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江基本情况

合集下载

通江县2011年玉米高产创建整乡推进成效显著

通江县2011年玉米高产创建整乡推进成效显著

产和优化 品种结构 ,0 年我县实施 了 和机制创新 , 21 1 大规模打造标准化玉米 高 范 ” 目 , 持政 策驱 动 、 项 坚 科技推 动 、 示 达到 10 带动大面积均衡增产。 0%,
=、 集成 技术应用
按照《 全国粮食高产创建整县整 乡 行 )对我县 “ 》 玉米高 产创建整 乡推进 ”


料加 工和食 品加 工转换 率达到 9% 0 以 上 , 力发展玉米生产和努 力提 高玉米 大 力提高我县玉米的增产潜力 、 玉米 提升 高效栽培技术和生产能力 、 高玉米单 提 “ 玉米 整 乡推 进万 亩 示 范片 的创 建 示 范带动 , 力推 广新 品种 、 大 新技术 , 强化 各项为农服务措施 , 了玉米 产量水 提高 平 , 了粮食安全和粮 食生产能力建 确保


基本情况
采取 “ 一换二 推三 改四增 五促 六 组实地勘查 目 , 目区高 、 、 测 项 中 低产 田 块 面积 比 例分 别为 3 %、5 1%, 5 5%、0 项
的技术为核心 :一换 ” “ 是更换品种 ; 近几年 , 玉米生产一 直是我县旱 防” 春
作农业的重中之重 , 是我 县开年后 “ 一直 二推 ” 是大 力推 广 “ ( ) 麦 芋 一玉一苕
项 目进行验收 , 结果表明成效显著 。
产示 范区 , 新品种及其集成技术推广 率 整建制推进单位 面积产量调查 方案 ( 试
集成配 套优 质品种 、双膜 增温 育
1 目区产量创新 高 玉米 高产创 . 项

苗、 测土配 方施肥 、 解膜和双 色膜 覆 建整 乡推进项 目区 ( 降 通江县 民胜镇 、 杨 盖、 缩行增株 ( 宽幅带植 、 拉绳定 距 、 双 柏 乡) 创造产量新水平 。经市级专家 组

春在乡基本情况

春在乡基本情况

春在乡基本情况【概况】春在乡于2005年5月与新建乡合并而成,距通江县城13公里,居北纬31º52'´,东经107º15',平均海拔700米,地处通江县城东南部,东接三合、麻石、云昙,北接毛浴、至诚,西靠诺江镇,南邻广纳镇,全乡幅员面积7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570亩,辖10个行政村,76个农业合作社,3691户,人口共15341人,其中农业人口14046人,劳动力5200人,上年度人均纯收入2392元。

【经济状况】2008年全乡农业总产值2750万元,民营经济收入950万元,人均拥有粮食550公斤,人均纯收入2392元,增长105元,农业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种植业中粮食作物有小麦、水稻、玉米、红苕、洋芋、豌豆、胡豆等,经济作物有油菜、香菇、西瓜等;养殖业主要以生猪、肉牛等。

全乡生猪人均养殖20头以上,养殖20头以上的大户100户,50头以上的大户50户,出栏小家禽12万只。

有民营经济大户25户,有砂石场2个,红砖厂2个,建筑材料厂2个。

有小加工厂、小榨油厂10个。

全乡共有各类大小商店100余家,遍布各村社。

【基础设施建设】一是以解决“四难”为重点的新农村建设,全乡新建村通公路3000余米,按照标美泥碎路的标准整治维修村道公路13公里,新修石板路3公里;大力实施节雨集灌工程,整治病塘库20余处,庭院改土20亩,建沼气池200口。

二是紧抓危房改造,改善办学条件和规范政府机关征阵地建设。

在确保正常运转的前提下,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完成了竹子坎村、擂鼓寨村、中小学危房改造,新建了石板店村、苟家碥村、陈家沟村、钥匙坡村厕所150平方米,维修了乡机关办公楼,改建了乡机关伙食团60平方米。

