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鸣雅趣
听 雨

听雨作者:葛孝福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下旬刊》 2012年第6期葛孝福夏天,是虫鸣的季节,也是雨的季节。
在乡下,有在山岭低鸣的蛐蛐,有说起丰田一片的蛙声,还有整夜高歌的知鸟乐队,好不热闹。
城市里并不乏天籁之音,只是少了乡野的一份安静祥和与自然亲近的气息。
当一场雨过后,所有的喧闹都沉归于寂静。
暑气顺着雨丝的潇洒飘落在山林间升起阵阵薄雾,化作满地的清凉。
吐一口浊气,深吸一口清气,便觉胸中荡漾着天地正气。
这时,给人的感觉是一种超脱世俗的洒脱。
乡间的雨是可见的,你常常看到它黑压密集的雨团还在山间。
等你收完衣服和作物时它便到了。
雨滴打在瓦砾上激起团团白气,然后屋顶便在白雾缭绕中浮隐浮现。
顷刻,浮荡出的漉漉流水,沿瓦槽与屋檐潺潺泻下,像珍珠一般颗颗都被串成帘幕。
雨滴由远而近,敲在鳞次栉比的瓦扉上,像碎玉,像珍珠落玉盘,又像是一场恢宏的交响乐,任何声响都细脆可闻,仿佛一缕清香从眼前逸过,这是一种视觉与听觉的享受,是大自然一次尽情的演出。
撑一把黄色小伞在雨中静听,点点滴滴点点,如千万瓦吟,突然有种“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的落寞。
看远山丝绸般的雨雾,不觉放吟“一展珠帘天地间,短风徐弄雾生烟。
举杯浅尝轻摇步,一嘘一叹一思迁”。
来到池塘边,看井中芭蕉不似有“是谁多事种芭蕉,早也潇潇,晚也潇潇”的愁绪,水草青绿,水色淡蓝,似一秋细藻浮萍,倒映着人世繁华。
从井中流出一线涓涓清流,在池塘中留下一丝清明。
雨珠在池塘里跳动,砸出圈圈水晕向四周散开。
如果有船,是否也会有“白雨翻珠乱如船”的美景呢?可惜,这毕竟不比湖泊,不知诗人描绘的“燕雀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又是怎样的一种意境。
不过,在这清新的空气中听雨滴落的声音也应是别有一番韵味。
雨后,大地沉静,空气清新,万物写空灵。
远处的山仿佛从水墨画中走出,点点尽是白描,在云雾缭绕里略显山峰的轮廓。
近处的菜园则无疑是中国写意山水的工笔细琢,那缠绕着的藤蔓,茂密的枝叶,层次分明的沟壑都似一笔一笔细细描绘上的,在湿润的空气里显得愈发生机勃勃。
情趣、雅趣和理趣完美融合——读德富芦花《自然与人生》

情趣、雅趣和理趣的完美融合——读德富芦花的《自然与人生》-中学语文论文情趣、雅趣和理趣的完美融合——读德富芦花的《自然与人生》梁艳认识德富芦花,是从读《晚秋初冬》开始的。
继而,又寻来他的随笔集《自然与人生》。
我大饱眼福,获得了许多阅读的乐趣。
一篇篇散文、随笔,趣味多多,情趣、雅趣和理趣完美融合于一炉。
所谓“情趣”,是说在他的散文、随笔中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情趣。
德富芦花出生于日本的一个上流家庭,在他母亲的影响下,受基督教思想的影响很深。
他天生一颗仁爱、怜悯之心;青年时期读了大量的外国文学作品,受托尔斯泰和平思想和歌德浪漫主义诗歌的影响,生性散淡平和却又热爱生活。
正因此,他笔下的自然美丽而富有情趣。
他尤其热爱自然,这份爱让他有了一双好奇爱美的慧眼且心思敏感。
在他的眼中,光、影、声、色无处不美;在他的心中,午、夜、晨、昏无时不美。
而这些美景之中又无处不透露着浓浓的生活情趣。
在《晚秋初冬》中写落叶:“白天看起来像掠过书窗的鸟影;晚间扑打着屋檐,虽是晴夜,却使人想起雨景。
”美丽的落叶从书窗前轻轻地飘过,可它早已撩拨了在那儿读书的人,也已带走了读书人的魂。
