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第四章生物群落
农业生态学总复习题

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及其作用机理的学科。
2、农业生态学:是人类为满足社会需求,在一定边界内通过干预,利用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的能量和物质联系建立起来的功能整体。
农业生态系统是一种被驯化了的生态系统。
3、生态系统:指在一定的空间内的全部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统一体,称为生态系统。
4、农业生态系统:是人类为满足社会需求,在一定边界内通过干预,利用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的能量和物质联系建立起来的功能整体。
农业生态系统是一种被驯化了的生态系统。
二、填空1、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的科学2、英国生态学家坦斯列首次提出()的概念,把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看作是一个动态整体,受到个学派的赞同。
3、生态学是由德国科学家()首先提出来的。
4、农业生态学研究对象为()。
三、单选题1、农业生态学是研究的对象时(C )。
A.系统B.生态系统C.农业生态系统D.农田生态系统2、农业生态学的学科基础是()。
A.植物学B.动物学C.微生物学D.生态学3、生态系统概念是由()首次提出来的。
A.赫克尔B.坦斯列C.林德曼D.奥德姆4、食物链的理论是由()提出来的。
A.赫克尔B.坦斯列C.林德曼D.奥德姆四、简答题1、农业生态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农业生态学的主要特点是什么?第二章农业生态系统一、名词解释1、系统:由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2、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和化能合成细菌等。
3、消费者:是指除了微生物以外的异养生物。
4、分解者:主要是指以动物残体为生的异养微生物。
二、填空1、生态系统是由()和环境组分构成。
2、稻米→人的食物链总共有()营养级。
3、系统组分本身可以自成系统,称为(成层性)。
4、农业生态系统的环境组分包括()和人工环境组分。
5、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三大功能类群。
6、农业生态系统的空间结构可以分为水平结构和()。
生物群落的概念与特征

2.群落有一定的相对一致的外貌。 3.在群落中有能大量控制能流及对其它物种和环境强 烈影响的生物优势种现象。 4.随空间和时间变化,群落表现为随环境梯度变化及 随时间演替的现象。 5.群落有一定的营养结构和代谢方式。由不同生物形 成一定的食物网关系和生产、消费、分解特点。
三、生物群落的种类组成及其数量特征
2.群落的数量特征
⑦ 重量(weight):用来衡量种群和群落生物量或现存量的指标。 可分为鲜重和干重来表示。
⑧ 优势度(dominance):用来表示某种生物在群落中作用和地位 大小的指标,是确定优势种的定量指标。
重要值=相对密度+相对频度+相对盖度 重要值越大的种,在群落的结构中就越重要。
第二节 生物群落的结构
2.群落的数量特征
④ 频度(frequency):群落中某一物种在样方内出现的频率。 常按包含该个体的样方数占全部样方数的百分比来计算。
频度=某物种出现的样方数/样方总数×100% ⑤ 高度(height):测量植物体长的一个指标,可取自然高度 或绝对高度。某种植物高度占最高物种高度的百分比称为高度 比,高度比=某一物种的高度/最高物种的高度×100% ⑥ 体积(volume):植物所占空间大小的量度。它在计算林木 蓄积量时非常有用。
➢ 边缘效应(edge-effect):群落交错区种的数目及一
第八章群落的组成与结构

大家应该也有点累了,稍作休息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9
(2)盖度
