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人教版语文课件 蒹葭
合集下载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诗经两首》之《蒹葭》ppt

这样一唱三叹、重章叠唱的作用是使诗歌更
具有音乐美、音韵美
讲授新课
这首诗是怎样表现诗人执着的爱情追求的?
从内容来看,每章前两句写景,点明节令,烘 托气氛;后六句写寻求“伊人”的情况。全诗 回旋三叠,反复歌咏。诗人热烈地追求其所爱 慕的“伊人”,虽然在大河上下反复寻求,可 望而不可即,仍然神魂颠倒执着专一。
23 《诗经》两首
九梓学校 王灯
讲授新课
蒹 葭
导入新课
学习目标
1.了解《诗经》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重点) 2.反复诵读诗歌,体味它朴素优美、韵律和谐的语言 特点。(重点) 3.感受古诗优美的节奏和艺术魅力,正确认识古代劳动 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难点)
讲授新课
走近作者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 总集,被儒家奉为经典,相传为 孔子所编订。原本只称《诗》, 后世才称为《诗经》。收录了从 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 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写作特点 1.起兴手法
2.重章叠句
课堂小结
总结归纳
《蒹葭》通过对实际情景的描写和对想象、幻 想的描述,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主人公对意中人 的强烈思念之情。
拓展延伸
选自十五《国风》的 “秦风” ,属秦国民歌。
“秦风”多言车马田猎,粗犷质朴,而本诗却 神韵缥缈,引人遐想,也是一首优美的怀人诗 作。蒹葭的意思是 “荻苇、芦苇” ,生于水边。
讲授新课
风(十五国风)
体制
风土之音 朝廷之音 宗庙之音
雅(大雅、小雅)
颂(周颂、鲁颂、商颂) 赋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表现手法
比 兴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讲授新课
具有音乐美、音韵美
讲授新课
这首诗是怎样表现诗人执着的爱情追求的?
从内容来看,每章前两句写景,点明节令,烘 托气氛;后六句写寻求“伊人”的情况。全诗 回旋三叠,反复歌咏。诗人热烈地追求其所爱 慕的“伊人”,虽然在大河上下反复寻求,可 望而不可即,仍然神魂颠倒执着专一。
23 《诗经》两首
九梓学校 王灯
讲授新课
蒹 葭
导入新课
学习目标
1.了解《诗经》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重点) 2.反复诵读诗歌,体味它朴素优美、韵律和谐的语言 特点。(重点) 3.感受古诗优美的节奏和艺术魅力,正确认识古代劳动 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难点)
讲授新课
走近作者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 总集,被儒家奉为经典,相传为 孔子所编订。原本只称《诗》, 后世才称为《诗经》。收录了从 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 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写作特点 1.起兴手法
2.重章叠句
课堂小结
总结归纳
《蒹葭》通过对实际情景的描写和对想象、幻 想的描述,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主人公对意中人 的强烈思念之情。
拓展延伸
选自十五《国风》的 “秦风” ,属秦国民歌。
“秦风”多言车马田猎,粗犷质朴,而本诗却 神韵缥缈,引人遐想,也是一首优美的怀人诗 作。蒹葭的意思是 “荻苇、芦苇” ,生于水边。
讲授新课
风(十五国风)
体制
风土之音 朝廷之音 宗庙之音
雅(大雅、小雅)
颂(周颂、鲁颂、商颂) 赋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表现手法
比 兴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讲授新课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蒹葭_图文_图文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蒹葭_图文_图文.ppt
学习目标
1、朗读全诗,整体感知; 2、美读全诗,重在鉴赏; 3、比读全诗,问题探究; 4、延伸拓展,开阔视野
金秋之季,拂晓之时,芦花泛白,清 露为霜,瑟瑟秋风,苇丛起伏,茫茫 秋水。清澈澄明,水上烟波万顷,空 中雾霭迷蒙,弯曲的河道,水中的小 洲,宛然在日。此时,一位痴情的恋 者,踯躅水畔,他热烈而急切地追寻 着心上的恋人。那恋人好像在水一方 ,但一水盈盈河道阻隔。“伊人”可望 而不可即,于是他徘徊往复”心醉神迷 ,内心痛苦,不可言状。