《自然与人生》中,他带着我们看遍了大自然,富士山的黎明、伊豆山的落日、海上的日出、空山的流水、暮春的山野、晚秋的佳日……山水风光、日月星辰无不入眼,无不入笔。
其中最富生活情趣的当属写月。
《晚秋初冬》中“月夜,满地树影,参差斑驳,任你脚踏,也分不开它们”,读此,眼前不禁出现一个瘦瘦的老头,背着双手,追随着满地飘摇的树影不断踩踏的调皮身影,更让人想起儿时在月下追逐同伴身影的嬉闹与快乐。
同是写月,《良宵》中又有不同情趣。
开篇便问今夜可是良宵,无疑而问;接着道明七月之望,月朗,风凉。
留着读者自去判断,他自己先睹为快了。
搁笔出户,步于中庭。
以树、夜气、虫声、水暗写月,然后移步田间,写月,写月下。
升清质之悠悠,降澄辉之蔼蔼。
声光影、人树鸟,尽在月下。
这些细微传神的描写,诗意而又亲切,蕴涵着作者对自然深切的爱,而这份爱又培养着他的美感,培养着他的情趣。
秋天虫鸣的优美句子

秋天虫鸣的优美句子1. 秋天的夜晚,虫鸣阵阵,那声音就像小精灵们在欢快地歌唱,难道你不觉得特别动听吗?就好比一场微型的音乐会在野外悄然奏响。
我每次听到都会沉浸其中,享受这独特的旋律。
例子:我和朋友在公园里散步,突然听到了虫鸣,朋友惊叹道:“哇,这虫鸣好有意思呀!”2. 秋天虫鸣,可不就像是大自然的喃喃细语吗?它们似乎在诉说着秋天的故事,你不想听听看吗?仿佛一位老友在你耳边轻声倾诉。
当我一个人静静坐在院子里时,这些虫鸣让我内心格外宁静。
例子:我独自一人坐在院子里,感受着虫鸣,心里想着:这虫鸣真的好神奇啊。
3. 哎呀呀,秋天的虫鸣真是太有意思啦!那此起彼伏的声音,不是像极了我们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吗?这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奇妙礼物啊。
每次在田边听到,我都会停下脚步,细细感受这份独特。
例子:我在田边玩耍,听到虫鸣,便对身边的人说:“快听,这虫鸣声好特别!”4. 你听过秋天的虫鸣吗?那是一种让人沉醉的声音啊,宛如仙乐飘飘,难道不是吗?就像一道清泉流淌过心间。
我常常伴着虫鸣入睡,进入甜美的梦乡。
例子:晚上睡觉前,我躺在床上听着虫鸣,渐渐入睡。
5. 秋天虫鸣,咋就那么吸引人呢!那声音交织在一起,如同一张细密的网,把你紧紧网住,你能抗拒吗?像一个温暖的怀抱让人眷恋。
当我在树林中漫步时,虫鸣让我感觉自己和自然融为一体。
例子:我在树林里走着,听到虫鸣环绕在耳边,忍不住感慨道:“这虫鸣太美妙啦!”6. 哇塞,秋天的虫鸣真的绝了!它们像是一群调皮的孩子在嬉闹,你不觉得很有趣吗?真的是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我每每在秋夜的郊外听到,都会被这热闹的场景所感染。
例子:我在郊外的秋夜中听到虫鸣,兴奋地对同伴说:“快来听听这些虫鸣,太好玩啦!”结论:秋天的虫鸣就是大自然最动人的乐章,让人陶醉,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无限美好和趣味。
东昌蝈蝈葫芦的历史渊源

I史学园地I东昌蝈蝈葫芦的历史渊源贺军(聊城大学艺术学院,山东聊城25259)摘要:蝈蝈葫芦是产生于聊城地区的一种民间手工艺术品,是运河两岸人民的一项家庭手工业,历经百年而不衰。
从历史上看,东昌蝈蝈葫芦是人类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与艺术创造实践中产生的,是人类物质性和精神性生产高度结合的创造性行为。
东昌蝈蝈葫芦是在怡养鸣虫的风俗活动的推动下诞生的,追溯这种活动的历史渊源,可以得知东昌蝈蝈葫芦兴起的历史因素。