• 盖度就是指植物体地上部分得垂直投影面积占样地面 积得百分比,又称投影盖度。盖度就是群落结构得一个 重要指标,因为她不仅反映了植物所占有得水平空间得 大小,而且还反映了植物之间得相互关系。通常以百分 比来表示盖度,而林业上常用郁闭度表示林木层得盖度。
• 稀有种(rare species):稀有种(或偶见种)在群落中出现 得频率低,也可能由于某种原因偶尔侵入所调查得群落 中。
2、种类组成得数量特征 (1)多度与密度: • 多度就是对植物群落中物种个体数目多少得一种估测
指标,多用于植物群落得野外调查中。目前国内外尚无 统一得标淮,我国多采用Drude得七级制多度。 • 密度就是单位面积或单位空间上得一个实测数据。相 对密度就是指样地内某一种植物得个体数占全部植物 种个体数得百分比。某一物种得密度占群落中密度最 高得物种密度得百分比被称为密度比。
优势种:就是具有控制群落和反映群落特征得种类,其数量 或生物量在群落中所占比例最多。她们对维持群落得 稳定性有重要作用。
Paine在一个海湾得岩石潮间带研究表明:赭色海 星取食石鳖、帽贝、藤壶和龟足,在有海星存在得区 域,有30个物种共存,而除去海星得试验区,藤壶很快 成为优势种,一年后藤壶又被贻贝和龟足排挤,三年后 群落得物种从30个减到8个。
多种植物在竞争少数共同需要得资源中就是能够共存得。
4、空间异质性对群落结构得影响
空间异质性(spatial heterogeneity):群落空间 环境中各个部分性质不同得程度。
• 美国著名生态学家E、P、Odum于1957年在她得 《生态学基础》一书中,除种类组成与外貌一致外,还 “具有一定得营养结构和代谢格局”,“她就是一个 结构单元”,“就是生态系统中具有生命得部分”。
第四章 群落生态学

第四章群落生态课时安排:4学时教学目的:通过讲授,让学生较全面掌握以下内容:1. 群落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2. 群落的组成与结构3. 群落的演替教学方法:1.结合大量事例剖析讲解概念2. 幻灯片的使用重点及难点:难点是群落的组成与结构重点是群落的组成与结构以及群落的演替第一节群落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一、群落的概念(一)群落的定义生物群落(biotie community)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居住在一定区域或生境内的各种生物种群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有规律的一种结构单元。
它们和相邻的生物群落,有时界限分明,有时则混合难分。
其结合较松散,但都由其组成的种类及一些个体的特点而显现出有一些特性。
生物群落可简单的分为植物群落(plant community)动物群落(animal community)和微生物群落(microbial community)三大类。
群落概念是生态学中最重要的理论之一,因为它强调的是在自然界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各种生物能有机地、有规律地在一定时、空中共处,而不是各自以独立物种的面貌任意散布在地球上;它强调生物间有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的联系,因而它具有一定的组成和营养结构。
在时间过程中,经常改变其外貌,并具有发展和演替的动态特征。
它不是物种的简单总和,在群落内由于存在协调控制的机能,因而在绝对的变化过程中,保持相对的稳定性。
因此,生物群落被认为是生态学研究对象中的一个高级层次。
它是一个新的整体,它具有个体和种群层次所不能包括的特征和规律,是一个新的复合体。
群落概念的产生,使生态学研究出现了一个新领域,即群落生态学(community ecology)。
它是研究生物群落与环境相互关系及其规律的学科。
它是生态学的一个分支。
关于群落的性质,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两种对立的观点。
争论的焦点在于群落到底是一个有组织的系统,还是一个纯自然的个体集合。
“机体论”学派奥根(Orgnj Smic School)认为群落是一个真实的有机实体,它是组成群落的各个种群的有组织的集合体。
第四章 群落生态学教学内容

4.3、群落的结构
▪ 生活型 ▪ 群落的垂直结构 ▪ 群落的水平结构 ▪ 群落交错区与边缘效益 ▪ 影响群落结构的因素
