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抗肿瘤效果获实验证实 常吃可健脾安神
茯苓的作用与功能主治

茯苓的作用与功能主治茯苓简介茯苓,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是由茯苓科植物茯苓的菌丝体经培养得到的。
它具有丰富的药用价值,在中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茯苓味甘淡,性平,归脾、胃、心经。
下面将详细介绍茯苓的作用与功能主治。
茯苓的作用茯苓具有多种作用,包括:1.渗湿利尿:茯苓能够增加尿液排泄,改善湿热症状。
它能够渗透肾小管,促进尿液排出,有利于湿热证的治疗。
2.补益脾胃:茯苓具有补益脾胃的作用,可以起到健脾开胃、祛湿健脾的效果。
它对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腹胀便溏等症状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3.安神镇静:茯苓还具有安神镇静的作用,能够缓解焦虑、失眠等神经系统问题。
它常常被用于治疗心慌、失眠等症状。
4.抗氧化和抗肿瘤:茯苓中含有茯苓醇等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和抗肿瘤的作用。
它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对于预防和治疗肿瘤有一定的效果。
5.抗炎和抗菌:茯苓中的茯苓酮等成分具有抗炎和抗菌的作用。
它能够抑制炎症反应,缓解疼痛和肿胀,对于感染性疾病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茯苓的功能与主治茯苓的功能与主治非常广泛,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利尿排湿:茯苓具有良好的利尿作用,能够促进体内湿气的排出,对于湿热引起的浮肿、尿少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2.健脾和胃:茯苓能够温和地刺激脾胃功能,增强脾胃的消化能力,改善食欲不振、脘腹胀满等症状。
3.安神镇静:茯苓有一定的镇静作用,能够缓解焦虑、失眠等神经系统问题,对于改善睡眠质量有一定帮助。
4.提高免疫力:茯苓中的成分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能够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增强抵抗力,预防感染性疾病。
5.抗肿瘤作用:茯苓中的活性成分对于肿瘤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对于辅助治疗肿瘤有一定的效果。
6.抗炎和抗菌:茯苓具有一定的抗炎和抗菌作用,能够缓解炎症反应,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具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总之,茯苓作为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具有多种作用和功能。
它能够渗湿利尿、补益脾胃、安神镇静、抗氧化和抗肿瘤、抗炎和抗菌等。
茯苓的功效与作用

茯苓的功效与作用
茯苓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其主要产地为我国南北各地。
它在中药学中被广泛应用,具有多种功效和作用,如下:
1.利尿消肿:茯苓具有良好的利尿作用,可促进尿液排泄,有助于消除体内多余水分和毒素,缓解水肿。
2.安神镇静:茯苓有镇静作用,能够舒缓情绪,促进睡眠,减轻神经紧张和疲劳。
3.改善消化:茯苓有助于改善消化系统的功能,促进食欲,缓解胃部不适和胃痛。
4.抗炎抗菌:茯苓具有一定的抗炎和抗菌作用,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炎症和感染。
5.降血糖:茯苓可以降低血糖水平,对于糖尿病患者具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6.保肝护肝:茯苓具有保肝护肝作用,可以减轻肝脏负担,促进肝细胞的修复和再生。
7.抗癌防癌:茯苓中含有多种抗氧化成分,能够中和自由基,减少细胞损伤和癌症风险。
总之,茯苓具有多种保健和治疗作用,但是具体应用时需要根据个人情况和病情来决定,尤其是应该遵循医生的建议。
茯苓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症

茯苓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症茯苓,又称茯苓甲、白茯苓,是一种草本植物,具有多种功效与作用。
