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ppt课件
最新版毛概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PPT课件

.
2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 第一节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 • 第二节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
3
第一节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
• 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 • 二、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矛盾的思想 • 三、走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 四、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
.
28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
• 所有这些方针,都是用民主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一种 方针的具体化,为解决不同形式的人民内部矛盾明方向
.
29
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矛盾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 矛盾的目的和意义
• • 毛泽东指出,我们提出划分敌我和人民内部矛盾的界
限,求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以便团结全国各族 人民进行一场新的战争 --向自然界开战,发展我们的经济 ,发展我们的文化,“巩固我们的新制,度建设我们的新 国家”
.
13
二、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 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没 有做过专门论述。斯大林在领导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 中长期不承认社会主义存在矛盾,在实践中造成了严重的 后果。党在八大前后,特别是毛泽东在1957年2月所作的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报告,系统论述 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理论。
.
14
二、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 毛泽东指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社会主义社会同样充满 着矛盾,正是这些矛盾推动着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地发展。 “矛盾不断地出现,又不断地解决,就是事物发展的规 律。”
• 用对立统一的规律分析社会主社会的矛盾。
专题四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
对促进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些理论成
果不仅丰富了中国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也丰富了科学社会 主义的理论和实践,为其他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经验和 借鉴。
1、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 2、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 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3、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背景】新中国成立初,我国主要是学习苏联经验,虽
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实践证明照抄照搬苏联模式不 符合中国国情。
新中国成立以后几年 内, 中国的很多做法包括 “一五”计划基本上是照抄 苏联的。
1952年8月为争取苏联对“一五计 划”的援助,周恩来率团访问苏联
【形成过程及其思想】 《论十大关系》是探索的开端
【背景】:实现工业化是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 的必然要求,也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必要条件。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1、总体比较落后 2、以轻工业为主,几乎没有重工 业。 3、地区发展不平衡,主要集中在 沿江沿海大城市。 4、发展短暂且艰难曲折。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落后的原因: 1、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国家,自古 以来,重农业而轻工商。 2、长年战争的严重破坏。 3、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 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
3、关于经济建设方针: 4、关于所有制结构的调整
统筹兼顾
国家经济、集体经济为主体, 个体经济为补充;计划生产 是工农业生产的主体,自由 生产是补充;国家市场是主 体,自由市场是补充。 提出了著名的“两参一改 三结合”
5、关于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
二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一)
1
形成的基本方针是:
“我们一定要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 一切积极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 全部调动起来,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 的社会主义国家。”
4_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论十大关系》提出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 想。 在国内,工人和农民是基本力量。中间势力是可以争取的力量。反 动势力消极因素,我们要尽量争取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在国际上,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都要团结,不中立的可以争取为中 立,反动的也可以分化和利用。
二、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理论
三大改造完成后,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上解决, 大量人民内部矛盾成为政治生活中居于主导地位的矛盾。
农村“闹社”事件
1956年,由于部分农户对入社后收入减少、管理过严、干部搞 家长制管理等不满,个别地区出现退社风潮。 广东省退社农户达7万户,约占入社总农户的1%左右。已垮掉的 社共102个,正在闹退社的有12.7万户。浙江省仙属县自1956年秋收 后至1957年4月,全县33个乡镇中有29个乡镇先后发生了闹社事件。
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
我国“一五”计划时期的经验教训
“一五”期间,我国学习苏联的经济体制和经济发展模式,结果出 现农、轻、重之间比例严重失调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
毛泽东提出“以苏为鉴”实现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最近苏 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 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 过的弯路,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 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 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1956年)
二、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理论
1957年2月27日,毛泽东在最 高国务会议上做了《关于正确处理 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讲话。讲话 的基本思想是:把正确区分和处理 人民内部矛盾,作为社会主义国家 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ppt课件

1. 国情: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基 本建立,但还不巩固,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已经建立起来,但还不够完 善,在上层建筑领域还存在薄弱环节,我国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 不发达,发展部平衡,文化科学水平不高,要使生产力有很大提高, 赶超先进国家,还需要很长时间;
2. 主要矛盾,中国八大提出:已经是人民对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 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 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四、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 程中,还提出力其他的一些重要的思想理论观点。 • 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 • 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和步骤 • 关于经济建设方针 • 关于所有制结构的调整
• 关于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 • 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 关于科学和教育 • 关于知识分子工作
王蒙组织材料徐爱丽组织材料周立学讲解课件第一节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二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三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四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即将基本完成将要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候毛泽东就向全党提出要探索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走出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 理论成果
1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第一节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
设计人:
王蒙 (组织材料) 徐爱丽(组织材料) 周立学(讲解课件)
精品资料
你怎么称呼老师?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是
(新版)第四章_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_讲义

