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襄书法作品赏析
蔡襄 书法艺术

蔡襄书法艺术书法艺术 2009-08-15 12:20 阅读7 评论0字号:大大中中小小蔡襄(1012-1067)字君谟。
其先本光州人,居仙游(今属福建省),迁甫田。
官至端明殿学士,知杭州,谥忠惠。
工正、行、草、隶书,又能飞白书,尝以散笔作草书,称为“散草”或“飞草”。
世人评蔡襄行书第一,小楷第二,草书第三。
与苏轼、黄庭坚、米芾,共称“宋四家”。
《宋史·列传》称他:“襄工于手书,为当世第一,仁宗由爱之。
”宋四家中,他年龄辈份,应在苏、黄、米之前。
宋四家中,苏、黄、米都以行草、行楷见长,而喜欢写规规矩矩的楷书的,还是蔡襄。
他的书法学习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浑厚端庄,雄伟遒丽。
苏东坡说:“君谟天资既高,积学至深,心手相应,变化无穷,遂为本朝第一。
”蔡襄为人忠厚正直,字识渊博,他的字“端劲高古,容德兼备”。
《颜真卿自书告身跋》得鲁公笔法而修于鲁公书,可为楷则。
沈括说他善于“以散笔作草书,谓之散草,或曰飞草,其法皆生于飞白,自成一家。
”这说明蔡襄这位稍欠改革精神的书法家还不是泥古不化的,他也在追求古趣,力创新意。
蔡襄也是一位著名的茶叶鉴别专家。
宋仁宗庆历年间(1041—1048),任福建转运使,负责监制北苑贡茶,创制了小团茶,闻名于当世。
蔡襄著作的《茶录》是《茶经》后又一部重要的茶叶专著,是论述宋代茶文化的名著。
译成英文、法文,传播国外。
另有《荔枝谱》,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果艺栽培学专著。
著有《端明集》(亦称《蔡忠惠集》)传世。
最后不得不补充一点,在书法史上有一种说法认为宋四家“苏黄米蔡”中的“蔡”,应该是蔡京,只因其“人品奸恶”,后来人们用蔡襄取代了蔡京。
这一点值得商榷。
《门屏帖》尺牍(下为局部)纸本27.8cm X16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襄颛诣门屏,陈谢推官吕君。
九月日,襄上谒。
《门屏帖》为蔡襄早期作品。
《海隅帖》1045年作纸本28.8cm X158.6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经典法帖宋·蔡襄《自书诗帖》(高清版)

经典法帖宋·蔡襄《自书诗帖》(高清版)作者介绍蔡襄(1012年3月7日-1067年9月27日),字君谟。
北宋名臣,著名的政治家、茶艺家和书法家。
其书法在继承了历朝历代书法名人技法的基础上集众家之精华,融会贯通地发展了自己的风格创意,他的书法艺术自成一体,具有独特风骨,他与苏轼、黄庭坚、米芾并称为“宋四家”。
作品欣赏北宋皇祐二年(1050年),蔡襄罢福建转运使,召还汴京修起居注,遂从福州一路北行,历时半年多。
沿途见闻有感于怀者,皆成诗章,此卷所书五言、七言诗11首即是。
其中的“此一篇极有古人风格”,据杨时题跋称,乃欧阳修所书。
▲ 宋·蔡襄《自书诗帖》(28.2cm*221.2cm)诗之三。
皇祐二年十一月外除赴京。
南剑州芋阳铺见腊月桃花。
可笑夭桃耐雪风,山家墙外见疏红。
为君持酒一相向,生意虽殊寂寞同。
书戴处士屋壁。
长冈隆雄来北边,势到舍下方回旋。
三世白士犹醉眠,山翁作善天应怜。
如彼发源今流泉,儿孙何数鹰马然。