它的中草药名是茯苓,属于茯苓科植物。
茯苓的主要功效与作用主要包括调节水肿、利尿、消除湿气、健脾益气、安神、抗炎、抗肿瘤、降血压、抗菌、抗氧化、抗衰老、降血脂、降血糖、抗惊厥、促进胆固醇合成等。
它常用于中医临床上治疗水肿、湿疹、脾胃虚弱、神经衰弱、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惊厥等病症。
首先,茯苓能够调节水肿及利尿。
中医认为茯苓具有消除体内湿气的作用,对于水肿、浮肿等症状有显著的缓解作用。
茯苓中的有效成分茯苓甲能够促进肾脏排出多余的水分及毒素,对于水肿、尿液困难、腹部胀满等症状有一定的疗效。
其次,茯苓有健脾益气、安神的功效。
茯苓有滋补脾胃、增强体力、提高免疫力的效果,可以改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脾胃虚弱症状。
同时,茯苓还有镇静安神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失眠、焦虑、神经衰弱等精神紧张症状。
茯苓还具有抗炎、抗肿瘤的作用。
目前的研究表明,茯苓能够抑制炎症反应,降低炎性细胞因子的水平,改善炎症症状。
此外,茯苓中的有效成分茯苓酸还具有抗肿瘤的作用,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并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
茯苓还能够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
茯苓中的有效成分具有抗高血压、抗高血脂和降血糖的作用,可以调节血液中的脂肪和糖分的含量,降低血液的黏稠度,改善血液循环,减轻心脑血管病变的风险。
此外,茯苓还具有抗菌、抗氧化、抗衰老的作用。
茯苓中的有效成分具有一定的抗菌功效,可以抑制多种细菌的生长繁殖。
茯苓还具有抗氧化的功能,可以清除自由基,延缓细胞老化,预防衰老相关疾病的发生。
值得注意的是,茯苓也有一些禁忌症,不能乱用。
茯苓性味甘淡,属于温和的药物,一般来说,一些体质虚寒、阳气不足、腹泻、久痢等虚证患者适宜使用茯苓,但是对于阳虚火旺、大便秘结、痰湿壅盛、湿痰结块等实证患者不适宜使用,以免加重病情。
总之,茯苓作为一味常用的中药材,具有多种功效与作用。
它可以调节水肿、利尿、消除湿气、健脾益气、安神、抗炎、抗肿瘤、降血压、抗菌、抗氧化、抗衰老、降血脂、降血糖、抗惊厥等,对于水肿、湿疹、脾胃虚弱、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惊厥等病症有一定的疗效。
茯苓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茯苓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茯苓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茯苓的功效
茯苓为寄生在松树根上的一种菌类植物,茯苓的功效在《神农百草经》上即有记载。
茯苓具有驱风除湿的功效。
茯苓中的有效成分茯苓多糖可以起到抗肿瘤,增强免疫的作用,同时茯苓聚糖可以降低有毒物质四氯化碳对于肝脏的损伤,防止肝细胞坏死,具有保肝护肝的功效。
茯苓在中医界得到广泛应用,结合不同药物可以起到不同的治疗效果,对于健康人食用可以起到和胃,健脾,安神宁心的功效。
茯苓的作用
1、茯苓具有利尿作用。
2、茯苓可以明效降低谷丙转氨酶的活性,有效修复肝损伤的作用。
3、茯苓对于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具有良好的抗菌作用。
4、此外,茯苓对于促进血液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均有良好的促进,保护作用。
茯苓的食用方法
1、当归茯苓炖鸡汤可以起到益气健脾,宁心安神的功效。
2、莲子茯苓糕适宜于因脾气虚弱心阴不足,而引起的心悸、少食、干渴、精神疲劳的患者。
3、茯苓栗子粥对于饮食减少,脾胃虚弱,便溏腹泻的患者有较好的治疗功效。
茯苓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茯苓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茯苓,又称为菌茯苓、茯神,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
茯苓为菌类真菌多孔菌科茯苓属的干燥的菌核,可以入药。
茯苓在中医中应用广泛,有着诸多的功效和作用。
本文就为大家详细介绍茯苓的功效、作用以及一些禁忌。
一、茯苓的功效与作用1. 利水消肿:茯苓具有较强的利尿作用,能促进体内多余的水分排出,减少体内水肿的症状。
适用于水肿、脚气等病症。
2. 安神益心:茯苓具有平静安神的作用,可以舒缓紧张的情绪,解除压力,起到安抚心灵的作用。