关键词:东昌府;蝈蝈葫芦;历史渊源中图分类号:K2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549(28)12-16-3顾名思议,蝈蝈葫芦是用葫芦怡养蝈蝈这种鸣虫的一种民间手工艺制品,其实畜养鸣虫作为一种极有趣和吸引力的活动,它的形成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而且直到现在仍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
在东昌蝈蝈产生和繁荣的明清时代之前,鸣虫的怡养已经有了较大的发展,并且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一、唐代宫中对鸣虫的偏爱据记载:畜养蟋蟀听其鸣叫以为娱乐出现于唐代天宝年间,与斗蟋蟀为戏的出现基本同时。
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记载:“每至秋时,宫中妃妾辈皆以小金笼捉蟋蟀,闭于笼中,置于枕函畔,夜听其声,庶民之家皆效之也。
”这是有关畜养鸣虫最早的记载。
作者王仁裕是五代人,距唐不远,所说当可信。
据此,古代畜养鸣虫的做法先起自宫中,后来才传入民间。
宫女们畜养蟋蟀并不是什么高雅之事,只不过一种无可奈何的精神寄托。
因为在封建帝王的后宫中,无数良家少女被禁锢其中,虽然物质上颇富有,衣绫罗,食珍馐,但精神上却是很空虚、贫乏的,人人都有满腹的怨恨。
唐代著名诗人元稹有一首白头吟,写尽了这些宫女们解闷消遣的游戏,用金笼畜养蟋蟀显然也是宫女们解闷消遣的游戏之一。
用金笼畜养一头小小的蟋蟀,放于枕畔,听着悲切感人的虫鸣,聊以自慰,以度过漫漫长夜,这就是唐代宫女们发明畜养鸣虫的真正动机。
唐代民间除学习宫女们的做法,畜养蟋蟀以外,还以养蝉为乐。
清异录载:“唐世京城,游手夏月采蝉货之,唱曰‘只卖青林乐!’妇妾小儿争买,以笼悬窗户间。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考试卷(附答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考试卷(附答案)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35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娉.婷(pīng) 亵.渎(xiè) 相得益彰.(zhàng) 矫揉.造作(róu)B.劫掠.(luè) 妖娆.(ráo) 自吹自擂.(léi) 强聒.不舍(guō)C.宽宥.(yòu) 冠冕.(miǎn) 间.不容发(jiān) 自惭形秽.(suì) D.瞥.见(piē) 丰润.(rùn) 不言而喻.(yù) 絮.絮叨叨(xù)2、下列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A.纳萃屏障漫不经心曲指可数B.譬喻妥贴锐不可当恃才放旷C.琐屑戳穿轻飞漫舞神采奕奕D.秘诀清明通宵达旦随身附和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当四野蛙声和其他虫鸣暂时沉寂时,我所听到的一点歌声则是非常柔和的,与夜色苍茫中的静谧..气氛是再合适不过了。
B.如果一只主教雀对着暖流歌唱起春天来,却发现自己搞错了,它还可以纠正自己的错误继续保持它在冬季的缄默..。
C.“水光激滟晴方好”,从游船上纵目四望,西子湖春风送暖,碧波荡漾,长堤缀绿,群山围翠,真是赏心悦目....。
D.他们俩为了一点小事就摩肩接踵....,摆出一副要打架的架势。
4、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为了优化育人环境,提升办学水平,学校加快了校园环境改造的速度和规模。
B.刚刚结束的武汉高校文化艺术节活动,旨在加强校际深度合作,促进校际文化交流。
