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片机原理课件C3-5..
叶片机原理课件C3-5

在攻角不太大情况下,叶片表面为附体流动(气 流无分离),气流落后角δ=β2k-β2基本不变。根据公 式Δβ=θ+i-δ,给定叶栅叶型弯角θ不变(纯几何参 数),故Δβ与攻角i呈线性变化关系。
在附体流中,气流损失基本由附面层内粘性气流 摩擦所引起,流动损失系数基本不变。
ZZIA
参考书 《航空叶片机原理》
胡骏,吴铁鹰,曹人靖 主编
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年。
作者:胡骏,1984年南航硕士毕业留 校任教,教授,博导,主要从事叶轮 机非定常流基础理论和应用基础理论 方面的研究,获省部级科研二等奖二 项,出版专著两部。名言:“个人实在 是太渺小了,能做的事也极其有限。 要想多取得一点成绩,只有踏踏实实 地干。”
ZZIA
叶轮机原理与设计
授课教师:马震宇
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教研室
教 材:
《航空叶片机原理》
楚武利,刘前智,胡春波 主编
ZZIA
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9年。
作者:楚武利,1987年西安交大 硕士毕业后到西工大任教,教授,
博导,获部级科技进步奖两项,
获国家发明专利多项。在国内外 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50多篇 ,被SCI、EI收录30多篇。
以下按此顺序分析:确定平面叶栅 几何参数→平面叶栅气动参数→平面叶 栅实验研究→基元级平面叶栅气动设计 1 平面(2D)叶栅几何参数 平面叶栅 — 由很多形状相同、相隔 一定距离排列起来的叶型构成。
分析机翼气动特性时谈翼型。对叶片机言, 以其转轴 为纵轴的圆柱面或圆锥面与叶片相切割的剖面称叶型。 低速翼型一般为圆头尖尾形状。圆头作用:易适应不同 来流方向;尖尾的作用:减少尾部气流分离以减少损失。
浙科版(2019)必修一 3-5 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课件(70张)

碳反应总结
场所: 叶绿体的基质中 C5糖(RUBP):二磷酸核酮糖 C3酸:三磷酸甘油酸
条件:多种酶、NADPH 、ATP CO2
CO2的固定: 3CO2+3RUBP 酶
ADP+Pi+能量 酶 ATP
NADP++H++2e- 酶 NADPH 能量变化:光能 电能 ATP、NADPH中活跃
化学能
条件:光、色素、酶
五、碳反应将二氧化碳还原成糖
1
二磷酸核酮糖
1 CO2的固定
五
碳
糖 的
5/6
1个六碳分子(CO2进入卡尔文 循环后的第一个有机物)
三碳酸的还原
2
再
生
2
三碳糖(磷酸) (第一个糖,关
成蔗糖
三碳糖多数用于五 碳糖的再生(卡尔 文循环),少数离 开卡尔文循环。
离开的三碳糖少数 在叶绿体内:作为 原料用于淀粉、蛋 白质和脂质的合成。 大部分运至叶绿体 外:蔗糖供细胞利 用。
七、光反应阶段和碳反应阶段的比较
项目
光反应阶段
碳反应阶段
场所 区 条件
物质 变化
别 能量 转化
类囊体薄膜 光、色素、酶
CO2 H2O CO2 H2O
光能
ATP中活跃 的化学能
碳的转移途径:
(CH2O)中稳定 的化学能
CO2
C3
(CH2O)
光
6CO2+12H2O 叶绿体C6H12O6 +6O2+ 6H2O
课堂思考
【课件】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课件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1

现在园艺师们往往将李子、杏等果树修整成主干突出,侧枝层次分明、 呈螺旋状均匀着生在主干上的树形。“有空就有枝,有枝就有果”,是对
该树形的最佳描述。由此我们可以想到该树形丰产的主要原因是( A )
A.提高了对光的利用效率 B.提高了对CO2的利用效率 C.增强了果树的抗病能力 D.增强了果树的呼吸作用
1.温度是通过影响__酶___的__活__性____来影响光合速率的。植物体内的酶最适温度一般在 _4_0_℃__~_5__0_℃__。
2.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增大必须矿质元素的供应,可以提高光合速率,但是超过一
定浓度后,会因___失__水__过___多___导致光合速率下降。
N、P、Mg、K
合理施肥 1.适时播种
2HNO2+O2 硝化细菌 2HNO3+能量