适用于失眠、多梦、心悸等病症。
3. 健脾和胃:茯苓有益气健脾和胃的作用,可以帮助消化食物、增加食欲,改善脾胃功能。
适用于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病症。
4. 抗炎止痛:茯苓中含有一定的抗炎成分,可以减轻炎症反应,减少疼痛感。
适用于风湿性关节炎、感冒引起的头痛、偏头痛等病症。
5. 抗肿瘤:茯苓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减少肿瘤的大小,起到抗肿瘤的作用。
适用于肿瘤的辅助治疗。
6. 降血糖:茯苓中含有一些具有降血糖作用的成分,可以减少血糖的升高,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二、茯苓的禁忌尽管茯苓具有多种功效,但是也有一些禁忌需要注意,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下面列举了茯苓的禁忌事项:1. 孕妇禁用:茯苓具有一定的促胎作用,不适合孕妇食用,以免影响受孕和胎儿健康。
2. 体虚者禁用:茯苓具有一定的利水作用,如果体质虚弱,本来就容易出汗、尿频,食用茯苓可能会引起病情加重。
3. 阳虚者慎用:茯苓具有健脾益气的作用,但是阳虚体质的人食用茯苓可能会导致腹泻、腰膝酸软等症状加重。
4. 脾胃虚寒者慎用:茯苓的性温,如果脾胃功能虚弱,容易引起胃肠道不适,出现消化不良、腹胀等症状。
5. 具有湿热症状者慎用:茯苓具有“泄湿”功效,对湿热症状十分适用,但是对于经常感到口苦口干、痰多黏稠等湿热症状较轻的人,不宜长期使用茯苓。
三、茯苓的正确使用方法1. 煎汤服用:将适量的茯苓研成粉末后,加入适量的水中煎煮片刻,去渣后取汁,一日分2-3次温热服用,也可以根据需要加入一些配伍药材一同煎煮。
茯苓的功效与作用

茯苓的功效与作用茯苓,学名为Poria cocos,被誉为“人间仙药”,它于华夏古籍首次被记载具有神奇的药性。
茯苓在古代被广泛用于食疗和药疗,其独特的功效和作用广受欢迎。
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讲解茯苓的功效与作用。
一、养心安神茯苓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和多糖类成分,具有养心安神的作用。
它能够改善神经功能,有助于缓解精神紧张,抑郁和失眠症状。
因此,茯苓在临床中常用于治疗心脏病患者的不安和失眠。
二、利尿排毒茯苓性质温和,可以用作利尿剂,帮助排除体内多余的水分。
同时,茯苓还含有能够清热解毒的成分,能够清除体内的毒素,提高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
三、健脾和胃茯苓对脾胃有很好的调理作用,能促进消化,减轻消化不良、胃胀、食欲不振等症状。
茯苓中的多糖可以化湿利尿,对脾虚湿重,身体肿胀,尿少等症有显著效果。
四、美容养颜茯苓除了具有上述的药用效果,还被广泛应用在美容行业。
茯苓中丰富的多糖和微量元素,可以清除体内的自由基,有效防止肌肤的氧化和衰老。
同时,茯苓还有很好的保湿效果,长时间使用可以使肌肤更加细腻光滑。
五、抗肿瘤一些研究发现,茯苓中的多糖具有抗肿瘤效果。
它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力,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至于茯苓的应用方法,可以根据不同需求进行使用。
如泡水饮用,做成糖水,或是制成粉末用于面膜等。
总结来说,茯苓作为一种常用的药食两用材料,其功效与作用非常广泛。
然而,虽然茯苓具有许多优点,但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使用。
若长期使用茯苓,应先咨询医生或药师,根据自身体质选择适合的使用方法和剂量,避免产生不必要的副作用。
茯苓多糖-一把摧捣肿瘤的利器

茯苓多糖,一把摧捣肿瘤的利器茯苓,俗称云苓、松苓、茯灵,为寄生在松树根上的菌类植物,形状像甘薯,外皮黑褐色,里面白色或者粉红色。
其原生物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多寄生于马尾松或者赤松的根部。
现代医学研究:茯苓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茯苓多糖有明显的抗肿瘤及保肝作用。
茯苓多糖抗肿瘤作用——增加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用新型羧甲基茯苓多糖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增强渗出细胞(PEC)毒性作用,使吞噬细胞的吞噬率和吞噬指数明显增加。
新型羧甲基茯苓多糖能拮抗免疫抑制剂醋酸可的松对巨噬细胞功能的抑制。