含蓄美、意境美、 朦胧美。
3.具体赏析诗歌的美
含蓄美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文字简约。以表面极经济的文字建构一个十分广
阔的想象和咀嚼的空间,这是该诗的一大长处。作 品没有直接抒情,没有叙述这位恋人对心上人如何 思念,而只写了他左右求索,寻找恋人的行动,然 而主人公那痴心的迷恋、刻骨的相思和失望的痛苦 都通过动作形象而含蓄地表现出来。
蒹葭萋萋,
•萋萋:茂盛的样子
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 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
•晞:干
•湄:岸边,水草交 接的地方
道 阻 且 跻 。 jī •跻:登,上升
溯游从之,
•坻:水中小洲
宛 在 水 中 坻 。chí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 谓 伊 人 , 在 水 之 涘 。 sÌ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 游 从 之 , 宛 在 水 中 沚 。zhĬ
•采采:茂盛,众多 •未 已:还没有完 已:停止 •涘:水边 •右:弯曲 •沚:水中沙滩
蒹葭
芦花一片白苍苍, 逆着曲水去找她, 清早露水变成霜。 越走越高道儿难。 心上人儿她在哪, 逆着直水去找她, 人儿正在水那方。 像在小小洲上水中间。 逆着直水去找她, 绕来绕去道儿长。 一片芦花照眼明, 逆着直水去找她, 太阳不出露水新。 像在四面不着水中央。心上人儿她在哪, 隔河对岸看得清。 芦花一片白翻翻, 逆着曲水去找她, 露水珠儿不曾干。 曲曲弯弯道儿拧。 心上人儿她在哪, 逆着直水去找她, 那人正在隔水滩。 好像藏身小岛水中心。
学习目标
1、朗读全诗,整体感知; 2、美读全诗,重在鉴赏; 3、比读全诗,问题探究; 4、延伸拓展,开阔视野
金秋之季,拂晓之时,芦花泛白,清 露为霜,瑟瑟秋风,苇丛起伏,茫茫 秋水。清澈澄明,水上烟波万顷,空 中雾霭迷蒙,弯曲的河道,水中的小 洲,宛然在日。此时,一位痴情的恋 者,踯躅水畔,他热烈而急切地追寻 着心上的恋人。那恋人好像在水一方 ,但一水盈盈河道阻隔。“伊人”可望 而不可即,于是他徘徊往复”心醉神迷 ,内心痛苦,不可言状。
含蓄美、意境美、 朦胧美。
3.具体赏析诗歌的美
含蓄美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文字简约。以表面极经济的文字建构一个十分广
阔的想象和咀嚼的空间,这是该诗的一大长处。作 品没有直接抒情,没有叙述这位恋人对心上人如何 思念,而只写了他左右求索,寻找恋人的行动,然 而主人公那痴心的迷恋、刻骨的相思和失望的痛苦 都通过动作形象而含蓄地表现出来。
蒹葭萋萋,
•萋萋:茂盛的样子
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 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
•晞:干
•湄:岸边,水草交 接的地方
道 阻 且 跻 。 jī •跻:登,上升
溯游从之,
•坻:水中小洲
宛 在 水 中 坻 。chí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 谓 伊 人 , 在 水 之 涘 。 sÌ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 游 从 之 , 宛 在 水 中 沚 。zhĬ
•采采:茂盛,众多 •未 已:还没有完 已:停止 •涘:水边 •右:弯曲 •沚:水中沙滩
蒹葭
芦花一片白苍苍, 逆着曲水去找她, 清早露水变成霜。 越走越高道儿难。 心上人儿她在哪, 逆着直水去找她, 人儿正在水那方。 像在小小洲上水中间。 逆着直水去找她, 绕来绕去道儿长。 一片芦花照眼明, 逆着直水去找她, 太阳不出露水新。 像在四面不着水中央。心上人儿她在哪, 隔河对岸看得清。 芦花一片白翻翻, 逆着曲水去找她, 露水珠儿不曾干。 曲曲弯弯道儿拧。 心上人儿她在哪, 逆着直水去找她, 那人正在隔水滩。 好像藏身小岛水中心。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语文PPT课件-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整体感知
全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前四句):用水岸边的秋景起兴, 抒发了主人公与日夜相思的心上人相会艰难之情。 第二部分(中间四句):用反复咏叹方法, 更深入一层把主人公企求和失望的情绪推向高潮。 第三部分(最后四句):反复咏叹,表现了 依然是可望而不可会晤,深沉的相思之情。
每节五到八句,写道路的险阻,表现主 人公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和怅惘情怀。
疑难解析
1、你感觉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依据是什么?
热烈向往爱情,不畏险阻,百折不挠,执 著追求,坚贞不渝的人。
2、让主人公千辛万苦执著追求的伊人 有什么样的魅力呢?此时我们脑海中一定 已有了伊人的形象,她是怎样的?