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人在建国初期探索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形成的理论成果和经验教训,教学重点: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教学方法:讲授、提问、讨论、多媒体教学时数:4学时第一节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从1956年4月到1966年4月,是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时期。
新中国成立初期,“因为我们没有经验,在经济建设方面,我们只能照抄苏联”,“这在当时是完全必要的,同时又是一个缺点,缺乏创造性,缺乏独立自主的能力。
”1956年苏共二十大召开以后,毛泽东率先提出要“以苏为鉴”,要进行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找到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
(一)为什么要进行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1.总结了“一五计划”(1953-1957)执行过程中的经验教训:第一,不能片面强调发展重工业,忽视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
第二,经济建设要量力而行。
第三,保证重点建设。
以重点为中心。
第四,经济建设与生活提高的关系,第五,增产节支,提高效益。
2.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毛泽东说“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
”1956年4月的中央书记处会议上毛泽东指出:“民主革命时期,我们走过一段弯路,吃了大亏之后才成功地实现了这种结合,取得革命的胜利。
现在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要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
”(二)《论十大关系》的出台1956年4、5月间,毛泽东以苏联为鉴戒,总结我们自己的经验,先后在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和最高国务会议上作了《论十大关系》的讲话,围绕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基本方针,深刻地论述了正确处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一系列重大关系,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社会主义建设重要理论观点,对我国社会主义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PPT教学课件

二、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 矛盾的思想
1、时代背景
一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完成以后,国内的 社会矛盾和阶级关系发生重大变化,无产阶级同 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上解决。人民内部 矛盾逐步成为政治生活中居于主导地位的矛盾。
2020/12/11
12
3、关于经济建设方针。毛泽东多次阐述了统筹兼顾 的方针,强调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与个人的关系,生 产两大部类的关系,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积累与消费 的关系,长远利益与当前利益的关系;既要顾全大局, 突出重点,也要统筹兼顾,全面安排,综合平衡。同 时,也要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争取外援,开展与 外国的经济交流,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设备和资金, 学习外国的长处和好的经验,学习资本主义国家先进 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
2020/12/11
5
二是苏共二十大后,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 家弥漫着动荡不安的气氛,我国社会主要 改造和建设中出现了一些失误。 三是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马克
思、恩格斯和列宁没有专门论述,斯大林 长期不承认社会主义存在矛盾,在实践中 造成严重的后果。
这表明,在全党和全国工作中心转向建
设的时候,面临着一个如何正确认识和处 理社会主义矛盾的问题。
2020/12/11
6
2、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矛盾的学说
一是认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社会主义同样充满着 矛盾,正是这些矛盾推动着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地 向前发展。
二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 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 盾。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ppt课件