有起家者出其间,愿翁寿考无穷年。
题龙纪僧·居室。
此一篇极有古人风格。
山僧九十五,行是百年人。
焚香犹夜起,熹酒见天真。
生平持戒定,老大有精神。
须知不变者,那减故时新。
题南剑州延平阁。
双溪会一流,新构横鲜赭。
浮居紫霄傍,卧影澄川下。
峡深风力豪,石陗湍声泻。
古剑蛰神龙,商帆来阵马。
晴光转群山,翠色着万瓦。
汀洲生芳香,草树自闲冶。
主郡黄士安,高文勇扳贾。
顾我久踈悴,霜髭渐盈把。
临津张广筵,穷画传清斝。
舞鼍惊浪翻,歌扇妖云惹。
驩余适晚霁,望外迷空野。
曾是倦游人,意虑亦萧洒。
自渔梁驿至衢州大雪有怀大雪压空野,驱车犹远行。
乾坤初一色,昼夜忽通明。
有物皆迁白,无尘顿觉清。
只看流水在,却喜乱山平。
逐絮飘飘起,投花点点轻。
玉楼天上出,银阙海中生。
舞极摇溶态,闻余淅沥声。
客炉何暇煖,官酤(去)未能酲。
薄吹飘(此字点去)消春冻,新晹破晓晴。
更登分界岭,南望不胜情。
福州宁越门外石桥看西山晚照宁越门前路,归鞍驻石梁。
蔡襄 与宾客帖译文

蔡襄与宾客帖译文(原创版)目录1.蔡襄简介2.宾客帖背景3.宾客帖译文及赏析4.蔡襄的书法艺术特点5.蔡襄对中国书法的贡献正文1.蔡襄简介蔡襄(1012-1067),字伯简,南宋官员、文学家、书法家。
他历任秘书省校书郎、太子中允、知制诰等职务,是北宋文人代表之一。
蔡襄才学出众,擅长诗文,与梅堯臣、歐陽修、蘇洵并称为“永嘉二王五子”。
此外,他在书法方面也有着极高的成就,与苏轼、黄庭坚、米芾并称为“北宋四大家”。
2.宾客帖背景《宾客帖》是蔡襄的一篇书法名作,书写于 1044 年。
当时,蔡襄正担任秘书省校书郎,应友人之邀,书写此帖以赠宾客。
此帖内容为七言绝句,描述了作者与友人相聚欢宴的情景,诗句优美,寓意深刻。
3.宾客帖译文及赏析原文:夜泊牛渚怀古怨,潮平江静梦翩翩。
渔火夜多愁断肠,重重门望月华满。
岸蒲方绿鸟归巢,岛柳依依人归远。
琵琶声里忆荷花,不知今夕是何年。
译文:夜晚停船在牛渚,怀念古人,抱怨时光流逝。
潮水平静,江面宁静,梦境翩翩。
夜晚渔火令人愁肠寸断,重重门望,月光洒满。
岸边蒲草绿意盎然,鸟儿归巢,岛上柳树依依,人们离去。
在琵琶声中回忆荷花,不知今夕是何年。
4.蔡襄的书法艺术特点蔡襄的书法以楷书见长,融汇古今之长,刚柔并济,骨韵并重。
他的楷书字形端庄,结构严谨,笔画流畅。
在用墨上,他善于运用枯润、浓淡的变化,使作品具有丰富的层次感。
在布局上,他力求简洁明了,注重行、列的对称与和谐。
蔡襄的书法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对后世影响深远。
【宋四家】蔡襄书法集赏(10G高清原图免费发放)

【宋四家】蔡襄书法集赏(10G高清原图免费发放)蔡襄(1012年-1067年),字君谟,号莆阳居士,逝号忠惠,北宋福建路兴化军仙游县(今中国福建省仙游县)人。
中国北宋时期的政治家、书法家和茶学专家。
著有《茶录》、《荔枝谱》等书。
蔡襄蔡襄先后在宋朝中央政府担任过馆阁校勘、知谏院、直史馆、知制诰、龙图阁直学士、枢密院直学士、翰林学士、三司使、端明殿学士等职,出任福建路转运使,知泉州、福州、开封和杭州府事。
卒赠礼部侍郎,谥号忠。
主持建造了中国现存年代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桥泉州洛阳桥,蔡襄为人忠厚、正直,讲究信义,且学识渊博,书艺高深,书法史上论及宋代书法,素有“苏、黄、米、蔡”四大书家的说法,蔡襄书法以其浑厚端庄,淳淡婉美,自成一体。