▪ 群落结构是群落中相互作用的种群在协同进 化中形成的,其中生态适应和自然选择起了 重要作用。
▪ 协同进化包括物种间作用(即通过竞争决定 生存,确定种类组成)和物种对环境的适应 (生活型)。
1、生活型
▪ 定义:生活型是生物对气候条件长期适应的外
部表现形式。
▪ 植物划分标准:丹麦生态学家C.Raunkiaer:
选择休眠芽在不良季节的着生位置作为划分生活 型的标准。
▪ 类型:把陆生植物划分为五类生活型。
植物的生活型
• 高位芽植物:休眠芽位于距地面25cm以上。 • 地上芽植物:更新芽位于土壤表面之上,25之
几种常用的多度等级
德鲁捷(Drude) 克 列 门 茨 布 朗 - 布 朗 奎 (Braun-
(Clements)
Blanquet)
Soc Cop Cop2
极多 D
很多 A
多
F
Cop1 尚多 O
Sp
尚少 R
Sol
少
Vr
Un
个别
优势 丰盛 常见 偶见 稀少 很少
5
非常多
4
多
3
较多
2
较少
1
少
+
很少
R
稀少
Fig4.1 Desert Iandscape dominated by the creosote bush, Larrea tridentate,
▪ 应该强调,优势种对整个群落具有控制性影响,如果 把群落中的优势种去除,必然导致群落性质和环境的 变化;若把非优势种去除,只会发生较小的变化。
群落生态学

• 5.高度:自然高度和绝对高度。 • 6.重量和相对重量:单位面积或容积内某
• 在中纬度及高纬度地区,气候的四季分明, 群落的季节变化也最明显。我国北方草原 生物量的季节变化就是一个例子,如羊草 草原5月初植物萌动返青,7月份开花结实, 8月中旬地上生物量达到高峰值,9月下旬 植物地上部分枯黄并停止生长。
• 动物也有相似的周期活动:青蛙到了冬季 就进行冬眠,春天来了就苏醒过来。
• 四、决定物种多样性梯度的因素 • (1)时间因素 • (2)空间异质性因素 • (3)气候稳定性因素 • (4)竞争因素 • (5)捕食因素 • (6)生产力因素
时间因素
空间异质性因素
气候稳定性因素
竞争因素
捕食因素
生产力因素
第三节 生物群落的结构
•
植物的垂直分布
• 一、垂直结构
• (二)物种多样性的衡量 – 丰富度指数 – 多样性指数
• (三)物种多样性梯度 • (四)决定多样性梯度的因素
(二)物种多样性的衡量
物种多样测度—丰富度指数
• Gleason指数
群落中物种数目
D=(S-1)/lnA
单位面积
群落中总物种数目
• Margalef指
数
D=(S-1)/lnN
观察到的个体总数
0 1
群落A 群落B
2
3
5
多度等级
(三)物种多样性梯度
• (1) 多样性随纬度的变化 从热带到两极随 着纬度的增高,物种多样性有逐渐减少的 趋势。
生物群落

2013-10-24
安徽大学精品课程课件 ·《生态学》
4-1-16
物种多样测度--物种均匀性指数
均匀度
实际的种类 多样性
最大均匀条件下的种 类多样性(logeS) 群落中的最 大物种数
E= H′/H′max H′max =-s(1/s loge 1/s )=loge s
H′min =-S/S loge S/S )=0
χ2=n(ad-bc)2 / [(a+b)(c+d)(a+c)(b+d)]
1/2
2013-10-24
安徽大学精品课程课件 ·《生态学》
4-1-24
群落的物理结构
群落的结构单元 群落的垂直结构 群落的水平结构 群落的交错区与边缘效应
2013-10-24
安徽大学精品课程课件 ·《生态学》
参考文献 思考题
2013-10-24
安徽大学精品课程课件 ·《生态学》
4-1-3
§1 生物群落的基本概念
生物群落的定义 群落的基本特征 群落的性质
2013-10-24
安徽大学精品课程课件 ·《生态学》
4-1-4
生物群落的定义
群落(community): 特定空间或特定生境下, 生物种群有规律的组合,它们之间以及它们与 环境之间彼此影响,相互作用,具有特定的形 态结构与营养结构,执行一定的功能,这种多 种群的集合称群落。
2013-10-24
安徽大学精品课程课件 ·《生态学》
4-1-28
层片
层片的概念
是群落的结构单元,具有一定的生态生物学一致性和 一定小环境的种类组合。 分三级:第一级层片是同种的个体组合;第二级层片 是同一生活型的不同植物的组合;第三级层片是不同 生活不同种类植物的组合。
海洋生态学课后习题and解答

海洋生态学课后习题第一章生态系统及其功能1.生态系统概念所强调的核心思想是什么?生态系统是指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所形成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并具有自动调节机制的自然整体。