【社会事业】全乡开通了有线电视、电视覆盖率达100%,手机信号覆盖率达98%。

乡上有文化站,设有图书室、阅览室、活动室、彩电、VCD、藏书、光碟5000余册。

有3个村设图书阅览室,有文化大院10户,在秦家岭村建农村书社一处,藏书3万余册。

辖区基本情况

辖区基本情况

辖区基本情况
【概况】泥溪乡位于通江县东北部,距县城56公里,居东经32°10'——32°20'´,北纬107°20'——107°30',东与胜利乡、南与永安镇、西与沙坪乡、北与长坪乡接界,乡人民政府驻地泥溪乡街道。

辖10个村,1个居委会,53个村民小组,共有2891户,总人口11283人,其中农业人口9830人。

幅员面积73平方公里,现有耕地8489亩,其中田5719亩,地2770亩;海拔400——1300米,森林覆盖率为46%。

年平均降雨量1200毫米,平均气温18℃,无霜期270天。

经济以粮食和畜牧为主,主产稻谷、油菜、玉米、小麦等农作物;盛产香菇、银木耳、天麻、大脚菇、竹笋、厥菜等山珍;养殖业以养殖猪、牛、羊为主,年粮食总产量4135吨,其中油菜480吨。

年出栏生猪6200头,牛1200头,羊1100头。

通村公路6条,贯穿10个村。

有塘库10座,容水130万立方米,其中最大的白鹤嘴水库库容为32万立方米,有土渠13000米,标准石渠1800米,自流灌溉3800亩。

农户通电率98%、通自来水率70%,通光纤电视率60%,电话普及率10%,建有移动基站2个,联通基站1个。

【教科文卫】全乡共有学校16所,其中村小14所,中心小学1所,初级中学1所,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建农业科技协会1个,有乡卫生院1所,计划生育服务站1个,村合作医疗站10个,1个乡文化站。

—1 —
【领导名录】党委书记、人大主席团主席蒋廷昭,副书记、乡长黄天文,副书记、纪委书记邹志刚,人大副主席杨继华,副乡长、武装部长贾知明,副乡长向鸿、冯洁梅。

—2 —。

银耳基本知识

银耳基本知识

银⽿基本知识通江银⽿基本资料⼀产地环境通江县⽓候温和湿润,最适合⾷⽤菌的⽣长,也是银⽿的发源地。

素有“中国银⽿之乡”的美誉,地处四川省⼤巴⼭中的巴中市通江县。

其最早的发源地在涪阳——陈河的九湾⼗⼋包,⽤⽿农们话可以把银⽿的起源解释为“天⽣雾、雾⽣露、露⽣⽿。

”。

因为通江银⽿是在⼀种奇特的⾃然环境和⽓候条件下孕育出来的,所以,有专家说:通江银⽿是天地灵⽓所化育,⽇⽉精华之结晶。

通江银⽿之所以不同还在于它对寄⽣体的选择,它不仅要求⽤青杠⽊做载体,⽽且讲究“座七砍⼋”。

所谓“座七砍⼋”就是要选择青杠⽊⽣长期已满七年于第⼋年砍来种⽿,令⼈感到有趣的是,⼈类最忌讳“煮⾖燃⾖萁”,通江银⽿却偏要煮⾖燃⾖萁。

它必须⽤青杠⽊烧制的杠碳⽕慢慢烘烤,才能保留其营养成分。

⼆、通江银⽿的外部特征:银⽿在植物学分类学上属于真菌门,担⼦菌科,异隔担⼦菌亚纲,银⽿⽬,银⽿科,银⽿属。

通江银⽿与其他地区的银⽿相⽐,具有七⼤外部特征:(⼀)朵张⼤。

鲜⽿直径达80-100毫⽶,⼤者可达130毫⽶。

(⼆)⾁头厚。

鲜⽿⽿⽚⼀般厚度为1-2毫⽶,厚者可达3毫⽶。

(三)胶质重。

炖化后⽿羹成糊状流质。

(四)⾊泽纯。

⽩中略呈⽶黄,⽆⿊斑⿇点。

(五)膨胀率⾼。

吸⾜⽔分后,重量可增⾄16倍。

(六)⽿基⼩。

⽿基⼩,故重量轻,纯营养成分⽐例⼤。

(七)易炖化。

便于⼈体吸收营养成分,⽼幼咸宜。

⼆、营养成分经现代科学化验证明,通江银⽿含有多种⼈体所需要的营养成分,仅蛋⽩质中所含氨基酸即达19种。

在⼈体需要⽽⼜不能在体内合成的8种“必需氨基酸”中,它拥有7种(亮氨基酸,苏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缬氨酸、赖氨酸、甲硫氨酸)。