6CO2+6H2O 能量 2C6H12O6+ 6O2 思考: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属于自养还是异养生物? 农业中松土可使硝化细菌在O2充足条件下将更多的NH3转化成NO3-或 NO2-,提高肥效。
分析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中原子的转移路径:
暗反应
14CO2
14C3
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实验结果:
项目 烧杯
甲 乙 丙
小圆形 叶片 10片 10片 源自0片加富含CO2 的清水 20 mL 20 mL 20 mL
光照 叶片浮 强度 起数量
强多 中中 弱少
实验结论: 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光照强度不断增强,光合作用强度也不断增强。
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3_C_.水_O_是2_吸_光_收_合__作__用量的,原导料致,光缺合水速合还率理会下灌导降致。溉叶片__气__孔___关__闭_2白晚_._温上天_,室适适降栽低当当叶培提降片时高温的,温. 度,
双作用叶片泵的工作原理

双作用叶片泵的工作原理1.双作用叶片泵的定义双作用叶片泵是一种机械式泵类别,其工作原理是利用旋转的叶轮将液体从一个区域移动到另一个区域。
2.双作用叶片泵的构造和组成双作用叶片泵主要由转子、定子、叶片、箱体和液压控制系统等部分组成。
其中,叶片是比较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数量和几何构造对泵的性能和输出有很大的影响。
3.双作用叶片泵的工作原理双作用叶片泵的工作原理是基于离心力和惯性力的。
当驱动转子旋转时,它会产生一个在离心方向上的力,使液体被抛到叶片之间的空间内。
在转子旋转时,叶片会受到液体的推力,并沿壁面滑动,这样液体就被压缩,从而形成了正向流。
当叶片滑出这一区域时,这部分液体就被从出口处放出。
相反的情况也会发生——当转子旋转时,液体会填进与叶片相反的一侧。
叶片转过来,并推动液体,使其从叶片之间挤出。
如此一来,就产生了相反方向的流动。
这两种流动交替发生,形成了正电、负电。
液压控制系统用于控制这个过程,使之按照一定的规律交替发生。
4双作用叶片泵的适用场合双作用叶片泵通常用于需求压力大、流量大的场合,如:建筑、航空、海洋、解决污染、卫生、工业制造及农业等领域。
5.双作用叶片泵的优缺点优点:(1)有非常稳定的输出流。
(2)效率高、运行平稳。
(3)泵机体的结构紧凑。
缺点:(1)噪音较大,需要较多的维护。
(2)排放液流较大,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大一些。
(3)价格较高,一般只适用于需要大流量和高压力的场合。
6.总结双作用叶片泵既有优点,也有缺点,它的选择与具体场合有关。
在选用双作用叶片泵时,应根据流量、压力等参数,结合自身需要选用合适的流体机械,来更好地实现预期效果。
第五节光合作用

光能 6CO2+ 12H2O 叶绿体
C6H12O6+6O2+6H2O
1、光合作用的场所
叶绿体
(1)分布: 叶肉细胞(主要) 保卫细胞 幼嫩茎的皮层细胞 某些果实的表皮细胞 等
(2)形态:扁平的椭 圆形或球形
1、光合作用的场所
类囊体
基质
叶绿体 (3)结构:外膜、内
膜、基粒、基质 (4)捕获光能的色素
位于 类囊体的薄膜上 (即光合膜上)
外膜 内膜 基粒
活动-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实验原理:提取(无水乙醇)、分离(层析液) 目的要求: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及色素的种类 材料用具:新鲜的绿叶、定性滤纸等、无水乙醇等 方法步骤: 1.提取绿叶中的色素
2.制备滤纸条 3.画滤液细线 4.分离绿叶中的色素 5.观察和记录
一、光对光合速率的影响 (一)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
分别绘制: 以光照强度为横坐标,总光合速率为纵坐标的曲线;
以光照强度为横坐标,以单位时间单位面积的二氧化 碳吸收和释放量为纵坐标的曲线。