给小鼠连续皮下注射新型羧甲基茯苓多糖10天(50mg/kg.天),自第8天起可的松对照组及羧甲基茯苓多糖加可的松试验组均皮下注射醋酸可的松(100mg/kg/天)3天,可的松对照组的吞噬率和吞噬指数为18.86±3.40%和0.41±0.09;试验组的吞噬率和吞噬指数34.81±1.75%和0.86±0.07。
新型羟甲基茯苓多糖能使Lewis肺癌C57纯系小鼠及荷肉瘤180瑞士小鼠的巨噬细胞吞噬功能低下恢复正常。
另有药理实验表明,新型羧甲基茯苓多糖能明显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率和吞噬指数。
给小鼠腹腔注射新型羧甲基茯苓多糖(300mg/kg /天)7天,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率为38±2.46%,吞噬指数为0.67±0.04;对照组的吞噬率为19.4±1.27%,吞噬指数为0.32±0.02。
羟甲基茯苓多糖能明显增强小鼠脾抗体分泌细胞数(PPC)以及特异的抗原结合细胞数(SRPC)。
羟甲基茯苓多糖对PFC及SPFC的增强作用以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加:能明显增强小鼠对BSA诱导的迟发型超敏反应性。
羟甲基茯苓多糖100mg/kg/天经腹腔注射4天后,小鼠BSA诱导的DTH反应明显增强与对照组相比,P<0.01差别显着;羟甲基茯苓多糖能明显增强小鼠脾T细胞生长因子(TCGF)的生长。
茯苓作用与功效

茯苓作用与功效
茯苓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其主要作用与功效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利尿作用:茯苓具有较强的利尿作用,可以增加尿量,促进体内废物和毒素的排出,防止水肿和水潴留。
2. 改善心气不足:茯苓具有滋养心脾的功效,可以改善心脏功能不足所引起的症状,如心悸、气短、乏力等。
3. 降低血压:茯苓中的有效成分有降低血压的作用,对于高血压患者有一定的疗效。
4. 改善消化功能:茯苓可以增强胃肠蠕动,促进消化液的分泌,提高食物的消化吸收,改善消化不良、胃脘胀满等症状。
5. 抗炎和抗菌作用:茯苓具有一定的抗炎和抗菌作用,可以抑制炎症反应,预防和治疗感染性疾病。
6. 改善睡眠质量:茯苓能够安神、宁心,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减少失眠、易醒等问题。
7. 提高免疫力:茯苓可以增强体内抗病能力,提高免疫力,预防感冒和其他呼吸道感染。
8. 抗肿瘤作用:茯苓中的有效成分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此外,茯苓还可以调节体内的水盐平衡、增强肝脏功能、改善皮肤瘙痒、抗衰老等。
茯苓属于温和的药材,常用于中药方剂中,常见的使用方法有煎剂、煮汤、炖煮、泡茶等。
需要注意的是,茯苓性寒,脾胃虚寒者慎用,并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使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茯苓抗肿瘤效果获实验证实常吃可健脾安神
茯苓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多寄生在马尾松或赤松的根部,形状像甘薯,外皮黑褐色,里面白色或粉红色。
产于云南、安徽、湖北、河南、四川等地。
对茯苓这一药用真菌的开发利用历史悠久。
远在两千多年前《淮南子》中就有“千年之松,下有茯苓”的描述;《神农本草经》也早已把它列为上品药材,并说“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
苏东坡在《东坡杂记》中就谈到了茯苓粉的提取方法和服法。
杜甫写有“寄语杨员外,山寒少茯苓”的诗句。
唐吴融《病中宜茯苓寄李谏议》:“千年茯菟带龙麟,太华峰头得最珍。
金鼎晓煎云祥粉,玉瓯寒贮露含津。
”黄庭坚《鹧鸪天》:“汤泛冰瓷一坐春,长松林下得灵根。
吉祥老子亲拈出,个个教成百岁人。
”据清宫文献记载:慈禧太后常服茯苓饼,并常以此赏赐大臣。
于是茯苓饼越做越精细,成了清王朝末期的名点,流传至今不衰。
茯苓的药用价值:
茯苓性味甘淡,药性和缓,既能养心健脾,又能利水渗湿,宁心安神。
由于其性质平和,补而不峻,利而不猛,既能扶正,又能祛邪,故历来为人们所喜食。
《药性论》:“开胃,止呕逆,善安心神。
主肺痿痰壅。
治小儿惊痫,心腹胀满,妇人热淋。
”
茯苓的主要化学成分:多糖类(β-茯苓多糖)、三萜类、麦角甾醇、胆碱、腺嘌呤、氨基酸、卵磷脂等。
近代实验证明,茯苓可以明显降低小鼠的自发活动;对镇静麻醉药有明显的协同作用;茯苓多糖可以增强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并能促进小鼠体液免疫机能,可使胸腺、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