匈牙利事件
13
影响 一则以喜,一则以忧
揭了盖子 捅了娄子
解放思想
引以为戒,走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14
以苏为鉴
争取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
1956年《论十大关系》
(提出中央向地方分权和扩大企业自主权的观点)
1957年《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创造性地提出两种矛盾和基本矛盾的提法)
A.《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B.《论人民民主专政》 C.《论十大关系》 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24
结合历史实际,谈谈社会主义 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经历了一个什么 样的过程?
25
板书设计
调 动 一 切 积 极 务因 的素 思为 想社 会 主 义 事 业 服
一、什么是 社会主义? (难点)
二、社会主 义建设道路 初步探索 (重点)
1952年8月为争取苏联对“一五计划”
的援助,周恩来率团访问苏联
8
5F苏联模式的视频
9
苏联模式的特征
1、在所有制结构方面,实行单一的公 有制;
2、经济结构上优先发展重工业,忽视 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
3、在管理体制方面,实行管理权与经 营权的统一,;
4、在经济运行机制上,实行排斥价值 规律的指令性计划经济,具有高度集中性 和广泛性、指令性特点。
5
一、什么是社会主义?
我们总结了几十年 搞社会主义的经验。社 会主义是什么,马克思 主义是什么,过去我们 并没有完全搞清楚。
6
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
“走俄国人的路”——最初探 索
“走自己的道路”——崭新探 索
7
1、 “走俄国人的路”——最初探 索 新中国成立以后几年内,中国的很多做法包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
•
第三,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可以经过社会 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地得到解决。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 矛盾,则完全可以在社会主义制度的框架内得到解决, 可以通过调整和改善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 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方面,使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得到 巩固和完善。这正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生命力的 根本所在。
• • 总方针:民主 • 政治思想领域的人民内部矛盾,实行团 结——批评——团结的方针,坚持说服教 育和讨论的方法;
对于物质利益、分配方面的人民内部 矛盾,实行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 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方面的利益; • 对于人民群众和政府机关的矛盾,要 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克服政府机关的官 僚主义,也要加强对群众的思想教育; • 对于科学文化领域里的矛盾,实行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通过自 由讨论和科学实践、艺术实践去解决;
1957.02,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 问题》。
1956年秋冬,国 内一些地区出现了部分 工人罢工、学生罢课等 现象。国际上,苏联赫 鲁晓夫政府全盘否定了 斯大林。国内外社会主 义实践的曲折与挫折, 引发了毛泽东对社会主 义社会矛盾问题的理论 思考。
1957年2月《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 盾的问题》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 • • • • • •
• •
思考题: 人民内部矛盾包括什么? 工人阶级内部的矛盾; 农民阶级内部的矛盾; 知识分子内部的矛盾; 工农两个阶级之间的矛盾; 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之间的矛盾; 工人阶级和其它劳动人民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 政府和人民群众之间的矛盾;民主同集中之间的矛盾; 领导与被领导之间的矛盾;国家机关某些工作人员的官僚主义 作风同群众之间的矛盾; 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比较正确地反映客观规律的一些人同比较不正确地反映客观规 律的一些人之间的矛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
1
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本节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社会主义 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
能力目标
提高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的原理分析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原 因和意义的能力。
5
一、什么是社会主义?
我们总结了几十年 搞社会主义的经验。社 会主义是什么,马克思 主义是什么,过去我们 并没有完全搞清楚。
6
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
“走俄国人的路”——最初探 索
“走自己的道路”——崭新探 索
7
1、 “走俄国人的路”——最初探 索 新中国成立以后几年内,中国的很多做法包
括“一五”计划基本上是照抄苏联的。
1、 “走俄国人的路”——最初探 索
2、 “走自己的路”——崭新探索
26
敬请专家点评!
27
A.《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B.《论人民民主专政》 C.《论十大关系》 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24
结合历史实际,谈谈社会主义 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经历了一个什么 样的过程?
25
板书设计
调 动 一 切 积 极 务因 的素 思为 想社 会 主 义 事 业 服
一、什么是 社会主义? (难点)
二、社会主 义建设道路 初步探索 (重点)
21
6 .布置作业(1分钟)
课堂练习
22
单项选择题
1、1955年底在党内首先提出如何以苏联经验 为戒,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 道路的重大问题的A是( )
A.毛泽东 B.周恩来 C.陈云 D.邓小平
23
多项选择题
2、集中体现毛泽东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 路所取得的理论成果的著作有(CD )
12
匈牙利事件
13
影响 一则以喜,一则以忧
揭了盖子 捅了娄子
解放思想
引以为戒,走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14
以苏为鉴
争取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
1956年《论十大关系》
(提出中央向地方分权和扩大企业自主权的观点)
1957年《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创造性地提出两种矛盾和基本矛盾的提法)
1952年8月为争取苏联对“一五计划”
的援助,周恩来率团访问苏联
8
5F苏联模式的视频
9
苏联模式的特征
1、在所有制结构方面,实行单一的公 有制;
2、经济结构上优先发展重工业,忽视 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
3、在管理体制方面,实行管理权与经 营权的统一,;
4、在经济运行机制上,实行排斥价值 规律的指令性计划经济,具有高度集中性 和广泛性、指令性特点。
15
2、 “走自己的路”——崭新探索
第一,《论十大关系》 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总结、 探索的初步成果。
《论十大关系》的讲话
16
17
如何评价《论十大关系》?
邓小平对《论十大关系》 的评价:
“这篇东西太重要了, 对当前和以后,都有很 大的针对性和指导意 义。”
18
基本方针是什么?
情感态度 价值观
培养学生爱国爱党的情感,增强中国走 上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感。
2
二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演
变过程
(2)教学难点: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历
史原因
3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三
教学方法
教法
直观演示法 活动探究法 集体讨论法
学法
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 体验学习
4
我国是在什么时候进入社会主 义建设的?
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 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 来,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19
第二,党的八大把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推向高潮
1956年党的八大 20
第三,毛泽东的《关 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 矛盾的问题》是社会 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
深化和拓展。
1957年2月27日,毛泽东在第 十一次最高国务会议上,作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 盾的问题》的重要讲话。
10
苏联模式的弊端
1、理论上缺乏创新,教条主义盛行,思想 僵化 2、经济上生产力发展缓慢,人民生活水平 落后,动摇执政基础 3、政治上实行专政集权,官僚腐败,执政 体制问题突出 4、执政党建设乏力,组织松散,执政资源 流失殆尽
11
1956年2月的苏共二十大
1956年2月25日,在苏联共产 党第二十次代表大会的最后一 天,赫鲁晓夫在会上作了《关 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 报告。在这个报告中,赫鲁晓 夫把以前口口声声称为“父亲 ”、“慈父”的斯大林指责为 “暴君”、“刽子手”、“独 裁者”和“破坏社会主义法制 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