2(2001天津卷改编题 )简答 植物的新陈代谢受外部环境因 子(如光、温度)和内部因子(如激素)的影响,研究内、外因 子对植物生命活动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右图表示野外松 树(阳生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其中的纵坐 标表示松树整体表现出的吸收C02和释放C02量的状况。 请分析回答(12分): (1)请用规范的语言描述出a点,、b点 、c、d点的含义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率反而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4)曲线DC段表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40℃以内,植物的呼吸作用随温度的升高而逐渐提高
(5)20℃时的实际光合作用量大致与 30℃ 的实际光合作用量 相等。
航空叶片机原理 ppt课件

轴流叶轮机的结构
1、转静叶排交替排列 2、叶排由叶片周向排列形成 3、轴向间隙 4、径向间隙
PPT课件
1
第二章 叶片机中气体流动的性质
流动性质:
三维 粘性 可压缩 非定常
PPT课件
2
第二章 叶片机中气体流动的性质
PPT课件
3
第二章 叶片机中气体流动的性质
PPT课件
整流器:
PPT课件
21
气流参数沿轴流式压气机流程的变化:
PPT课件
22
4.2 性能参数
一、增压比 压气机出口压力与进口压的比值称为增压比。
总压比:
静压比:
二、效率 等熵压缩功:
滞止等熵效率:
PPT课件
23
流动性质:
三维 粘性 可压缩 非定常
4
第二章 叶片机中气体流动的性质
简 略 的 压 气 机 气 动 设 计 过 程
PPT课件
5
第三章 一维定常流动基本方程和热力学图示
一维定常流动的基本方程 流动过程的热力学图示 3.1一维定常流动的基本方程
一维定常流动方程的作用: 直接反映叶轮机总体工作性能参数与几何参数和状态参
PPT课件
12
2、轮缘功 一定质量的流体的轮缘功: 单位质量的流体的轮缘功:
若进出口半径相同:
PPT课件
13
3.2 流动过程的热力学图示
压气机——压缩过程 本节内容
涡 轮——膨胀过程
基本图示:
2 dp
1
P-V图
PPT课件
14
p Const
2
q2,1 TdS
1
q2,1 h2 h1
叶片机原理知识点总结

叶片机原理知识点总结叶片机是一种利用叶片将流体的动能转换为机械能的设备,广泛应用于船舶、风力发电、水力发电等领域。
叶片机的工作原理涉及到流体动力学、机械制造、材料工程等多个领域的知识。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叶片机的原理进行深入探讨,包括叶片机的工作原理、叶片机的分类、叶片机的设计和应用等方面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叶片机的工作原理叶片机的工作原理涉及到流体力学和机械动力学两个方面的知识。
在流体力学方面,叶片机通过叶片将流体的动能转换为机械能,从而实现流体动力的利用。
在机械动力学方面,叶片机通过叶片和转子的设计和制造来实现流体动能到机械能的转换。
叶片机的工作原理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 流体动能转换叶片机利用流体的动能将流体的动能转换为机械能。
当流体经过叶片机时,叶片上的动压将流体的动能转换为叶片的动能,从而驱动叶片机转子的转动。
叶片机的设计和优化是直接影响流体动能转换效率的重要因素。
2. 叶片机的工作原理叶片机的工作原理可以归纳为流体动能转换、机械能传递和功率输出三个步骤。
首先,流体在叶片机中获得了动能,然后通过叶片机的转子将流体的动能转换为转子的动能,最后通过转子的轴向传递将机械能传递出去。
叶片机的设计需要考虑流体动能转换效率、转子的受载能力和功率输出的效率等方面的因素。
3. 流体力学原理叶片机的工作原理涉及到流体力学原理,流体通过叶片机时会产生动压和动能,并且在叶片机内部会产生流动和湍流等现象。
叶片机的设计需要考虑流体的压力、速度、密度以及流动和湍流等流体动力学参数。
4. 机械动力学原理叶片机的工作原理也涉及到机械动力学原理,叶片机转子的设计和制造需要考虑到材料力学、转子受载能力、转子的稳定性和减振等机械动力学参数。
叶片机的转子需要具备一定的受载能力和稳定性,才能正常工作。
叶片机的分类叶片机根据其工作原理、结构和用途的不同,可以分为多种类型,主要包括风力叶片机、水力叶片机、船用叶片机和泵叶片机等。
风力发电叶片转动原理

风力发电叶片转动原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多的地方开始使用风力发电作为一种可再生的能源。
而风力发电的核心就是叶片的转动。
本文将介绍风力发电叶片转动的原理及其相关知识。
一、风力发电的背景随着环境污染和能源危机日益严重,人们开始寻找替代传统能源的方法。
风力发电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得到了广泛应用。