生态系统概念所强调的核心思想是自然界生物与环境之间具有不可分割的整体性。
2.生态系统有哪些基本组分?各自执行什么功能?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可以概括为非生物和生物两部分,包括非生物环境,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①非生物成分:生态系统的生命支持系统,提供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栖息场所、物质条件,也是生物能量的源泉。
②生物成分:执行生态系统功能的主体。
三大功能群构成三个亚系统,并且与环境要素共同构成统一整体。
只有通过这个整体才能执行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基本功能。
(1)生产者:所有绿色植物、光合细菌、化能细菌等,制造的有机物是一切生物的食物来源,在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中居于首要地位。
(2)消费者:不能从无机物制造有机物的全部生物,直接或间接依靠生产者制造的有机物为生,通过摄食、同化和吸收过程,起着对初级生产者加工和本身再生产的作用。
(3)分解者:异养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原生动物等。
在生态系统中连续进行与光合作用相反的分解作用。
每一种生物产生的有机物基本上都可以被已经存在于自然界的微生物所分解。
3.生态系统的能量是怎样流动的?有哪些特点?植物光合作用形成的有机物质和能量,一部分被其呼吸作用所消耗,剩下的才是可以供给下一营养级的净初级产量。
植食性动物只能同化一部分净初级生产量,其余部分形成粪团排出体外,被吸收的量又有一部分用于自身生命活动,还有一部分以代谢废物形式排出,剩下的才是能够提供给下一营养级的总能量。
服从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即能量守恒定律和能量转化定律。
能量单向流动,不循环,不断消耗和散失。
任何一个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不可能很长,陆地通常3-4级,海洋很少超过6级,因为能量随营养级增加而不断减少,意味着生物数量必定不断下降,而维持种群繁衍必须要有一定数量保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层片是瑞典植物学家H.Gams(1918)首创。将层片分为3 层片是瑞典植物学家H.Gams(1918)首创。将层片分为3级: 第一级层片是同种个体的组(种群);第二级层片是同一生活型的不 第一级层片是同种个体的组(种群);第二级层片是同一生活型的不 同植物的组合, 同植物的组合,第三级层片是不同生活型的不同种类植物的组合 (群落)。 群落) 层片的特征: •属于同一层片的植物是同一个生活型类别; •每一个层片在群落都具有一定的小环境; •每一个层片在群落都占据着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而且层片的时空 变化形成了植物群落不同的结构特征。 •在群落中,每一个层片都具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而且可以按其 作用和功能的不同划分为优势层片、伴生层片和偶见层片。
普通生态学
第八讲 生物群落
思考题:
利用我们已经掌握的种群生态学知识介绍 某一个特有种形成的过程,生态位稳定的 过程,影响其生态策略选择的因素,以及 其未来自然选择进化的方向。
2
一:生物群落的概念、特征与性质
1:概念 1807年,近代植物地理学的创始人 Alexander Humboldt首先注意到自然界植 物的分布不是零乱无章的,而是遵循一定 的规律而集合成的群落(community)。 1890年丹麦植物学家E. Warming出版了他 的经典著作《植物生态学》,副标题为 “植物群落研究引论”。该书中对群落的 定义是:“一定的种所组成的天然群聚即 一定的种所组成的天然群聚即 群落”。 群落
Life zone: the physical environment of a biome.
