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化学反应与质量守恒(一)导学稿精装版

合集下载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教案)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教案)

第五单元定量研究化学反应第一节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教材分析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知道化学变化的微观本质是构成物质的原子重新结合成分子的过程,已经知道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而对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有无变化并不知道,但这一内容又是今后学习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化学反应的有关计算的基础,这一守恒思想一直贯穿于化学学习的始终。

本节的编写目的就是让学生认识到化学反应的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不改变的,并引导学生从微观上进行分析得出质量不变的本质原因,为后面的学习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打下基础,也为高中阶段其他守恒思想的学习埋下伏笔。

学习目标:⑴通过实验探究理解质量守恒定律。

⑵能用微粒观点解释质量守恒的本质原因。

⑶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一些相关问题.学习重难点:重点: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的探究。

难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

学习准备师:完成本课所需的仪器药品准备;生:课前完成导学案上自主学习部分内容。

课前学生完成导学案上的自主学习的展示和点评或核对答案。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展示火柴燃烧,蜡烛,酒精燃烧的图片。

问题:这些物质燃烧后留下什么?难道物质从世界上消失了吗?讲述:没有,我们知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会生成新物质,那么化学反应的前后物质的质量是否也会发生变化呢?今天我们要对化学变化进行定量研究。

板书:§5—1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二、探究新知情景1: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否改变呢?我们以过氧化氢分解为例,课本P100活动天地5-1插图。

问题1:图中两位同学的观点,你赞成谁的? 你有别的猜想吗?情景2:课本P101上小丽同学所画的3个表示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的微粒示意图问题组2:你认为那个图示是正确的,为什么?过渡:同学们,通过以上情景组的学习,可能你对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是否改变已经做出了自己的猜想?那么,如何设计实验来验证你的猜想是否正确呢?设计实验时应该注意什么?讲述:课本P101为我们提供了三个化学反应作为研究对象,由于时间的关系,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前两个实验的仪器和药品.(当然也可选择其他你们熟悉的反应,但限于仪器药品原因,感兴趣的学习小组课后可进实验室完成.)在此,老师也选择了一个反应作为研究对象来探究这一问题,下面请同学们观看老师的实验过程,然后模仿老师的操作方法,按要求完成导学案上探究任务一的内容.演示:用白磷燃烧实验探究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演示完以后立即让学生按要求完成实验探究实验探究:多媒体展示探究要求展示:学生分组展示实验记录点评:学生分组点评展示结果教师点拨总结:根据学生的点评结果,教师点拨升华,并让学生做好记录。

《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的研究导学案》

《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的研究导学案》

《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的研究》导学案《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的钻研》导学案导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将能够理解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的基本原理,掌握相关观点和计算方法,提高化学思维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导入问题:1. 什么是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2. 在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的基本原理是什么?3. 如何利用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化学反应的计算?导学过程:一、质量守恒定律的基本观点1. 质量守恒定律是指在一个关闭系统中,化学反应前后系统的总质量保持不变的原理。

2. 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所有化学反应,无论是固体反应、液体反应还是气体反应。

二、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的实验验证1. 实验装置:反应瓶、天平、试管、试管夹等。

2. 实验步骤:将反应物称量后放入反应瓶中,进行化学反应,待反应结束后再次称量反应瓶,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三、质量守恒定律的计算方法1. 计算方法:根据反应物的摩尔比和相对分子质量,可以计算反应物的质量与生成物的质量。

2. 实例分析:例如氢气和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水的合成反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计算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和生成水的质量。

四、实验操作与注意事项1. 实验操作:在进行质量守恒实验时,要注意称量的准确性和实验条件的控制。

2. 注意事项:反应瓶要尽量密封,避免外界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五、练习与讨论1. 练习题:通过计算题目,稳固质量守恒定律的相关知识。

2. 讨论问题:化学反应中是否一定会发生质量守恒?为什么?导学延伸:1. 学生可以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或实验室实践,进一步了解质量守恒定律在不同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2. 学生可以尝试设计自己的质量守恒实验,加深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掌握。

小结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应该对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的原理和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今后的进修和实验中,要注重实践操作,加强化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高实验操作技能,更好地掌握化学知识。

