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态视角下英文电影配音教学的应用研究
研究多模态话语理论下高中英语视听资源的开发

992019年04期总第444期ENGLISH ON CAMPUS研究多模态话语理论下高中英语视听资源的开发文/付小军引导学生通过观看,了解不同文化,以此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与听力能力。
3.文化渗透。
高中英语视听资源开发的过程中,教师不应仅仅局限与影视资料的开发,还应根据文章内容,选择文化方面视频资料进行教学,培养学生文化素养,提高学生语言应用能力。
学习《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将Modern family 第二季第二集主人公们在万圣节的庆祝活动的视频播放给学生,引导学生进行观看。
结合教学内容,观看视频,了解西方传统文化与节假日传统。
此外,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播放一段中国传统文化的视频,如春节,让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发现两者的不同。
此外,教师可以就教学内容,延伸教学内容。
如将中西方结婚习俗,以视频的方式体现出来。
为学生播放一短Prince William 与Kate Middleton结婚视频,当学生观看之后,教师可以利用影视资料为学生播放我国传统婚礼视频,引导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
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学生听力能力,丰富学生学习内容,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
4.生活常识。
在多模态话语理论下,开发英语视听教学资源时,教师可以利用生活常识教学,深化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学习《Healthy eating》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提问:What do you think is a healthy diet? 然后为学生播放一短养生视频,使学生意识到健康饮食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
然后引导学生阅读文章内容,强化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认识。
这样一来,学生在生活中,可以注意自身饮食情况,对学生身心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再如,学习《Under the sea》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Ocean Wonderland》这一动画视频,引导学生想象海底世界中有什么生物,以此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习效率。
多模态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视听说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是用 于创造环境 ,围绕这些环境人们构建语境 L A : T解 活动 的意义 。 在语 言教学实践 中, 语 言是课堂组织 者与参与者建 划 自己的学 习计划 以及 课堂 表现 等都 有着 积极 的导 向作 用。 考试分 析是对考 核方式 、 教 学效果 、 教 学经验 教训 等的 综合 总结 , 不仅有必要 , 而且 十分 重要 。 三、 《 形势与政 策》 课 程建设的途径 ( 一) 主导与主体相结合 《 形势与政策》 的课程建 设必须把握好教师与学生 的角 色定位 , 既要重视教师的素质 建设 , 又要重 视大学生 的主体 性 和选择 l 生 特征 , 忽视任何一个方 面 , 都有 可能造成教 与学 之 间的对立。 只有发挥好学生 的主体性作用 。 才能将教 学内 容 内化 为学生的价值观 、 形势观 和政策观 , 最后才能化 知为 智, 化智 为行 。 所以, 《 形势 与政策 》 课程建 设必 须实现 “ 学 生 主体 ” 与 “ 教师 主导 ” 的完美 结合 , 由教 师主导 思考 问题 的方 法和方向 , 让学生成 为思 考主体 , 根 据学生 的特点 来设 立 教学模 式 , 开设 “ 热 点讨论 ” 等专 题 , 利用 高校 网络平 台 , 实行 “ 网络 化教学 ” 等学生 喜 闻乐见 的教学方 法 , 激发学 生
的社会推动了教学多媒体化的进程。 图像、 声音等符号在教
学实践 中大量涌现 ,与传统单一 的语 言符号共 同成为课 堂 教学 中不可或缺的信息交 流方式 。 因此 , 学术 界开始关 注这 些活 跃的社会符号 ,研究重 心一度聚焦在如何在教学 中高 效使 用这 些符号 。 多模态话语 理论 由此产生 , 成为语言类教 学实践 的指导理论之一 。
运用英文电影配音提高大学生英语听说能力教学实践探索_王红梅

第20卷第1期2014年2月江苏理工学院学报Vol.20,No.1Feb.,2014收稿日期:2013-12-17基金项目:江苏理工学院教学研究项目“英文电影配音对提高大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实证研究”(项目编号:JG11035)作者简介:王红梅(1970-),女,吉林人,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英语教育。