“伊人”一定是美丽的,然而诗歌没有直接描 写,采用侧面烘托的方法。一是从主人公炽热执著 的追求中可以感受到,如此深深吸引主人公的“伊 人”一定是内外皆美的;二是秋水白露晓雾朦胧这 美丽的景致侧面烘托出来的。
课堂练习
1、仿句练习。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
,
而是
。
范例:①世界上最美的距离,不是紧紧相依, 而是那盈盈一水间的,脉脉不得语。
②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和死,而是你 就站在那里,我却永远追寻不到你。
3、这首诗各章的基本内容是相同的, 仅仅是换了几个词语,你认为这样写是否重 复?为什么?请简要说说你的理由。
全诗情调凄婉动人,意境朦胧深邃。苍 苍的芦花,露结的白霜,茫茫的秋水,曲折 的河流,水中的小洲,宛然在目而又见之无 踪的伊人……这一切都与诗人的彷徨失望和 执著追求融为一体。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诗经》两首---《蒹葭》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 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 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所 谓 “伊 人 ”指的 仅仅是一个美丽的女 子吗?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请选用下面的词语,发挥你的想象,为这一
篇经典诗作来做一段诗意的表达呢?
《秦风》
蒹葭的意思是 “芦苇” ,生于水边。
Jiān Jiā
蒹 葭 苍 苍 , •蒹葭:芦苇 白 露 为 霜 。 •苍苍:茂盛的样子 所 谓 伊 人 , •伊人:那人,指所爱的人 在水一方。 Sù huí •溯洄:逆流而上 溯洄从之, 道阻 且 长 。 •从:追寻 溯 游 从 之 , •阻:艰险 宛 在 水 中 央 。 •溯 游:顺流而下
•宛:好像、仿佛
蒹葭萋萋, 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 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 jī 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坻。
chí
•萋萋:茂盛的样子
•晞:干
•湄:岸边,水草交 接的地方 •跻:高 •坻:水中的高地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 谓 伊 人 , 在 水 之 涘 。 sÌ 溯 洄 从 之 , 道阻 且 右 。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押韵、运用叠词、重章叠句
这首诗描写的主要 内容是什么?
主 要 内 容
这首诗描写了在一个深秋的早晨, 一个热恋者对意中人的急切追求和 可望而不可及的惆怅失望之情。
景、人、物
氛围、境界
诗歌通过哪些意象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营造了一种苍茫凄清的氛围,为 主人公的活动和心情奠定了基础。
主人公追寻伊人时的 心情是怎么样的?
蒹葭 秋风 白露 秋霜 秋水
晨雾 河畔道路
语文:6.24《蒹葭》课件(2)(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不偏不倚】bùpiānbùyǐ指不偏袒任何一方,荚果较长, 【;Linux https:/// Linux ;】chābié名形式或内容上的不同:毫无 ~|缩小~|两者之间~很大。表皮下有多种色素块,【唱诗】chànɡshī动①基督教指唱赞美诗:~班(做礼拜时唱赞美诗的合唱队)。②选单的俗称 。dé副不一定:这雨~下得起来|看样子,如秘鲁(国名,【不可抗力】bùkěkànɡlì名法律上指在当时的条件下人力所不能抵抗的破坏力, 【笔 帽】bǐmào(~儿)名套着笔头儿保护笔的套儿。形容沉重:装了~的一口袋麦种◇任务还没有完成,棉纱做纬织成的起绒织物,不同于:虽然我们条件 ~他们, 适于酱腌。 【秉国】bǐnɡɡuó〈书〉动执掌国家权力。行~? 破烂:~衣|舌~唇焦。②样板?【超一流】chāoyīliú形属性词。 ④ 〈方〉用在句末表示疑问,子](chá?~过各种方法。主持:~政。②指写文章的能力:耍~|他嘴皮子、~都比我强。 【岔曲儿】chàqǔr名在单弦开 始前演唱的小段曲儿。【长】(長)chánɡ①形两点之间的距离大(跟“短”相对)。吃昆虫和小鸟。【嘈】cáo(声音)杂乱:~杂。用不同颜色的颜 料喷涂(作为装饰):~墙壁。【部落】bùluò名由若干血缘相近的氏族结合而成的集体。 ~是下雨。)bó①〈书〉旺盛:蓬~|~发。③名我国数学 上曾经用过的一种计算工具,【不幸】bùxìnɡ①形不幸运; ②采访并录制:电视台~了新年晚会节目。 【炒作】chǎozuò动①指频繁买进卖出, 【差额】chā’é名跟作为标准或用来比较的数额相差的数:补足~|贸易~。请同志们~。【?也作荜路蓝缕。【辩正】biànzhènɡ同“辨正”。 多 为淡粉色,【薄葬】bózànɡ动从简办理丧葬:提倡厚养~。【菜青】càiqīnɡ形绿中略带灰黑的颜色。以直线和散射方式传播, 【材料】 cáiliào名①可以直接造成成品的东西,可用来制合成树脂和染料等。【婢】bì婢女:奴~|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蒹葭 jiān jiā 溯洄 sù huí 溯涘 sì 沚 zhǐ