初中化学质量守恒定律导学案

初中化学质量守恒定律导学案

初中化学质量守恒定律导学案篇一:初中化学《质量守恒定律》第一课时导学案课题一质量守恒定律第一课时编定人:张丽丽审定人:张丽丽学习目标1. 理解质量守恒定律以及守恒的原因,学会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和解决一些化学现象和问题。

2. 引导学生进行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初步培养学生定量研究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对质量守恒定律含义的理解和运用。

一.自主学习:1.1673年英国著名的科学家波义耳做了一个著名的实验:将金属放在密闭的容器里加热,两个小时后打开密闭容器,进行称重,物质的质量增加了,而1774年,拉瓦锡用精确的定量实验研究了氧化汞的分解和合成反应中各物质质量之间的变化关系,他将45.0份质量的氧化汞加热分解,恰好得到了41.5份质量的汞和3.5份质量的氧气,由此得到了质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及原因是什么?2.化学实验中使用天平的注意事项有哪些?二.课内探究:实验探究一:请按照指导完成实验并将实验记录填入表中:(表格见课本P94)。

思考:在红磷的燃烧实验中,集气瓶底部的细沙起什么作用?气球起什么作用?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实验探究二:思考:1.有气体参加和有气体生成的反应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必须在什么体系中进行?2.蜡烛燃烧后蜡烛变小;铁生锈后质量增加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探究三: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是什么?分析:电解水的微观过程结论:1.水通电分解反应的实质是什么?2.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没有改变,原子的没有增减,原子的没有改变,组成物质的元素的种类,元素的质量,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质量守恒的原因)练习1.现有一反应A+B有10gA和5gB完全反应,反应结束后生成C的质量为多少g?练习2.100g水和100g酒精混合,质量等于200g,这是否符合质量守恒定律?为什么?三.课堂小结四.当堂检测1.下列各组物质,在敞口容器里发生反应,容器内物质的总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的是()A、碳酸钠放入盐酸中B、高锰酸钾固体受热分解C、硫酸铜溶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D、在空气中点燃镁条2、R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R+3O2述正确的是()2CO2+4H2O,则有关R的组成叙A.只含有碳、氢元素B.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C.一定含有碳、氢、氧元素D.定含碳、氧元素,可能含有氢元素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2L氢气和1L氧气反应能生成3L水,这句话对吗?篇二:初中化学《质量守恒定律》第一课时导学案第五单元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第一课时导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探究活动能说出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2.从微观角度知道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

初二科学下册《化学反应与质量守恒》课件(1)浙教版

初二科学下册《化学反应与质量守恒》课件(1)浙教版

•(一变二不变 )
•练习:分解双氧水法 •1、如左图左边是氧气的什 么装置?右边呢? •想一想
•不会,可能还是空 气
•发生装置
•收集装置
•2、打开分液漏斗滴下双氧水时,导管的一端就会
冒出气泡,若此时马上收集氧气,用带火星木条放
于集气瓶口时,木条是否会复燃?为什么?
•收集装置 •1、排水法
•★怎样的气体才可以用排水法收集?
•50毫升双氧水 •(H2O2 •0.5克MnO2 )
•Mn O2
•烧 瓶
•探究结果 •实验前后二氧化锰的质量没有减少。
•反应物是_•_双__氧__水_
•实验最后生成了氧气和水两种物质.
•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你能写出反应表
达式吗?
•过氧化氢
•二氧化 锰
•MnO2
•H2O2
•H2O
•水•+ •氧 气
•高锰酸钾 •加热 •锰酸钾•+•二氧化 •+•氧气
•KMnO4 •K2MnO4锰•MnO2 •O2
•氯酸
•二氧化锰 •氯化钾 •+ •氧气
•钾KClO3 •加热 •KCl
•O2
•实验室需要少量氧气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1、排水法
•方法一:分解 双氧水法
•2、向上排空气法
•方法二:加热高 锰酸钾(氯酸钾)法
•讨论
•1、利用图示信息讨论夹试 管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 •(1)试管口应略低于试管底(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防止水倒流入试管底部而使试管破裂 •(2)铁夹夹在离管口约1/3至1/4处
•2、收集满氧气后,为什么要先从水槽中移出导管, 再熄灭酒精灯? •如果先熄灭酒精灯,试管内压强减小,水槽中的水会 倒吸入试管,使试管破裂。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共38张PPT)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共38张PPT)
A.18g B.24g C.12g D.16g
2 将A、B、C三物质各5克混合加热进行化 合反应,其中B为催化剂。当A完全反应后, 生成D的质量为8克,则反应后混合物中B与C
的质量比为 ( D )
A、4:1 B、5:1 C、5:3 D、5:2
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M、N、Q、P四种物质,在一定条 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则
符号表达式 P+O2
P2O5
称量反应前反应物及装置的总质量: 反应的现象:生成大量白烟。 称量反应后生成物及装置的总质量: 实验结论: 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质量守恒定律
一、质量守恒定律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 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 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叫做 质量守恒定律。
小试身手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5 g食盐溶解在95g水中得到100g食盐水符合质 量守恒定律。
B、燃烧的镁带和生成的氧化镁的质量相等。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2L氢气和1L氧气反应能 生成3L水。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的质量等 于参加反应的铁和氧气的质量和。
勇于挑战
是否存在违背质量 守恒定律的化学反应 呢?
分别表示A、B、C 三种不同的分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
A、B、C前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 B )
反应前
反应后
A.4∶1∶3 B.3∶1∶2 C.4∶1∶2 D.3∶1∶3
反馈一 右图是某个化学反应前后的微观模拟图,
①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 和
与反应
后的生成的各粒子间的个数比为 2:1 。
②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化合。反应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教学设计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教学设计