⼈体需要⽽可以在体内合成的“⾮必需氨基酸”中,亦拥有12种(酪氨酸、脯氨酸、精氨酸、丙氨酸、⽢氨酸、丝氨酸、⾕氨酸、天门科氨酸、胱氨酸、组氨酸、⾊氨酸、蛋氨酸)。

三、药⽤价值银⽿具有很⾼的药⽤价值。

银⽿⼦实体中含有丰富的维⽣素B、多糖体、蛋⽩质及⼈体所需的铁、磷、钙、镁、硫等微最元素。

南京市水系现状

南京市水系现状

南京水系南京市境内有长江、淮河、太湖三条水系,其中长江水系是南京市的主要水系,涉及南京市各区、县,流域面积6287.7km2,占南京市土地总面积的95.49%。

淮河、太湖水系很小,淮河水系仅涉及六合区冶山、马集两镇,流域面积128.4 km2,占南京市土地总面积的1.95%。

太湖水系仅涉及溧水县和风和高淳县桠溪两镇,流域面积168.8 km2,占南京市土地总面积的2.56%。

南京市长江水系按河道特征,又可细分出4条子水系,自北向南依次是滁河水系、长江南京河段沿江水系、秦淮河水系、水阳江水系。

因此,南京市境内水系又可称有长江南京河段沿江水系、滁河水系、秦淮河水系、水阳江水系、淮河水系、太湖水系6条水系。

南京市境内6条水系流域范围内共有主要河道116条,其中大江大河干流4条,即长江南京河段干流、滁河干流、秦淮河干流、水阳江干流;大江大河分洪河道6条,即滁河干流的驷马山河、朱家山河、马汊河、岳子河、划子口河、秦淮河干流的秦淮新河;大江大河干流的1级支流河道69条,其中流域面积大于1000 km2的支流河道2条,大于100 km2的支流河道19条;流域面积较大或跨邻省、市的2级支流河道32条;3级支流河道5条。

6条水系116条主要河道共连接湖泊8座,其中中型湖泊1座,小型湖泊2座,城市特小型湖泊5座;连接水库251座,总库容57479×104m3,其中中型水库13座,总库容31829×104m3,小(1)型水库77座,总库容18431×104m3,小(2)型水库161座,总库容7219×104m3,塘坝11.62万面,库容近23220×104m3;连接设计流量大于100m3/s的水闸15座;连接日取水能力大于1万m3的泵站35座,农田骨干抗旱翻水线12条,干渠总长167.4km。

详见南京市水系图和南京市水系基本情况表1。

表1 南京市水系基本情况表说明:1、天生桥河统计在秦淮河水系,胥河统计在水阳江水系;2、长江南京河段水域面积99km2;3、石臼湖流域面积817.13km2,水域面积212.5km2,其中江苏省110km2;4、固城湖流域面积358.31km2,水域面积30.9km2。