运用英文电影配音提高大学生英语听说能力教学实践探索王红梅(江苏理工学院教育学院,江苏常州213001)摘要:在当前教学手段难以满足大学生快速提高英语听说能力的现状下,英语电影教学模式体现出独特的优势,作者依据输入假设理论、语言社会交际理论、合作学习理论,在英语教学中开展英文原版电影配音教学实践探索,经过三个学期对107名受试者进行教学改革实验,研究发现:英文电影配音训练促进了受试者词汇量储备,强化了语音语调训练,合作学习意识增强,英语听说水平显著提高。
关键词:电影教学;电影配音;听说培养;教学心得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7394(2014)01-0105-03一、研究背景(一)《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相关规定《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指出:“各高等学校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采用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教学模式,改进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
新的教学模式应体现英语教学实用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有利于调动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尤其要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教学模式的改变不仅是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变化,而且是教学理念的的转变,是实现从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思想和实践,向以学生为中心、既传授语言知识与技能,更注重培养语言实际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思想和实践的转变,也是向以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为导向的终身教育的转变。
”[1](二)教学现状难以满足学习需求语言交流是以听力和口语作为基础,两者缺一不可。
多模态视域下英语电影欣赏选修课的教学思考

多模态视域下英语电影欣赏选修课的教学思考作者:冯小妮张夷弛来源:《校园英语》 2021年第7期文/冯小妮张夷弛英语是高职学生的必修科目之一。
随着高校扩招、高职改革不断深化,统一起点目标,统一内容方法,强调基础英语能力的公共英语必修课已经不能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英语学习和应用上的需求。
而部分高职院校也在缩减公共英语课程必修学时的要求,通过开设英语选修课程来满足学生多方面多层次的英语学习发展的需要。
目前,很多高校都开始了英语电影欣赏类型的选修课程。
将多模态教学模式应用到英语电影欣赏选修课中,结合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料,以多种手段进行教学内容的展现和信息传递,以更具个性化、更具主动性、更为生动有趣的立体课堂拓宽学生视野、推进文化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能让课程兼具趣味性、知识性和实用性,满足学生的多元化需求,这将有利于构建良好的课堂教学模式,同时对完善公共英语教育体系也具有重要的价值和作用。
一、英语电影欣赏课应用多模态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多模态教学模式是借助多媒体网络技术为平台,在教学环境中将文字、声音、音像结合起来,通过多种教学手动,配置多样化的教学资源,从而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到语言学习中来(韩晓梅,2015)。
现代技术的发展,让传统课堂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多媒体教学已经在高校教学中广泛应用。
这些设备能给我们提供音频、视频、图片等多种感官模态,彻底改变了以往的课堂上仅能依靠书本教材和教师板书单一符号模态的方式。
多媒体技术具有形象化、多元化、生动化的特点,有利于语言教学的多方位输入、突出重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记忆力。
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又提供了更丰富的资料来源和更自主更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平台,可以搭建起适合英语电影欣赏课的教学平台,创建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
另一方面,英语电影欣赏课本身就具备了多模态特性,非常适于多模态教学模式的运用。
电影融合了文字、声音、语言和图像等多种符号资源,是典型的动态的多模态语篇(李晓旭,2019)。
多模态教学模式下的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对策探析

多模态教学模式下的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对策探析信息技术与教育的结合,有力促进了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目前,越来越多的现代化教学工具被应用于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改善了英语教学环境,提高了教学效率,多模态教学模式便是其中一种。