18
两个重要概念: 同资源种团:群落中以同一方式利用共同 资源的物种集团。 生态位:种在群落中的机能作用和地位。 与资源利用谱等同。生态位与群落结构有 密切联系,群落结构越复杂,生态位多样 性越高。
19
4.群落中种类的数量特征 群落中种类的数量特征
4
2:群落的性质 : •机体论观点 机体论观点(organismic school, Clements, USA): 机体论观点 (1)群落是客观存在的实体,是有组织的生物系统,像有机体 和种群那样; (2)强调群落在很多方面表现为整体性,认为群落是自然单位, 它们和有机体一样具有明确的边界,而且与其他群落是间断的、 可分的,它们独立存在,可重复出现。 But numerous fundamental differences between a community and an individual organism: • 个体死亡不同于群落演替; • 个体生活史不同于群落演替过程; • 更重要是,群落缺乏个体所具有的严格的遗传概念。
5
•个体论观点 个体论观点(individualistic school, H.A.Gleason) 个体论观点 (1)群落并非自然界实体,而是从一个连续变化着的植被连 续体中,人为确定的一组物种的集合。 (2)种群的分布决定于环境的变化,环境条件在空间上和时 间上都是不断变化的,由环境变化而引起的群落的差异性是连 续的。所以群落是连续的,群落之间不具有明显的边界,群落 的划分是人为的。
24
5:影响群落组成和结构的因素 (1)种间竞争 (2)捕食关系和食性选择 (3)干扰 频繁干扰、偶然干扰、中度干扰
6
3.群落的基本特征 3.群落的基本特征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lant community: life form, spatial pattern, species composition, successional stage, biomass, and functional processes.
16
水生群落分层由光的穿透性、温度和氧气的垂直分布所 决定。一个层次性较好的湖泊自上而下可以分为:表水层、 斜温层、湖下静水层和底泥层。
17
The number of layers of vegetation in a plant community reflects the character of physical environment. Formation type(群系型):具有类似生活型和环境关系的
20
几种常用的多度等级
Drude Soc(Sociales) Cop(Copiosae) Cop2 Cop1 Sp(Sparal) Sol(Solitariae) Un(Unicum) Clements 极多 D(Dominant) 很多 A(Abundant) 多 F(Frequent) 尚多 O(Occasional) 尚少 R(Rare) 少 个别 Vr(Very rare) 优势 丰富 常见 偶见 稀少 很少 Braun-Blanquet 5 4 3 2 1 + 非常多 多 较多 较少 少 很少
7
外貌: 外貌 the overall growth form of communities, defined by the dominant plant species.
外貌是认识群落的 基础,也是区分不同植 被类型的主要标志。陆 地群落常根据其外貌特 征区分为森林、草原和 森林、 森林 荒漠等,森林又可以根 荒漠 据外貌特征区分为针叶 林、夏绿阔叶林、常绿 阔叶林和热带雨林等。 季相: 季相:群落在不同季节呈现不同外貌。
植物群落的联合。如北美东部的落叶阔叶林。
Biome: a group of ecosystems in which the primary
producers have similar growth forms and consumers have broadly similar feeding habits.如苔原,针叶树林。 。
3
生物群落是特定空间 特定生境 特定空间或特定生境 特定空间 特定生境下具有一 定的生物种类组成 生物种类组成及其与环境之间彼此影 生物种类组成 与环境之间彼此影 相互作用,具有一定的外貌与结构, 响,相互作用 包括形态结构与营养结构,并具特定的功 具特定的功 生物集合体。 能的生物集合体 生物集合体
8
种类组成 动态特征:包括季节变化、年际变化,演替与演化。
不同物种之间存在相互影响; 有一定的分布范围:任何一个群落只能分布在特定的地段和 生境中,不同群落的生境和分布范围不同; 形成群落环境;
结构:形态、营养、季相
9