C.通过汉字书写大赛,使人们重拾汉字之美,也就越发珍惜纸质时代的美好。
D.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5、下列各句中不是对偶修辞的一项是()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B.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C.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虫鸣蛙叫的农村夏夜诗句

虫鸣蛙叫的农村夏夜诗句
1. 农村夏夜真宁静,虫鸣蛙叫一声声,哎呀呀,那不就像一场大自然的音乐会吗?就像我们在城市里听演唱会一样嗨呀!例子:晚上我躺在院子里的凉席上,耳边是虫鸣蛙叫,仿佛自己置身于一个神奇的音乐世界。
2. 你听那虫鸣,你听那蛙叫,交织一起多美妙,哇塞,难道这不是夏夜独特的旋律吗?例子:我和小伙伴们在田边玩耍,听到虫鸣蛙叫,都说这声音太好听了。
3. 虫鸣蛙叫的农村夏夜,充满诗意不用夸,嘿嘿,这情境不就像一幅美丽的田园画吗?例子:爸爸妈妈在院子里乘凉聊天,伴着虫鸣蛙叫,那画面真美。
4. 夏夜的农村呀,虫鸣蛙叫闹喳喳,咦,这是不是在给人们讲述着古老的故事呢?例子:我坐在门槛上,听着虫鸣蛙叫,感觉它们在告诉我过去的事情。
5. 那虫鸣那蛙叫,农村夏夜真热闹,哟呵,这不就是咱农村最欢乐的时刻吗?例子:大家围坐在一起,听着虫鸣蛙叫,笑声不断。
6. 农村夏夜的虫鸣蛙叫,一直响在我心梢,哈哈,这感觉真是让人难忘又美好呀!例子:多年后我还会想起那个虫鸣蛙叫的农村夏夜。
我的观点结论:虫鸣蛙叫的农村夏夜是充满魅力和乐趣的,让人深深陶醉其中。
描写夜晚虫鸣的句子

描写夜晚虫鸣的句子
夜晚,那可是虫儿们的舞台!当夜幕降临,整个世界仿佛都被它们
的歌声填满。
你听,那“唧唧唧”的声音,像不像一位羞涩的小姑娘在
轻轻诉说着心底的秘密?(就像我曾经在夜晚跟闺蜜分享自己的暗恋
故事那样。
)
“吱吱吱”,这又好像是一个调皮的小男孩,兴奋地炫耀着自己的新
发现。
(这不就跟我弟弟每次得到新玩具时一样嘛!)
还有那“嗡嗡嗡”的鸣叫声,难道不是一位勇敢的战士,在大声宣告
自己的领地?(就像我们班的体育委员在球场上霸气地指挥着比赛。
)它们的声音交织在一起,此起彼伏,难道不是一场盛大的音乐会吗?(难道你不觉得这比任何明星的演唱会都要精彩吗?)每一种声音都
有着独特的魅力,共同构成了夜晚独特的旋律。
在这虫鸣的陪伴下,我仿佛置身于一个神秘的世界,周围的一切都
变得如此美妙。
它们的歌声让我忘记了白天的烦恼,让我的心灵得到
了片刻的宁静。
我想说,夜晚的虫鸣,是大自然最动听的乐章,难道不是吗?。
中秋节期间如何欣赏最美的月色

中秋节期间如何欣赏最美的月色中秋节,作为我国传统佳节之一,承载着团圆、思念与美好的祝愿。
而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欣赏那一轮皎洁的明月,无疑是一种令人陶醉的享受。
那么,如何才能在中秋节期间欣赏到最美的月色呢?首先,选择一个合适的地点至关重要。
如果您身处城市,高楼大厦可能会遮挡住部分月色,那么不妨前往城市的公园或者广场。
这些地方通常视野较为开阔,能让您更好地欣赏到月亮升起的全过程。
例如一些大型的城市公园,有着大片的草坪和湖泊,当月光洒在水面上,波光粼粼,与天空中的明月相互辉映,构成一幅绝美的画面。
若是您有机会远离城市的喧嚣,去到郊外或者乡村,那将是更加美妙的选择。
在那里,没有了灯光的干扰,夜空显得格外深邃,月色也更加明亮清晰。
您可以找一处宁静的山坡,或者一片空旷的田野,躺在草地上,仰望着星空,感受着月光温柔地洒在身上,仿佛整个世界都沉浸在这宁静的氛围之中。