多模态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既改变了传统课堂知识传授的单一方式,也锻炼了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英语知识,理解所学内容,提高英语核心素养。
因此,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教师需顺应时代发展,灵活运用多模态教学模式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流意识及视听说能力,进而为学生的综合发展夯实基础。
1 多模态教学模式概述多模态教学模式通常是指基于多模态理论,将声音、语言和图像等意义所建构的不同模态协调成为高效学习的意义表达。
在该种教学模式下,教师不仅是知识传授者及课堂引导者,还是多模态教学模式的设计者、选择者与执行者。
教师可利用网络学习平台与多模态系统设计课堂教学,调动学生的感官功能,使学生在多模态、交互式学习环境中建构知识体系[1]。
2 多模态教学模式下的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意义在数字化、智能化时代,大学生需具有较强的英语交际能力和视听说能力,以适应时代发展趋势及企业的用人需求,因此,迫切需要改革大学英语视听说课堂教学[2]。
多模态教学模式是提高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质量及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举措。
具体而言,多模态教学模式引入大学英语视听说课堂教学的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 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在多模态教学模式中,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能突破传统教学的局限性,通过图像、声音等多媒体方式,利用多模态的形式使学生在与外部环境产生互动的过程中,更好地进行信息输入与信息加工。
同时,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教师还可开展书面形式、口语形式的语言活动,引导学生将输入信息通过外部行为呈现出来,实现视觉、听觉模式向书写、口语等模态输出[3]。
2.2 发展学生综合能力在大学英语视听说课堂引入多模态教学模式,有助于强化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及知识应用能力。
多模态在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2 大学 生在英 语听说 中存在 的 问题
2 . 1 语 音 方 面
语音 在英 语交 流 中起着 非 常重 要 的作 用 。我 国 的英 语 教学 从 小学 开 始 , 从 理 论上 来说 , 经 过 十多 年 的英
语学习 , 大学生应该已经掌握住 了系统的语音知识 , 但是 , 即便我们不以标准的语音作为衡量杠杆 , 学生的英 语 语 音掌握 的情况 也 不乐 观 。每一 届 我所 教 的班级 , 平 均有 三分 之 二 的学 生在 语 音方 面存 在严 重 的 问题 , 比 如 有很 多学 生 不知道 英 语有 多 少个 音 素 , 连 音标 的发 音 部 位都 不 清 楚 , 很 多 学 生根 本 不 知 道 如何 朗读 单 词 ,
更 不要 说句 子 和文章 了 ; 在单 词 和句 子 的重 音方 面 , 问题 更 为严 重 : 他们 不 知道 如何 划分 音 节 , 更不 清楚 哪 些 音 节重 读 , 哪些 非重 读 , 所 以在 朗读 的 时候完 全不 知 道单 词 的重 音 、 句 子 的 重 音应 该 放 在 哪 里 。学 生 在 朗读 时不 分 重音 , 没有 节 奏 , 便 很难 准确表 达 自己 的感 情 , 也 导致 听 者 难 以 获取 有 效 的信 息 , 影 响交 流效 果 , 进 而 严重 影 响其 听力 理解 和 口语 表达 能 力 。所 以今 后 教 师应 加 强 英 语 节 奏 ( 重音、 连读 、 同化 、 弱读 、 英美读音 ) 和语 调 ( 降调 、 升调 和 降升 调 ) 方 面 的教学 。
言等手段和符合资源进行交际, 将多种模态资源运用到教学实践 中, 为学生提供真实、 自由、 愉悦 的学 习氛 围, 帮助学 生 充分 理解 语 言教学 内容 , 进而 提 高 学生 的 听 说 能力 。 自 N e w L o n d o n G r o u p之 后 , V a n L e e u w e n , T和 K r e s s . G进 一 步明确 了媒体 与模 态 的 区别 及 如何 有规 则 地运 用模 态表 达 意 义 … 。如 何 区分 多 媒 体 和 多
多模态理论下英语电影课堂教学不同输入模式过程设计

教改教法摘要本文以多模态理论为指导,旨在探究英文电影教学中,不同频次和不同语料输入模式的教学过程设计,以期为英文电影课堂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多模态输入模式过程设计Process Design of Different Input Modes for English Film Classroom Teaching under Multimodal Theory//Li Jing Abstract Guided by multimodal theory,this paper aims to ex-plore the teaching process design of inputs modes with differentfrequencies and different corpora in English film teaching,in or-der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s for English film classroom teach-ing.Key words multimodality;input modes;process design1理论依据1.1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是认知心理学派的一个重要分支,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首先提出了“认知结构说”;在此基础上,科恩伯格(O.Kernberg)进一步研究认知结构的性质与发展条件等方面;斯腾伯格(R.J.sternberg)和卡茨(D. Katz)等人进一步探索在认知过程中如何发挥个体主动性,以及强调了在构建认知结构过程中个体主动性的关键作用。
