可以适当加入蒲公英、双花、败酱草;在服用时,应该使温度保持温凉,防止对胃粘膜发生损害;治疗时间持续4周;在服用药物的时候,应密切注意患者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并做好相应的应对工作。
大黄浸泡液不同导泻方法应用于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效果研究

大黄浸泡液不同导泻方法应用于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效果研究祝丽;吴金平【摘要】目的探讨大黄浸泡液在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中不同导泻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3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70例符合重症急性胰腺炎诊断标准的患者按照入院时间顺序分为实验组(奇数号)和对照组(偶数号),每组35例;实验组行干大黄15克150ml 100℃水浸泡,至水温38℃~40℃,去渣,取大黄液经鼻空肠管鼻饲,3次/天,每8小时一次;对照组给予干大黄15克150ml 100℃水浸泡,至水温38℃~40℃,去渣,取大黄液灌肠,3次/天,每8小时一次;对比两组患者采取这两种不同导泻方式后腹胀缓解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的变化,治疗前、治疗后5d与10d 血淀粉酶水平、血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CRP)水平,治疗前、治疗后5d与10d APACHEⅡ评分,治疗前、治疗后5d与10d腹腔压力水平(膀胱内压)的变化.结果实验组患者腹胀缓解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患者血淀粉酶水平、WBC计数、CRP水平治疗前无差异(P>0.05);治疗后5d、10d三项指标,实验组比对照组下降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治疗前APACHEⅡ评分水平无差异(P>0.05),治疗后5d也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10d实验组的值明显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腹腔压力水平的变化,治疗前两组患者腹腔压力水平无差异(P>0.05),治疗后5d、10d时实验组患者的腹腔压力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黄浸泡液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时经鼻空肠管鼻饲导泻效果比灌肠效果更好.【期刊名称】《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年(卷),期】2017(017)003【总页数】4页(P73-76)【关键词】大黄浸泡液;导泻;重症急性胰腺炎;效果【作者】祝丽;吴金平【作者单位】泰州市人民医院,江苏泰州 225300;泰州市人民医院,江苏泰州225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43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患者由于胰酶的自身激活致使胰腺细胞损伤,炎症介质释放,严重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使得全身的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变,通透性增加,从而使得胰腺、胰周、腹腔后组织严重水肿、腹腔广泛渗液等导致了腹腔内高压(Intraabdominal hypertension,IAH)[1]。
导泻的药物原理及作用

导泻的药物原理及作用
导泻的药物原理主要是通过促进肠道蠕动或增加肠道分泌物的排泄,从而达到清空肠道的目的。
导泻药物常用的有以下几类:
1. 刺激性导泻药物:如大黄、芒硝等,主要通过刺激肠道黏膜,促进肠道蠕动,增加粪便排出速度,缩短粪便在肠道停留时间。
2. 渗透性导泻药物:如乳果糖、泻盐、甘露醇等,通过增加肠道内腔的渗透性,使肠道内液体增加,促使水分进入肠道,增加粪便体积,刺激肠道蠕动。
3. 润滑性导泻药物:如液体石蜡等,通过润滑肠道表面,减少粪便与肠道壁之间的摩擦力,促进排便。
导泻药物的作用可以帮助缓解便秘症状,清除肠道内的垃圾和毒素,减轻肠道压力,改善消化功能。
然而,过度或长期使用导泻药物可能导致肠道依赖、萎缩、水电解负平衡等副作用,因此,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导泻药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同时间导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 的治疗作用