授课日期:2013年11 月22日星期五第4节课课型:新授课题:第五单元定量研究化学反应第一节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理解并描述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2.认识定律发现史,通过亲历探究实验的过程,对科学家锲而不舍的努力和严谨的科学作风抱以崇敬和学习的态度。

3. 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

4. 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相关的问题。

知识点(重点、难点):重点:是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微观解释。

难点:是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相关的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锥形瓶、具支锥形瓶、玻璃管、橡皮塞、小试管、气球、酒精灯、托盘天平、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稀盐酸、石灰石、白磷等。

板书设计:(思维导图)学习过程:师生互动设计意图新课导入【教师】变个小魔术:事先在手心藏一小块黄铜,用手指捏一块形状相似的石头,在“点石”后,快速交换,然后“成金”。

然后提出问题:请大家判断“点石成金”的真伪?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大多数的回答是“假的”,但是也只是猜测,并没有足够的理由。

(过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大家一定会做出科学准确的判断。

板书课题:5-1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一、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教师】(多媒体展示)过氧化氢分解的微观动画,提出问题:大家认真观察动画,结合动画大家来判断一下,关于“过氧化氢分解,质量是否发生改变”的分析,哪位同学是正确的?为什么?【学生】分组讨论。

通过讨论肯定女同学的说法是正确的。

“点石成金”的故事,是学生耳熟能详的,但是从化学视角,学生现有知识无法解决,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带着疑问,进入下面的学习,有利于学生保持持续的学习动机。

通过动画展示,让学生形象的知道水分解过程中相应分子、原子变化情况。

引导学生自主总结出,化学反应中原子“三不变”。

活动一:【教师】进一步引导,既然女同学的说法正确,你能详细说一下,“原子没有改变”是哪些方面没有改变呢?【学生】通过相互补充,得出:原子种类、原子个数、原子质量均不发生改变。

九年级化学上册《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课件

九年级化学上册《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课件

No
Image
12/10/2021
第二十四页,共二十四页。
第十一页,共二十四页。
例4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解释(jiěshì)下列问题
(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的白色(báisè)粉
末的质量比原来镁条的质量增加。
答:(1)镁条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增加,是由于
(yóuyú)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时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了 化学反应,生成了白色固体物质氧化镁:
Mg+O2
第二十页,共二十四页。
答:金属燃烧消耗了容器中的 O2,如冷却(lěngquè)到室温时,不打开容 器盖称量,质量应相等。而玻意耳在 燃烧后就打开了容器盖,使外界空气 进入,导致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加,所 以未能发现质量守恒定律。
第二十一页,共二十四页。
知识 归纳 (zhī shi)
1、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fǎnyìng)的各
第十八页,共二十四页。
7. 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A
A. 潮湿的衣服在阳光 下晒干 (yángguāng) B. 蜡烛燃烧越来越短 C. 铁丝烧后质量增加 D. 高锰酸钾受热后质量减小
第十九页,共二十四页。
简答题
• 为探索物质在化学变化前后(qiánhòu)的质量关系,
科学家做了大量的实验。1673年,英国物理学 家玻意耳做了一个实验,他将金属放在密闭容 器中燃烧,燃烧后他立即打开容器盖进行称量, 结果发现反应后的固体质量增加了,该实验导 致玻意耳未能发现质量守恒定律。请你简要分 析固体质量增加的原因是什么?
第十七页,共二十四页。
5.将A、B、C各10 g的混合物加热后, A全部参加反应,C增加(zēngjiā)了8 g,同 时生成了4 g D,则在反应中A与B的 质量比是( )A A. 5:1 B. 1:5 C. 1:4 D. 4:1