建构主义主张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共情性和社会性,肯定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教师、情境和任务四者之间的链条式关系,同时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Gary Buck(2001)认为:听力理解发生在听者大脑内部,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学生听力理解水平的高低与大脑对信息自动处理的速度密切关联。
多模态形式下的英文电影互动式体验教学

一
、
( 一 )精 选 适合 用 于教 学 的英 文 电影 大学阶段是学生人生观 、世界观 、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 期 ,影 片中的西方思想文化意识会在不知不觉 中、潜移默化
地融入学生 的思想之 中。我们教学所需要的是 内容健康 、思 想积极 向上的优秀影 片 ,如影 片 《 阿甘正传 》 、 《 当幸福来敲 门 》等 。而对 于那些刚入学的新生或者英语基础不太好的学 生来说 , 像动画片 《 狮子王 》 、 《 海底总动员 》 、 《 疯狂原始人 》 等也是不错 的选 择。在教学中 ,教师要 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树 立正确地对 待西方思想文化的态度 ,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 的 能力 。与此 同时 ,教师要 在影 片的语言选择上多下工夫 ,要 尽量选择那 些发音标准清晰 ,方言 、习语和专业术语少的 电 影来欣 赏 ,这样 有利于学生 自我完善语 音面貌 ,提高学生 的 英 语听说 能力 。如影片 《 国王 的演讲 》 、 《 傲 慢 与偏 见 》等 , 学 生通 过对 影片 中各个人物发音的模仿可 以深深领悟到英语 的魅力 。当然对 于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 ,我们可 以先播放配 有 中文字幕 的影 片,然后 逐渐过渡 到英文字幕 或没有字 幕。 因此 ,在教 学中我们 要按照 “ 循序渐进”的原则 ,让学生逐 渐适应影 片中的语言 ,达到最终 的教学 目标 。
( 二) 搜 集 与 电 影相 关 的 背景 材 料 教师选择好教学 电影后 ,要提前给学生布置任务 。让学
多彩 的课堂活动 ,让学生参与到活动 中来 ,激发他们 的学习 兴趣 ,提高综合运用英语 的能力 。这些课堂活动主要包括 : 1 . 分组讨论 。学生可以分成小组 ,以小组为单位 ,针对 影 片中的主题思想 、社会现象 、故事情节 、人物性格 、音乐 等方 面进 行讨 论评说。如在教学影片 《 阿甘正传 》中 ,导演 非 常巧妙地通过 场景切换融合 了多个历史事件在 影片 当中, 刻 画出主人公勤恳 自强 的形象 。学生对此片参与的热情 非常 高 ,纷纷表达对影片 的看法 。当学生的讨论遇到问题时 ,教 师可 以适 当地对学生进行引导 ,应让学生充分表达 自己的观 点 ,尽可能地多说英语 ,达 到练 习口语 的目的 。 2 . 配音表演与角色扮演。教 师先将影片 中的某个精彩片 段布 置给学生 ,分配角色 ,把 台词发给学生 ,让学生在课下 通过 网络视频按照原声进行反复模仿练习 ,记住台词 ,注意 影 片中的发音 和语调 以及人物 的神态表情 。这些配音表演和 角色扮演 活动 ,不仅使学生得到 了严格的语音和语调方面 的 训练 ,学会 了用地道 的英语 口语进行表达 ,还培养 了学生的 创编 能力和表演能力。 3 . 写作训练 。学生在欣赏电影之后 ,要写观后感或者影 评 。如果课堂上没有足够 的时 间,此项活动可 以布置学生在 课后 完成 。由于学生 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 ,在初始阶段 ,教 师对 学生 不必做 出写作形式 、字数 、语言等过高的要求 ,只 要学 生 自己动笔写就可 以。这项活动 ,不仅有利于学生对影 片内容的进一 步理解 ,又培养 了学生 的英语写作能力 ,有利 于学 生英语技能 的全方面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模态视角下英文电影配音教学的应用研究作者:齐桂芹来源:《东方教育》2016年第15期摘要:基于多模态理论和翻转课堂教学实践,本文设计和实施了英文电影配音教学,包括教师主导设计和学生团队设计教学两种模式,以听写、跟读、分角色配音、口译、文化写作等形式呈现教学内容。
配音教学的作用体现在激发内部动机、增加语言习得的可持续性、传输学习策略、培养成跨文化交际能力。
教学实践证明,多模态配音教学有利于培养生实践能力,激发学习兴趣。
关键词:英文电影;配音教学;多模态;大学英语1927年华纳兄弟影片公司推出的电影《爵士歌王》(The Jazz Singer)标志着默片时代的结束,从此电影进入了有声的世界,发展轨迹发生了重大的转变。
从无声到有声,对白纳入电影是这一转变的重要特征,它增强了电影的表现力和写实性,电影成为集光影、语言与一体的艺术形式。