陈幼祥 吕农华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时间导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 (SA P) 的治疗作用。 方法 38 例 SA P 患者 分为早期导泻 (发病 48 h 内) 与非早期导泻 (发病 48 h 后) 两组, 观察腹胀缓解、肠鸣音恢复时间, 血淀粉 酶及血白细胞数恢复正常的时间, 感染发生率, 并发症发生率, 死亡率等的差别。 结果 早期导泻治 疗组其腹胀等腹部症状的缓解、肠鸣音的恢复明显优于非早期导泻治疗组 ( P < 0. 05) , 早期导泻治疗其 继发感染率明显低于非早期导泻治疗 (P < 0105)。但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无差异。早期导泻组其并发 症发生率、死亡率少于非早期导泻组, 但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 早期导泻治疗有利于较早地缓解腹部 症状, 减少感染的发生率。
者生大黄减量, 对导泻效果差者可加芒硝 6~ 9 g (后 下) , 对呕吐频繁或不能耐受者, 行胃管给药或生大 黄粉 500 g 脐周热敷。发病 48 h 内给予导泻药为早 期导泻组, 发病 48 h 之后给予导泻药为非早期导泻 组, 比较两组肠鸣音明显恢复时间、腹胀明显缓解时 间、血淀粉酶和血白细胞数恢复正常时间以及感染 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
讨 论
近年来 SA P 发病率明显上升。 SA P 发病急, 病 情重, 并发症多, 死亡率高, 严重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
和生命安全。 在 SA P 状态下, 由于肠道动力紊乱、肠 道菌群失调、肠道缺血、细胞因子过度生成、生长因子 缺乏和肠黏膜上皮细胞过度凋亡而导致肠黏膜屏障 损伤, 发生肠道衰竭。 肠道衰竭后, 肠道菌群移位, 不 仅导致胰腺坏死组织感染, 而且肠源性内毒素和细菌 进入体循环, 可进一步刺激已经活化的单核和巨噬细 胞等, 释放过量的细胞因子和炎性介质, 对胰腺等脏 器造成“第二次打击”, 诱发和加重多脏器功能障 碍[1]。 80% 以上 SA P 患者的死因为胰腺坏死组织继 发感染及感染相关的器官衰竭。胰腺坏死组织继发感 染的细菌 75% 以上为肠道常住菌群, 因此控制 SA P 时肠道衰竭的发生, 对阻止疾病的发展、改善 SA P 患 者的预后非常重要。导泻是治疗急性胰腺炎常用方法 之一, 导泻可刺激肠道蠕动和收缩, 清洁肠道, 减轻或 改善 SA P 引起的肠麻痹等肠道功能障碍。 导泻常用 药物为中药生大黄, 因生大黄除导泻外, 还有消炎、利 胆及松弛O dd i 括约肌等作用。文献报道[2], 导泻加抗 生素治疗 SA P 能明显改善肠道屏障功能。 大黄导泻 清洁肠道能明显缓解 SA P 引起的腹胀及全身中毒症 状, 降低胰腺感染率及并发症[3]。 本研究分析内科常 规治疗的 38 例 SA P (均用大黄等行导泻治疗) , 探讨 早 期导泻 (发病 48 h 内) 与非早期导泻 (发病 48 h 后) 对 SA P 的治疗作用差别, 结果发现, 早期导泻治 疗, 患者腹胀等腹部症状的缓解, 肠鸣音的恢复时间 均明显短于非早期导泻治疗, 继发感染率也低于非早 期导泻治疗。这可能由于早期导泻能较早地恢复肠道 蠕动功能, 减轻肠道屏障功能的损害, 减少细菌移位 的发生, 从而减少感染所致。 但血淀粉酶含量的恢复 无差异。 早期导泻组其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少于非 早期导泻组, 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这有待于进一步 研究。
【Key words】 A cu te disea se; Pancrea titis; In tegra ted Ch inese2W estern therap y; Ca tha rsis
重 症 急 性 胰 腺 炎 ( severe acu te p ancrea t it is, SA P) 常引起肠道功能障碍, 引起腹胀、腹痛、排便排 气减少等症状。中西医结合导泻治疗可减轻 SA P 的 腹 部 症 状[1], 本 文 分 析 近 年 来 我 院 治 疗 的 38 例 SA P , 探讨早期导泻对 SA P 的治疗作用。
总之, 导泻是治疗 SA P 的重要方法之一, 早期 导泻治疗有利于较早地缓解腹部症状, 减少感染的 发生率。
参 考 文 献
1 王兴鹏. 重视肠道衰竭在重症急性胰腺炎发病中的作用. 中华消 化杂志, 2002, 22: 526.
2 罗力, 侯明星. 抑制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细菌移位的实验研究. 中国 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2002, 9: 3802383.