宋蔡襄尺牍陶生帖宋蔡襄尺牍澄心堂帖书法史上论及宋代书法,素有“苏、黄、米、蔡”四大书家的说法,他们四人被认为是宋代书法风格的典型代表。
“宋四家”中,前三家分别指苏轼(东坡)、黄庭坚(涪翁)和米芾(襄阳漫士)。
宋四家中,蔡襄年龄辈份,应在苏、黄、米之前。
从书法风格上看,苏轼丰腴跌宕;黄庭坚纵横拗崛;米芾俊迈豪放,他们书风自成一格,苏、黄、米都以行草、行楷见长,而喜欢写规规矩矩的楷书的,还是蔡襄。
宋蔡襄致杜君长官尺牍(离都帖)宋四家-蔡襄-尺牍宋蔡襄尺牍宋蔡襄自书诗卷28.2X221宋四家-蔡襄-尺牍蔡襄书法其浑厚端庄,淳淡婉美,自成一体。
展卷蔡襄书法,顿觉有一缕春风拂面,充满妍丽温雅气息。
其书法在其生前就受时人推崇备至,极负盛誉,最推崇他书艺的人首数苏东坡、欧阳修。
苏东坡在《东坡题跋》中指出:“独蔡君谟天资既高,积学深至,心手相应,变态无穷,遂为本朝第一。
然行书最胜,小楷次之,草书又次之……又尝出意作飞白,自言有翔龙舞凤之势,识者不以为过。
宋四家-蔡襄-尺牍宋四家-蔡襄-尺牍””欧阳修对蔡襄书法的评价真是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欧阳修说:“自苏子美死后,遂觉笔法中绝。
近年君漠独步当世,然谦让不肯主盟。
文苑阁 :各朝代名家之宋代四家《蔡襄》

文苑阁:各朝代名家之宋代四家《蔡襄》愚雅轩祝朋友们全家幸福安康文苑阁:各朝代名家之宋代四家《蔡襄》蔡襄(1012~1067),北宋书法家。
兴化军仙游(属今福建)人,字君谟。
官至端明殿学士。
为官清正,威望卓著。
他性情忠厚,正直,尚信义,学识渊博,诗文粹美。
当然成就最高的还是书法,在宋初曾有“当时第一”的称誉。
尤其是行、楷、草,都可在书法史中占一席之地,是宋代少见的一个书法多面手。
宋初的书坛是一片凋零,正如欧阳修所说:“书之盛莫盛于唐,书之废莫废于今。
”可见当时书风非常之靡弱。
在这种状况下,蔡襄力揽狂澜,为当时书法界注入新的灵魂,成为宋代尚意书风的奠基人,堪为宋四家之首。
从现存蔡襄的作品来看,有30多件墨迹最能反映他的水平。
面对这些作品,我们会惊异地发现其风格跨度之大体,态变异性之强烈,是宋其他书家所难比拟的。
蔡襄的风格基本属婉媚秀劲一类,然而他能在这一风格式样中,极其灵活多变地把各个侧面都展现一番。
蔡襄的行书中时常掺入草书,而草书又时常带有行书意趣。
因作品大多为手札之类,非常随便,信手拈来,没有严格的书体规范。
这种融合行、草书于一体的习惯大概发端于汉末魏晋的民间书法,从现存的那个时代的残纸(如楼兰残纸)上很明显有这种形式。
而把这一形式推向高潮的当推二王,特别是王献之。
这种书体能更加自由灵活地发挥作者的情思,而在字型上有更多的选择余地。
可是经历隋唐,行、草书体便泾渭分明。
如著名的《兰亭序》、《争座位》、《祭侄帖》等都属较正规的行书,而像孙过庭、张旭、怀素则属纯粹的草书。
在这种行草相参形式几乎式微的情况下,由蔡襄首先得到复兴。
宋四家中,他年龄辈份,应在苏、黄、米之前。
宋四家中,苏、黄、米都以行草、行楷见长,而喜欢写规规矩矩的楷书的,还是蔡襄。
他的书法学习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浑厚端庄,雄伟遒丽。
苏东坡说:“君谟天资既高,积学至深,心手相应,变化无穷,遂为本朝第一。
”蔡襄为人忠厚正直,学识渊博,他的字“端劲高古,容德兼备”。
蔡襄和蔡京精品书法对比