黑龙江航道情况

黑龙江航道情况
1
450 米 ,通 航 保 证 率 为 85%。枯 水 期 通 航 单 列 一 顶 2× 500 吨级 船队 ,常水 期可 通航 单列一 顶 2×1000 吨级 船队。航道特点是:恩和哈达至连崟(黑上 894-690 公 里 )江 面 狭 窄 ,水 流 较 急 ,河 床 底 质 为 粗 砂 、卵 石 , 大 部 分 为 单 一 河 道 ,航 道 稳 定 。连 崟 至 呼 玛( 黑 上 690 - 254 公 里 ),河 宽 一 般 为 400- 1000 米 ,该 段 分 汊 较 多,有几段单一河槽,上游主要浅滩大部分集中在本 河 段 ,航 道 条 件 较 差 ,呼 玛 至 黑 河( 黑 上 254- 0 公 里 ), 该段大部分属单一河道,河床稳定规整顺直,航道条 件较好。
(3)延兴至松花江河口( 黑 中 415- 270 公 里 )划分 为 3 个航段,通航里程 145 公里。航道保持在航深 2.5 米, 航宽 65 米,弯曲半径 600 米,通航保证率 90%。该段河流属 于平原宽浅河流,河床稳定,航道条件较好。
(4)松花江河口至通江子上口( 黑 中 270- 60 公 里 ) 划 分为 5 个航段。通航里程 210 公里,经过多年的航道维护, 航道保持在航深 3.0 米,航宽 70 米,弯曲半径 700 米,通 航保证率 90%。该段河流属于平原宽浅河流,同江至勤得力 河流右岸多山脉,岸线稳定,左侧为俄罗斯,多沼泽、湿地, 且以平原为主,河道网状分布,多岛屿、沙洲,河面较宽, 在同江市境内有松花江汇入,黑龙江流量显著增加,河床底 质为中、粗沙,个别河段为卵石。
黑龙江航道情况
一、航道基本概况
本 次普 查 航道 里 程为 1890 公 里, 全 部为 通 航里 程,并且全部为国界河流航道。其中黑龙江上游由恩 和哈达至黑河 894 公里;中游由黑河至嘉哈巴罗夫斯 克 996 公里。黑龙江上游为山区河流,但河流纵向比 降较一般山区河流要小,流态与流量相对也较平稳; 中 游 除 嘉 荫 县 、萝 北 县 、同 江 市 境 内 有 一 部 分 山 区 外 , 其余均为平原。黑龙江上、中游航道均属于宽浅河流 航道,且属季节性通航航道。航道现状技术等级为: 黑龙江上游 894 公里为四级航道,黑龙江中游由黑河 至哈巴罗夫斯克 996 公里为二级航道。航道定级技术 等级为:上游 894 公里为三级航道,中游 996 公里为 二级航道。航道维护类别全部为一类维护,航标配布 类别全部为一类航标配布。

通江县旅游景区景点情况统计

通江县旅游景区景点情况统计

巴中市通江县旅游景区(点)情况统计县(区)序号景区名称基本情况简介具体景点名称景点开发情况备注通江县 1诺水河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诺水洞天景区)诺水河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位于四川省东北部巴中市通江县境内,与陕西省南郑县和四川省南江县接壤,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系长江支流嘉陵江水系,森林覆盖率约80%。

1986年被批准为省级重点风景名胜区,2004年被批准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008年被批准为省级地质公园,2009年被批准为国家地质公园,并纳入国家自然遗产预备名录。

有著名景点270余处,景区以岩溶地貌为主,地形复杂,地貌奇特。

诺水河南北贯通,两岸群峰耸峙,陡壁如削,沟壑纵横,林海茫茫,山、水、泉、石、林,千姿百态,尤以规模宏大的地下溶洞群令人叹为观止。

景区约有300多个可供旅游参观的地下溶洞。

其中中峰洞、狮子洞、楼房洞、龙湖洞、宋家洞具有溶洞代表性。

中峰洞已开发仙人洞已开发狮子洞已开发宋家洞已开发楼房洞已开发红鱼洞未开发龙湖洞已开发金童山未开发诺水洞已开发2 临江丽峡“临江丽峡”景区位于“诺水洞天”东部,幅员面积约120平方公里。

两岸陡壁如削,林深似海。

主峡长5公里,宽5至25米,谷底海拔620-750米,两岸山峰海拔1400-1500米,峡谷相对深度700-750米,两岸陡壁如削,谷中林深似海,谷底河水奔涌,远远望去,犹如一条巨龙在山中蜿蜒盘旋,吞云吐雾,时隐时现。