二、方法 导泻以中药生大黄为主, 即每天生大黄 50 g 泡 水分次口服, 使患者每天排稀便 2~ 3 次。 对腹泻重
— 18 — 胰腺病学 2004 年 3 月第 4 卷第 1 期 Ch in J Pancreato l, M arch 2004, V o l. 4, N o. 1
资料和方法
一、一般资料
作者单位: 330006 江西南昌, 江西医学院一附院消化科
38 例患者均行导泻治疗, 其中早期导泻 (发病 48 h 内) 20 例, 男 12 例, 女 8 例, 年龄 17~ 72 岁, 平 均年龄 43 岁。 非早期导泻 (发病 48 h 后) 18 例, 男 10 例, 女 8 例, 年龄 27~ 75 岁, 平均年龄 46 岁。所有 患者均禁食, 给予制酸剂、生长抑素、抗生素 (喹诺酮 类和甲硝唑)、支持疗法等, 有明显腹水及腹膜刺激 症状者行腹腔灌洗治疗。
结 果
一、肠鸣音明显恢复时间 20 例早期导泻患者发病 3 d 内肠鸣音明显恢复 14 例 (70% ) , 5 d 内 20 例肠鸣音均恢复。 非早期导 泻患者, 发病 3 d 内肠鸣音均无明显恢复, 5 d 内恢 复 8 例 (44% ) , 5 d 以后恢复 10 例 (56% ) , 两组相差 显著 (P < 0. 05)。 二、腹胀明显缓解时间 早期导泻组发病 3 d 内 10 例 (50% ) 腹胀明显 缓解, 5 d 内 8 例缓解 (40% ) , 余 2 例 (10% ) 5 d 后恢 复。 非早期导泻组发病 3 d 内腹胀均无明显缓解, 5 d 内 6 例缓解 (33% ) , 12 例 (67% ) 5 d 后才缓解, 两 组相差显著 (P < 0. 05)。 三、血淀粉酶降至正常的时间 早期导泻组发病 3 d 内血淀粉酶含量恢复正常 4 例 (20% ) , 5 d 内降至正常 10 例 (50% ) , 5 d 后降 至正常 6 例 (30% )。 非早期导泻组发病 3 d 内血淀 粉酶含量恢复正常 4 例 (22% ) , 5 d 内降至正常 6 例 (33% ) , 5 d 后降至正常 8 例 (44% ) , 两组无明显差 异 (P > 0. 05)。 四、血白细胞数量恢复正常的时间 早期导泻组 1 周内血白细胞数恢复正常 6 例 (30% ) , 1~ 2 周内恢复正常 8 例 (40% ) , 2 周以后恢 复正常 6 例 (30% )。 非早期导泻组 1 周内血白细胞 量恢复正常 2 例 (11% ) , 1~ 2 周内恢复正常 6 例 (33% ) , 2 周以后恢复正常 10 例 (56% ) , 两组间无 明显差异 (P > 0. 05)。 五、感染和并发症发生率 早期导泻组感染发生率 30% , 并发症 (包括全 身 并发症和局部并发症) 发生率为 40% , 死亡率 10%。 非早期导泻组感染发生率 44% , 并发症发生 率为 44% , 死亡率 11%。
关键词 急性病; 胰腺炎; 中西医结合疗法; 泻下
Therapeutic effect of early stage bowel ca thars is on severe acute pancrea titis. CH EN Y ou2X iang , L U N ong 2H ua. F irst A f f ilia ted H osp ita l, J iang x i M ed ica l C olleg e, N anchang 330006, J X , C h ina
3 鲍世韵, 余小航, 刘嘉林, 等.“肠道清洁”和早期肠内营养在重症 胰腺炎中的应用. 中国临床营养杂志, 2002, 10: 1032105. (收稿日期: 2003209201) (本文编辑: 屠振兴)
【Abstract】 O bjective To discu ss the therap eu tic effect of ea rly stage bow el ca tha rsis on severe acu te p ancrea titis ( SA P ). M ethods 38 SA P ca ses w ere divided in to tw o group s: ea rly bow el ca tha rsis (w ith in 48 h of on set) group (group ) and non ea rly bow el ca tha rsis (after 48 h of on set) group (group ). R elief of abdom ina l disten sion, retu rn of bow el sound, tim e of b lood am yla se and W BC coun t retu rn ing to no rm a l levels, and incidences of infection, m o rb idity and m o rta lity w ere com p a red betw een the tw o group s. Results R elief of abdom ina l disten sion and retu rn of bow el sound w ere sign ifican tly better in group than in group (P < 0. 05). T he incidence of seconda ry infection of group w a s sign ifican tly low er than tha t of group ( P < 0. 05 ). T here w a s no sign ifican t difference in b lood am yla se change betw een the tw o group s. T he m o rb idity and m o rta lity of group w ere low er than tho se of group , though the differences w ere no t sta tistica lly sign ifican t. Conclusion s Ea rly stage bow el ca tha rsis is beneficia l to relieving abdom ina l sym p tom s and reducing the incidence of infection in SA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