风力发电的原理是利用风的动能,通过叶片的转动来驱动发电机产生电能。
二、风力发电机的组成风力发电机主要由叶片、塔架、发电机和控制系统组成。
其中,叶片是风力发电机中最重要的部件之一,它负责将风的动能转化为机械能。
三、叶片的结构和材料叶片通常由轻质材料制成,如玻璃纤维、碳纤维和复合材料等。
叶片的结构通常为空心状,以减轻重量并提高刚度。
叶片的形状和长度会根据风力发电机的规格和设计需求而有所不同。
四、叶片的转动原理当风吹向叶片时,由于风的作用力,叶片产生扭矩,从而开始转动。
叶片的形状和角度会影响风的作用力大小和方向,进而影响叶片的转动速度。
一般来说,叶片的形状越aerodynamic(空气动力学),叶片转动的效率就越高。
五、叶片转动的影响因素叶片的转动速度和能量输出受多种因素影响。
首先是风的强度和方向,风速越大,叶片转动的速度和能量输出就越大。
其次是叶片的形状和角度,不同的形状和角度会导致不同的转动效果。
此外,还有风力发电机的设计和质量等因素。
六、叶片转动的优化方法为了提高风力发电机的效率,人们不断尝试优化叶片的设计。
一种常见的方法是改变叶片的形状和角度,使其更aerodynamic(空气动力学)。
另一种方法是增加叶片的长度,以增加叶片与风的接触面积。
通过这些优化,可以提高叶片的转动速度和能量输出。
七、风力发电的前景和挑战风力发电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具有巨大的潜力。
它可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环境污染,并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然而,风力发电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风力资源的不稳定性和风力发电机的成本等。
八、结论风力发电叶片的转动是风力发电的核心原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平面叶栅中的气体流动
为运用上述几何参数合理设计出叶栅通道,保证实 现预期速度三角形,需了解叶栅气体流动机理。
(1) 先介绍翼型绕流特点 当亚音速气体流向翼型时,翼型 表面上的气流马赫数可以大于远前方 气流的马赫数。随来流M数增大,翼 型表面各点M数也均相应增大,且最 低压强点处气流M数先达到1。
ZZIA
叶轮机原理与设计
授课教师:马震宇
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教研室
教 材:
《航空叶片机原理》
楚武利,刘前智,胡春波 主编
ZZIA
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9年。
作者:楚武利,1987年西安交大 硕士毕业后到西工大任教,教授,
博导,获部级科技进步奖两项,
获国家发明专利多项。在国内外 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50多篇 ,被SCI、EI收录30多篇。
当亚音速来流M数增大到某个值后,翼型或叶型流 场中开始出现局部超音速区,气动特性会发生质的变 化。流场出现局部超音速区的流动,称跨音速流动。
翼型上最低压强点处流速开始达到当地音速 时相应的远前方来流马赫数,定义为该攻角下该 翼型的临界马赫数。
来流马赫数继续再增大到稍微大于1时,气流若 遇到钝头翼型则即在翼型前方形成脱体激波。其中 ,中间近似正激波后气流变为亚音速。在尾部,通 常也会形成两道尾缘斜激波。
当气流分别由叶背和叶盆流到后缘时,两边附 面层流汇合成叶片尾迹涡流区。叶背附面层厚,叶 盆附面层薄,尾迹区不对称。尾迹区气流总压比主 流区低得多,这也引起较大的流能损失。
图3-19
尾迹区与主流区总压和流速均不同,在叶 型下游会产生两者相互掺混(类似于气体射流 现象),这也伴随有流动损失。随流动向下游 继续发展,尾迹区变宽,外主流区和尾迹区不 均匀程度减少。
平面叶栅中流动损失: (1)附面层内气流粘性摩擦损失。 (2) 附面层气流分离损失,尤其 激波-附面层干扰会加重分离, 使分离损失增加很多。 (3)尾迹损失。
ZZIA
第三章 轴流压气机工作原理
五、压气机基元级的气动设计
—要按照给定的设计条件和要求,确定得出 基元级速度三角形,进而配置相应的合适叶栅。 (不能随意配置)。 为此,必须找出叶栅中气流的运动规律(速 度三角形与叶栅几何参数之间的联系。
早期主要依靠叶栅模型大量系统吹风 实验进行研究。虽然平面叶栅模型模拟的 是平面二元固定叶栅的简化流动,但设计 出的亚声速压气机叶栅通常都是很成功的。 在固定叶栅风洞实验台上得到的实验 数据,既可用于静叶栅设计,也可用于动 叶栅设计!因为我们研究的是相对动叶栅 或静叶栅的相对流动流场!