“临江丽峡”瀑美。

这里的瀑布皆源于半山之上的溶洞,由于山体呈钙化多层式地貌,上面长满了苔藓,飞流直下,形态万千。

其中,常年可见100米以上落差的瀑布有10余处,小型瀑布则比比皆是,随处可见,如佛前念珠,如美女秀发,如亭台雨帘,堪称瀑布群落世界。

“临江丽峡”林美。

地势险峻,完好地保存着200万亩原始森林,各种树木在石缝中顽强生长,把整个峡谷遮挡得严严实实,亭午夜分,也难见曦月。

绝壁上的参天大树,若壮士托天、若美女梳头、若太公垂钓。

各种飞禽走兽嘻游其间,构成了一个神秘多彩的动植物王国。

表1农村集中式供水情况调查表

表1农村集中式供水情况调查表

户数人口数国家自筹11401200.4万1万2135760.30.83119600.30.84136550.20.550.520640.20.660.516750.20.67142883 1.5万08102463 1.309102257 1.1010102161 1.101192160 1.2012102572 1.301382173 1.201492976 1.3015122580 1.3016112885 1.3017122776 1.3018122781 1.4019 3.5601035万 2.5万202386442211319234表1 2011年通江县农村集中式供水基本情况调查表序号乡镇街道/村名称供水工程水厂名称详细地址水源类型水处理方式消毒方式工程建成年月供水能力(吨覆盖人口沉淀未处理无设备投资金额(万元)三溪乡金碑村中弯水井金碑村4社泉水沉淀未处理无设备2008.3消毒设备使用无设备2008.32008.4三溪乡金碑村三花岭金碑村3社泉水三溪乡金碑村庄房金碑村2社泉水沉淀未处理无设备2008.6三溪乡金碑村马安山金碑村2社泉水沉淀未处理无设备2008.4三溪乡金碑村梁家弯金碑村9社泉水沉淀未处理无设备2008.7三溪乡金碑村屈家弯金碑村11社泉水沉淀未处理无设备2008.6三溪乡张家山村罗家咀张家山村1社浅井未处理不消毒无设备2008.7三溪乡张家山村张家扁张家山村8社浅井未处理不消毒无设备2008.7三溪乡张家山村太石包张家山村2社浅井未处理不消毒无设备2008.7三溪乡张家山村天子坟张家山村2社浅井未处理不消毒无设备2008.7三溪乡张家山村庄房张家山村3社浅井未处理不消毒无设备2008.8三溪乡张家山村老屋张家山村3社浅井未处理不消毒无设备2008.8三溪乡张家山村徐家弯张家山村4社浅井未处理不消毒不消毒2008.6三溪乡张家山村杨家岩张家山村5社浅井未处理不消毒无设备2008.6三溪乡张家山村四河边张家山村5社浅井未处理不消毒无设备2010.7三溪乡张家山村松林包张家山村7社浅井未处理不消毒无设备2010.5三溪乡张家山村杨林包张家山村7社浅井未处理不消毒无设备2010.12三溪乡张家山村变压口张家山村7社浅井未处理不消毒无设备2010.7三溪乡纳溪坝村赵青岭纳溪坝村6社溪水沉淀液氯三溪乡纳溪坝村吴家弯纳溪坝村5社溪水三溪乡纳溪坝村纳溪坝村5社沉淀液氯无设备2010.8液氯无设备2009.1溪水沉淀洞子沟水池229.841955万5000232021846500024153080650002510377465000269.42295 3.380002735522217777万20万558966378143.328009.3三溪乡爱国村四川饮水工程爱国村3社1999.9浅井沉淀液氯无设备浅井沉淀液氯无设备1999.1液氯无设备浅井三溪乡爱国村三溪乡爱国村四川饮水工程爱国村2社四川饮水工程爱国村3社2006.4三溪乡爱国村四川饮水工程爱国村2社浅井沉淀液氯无设备2003.5沉淀沉淀液氯无设备2007.4三溪乡爱国村四川安全饮水工程爱国村5社浅井 合计完全处理漂白粉无设备1997.2三溪乡街道三溪乡场镇饮水工程七水村5社水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周属巴国。