声、画是电影艺术的两大支柱,电影的语言具有连贯性、和谐性、准确性、口语化和简洁性的特点,是文字与语境的完美结合。
原声英语电影的素材来源于西方国家,所涉及的内容丰富且广泛,通过直观的图像显示、真实生动的语言、动态灵活的字幕等把人们的视觉和听觉调动起来,让人们充分了解西方国家的风土人情、文化历史、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
[1]因此,语言学界对电影在英语教学中的辅助作用,尤其是第二语言习得(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SLA)中,电影营造了多维的语言环境,得到众多语言教学研究的关注。
本文基于多模态理论,分析了电影配音教学的可行性,提出了教学设计框架,并总结了教学实践中的经验与可借鉴之处。
一、英文电影配音教学的理论基础模态(modality)源于医学术语,即“感官”,包括人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感官系统。
语言学研究引入“多模态”(multi-mode)这一概念,旨在强调语言学习和输入的多维性,标志着语言教学已经从单纯的“文本时代”发展到“超文本”时代。
多模态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是20 世纪90 年代兴起的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
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由Kress和Van Leeuwen提出,接受了韩礼德(Halliday)系统功能语言学(system-functional linguistics)中语言是社会符号和意义潜势的观点,阐释了语言以外的其它符号系统也是意义的源泉,不同的符号模态可以表达相同的意义,[2]音乐、图像同语言交织在同一个画面中,突出了一个共同的主题。
多模态教学主张充分调动学习者的多种模态,使学生的各种感官共同运用于学习过程,打破学习者单模态交替使用的学习过程,从而激发学习动力,提高记忆力,增强所学内容的应用性。
多模态教学模式有利于激活学习者各种感官的学习潜质,同时促进各种感官协调配合,实现学习的短期和长期目标。
在语言学习中,语言习得的主要任务是发展学生的语言意义潜势,而在多模态交际时代,学习的主要任务不仅是要发展语言意义潜势,而且是要发展多种符号系统的意义潜势。
[3]然而,多模态教学要求在教学组织和实施过程中,学习者要处于一定的语言环境之中,人体的各种感官在该环境下具有互相协调工作的机制需求。
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在材料选取、教学活动设计等方面对教师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二、多模态理论指导下电影配音教学的实践(一)电影配音教学实施的可行性。
多模态教学指教师在多媒体环境下,充分调用多模态获取、传递和接收信息,教师可采用视频、电影剪辑、录音、图画、图表、实物等信息。
[4]电影剪辑作为多模态教学材料,在第二语言教学中受到越来越多学习者的喜爱,效果得到了实践的检验。
其可行性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英文原声电影提供了充足的素材库。
电影根据不同题材或拍摄技巧形成不同的类型片,其基本类型有故事片(feature films)动画片(cartoons)和纪录片(documentary),而好莱坞电影又进一步分为西部片(Western film)、战争片(war film)、恐怖片(horror film)、喜剧片(comedy film)、音乐片(musical films)、犯罪片(crime films)等其它类型。
此外,电影主题范围广泛,社会、家庭、伦理、政治、科学、教育等,各种类型和题材都有不同年代的影片。
所以,这些丰富的素材库为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了具有语言环境的教学素材。
2.电影艺术形式受到越来越多观众的青睐。
电影既是艺术,也是生活,而且高于生活,現代性与经典性兼具。
许多电影经过时间的沉淀更能重述历史、感动情怀。
虽然,当今的娱乐形式繁多,电影依然拥有众多喜爱者,大学生中更是不乏电影爱好者。
电影配音教学寓教于乐,在感受文化的同时,听、说、译全方位训练,有利于强化大学生英语应用性。
3.智能化引发了移动终端的变革,为电影配音教学提供了技术和设备支撑。
实施电影配音教学需要技术和设备的支撑。
随着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以手机、iPad为标志的移动终端使英语配音教学得以实施。
无线网络使学生随时随地可以进行配音练习,同时这种学习形式符合“超文本”时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
(二)电影配音教学设计和实施(一)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结合大学生语言学习的现状和需求,电影配音教学与通用英语读写课程相结合,主要分为两种模式。
模式一突出教师在教学设计中的引导作用,以学生为中心实施教学。
根据大学英语综合课程所讲授的内容,教师选择相似主题的影片,截取适当的片段,设计多模态练习。
练习的设计突出循序渐进、全方位训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首先是听写练习,训练听力、单词拼写的能力;其次是跟读练习,纠正学生发音、语流语调,提高语速和发音准确性,为配音打下基础;最后一步为配音练习,突出加强学生的视、听、说综合应用能力。
在配音环节,分角色练习强化学生互相配合,共同诠释影片的主题和人物性格;口译式配音就是学生观看汉语字幕,进行英语配音。
以上练习具有阶梯型的特点,口译式配音式对全过程的总结和检验。