蔡襄和蔡京精品书法对比蔡襄,大学士,良臣,书法家;蔡京,宰相,奸相,书法家。
这两位大书法家经常被拿来对比(最后附投票)。
图 / 看照片都知道谁是谁了最早提出宋四家中的蔡是指蔡京而非蔡襄的,是明代书画大家王绂在其《书画传习录》中指出:世称宋人书,则举苏、黄、米、蔡。
蔡者,谓京也,后世恶其为人,乃斥去之,而进端明书焉。
端明在苏、黄前,不应列元章后,其为京无疑矣。
意思是这蔡,原本指的是蔡京,后世之人因不耻其为人,故而把他给划掉了,用曾任端明殿大学士的蔡襄取代。
如果是蔡襄的话,按辈分和年纪,应该排在苏黄之前,是蔡苏黄米,按他的逻辑基础,这样的榜单,蔡只能是蔡京。
但这本《书画传习录》本身就很多后人按主观意愿刊刻进去的蛇足,出现了很多个版本且各有异同,史学家梁启超先生就曾指出:补缺略订讹舛,间有阑入近代。
蔡襄书法作品我们在往前追溯对蔡襄和蔡京的书法本身的品鉴,北宋徽宗编《宣和书谱》,历代书法大家被尽收其中,正书部宋代八人入选,行书部宋代九人入选,蔡襄与蔡京皆列入其中。
这说明蔡京的书法水平还是得到了当时的认可。
苏东坡认为蔡君谟为近世第一。
宋徽宗赵佶:蔡君谟书包藏法度,停蓄锋锐,宋之鲁公。
宋高宗赵构称蔡襄的字为本朝诸臣之冠。
此时蔡襄已经故去多年了。
就时人风评而言还是蔡襄更胜一筹。
蔡襄书法作品赵构《翰墨志》记载:至熙丰以后,蔡襄、李时雍体制方入格律,欲度骅骝,终以骎骎不为绝赏。
继苏、黄、米、薛,笔势澜翻,各有趣向。
然家鸡野鹄,识者自有优劣,犹胜泯然与草木俱腐者。
意思是蔡襄,李时雍勉强及格吧,但还算不上绝品,之后的苏黄米薛各有所长,其他的与草木俱腐不值一提,这里也没蔡京什么事。
这也是第一次把苏黄米放在一起的,但后面跟的不是蔡襄也不是蔡京,而是宋神宗时期的书家薛绍彭,与米芾齐名,人称米薛。
这时候蔡京都没能和苏黄米齐名为四家,以后就更没机会了。
人品即书品将他定在耻辱柱上永世不得翻身。
所以宋四家的蔡,怎么也轮不着他蔡京。
蔡襄《入春帖》《南归帖》受信人考——兼论蔡襄与葛宥的交游

T圉_雨水研究蔡襄《入春帖》《南归帖》受信人考—兼论蔡襄与葛宥的交游◊武宝民蔡襄(1012—1067),字君漠,兴化军仙游县慈孝里赤岭(今福建省仙游县)人。
天圣八年 (丨030)甲科前十名进士及第,官至翰林学士、三 司使、端明殿学J r等职,出任福建路转运使,知 泉州、福州、开封和杭州府事。
卒谥“忠惠'累赠少师。
所作《荔枝谱》被称为“世界上第一部 罘树分类学著作”。
有《端明集》传世。
其诗文 清妙,书法浑厚端庄、淳淡婉美、自成一体,在 中国书法史上,蔡襄被誉为“北宋四大书家”之 一,且是有宋以来第一人,引领整个宋代书法艺 术的发展趋势,是“尚意”书风的先导者。
今笔者不揣拙笔陋见,对蔡跋遗存的书法墨迹和刻本中的《人春帖》《南归帖》进行考析,论正两帖身份归宿问题,以求正于诸同仁。
一、《入舂帖》《南归帖》考析1.《入春帖》,纸本,草书。
信札则,凡十一行,共一百二十字,纵30厘米,横41 •丨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图I)。
历史上,此帖有许多别名:《蔡襄集》称《致公绰仁弟书》,《平生壮观》称《公绰仁弟》,《大观录》称《公绰札》,《敬一堂帖》《渤海藏真帖》中皆称为《与公绰仁弟书》等。
襄启,入春以来,属少人便,不得驰书上问,唯深瞻想。
日来气候阴晴不齐,计安适否?贵属亦平宁。
襄举室吉安,去冬大寒,出入感冒、(积)劳,百病交攻,难可支持。
虽入文字,力求丐祠。
今又蒙恩,复供旧职,恐知,专以为信。