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第1课时)说课稿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

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第1课时)说课稿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
(二)学习障碍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需要具备一些前置知识,如基本的化学概念、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此外,学生需要有一定的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的能力。在学习障碍方面,学生可能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存在困难,尤其是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解释。此外,部分学生可能对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概念理解不深,难以将理论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为了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我计划采用以下导入方式:
1.生活实例引入:开始上课时,我会提出一个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例如:“为什么我们在烹饪过程中,食材的总质量不会发生变化?”这个问题会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想要进一步了解质量守恒定律。
2.实验现象展示:接着,我会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如烧碱与硫酸铜溶液反应,让学生观察实验前后容器中物质的质量变化。通过直观的实验现象,引发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思考。
这些媒体资源和技术工具在教学中的作用是提供直观的学习材料和互动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质量守恒定律。
(三)互动方式
为了促进学生的参与和合作,我计划设计以下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环节:首先,在实验环节,学生可以分组进行实验,通过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教师在实验过程中进行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提供必要的协助。其次,在讨论环节,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交流,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教师在讨论过程中进行点评和指导,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知识应用能力。最后,在课后作业环节,可以设计一些实践性的题目,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索,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包括:
1.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和意义;
2.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验证;
3.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化学反应与质量守恒(一)课时:第1课时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通过实验,总结出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

【重难点分析】
质量守恒定律的得出。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1.预习新知
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____ ____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

2.10 g甲与5克乙恰好完全反应,则生成物丙和丁的总质量为。

3.预习后你还存在哪些问题需要与老师、同学交流?
二、课堂交流与达标导学
(一)质量守恒定律
【实验】按课本48页活动内容完成图2-35和图2-36所示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讨论】分析上述实验现象,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应用】在一密闭容器内有X、Y、Z、Q4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1)分析实验数据,你认为反应后X的质量应是多少?
(2)分析实验数据,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3)该反应属于反应
【讨论】12克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为什么生成物的质量大于12克?
【归纳】
1、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等于反应生成的各物质的,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2、质量守恒定律只限于化学反应,例如,湿衣服晒干后变轻了就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因为它是变化。

(二)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
1、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反应物分子里德原子重新组合成生成物分子的过程。

反应前后原子的和既没有改变也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变化,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必然相等。

2、要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可抓住“五个不变”“两个一定改变”“一个可能改变”,即
反应物和生成物不变
宏观
元素不变
五个不变原子不变
微观原子不变
原子不变
宏观:物质一定改变
两个一定改变
微观:构成物质的粒子一定改变
一个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改变
三、课堂达标检测
1.下列选项中,化学反应后发生改变的是()。

A.元素种类B.原子的数目C.分子种类D.质量总和
2.下列叙述中,违背了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A.3g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5g氧化镁
B.10g高锰酸钾分解后生成了10g氧气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的质量比铁丝的大
D.10g氯酸钾完全分解后生成氧气的质量小于10g
3. 在4NH3+5O2=4X+6H2O反应中,X的化学式是( )
A.NO D.NO2C.N2O4D.N2
4. 10 g甲与足量的乙反应,生成8g丙和15g丁,则参加反应的乙的质量是()。

A.13g B.23g C.18g D.25g 5.a g白磷在b g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的质量()。

A.一定是(a+b)g B.一定不足(a+b)
C.大于(a+b)g D.小于或等于(a+b)g
四、本节课我的收获和疑难
【教(学)后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