第二种教学模式。
经过以教师为主导的训练后,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是自主学习的需要,也是扩大影片选择范围、防止教师个人喜好主导教学内容的关键,提高教学内容的多元性。
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教学评价设计、控制进程、监督实施过程和质量。
学生分为小组,主要进行三种活动:一是小组选择自己的配音材料,课下练习,课上配音;二是小组间交换配音材料,进过限时准备进行配音;三是选取配音材料,设计练习形式,进行组组间选材竞赛。
模式二训练的不仅仅是学生的语言能力,团队合作能力、项目完成时间控制能力、选片与剪辑等素材处理能力等都会得到有效的训练和提高。
(二)教学实施配音教学课程的基本信息:教学对象:大一、大二学生;教学学时:24(12周,每周二学时);教学方法:翻转课堂(学生课下学习,课上展示)。
教学实施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阶段,教学实施策略的选择既要符合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又要考虑在特定教学环境中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为实现教学目标,以学生为中心,以小组活动为主要教学单位,以培养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为突破口。
首先选择的是听记和跟读的机械性训练方式,这一过程中所选取的影片语言相对简单,以动画片为主。
经过这一阶段的训练,学生对英文原声电影的语音、语调和文化有了基本的了解,产生了配音的欲望。
这时,引入节奏相对较慢、对白较多的影片配音。
在分角色配音中,采用了带英文字幕和不带英文字幕两种练习方式,训练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任何一名成员的失误都会破坏整体效果,因此学生集体意识和责任感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经过分角色配音,用同一段影片剪辑,改成汉语字幕版,重新配音,也就是口译式配音。
经过多模态训练,学生的听、说、写、译都有了明显提高,与其它教学模式明显的不同是,学生的学习兴趣越发浓烈。
影片选择是配音教学的重要环节,所选影片应具有以下特点:(1)与大学英语其它课程主题一致,具有对所学文章的思想和理解进一步补充和扩展的作用;(2)能够实现配音教学的目的,符合当期能力培养的要求;(3)符合大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艺术取向,能够引起共鸣;(4)剪辑片段中对白的难度和数量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5)影片的思想具有激励作用,文化和背景能够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
结合这些特征,已经选择并运用于教学中的影片以教学阶段划分为三个部分:基础阶段;提高阶段;稳定上升阶段。
基础阶段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适应原声英文电影的语音、语流语调,调动学生对英语语言和英美文化的兴趣。
这一阶段耗时长,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时期,因此影片以动画片为主。
主要设置的练习有听记练习、跟读练习、配音练习,除此之外,在以上练习基础上,学生写一篇挖掘动画片主题的文章。
本阶段所选的影片有:Shrek 1、2(《怪物史莱克1/2》)、Finding Nemo(《海底总动员》)、Madagascar(《马达加斯加》)、Ice Age(《冰河世纪》)、Beauty and the Beast(《美女与野兽》)、Kung Fu Panda(《功夫熊猫》)、Mulan(《花木兰》)。
提高阶段重点是通过选择不同风格的影片,提升学生配音的能力,从而激发学生挑战自我的愿望。
这一阶段所选的影片,对白较多,语言更加复杂,思想内涵也逐渐加深。
主要设置的练习设包括:英文字幕配音、电影主题思想写作。
教师和学生共同选择配音影片,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
所选的影片有:A Beautiful Mind(《美丽心灵》)、The Truman Show(《楚门的世界》)、The Terminal(《幸福终点站》)、The Pursuit of Happyness(《当幸福来敲门》)。
稳定上升阶段是课程的最后时期,目的是检验学生多模态教学成果,因此所选影片以对白为主,反映的文化和政治背景深刻。
设置的练习形式有:显示英文字幕配音、显示中文字幕配音、电影主题思想写作。
所选影片包括:12 Angry Men(《十二怒汉》)、Good Night,and Good Luck(《晚安,好运》)。
三、讨论与启示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无论是学术还是日常应用都得到社会的重视,然而学习中英语环境的营造始终是无法突破的难题,聘请外籍教师是许多高校的通行做法,但是所解决的只是教师本身的文化身份和地道语言,却无法创造视觉、听觉的整体氛围。
如何能在中国学习英语却有身临其境的效果?丰富的英文原声电影资源提供了解决问题的可能性。
电影配音教学重点实现四大目标:(1)激发内部动机。
动机是驱使人们采取某种行动的原因和力量,分为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
外部动机表现为外界施与的压力,而内部动机体现出自身的内在需求,外部动机作用于内部动机,实现长期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