其次,把握好赏月的时间也很关键。
中秋节的月亮通常在傍晚时分就开始升起,但最美的时刻往往在晚上八九点之后。
此时,月亮已经升到了一定的高度,光芒也更加明亮。
如果天气晴朗,您会看到一轮又大又圆的明月高悬在天空中,周边的云彩仿佛轻纱般围绕着它,如梦如幻。
在赏月的过程中,不妨准备一些美食相伴。
传统的月饼自然是少不了的,一边品尝着香甜的月饼,一边欣赏着美丽的月色,更能增添节日的氛围。
此外,还可以准备一些水果、茶点等,与家人或朋友围坐在一起,分享着美食,谈论着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让这个赏月的夜晚充满温馨和欢乐。
同时,注意天气情况也是很重要的。
如果是阴天或者多云,可能会影响到赏月的效果。
因此,在中秋节前,可以提前查看天气预报,选择一个天气晴朗的日子来欣赏月色。
当然,如果运气不佳,遇到了不太好的天气,也不要太过失望,因为与家人朋友相聚的时刻本身就是珍贵的。
另外,为了更好地欣赏月色,您还可以准备一些辅助工具。
比如望远镜,通过望远镜,您可以更清晰地看到月亮表面的细节,如环形山、月海等,感受宇宙的神奇与美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虫鸣雅趣
这些天正值深秋.在花鸟市场听到一片一片非常悦耳的虫在唱歌.有蟋蟀,黄蛉,紫竹蛉,叫哥哥,冬虫棉,等等.。
玩虫雅兴,古已有之,多年前对鸣虫情有独钟,兴趣逐年增加,痴迷的程度大概不会输于“狗爸爸、狗妈妈们”。
兴浓之时,衣袋里、背心中,乃至办公桌上,鸣虫不下七八种,其实,中国人的玩虫史简直就是人文的历史,古自《诗经》的作者、孔丘、白居易,现当代如范文澜、何其芳、老舍、沈从文、齐白石……可见爱虫者中不乏文化名人,并且都留下美文。
而观察鸣虫的文字记载,最早从《诗经》中就可见一斑,诸如:“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这些被称为“斯螽“、“莎鸡”、“蟋蟀”的鸣虫,动股、振羽、引吭高歌,寥寥数语,就被描绘得出神入化,太让人心动了。
我是十月份开始养的,人称“早秋黄蛉”,身大寿长。
大黄蛉真不失美男子风度,走动迅捷,一路生风。
尤其是它那两支雄赳赳的触须,比它的身躯还长出六七倍,忽上忽下,忽左忽右,俨然是京剧武生头盔上高高翘起的羽鞭,威武雄壮。
这小家伙闲得发闷,就调皮起来;先将触须伏下,一脚踩住;将触须拉回腹下;然后小头昂起,那长长的触须就变成一个小圆圈,悠悠地冒出;随着触须一点点从脚爪之下抽出,圆圈圈逐渐扩大,直至“砰”的一下,就像是刚出鞘的亮剑,直弹前方!精彩之至。
我待它好,这个只有一粒米大小的小精灵就天天给我做
这样的表演,偶尔还左右开弓,双剑齐舞!看得我目瞪口呆。
然后,它就“仓仓仓”地绕盒壁一圈,来一番“跑龙套”,歇一会儿。
若碰到它兴致高,再振翅高歌,哼一段唱腔给你
听听。
我养黄蛉,连入门级还不算,不讲究虫形,也不推敲虫音。
聆听虫声,只是延续一个多年的习惯。
试想,寒冬腊月,大雪纷飞,于你的衣襟里忽然传出细巧悦耳的“玲玲”秋声,是一种怎么样的境界。
是继续编织童年的梦幻----星河阑
干,豆棚瓜架,秋气弥漫,秋声飘远。
忙碌时,办公桌前飘起的虫声,是会让人忘记一些烦忧的;入梦前,枕边流动的那微弱清脆声音,有金石的韵味,有和童心与自然一起跳动的节奏吧。
清晨,第一缕朝阳洒进飘窗,听着“叮呤、叮呤”的虫鸣,半梦半醒间的我,享受到一缕回归自然的惬意。
年轻时接受了太多的斗争哲学,满脑子是斗天斗地斗人的血腥,其实,利益是人世间永恒的主题, 玩的情趣在于随意,生命的珍贵在于回归做人的权利,生命比国家重要,生命比任何政党的利益更重要千百倍。
真的!玩,回归你做人的童趣和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