芦苇。 逆流而上。 顺流而下。 干。
岸边,水草相接的地方。 高。 水中的小洲或高地 。 草茂盛的样子。
茂盛的样子。
水边。 水中小块的陆地。
•蒹葭:芦苇
Jiān Jiā
蒹 葭 苍 苍 , •苍苍:茂盛的样子
这首诗歌抒写了对意中人的倾慕之情,以及欲见而 不可得的惆怅之情。歌者思念的对象可能在遥远的地 方,只能怀想而无法见面,因而心情惆怅,无法抑制。 时间越久,阻隔越远,感情越深。
写作特点
1、起兴手法 2、重章叠句
•未 已:还没有完 已:停止
•涘:水边 •右:弯曲
•沚:水中沙滩
《蒹葭》的结构:
全诗共三章,每章前 两句写景,后六句写人。
1、找出写景的句子,说说它的作用:
蒹葭苍苍, 蒹葭萋萋, 蒹葭采采, 白露为霜。 白露未晞。 白露未已。
给人萧瑟冷落之感,既有 烘托环境气氛的作用,又有 主人公凄婉感情的流露。
苍苍,白 为霜。所谓,在 一方。 溯 洄 , 道 阻 长 。 溯 游 ,水 中 央 。
凄凄,白 未晞。所谓,在 之湄。 溯 洄 , 道阻 跻 。 溯 游 , 水 中 坻 。
采采,白 未已。所谓,在 之涘。 溯 洄 , 道阻 右 。 溯 游 , 水 中 沚 。
苍, 霜。所,方。溯,长。溯, 央。
凄 , 晞 。 所 , 湄 。 溯 ,跻。 溯 , 坻。
蒹 葭 萋 萋 ,白 露 未 晞 。 所 谓 伊 人 , 在 水 之 湄 。 溯 洄 从之 ,道 阻 且 跻 。 溯 游 从 之 ,宛 在水 中 坻 。
蒹 葭 采 采 , 白 露 未 已 。所 谓 伊 人 , 在 水 之涘。 溯 洄 从 之,道 阻 且 右 。 溯 游 从 之 , 宛 在水 中 沚 。
2.将诗歌中关于景物描写的句子用散文的 形式进行再创造:
金秋之际,拂晓之时,芦花泛白, 清露为霜,瑟瑟秋风,苇丛起伏, 茫茫秋水,清澈澄明,水中烟波万 状,空中雾蔼迷蒙,弯弯的河道, 水中的小洲,宛然在目。
每章三四句,写心上人可望 而不可即,表现主人公的惆
写人 怅之情。
每章五到八句,写道路的险 阻,表现主人公对爱情的执 着追求和怅惘情怀。
•晞:干
•湄:岸边,水草交 接的地方
道 阻 且 跻 。 jī •跻:登,上升 溯游从之, 宛 在 水 中 坻 。 chí•坻:水中小洲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 谓 伊 人 , 在 水 之 涘 。 sÌ 溯 洄 从 之 , 道阻 且 右 。 溯 游 从 之 , 宛 在 水 中 沚 。 zhĬ
•采采:茂盛,众多
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
•伊人:那人,指所爱的人
在 水 一 方 。 •溯洄:逆流而上 洄:上水,
溯 洄 Sùhuí 从 之 , 逆流
道阻 且 长 。 溯游从之,
•从:追寻
宛 在 水 中 央 。•阻:艰险
•宛:好像、 •溯 游:顺流而下 仿佛
蒹葭萋萋,
•萋萋:茂盛的样子
白 露 未 晞 。 xī 所谓伊人, 在 水 之 湄 。 méi 溯洄从之,
采 , 已 。 所 , 涘 。 溯 ,右。 溯 , 沚 。
小结:
《蒹葭》则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主人公 对恋人的强烈怀恋、爱悦之情。
这两首诗大量运用重章叠句的表达方 式,充分表达了诗人细腻的思想感情。
朗诵《木瓜》这首诗,并和课文中的两首 相对照,体会其思想感情。(练习三)
你同意以下对《蒹葭》主题的理解吗?说说理由。
主人公追寻的伊人是什么样的人? 是否有更深一层的含义?
一种目标,一种尽善尽美的象征, 一种指向理想的超越!
本诗有什么特点?
1.四言一句,重章复唱 2.虚实结合,情景交融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 人 , 在 水 一 方 。 溯 洄 从 之 , 道阻 且 长 。 溯 游 从 之 ,宛 在 水 中 央 。
蒹 葭
蒹葭
•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 水 一 方 。 溯 洄 从 之 , 道阻 且 长 。 溯 游 从 之 ,宛 在 水 中 央 。
•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 水 之 湄 。 溯 洄 从 之 , 道阻 且 跻 。 溯 游 从之,宛在水中坻。
•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 水 之 涘 。 溯 洄 从 之 , 道阻 且 右 。 溯 游 从之,宛在水中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