压气机叶型设计中,通常选用气动力 性能较好的对称叶型作原始(基本)叶型; 然后,将原始叶型的中线弯成所需的曲线 形状;选择合适的相对最大厚度,使对称 叶型厚度放大或缩小;最后,将放大或缩 小的对称叶型厚度加在弯曲中线各点的法 线方向上,并连接这些厚度点。这样便设 计得到了所需的叶型表面型线。Fra bibliotek
(1) 叶型的基本几何参数
中弧线(中线,AB,曲线或直线),弦长(b,直线,作特征值), 最大相对厚度( c cmax / b )和相对位置( e e / b ),
最大桡度 f max 和位置(a ) (除以b时为其相对值), 前缘角(1 )和后缘角( 2 ),叶型弯角( 1 2 ), 型面(用x-y坐标 值来表示型面曲线,
(2)叶栅中的气体流动特点 以图3-17所示的平面叶栅为例。假设此叶 栅前方亚音速来流马赫数为0.8,出口气流马 赫数0.6,来流与叶型中 弧线在前缘处的切线相 平行(攻角近似于0), 即近似于设计工况下的 气流来流。
亚音速叶型前缘为小钝圆头。在前缘气流分成两股, 出现流动分叉点A’,称为前驻点。A’与几何前缘点A不一定 重合,A’ 随来流情况会变化移动而不在固定位置。 通常前缘小钝圆头半径很小(曲率很大),绕其上流 动为很大的加速流动。叶背表面气流会加速到更大速度, 某D点处可先达到声速。D点后超声速气流绕叶背会产生一 系列膨胀波而继续加速流动。 (虚线表示膨胀波,点画线表示声速线)。
以下按此顺序分析:确定平面叶栅 几何参数→平面叶栅气动参数→平面叶 栅实验研究→基元级平面叶栅气动设计 1 平面(2D)叶栅几何参数 平面叶栅 — 由很多形状相同、相隔 一定距离排列起来的叶型构成。
分析机翼气动特性时谈翼型。对叶片机言, 以其转轴 为纵轴的圆柱面或圆锥面与叶片相切割的剖面称叶型。 低速翼型一般为圆头尖尾形状。圆头作用:易适应不同 来流方向;尖尾的作用:减少尾部气流分离以减少损失。
凸面-叶背,吸力面; 凹面-叶盆,压力面)
(2)叶栅的基本几何参数 叶型安装角 y - 叶型弦线 与额线(A-A和B-B)的夹角; 叶距(栅距)t –相邻两 叶型沿额线方向的距离。
工程设计应用时下面参数更方便: 叶栅稠度(实度) - 弦长与栅距的比; 几何进口角 1k ,几何出口角 2 k (构造角)。
流动到 E点将产生 近似正激波,波后气流为 亚声速,随后其在扩张通 道中做减速流动到尾缘。 而叶盆面在所给来流 马赫数下,通常不产生局 部超声速流,其流速普遍 低于叶背。
3 平面叶栅中的流动损失 叶栅中流动损失与叶型表面马赫数分布有直接 联系,高性能叶栅设计就是要控制好叶型表面马赫 数分布规律。 实际气体存在粘性,叶片表面会有附面层。通 常,叶盆表面逆压梯度不大,附面层不厚。但在叶 背表面,流动的逆压梯度较大,还可能有激波出现。 通过激波后静压升高很多,使附面层气流进一步增 厚甚至分离(激波干扰诱导附面层分离),造成严 重流能损失。
ZZIA
参考书 《航空叶片机原理》
胡骏,吴铁鹰,曹人靖 主编
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年。
作者:胡骏,1984年南航硕士毕业留 校任教,教授,博导,主要从事叶轮 机非定常流基础理论和应用基础理论 方面的研究,获省部级科研二等奖二 项,出版专著两部。名言:“个人实在 是太渺小了,能做的事也极其有限。 要想多取得一点成绩,只有踏踏实实 地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