秦属巴郡。

自西魏置县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唐朝改诺水县为通江县。

宋末分通江县为上通江、下通江二县。

元复置通江县,属巴州。

清属保宁府。

民国前期属嘉陵道。

川陕苏维埃政府时期,分通江为赤江、赤北、红江三县和苦草坝、洪口两个特别区,川陕省首府驻通江城。

解放后归属川北行署达县专区。

1968年属达县地区行署,1993年划属巴中地区行署,2000年属巴中市至今。

[政区人口] 全县总人口73万,其中农业人口63万,524个村,3308个社,31个居委会。

原有建制镇15个,建制乡59个,其中37个乡不逢集,占乡镇总数的50%,城镇化水平远远低于全国、全省的平均水平。

2005年5月,全县乡镇区划重新调整,共撤销了25个建制乡镇和诺江镇、诺水河镇所辖7个办事处,保留了27了建制乡镇,扩并了22个乡镇。

调整后,全县共有乡镇49个,其中镇14个、乡35个,平均每乡镇幅员面积84平方公里,人口14897人。

[地理气候状况] 通江县地处秦巴山区米仓山东段南麓,东接万源市,南靠平昌县,西临巴州、南江二区县,北连陕西省南郑、西乡、镇巴三县。

幅员面积4116平方公里,县城距成都540公里、重庆420公里、西安600公里。

全县地形复杂,属中、低山区,地形大致呈“三山夹两谷”。

三级阶梯状构造明显,地势北高南低,北部为深切割中山区;南部为中切割低山区;南北之间为中切割中山区。

北部中山区喀斯特地貌十分明显,诺水河溶洞群分布于此。

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候特征为春旱、夏热、冬暖,灾害性天气频繁,重大气候灾害为夏旱、伏旱、秋绵雨。

最高海拔2020米(位于空山综合林场内的挂宝岩),最
低海拔305米(位于双泉乡通江河与平昌交界出口处,平均海拔550米。

多年平均气温16.6℃,无霜期250—280天),多年平均降雨量1127.3mm,5—9月降雨量800mm左右,约占全年降雨量70%。

有耕地56万亩,林地309万亩,森林覆盖率达42%。

有国家森林公园1个,国有林场(森林经营所)9个。

[主要经济指标] 2005年全县GDP实现22.4亿元,比上年增长13.5%;粮食总产量达到34.1万吨,比上年增长4.6%;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6亿元,比上年增长4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7.7亿元,比上年增长22%;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522万元,同口径增长11.2%;一般预算支出完成4.3亿元,同口径增长28.6%,实现了收支平衡。

全县绿色经济增加值实现10.6亿元,比上年增长9.4%;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了全面扭亏,工业总产值实现1.97亿元,比上年增长39.4 %;全县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10.7亿元,比上年增长21.3%;全县旅游经济得到了新发展,全年共接待游客58.9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4亿元,分别增长42%和68%;全年劳务输出18万人次,创收3.2亿元。

[人民生活] 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591元,比上年增加296元;全县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4283元,比上年增长9.7%;居民储蓄余额8.4亿元,比上年增长16.9%。

养老、失业、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比较健全,帮助了3000多名下岗职工实现了再就业,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73万元,有效解决了87名下岗失业人员在创业中面临的资金困难。

[绿色经济快速发展] 一是特色产业效益增强。

2005年“两耳一菇”产量达1420吨,产茶213吨,干果产量达1100吨,山野菜产量达1160吨,绿色经济产业增加值8.4亿元,比上年增长7.6%。

二是品牌创建有了新的进展。

取得了雪花牌通江银耳、雪花牌通江木耳、雪花牌通江香菇等3个绿色食品品牌和通江银杏、空山核桃2个无公害产品基地认证,并获得通江银耳产地认证。

三是龙头企业进一步壮大。

培育了通江县银耳公司、山霸王公司、金苗粉业公司、康梦茶叶有限公司、鸿盛食品公司、罗村茶叶公司等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对基地和农户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