前者铜雀台瓦研,十三兄欲得之,可望寄与,旦夕别寻端石奉送也。
正月十八日,襄顿首。
公绰仁弟足下。
1蔡襄的书法,崇尚法度,诸体皆掖,草书一体更具独特面貌。
他大胆开创,用^泰/-Mvl、:$、\表rw^i r^-®^^:^、r^A^^^^^4-r^^^d^^3:.^^7叙>>o圓图1蔡襄草书入春帖30cm X41.1c m纸本故宫博物院藏图2蔡8行草南归帖ffi 本“散帛笔”写•散草”,谓之“飞草”,如《思 咏帖》《陶生帖》《虹县帖》都具有其自成 一家的“飞草”特点。
浅谈蔡襄的书法美学

存张旭怀素之古韵,有风云变幻之势,又纵逸而富古 他“颇自惜”有关,不妄为人书,因此不管上到皇帝
意。”草书作品中,《陶生帖》开创了“飞草”的写 还是下到黎民百姓都十分珍惜,宋仁宗尤其喜爱蔡襄
法。这种用散卓笔所写的草书,兼有章草和飞白书的 的书法,曾下诏命他书《温成皇后碑》,蔡襄却坚持
特征。《陶生帖》又称《新记帖》,通篇书写速度较 不肯,他认为儒者工书,乃自游息之乐事,不可等同
二、神采之外,推崇古意 蔡襄的书法博采众长,兼容并蓄,恪守法度, 讲究气韵。欧阳修说蔡襄的书法独步天下,笔法有师 承。他的行书应排第一,其次是小楷,再次是草书。 所以,当苏轼认为“蔡君谟为近世第一”的同时,也 指出其“大字不如小字,草书不如真书,真书不如行 书”。《澄心堂纸帖》是蔡襄墨迹中最具晋唐风格的 代表作,全文以行楷写成,结构端正,字形丰腴,布
而与欧阳修同朝为官的蔡襄毅然独起,他不仅 政绩显著,也是宋代书法发展史上的重要人物。蔡襄, 字君谟,兴化仙游(今属福建)人,与苏轼、黄庭坚、 米芾并称为宋四家。欧阳修说:“自苏子美死后,遂 觉笔法中绝。近年君谟独步当世,然谦让不肯主盟。” 苏东坡则称:“蔡君谟书,天资既高,积学至深,心 手相应,变化无穷,遂为本朝第一。”这一点,他与 恩师欧阳修一脉相承。黄庭坚赞曰:“君谟真行简札 甚秀丽,能入永兴之室。”由此看出,众人对他的评 价是相当高的。
105
鉴 赏
局清朗,字距行宽适中,端重而雍容。另一名帖《扈 优劣长短,其行草多取法魏晋及二王,因此在自己的
从帖》可算是蔡襄传世尺牍中最为精彩的一件,用笔 书法作品中时常显现出诸多前贤的痕迹。
谨慎而不刻意求工,颇具晋唐遗风,可见蔡襄在行书
三、承上启下,“尚意”书风的奠基人
方面以对传统的继承为主。行书信札《安道帖》又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整理于网络,仅供阅读参考
蔡襄书法作品赏析
蔡襄书法作品欣赏:
蔡襄书法作品赏析1
蔡襄书法作品赏析2
蔡襄书法作品赏析3
蔡襄书法作品赏析4
蔡襄书法作品赏析5
以神采为标准欣赏书法:
神采飞扬,神采奕奕,化身书法看书法,化身书法领悟书法,感悟其真谛,抓住其神采,体会其感情,领略其心境,以神采为标准去欣赏书法,站在神采的角度欣赏。
以神采为标准,显然是注意到书法作品通过艺术风格表现出的精神特征,抓住了艺术表现力的核心,也抓住了书法的抽象艺术特质,这显然是属于深层次的。
应该说这是具有千古不易的历史认同的专业艺术标准。
但神采与神韵这个东西是可以感觉又难以把握的,常常神慕而难得一遇。
神采属于高端艺术表现品质,按说神采这种神态性的东西是要有一定形质为依托的,神采是由某种质感产生的。
如果单是强调神采,往往会忽视形质,就会虚化而无根基,会导致一些功力不足者急于直接走捷径,跳跃式追求神采,而基础不足,走入搜奇抉怪的歧途。
追求神采的关键不在神采本身,而在于对形质或质感的把握。