植物的生长型和生活型 生长型是根据植物的可见结构分成的不同类群。生长型也反 映植物生活的环境条件,相同的环境条件具有相似的生长型。陆 生植物大体可以分为以下6种主要的生长型: • 乔木 乔木:3m以上,包括针叶树;常绿阔叶树;硬叶常绿树;阔叶 落叶树。 • 藤本植物 藤本植物:木本攀藤植物或藤本植物; • 灌木: 灌木 • 附生植物 附生植物:地上部分完全依附在其他植物体上生长。 • 草本植物 草本植物: • 藻菌植物 藻菌植物:地衣、苔藓等低等植物
21
• 密度(density) 密度( ) 指单位面积或单位空间内的个体数。 相对密度(relative density):样地内某一物种的个体 数占全部物种个体数之和的百分比。 密度比(density ratio):某一物种的密度占群落中密度 最高的物种密度的百分比。
指植物地上部分垂直投影面积占样地面积的百分比, 指植物地上部分垂直投影面积占样地面积的百分比, 即投影盖度。盖度除了用植物地上部分的植冠投影表示外,有 即投影盖度。
12
Forest plant community are generally composed of five major layers: •Trees •Shrubs •Herbs •Thallophytes •Epiphytes •lianas
13
群落的水平结构 群落在水平方向上的配置状况或水平格局。陆地群落水平结 构一般很少呈均匀型分布,在多数情况下群落内各物种常常形 成局部范围相当高密度集团的片状分布或斑块状镶嵌(mosaic)。 导致水平结构的复杂性有三方面的原因: (1)亲代的扩散分布习性 (2)环境异质性:由于成土母质、土壤 (3)种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植食动物明显地依赖于它所取食 的植物的分布。
60 50 40 30 20
16
A
B
E
23
种的综合数量指标 • 优势度 表示一个种在群落中的地位与作用,但具体定义和计算方 法不尽相同(盖度和密度为优势度的度量指标;“盖度+多度”;“重 量*盖度*多度”。) • 重要值 也是表示种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综合数量指标。重要 值=相对密度+相对频度+相对优势度(相对基盖度) • 综合优势比(summed dominance ratio) 综合优势比( ) 包括两因素、三因素、四因素和五因素等四类。常用两因 素的综合优势比,即在密度比、盖度比、频度比、高度比和重 量比这五项指标中取任意两项求其平均值再乘以100%。
种的个体数量指标 • 多度 表示一个种在群落中的个体数目。多度的统计法,通常有 两种:一种是个体的直接计算法,即“记名计算法”;另一种 是目测估计法。记名计算法就是在一定面积的样地中,直接清 点各种群的个体数目,然后计算出某种植物与同一生活型的全 部植物个体数目的比例。 目测估计法是按预先确定的多度等级估计单位面积上个体 的多少,多用于群落内草本植物的调查。常用等级划分和表示 方法见下表。国内多采用Drude的7级制多度。
10
群落的生活型组成 生活型:生物对外界环境适应的外部表现形式,同一生 活型的物种,不但体态相似,而且其适应特点也是相似的。 陆生植物生活型可以分为5类: 高位芽植物:休眠芽距地面25cm以上; 地上芽植物:更新芽位于土壤表面25cm以下; 地面芽植物:更新芽位于近地面土层内; 隐芽植物:更新芽位于较深土层中或水中; 一年生植物:以种子越冬。
14
群落的垂直结构 the vertical arrangement and spatial organization of the plants.群落本身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营养结构。如生活型 组成,种的分布格局、成层性、捕食与被捕食关系。 Layer: subdivisions of the vegetation based on plant height. Synusia: the distinct groups of each layer. The vertical structure of plant community is in part the consequence of variations in the growth form of gross morphology of the plants. 层片窄于层次。 层片窄于层次。 层片:有相似生态需求的植物种,由同一生活型的不同植物 层片:有相似生态需求的植物种, 构成。 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