四是专合组织蓬勃发展。

全县发展农村各类专合经济组织78个,其中专业协会10个,专业合作社63个,专业市场5个,实现经济收入3.3亿元。

[基础设施不断改善] 2004年建成了通乡油路50公里,新建村道路320公里,完成了33条乡道路的集中整治;水利设施明显改善。

完成了全县水资源开发总体规划和二郎庙水库申报立项。

新、改、续、扩建各类水利工程3310处,新增、恢复蓄水能力60万方,解决了农村及场镇1.9万人的饮用水困难;能源和通讯建设取得新突破。

基本完成了二期农网改造,农户通电率达到95%;新增固定电话4200部;生态建设稳步推进。

完成了“天保”人工造林0.94万亩,封山育林1万亩,飞播造林3.64万亩,完成退耕还林0.5万亩,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

通江,位于四川东北部,古属巴国,秦属巴郡,西魏置县,迄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

幅员面积4116平方公里,人口80.2万,素有“川陕苏区首府”、“中国红军之乡”、“中国银耳之乡”、“中国溶洞之乡”的美誉。

通江历史悠久,文化厚重。

擂鼓寨新石器遗址是通江史前文明的见证;千佛崖唐代七级浮屠、白乳溪净土变佛雕,堪称“国之瑰宝”。

历代以来,颂扬通江山水、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的各类作品卷帧浩繁,有不少被收入《四库全书》。

通江资源丰富。

水资源可开发量达20万千瓦,铁、铝、煤、石膏、大理石、石英、天然气等矿产资源30余种。

林地面积2321平方公里,生物资源2200余种,有红豆树、楠木和被誉为“活化石”的银杏树等珍稀树种,中药材2000多种,野生动物103种,红腹锦鸡、大鲵等14种被列为国家级保护动物。

尤其是天然气资源非常丰富,以通江为中心的通南巴天然气构造带经初步勘测储量达8669亿立方米,天然气的开发将对通江经济社会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通江,是中国银耳的发祥地。

早在清代,通江银耳就已成为宫廷贡品,医学专著《本草问答》、《本草诗解药性论》及《御香飘缈录》均有收录,迄今已有100多年的生产历史。

1995年,通江被中国特产之乡组委会正式命名为“中国银耳之乡”。

2004年,国家对通江银耳实施了原产地保护。

集自然风光、革命遗址、历史名胜于一体的旅游资源,是通江的一大特色。

诺水河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由“诺水洞天”、“临江丽峡”、“空山天盆”、“唱歌石林”四大景区组成,有著名景点270余处,面积525平方公里。

溶洞堪称人间仙境,是亚洲最大的地下溶洞群。

这里山山有洞,洞中有洞,洞洞独特。

诺水洞天与临江丽峡、空山天盆景区相映生辉。

金凝玉砌的溶洞、五彩斑斓的河水、清幽如画的群峰、飞泉泻壁的峡谷、原始丰茂的森林,融雄、幽、险、奇于一炉,已成为西部旅游新亮点。

通江,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首府。

川陕苏区被毛泽东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大区域”。

李先念、徐向前等446位将军曾在这里运筹帷幄,血战疆场。

当时通江总人口不足23万人,就有4.8万余人参加红军,新中国成立时仅4000余人幸存。

傅崇碧、何正文、陈彬等10位通江籍儿女成长为共和国将军。

胡耀邦、江泽民曾先后为“川陕革命根据地军史陈列馆”、“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纪念馆”题写馆名。

至今保存完好的红军遗址、遗物、文物遍布全县,其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文物之珍贵,全国罕见,堪称“露天革命博物馆”。

“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纪念馆”、“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红云崖红军石刻标语”被列为全国123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改革开放以来,通江人民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发扬“红军精神”,苦干实干,经济、政治和各项社会事业取得长足的发展。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曾两次亲临视察,并把通江作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联系点。

目前,全县人民抢抓历史机遇,立足“三乡特色”,发展“三大经济”,加快“三个转变”,以扶贫开发为中心,以解决“四难”(行路难、看病难、饮水难、上学难)为突破口,开放式工作,参与式建设,整体式联动,积极投身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通江的伟大事业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